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④美苏军备竞赛。
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现阶段,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6)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权利(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渐形成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种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就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形成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在技术、资本和知识的积累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给它们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资源有限和技术落后等问题。
2.国际贸易不平衡: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它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市场机制,占据了更多的贸易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通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3.资本流动的不平衡:由于发达国家在金融市场和产业结构的优势,它们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风险评级的不利因素,面临着国际资本流出和财务困境的威胁。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贫富差距扩大:两极格局的形成使得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导致了社会不稳定,也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2.资源分配不均:发达国家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限,进一步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全球市场垄断: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它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将会导致无法竞争的局面,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应对策略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应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两极格局带来的挑战。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提升自身实力:发展中国家应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来提升竞争力。
同时,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国家整体素质水平,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求。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成为冷战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还表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根本对立。
材料四: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 势力范围之内。 ——引自丘吉尔“铁幕”演说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一.为什么 “对峙”?——“冷战”兴起的原因
1、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直接原因) 2、国家利益冲突(根本原因) A、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B、苏联为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重要原因) 4、英国对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 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 民联合抗击。
(1950—1953年)
朝鲜战争
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 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四、“冷战”Biblioteka 的“热战”2、越南战争(1961-1975年) 影响?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 梦。今天的美国人还说:“提起越南 战争,我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冷战时期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 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具有重大影 响的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 采取冷战的方式,长期全面对峙。
要观察冷战时期的世界,首先要聚焦 美苏两级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 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 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传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是如何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1.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①早在14—15世纪,意大利英国就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6世纪爆发的尼德兰革命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欧洲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各国反封建斗争,从而使资产阶级在欧洲取得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中得以确立。
②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并完成了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由于以英国为首的西欧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各大洲之首,而世界其他各洲还基本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欧洲对外实行殖民主义政策,征服侵占统治了其他各大洲的大片土地,主宰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2.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①“一战”的一个重要结果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欧洲霸权地位遭到了严重削弱和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英国法国意大利被削弱,而美国日本则大发战争财,国际地位提高。
战后美国企图谋求世界霸权,但受到海军方面仍占优势的英国和在陆军方面仍占优势的法国的反对,欧洲仍然是当时国际舞台的中心,英国法国仍然控制着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②“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沦为瓦砾堆和贫民窟: A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摧毁沦为战败国,国土被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全丧失。
B英国嬴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几乎枯竭,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光。
C法国更是元气大伤。
战争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使法国国际威望急剧下降。
总之二战为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开始的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最后扫除了障碍。
彻底摧毁了数百年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
冷战是
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竞争,形成了两个相对主导的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国家主张资
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而苏联领导的东方国家则倡导共产主
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
个领域展开了长期的对抗和竞争。
在冷战时期,世界大致被分割为两个主要的阵营:西方阵
营和东方阵营。
西方阵营由美国领导,包括北约成员国和
其他与美国有关系的国家。
东方阵营由苏联领导,包括华
约成员国和其他与苏联有关系的国家。
这两个阵营之间存
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
两极世界的形成还与冷战时期的经济格局有关。
美国和苏
联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事和经济强国。
他们之间进行
着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争夺盟友和影响力。
这导致了全球
的政治和经济分裂,形成了两极世界的格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冷战的结束,两极世界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后,东方阵营的统一性瓦解,西方阵营逐渐扩大。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也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不存在明显的两极世界。
总之,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由于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竞争。
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两极世界的格局逐渐发生了转变。
第26课_两极格局的形成
区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什么是国际关系?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什么是国际格局? 是指国与国之间相对稳定的力量的对比。 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什么是冷战?
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1)成立联合国;
2)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
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
分区占领德国,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4、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1)实质: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 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 强权的烙印 2)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了国际合作, 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3)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 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 始。
Catlett Marshall) 美国五星上将
思考: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美国是慈善家吗?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
①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以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 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 用。
针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
评价美苏“冷战”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 积极 爆发
影响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消极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影响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 “热战”
“冷战”思维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 “冷战”和对抗危及世界和平;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合作才能共进共赢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两极格局的形成
• 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 的矛盾;
• 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
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雅尔塔体系:
•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 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 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 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 间的矛盾
6、讨论了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表决程序达成了协议,并 决定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会议还决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和 法国。
寇松线Curzon Line
英国外交大臣G.N.寇松向苏俄和 波兰建议的停战分界线。1919年12月8 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 决定重建波兰国家。以民族边界线作 为波兰东部边界,这条线沿布格河划 分波苏边界,在北部把比亚韦斯托克 地区划入波兰版图。波苏战争期间 (1920年4月-10月), 1920年7月11日, 苏俄红军击退波兰干涉军时,寇松代 表英国政府建议苏波以这条界线为停 火线举行和平谈判,在比利时的斯帕 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波苏双方承认寇 松线为波苏边界线,当波军转入反攻 后,波兰政府拒绝承认寇松线。根据 1921年3月18日的《里加和约》,寇松 线以东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白俄罗斯、 西乌克兰划归波兰。1945年8月16日, 波苏两国签订边界条约,规定两国边 界以寇松线为基础划定。
2)都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3)都建立起了作为体系支柱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和 国际联盟。 2、 不同点: 1)后者比前者更具有进步性。 首先,作为两个体系支柱的联合国和国际联盟有着根 本的区别。 其次,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 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准则。 再次,在对战败国的处置方面,雅尔塔体系非军事化、 非纳粹化的原则,对德、意、日民主化进程有积极作用。
第25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湖北省仙桃中学熊红荣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美苏均势局面形成(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3、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4、美苏之间的冷战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雅尔塔体系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它取代了原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两极格局在冷战中形成:1、冷战的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基本状态是不战不和)2、冷战的原因:反法西斯联盟政治基础的丧失;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二战后和平思潮的盛行;美苏势均力敌(实力相当);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和丘吉尔铁幕演说的推波助澜★杜鲁门主义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而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援助对象本来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但遭其拒绝):⑴背景:西欧经济困难,政局动荡⑵目的: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国家;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⑶影响:①对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的联合;使西欧不得不受制于美国;②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对西欧政治经济的控制;有利于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拓展了美国的海外市场;③对世界:加剧了美苏在欧洲的对峙与争夺★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点:⑴相同点:都发生于二战后初期美苏走向对抗的背景下(背景);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目的);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内容)⑵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地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方式)★北约与华约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两个集团的形成既对欧洲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又使欧洲存在“刺刀下和平”的可能★两极格局形成过程:①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②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③“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④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三、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1、全面冷战:1948年朝鲜半岛的分裂;1949年德国的分裂;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2、局部热战: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入侵朝鲜);1961---1973年的越南战争(1973年美国撤军后,南越当局力量削弱,1975年越南实现南北统一)★二战末期,美苏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7年9月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苏联针锋相对,于1955年5月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建立了美苏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是指北约和华约两个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对峙和抗衡。
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共同敌人。
美国实行“遏制战略”,竭力制造“铁幕”,出现“冷战”局面。
在军事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
美国拥有核武器,并掌握了西欧等国的“核门槛”,使这些国家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之下。
同时,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内部建立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防线,在北起挪威、南至洪都拉斯的防线上部署了核武器,使西欧成为美国的“核战略前沿”。
在经济上,美国与西欧等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利用。
竞争表现在争夺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利用表现在美国与西欧等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美国需要西欧的商品和货币,西欧则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市场。
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质上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格局。
在这个格局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社会主义国家则处于相对孤立的地位。
这种格局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20世纪中叶,世界经历了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冷战的爆发。
这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形成了两极格局。
本文将探讨冷战的爆发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的影响。
冷战的爆发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美国政府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将领导西方世界对抗苏联及其共产主义势力。
此后,两个超级大国陷入了长达近50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斗,还表现为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冷战的爆发原因,学界存在多种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国家。
课件3: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
二、今日对手如何剑拔弩张——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
程
指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国家
指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极权主义”指的是什么? •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 对峙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
世界形势紧张动荡
多极化 趋势出现
苏联 解体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体走向缓和
课程标准及学习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
★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
(1)战后美国欲称霸世界(根本原因)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壮大,妨碍其称霸, 因此必须压制。 (3)苏联在军事政治上能与美抗衡,使美国又不敢贸然 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4)兵戎相见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 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反对。
的
军事:华约的建立 ——两极对峙局
表
面最终形成
现
以美国为首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
以苏联为首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军事政治集团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的局面。
②两大阵营对峙,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2、实力变化:美国、苏联、西欧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 经济上,工业生产量占世界的 56.4% ,外贸出口额 界霸主,苏联的实力和地位急剧提高。 占世界的32.4%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的74.55%。政治 上,控制操纵联合国。军事上,垄断了原子弹,拥 有1200 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 舰,在全球有近 500个军事基地。 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 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二战结束后,苏军人数1100万,坦克15000多辆,飞 机12000多架,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驻军欧亚许多地 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全世界赢 得了很高的威望。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 年氢弹爆炸成功。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 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这是 美国外交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 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表现—美国
经济:马歇尔计划
背景: 西欧出现严重经济困难;一些西欧国 家的工人运动高涨 提出: 1947.6.马歇尔 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实施: 1948-1951年,欧洲15国接受了美国131.5亿美元的援 助。 90%是赠予,10%是贷款。 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 扶植和控制西欧 诱惑苏联 拉 目的: 拢东欧… 实质: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1、基础框架: 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 两极格局的框架。
战后表现 时间: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 美国:独占日本,控制西欧。 (2)苏联:控制东欧、蒙古等。 美苏均势 基础: (3)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德国、奥地利等。 (4)对亚非拉广大地区没有明确划分,成为“中间地带”。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2、含义:
何谓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 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精品文档
3、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处置战败国。②、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③、建立联合国。
4、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建立在美苏两强实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5、雅尔塔体系评价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 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 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
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精品—文档—《联合国宪章》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
1)、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 必须予以压制 ,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 抗形式 2)、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 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精品文档
二、联合国的成立,
1、背景:
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几大国之间为了协调行 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 2、主要机构
联合国 大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宗旨
安全理事会 4、地位与作用
托管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精品文档
三、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国家 德国
审判地点
欧洲国际 军事法庭
参与国家
C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国际性组织的成立
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两极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1947年美国国务卿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 计划”。从1948年到 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基本为西欧国家)接 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 的援助,其中90%是赠 予,10%是贷款,因此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 慨的举动”。
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
《北大西洋公约》
什么是“冷战”?
“冷战”一词是美国人的发明,它是指“二战”后美 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苏 联、遏制社会主义的政策 。它既不能被称为战争,因为 它争而不战;也不能被称为和平,因为它既不和也不平。 于是,有人称之为“战争与和平的私生子”。 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 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 战争等。 表面“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 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激烈的 对抗和较量
战后英法经济衰退
英国:战争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大量的军事开 支和战争破坏使之失去了以往的富有和在世界经济中 的显赫地位。战后,英国国债高达237.4亿英镑。其国 民财富减少了1/4,外贸削减2/3,工业生产在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日益降低。 法国: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达到1.4万多亿法郎,相当 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等于1938年 的20%,法郎价值是战前的1/6。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每 人每天只配给200克面包,还要掺入20%—30%的玉米 面。全国有60万失业大军在忍饥挨饿。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美国白宫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 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 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 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两极世界的形成
1949年“经济互 助委员会” 1955年华约成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 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 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 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 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 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 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 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 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 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 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3、战时合作的基础消失,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国在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 的战略目标
。
雅尔塔会议简介
时间:1945年2月4—11 地点: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 参会国:美、英、苏 会议内容: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
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 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 原则; 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 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 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 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 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 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二、美苏“冷战”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冷战” 发起者— 美国。 目的——进攻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方式—— 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
大国
在两极格局崩溃后,美国成为世 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建立单极 世界。
欧盟的崛起
欧洲联盟的成立和发展,使得欧 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的重要一极。
中国的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 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 量。
02
北约与华约的形成
美国通过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来对抗苏联的华沙条约组织
(Warsaw Pact),标志着冷战格局的形成。
03
核武器竞赛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核武器竞赛,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
了严重威胁。
美苏两国实力的崛起
美国的经济崛起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 济体,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 创新使其在冷战中占据了优势。
苏联的军事崛起
苏联凭借其庞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源优 势,在冷战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美 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
美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而苏联则代表社会主义阵营,两者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存在根本性对立 。
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冲突
在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美苏两国也存在激烈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冲突。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目 录
•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 • 两极格局的影响与后果 • 两极格局的终结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0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1两极格局的形成
(2)华约的建立: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与北约抗衡的华沙条约 组织,简称华约。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规定:如果在 欧洲发生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 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行 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以一切它认为 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 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 予援助。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2.揭开序幕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 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 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 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 亚 —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 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 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 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 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 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 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 助的国家给以金钱、原料和技术 等方面的支持。
杜鲁门
阅读卡
冷战的源起
第冷二战次是世界指大以战结美束国后为,美首国的称西霸世方界资的 本野主心日义益国膨家胀,,但对又不苏得联不等正视社苏会联主等社义会国主
点拨:美苏冷战既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尖 锐对立的因素,也有美苏双方争夺霸权的因素。
冷战时期没有爆发过战争吗?
这种说法错误。
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重点是欧洲,双方在 欧洲表现为除军事斗争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 动,即冷战。但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亚洲 则主要表现为“热战”,即发动局部战争,突出 表现为美国发动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此外, 苏联也发动过阿富汗战争。
课件2: 两极世界的形成
材料三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 国际关系。 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
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 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 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 子。”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___越__南___的战争。
3.核危机 1962年,___古__巴___导弹危机,苏联最终从古巴 撤出导弹。
4.阶段特征 (1)世界在全面“___冷_战____”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学法引领]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的“二、三、四”
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和“冷战”“热 战”的斗争形式。
三个步骤: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 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对经互会)和军事 上(北约对华约)。
四个结果: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 古巴导弹危机。
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 盟关系走向对抗。
3.标志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_杜__鲁__门__主__义___”。 4.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5.表现
领域 经济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实施__马__歇__尔__计__划____,以扶持和 控制西欧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一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 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 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 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 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 接的温和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单元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复习目标]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雅尔塔体系,并比较它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2.正确认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的地位,比较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
3.分析欧、亚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不完善。
4.分析战后美国在欧、亚推行不同政策的原因,了解“冷战”与“热战”的表现,正确认识美国霸权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5.掌握战后初期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概况,分析各自的特点,正确认识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的必然趋势。
[要点梳理]本单元的断限从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
涉及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美国的霸权政策、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这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出现了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本单元是世界当代史的第一个阶段。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新格局。
为了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从盟友转为敌人,从合作变为对抗的关系。
随着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出现了两大变化。
一是出现了社会主义高潮。
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东欧和亚洲地区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二是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亚非几十个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取得了政治独立。
2.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①德国被彻底打垮,国土被盟军分区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投资全部丧失。
②英、法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尤其是法国经济遭到更大的破坏。
随着欧洲的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
(2)美国独占鳌头①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成为世界首强。
②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使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美国成为世界首富。
③政治上,美国一度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美国在全球扩张的工具。
3.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1)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巨大成就,并打破子美国核垄断。
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在苏联的影响和援助下,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
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其弊端为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3)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4)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展广泛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5)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虽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战后初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客观条件:二战打倒了德、意、日法西斯,削弱了英、法等西方国家,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②主观条件:亚洲、北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的锻炼,提高了觉悟,增强了民族意识。
(2)主要特点①亚、非十几个国家先后独立,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类型的国家。
③斗争方式有武装斗争、和平谈判或两者结合。
④出现了联合反殖反帝斗争的新局面,如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5.两极格局的形成(1)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实力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2)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3)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题例剖析][例1]美国侵越战争从“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的标志是A.派军事顾问直接指挥B.对越南北方进行轰炸C.派地面部队到南方参战D.侵越美军对北方增兵(1996年〃全国) 剖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的概念。
“特种战争”是指派军事顾问直接指挥的战争。
“局部战争”指的是派地面部队直接参战的战争,答案:C[例2]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的控制区域的情况。
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1999年〃全国)图一 1919年6月图二 1940年6月图三 1949年10月剖析:本题以德国不同时期三幅地图作为切入点,从德国及国际关系方面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题目强调了史地结合,注意了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体现了大文科的特色。
题目从纵的方面,考查了德国的变化及同时期的国际关系,考查了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该题还加强了时空观念,突出了历史地理的考查。
回答时首先根据题目的时间提示确定题目涉及的历史阶段,即凡尔赛和约签订后,二战初期德国灭亡法国后,二战后东西德分裂后。
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德自身、欧美大国与德国关系方面分析对德国版图的影响。
回答时,要根据问题的指向组织材料。
参考答案: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图二:美、英、法等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变削弱德国为复兴德国;德国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大国;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推行扩张政策;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美国实行“中立”,苏联避战自保;德国侵略屡屡得逞,法国战败,大部国土被德国战领。
图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盟国对德分区占领;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处置德国等问题上产生矛盾;两个德国分立。
[辨疑解难]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1)原因:美国认为,战后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成为它称霸世界的障碍。
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划定的双方的势力范围。
同时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
于是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及影响:①杜鲁门主义。
1947年,杜鲁门以维护美国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别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
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②马歇尔计划。
它的实施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从而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
它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
其矛头针对苏联,实行集体防卫的原则,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它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2.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异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其核心是美苏关系。
(1)它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有着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2)其相异点在于:①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就时间长和范围广而言,雅尔塔体系的影响远大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②扮演的主角有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
雅尔塔体系则是美苏在全球各地。
③形成的过程有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结束后两年内形成的。
雅尔塔体系则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
④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质是帝国主义间的争夺。
雅尔塔体系由于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3.美国的霸权政策(1)控制国际经济。
①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霄顿森林体系”确认了美元高于其它货币的特殊地位,使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
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使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操纵了国际贸易。
(2)控制联合国推行扩张政策。
联合国成立之初,美国一度控制和操纵联合国,使之成为全球扩张的工具。
如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美国还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全球霸权战略。
①实施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
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控制西欧,把西欧变为美国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
②力图控制亚、非、拉“中间地带”。
战后美国在亚洲独占日本,“扶蒋反共”,分裂朝鲜,发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