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苗叶枯病的真相

合集下载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期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赵安甫王敬占王本宇刘晔

(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河南泌阳463700)

摘要松苗立枯病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苗圃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松苗立枯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遥

关键词松苗立枯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8)02-0134-02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该病分布广、危害严重,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地处中原 地带,气候适宜,雨水充沛,苗木极易受到立枯病的危害,该 病是当地重点防治的林木种苗病害。松苗立枯病主要危害 松、杉等针叶树苗木,也危害杨树、臭椿、榆树、枫树、桦树、银杏、桑树、刺槐等阔叶树幼苗。笔者根据豫南地区松苗立 枯病的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 发生。

i发病症状

松苗立枯病自播种至苗木木质化后均可发生危害,多 在4一6月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受害状况及表现特点不 同,可出现4种症状类型。①种芽腐烂型:种子播种后或幼 苗出土前被病菌侵害,产生芽腐和种子腐烂,表现为苗床出 苗率低、缺苗等。②幼苗猝倒型:俗称猝倒病。苗木出土后至 嫩茎木质化前被侵害,病菌自苗木茎部近基处侵入,出现褐 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水渍状腐烂,病部出现缢缩,上部枯 死,幼苗易倒伏。③幼苗立枯型:也称苗木根腐病。发生于出 土后且茎部木质化的苗木上,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若用手拔时,根皮脱落,皮和木质部分 禽。④茎叶腐烂型:苗木出土后,因过于密集、光照不足、高 温、雨湿天气等,嫩叶和嫩茎感病而腐烂。病部常出现白色 丝状物,往往先从顶部发病再扩展至全株,也称首腐或顶腐 型猝倒病[|-2]。

松苗立枯病怎么治

松苗立枯病怎么治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很高。在抚顺地区该病害发生十分普遍。受害苗种主要有樟子松、黑松、红松、落叶松属等。

由于受害苗种染病时期不同,其症状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芽腐烂型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病菌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苗床上常发生缺苗断条现象。

二、猝倒型幼苗出土后扎根时期,由于苗木茎部尚未木质化,外表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自根茎侵入,产生褐色斑,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病菌在苗颈组织内蔓延,破坏苗颈组织,使苗木迅速倒伏,引起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

三、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由于苗木过密或空气湿度过大,被病菌侵染,幼苗常茎叶粘结,使茎叶腐烂,出现白毛状丝,造成苗木萎蔫死亡。

四、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根皮和细根感病后,组织腐烂、坏死,使地上部分失水萎蔫,但直立不倒伏。拔起病苗时,根皮留于土中。

苗木立枯病的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十分密切。种子发芽以后遇到低温、多雨、土壤及空气的湿度大时,都能使幼苗染病。另外,对苗圃地的选择关系很大,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发病较重。在前茬作物曾是棉花、马铃薯、花生、番茄、大豆、瓜类的土地上育苗,发病也较重。此外,旱、涝、霜、冻及使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厩肥或过量的氮肥等,都容易诱使该病发生。

噁霉灵是农业植保专家最新研制出的更新换代产品,属于内吸性高效农药杀菌剂、土壤消毒剂、同时也是一种植物的生长调节剂。它药效作用独特,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等特点,能有效防治松苗立枯病。

噁霉灵(恶霉灵)属于绿色环保高科技精品农药,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死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

松苗立枯病病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松苗立枯病病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松苗立枯病病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作者:邱根阳,杜丽萍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9期

邱根阳杜丽萍

(铜川市耀州区国有高尔塬林场,陕西铜川 727103)

摘要:在分析立枯病病原及发病规律和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圃地、土壤、土壤消毒、播

种管理和化学防治措施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多种防治对策,旨在减轻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为今

后种苗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松苗立枯病;病因;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近年来,随着铜川市耀州区天保2期工程的实施,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育

苗规模逐年扩大。而在育苗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松苗立枯病的发生则没有更好的防治办法,

由此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造林效果。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也

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经调查,耀州地区多发生在油松、华山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的幼苗上,

苗木被害后,死亡率很高,普通年份发病率在40%或更高。防治松苗立枯病是当前林业育苗生

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虽然对于该病害已有不少研究,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防治措施。但对于

铜川林业来说,还是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方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通过近几年的苗木

生产实践,在松苗立枯病防治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病害症状

松苗立枯病是为害根、茎、叶的局部病害,但往往引起全苗死亡。主要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1年生幼苗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病害症状分为以下4种类型:

1.1种腐型

种子发芽前即被病菌侵染、腐烂至死亡。

1.2芽腐型

种子发芽后,嫩芽尚未出土就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死亡。

白皮松叶片发黄、枝条失水最终死亡是何原因

白皮松叶片发黄、枝条失水最终死亡是何原因

白皮松叶片发黄、枝条失水最终死亡是何原因生白皮松,于3月下旬开始叶片发黄,然后枝条干枯,总共也就十几天时间,整株死亡。

本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树木专家董保华、西安绿地白皮松苗木基地总经理安双正、北京SOHO公司绿化部经理薛龙,综合这些专家意见,作如下解答:

白皮松是一种适应性和抗逆性都相对较强的树种,很少发生病害,有可能是由于养护不当或虫害对其造成了损失。

1.移植刚栽不久的白皮松,如果移栽时土球不够大、树苗长势差,都会降低成活率。不科学的定植措施,也会导致树苗干枯死亡。说白了,就是树没栽活。

2.水白皮松怕涝。冬季浇水过多或春季下雨后苗圃地势低洼积水,都会使苗木受涝,表现的现象就是叶片发黄,枝条干枯死亡。

3.肥施肥过多,尤其是高浓度的化肥,如尿素等,会伤害白皮松的根系,造成烧苗,使其脱水死亡。

4.土壤土壤碱性过大、密度大而不透气、有机质含量低,都会影响白皮松的生长,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其枝叶干枯,甚至死亡。

5.空气污染白皮松对二氧化硫非常敏感。如果苗圃周围有化工厂、铺柏油路等,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一定含量时,就会使其叶片干枯死亡。

6.虫害松大蚜是一种专门侵害松树类苗木的害虫,其颜色乌黑,发生时在主枝侧枝都会出现,仔细观察肯定能够发现,用乐果等农药即可防治。

相关内容:。

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作者:满晓国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重点就该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寄主、侵染循环、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松枯梢病;原因;防治

我国随着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樟子松的人工引种和造林面积的逐年的扩大,樟子松病害的种类、面积也逐年增加,枯梢病便是其一。松枯梢病自70年代后期在东北地区的樟子松中发现后迅速蔓延危害。目前,该病在辽宁、黑龙江樟子松人工林栽培地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轻者影响树木的高生长,茎生长变慢,重者全株死亡,造成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松枯梢病的发生概况

松枯梢病寄主范围广,在不同国家的众多针叶树上可引起类型各异的多种症状,幼树和大树均可受害。该病可侵染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崖柏属、雪松属、刺柏属、云杉属和黄杉属等8个属约60种。

2 症状

由于松枯梢病发病因素复杂,所以表现症状多样化。根据国内外有关松枯梢病的报道,其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顶芽枯死型②枯针型③枯梢型④丛枝型⑤枯萎型(干枯型)。

3 松枯梢病病原菌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松色二孢菌(Pesm.)引起的。该菌由于个体发育阶段、寄主的不同部位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态不稳定,因此出现了许多异名。因常在针叶上产生有色单孢。1984年以后许多学者常用Sphaerop sissapinea(Fr.) Oyke et Sut-ton。孢子萌发后产生隔膜,形成双胞。枝上和树皮上的常为双胞。

人工培养的孢子大于自然产生的,在散光和室内常温下或用枯针上黑光灯与日光灯交替培养2周即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萌发需空气,埋在水中萌发数低,悬浮液中加入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

05
松苗叶枯病防治展望
研究进展
松苗叶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研究发现松苗叶枯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环境、植物生理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高温高湿 、土壤贫瘠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松苗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已研究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技术,包括改善种植环境、加强田 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
综合治理策略
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松苗叶枯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 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
建立示范基地
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 直观的学习和体验场所。
培训与宣传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民对松苗叶枯病防 治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技术应用范围
01
02
03
适用作物
该技术适用于松树幼苗的 叶枯病防治。
适用地区
适用于松树种植较为广泛 的地区,如我国北方和南 方等地区。
生物农药、研究抗病基因的利用等,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对环境的
污染。
发展前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松苗叶枯病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病害,需要加强国际合 作与交流,分享防治技术和经验,推进全球松苗叶枯病 的防治工作。
注重绿色防治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松苗叶枯病的防治需 要注重绿色防治,采用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松苗立枯病是 一种广 泛分 布于世界各 国, 各森林苗 圃的毁 灭性病 害 , 在我 国各 省 、 、 市 自治 区 ( ) 盟 的苗 圃 中, 年年都有 不 同程度 的发生 , 过去历 年都 曾造 成很大 的损失 。 松苗立枯病菌 的寄 主范围很 广 , 除能侵害松科 的多 种苗 木 , 如红松 、 叶松 、 落 樟子松 、 油松 、 赤松 、 杉松 、 马尾 松外 , 也能侵 害杨 、 、 、 、 槐 椴 榆 棉花 、 马铃薯 、 花生 、 番茄 、
[] 1 薛金 国, 园林植物痛害诊 断与防治[ . 等. 砌 北京 : 中国农业 大学 出
版 社 . 0 9 20.
[] 2 薛金 国, .植物 病害防治原理 与实践 [] 等 M .郑 州: 中原农 民出版
社 .00 . 2 7
@ 农 科 是 业 技5
2 1 年第 2 期 01 1
3 (0  ̄2 0 波尔多 液 , :2 0 4 ) 还有绿 得宝 、 绿乳铜 、 高铜 、 科
最感病, 秋子梨次之。 I _
参考文献 :
博等, 这类药 剂对黑 星病 的防治效果也 比较好 , 但在果
皮幼嫩 的幼果期不宜使用 , 阴雨 连绵的季节慎用 。总 的 来说 , 在使用药 剂时 , 该根据 发病情况 、 应 药剂性 能 、 价
百度文库
大豆、 茄子 、 辣椒 、 烟草 、 瓜类等多种植物 的幼苗 。

浅析松苗立枯病的发病因子及防治措施

浅析松苗立枯病的发病因子及防治措施

2015年7月防 护 林 科 技

J u l y

,2015第7期(总142期)

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o .7(S u m N o .142

)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7-0073-02

收稿日期:2015-04-16

作者简介:卢洪斌(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药剂型加工及农药分析研究.

浅析松苗立枯病的发病因子及防治措施

卢洪斌,关丽萍,胡明慧

(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黑龙江哈尔滨150324

)摘 要 松苗立枯病在各地苗圃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往往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㊂症状为芽腐型㊁猝倒型㊁顶腐型㊁立枯型㊂总结多年育苗生产经验,分析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菌㊁侵染苗木过程及环境因子与发病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㊂

关键词 松苗立枯病;症状;发病因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 43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

.i s s n .1005-5215.2015.07.030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

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㊂幼苗被害后,往往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其中以松㊁杉受害最重㊂为了促进林业苗木生产,综合多年幼苗生产经验,对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菌㊁侵染苗木过程及环境因子与发病关系等进行了分析㊂

1 松苗立枯病的症状

从苗木受害类型上主要可分为芽腐型㊁猝倒型㊁

顶腐型和立枯型,从病因上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类型㊂非侵染性病因主要是由于风沙水害或烈日灼伤苗茎所致;侵染性病因是土壤中的镰刀菌㊁丝核菌直接侵染苗木发病㊂这两种真菌都在土壤中寄生,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因此在地势低洼㊁土质黏重的圃地发病率高㊂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作者:赵安甫王敬占王本宇刘晔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02期

摘要松苗立枯病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苗圃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松苗立枯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苗立枯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134-02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该病分布广、危害严重,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地处中原地带,气候适宜,雨水充沛,苗木极易受到立枯病的危害,该病是当地重点防治的林木种苗病害。松苗立枯病主要危害松、杉等针叶树苗木,也危害杨树、臭椿、榆树、枫树、桦树、银杏、桑树、刺槐等阔叶树幼苗。笔者根据豫南地区松苗立枯病的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1 发病症状

松苗立枯病自播种至苗木木质化后均可发生危害,多在4—6月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受害状况及表现特点不同,可出现4种症状类型。①种芽腐烂型:种子播种后或幼苗出土前被病菌侵害,产生芽腐和种子腐烂,表现为苗床出苗率低、缺苗等。②幼苗猝倒型:俗称猝倒病。苗木出土后至嫩茎木质化前被侵害,病菌自苗木茎部近基处侵入,出现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水渍状腐烂,病部出现缢缩,上部枯死,幼苗易倒伏。③幼苗立枯型:也称苗木根腐病。发生于出土后且茎部木质化的苗木上,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若用手拔时,根皮脱落,皮和木质部分离。④茎叶腐烂型:苗木出土后,因过于密集、光照不足、高温、雨湿天气等,嫩叶和嫩茎感病而腐烂。病部常出现白色丝状物,往往先从顶部发病再扩展至全株,也称首腐或顶腐型猝倒病[1-2]。

松苗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松苗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松苗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2-07

•松苗叶枯病概述

•松苗叶枯病的症状

•松苗叶枯病的防治方法目

•松苗叶枯病的防治案例及效果

•结论与展望

松苗叶枯病概述01

松苗叶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

病害,主要发生在松树幼苗上,

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定义

松苗叶枯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

布,特别是在气候湿润、雨水较

多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分布

定义及分布

症状

松苗叶枯病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初期叶片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大斑,病斑边缘褐色,中间呈灰白色或浅褐色。病斑后期出现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可以相互连接,导致整片叶子枯萎、脱落。

危害

松苗叶枯病对松树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幼苗死亡或生长不良,影响造林效果。

症状及危害

发生规律及特点

松苗叶枯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该病在多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特点

松苗叶枯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易感染等特点,尤其是在连续阴雨天气下更容易

发生和传播。此外,该病对不同品种的松树抗性有差异,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松苗叶枯病的症状02

幼苗期的松苗叶枯病通常在7-8月份发生,此时的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病害发生。

初期症状表现为针叶上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后迅速扩展为褐色条斑,造成针叶枯死。

严重时,会导致整株幼苗枯萎死亡。

成林期的松苗叶枯病多发生在

8-9月份,此时气温逐渐降低,

雨水较多,环境条件适宜病害

发生。

初期症状表现为树冠下部针叶

出现褪绿斑,随后迅速扩展为

黄褐色至赤褐色条斑或斑块。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 种植技术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 种植技术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种植技术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针叶树种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林业育苗生产。本文主要讲述松苗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松苗立枯病主要危害针叶树种。辽北地区多发生在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油松和赤松等针叶树种的幼苗上。普通年份发病率在30%左右。防治松苗立枯病是当前林业育苗生产上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症状

主要发生在一、二年生幼苗上,个别发生在三年生大苗上,以一年生幼苗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症状随树种和幼苗生长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分四种类型:

1.地中腐烂型:播种后幼苗沿未出土前,种子或幼芽被侵染发生腐烂,不能长出幼苗,在苗床上形成一片一片缺苗。腐烂的种子或幼芽多数为水肿状的水烂,以后在腐烂种子的外部常粘有一层白色或粉红色的丝状物,为病菌的菌丝体及孢子。辽北地区落叶松、樟子松和油松的苗床上发生较少,红松苗床上发生较多。

2.猝倒型:这种类型的症状发生在幼苗出土后1-2个月之内,茎部沿未完全木质化时期。在幼苗靠地际的根颈部组织受病菌侵染后,腐烂细缢,呈现半透明状,上部退色萎蔫,甚至变成褐色,遇风吹时

细缢处折断倒状,故称猝倒病。

3.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茎部的上端或子叶部分被病菌侵害出现白毛状、丝状或白色蛛状物,同时茎部或叶部呈现出腐烂萎蔫状态,不久全苗死亡。

4.根腐型:这种类型的病状发生在幼苗茎部木质化以后,多在夏末秋初时发生。根襄阳皮层和细根受病菌侵染后,组织腐烂死去,输导组织也被破坏,地上部出现严重的缺水状态,于是迅速死亡。因茎部已木质化,苗木直立枯死,故称为立枯病。

红松立枯病防治

红松立枯病防治

红松立枯病防治

分布与危害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很高。东北地区该病害发生十分普遍。受害苗种主要有樟子松、黑松、红松、赤松、落叶松属等。

症状

由于受害苗种染病时期不同,其症状有以下几种:

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病菌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苗床上常发生缺苗断条现象。

2、猝倒型幼苗出土后扎根时期,由于苗木茎部尚未木质化,外表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自根茎侵入,产生褐色斑,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病菌在苗颈组织内蔓延,破坏苗颈组织,使苗木迅速倒伏,是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

3、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由于苗木过密或空气湿度过大,被病菌侵染,幼苗常茎叶粘结,使茎叶腐烂,出现白毛状丝,造成苗木萎蔫死亡。

4、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根皮和细根感病后,组织腐烂、坏死,使地上部分失水萎蔫,但直立不倒伏。拔起病苗时,根皮脱落留于土中。

病原

一是侵染性病源,二是非侵染性病源。侵染性病源是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主要原因。这类病源中以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三种为主。

非侵染性病源主要由于圃地积水,播种时覆土过厚,土壤表面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

发生规律

苗木立枯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种子发芽以后遇到低温、多雨、土壤及空气的湿度大时,都能使幼苗染病。此外,与苗圃地的选择关系很大,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发病较重。在前茬作物曾是马铃薯、花生、番茄、大豆、瓜类的土地上育苗,发病也较重。此外,旱、涝、霜、冻及使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厩肥或过量的氮肥等,都容易诱使该病发生。

松苗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松苗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松苗叶枯病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精选种子
选择无病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从源头上减少病 害发生。
合理灌溉
科学控制灌溉时间和次数,保持苗床湿度适宜, 防止湿度过大加重病害发生。
清除病株
定期检查苗床,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销毁,防止 病害扩散。
化学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化学药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定期喷洒苗床,预防和治 疗叶枯病。
慢性型
病斑呈褐色或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稍具轮纹,上生很多黑色小点。病斑占叶面 积的1/3至全叶,边缘有宽窄不定的褪绿带。
松苗叶枯病症状鉴别
与枯梢病鉴别
松苗枯梢病虽然也能引起松树枯黄,但其病斑较大,呈灰白 色,边缘红褐色,且病斑上无黑色小点。
与根腐病鉴别
松苗根腐病表现为根部发黑腐烂,严重时根系变细、干枯, 地上部分枝叶变黄、生长不良。
数据处理
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 果。
防治效果综合分析
将不同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防 治方法。
对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或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 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防治效果与防治成本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 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分析防治效果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保护生态环 境提供参考。
用石硫合剂或硫磺粉与石灰、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对树干进行涂 白,减少病菌的侵染。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轻。
播种后发芽前 的种子和发 芽后没出土的幼芽被病菌侵 染 后, 组织腐烂 以至 死亡 , 苗床 出现缺 苗现 象。该 立枯 型是在 出 苗前发生 , 肉眼 无 法 直接 看 见 。
1 . 2 猝 倒 型
( 3 ) 施 肥 与 发病 的关 系 : 使 用 没 腐 熟 的堆 肥 、 厩 肥 或过 量 施 用 氮 肥时 较 重 , 使 用隔 年 堆 肥 和厩 肥 发 病 较 轻 。 ( 4 ) 遮 阴 与 发病 的关 系 : 遮 阴幼 苗 幼 嫩 易被 病 菌 侵 染 , 发 病 较重 , 全 光 育 苗病 害较 轻 。 4 防 治 方 法
4. 1 育 苗 技 术 防 治 措 施
幼苗出土后 , 1 - 2月以内,幼茎 尚未完全木质化之 前最为 常 见 。幼 茎 基 部 组 织 受病 菌侵 染 后 , 出现 水渍 状 透 明 病 斑 , 继 而腐烂 , 上部退色萎蔫 , 幼 苗 随 即倒 伏 。因倒 伏 过程 发展 迅 速 , 使 倒 伏 病 苗 的针 叶 往 往保 持 绿色 。由于 病 菌 借 土 壤传 播 , 幼 苗 集中 , 使 幼 苗 病 害 蔓 延极 快 , 在 苗床 上 出 现 斑 状 缺苗 现 象 。
松苗立枯病 的发生规律及 防治 方法
李铁锋
( 公 主岭 市和平 林场 , 吉 林 公 主岭 1 3 6 1 0 0 )
摘要: 松 苗 立枯 病 是苗 圃地 的一种 常见 病 害 , 病原 茵在 土壤 内过 冬 , 5月下 旬至 6月上 旬发病 最重 。 通过使 用 高锰 酸钾 对种 子 进行 消 毒, 每5 O 公 斤 用药 0 . 2公 斤 ; 硫酸 亚铁 土壤 消毒 , 每平 方 米 2 O克 ; 苗期喷 1 % 波 尔 多液可有 效预 防病 害发 生。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

•松苗叶枯病概述

•松苗叶枯病防治现状

•松苗叶枯病防治策略目录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方案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应用

•松苗叶枯病防治技术展望

01松苗叶枯病概述

松苗叶枯病主要表现为叶子出现黑褐色病斑,边缘清晰,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典型症状

松苗叶枯病的发病周期较长,一般从春季开始发生,夏季病情加重,秋季达到高峰,冬季则逐渐减轻。

发病规律

症状识别

病原菌种类

松苗叶枯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真菌中的锈菌和黑斑病菌。

传播途径

这些病原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松树叶片组织。

病原菌

1发生规律

23

松苗叶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多雨的条件下容易发病。

环境因素

种植密度过大的松树苗圃地容易造成通风不良,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种植密度

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松树生长过快,组织细胞不够充实,抗病能力下降。

施肥管理

02

松苗叶枯病防治现状

侵染规律

松苗叶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侵染性和传染性。病菌以菌丝体或孢子在

土壤、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次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侵染危害松苗。

发病特点

发病时间

通常在春季3-5月份和秋季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苗圃中发病较为普遍。

症状表现

松苗受害后,初期表现为针叶出现淡绿色或淡黄色的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变为暗褐色或红

褐色的大斑块,严重时造成落叶和枝梢枯死。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2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

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苗圃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加强肥料管理,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松苗的抗病能力。化学防治

松树赤枯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

松树赤枯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

松树赤枯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

赤枯病是松树幼林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分布较广,发病后往往导致针叶大面积枯黄,被害严重者似火烧,提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针对松树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如下,一起来看看!

【1】赤枯病的发生及识别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有受害,受害叶初为褐色或淡黄色棕色段斑,也有少数呈浅绿到浅灰绿色,后变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稍缢缩凹陷或不凹陷的病斑,边缘褐色。病斑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常有一暗红色的环圈,病斑全侵染针叶尖部,病斑上部往往枯死脱落,像烟头一样,这是识别此病的重要特征。

【2】赤枯病的流行与发展: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或伤口进入针叶,气温高于20℃时,产生分生孢子,侵入针叶进行再侵染,一年可发生3次之多。在6-8月份发病较重,7月份为发病高峰。一般危害小树木,随着树龄的增大,感病相应减轻,密林比株行距大的发病严重,纯林比针阔叶混交林发病严重;树梢和树冠比冠下和冠内发病严重。

【3】赤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适地适树,科学造林,使其增加通风透光性,促进苗木生长健壮。

2、氮肥不宜偏多,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合。

3、及时清除病菌,冬季及时清理病枝,及时销毁。

4、发病期间综合防治措施:主要采取相关措施增强树势,已到达综合防治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苗叶枯病防治有方

松苗叶枯病最先在日本发现,以后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报道,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东起台湾西至湖南,南起香港北至河南南部多有分布。

松苗叶枯病在中国的主要寄主有马尾松,台湾松,日本黑松,油松,加勒比松等。湿地松和火炬松很少发病。当年播种苗和1-2年生苗受害最重,严重时发病率常达100%,可造成50%以上的死苗率。因而使苗圃遭受毁灭性损失,若用病苗造林,也使栽植成活率大为降低。

病原:松苗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赤松隔尾孢霉菌引起的。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部位:叶片

危害症状:松苗叶枯病先侵染下部针叶,逐渐向上部针叶蔓延,受害针叶从叶端开始出现一段一段的褐色黄斑,以后逐渐变成深褐色至灰褐色,病叶干枯后下垂,但不脱落。当病害蔓延到全部针叶后,病苗即干枯死亡。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感病针叶内越冬,如果病针叶埋入土中,病菌的存活率随着

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少。次年夏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即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遇到松苗即能侵入针叶为害。松苗叶枯病一般在当年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10月为盛发期,11月以后逐渐停止。在发病期间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夏季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苗圃地耕地过浅,苗木根系不发达,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苗木生长纤弱,易发病;在感病苗圃,连育松苗时,如末清除病苗、深耕和土壤消毒处理,常发病重;育苗时播种量过多,苗木生长过密,通风透气性差,病害容易蔓延;土壤缺肥,管理不善的苗圃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好圃地:苗圃地要选在没有叶枯病发生、土壤疏松、肥沃、以及利于排灌的地方。在发生松苗叶枯病的苗圃,应与抗病树种实行轮作,或在冬季进行深耕,将病苗深埋土

中,促使腐烂,减少病原。

(2)加强管理:在苗木生长期要及时间苗、施肥、浇水、中耕除草,保障苗木生长健壮,增强其抗病能力。发病期间及时检查,对少数发病早的植株可摘除感病针叶或拔除病苗集中烧毁,防止苗地形成发病中心,引起病害蔓延。

(3)选好苗木:造林时要选择生长良好的苗木,严禁用带病苗木造林。

(4)药剂防治:发病期,每隔7天喷一次浓度为500倍稀释液的“好贵田-绿盾2号”,需喷2—3次,可以有效防治松苗叶枯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