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害循环
越冬:几种叶枯病菌多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或以孢子附
着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残体 中越夏或越冬。一般感病较重的种子,常常不能出土就腐 烂而死。病轻者可出苗,但生长衰弱。 传播方式: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
侵入途径:直接侵入或由伤口和气孔侵入。如温度和湿度
条件适宜,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抽穗后灌浆期是主要危害 时期。
发病条件
气候因素: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雪霉叶 枯病的发生。14~18℃适宜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和子囊孢 子的产生,18~22℃则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4月下旬至5 月上旬降雨量对病害发展影响很大。苗期受冻,幼苗抗逆力弱, 叶枯病往往发生较重。小麦开花期到乳熟期潮湿(r﹥80%) 并配合有较高的温度(18~25℃)有利于各种叶枯病的发展 和流行。 栽培条件:氮肥施用过多,冬麦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造成植 株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发病重;麦田灌水过多,或生长后期 大水漫灌,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
危害幼芽、叶片、叶鞘和 危害叶片、 根部、 茎 主要危害叶片和 穗部,造成芽腐、叶枯、 基部、穗部和籽粒, 危害部位和 主要危害叶片和穗 穗部, 造成叶枯和 鞘腐和穗腐等症状,以叶 症状类型 造成苗腐、 叶枯、 根 部,造成叶枯和穗腐 黑胚症状 枯为主 腐、穗腐和黑胚 早期在叶片上形成 病斑初为水浸状,后扩大 褐色近圆形或椭圆 为近圆形或椭圆形大斑, 叶片上病斑 形较小病斑。 成株期 直径 1~4cm, 边缘灰绿色, 特点 形成典型的淡褐色 中央污褐色,多有数层不 梭形叶斑, 周围常有 明显轮纹。 黄色晕圈。 初期在叶片上形 成较小的黄色褪 绿斑, 后扩展为中 央呈灰褐色, 边缘 黄褐色长圆形病 斑。 初形成淡褐色卵圆形 小斑,扩大后形成浅 褐色近圆形或长条 形,亦可互相连结成 不规则形较大病斑。 一般下部叶片先发 病,逐渐向上发展, 重病叶常早枯
链格孢叶枯病菌:为小麦链格孢 Alternaria triticina, 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直立,黄
褐色,从气孔伸出。分生孢子单生或2~4个串生,褐色,卵 圆形或椭圆形,喙较短,1~10个横膈膜,0~5个纵隔膜。
壳针孢类叶枯病菌:为小麦壳针孢 Septoria tritici 和颖 枯壳多孢 Stagonospora nodorum ,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壳 针孢属和壳多孢属。二者引起的病害曾分别称为“小麦叶枯 病”与“小麦颖枯病”。两者都能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 病斑上黑色小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选育抗病和耐病品种:大力加强抗耐品种的ຫໍສະໝຸດ Baidu育和推广工作。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防治雪 霉叶枯病可使用15%三唑酮、12.5%烯唑醇、50%甲基硫菌灵 和50%多菌灵;防治其他叶枯病可用20%敌力脱、75%代森锰
锌或75%百菌清等药剂。一般第一次喷药后根据病情发展,
间隔10~15 d再喷药一次。由于小麦叶枯病病原菌比较复杂, 不同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更好。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症状:以危害小麦叶片为主,在叶片上产生各种类型的病斑,严重时 造成叶片干枯死亡。
雪 霉 叶 枯
链 格 孢 叶 枯
根 腐 叶 枯
壳 针 孢 叶 枯
小麦几种叶枯病发生时期、危害部位和症状特点比较
病害种类 发生时期 雪霉叶枯病 幼苗~灌浆期 根腐叶枯病 苗期~收获期 链格孢叶枯病 小麦生长中后期 壳针孢类叶枯病 小麦生长中后期
病征
病斑表面常形成砖红色霉 层,潮湿时病斑边缘有白 潮湿时病斑上可产 潮 湿 时 病 斑 上 可 病斑上密生小黑点, 色菌丝薄层,有时产生黑 生黑色霉层 产生灰黑色霉层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色小粒点(子囊壳)


小麦雪霉叶枯病:有性态为Monographella nivalis 。 子囊 壳埋生,球形或卵形,顶端乳头状。子囊棍棒状或圆柱状,内 有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纺锤形至椭圆形,无色,1~3 个隔膜。无性态为 Microdochium nivale ,异名为 Gerlachia nivalis 和 Fusarium nivale 。 病菌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 两端尖细,无脚胞,多为1个或3个隔膜。分生孢子梗短而直, 棍棒状,无隔,产孢细胞瓶状或倒梨形,有环痕。 根腐叶枯病菌:有性态为禾旋孢腔菌 Cochliobolus sativus , 属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旋孢腔菌属。无性态为 Bipolaris sorokiniana ,属半知菌亚门离蠕孢属。
菌源数量:种子感病程度重,带菌率高,播种后幼
苗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高。种子感病程度与根腐叶
枯病病苗率和病情指数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品种抗病性:目前没有免疫品种。虽品种间抗性存 在一定差异,但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多数 不抗病。
病害控制
使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由于多种叶枯病都可以种子带 菌,使用健康无病种子,减少菌源量,可减轻病害发生。 做好种子田的防治,降低种子带菌率;尽可能不去重病区 调种。对带菌种子可用2.5%适乐时种衣剂1500(药种)包 衣,或20%克福种衣剂150包衣,或种子重量0.5%的50% 福美双,或种子量0.03%的三唑酮拌种。 农业防治:播前精细整地,并注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 种特性,进行适期适量播种;施足基肥,氮磷钾配合使用, 避免过量过晚施用氮肥,以控制田间群体密度,改善通风 透光条件,促使小麦健壮生长。控制灌水,特别是小麦生 长后期不能大水漫灌,雨后还要及时排水。麦收后要翻耕, 加速病残体腐烂,以减少菌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