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3 墨池记(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墨池记》,了解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2.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

2.掌握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池塘展现人类生活的意义。

2.运用散文写作技巧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案、多媒体设备学生:学习资料、教学笔记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题导入:你家附近有没有池塘?你去过池塘吗?池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听说训练(10分钟)1.教师出示池塘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墨池记”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组讨论:池塘对于生活有什么作用?列举一些生活中与池塘相关的事物。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和汤显祖对池塘的描写,然后回答问题:-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2.学生讨论答案,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散文写作(30分钟)1.分析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散文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

2.阅读散文《墨池记》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3.学生自选池塘为主题,根据散文写作技巧,进行散文写作。

4.学生交换作文,互相点评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文学鉴赏(15分钟)1.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精选的作文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评析和点评。

六、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散文作品进行阅读,比较散文的风格和主题。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篇散文,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初三语文教案)《墨池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教案)《墨池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墨池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墨池记教学设计莫晖教学设想这篇课文可先让同学结合解释自读,扫清文字障碍。

在同学熟读成诵的根底上,老师引导同学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评点;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同学自读1.结合解释,将课文通读一遍,扫清文字障碍。

留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及意义:徜徉(chángyáng):任凭漫游。

肆恣(zì):放纵、任情。

于楹间以揭之(yíng):房屋前面的柱子。

故迹:旧迹。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以临于溪:居高视下。

2.提出问题,让同学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

(1)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缘由是什么明确: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同学。

(3)这篇文章中用了很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比方句,并反复诵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①“岂信然邪〞;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岂其学不如彼邪〞;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⑥“以勉其学者邪〞。

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①说明对墨池传奇持有疑心态度(由于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②用以加重语气,确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确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

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想,加重谦逊的语气。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在读精确的根底上能读出重音、停顿和情感来。

4.老师范读。

5.同学齐读。

二、简介及其文学创作特色。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墨池记》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墨池记》教案 鲁教版

23.《墨池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三、教学难点:懂得借事议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习准备:收集王羲之、曾巩的有关资料。

四、学法指导:1、对照注释朗读课文,读准文章的字词。

2、继续对照注释,理解文章翻译,扫清字面障碍。

3、根据文章的预习提示和问题进行思考,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公元353年,一个人邀请了41位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

他们坐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顺序取觞饮酒作诗。

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26人作诗,一共写了35首。

他带着醉意,即席挥毫,为这些诗作序,写成《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它的原本据传后来被唐太宗取去,作为自己的陪葬物。

《兰亭序》的原迹虽然在公元650年失传,但他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太宗对兰亭序的偏爱,促使更多书法家学习和摹临他的字体。

他是谁?他就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墨池的文章——《墨池记》。

(二)、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

《墨池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独立识记、小组互助等方式,识记重点词语、疑难句子的意思。

2、理清文章内容,明确本文主旨,深谙勤学苦练成就事业之理。

(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________,是____代_____家,字_____,是“__________”之一,与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为“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2、王羲之:字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代_____家,被后世称为“_____”,后人评他的笔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墨池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墨池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墨池记》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墨池记》的内容,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墨池记》的内容理解与背诵。

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分析。

难点:1. 文言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文中寓意和哲理的深入领悟。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墨池记》的背景。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二、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学习课文,标记生僻字词。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2. 各组选代表进行解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成语、典故等。

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二、深入探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整理笔记,加深记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墨池记》。

2. 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

3. 收集关于王羲之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艺术成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第23课《墨池记》教学设计2(鲁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3课《墨池记》教学设计2(鲁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3课《墨池记》教学设计2(鲁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教学设想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扫清文字障碍。

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评点。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咨询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淳朴、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以旧促新法〞,也能够与〝讲〞进行比较〕〝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能够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

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咨询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例如: «核舟记»————讲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墨池记»————讲理散文————勤学苦练出才能二、作者简介:名:曾巩,字:子固;时:北宋时人;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评:〝唐宋八大伙儿〞之一,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

作:«元丰类稿»。

«宋史»讲他的文章是〝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

他在许多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形,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存,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

他的散文风格淳朴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净著称。

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阻碍。

三、学生自读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墨池记教案》word版

《墨池记教案》word版

《墨池记》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墨池记》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理解作者通过墨池的描写,表达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2)学会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会将古文中的哲学思想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墨池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2)理解并践行文章中所传达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哲理;(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1. 《墨池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分析文章结构,提炼中心思想;3. 理解并践行文章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2. 将古文中的哲学思想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池记》全文及其注释;2. 学生准备:预习《墨池记》,了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池记》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墨池记》,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理解上的难题,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4.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哲学思想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反思。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墨池记》,并进行相关的阅读练习。

《墨池记》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墨池记》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理解作者通过墨池的描写,表达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追求。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墨池记》1(第2课时)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墨池记》1(第2课时)ppt课件

2、文章开头写墨池形胜,仅用了寥寥20余字。说说作 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墨池的,为什么不对墨池展开具 体详细的描写。
文章开头写墨池形胜,寥寥20余字而已。“临川之城东 ”“新城之上”表示方位;“隐然而高”表示地形;“临于溪 ”表示环境;“方以长”描绘墨池之形。虽然用字甚少,惜墨 如金,但叙述周详、清楚,墨池形貌历历在目。
作者之所以不对墨池展开具体详细的描写,是因为下文的 议论,即文章的主旨,并非由墨池形胜生发而得,而是由王羲 之之学书和王教授求“记”引出议论。
3、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完全同意此“ 墨池”就是“王羲之墨池”?作者又为什么要为墨池 写“记”? 曾巩引用《临川记》中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再叙述历史 记载的王羲之的行踪来体现这种怀疑。用了“岂信然邪”“而 又尝自休于此邪”两个问句。前一句说明《临川记》所云未必 可靠,后一句又在进一步说明未必可信的同时表示未尝没有可 能。 曾巩尽管对相传的王羲之墨池是怀疑的,但此记是应州学 王教授之请而作,为勉励州学学生,不得不借题发挥。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崇尚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仁德之人/庄重之士/遗传的风范美德 /影响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问题探究
1、文中有六个以“邪”表达语气的疑问句,有两个 以“哉”表达语气的感叹句。反复诵读文章,体会这 些句子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六个以“邪”表达语气的疑问句,“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是反问,直接表达作者的鲜明态度:欲深造道德者,必须“ 以精力自致”。另外五个虽然都是疑问,但都隐含着作者鲜明 的肯定态度。两个以“哉”表达语气的感叹句,感情都比较强 烈,前一个强调学习不可以少花工夫,后一个强调仁人君子们 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对后人的影响之大。

九年级上册语文《墨池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墨池记》教案、教学设计
b.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实践与应用:
a.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b.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c.举办课堂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对《墨池记》进行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并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请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论证方法或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运用该方法的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对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效果。
3.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3.拓展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欧阳修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成就,下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预习下一篇文章,提前了解课文背景,标注生僻词汇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讨论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了解家长对此观点的看法,促进家庭亲子互动,共同成长。
作业要求: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课文朗读、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墨池记》

九年级语文教案《墨池记》

九年级语文教案《墨池记》一、教学目标1.了解《墨池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熟悉《墨池记》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

3.理解小说情节,掌握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小说的文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感受文学魅力,理解文学作品的典型性和世情。

2.体会小说的意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分析和解释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小组合作。

2.个人阅读和合作讨论。

3.课堂讨论与辩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教师引入引导学生预测、推理、猜测,使学生对《墨池记》产生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先通过教师引入初步掌握主题。

2. 讲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墨池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认识两汉之际独具影响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王充。

3. 讲解小说情节3.1 阅读小说学生语音语调标准,课外阅读小说,并在下节课开始讨论。

3.2 教师解释小说情节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对小说中出现过的一些词语和典故进行讲解。

第二节课1. 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小说情节,分工负责,探究小说情节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

2. 个人写作让学生就小说情节写一篇小说的书评。

第三节课1. 课堂讨论与辩论分组讨论并就小说情节形成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通过学生互相交流思想,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 个人写作让学生根据讨论的情节和观点,写一篇1500字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课上互动教学评价。

2.书评、读后感评价。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五四制)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训练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五四制)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人物刻画。

(2)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过程与方法:(1)依据写作要求组织材料。

(2)小组交流,修改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本次写作训练激发写作的兴趣。

(2)提高组织材料、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深化主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写作材料的选择和组织。

难点:对主题的深化。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一、由借用班级的墙壁上的奖状导入新课,拉近距离指名后面的一位同学介绍这些奖状的内容,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二、评价过渡,出示课题:用具体生动的动作或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看一看:看《家有儿女》的一段视频,要求:⑴用两三句话概括剧情。

⑵仔细观察刘星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2、写一写给出一个开头“爸爸去参加家长会了,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回来?刘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园里……”,请你接着写下去,把你所看到的刘星的动作行为等心理描写出来。

3、找一找⑴小组互相交流作品,看谁写得最细致。

在刻画刘星动作的词语下面画横线,如果你认为某个词语特别精彩传神,你可以在这个动词的下面标一个“△”符号。

然后组长把大家描写刘星动作的词语统计出来,教师找两个组作代表把这些词语直接板书到黑板上。

分析两个组和两个同学的动词等准确传神的词语的运用。

如:刘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园里焦急不安的等待着。

他扬着脸,皱着眉,一边甩着手,拍着胸,一边团团转,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爸爸怎么还不来呀!”躲、拽、扑、搂、哀求、骑(盘、缠、夹、攀)教师小结:技法归纳一:分解动作,一点点展开,就可以把人物的动作刻画的具体生动。

⑵你们组里大家认为最传神的词是哪几个?说一说好在哪儿。

教师引导比较揣摩。

例如:骑:不妥,被骑的对象往往在胯下。

攀:好,仿佛夏东海成了一棵大树,背靠大树好乘凉,写出了刘星指望爸爸庇护他度过这次的难关。

缠:像蛇一样。

仿佛刘星赖上了爸爸,突出了刘星对爸爸的哀求和乞怜的样子。

教师小结:可见,同一个动作行为,选用不同的动词,表情达意的效果就不一样。

中学语文《墨池记》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墨池记》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墨池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墨池记》的作者龚自珍及其文学风格,体会其文学思想,加强文学综合素养。

2.读懂《墨池记》的内容,分析主题以及题旨的传达,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提高阅读本领。

3.培育同学文学鉴赏本领,提升作文水平。

4.增长同学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针对《墨池记》中的文学思想进行分析并体会。

2.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结构组织和铺设,以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分析文中中学阶段应重点把握习惯用法和精致的文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老师讲授 + 同学讨论。

先概述文学思想及脉络框架,然后开始一起分析文本内容并讨论主题。

2.同学自学 + 整体会议。

分小组进行分析,每组讨论出一份文学思想简介并整体会议学习,以最大化提高小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性。

3.同学阅读 + 创意合作。

在完成段落再现的基础上,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合作,建立思维的交流平台。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导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介绍作者龚自珍生平及文学成就,全面梳理散乱的龚自珍学问,为后续分析归纳做好铺垫,并通过问题解决简单交流提前检验同学理解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节:文本分析、策学讨论通过段落再现法或对文本标注关键词进行学习,以及对选取的精彩词汇、结构等进行点评。

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观点或一个个人见闻进行讨论,简要叙述出本身的思路,供应不同的观点并相互分析。

第三节:现代连结和创新表达学习和分析《墨池记》所揭示的主题,并设计相关题目和活动。

从现代视角分析作品对我们的现代生活和文学有哪些启示,如何才能在今日的社会中活出本身的特色来回答作品的主题。

并通过活动或创新的方式进行表达。

五、教学资源1.课本:龚自珍《墨池记》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3.独特的整体教学设施:小组讨论桌、书籍阅读角六、教学评估1.同学自评;2.老师评估。

结束语阅读《墨池记》有着超越常规的思考,是教育人心灵的一种提高和体验。

全面了解和把握龚自珍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对于提升同学的人道素养和文学鉴赏本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山东省蓬莱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墨池记》

山东省蓬莱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墨池记》

墨池记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3.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词句翻译和文章主旨教学难点:准确地理解本文的主旨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

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 .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二.作者简介: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建成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

卒谥“文定”。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

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

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

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三.感知课文,疏通文意:(一)。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朗读节奏。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学生齐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从而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这篇课文的文言性较强,可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朗读。

(二)学生结合下文注释,先自行把文意疏通一遍。

然后让学生口述本文的大体内容。

(三)。

引导学生逐段翻译课文: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翻译,一定让学生明确采取学生逐句翻译,学生相互质疑,教师讲解难点,教师质疑,学生回答的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文章的翻译。

(四)巩固训练,见有关资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理清文章结构,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段的层意,明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此任务)第一段:(1)介绍墨池的所在及形态(2)介绍墨池之称的由来(3)不追究墨池真假,转而写王羲之。

(4)评价王羲之的书法。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九上《23墨池记》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九上《23墨池记》word教案 (1).doc

墨池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过程与方法:(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2)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一、导入二、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

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

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三、简介文史知识四、 1. 曾巩简介及其文学创作特色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予固。

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五、 2. 王羲之简介六、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七、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九年级语文:《墨池记》教案2

九年级语文:《墨池记》教案2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墨池记》教课方案2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曾巩简介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优秀文学家。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公元1057 年)进士第。

历官太平州司法从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

元丰五年(公元1082 年)拜中书舍人。

六年(公元 1083 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

后代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订婚”。

他与欧阳修等人一同,为北宋诗文改革运动作出了优秀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 今属山东 ) 。

晋怀帝永嘉年( 公元三零七年 ) 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 ( 公元三六七年 ) 。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代称为“王右军”。

他身世于两晋的豪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教授笔法论,“语以纲领”,即有所悟。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有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此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交口称赞”,对后代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改革家,他的主要成就仍是表此刻行书和草书上。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他把散见于前代、今世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长处,交融一致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内容预览:《墨池记》教学设计自读要求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自读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自读程序一、齐读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洼(wā) 邪(yé) 楹〔yíng〕徜(cháng)徉(yáng) 恣(zì)肆(sì)二、自读利用注释,疏通文字,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

三、质疑解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

四、研读1.分清文章记叙、议论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

2.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幺?3.文章借墨池的传说,阐释了什幺道理?4.抚州学官王盛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目的是什幺?5.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五、背诵全文根据本文叙议相间的特点,逐层背诵。

(解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自读注释质疑、释疑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程序三、四可相互渗透,学生提问关键语句及关乎文章主题、行文风格的重点、难点问题时,教师抓住不放,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更深刻地理解、赏析文章。

)有关资料一、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建成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

卒谥“文定”。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

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

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着称。

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池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2)探究文本,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讨论---探究----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
(1)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2)探究文本,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难点:
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解字:
(1)(1)然
(2)有地隐然而高
(3)岂信然邪?
(4)(2)书
(5)羲之之书晚乃善
(6)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译句: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二、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1. 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

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 参考:
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

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

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

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2. 探究文本。

(先自读思考,再小组讨论明确)
(1)本文记叙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什么?课文中的相应原文是什么?
(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抚州学官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
(4)“羲之之书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讨论交流。

(5) 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
(6) 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三、拓展延伸,活动体验
1. 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2. 假设你是“州学舍”里的一名学生,当你看到“晋王右军墨池”六字的时候,会有何感悟?
参考资料: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磨杵成针(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现实,拓宽对“勤学苦练”的认识。

更好的实现本文的情感目标。

)3.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①“岂信然邪”;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岂其学不如彼邪”;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⑥“以勉其学者邪”。

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①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②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

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

文章6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设问句的大量运用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徘徊吟诵,玩索不尽。

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读本文后的最深感受,
2、了解了这么多通过勤学而终于成就事业的人的事迹,你一定深有感触,请写下你的感受,并抄写一句名言或自拟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努力上进。

【作业设计】
1、熟读成诵,掌握内容。

2、除了“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外,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吗?
【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辞官不做
→墨池——→王羲之→专心苦练并非天成→道德修养→不仅有一能
环境状貌╱遍游名胜(正反论
证) 学仁人庄士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