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教师学习笔记 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教师学习笔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今天看了一部好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对生活、对教育、对人生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影片讲的是电影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感动于马修老师的善良、执着,对孩子的爱。这部电影如一份心灵的大餐,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净化。马修老师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
教学设计从学生需求出发
教学设计从学生需求出发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活动和环节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需求出发。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如何从学生需求出发,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制定合适的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需求可能包括对知识的渴望、对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提供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了解学生需求的方法
1. 开展学生需求调查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问卷调查可以包括对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和建议,提供更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2. 倾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组织学习座
谈会,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学
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从学生需求出发的教学设计
1. 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例如,
通过音乐、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 基于个别学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行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根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2. 关注学生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充分发展的人。
3. 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在教育的大众化和发展上。全生导向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 基于学生的主动性。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从学生需要出发:切实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从学生需要出发:切实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已经落地生根,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在实践。以
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采取适宜的教学节奏,取得了明
显的教学效果。
曾经,教学设计追求完美,教法寻求多样,课件力求新颖,目的是让课堂流畅进行,
取得精彩的效果。课堂教学内容常常是异彩纷呈,但又让人觉得眼花缭乱。现在,核心素
养内容的落地生根,部编教材的逐步实施,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我们的课堂如何继承优良
传统,改变沉冗繁杂,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好服务呢?现将实践中的有效方法
进行总结,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学节奏应依学生情况调整,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需要去选择。
一、教学设计,从学生需要出发
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设
计时常常会采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以便帮助学生深入课文学习。进行《让我们荡
起双奖》一课备课时,针对内容中的“‘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陽光’既是写实,
又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这样的内容,如果让学生去体会,学生只能理解字面
意思;如果直接告诉孩子,学生只知道有这样的意思,但对诗歌的理解是毫无帮助的;即
使成年人如果只是简单去读诗歌,也不一定理解得很深刻。那么如何突破这一教学内容的
难点呢?教学设计时安排课前让孩子们预习查找资料的环节,取得很好的效果。丰富的资
料让孩子们走进诗歌的创作背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诗歌原是电影故事片《祖国
的花朵》中的插曲歌词,词人乔羽和作曲家刘炽有感新中国儿童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而作。
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解
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解
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解是:
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按照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由于受不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乃至基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也是不相同的,若忽略到此方面的因素,我们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基本事实,如年龄范围、大体家庭情况等。重视了解学生的细枝末节,力求重点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等。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适当展开教学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告诉我们,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对于不同矛盾,采用不同方法来解决既是实事求是的方法,也是解决主客观矛盾的最好途径。而在教学中,教师是主观的一方,则被教的学生是客观的的一方,那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就是克服教学上主观主义倾向。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一般来说,教师教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学的质量。老师在我们的成
长道路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克服教学过程中的主观主义的毛病,师生结合,教学相长,最好的办法是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必须考虑学生的客观存在,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否则教学就不会取得成功。
以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由两节语文公开课想到的
Leabharlann Baidu
在传 统的语文课教 学过程 中 , 只重备 课, “ 忽视 备人 ” 只讲 ; 抽象理论, 忽视人 的具体实践 ; 注重文本 逻辑性, 忽视人的发展需 要 。传统语文 课的教学观念 , 存在“ 教师是主体 , 学生是客体 , 教 材是 载体 , 课堂是 中心 ” 的倾 向 , 即教 师中心 、 教材 中心 、 课堂 中 心倾 向。这种 “ 中心 ” 三 教学 观念与教学模式 , 必定忽 视甚至漠
谈感 想 , 总结全文 的写作特点 , 一切看来顺 理成章 , 学生积极性 视学生 的感 受 , 不顾及也 不尊重学生 的思考 、 法和实际 , 想 更不 很高 , 回答问题头头是道 、 口若悬 河 , 件也很漂亮 、 吸引人 , 愿意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 和立场去体验学生 的需要与处 课 很 听课 的老师们 也啧啧称赞 。但仔细想想 , 学生这 节课 只是顺着 境 。这 样 的教 学 往 往 以 抽象 的概 念 满 足学 生 的记 忆 ,忽 视 学 生 老师 的思路亦 步亦趋 , 老师让干什么就 干什么 , 没有疑 问, 没有 的思想 、 情感的需要 , 忽视学生 的道德选择能力 的培养 , 仅难 不 自己 的思 想 , 没有 了 自己 的需 要 。虽 然 课 程 进 行 得 很 顺 利 , 际 以激起学生对语 文课 的情感 , 实 而且还会 因抽象与单调使学 生产 上学生却没学到什么。 生 排 斥 心 理 。 学生 不 是 容 器 , 是 具 有 独 立人 格 、 而 自主 意 志 与 选 另一节课是《 长城》 这位老师先 问学生有没有登过长城 , , 然 后放 了一段北京八达岭的长城 录像 ,简单介绍 了长城 的相关知 识, 告诉 学生这节课要带学 生到戈壁滩 上去看看长城 。之后让
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
海导 游是 一位 年近五 十 的女 士。 途 过 , 学 生 置 于 教 学 的核 心 地 位 的 教 学 应 该 把 立 足 点 从 “ ” 发 转 把 教 出 中 聊 起 教 她 很 是 羡 慕 , 不 自 认 识 却 是 经 历 了 一 个 相 当 长 的 过 换 到 从 “ ” 发 。( 于 漪 与 教 育 教 币, 情 学 出 《
【于漪与课程意识” 学法意识” ‘ ‘ 之“ 】
一
切从学生需求 出发
◎任 其斌
必须 有教 师 的 “ ” 才能 有效 : 导 第
大 家都 有 这 样 一 个 共 识 : 漪 于
老 师 是 个 好 语 文 老 师 。判 断 的 依 据
我 们 无 法 回 放 历 史 , 亲 身 体 三 , 者 的 关 系 是 相 互 促 进 的 , 在 再 两 “
“
一
切 从 学 生 需 求 出发 ”就 必 ,
了 心 里 , 一 节 课 一 下 子 就 下 课 了 , 中 有 学 生 , 切 从 学 生 需 求 出 发 。” 然 要 了 解 学 生 的 需 求 , 教 ” “ ” 一 “ 因 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从学生出发,打造精美教案——如何增强教学吸引力
从学生出发,打造精美教案——如何增强教学吸引力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核心文档之一,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份精美的教案不仅要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让他们更愉悦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如何打造一份精美的教案,增强教学吸引力呢?
一、设计有趣的教学场景
学生对教学场景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恰当、有趣的教学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教学场景的设计可以从学科特征、生活经验和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比如,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环游世界”等教学场景,让学生了解更多地理知识。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科特征、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和授课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网络仿真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在学生实际操作、互动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具有指导措施性和决策性的内容要点。在备课时要着重突出教学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清晰地了解重点,掌握知识。教学重点的选取需根据教材的编写要求和纲要要求,同时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编写精美课件
好的课件能够充分发挥课堂吸引力,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编写精美课件。课件应当风格简洁大方,图片和文字内容应当协调搭配,合理布局。课件还可以加入互动性,让学生更加融入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践行师德。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我们需要与学生建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践行师德。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我们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地参与学生的事务。。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专业水平,保持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专业素养。只有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教师要秉持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包括尊重学生、传播正能量等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传播正能量。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注意用言语和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真诚善意的关系,不仅是一位导师,还要变成一个朋友和榜样。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背景和家庭状况,积极参与学生的事务,倾听和关注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引导他们面对自己的压力和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秉持良好的师德。同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他们的成长,积极参与他们的事务,传递正能量,并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关注下茁壮成长,成为更加出色的人。
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当涉及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中心的学生活动时,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进行学生调查或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不同活动的兴趣和偏好。
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了解他们对现有活动的看法。
活动策划: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活动策划方案。
确定活动的目标和预期结果,确保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资源需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实施: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以支持学生活动的实施。
组织相关人员,例如志愿者或指导员,以支持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和学习。
监督活动的进行,确保学生按照活动策划方案进行,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参与和反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提供相关的机会和资源。
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活动的质量和内容。
定期评估活动的效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改进。
活动评估和总结:
对活动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总结活动的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应用。
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高考吗?显然不是。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这一环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拓展呢?对于日常语文教学又该如何实现有效拓展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足课本,选准拓展的“有效点”。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应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往往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在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拓展得好,往往可以事半而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首先要选准拓展的“点”,要立足课本,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以至于活学活用。如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就可以结合文中所讲的写诗的方法进行应用拓展:
1、给自己的教室撰写一副对联。
2、给自己的宿舍撰写一副对联。
3、针对香菱学诗这件事撰写一副对联。由于拓展的内容与所学内容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学生会很感兴趣,学起来自然轻松愉快。
二、结合学情,注重拓展的“达成度”。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
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我们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拓展的内容和题材也应适当体现出多样化,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胃口”,借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学习热情。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做秀,导致课堂达成度低。
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育教案的关键
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育教案的关键
在现代教育中,设计教育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于怎样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案设计,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教案的设计具体关键。
一、教师需把握好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育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同时,教学目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
二、体现教学内容的关键性
在设计教育教案时,教师还需体现教学内容的关键性。关键性指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关键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教育教案中重点突出,同时给予充分的讲解和解释。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核心知识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而当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或者基础时,教师同样需要警惕,因为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没听懂”的错觉,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教育教案时,教师也需要注意细节和重点,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关键性。
三、拓展教学内容
在设计教育教案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如何拓展教学内容。拓展性不仅仅是教育教案能够呈现的内容,还要涉及到教学材料的使用。当教学材料不足时,教师应该通过自行收集相关的资料来拓展教学内容,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拓展探究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自我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四、丰富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教案设计中,教师需要丰富的教学方式。这包括:课堂讲解、互动交流、课外探究等方式。只有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获得成功。然而,想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并不是简单一件事情。要想真正帮助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以实现学生的成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人类,学生同样也有着许多的心理需求和感受。例如,学生需要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而不被外在的因素干扰;他们也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这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学生同样也需要感到能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并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掌握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开始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
针对学生的安全需求,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在学生成长中,他们经常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将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我们需要提供一个温馨和安全的环境,让学生觉得在这里他们可以安心学习。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学习过程中的秩序和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制定学校规则、课堂管理规范、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等,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顺利的学习进程。
针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需求,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学生需要感到他们所做的贡献是被认可和赞赏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行为和成就,并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有价值的,并且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其他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看到其他人的成功经验,以此激励他们感到更有信心和价值。
指导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指导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023年,年轮的增长,班级里走进一群新面孔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这让老师需要从不同视角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那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该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在学习启蒙阶段,学生往往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这时,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兴趣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当我们教授高中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游戏、漫画等多种方式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逐渐产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同一个班级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呢?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拓展式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知识学习方式,尽可能地去挑战学生的能力极限,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而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分步式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分成多个部分,分步骤学习,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接受者,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怎样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当我们教授数学时,可以采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一个好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掘学科的本质,以及处理新奇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意识,通过学习自我实现和提高。
从学生角度出发:如何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案?
文章
作为一位教师,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的教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相同,教案的制定也需要因人而异。从学生角度出发,如何制定适合不同层次的教案呢?本文将从教材解析、具体细节、兴趣爱好及个性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材解析
教师应先充分了解所教学科的全貌及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优化教学进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计划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低层次学生,我们应该先让他们通过浅显易懂的例子来掌握基本概念。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赏析简单的诗歌,了解诗歌的格式、韵律等基本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加大难度,让他们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文章,让他们领略到不同文章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例如,在物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复
杂知识进行讲解,深入探究其中的本质,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具体细节
在编制教案时,教师应着重关注细节。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教师的粗心大意而变得无趣,甚至劝退。教师需要仔细准备每一节课,并认真对待每一次授课。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应该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具、卡片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形成于“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感悟
李晓文
教育不仅要从学生的问题中,去觉察学生成长的需求,而且必须超出问题的视野,去预设、策划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构建起让学生潜能发展的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这一认识,源于“新基础教育”对“成长需要”的探讨。其中,认识的过程一波三折,从模糊逐渐到清晰。
学生需要≠“成长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普遍缺乏儿童立场。对此,善良负责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心存不满.希望“蹲下去”与学生对话,尊重他们的需要。所以在开始时,“新基础教育”基地校的老师们广泛调查,了解学生的喜好和需求,他们下意识地把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当作了“成长需要”
此外,“成长需要”的误解还受到当时“以学生为中心”口号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出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由最初的“以患者为中心”推演而来。这一理念并非罗杰斯的异想天开,而是由于他临床接触的心理病患者。多是一些有知识的成年人,加之这一理念与美国文化的个体化价值取向相吻合,所以广为传播,在中国教育界也几乎成了口头禅。
但调查出来的结果,却让老师们感到。学生自发的需要不一定能引导学生的发展。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告诉老师,不喜欢卫生岗位。喜欢管人的岗位。一年级的学生告诉老师,喜欢体育课,最好多上体育课,少上语文、数学课。这样的需求当然不能遂愿。事实上,当我们将“成长需要”等同于“需要”时,“成长”可能被淡化。这是因为,生长中的个体
具有相当强的原始享乐本能和自我中心本能。而且.社会环境多元。不良价值取向会通过各种渠道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成长中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块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五、六年级小数及分数的简便计算,其重要程度好比大厦的基石。学生之前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此单元本应该是得心应手,但令数学老师感到困惑的是这一并不陌生的知识运用起来却不尽人意,正确、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令学生颇有困难,于是有些老师便采取题海战术,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描述
片段之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练习)”,主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及思维能力。
板书课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单元练习)
说明:引入课题单刀直入、简单明了,既节省时间,又提出了要求,让学生明确计算的两件法宝,一是眼—审题,二是脑———选择正确的解题策略。
片段之二:抢答
师:我们先来热热身,抢答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的依据。
64+120+36189+43+5737×25×4 125×37×862×(100+1)395-
68- 32
抢答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相应的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前面的练习一帆风顺,学生抢答争先恐后,突然150—20+30跳出屏幕
一学生迫不及待地喊:100(学生掉进了陷阱)
师稍停:真的是100吗?(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小手林立)生1:不是100,是60
生2:不能先算加法,它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那么怎样才能先算20+30呢?
生1:把加号改成减号。
生2:把20+30打上括号。
师:对,这两种改法才能用连减的性质去做。
抢答继续进行,紧接着出示360÷12÷3,学生快速抢速,没有难到他们,屏幕快速跳出200÷5×4 =
我找了一位中下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该生也掉入陷阱,大声回答:等于10。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比、讨论。
屏幕最后出现:36+50—36+50
一位平时成绩很不理想的孩子也高高举起了手:等于0
马上有不同声音反驳:“不等于0,没有括号”。
师:对,如果36+50打了括号就能先算加法,结果等于0,那么
应该怎么计算呢?
生1:从左往右计算
生2:先算36—36
……
说明:让学生边抢答边回忆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达到了练中促忆的目的,也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本单元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清晰且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整体性的、清晰的,而不是零散的、模糊的。另外实践证明,学生的简便意识过强也会导致只求简单而不思正误,所以在快速抢答中插入几道易混易错题,以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
片段之三:纠错、改错
出示学生平时的错题照片。
哗,同学们非常惊讶。
师: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学生逐题寻找原因)
师:会更正吗?
学生在错题旁进行更正,教师选几题让学生说说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师:通过这题你有什么感想?
生1:简便算法要有依据,不能随便简便。
生2:不能随便加括号,有些题加了括号虽然简单,却是错误的
简便。
生3:做题之前要先看题,想好了再做。
生4: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生5:不能只顾埋头拉车
师:对,首先要学会抬头看路,先看看题目能否简便,能简便的一定要有简便依据,比如说这几题(指着屏幕上前4题),没有简便依据的就按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比如这几题(指后面两题)。
说明:以上习题都是学生平时的错题,而且是一些典型错误,用照片方式呈现出来,体现了一种真实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给学生一种内心的强烈冲击,这就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或我的同学犯过的错误,从而引发了学生强烈的纠错欲望。里面有几道非简算题,这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辨别能力,让学生明白简单的错误计算并不等于简便。这种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开展练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后面叫学生谈感想,是对解题方法、解题习惯的一种指导,把老师想说的话通过学生说出来,其效果比老师不断强调好得多。
三、案例反思
1、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练习的“多样性”
本课中形式多样化的练习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始的抢答就像一项热身运动把学生迅速从课外拉进了
课堂,当这股热劲还未褪尽时,学生平时的典型错误又以照片的形式真实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哗,学生惊呼,投影屏幕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几道熟悉且真实的题目把他们引入到积极地纠错、改错状态中,几十又眼睛盯着屏幕,他们在观察、在思考??课后几位同学跟我说,这节课过得真快呀!一位调皮的学生说:下节课还是数学课吗?
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练习的“针对性”
练习设计要做到“目中有人”,注重学情,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练习,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如蜻蜓点水,很快了无痕迹,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的练习将会使学生印象深刻,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本课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练习,第一,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第二环节的纠错、改错又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错误资源强化了两个概念的不同点,学生对两个概念较之前更清晰、更明确了。
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追求练习的“发展性”
有研究证明,儿童90%的潜能处于休眠状态,因此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启迪他们的智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引导、设疑??激活、拓展他们的思维,富有挑战性的练习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题型能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