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郑和下西洋

合集下载

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郑和下西洋知识点一、背景介绍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他共率领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中国的外交贸易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点。

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 外交使命:明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外交往,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巩固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因此,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传递明朝皇帝的意愿,向其他国家表达友好关系。

2. 贸易活动: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也是为了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3. 探险探索: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

因此,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三、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及组成1. 船队规模:每次下西洋船队数量不等,最多时达到300多艘船。

2. 船队组成:船队主要由官方指派的“宝船”、“巨舟”、“水手船”和商人自备的“外船”组成。

其中,“宝船”是指用于运送贵重物品和礼品的大型木质帆船,“巨舟”是指用于运输人员和物资的大型木质帆船,“水手船”是指用于提供后勤保障的小型木质帆船。

四、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及途经国家1. 第一次下西洋:从1405年到1407年,郑和率领七艘宝船、二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2. 第二次下西洋:从1407年到1409年,郑和率领八艘宝船、二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3. 第三次下西洋:从1409年到1411年,郑和率领十六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4. 第四次下西洋:从1413年到1415年,郑和率领七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5. 第五次下西洋:从1417年到1419年,郑和率领二十六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6. 第六次下西洋:从1421年到1422年,郑和率领二十七艘宝船、三百余艘巨型木质帆船,途经菲律宾、波斯湾等国家。

新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文目录

新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文目录

新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文目录一、《迎接新生》二、《郑和下西洋》三、《骏马奔腾》四、《庆祝丰收》五、《美丽的雨花石》六、《试管婴儿》七、《筷子的传说》八、《枣树》九、《诗人的话语》十、《树的生长》十一、《最后一堂课》十二、《勇往直前》十三、《小小讲解员》十四、《两位“神医”》十五、《自行车的故事》十六、《再造奇迹》十七、《守口如瓶》十八、《一个人的寨子》十九、《小巧的公司》二十、《黄鹂》二十一、《比赛》二十二、《大口喝水》二十三、《鱼儿的智慧传奇》二十四、《让我松一口气》二十五、《别人的名字》二十六、《我的隐藏武器》二十七、《六倍咖啡因》二十八、《相见恨晚》二十九、《石汤》三十、《如何检验一双筷子的质量》三十一、《布谷鸟的智慧》三十二、《春天里》三十三、《诸葛亮帮了刘备多少次》三十四、《蟋蟀的知心朋友》三十五、《我的猫猫》三十六、《搬家》三十七、《彭康校长的忙碌日子》三十八、《神雕特区》三十九、《自卑中万丈光芒——王选》四十、《一支童话笔》四十一、《浩浩荡荡山西行》四十二、《孙少平养泽军起》四十三、《主人翁》四十四、《那个是有朋友的人》四十五、《错过了一生》四十六、《儿时的夏天》四十七、《第一位亲人的儿子》四十八、《我的老家》四十九、《哇!我的心情轻松起来了》五十、《大自然的精灵》五十一、《风筝与箭》五十二、《月光下的快乐》五十三、《感恩的心》五十四、《我的童年记忆》五十五、《深情告白》五十六、《仁者见仁》五十七、《爷爷的话》五十八、《鼓励胖妞】五十九、《我爱我的家》六十、《繁重的手艺》六十一、《高级小巧手》六十二、《保暖小窍门》六十三、《乐于助人的小画家》六十四、《爱心传递的故事》六十五、《上学路上的叮咛》六十六、《抱抱我吧》六十七、《小卖部的故事》六十八、《听话了吗?》六十九、《七寻“探宝记”》七十、《爸爸的话让妈妈多活一年》七十一、《慎言》七十二、《变了样的叮咛》七十三、《露露和蓝蓝》七十四、《厨房日记》七十五、《外星人的笔友》七十六、《服装店的故事》七十七、《南瓜妈妈》七十八、《日记的力量》七十九、《小胖的故事》八十、《女儿的手编》八十一、《妈妈最棒》八十二、《寒假里的一次赠书行动》八十三、《守住最后班》八十四、《我们的爷爷奶奶》八十五、《爸爸的搀扶》八十六、《天子一家抱病深宫》八十七、《握手告别》八十八、《不公平的游戏》八十九、《转晴大功臣》九十、《永远爱你》九十一、《合家欢乐宴》九十二、《秦淮河上》九十三、《巧妙的解法》九十四、《回家》九十五、《于寅感动中国》九十六、《最疯狂的考试》九十七、《装在心中的鸟巢》九十八、《一句话的力量》九十九、《孩子让妈妈受伤》一百、《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人物教案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 幼儿园人物教案

幼儿园人物故事教育教案-郑和下西洋幼儿园人物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案主题:郑和下西洋1.2 适用芳龄:3-6岁幼儿1.3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郑和的故事,了解我国古代的航海历史;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3) 激发幼儿对探索和追求梦想的兴趣。

1.4 教学重点: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郑和的精神。

1.5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远航的概念,并将之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二、教学准备2.1 故事内容:提前准备好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并进行筛选,确保故事内容简明扼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2 教学道具:地图、小船模型、郑和的图片、地图等相关教学道具,以及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辅助教学。

2.3 教学环境: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悬挂相关图片和装饰品,使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2.4 教师准备:老师要对郑和的故事有充分的了解, 并准备好故事讲述的技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问题或儿歌、游戏来引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我们知道郑和是谁吗?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他下西洋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现在就来听一听。

”3.2 讲述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幼儿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体验远航的刺激和奇妙。

3.3 交流讨论:带领幼儿讨论郑和的故事,引导幼儿表达对远航探险的向往和好奇。

3.4 游戏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郑和下西洋的历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合作精神。

3.5 创作活动:让幼儿进行相关手工、绘画等创作活动,表达对郑和的敬佩,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4.1 观察记录:老师要及时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游戏互动、创作活动等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记录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效果。

4.2 问答评价:根据故事内容和课堂互动,老师可以针对性地提问幼儿,了解他们对郑和故事的理解程度。

4.3 表扬鼓励:及时对幼儿的好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故事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指的是从1405年-1433年(即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由郑和带领大规模的船队,前后七次出使西洋,抵达了亚非大陆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海上活动。

1405年7月11日(即明朝永乐三年六月十五),郑和率队从福建省长乐县五虎门出发,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

前后七次航行中,郑和及其船队到达过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暹罗(今泰国)、苏门答腊、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锡兰山(今斯里兰卡)、东非等国家或地区,经历了古里建碑、捉拿海盗、布施锡兰佛寺、建立官仓等重要事件,不仅带回了奇珍异宝、香料药品、异国动物,还发展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维护了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是中华民族对外关系史中的重要篇章,标志着明朝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队伍规模最庞大、航行范围最广的海上活动,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开创了世界航海的新纪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_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人物 时间 次数 船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郑和 哥伦布 达· 伽玛 1404—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7次 4次 大船62艘(连 17艘 小船共有200艘) 长44丈(151.8 100吨 米)宽18丈 长24.5米 (61.8米) 宽6米 亚非30多个国 美洲 家和地区 1次 4艘 120吨、 100吨 50吨 印度
郑 和 下 西 洋
他是谁? 你知道他是怎样 的一个人吗?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 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的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 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 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 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 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 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 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 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 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 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湖南省江永县允山中学 周亚丽
新课导入
阅读
材料一:2005年7月11日,我国涉海行业在隆重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高潮中,纷纷举行了 庆祝我国首届“航海日”的活动。在我国设立 “航海节”或“航海日”,一直是我国有关行业 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的世纪性纪念活动中,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 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 海事日”。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一)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

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二、大运河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统治2、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第二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1、措施:①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人名)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原因:①重用人才(姚崇);②整顿吏治,下方中央优秀官吏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提倡节俭,不用奢侈物品2、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繁荣1、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蔬菜品种增加;③“茶神”陆羽著《茶经》,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④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3、商业:①唐朝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百万家”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郑和戚继光Fra bibliotek外的交往一、郑和下西洋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 明成祖。 郑 和 像
• 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技术高超,航海 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技术高超, 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 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 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 • 主观条件: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 主观条件: 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 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大国都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大国都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 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 是最根本的原因。 是最根本的原因。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郑 和 海 船 模 型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郑 和 下 西 洋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年 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刘家港出发
中外的交往
一、郑和下西洋
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 从1405年到 年到 年 郑和先后七 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到20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到20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到20课知识点我们要努力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到20课知识点,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的建立和早期政治措施)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建立明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政治方面:(1)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2)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3)监察: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加强对臣民的监督;(4)思想文化:八股取士。

3、八股取士:四书五经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只能以八股文的形式答卷。

影响: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靖难之役:建文帝即位后实行“削藩”政策,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后朱棣称帝,即明成祖。

其实质是明朝统治阶级争夺皇位的战争。

5、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2)执行削藩政策。

(3)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注意: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包括明太祖、建文帝和明成祖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明朝的中外关系大事)1、交往:郑和下西洋西洋的概念:明代的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概况:明朝前期(1405—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地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影响: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友好关系。

2、冲突:(1)戚继光抗倭: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知识讲述】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能力拓展】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客观条件,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

【考频分析】本内容出现频率上升。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为主,也有材料解析题,判断题等。

从考查内容上看,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

而且,在考查中结合本部分内容可以结合以往所学,还结合时事热点。

考查全面,形式多样。

从考查能力看,以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为主。

【经典题目】1.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是A.蔡伦B.玄奘C.鉴真D.郑和[参考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出使西洋的人物,是郑和。

⑤海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其中的郑和群礁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这一壮举A.加强了七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B.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C.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D.开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参考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结合图片影响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3.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参考答案] D【解析】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是和平交流。

第十六课 闭关锁国

第十六课  闭关锁国

第十六课闭关锁国初一历史主备人:王玉芳审核人:张晶晶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发展过程。

2.小组合作探究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温故互查:1.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次数、路线、规模、意义)。

2.简述外国贡使制度的特点及衰落的原因。

3.例举两位外国传教士的代表及其贡献。

(二)自主预习1.预习课文P83—P84,探寻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用简洁语言概括明朝:海禁开禁海禁开禁洪武年间:洪武年后:嘉靖时:万历时:清朝:海禁设四关闭关清初至台湾统一后1757年后2.阅读P85,说出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由盛转衰(三)合作讨论,互助学习1.探究“闭关锁国”的原因(小组探讨,然后归纳总结)(1)经济上:(2)心理上:(3)外交上:2.探讨“闭关锁国”的影响(小组探讨、交流)(1)积极的一面:(2)消极影响:(四)拓展反馈,启发点拨“闭关锁国”的根源(五)当堂训练1.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在世界近代发展的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2.1757年清政府规定的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是()A.刘家港B.泉州C.广州D.宁波3.清朝统治者将外国人称“夷”或“藩臣”,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统治者看待自己和对待外国事物的心态是()A.妄自尊大,封闭排外B.非常谦逊,主动开放C.自卑谦恭,吸纳一切D.谨小慎微,平等交往4清朝由盛转衰时的皇帝是()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5.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清朝统治日趋()A.接纳与开放B.保守与封闭C.改革和开放D.既保守又开放6.下列对“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理解不正确的是()A.和珅是个大贪官B.嘉庆皇帝也极爱财C.和珅是康乾盛世的断送者D.盛世之下,清朝君臣收刮民脂民膏7.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闭关锁国政策是指完全禁止对外贸易②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③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④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六)适当拓展,延伸提高:“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试以“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七下历史知识点

七下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2、意义(影响)3、地位4、中心,南北端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3、科举制的影响四、隋朝的灭亡1、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灭亡时间五、启示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3、唐太宗时期三个宰相: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二、女皇武则天1、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三、“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唐玄宗时期两位宰相:姚崇,宋璟四、启示第三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发明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方面:蜀锦,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3、商业方面: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3、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4、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5、唐太宗期间,唐蕃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2、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3、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2、鉴真6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朝鲜半岛的音乐页传入中国三、玄奘西行1、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佛经)2、在那烂陀寺游学,玄奘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3、《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四、鉴真和玄奘的高贵品质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人物:安禄山,史思明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2、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启示: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典故——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2、赵匡胤采取的措施:①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收兵权②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③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二、重文轻武政策1、宋朝科举制及影响2、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三、王安石变法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①建立时间:10世纪初②民族:契丹族③人物:耶律阿保机④都城:上京临潢府2、西夏:①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②民族:党项族③人物:元昊④都城:兴庆府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涉及人物:宋真宗,寇准2、宋辽盟约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内容: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女真各部统一2、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二、金灭辽及北宋1、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1127年南宋建立,建立者是赵构(宋钦宗),定都临安2、郾城大捷①涉及人物:宋高宗,秦桧,岳飞②宋金议和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宋代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经济作物:茶树,种植棉花二、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3、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4、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

第16课 郑和下西洋

第16课 郑和下西洋

嘉峪关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 刘备借荆州、败走麦城。。。
《水浒传》
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杨志卖刀、鲁 智深醉打镇关西。。。
《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
三部古典小说的共同影响?
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 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 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CBD CDC
课堂小结
科技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 明长城 北京城 小说 三大名著 牡丹亭
明朝的科技 建筑与文学
建筑
文学
戏剧
激情小组评价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巩 固 与 发 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 2.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3.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像考试一样对待,相信你是最棒的!
二(1)施耐庵;它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 材的长篇小说。 (2)《三国演义》,罗贯中。 (3)多数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 封建统治、追求幸福的意愿。 三(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 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武松。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 的颠峰。 (3)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 清 ( 前 期 ) 时 期
三、思想方面
1.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四、对外关系 2.清: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 1.册封:达赖、班禅 五、民族关系 2.设机构:驻藏大臣、台湾府、伊犁将军 3.平叛: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六、科技文化 ——科技巨著、建筑、小说、戏剧

7下第16课郑和下西洋

7下第16课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 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 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1、抗倭背景 倭寇是什么人? Nhomakorabea二、戚继光抗倭 1、抗倭背景
二、戚继光抗倭 1、抗倭背景 2、戚继光抗倭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遥知夷岛浮天际, 未敢忘危负年华。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的精神: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西洋在哪里?
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宣扬明朝的国威。 3、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 现远航?他当时应具备 了哪些条件?
♀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 造船技术的发达 ♀ 指南针的运用 ♀ 郑和具有吃苦耐劳、勇 于探索的精神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小结延伸
明朝末年,明政府召开了“关于明朝 的外事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假如你是负 责这一活动的大臣,你将会宣布明朝有哪 些重要的外事活动?这些活动说明了什么?
首航时间
郑和 1405年
哥伦布 1492年
船数 航船大小 随船人数
200多艘 长151.8米 27800人
3艘 长24.5米
88人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2、条件 3、概况 4、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假如你是当年跟随郑和 船队远航的一名成员,谈一 谈到达亚非某一国家或地区
的所见所闻及感受。
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 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
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戚继光抗击倭寇、拯救百姓于水 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 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 是什么?
郑和下西
洋 榜葛
刘家 港福州

占城
阿拉伯海 古里 孟加拉湾暹罗
锡兰
渤泥
1405年 ~1433年
印度洋
爪哇
郑和下西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榜葛拉
刘家港 福州
占城
阿拉伯海 古里 孟加拉湾暹罗
锡兰
渤泥
1405年 ~1433年
印度洋
丝绸、瓷器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1985年)
第一枚
郑和的半身画 像。郑和身穿蟒 袍,披青布斗篷, 身后是波涛汹涌 的大海,海上有 郑和的宝船,反 映了郑和决心完 成远航使命的英 雄气概。
第二枚
郑和到达占城, 占城国王骑象欢 迎郑和的情景。 郑和与国王同坐 在大象身上,四 周是载歌载舞欢 迎郑和到来的占 城人民。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 60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随行的大明官员, 担负着协助郑和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 的使命,你将会带给他们哪些具有中
国特色的礼物呢?
•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 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 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 得胜利?
原因:
战争的正义性 纪律严明 作战勇敢 爱国军民配合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 得我们学习?
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 高尚品值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郑和下西洋 散文

郑和下西洋 散文

郑和下西洋散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他率领船队多次出海,探索了南海、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等地区,开创了中国航海史的新篇章。

郑和的下西洋之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影响,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搭建了重要的基础。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起初是为了扩大中国的海外贸易,加强与东南亚、印度、中东等地区的商业联系。

他领导的船队数量庞大,船只装载了大量的中国货物,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到达目的地后与当地的商品交换。

这种海上贸易使中国的商品和技术得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也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

除了商业贸易,郑和的下西洋航行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他曾多次前往东南亚各国并与当地统治者建立友好关系,签订了一些条约,巩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通过这种外交手段,郑和为明朝政府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形象,也为中国在海外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声誉。

除了商业和政治因素,郑和的下西洋之行还在文化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所率领的船队中不仅有商人,还有学者、宗教人士以及各种艺术工匠,他们将中国的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传播到外国,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互动。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壮举,他不仅在地理探索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和的下西洋之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也可以从郑和的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

【2000字】第二篇示例: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官员郑和率领大船队出海探险、交流、贸易的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的行为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次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郑和,本名马海,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个宦官。

初一历史下第十六课

初一历史下第十六课

•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 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 和 下 西 洋
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随行的大明官 员,担负着协助郑和与其他国家友 好交往的使命,你将会带给他们哪 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呢?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 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 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 的精神。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 家,抗倭的民族英雄,今 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 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 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 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 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 为“戚家军”,他本人也 与俞大猷[yóu]等同为抗倭 名将,声名远扬。
王的亲信,为了提高身边服务亲随的文化水平,朱 棣不仅挑选学识丰富的官员到府中授课,而且还让 他们随意阅读府中的大量藏书。天资聪颖、勤奋好 学的马和很快便成了学识渊博的人。“内侍中无出 其右”,尤其是在帮助朱棣登基称帝的过程中,马 和立下大功,更为朱棣所赏识。 后来,朱棣以赐姓授职的方式表达他对有功 之臣封赏与恩宠时,马和被赐姓“郑”,从此便改 称为“郑和”。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 正四品官员。史称三宝太监 。 为什么郑和率领船队下西 洋?
古里
孟加拉湾
锡兰
暹罗
占 城
木鲁都束 麻林
1405年 ~1433年
渤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爪哇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郑和下西洋幻灯片课件

郑和下西洋幻灯片课件
人。
丈。
4.水船
第四种叫“水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
尺。
5.战郑船 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
第五事种组叫"织战进船行",编长成十的八,丈在,当宽时六世丈界八上尺堪。 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
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
战船
粮船
A.亚洲 C.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D.欧洲和非洲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 )
①宣扬国威 ②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③满足统 治者的奢侈生活需要 ④加强明朝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④
红 海
天方
木骨都束
刘家港
占城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
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 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
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庞大的舰队到达了西洋,展现强大国力 1、增强了中国的威望,增进了与外国的友谊
140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33年
7次
27800人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计200多艘) 大船长151.8米,宽 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1492-1504年 4次 1500人
1497-1498年 1次 60人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长24.5米,宽6 米
到达美洲
120吨,100吨, 50吨
到达印度
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只。据《明史》 《郑和传》记载,
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讲课文档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讲课文档

观点2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
和传》)
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
两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有哪些?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还有哪些观点?
第十三页,共26页。
郑和下西洋以政 治军事目的为主
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
昭告天下,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第十六页,共26页。
探讨:两次 航海的影响
资料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的“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
乡镇、郡县、大专院校和历史景点达七十多处。19世纪美国的教科书写道“哥伦 布是个庄重的人……他的道德无可指责……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说:“这是灭绝 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黑暗的 日子。”
大国的积极作用。 u ……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从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史实 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呢?
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 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 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 神。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密,备有
航海图、
罗盘等最 先进的设 备。
战船
水船
粮船
马船
第六页,共26页。
大宝船
坐船
第七页,共26页。
飞 燕 阵 编 队
图片反映了什么?
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是当时世
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第八页,共26页。
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点:
最远到达的地区: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概况: 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途径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刘家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
1999年12 月20日中 国政府对 澳门恢复 行使主权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冲突
反 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条件: 1405—1433年 七次 3、经过 出发地点:刘家港 到达地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条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 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 极盛。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 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 见丰富。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
握;指南针的应用
个人因素:郑和的个人因素;优秀的船长、
水手的通力合作等。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 刘家港 西孟加拉邦一带 红 海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的尚你 品 认 质 为 值 戚 得 继 我 光 们 有 学 哪 习 些 ? 高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 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戚 继 光 抗 倭
2、经过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学习与探究
戚家军抗倭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1)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俞龙戚虎”—明朝抗倭将领俞大猷(泉州人)
C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 雄的历史功绩是( ) A 收复台湾 B 抗击倭寇 C 抗击沙俄 D 出使西域
B
2009年7月11日,中国航海博物馆 正式对外开放。郑和下西洋的船舶 模型被展出。郑和下西洋是从什么 港口出发的?( )
D
A福州 C泉州
B 广州 D刘家港
红海沿岸
榜葛剌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非洲东海岸
今印度科 泽科德
占 城
今加里曼 丹岛北部
Hale Waihona Puke 今肯尼亚 蒙巴萨今马来西亚 马六甲一带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郑和下西洋是世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 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 产惨遭损害
1、背景: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浙江平倭 2、过程: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3、评价: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
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 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 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一、郑和下西洋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 沿岸地区。
郑和(1371—1433) 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云南人,回族,本姓马, 小名三保。他家世代信 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 亲都朝拜过伊斯兰教圣 地麦加。总计在28年 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南亚国家欢迎郑 和船队的到来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 非洲国家欢迎郑 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和船队的到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 年7月11日(即郑和下西洋的日子) 为中国“航海日” 。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 事家,抗倭民族英雄, 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 职,后考中武举,担负 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 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 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
戚继光 (1528—1588)
自学提示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 1、倭寇指什么? 扰我国沿海地区 ,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