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8节-四季和五带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
图4--3 黄赤交角的确切含义是黄道(轨道) 面对于赤道面的倾斜。如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向东,那么,地球在向东公转的同时,还有其 南北的分量,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图4--4地球公转的南北分量 造成地球和太阳的回归运动。
半昼弧公式
地平圈分太阳周日圈(赤纬圈)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cost=-tg·tg (半昼弧公式) (式中的和皆以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此公式表明,
决定昼夜长短有两个因素:
当地地理纬度和当时的太阳赤纬(即太阳直射点纬度)。
前者是空间因素,即地理因素;后者是时间因素,即季节因素。
简言之:昼夜长短因纬度而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sinδ=0.4sin
任何时候,太阳赤纬总是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太阳赤纬决定: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32 1
M
图4--2 解球面三角形,由太阳黄经(λ) 求知太阳赤纬(δ)
二十四节气按太阳黄经划分,其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太阳赤纬的不同
二、 太阳回归运动与地球公转 P96
根据太阳黄经求知所对应的太阳赤纬: sinδ=0.4sin
夏至 冬至
小满 谷雨
春分 雨水 大寒
图 4-13 极昼(夜)区的季节变化 P104
此图表示南北两半球极昼(夜)区的季节性扩大和缩小。图中每个圆面分上下两半, 分别表示北极和南极地区。三个同心圆分别表示6634 ,6944和7828的三条纬线。
四、 昼夜长短的其他因素:
34′
1、太阳视半径; 2、大气折光作用; 3、眼高差。
二、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P101
1、全球分极昼,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极夜四个地带 (两分除外)。
(完整版)地球运动-四季更替和五带及简单光照图判断
太阳直射点经度为。
(4)图中A点此时为点。昼长小时。
B点时间为,昼长小时。
(5)图中D点昼长小时,日出点。
【达标检测】
1、读图下面左图,完成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向递减。正午太阳高度为零度的纬度是。
标出每条经线度数,找出12点的经线的度数,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数。
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是图中点。
(4)C点日出点,日落点,昼长(长或短),时间为小时。
(5)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假设C点纬度为北纬50度,这天正午太阳高度为度。
2、看极点俯视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为(南或北)半球。
(2)图中为晨线,为昏线。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
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2)气候四季:春季三个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月。
四、五带划分在下图中注出五带名称,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名称及度数。
五、光照图判断
1、确定南北极点
2、确定晨昏线
3、确定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
四季更替和五带、光照图的判断
【学习目标】知道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及特点。认识简单的太阳光照图
【教学重点】光照图的判断。
【教学难点】光照图的判断。
【学法指导】通过侧视图和极点俯视图分析,会找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昼夜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课前预习案】
三、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此时B点太阳高度是度,时间是点钟,昼长为小时。
地球概论第四章
四季(sìjì)和五 带 历法 时间
精品文档
第八节 四季(sìjì)和五带
太阳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chángduǎn) 太阳高度 四季和五带
精品文档
401 太阳回归(huíguī)运动
401-1太阳的回归(huíguī)运动
401-1太阳回归(huíguī)运动和 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
• 周期:一个太阳日
精品文档
晨昏(chénhūn)线
特点(tèdiǎn)
昼夜两个半球的 分界线
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
阳
两部分,位于昼半球
光
的为昼弧,位于夜半
球的为夜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判断(pànduàn)A、B的晨昏
B
B
S
N
A
A
精品文档
昼弧和夜弧
在同一(tóngyī)纬圈上,昼弧+夜弧=24 小时
原 则
30年11闰
太阳历
回归运动
平均历年=回归年 平均历月=回归年÷12
400年97闰
精品文档
历年(lìnián) 、历月 、历日
回归年
朔望月 太阳日
(365.2422日)(29.5306日)
太阳历
太阴历
阴阳历
精品文档
太阴历
制历依据(yījù):月相变化
历月是首要(shǒuyào)成分,历年是派生 成分
系做出判断
阳 光
非直射半球: 昼长随 (chánɡ suí)|δ|的增 大而减小
精品文档
比较(bǐjiào)北京(40°N)5月 10日与6月10日的昼长
这两个(liǎnɡ ɡè)日期太阳均直射北半 球,对北京来说均是位于直射半球。 从5.10到6.10太阳赤纬逐渐升高。 根据直射半球昼长随|δ|的增大而增大 的规律,北京6.10的昼长大于5.10昼 长。
08第八节四季和五带
30
A N B
6.22的俯视图
0 30
A N
B
12.22的俯视图
0 30
N
晨昏线的变化
N
3.21 9.23
S
晨昏线变化简图
N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 道 春秋分
南回归线
南极圈
S
晨昏线 20oN 30oE 60oE C B 北极
太
A
90oE 阳
光
南极
20oS
返回
5.意义: 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夜 更替的周期不会是一天而是一年。 同时,由于一个太阳日的时间既不是太长 也不是太短,昼夜更替的时间适中,使得地表 的增温和冷却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保证了地 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6.补充:昼与夜是不平分的
一、太阳的回归运动
1.太阳回归运动概述
自转和公转两个突出的特征:
一是,地轴相对于黄道面是 倾斜的,即存在着一个 23°26′的黄赤交角,这个角 度值是相对不变的; 二是,地轴的倾斜方向在较 长时期内是不变的,北极总 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的(如图4 -1)。
地球除自转外,也以逆時針方向绕著太阳公转, 公转的轨道称为黃道。
sinδ=sin23°26′*sinλ=0.3977*sinλ≈0.4sinλ
已知某日太阳黄经,按公式可求知当日太阳赤纬。太阳 赤纬最能反映太阳的回归运动。当太阳赤纬为0°时, 太阳正在天赤道上; 当太阳赤纬值增大时,说明太阳在向北移动;当太阳赤 纬值减小时,说明太阳在向南移动;当太阳赤纬值最大 时,说明太阳的位置最北;当太阳赤纬值最小时,说明 太阳的位置最南。
p z
2、昼夜长短的计算
在天文学上,求某地某日昼 弧的大小,是用解天文三角 形的方法计算的。
《季和五带》课件
在北半球,当地球自转轴倾斜时,北极点正对着太阳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而在南半球,南极点正对着太 阳,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相反,当地球自转轴远离太 阳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
03
季和五带的划分
热带
010203Fra bibliotek定义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 区,受到太阳直射,终年 炎热。
特点
气候炎热,生物多样性丰 富,多位于发展中国家。
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这个 轴线是地球上北极和南极之间的
连线。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 ,这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同 一地点在不同时间里面向或背对 太阳,从而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 这个轨道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圆。
由于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 球表面来回移动,从而形成了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 寒带)的形成。
04
季和五带的气候特点
热带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 沛,生物多样性丰富。
热带季风气候
分雨季和旱季,雨季降 水集中,旱季降水稀少
。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 少,昼夜温差大。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季节性 变化明显,有明显的干
湿季交替。
温带的气候特点
01
02
03
04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布均匀 ,四季分明。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性变 化明显,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
温带干旱气候
全年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寒冷。
四季和五带(二)
• 一、太阳的回归运动 • 二、昼夜长短
• 三、太阳高度角
• 四、地球上的四季 • 五、地球上的五带
P
N
Z E
太阳赤纬 天赤道
S
W
P
N
Z E
太阳赤纬 天赤道
S
W
三、太阳高度
天顶 天极
N
E
W
Q上点 S
P
N
Z E
太阳赤纬 天赤道
S
W
P
N
Z E
太阳赤纬 天赤道SW三、来自阳高度四、地球上的四季
1、四季形成的原因 季节变化首先是半球性
的现象。
南北半球没有共同的季节,当北半 球是夏季时,南北球则是冬季。显 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是 半球性的因素,即黄赤交角的存在 引起的阳光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造 成的太阳辐射能在南北半球的分配 不均。
四、地球上的四季
1、四季形成的原因 其次, 季节变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才
球获热多,夏半年;
南半球获热少,冬半年。 冬至
春分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阳 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 半年,南半球为夏半年。
地球上的四季
3、四季的划分
我国古代四季的划分,强调天文特征,划出的是天 文季节。
它以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为主要标志,春秋 二季是冬夏二季间的过渡季节。
四季以四立为起讫点,以二分二至为中心。
sinh=sinsinδ+coscosδ
经变换,可得两式:
H=90°-φ+δ H=90°-φ-δ 由于高度的最大值为90°,为了使正午太 阳高度的计算值不超过90°,合并上两式 得:
H=90°-φ|-δ| 式中永远取正值,δ在当地夏半年取正值, 冬半年取负值。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讲义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讲义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奇妙而规律的自然现象,其中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就是非常显著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方面。
首先,咱们来聊聊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简单来说,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次出现的现象。
这可不是随便发生的,而是由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且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并不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的,而是有一个大约 665 度的倾斜角。
正是因为这个倾斜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不断移动。
咱们来具体看看。
在北半球,从春分日开始,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候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季。
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南移,到了秋分日,直射点回到赤道,这时候昼夜等长。
接着继续南移,到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就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再往后,太阳直射点又往北移动,再次回到春分日的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四季的循环。
四季更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比如在气候方面,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则相反,气温低,降水少。
这就影响了我们的穿着,夏天穿轻薄的衣物,冬天就得穿上厚厚的棉衣。
在农业生产上,不同的季节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农民伯伯们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
而且,四季的景色也大不相同,春天万物复苏,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阳光灿烂;秋天果实累累,落叶纷飞;冬天白雪皑皑,一片寂静。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五带的划分。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这里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终年炎热,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北温带和南温带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北寒带和南寒带在极圈以内,这里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热量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划分对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和人类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分析
90
0
五 带23°26ˊ 的 0 划 23°26ˊ 分
0
66°34ˊ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南 回 归 线 南 极 圈 90
0
66°34ˊ
五 带23°26ˊ 的 0 划23°26ˊ 分
0
66°34ˊ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66°34ˊ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34ˊ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26ˊ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有太阳直 0 0 射现象
23°26ˊ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二、划分方案:
气候统计的方法(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 相符合)
春
月
夏
月
秋
11月
冬
2月
北半球 3、4、5 6、7、8 9、10、 12、1、 南半球 9、10、 12、1、 3、4、5 6、7、8
11月 2月 月 月Fra bibliotek原因: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随纬度变化,使得太阳辐射量在地 表具有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这样, 地表就划分出了五带。 @五带划分的依据
终年炎热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四季分明
66°34ˊ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严寒
练习题: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B ) A、五带的范围变大 B、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 温带的范围将变小 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 温带的范围将变大 D、热带、温带的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地球公转的意义-五带与四季及补充知识点
五带的特点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区 域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
等方面的差异。
五带的划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 解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为人 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
础。
03
四季的形成
四季的定义和周期
四季的定义
四季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和轨道位置的变化, 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太阳高度和气候条件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生物生长速度适中,生物 量适中,生物多样性一般。
北寒带和南寒带
定义
影响
北半球北极圈以北、南半球南极圈以 南的区域。
生物生长速度慢,生物量低,生物多 样性稀少。
特点
阳光斜射时间最短,接受太阳辐射最 少,气候寒冷干燥。
五带的特点和影响
五带划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结果, 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
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THANKS
感谢观看
02
03
定义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 区域。
特点
阳光直射时间最长,接受 太阳辐射最多,气候炎热 湿润。
影响
生物生长速度快,生物量 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北温带和南温带
定义
北半球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之间、南半球南回归线和 南极圈之间的区域。
特点
四季分明,阳光斜射时间 较长,接受太阳辐射适中, 气候温和。
影响
出和日落的现象。
月相变化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导致月相的变 化,如新月、满月等。
星座形成
由于地球公转,人们在不同时间可 以看到不同的星座。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自转决定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使得昼夜交替出现,每 个地方都有大约一半的时间处于 白天,另一半时间处于夜晚。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
成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查字典地理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用
我国春季
我国夏季
我国秋季
我国冬季
西方 冬季
西方春季
西方夏季
西方秋季 西方冬季
气候四季
春季
3、4、5月
夏季
6、7、8月
秋季
9、10、11 月
冬季
12、1、2月
几条重要的纬线 五带的划分 各带的主要特征
几
66°34′N
条
重 23°26′N
要
的
00
纬 23°26′S
线
66°34′S
90 0 北极圈 北回归线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气候四季
春季:3、4、5月 秋季:9、10、11月
夏季:6、7、8月 冬季:12、1、2月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表
立雨惊春清谷立小芒夏小大立处白秋寒霜立小大冬小大立
春水蛰分明雨夏满种至暑暑秋暑露分露降冬雪雪至寒寒春
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产生黄道面
地
1、昼夜长短的变化
球
公
转 的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
地
3、四季的更替
理
意
义
4、五带的划分
自转
公转
三
、
黄赤交角
四 季
和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五
带
昼夜长短的 昼夜长短的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的 形 成
太阳高度的 太阳高度的
原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因
四季
五带
2. 四季的划分
南回归线 南极 圈 900
900
五
66.5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带 23.50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
地理2021高考一轮复习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
点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
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详细的总结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
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限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根底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预祝考生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202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颖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方案、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图4--14 大气折光有“抬升”天体的作用
五、 晨昏蒙影
P105 概念:
1、按晨光始和昏影终的太阳“低度”标准分三级: ⑴、民用:6;⑵、航海:12;⑶、天文:18。 2、纬度愈高,持续时间愈长 3、高纬度(高于48.5 即:66.5°-18°)夏至日,昏影未终,晨光已始,叫“白夜”
3、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按“五· 一”节的昼长,将下 列各地排列次序(从长到短): 北京(40°N)、上海(31°N)、哈尔滨(45°N)、新 加坡(1°N)、雅加达(1°S)、墨尔本(37°S)和开普敦 (34°S)。 答:哈尔滨-北京-上海-新加坡-雅加达-开普敦-墨尔 本 4、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把各月1日按北京的昼长排列 序次(从长到短):1/1,1/2,……1/12。 答: 1/7,1/6,1/8,1/5,1/9,1/4,1/10,1/3,1/11,1/2, 1/12,1/1。(7、6、8、5、9、4、10、3、11、2、12、1月)
H = ( 90 + ) -
( 90 + )为赤道上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他各地 随纬度递减,是对( 90 + )的纬度订正。
太阳高度变化:北回归线北,南回归线南,回归线间,二 至二分
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P110
H = ( 90 - ) + ( 90 - )
半昼弧公式
地平圈分太阳周日圈(赤纬圈)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cost=-tg· tg (半昼弧公式)
(式中的和皆以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此公式表明, 决定昼夜长短有两个因素: 当地地理纬度和当时的太阳赤纬(即太阳直射点纬度)。 前者是空间因素,即地理因素;后者是时间因素,即季节因素。
北极 北极圈
(距北极23°26′) 66°34′N
北回归线
.
昼
赤道
夜
南回归线
.
66°34′S 距南极23°26′
南极圈
南极
天体的周日圈,就是 该天体所在的赤纬圈。 不同赤纬的天体,有不 同的出没时刻(与方位) 和中天高度。太阳赤纬 的变化,影响各地的昼 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大小,二者都是季节 变化的主要因素。
5、按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φ +δ ,回答下列问题: ①式中的“90°-φ ”可理解为什么? 答:上点的高度。 ②在何种条件下,正午太阳当顶?在何种条件下,正午太阳高 度为零? 答: φ =δ ; |φ -δ |=90° ③6 月22 日,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多大?列式推算之。 答: H=90°-φ +δ =90°-66°34′+ 23°26′=46°52′, ④这时,南半球与之相应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是多少? 答: φ =90°+δ -H=90°-23°26′-46°52′=19°42′ ⑤在30°N 地方,测得正午太阳高度H=36°34',问:这 次观测是在何日进行的? δ = H-90°+φ =36°34'-90°+30°= -23°26′, 答:12月22日
2、昼夜交替
3、原因:自转、公转
思考
• 不自转不公转,晨昏圈空间位置不变,地球上 位置不变。 • 只自转不公转,晨昏圈空间位置不变,地球上 位置变,周期1恒星日。 • 只公转不自转,晨昏圈空间位置变,地球上位 置不变,周期1恒星年,反针转。 • 自转公转,晨昏圈空间位置变,地球上位置变, 晨昏圈反针转59′/天,周期1太阳日。
1、季节带:具体的季节因地而异; 2、天文带:按有无直射阳光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3、纬度带:不考虑海陆、大陆东西岸和地形的影响, 也不考虑具体气象条件。 总之,以纬度为唯一标准 (23°26´,66°34´)
图4--27 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P116 南北回归线划分热带和 温带(有无90H) ; 南北极圈划分寒带和温 带(有无极昼极夜)。
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三角公式。
图4--17 太阳高度与辐射强度
3、正午太阳高度(H) (1)正午太阳时刻,t = 0 , cost = 1,消去周日变化因素,公式便简化为: sinH = sinsin + coscos 按复合角公式有: cos(-)=coscos+sinsin 于是便有: sinH = cos(- ) = sin[90-(- )] H=90-+ (太阳高度公式 ) (式中以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 (2)、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3)、式中的(90-)可看作上点高度。 注意:①北半球H以南点为起点(南半球反之); ②当 = 时,H = 90,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才可 能达到90的太阳高度;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南北回归线),当 > 时,H > 90; ④极圈内冬半年,若 > 90-,H < 0。
天文学上四季的划分
我国强调天文特征,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 季的起止,以二分二至为四仲; 西方侧重气候季节,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点。
要使四季划分反映地球的气候特征,必须采用气候本身的标准
气候学划分法
图4-26 四季的划分
五、 地球上的五带 五带的性质
P115
二、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赤道上( =0°)全年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高纬度 ( ≥90°-)(即≥66°34′) 地区有极昼,昼长达24小时; 3、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 ( ≥90°-)(即≥66°34′) 地区有极夜,夜长达24小时;
图4--10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带
为二分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全年的平均值;是对( 90 - )的季节订正。各自半球的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为 负值。
图4—2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图中用两条线表示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就是它们的的纬度差。因此,这 些线条都是呈45°坡度的直线。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冬夏二至,分别以南北回归线 为中心,南北对称。
图4--11 二分二至日的昼长的纬度分布
三、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P103 1、二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2、二至时,昼夜长短极端; 3、各地(两个极圈除外)全年平均昼长相等,皆为12小时。4、例:南北半球比较, 同半球不同纬度比较
图4--12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图4--18 太阳高度推算
4、夜半太阳“低度”
H= -(90 - )+ = +-90
式中的-(90 - )为下点的低度
5、白夜的纬度界--20 正午太阳高度的因素: 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非直射的半球为负)
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P109
太阳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的南北分量。1.2亿 千米;46°52´δ
图4--3 黄赤交角的确切含义是黄道(轨道) 面对于赤道面的倾斜。如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向东,那么,地球在向东公转的同时,还有其 南北的分量,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图4--4地球公转的南北分量 造成地球和太阳的回归运动。
夏至
小满 谷雨 春分 雨水
冬至
大寒
图 4-13 极昼(夜)区的季节变化
P104
此图表示南北两半球极昼(夜)区的季节性扩大和缩小。图中每个圆面分上下两半, 分别表示北极和南极地区。三个同心圆分别表示6634 ,6944和7828的三条纬线。
四、 昼夜长短的其他因素:
1、太阳视半径;
2、大气折光作用; 3、眼高差。
根据以上三条,除了春秋分外,全球的昼(夜)长可分为: 极昼地带;极夜地带;昼长夜短地带;昼短夜长地带。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 等长,均为12小时。 北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 长,极昼地带最广 (北极 圈内皆为极昼);南半球 各地昼最短,极夜地带最 广(南极圈内皆为极夜)。 南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 长,极昼地带最广 (南极 圈内皆为极昼);北半球 各地昼最短,极夜地带最 广(北极圈内皆为极夜)。
图4--1 回归线和极圈
∵∠1=∠2;∠1+∠ε=90°;∠2+∠3=90° ∴∠3(kp弧)=∠ε=23°26′ 按照球面三角形的余弦公式: cosa=cosb· cosc﹢sinb· sinc· cosA 查表可知:cos90°=0; sin90°=1 把上列数值代入余弦公式,即得 cos(90°-δ) =cosεcos90°×sinεsn90°×cos(90°-) 即sinδ=sinεsin
3
2
1 M
sinδ=0.4sin
任何时候,太阳赤纬总是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图4--2 解球面三角形,由太阳黄经(λ) 求知太阳赤纬(δ)
太阳赤纬决定: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二十四节气按太阳黄经划分,其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太阳赤纬的不同
二、 太阳回归运动与地球公转
P96
sinδ=0.4sin
根据太阳黄经求知所对应的太阳赤纬:
图4--24日地距离与冬夏季节
图4--25季节的天文因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四季的递变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移动:两半球冬夏 半年相互替代; 太阳直射点向北或向南移动,两半球的昼夜 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相互倒转;
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昼夜长短和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趋向齐平,极昼和极夜地区缩小; 太阳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则反之。
第8节 四季和五带
一、 太阳回归运动和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 1、形成四季和五带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 2、由于黄赤交角,使太阳周年运动表现为对于 天赤道的回归运动。 3、回归线: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界线
4、回归年: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
5、晨昏线(圈):分纬线(圈)为昼弧和夜弧 二部分,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昼长和 夜长:每15º 折合1小时。
极昼(极夜)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