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徐卫军

合集下载

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04T07:22:02.56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1月2期作者:黄振江

[导读] 一直以来,保护和培育水资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黄振江

身份证号:65310119930731****

摘要:一直以来,保护和培育水资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规范新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在加强水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文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分析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思考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的恶化终究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意保护环境,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要想发展得更稳健、更科学,就要注意一些重要的方面:其一,管控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吸取和总结教训;其二,落实相应的环保制度和法律,转高污染、高损耗为低污染、低损耗,同时重视水土的保持问题,维护生态文明。

1概念

对于我国土壤环境受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策略的有效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对于缓解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得到生态学各项理论知识的支持,让受损区域能够进行自我调控,从而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进行实现,这样不但对生态情况的恢复十分有利,还有利于对水土资源实现有效的维护。在对自然生态进行修复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自我调控的原则进行相应的坚持,并且把修复能力当作主要的目标,主要策略坚持以人工调控为主,以此来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水土与社会资源的科学利用进行重视。对于农村地区出现的生态自然破坏问题,可以使用人工草地建设、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防护等措施,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与修复能够具有着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水土自然生态资源的修复进行实现,以此来对农村地区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提升。

水体保护立法座谈会发言稿

水体保护立法座谈会发言稿

水体保护立法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水体保护立法座谈会,并就如何加强水体保护立法发表一些看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保护水体资源,保护水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未来。当前,我国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仍然严重,制定完善的水体保护立法迫在眉睫。因此,我想就水体保护立法的重要性、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首先,我想说的是水体保护立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现行法律法规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进行水体保护立法迫在眉睫。水体保护立法是创造良好环境的基础,更是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福祉的大事。只有通过立法,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防止水污染,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认为水体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首先,现行的水体保护法律法规多为“硬约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机制,执行和监督方面存在漏洞。其次,水体保护法律法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再次,水体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过于片面,对于一些常

见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因此,现行的水体保护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其执行和监督的效果。

最后,我想谈谈应该采取的措施。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水体保护立法提供制度支撑。其次,应该加强对水体保护立法的执行和监督,形成严格的法律法规执行机制。再次,应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形成多方参与的立法模式,更好地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最后,应该注重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水体保护立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努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在

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汪恕诚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 同志们:rn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总结5年来的水利工作,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和2003年的水利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总页数】11页(P8-18)

【作者】汪恕诚

【作者单位】水利部部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努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在2003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汪恕诚

2.努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汪恕诚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摘登) [J], 汪恕诚

3.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保障——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J], 陈雷

4.努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在全国水利厅局长

会议上的讲话 [J], 汪恕诚

5.努力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J], 汪恕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刘素霞;张剑;张宏

【期刊名称】《河北水利》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当前水利事业发展来看,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须重点处理好3方面关系。【总页数】2页(P6-7)

【作者】刘素霞;张剑;张宏

【作者单位】邯郸市东武仕水库管理处;邯郸市东武仕水库管理处;邯郸市东武仕水库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加强水资源水文工作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J], 陆桂华

2.加强保护合理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J], 高旭东

3.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用水[J], 汪恕诚

4.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促进鹤岗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J],

5.科学治水项目兴水管理强水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J], 关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

凸显。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方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应该从源头控制污染,遏制非法开采,

确保水质的安全和水量的充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同时,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发展节水技术。目前,在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都存在着大

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改进灌溉方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措施,降低灌溉用水的量。在工业领域,可以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高效利用废水等措施,降低工业用水的消耗。在居民生活领域,可以通过安装节水器具、加强水资源管理意识等方式,减少居民的用水量。只有通过发展节水技术,才能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此外,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保

护水资源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入手,保护水体的生态功能,恢复和改善水体的水质。同时,要坚决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加大对水污染的处罚力度。此外,要保护水源地,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水源地的生态完整性。只有通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利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利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利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本质特征,是治水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就是以人为本,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治水实践中,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研究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处理好人类取用水和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路子。

关键词:水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

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1]。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

浅谈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浅谈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对 水利发展提 出了 更 高的要求 和谐社会呼唤 和谐 水利 ,因此 要 坚持 以人为本 的科学 发展观 ,全面把
握水资源 的 自然属性 、经 济属性和社

4 ・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பைடு நூலகம்

会属性 ,严 格按 自然 规律办事 ,大力 发 展资 源 水 利 、绿 色 水 利 、和 谐 水 利 、现代水 利 ,维护人 民群众 的根本 护方 面 ,要加 强水功能 区管理 ,制 定 水 源 地保 护 监 管 的 政 策 和 标 准 ,核 定 水 域纳 污 能 力 和 总 量 ,严格 排 污 其 中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关系是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重要特征 ,人与水 的关 系 是人与 自然关系 中最 密切 的关 系。只 有加强 和谐 社会建设 ,才能实 现人水 和谐 ,使 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 ,促进水 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 近年来 ,随着我 国社 会经济 的高 速发展 和人 类活 动的影响 ,人 们毫无 节制地 向大 自然 进行索取 掠夺 ,以致
用水需求 的 同时 ,要重视农 村饮水 安
全 问题 ,重视 困难群众 和弱势产业 的
的水 问题 ,把切实保 障人 民群众 的生
命安全 和健 康作 为首 要 目标 , 过水 通
资源 的合理开发 、高 效利用 、优 化配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徐卫军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徐卫军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徐卫军

(长江科学院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界中,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籁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排放的废水、污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在“水”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人在处理好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必须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以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共同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1)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谓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就是指人与所处的环境和谐共生,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社会生产力就难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和改善,在财富极度匮乏的社会中必然潜伏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就难以形成和谐社会。

保护和修复水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和修复水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和修复水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孙发政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22()11

【摘要】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关注的生态环境危机,究其根本原因,是地球水土生态的改变和破坏。因此,保护和修复水土生态的原真、多样、清洁和完整,应从保护纯天然水土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水土生态、建设和再生人工水土生态三方面,协调和处理好人与水土生态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页数】4页(P1-3)

【作者】孙发政

【作者单位】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遏制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生态治理修复

3.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4.依托环湖流域生态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环保共管工作的探索5.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地--南山国家公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

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

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在现代社会,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

的关系,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本文将对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

系进行研究。

1. 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自然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类几

乎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水资源的充足与否

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2. 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

求不断增加。然而,水资源的供应却在逐渐减少。全球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水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

成了严重的影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

3.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强调

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和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4.1 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生态环境是水资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质量。只有保护好水资源,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4.2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这其中包括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4.3 水资源问题挑战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水文化”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水文现代化做贡献(徐玺银)我为发展做贡献

开展“水文化”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水文现代化做贡献(徐玺银)我为发展做贡献

开展“水文化”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水文现代化做贡献(徐玺银)我为发展做贡

水,民族之源;

水,生命之源;

水,文化之源,水作为自然资源,生命的依托,万物都离不开的生命之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识,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和意识深层。人类在创造了辉煌文明和悠久灿烂的水文化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和引领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推动着水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始终流淌在水文人的血脉里,体现在水文人战胜困难,奋斗追求的行为中,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孕育和滋养了当代水文化;

市场经济的运行操作,磨砺和锤炼了当代水文化;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升华了水文化。在当代水文化的鼓舞下,水文创造化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水文化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现代水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水文加快步伐,推动了事业的发展。

现代水文化极大地激发了水文人创业创新的智慧和勇气,对水文事业起到了推动和支撑作用,成为水文人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现代水文化的鼓舞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发明创造成为水文行业的引领和水文职工的共识,水文人在创业、创新、创造的实践,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中的活力亮相迸发。

现代水文化培育了水文人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意识和理念,水文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创新和总结,发展思路,更加明确,“稳步推进水文现代化,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水文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制定的《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描述了全面提高水文行业整体素质和水文服务的整体功能,建立与现代化国家相造应的水文监测与评价、管理、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为水文系统适应和满足新的治水思路的要求,正确把握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任务,为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水利培训交流发言

水利培训交流发言

水利培训交流发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水政工作,分析当前水政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十一五”和2006年水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推进水利系统依法行政,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法制保障。

会上,我们还将对“四五”普法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此前,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处和林亚菊、韩琦荣、陈燕海、张泽荣、王教河等水政工作者分别获得了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从事水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五”期间水利依法行政的成绩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可持续发展水利全面推进、成效显著的时期。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水利部门按照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治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可持续发展水利日益深入。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工作的切入点,把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统筹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统筹流域、区域水利发展,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和保护,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重视依法治水和依法行政,水利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国水利建设规模空前,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大局的水利基础设施付诸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用水效率显著提高。水利改革深化,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有效应对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本上得到保障。“十五”期间的水利工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生态和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十一五”以至更长时期的水利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研究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研究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越发关注。具体来看,建设生态环境在我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优化策略

1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1.1优化用水资源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淡水资源更是极为有限。现阶段,健康生活的含义越来越宽泛,不仅指人体各项机能的健康,也泛指人类生活空间的环境健康、水健康、饮食健康等。鉴于此,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实际意义深远。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树立节约用水、爱惜水资源的环保理念,还能够让人们开始关注水污染问题。一方面,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求自身不做污染水资源的事,约束自身和家人不去做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从我做起关爱水资源,一起保护生命源泉。另一方面,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发现身边发生污染水资源的个人行为或企业行为,都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举报,以保证法律之下无盲点,积极申请法律援助,有效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总之,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过程中,需要积极贡献自身力量,众志成城,才能取得最佳的成绩,进而给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水资源。

1.2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经济层面,而是应着眼于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其中关键一环就是生态可持续发展,只有富饶的自然

水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水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水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当今世界上,水资源日益匮乏,水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一、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

1. 水与减贫目标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减贫是首要目标之一。而水资源对于减贫具有重要作用。水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的基础,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和工业,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可以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水与健康目标

水污染和不洁水源是许多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质安全,是实现健康目标的关键。通过提高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覆盖率,推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可以减少水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3. 水与教育目标

水资源与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

于缺乏清洁的饮用水,孩子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和获取水源,无法顺利上学。通过改善水资源供给,提高学校的饮水设施,可

以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4. 水与可持续城市目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也带来了水资源管

理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目标,需要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

方面做出正确决策。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提高供水和排水系统的

效率,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

世界水日为水资源利用制定可持续方案践行生态文明

世界水日为水资源利用制定可持续方案践行生态文明

世界水日为水资源利用制定可持续方案践行

生态文明

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稀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为了推广“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方案”并践行生态文明,我们需要采取行动。

第一,发扬奉献精神。许多贫困地区缺乏安全饮用水,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利用雨水、节水设备装置等方式进行水资源的收集、储存和利用,是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好方式。科技创新使得利用污水为农业灌溉成为可能,实现别样奇迹。同时,大家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家乡水资源状况,并关注家乡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其次,加强环保意识。建立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机制,把水资源问题列入到环保系统的重要议程,对于公民道德的培养和塑造有着积极意义。在家庭中,我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们环保意识,提高水的价值意识,珍惜每一滴清水。在企业和办公场所,节约用水是条不可少的基本法则,制定明确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加强管理严格执行。

第三,践行发展理念。在可持续的发展计划中,水资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水的支持。各国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标准,推动水资源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同时,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全球水安全与可持续水资源利用,共同推动世界水资源事业向更加可持续方向发展。

在当前全球水资源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让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推动全球水问题的解决,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世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地,创造更加和谐的人类和自然共生。

在如今许多地区,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生存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没有珍惜水的可持续性,相信未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践行发展理念、加强环保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为全球水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份贡献。行动起来,拥抱我们的共同家园,共同创造未来美好的水资源环境。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十八大提出的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徐卫军

(长江科学院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界中,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籁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排放的废水、污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在“水”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人在处理好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必须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以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共同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1)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谓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就是指人与所处的环境和谐共生,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社会生产力就难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和改善,在财富极度匮乏的社会中必然潜伏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就难以形成和谐社会。

(2)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谓人与人之间和谐,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互助、诚信友爱,这种和谐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

(3)社会阶层结构之间的和谐发展。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重组。随着社会成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地产生;随着生产要素的分化和向不同市场主体的集中,不同社会阶层在收入和利益分配上的差距不断地扩大,社会矛盾、摩擦和冲突也就随之产生。虽然各阶层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有相容互补的一面,但是,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对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协调和化解,就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各社会阶层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他们都能从改革发展中普遍受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增富减贫,使各社会阶层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逐步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稳定社会结构。

2构建和谐社会中出现的水问题

我国地处中纬度,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成为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形成了5600多亿m3的年供水能力,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近8亿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km2。但在很多地区,水的问题仍旧是限制

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面临的水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胁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几大江河已发生了5次比较大的洪水,损失近9000亿元。特别是1998年发生的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充分暴露了我国江河堤防薄弱、湖泊调蓄能力降低等问题。防洪建设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干旱缺水日趋严重。农业、工业以及城市都普遍存在缺水问题。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年均受旱面积1.7亿亩,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是水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8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310多亿t,1997年为584亿t。受污染的河长也逐年增加,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km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

46.5%。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全国水蚀、风蚀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北方河流干枯断流情况愈来愈严重,黄河利津站于1997年断流达226天(进入2000后,这一现象有所改善)。此外,河湖萎缩,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环境。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水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仅从水资源的供需来看,在充分考虑节约用水的前提下,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6400亿~6700亿m3;2030年人口开始进入高峰期,将达到16亿人,需水量将达8000亿km2左右,需要在现有供水能力的基础上新增2400亿m3。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3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3.1水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

水是构成生命原生物质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一系列的新陈代谢反应,是生命物质所需营养成分的载体,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体的原料。可以说,没有水,就不会有人的生命,就不会有一切生物的生长。

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从农业发展来看,水资源是一切农作物生长所依赖的基础物质,如果可供应的水量小于需要的水量,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当然,如果水量过多也可能导致洪涝、土地盐碱化等消极作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从工业发展来看,水是工业生产的命脉,几乎在所有工业生产过程都需要水的参与,如洗涤、冷却等作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时,水资源对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3.2 社会经济发展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压力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当超出水资源一定承载能力时,会对水资源产生很大压力。例如,人口增长对水资源产生的压力,表现在:人口增加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以及由于水资源利用量增加所引起的污水排放量的增加。

工业发展对水资源产生的压力,表现在:工业排污总量随着总产值的提高仍在增加。尽管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单位产量的污水排放量有所减小,但减小的速度小于产值增加的速度,所以污水总量仍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水污染不可避免地将会加重,对水资源的压力也会更加严重。

农业发展对水资源产生的压力,表现在农用化肥、农药对地表及地下水质的非点源污染,以及农田排水排盐对干旱区淡水资源的影响等。

总之,人的社会经济行为必然要影响水资源系统,一方面,随着发展增加了需水量;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也增加了向水资源系统排放污水、废水的范围、数量。对水资源系统产生压力、带来威胁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