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3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本文由免费提供]【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选自《淮南子》大意是:一个人用耒耕地(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翻动土层)不超过十亩。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选自《汉书》记述魏国政治家李悝所说,大意是: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

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根据选项可以分析出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③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第④项田庄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汉代。

2.(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本文由免费提供]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注:铁搭:农具名。

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

19世纪末。

农业设备在变化。

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

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主干整合1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主干整合1

②意义: 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考点2 中国近代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洪仁玕的民主思想
《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公众选官。
二、早期维新派的民主思想
郑观应主张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中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报馆学会等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政治措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起了积极作用。
考点3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C.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②概况:(见课本)
③对外扩张的影响:
A.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
B.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客观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9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9

• 3.中共成立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 转入低潮,使中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的重要性。 • 4.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正 确方针,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问题。 • 5.1924年1月,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 实现了国共合作。 • 6.1924~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及国 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国民革命运动由兴 起、到发展,最后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 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革命领导权和 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新三民主义提出了一 般平民享有民主权利, 把自由和权利的享有 与反帝联系起来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 制资本的主张
民生 主义
• •
1.从把握单元特征入手 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阶段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 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从列强侵略看,主要争夺国家有所变化。一战后,日美在华展开新一 轮争夺,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对华政策:依然是以华治华, 扶植代理人,争夺对华控制权。随着大革命兴起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列强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并扶植蒋介石,这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 •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 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 •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 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 高潮。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 动相结合。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指导课件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指导课件

嫡长子继承制(主要)
6、宗法制 的特点 大、小宗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7、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维系 了分封制。 8、破坏与瓦解: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
【合作探究】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宗法制是西 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政治制度, 是分封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 配秩序的原则。因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 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 实施。分封制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 功劳的大小分封,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等特权; 同时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对周天子定期进 行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所以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方面的表现。 可见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血 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 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到了有效维系社会 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 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 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 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 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 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 接的影响。
易错点: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7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7

• • • • • •
如何认识不同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不同 特征 【示例】 (2008·南京师大附中统考题)右 图所示的纪念碑纪念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D.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为图文情境题,考查考生的识图 和读图能力。图中“遇难者300000”字样反馈 的历史信息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答案:C
夺取抗日 战争的完 全胜利
解放 反对美、蒋的一切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人 战争 力量和各民主党派、民民主运动。召开“中国人民政治 时期 无党派人士 协商会议” 人 民 民 主 统 一 战 线 ①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中共、民主党派、 协商的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政治协 无党派人士、各民 商会议,发扬人民民主;②1956年 族、华侨、宗教界、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各人民团体。此统 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到一个新阶段;③“文革”中统一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战线政策遭严重破坏;④十一届三 商会议 中全会后,落实政策,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反蒋反 美,解 放全国 完成向 社会主 义过渡 的总路 线总任 务 建设社 会主义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义 和统一 祖国
过渡 时期
1957 ~ 1978 年
爱 国 统 一 战 线
①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 社会主义劳动者、 1978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②实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年至 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 国者、拥护祖国统 今 制度;③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 一的爱国者 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
•(6)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整风运动为抗战 的最后胜利做了思想准备。 •(7)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 家的援助,也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苏联 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中国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1年高考历史重点

2011年高考历史重点

2011年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一、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

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

从揭示历史的本质属性角度命题。
•研究2 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体现的本质是(
• • • •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C.美国经济霸权由鼎盛至衰退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 界货币体系,1973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此体系解体,美元 • • 的中心地位丧失,西欧、日本不断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越来越快,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生产关系 的调整,适应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因而
两者中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根本的动力。
• ⊙西欧和日本在二战中经济实力严重下降,战后被迫在经济上接受美援 的同时,外交上受制于美国,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但随着经济的快
速增长,到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仅在经济领域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 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 发生重大变化,其经济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
项目
阶段 英国“世 界工厂” 地位 美国掌握 世界经济 霸权 世界经济 格局多极 化


表 现 19世纪中期,英国煤、 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 了法、美、德三国的总 和
第二课时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最新考纲下载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学考点睛 •◎从高考命题看,近几年再现率适中。 •◎热点链接:从两极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到当 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 • 关系。
世界市场
最新科学技术
提高石油价格
明显放缓
滞胀
税率 出 企业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本文由免费提供]【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选自《淮南子》大意是:一个人用耒耕地(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翻动土层)不超过十亩。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选自《汉书》记述魏国政治家李悝所说,大意是: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

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根据选项可以分析出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③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第④项田庄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汉代。

2.(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本文由免费提供]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注:铁搭:农具名。

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

19世纪末。

农业设备在变化。

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

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1.从知识角度看 .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社会经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济迅速发展 、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 奴隶制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2)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 经济的 反映。 反映。
3.从题型角度看 . (1)就非选择题而言,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的 就非选择题而言, 许多合理部分,如儒家思想中的“诚信” 许多合理部分 , 如儒家思想中的 “ 诚信 ” 、 “ 民本”思想等,要注意对这一块内容与社 民本” 思想等, 会时事的联系。 会时事的联系。 (2)就选择题而言,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对各 就选择题而言, 就选择题而言 运用新材料、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2.从能力角度看 . (1)比 较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海南单科 比 较问题的能力。 年海南单科 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第1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2)研究 、 探究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广 研究、 研究 探究问题的能力。 年广 东单科第26题 通过三组材料,分析、 东单科第 题,通过三组材料,分析、探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广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希望引 起注意。 起注意。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促进统一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①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 造了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 造了经济基础。 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 时期的统 ②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逐 一趋势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逐步实现了局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 望和人心所向。 望和人心所向。 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④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实战技巧】
【典型例题】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 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 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 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 的信(1898年11月25日)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 改革措施?(4分) 【规范解答】(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时空坐标】
【整合提升1】 关于改革的有关问题
1.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根据 性质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①社会内部生产关系或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如梭伦改革、王安石 变法。 ②推动社会转型的变革,如商鞅变法、明治维新。 ③学习先进文化与制度的改革,如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 ④实现富国强兵、以图自救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 里改革。 2.改革一般在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进行。引发改革的原因主要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③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面临严重危机; ④学习先进文化与制度,改变落后状态; ⑤为了达到某种政治、军事目的。
A.19世纪中期的日本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B.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的发展,大名和商人 不满幕府统治 C.民族危机严重,遭到美、英等国侵略, D.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进行 了改革。 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现 近代化 由天皇名义下中下级武士倒幕派领导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 ,成为 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 成为先进工业国
【整合提升1】 关于改革的有关问题

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

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
•(2)苏联将东欧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强行推行自己的 模式。
•思考2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是由苏联的大党主义和大国 主义所致。
•思考3 东欧国家的变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建立社会主义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选 择与自身相符合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不能 盲目照搬别国经验。
型经济;
要坚持独
立自主,
不能过分
印 度
推行国营经济和 私营经济
共同发展 政
建立了较齐全的工 人口膨胀,
业体系,基本实 环境恶化, 现 粮食自给 , 民族和宗教
依赖国际 市场和国 际资本

科技取得较大成就 矛盾复杂
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 点 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发展速度不平衡、产油国日益富裕
发展经济 的政策
• ⊙“二战”后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实 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 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 ⊙“‘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都是 主要借助外国的武装力量平息的”说法是错 误的,因为“波兹南事件”主要是由波兰政 府平息的。
•思考1 东欧国家大多照搬苏联模式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东欧各国除苏联外无法借鉴其他国家,只能 学习苏联模式。
高考示例
•从命题立意看,本课时高考例题是一道传统基础题。从近年高 考看,越是一些较为普通的基础题,越是比较难解答。
•【例】(2009·全国Ⅱ,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 影响力
• 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 建立了
•(2)50 ~ 80 年 代 各 国 的 改 革 及 挫 折 。 ① 原 因 : 各国照搬苏联体制出现了许多弊端,引发了各 国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各国在改革过程中旧 体制未得到根本改造。②表现:苏联、东欧各 国的改革及挫折;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成功实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___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

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

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宋教仁案”。

19___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___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___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___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___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

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高考的每一轮复习都有它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一)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四次大统一: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国家统一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民族融合和民族凝聚力的逐步加强。

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统治者注意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等。

④人民渴望统一。

国家统一的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②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等等。

国家分裂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③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④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⑤民族融合的不稳定。

⑥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市场等。

分裂时期充满着战争,既有民族间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内战。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促成统一的因素: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

③民族融合的加强。

④杰出历史人物的雄才大略。

⑤意识形态对统一所起的积极作用。

国家分裂的影响:①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阻碍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不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每次分裂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加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二)封建国家的大统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更为频繁。

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国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表现在两汉同朝鲜、日本联系加强;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绸、治铸、水利技术沿“丝绸之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预测
• 从史料研读角度命题。 • 研究1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 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 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 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 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 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 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 得到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 • 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 海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 史料一主要说明了英国的棉纺织业对印度 棉纺织业的冲击,摧毁了印度的手工棉纺 织业(摧毁了它的手纺车),并且瓦解了印度 的自然经济(农业和制造业结合)。 • 史料二说明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客观 上引起了印度的社会革命,促进了历史的 进步。
•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 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英国 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 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段话 中两次提到的“革命”的含义是( ) • A.将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 • B.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 C.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 D.初步构筑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 答案:C
• 从史料研读角度命题。 • 研究2 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 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 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 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 遭受了社会危机。”这段话说明了( ) • ①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 ②中 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③中国将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封建主义终将无法 战胜资本主义 •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 答案:B
第三课时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亚洲 革命风暴
最新考纲下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亚洲革命风暴 学考点睛 ◎从高考命题看,近几年高考题型全, 再现率适中。 ◎从热点立意看,从民族独立到中华民 族的复兴。
原料产地
工业资产阶级
印度
伊朗 埃及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经济侵略
阿尔及利亚
第二次鸦片战争
• 阅读下列材料: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 纺织品总值变化表 • (单位:千关两 ) 年 棉 棉织品 份 纱 109 1913 72 537 882 111 1914 67 091 168 •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1915 68 415 80 885 •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916 63 977 72 705 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 1917 66 501 93 449 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什么?
• 思考2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从分散走向
统一的步伐加快,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
主义体系初步形成。想一想,科技发展在这一 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 答案:科技发展解决了这一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火车、汽车、轮船使地区间联系逐步加强,洋 枪洋炮冲破了落后国家闭关锁国的城墙,改变 了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同时,科技发展也为 世界整体化进程提供了物质保证,为国际分工、
俄国
统治阶级
巴布教徒
殖民统治
密拉特土兵和人民
德里
王公
中国
封建王公
统治策略
• 拓展提示:
• 易错点备查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 成,形成的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资本主义 制度普遍确立;二是世界上许多地区沦为殖 民地和半殖民地。还要注意:体系形成是通 过资本主义市场这一媒介,特别是廉价商品 的纽带作用,这一点容易忽略。 • ⊙有人认为印度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又处 在封建社会,因此印度民族起义具有反封反 殖双重性质,但实际上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 封建王公,他们主要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故本次起义不具备反封建性质。
• 点拨: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扩张不可避免的客观 结果,但这个结果有利于对印度传统社会 的改造,因此它是一次社会革命,而这个 革命是殖民扩张造成的,故选C项。
• 思考5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 因是什么? • 答案:(1)英国军事镇压。 • (2)英国分化起义阵营,改变统治政 策。 • (3)封建王公背叛革命。
易混点解读
• 解读提示: 工业革命前后列强殖民形式发生 一些变化,但性质未变。
比较项 起义原 因 不 领导力 同 量 点 参加者 斗争对 象
•(1)该生存在问题是对材料的细节把握 不准。如材料数字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这应属于大势。该生看到的只是小势。 •(2)图表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 生要注意既能从整体又能从细节上把握材 料。
•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 史料一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 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 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 入棉纱,最后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 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 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 史料二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 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 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 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
• 思考 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 和途径主要是什么? • 答案: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军事力 量增强,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途径: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工 业品,掠夺工业原料,在当地建立资本主义 企业。
• 思考4 18世纪末世界上只有荷、英、美、 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半个世纪后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形成的原因和两条途径是什么? • 答案:(1)原因:19世纪前期,从英国开始 的工业革命扩展到法、美、德等国,使资 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 • (2)途径:①资本主义力量的增强促使德、 意、日、俄等一系列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 阶段。 ②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 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 步形成。二者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世
• ⊙亚洲革命风暴不是反帝反封建斗争,因 为帝国主义时代还没有到来。 • ⊙亚洲革命风暴所包含的五次重大斗争中, 爪哇人民反抗斗争矛头对准荷兰,中国与 伊朗都是半殖民地,它们的斗争矛头首先 对准本国统治势力。
• 思考 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含义是什 么? • 答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欧美资本主义世 界和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经 济联合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
印度民族大起义
反抗英国的殖民 统治 封建王公 士兵、广大人民
中国太平天国起 义 鸦片战争后,民 族矛盾的出现和 阶级矛盾的激化 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 清政府和外国侵 略势力
英国殖民当局
重难点解读
• 从命题立意看,本课时高考例题是一道逆 向选择题。该题型属高考传统题型,不过 近年来有淡化趋向。该题型明显的缺陷是 只要先明确一项错误项后,其它选项均不 须再看,其干扰功能很难得到发挥。
• 【例】 (2009·广东单科,19)某论文把巴 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 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 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 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国经济的崛起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 思维启示:世界市场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 主导、亚非拉落后国家为附庸的。 • 答案:A
拉丁美洲
资本主义 交通运输工具
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经济 深重灾难 社会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互联系
• 拓展提示:
工业资产阶级
菲律宾
社会经济
殖民主义
阿富汗
太平天国运动
• 提示: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亚 洲当地、当时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新 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刚刚产生或未产 生,新兴的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而要取得 胜利,根本途径就是要有新的阶级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