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677 四
2023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
2023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古代史学作为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明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对考生的要求和考试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一、考研大纲的概述2023年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共分为三个部分:基本要求、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
基本要求阐述了考试的目的和要求,考试科目明确了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范围,考试题型列举了具体的考题形式和要求。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古代史考研大纲明确指出,考试旨在通过对古代史知识的考察,检验考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分析和研究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基础,包括古代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备较强的古代史研究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此外,考研大纲还强调了历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要求,要求考生具备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能力,能够将古代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三、考试科目2023年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明确规定了古代史学科的核心考试科目。
这些科目包括:中国古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论述与写作、古代史研究方法与文献处理。
这些科目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同方面,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古代史学科素养和相关研究能力。
1. 中国古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古代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题可能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考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2. 中国古代史论述与写作中国古代史论述与写作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考题可能涉及到对历史事件、人物或理论的论述和分析,要求考生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逻辑严密的方式进行论证。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对历史文献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3. 古代史研究方法与文献处理古代史研究方法与文献处理考察考生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古代文献处理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高中历史考试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检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的理解、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力。
本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历史学业水平的标准。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一)中国古代史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郡县制、郡国制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成就,如陶瓷、纺织品、书画等;理解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和城市发展。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科技、宗教等思想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包括民族危机、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现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
3.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了解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教育问题等;理解这些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三)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近代世界:了解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理解近代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及其影响。
2.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战争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了解当代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和地区冲突。
三、考试形式和考试能力要求(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其中选择题占60分,非选择题占40分。
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个部分。
(二)考试能力要求1. 记忆能力:能够准确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知识点;2. 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的特点及影响;3. 评价能力:能够对历史人物、事件和制度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4. 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历史背景分析、历史材料解读等;5. 创新能力:能够从新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本《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中国古代史》是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也是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入选前必备的知识基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社会发展、传统思想文化、历代重要文献和代表性历史人物等。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历史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中国古代史的基本
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史方面的问题,具
备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中国古代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
时间为 180 分钟。
三、考试内容
(一) 基本概念
(二) 基本理论
(三) 基本知识
四、掌握重点
(一) 古代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二) 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三) 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四) 中国传统文化
(五) 中外文化的海路与陆路交流
(六) 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七) 历史文献的标点、翻译和理解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 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国家图书出版社 2003年。
2024年全国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历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中考历史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次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通过考试,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六个板块。
(一)中国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清朝的灭亡,包括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史实。
(二)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夕,重点考查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近代化的进程等内容。
(三)中国现代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涵盖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
(四)世界古代史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五)世界近代史自文艺复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等。
(六)世界现代史从俄国十月革命至今,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的演变等重要内容。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解释,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历史,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史料分析、比较研究、综合归纳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重点考试大纲旨在明确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要求和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备考,提高历史学科考试的质量和效果。
二、考试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1.1 夏、商、周三代历史1.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分裂和统一1.3 秦汉帝国的巩固与瓦解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1.5 隋唐帝国的繁荣与衰落2. 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苦难2.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3 军阀混战与新中国的建立2.4 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 世界古代文明3.1 埃及文明的辉煌与衰落3.2 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传承3.3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3.4 中东文明的繁荣与变革4. 世界近代史4.1 巴黎公社与无产阶级革命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爆发4.3 民族解放运动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4.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三、考试要求1. 考试形式考试采取书面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等。
2. 知识要求2.1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政策、社会经济变革等。
2.2 熟悉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规范,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2.3 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考能力,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 能力要求3.1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推理,正确理解和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2 能够分析和评价各种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点。
3.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按照大纲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2. 多进行历史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和知识网络。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第一讲先秦时期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一前2070年)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的形成(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特点: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瓦解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一、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启建立,都阳城,王位世袭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结合,形成政权雏形。
中国与希腊比较:希腊:以地域为标志,城邦民主为核心。
中国:以氏族为标志,血缘关系为纽带。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井田制。
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法制经济上井田制4、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
特点:王室式微,诸侯争霸。
土地私有,井田瓦解。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天下共主。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私田开垦→法律认可→井田瓦解5、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
特点:各国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国家走向统一的各种条件成熟。
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以军功授爵,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国家走向统一经济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条件:兼并战争使国家大量减少,具有统一力量的大国出现。
民族条件:民族融合。
人民因素: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直接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增。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结构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数:5道总分:150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第二部分:知识范围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时期- 元明时期- 清朝时期2. 世界古代史- 旧石器时代- 古代文明与河流流域-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3.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4.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与国际竞争- 联合国与世界大国关系- 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世界与南北问题- 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第三部分:考试要求1. 掌握历史知识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和影响。
2. 运用历史思维: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辨析事实和观点,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历史分析和研究。
4. 培养历史文化意识:要求考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操和世界文化艺术素养。
5. 引导历史价值观念:要求考生反思历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理解历史对于个人、国家和世界的意义。
第四部分:考试评分1. 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 多选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3.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4. 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5. 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6. 答题纸整洁规范、说明准确完整、语句通顺得体、字迹清晰规范。
第五部分: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点:根据课本内容,系统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往篇--先秦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时间建立者末王都城大事夏前2070-前1600 禹桀阳城(河南登封)启"家天下"商前1600--前1046)汤纣亳(河南郑州)殷(河南安阳)西周前1046-前771 武王幽王稿(陕西西安)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犬戎之乱平王东迁二、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特点:土地王有,诸侯使用,奴隶集体耕种,形似井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分封制西周奴隶制政治制度受封者: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义务:服从命令、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周初主要封国:齐鲁燕卫晋宋作用:巩固周朝统治扩大疆域。
综合:1、井田制和分封制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原始落后(新石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而周的国土又极其广大。
2、井田制与分封制关系:对立统一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是政治制度相互依存:井田制是分封制基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也不能支持,反之亦然。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经济一农业1、农作物品种:五谷2、耕作技术:木石工具、集体耕作、施肥技术二、畜牧业:商代较发达三、手工业:1、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青铜时代)夏朝发现尚少商朝贵族化西周生活化2、玉器加工3、丝麻纺织4、原始瓷器(商)四、商业、交通和城市夏:车船交通商:善于经商,以贝为货币,商都为繁荣商业都市,建立旅舍,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西周:道路发达。
综合:夏、商、西周经济特点(1)奴隶制经济。
(2)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品种较齐全,技术先进,但生产工具较为原始、落后(3)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商周文化在世界处先进地位,手工业种类多,技艺精巧,达较高水平。
(4)交通有一定规模,商业、城市渐兴。
第五节春秋旧中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齐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2、晋楚相争:晋文公楚庄王城濮大战3、吴越争霸阖闾、勾践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战国的开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前475年)2、战国七雄3、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弱齐强秦赵相争:长平之战(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秦国无敌于天下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四周各族:北匈奴、东胡、西戎、南越——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和结束2.商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3.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4.周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5.夏商周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发展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2.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3.农业生产的变革和分封制的崩溃4.墨子、荀子和孟子的思想5.孔子及其学派的思想三、秦汉时期1.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3.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4.东汉的兴起和王莽的新政5.秦汉时期的文化与学术发展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南北朝分裂和政治动荡2.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文化3.儒家学说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5.五胡乱华及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五、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2.唐朝的疆域扩张和政治制度3.唐朝的社会制度和农业生产4.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盛5.唐朝的外交和西域文化的传播六、五代十国时期1.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动荡2.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对峙3.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4.王安石变法和北宋的政治5.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七、元明清时期1.元朝的建立和蒙古族统治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动荡3.明朝的建立和世界海上贸易4.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5.清朝的建立和满族统治6.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八、近代史时期1.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对中国的影响2.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3.五四运动和中国的革命思潮4.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共合作5.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总结:以上提纲包括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可以帮助复习者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历史文献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认知和理解。
高考历史考纲(中国古代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A(1)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2)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3)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特征:共同耕作、平均分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二.炎黄传说A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是神话传说。
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三.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1)南稻北粟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
(2)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启建立夏朝,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遂为“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替代。
从文献记载看来,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
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臵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二.二里头遗址A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第3课商朝和青铜文化一.商朝青铜器的特征A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
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的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本考试大纲是应我院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的要求编制的。
《中国古代史》(专升本)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该课程的要求进行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从报考插班生的专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入学深造,考察学生在掌握中国古代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考试进一步促进考生提高历史学的理论水平,初步具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素养。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二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29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客观性的题目占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4)简述题(3题,共34分)(5)论述论(每题16分,共16分)四、考试内容、要求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1、了解中国历史是怎样开端的。
2、掌握氏族是怎样形成的,母系氏族在什么条件下过渡到父系氏族,以及两个阶段的各自历史特点;掌握丰富的史前文化类型和特点等。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专业知识以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高中教材知识块,突出大学本科师范类历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及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确定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的原始社会2.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3.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6.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7.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8.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9.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10.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1.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12.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13.元朝的大一统14.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5.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3.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5.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斗争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逐渐高涨7.辛亥革命8.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三)中国现当代史上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学衡》派的主张;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白话文运动。
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直皖战争爆发皖系的衰败5.第一次直奉战争6.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7.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制定8.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9.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1.国民革命的兴起12.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13.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14.北伐战争15.北伐军攻占武汉后的政局16.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17.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和军阀统治下的少数民族18.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19.国民党的派系之争20.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2.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第三党;国民党改组派;人权派;乡村建设派;中国托派。
2024考研历史大纲
2024考研历史大纲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3.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5. 隋唐时期的社会繁荣与开放政策
6.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
7.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二、中国近现代史
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3.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5.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革命历程
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世界史
1.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与城市兴起
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4. 近代早期欧洲:殖民扩张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5.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19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
6.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7. 全球化与现代世界:二战后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四、史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1.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评估
2. 史论的建构与分析
3. 史学流派与思潮
4. 跨学科研究在史学中的应用
5. 史学研究中的伦理与规范
五、历史论文写作
1. 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技巧
2.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3. 论文结构的安排与逻辑关系
4. 学术规范与引用格式
5. 语言表达与修改技巧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具体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籍,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多做真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我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Ⅰ、考试内容及要求对中国通史的了解是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本院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考试大纲,考生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 古代史部分(1)中国历史的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石器时代;早期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曙光(2)上古三代:夏、商、西周寻觅中的夏;东亚雄邦:商;文明的奠基:西周“封建”;(3)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社会秩序的急剧变动;经济的突飞猛进与社会组织的改变;“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4)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大一统”帝制的确立;秦的暴政与秦朝的覆灭西汉:帝国的重建和稳固;汉武帝时代;西汉的衰落和新朝的改革;东汉的盛衰;汉代的文化与科技(5)帝国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西晋与东晋;动荡中的南北中国;乱世中的文化自觉(6)帝国的繁荣与开放:隋唐隋唐开国重建统一;盛唐的社会与文化;“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7)帝制成熟与社会转型:五代辽宋西夏金过渡期的混乱与纷争;民族政权的多元并立;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臻于巅峰的文化成就(8)大一统的再实现:元再造统一的元朝政权;元朝统治政策的成与败;元朝的科技与文化(9)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10)夕阳西下的帝国统治:清(至1840年)从入居中原到平定天下;“康乾盛世”的治道;末代王朝的由盛转衰2 近代史部分(1)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战后的中国社会(2)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第二次鸦片战争;咸同时期的朝局;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4)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思潮与学术;诗歌与散文;科技与译书(5)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应付变局的抉择;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6)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的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战争(7)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戊戌变法和政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8)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诗界革命” ;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9)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立宪运动的开展和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0)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的独裁与复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中国的曙光(11)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小说与戏曲;教育与科学3 现代史部分(1)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3)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
考试大纲之中国古代史
考试大纲之中国古代史
第一节先秦期间
初期的人类
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王朝
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
青铜器和铸铁
诸子百家与《诗经》、《楚辞》
第二节秦汉至明清期间
秦同一六国与中心集权封建轨制确立
封建政治轨制的演化
同一的多平易近族国度的构成和成长
农人起义与王朝更替
王朝乱世的呈现与式微
地盘轨制变迁与农业经济成长
重农抑商不雅念的演化与工贸易的成长
中外经济和文明交换
教育和科举轨制的演化
迷信手艺的成长
学术思惟的变迁
文学艺术
宗教源流。
中国古代史大纲
中国古代史大纲1. 哇,秦始皇那可真是厉害呀!他统一六国,建立了那么大的秦朝。
就好像我们班长一样,把我们班管理得井井有条呢!你想想,他得有多厉害的手段和智慧呀!就说那次我们班组织活动,班长指挥大家分工合作,那场面,不就跟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指挥千军万马似的嘛!2. 嘿,汉武帝呀,他抗击匈奴,让咱们国家变得更强大啦!这就好比我们的体育老师,带领我们在运动会上拼搏,争取好成绩呀!你说汉武帝多有气魄,就像我们体育老师在赛场上给我们加油打气时一样!记得那次运动会,老师不断鼓励我们,这不就跟汉武帝激励士兵一样嘛!3. 哎呀呀,唐太宗李世民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他开创了贞观之治,让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这就好像我们校长,努力让我们学校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能快乐学习。
就像有一次学校改善了各种设施,让我们学习生活更方便了,不就跟唐太宗让百姓安居乐业一个道理嘛!4. 哟呵,武则天,那可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呀!她多厉害呀,能在男人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
这就像我们班的女学霸,在男生堆里也毫不逊色呢!记得有次考试她成绩特别好,让大家都很佩服,这跟武则天的霸气是不是很像呀!5. 宋太祖赵匡胤呀,他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建立宋朝。
这就好像我们社区的领导,把社区管理得秩序井然呢!有一回社区组织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那场面多和谐,就像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带来的安定一样!6. 忽必烈呀,他建立的元朝疆域那么辽阔。
这就好像我们的足球队长,带着我们在赛场上冲锋陷阵,不断扩大我们的优势。
那次比赛我们大胜,不就跟忽必烈征服大片土地一样嘛!7. 朱元璋呀,从一个穷小子变成皇帝,太牛了!这就像我们班那个以前成绩不太好后来奋起直追的同学,让人刮目相看呢!记得他努力学习后成绩进步特别大,就跟朱元璋的崛起一样惊人!8. 康熙皇帝呀,他智擒鳌拜,多勇敢呀!这就像我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就说那次我们遇到一个很难的挑战,但大家都没有退缩,这不就跟康熙面对鳌拜时一样嘛!9. 雍正皇帝,他可是个勤劳的皇帝呢!就好像我们的老师,每天辛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677四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总学时:152总学分:9开课学期:第1、2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其它历史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可借助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准确地掌握历史的时空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以马列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史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历史学学术规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认知能力、历史鉴别能力和历史论文写作能力二、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言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意义了解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范围和学科特点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掌握世界历史分期;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分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意义;历史年代的计算第一章原始社会了解我国原始群和氏族公社阶段的基本情况,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有关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理解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各阶段的分期、文化遗存、特征、文化和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公社早期、盛期的文化遗存,特征、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父系氏族公社代替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因和过程;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文化遗存、特征、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掌握原始社会的特点;原始社会各时期的分期、特点、主要文化遗存,社会组织、体态特征;酋邦制时期的特点和禅让制第二章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巩固、衰落和灭亡的过程;理解夏朝的经济和文化;商朝国家机构的发展;商朝的经济和文化:掌握塗山大会、太康失国、少康中兴、武丁盛世、青铜文明、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夏朝的阶级和国家制度;甲骨文;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第三章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了解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各国争霸过程;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状况理解春秋五霸;春秋战国各国的争霸战争;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确立;战国七雄,秦的统一掌握大国争霸的影响;铁器牛耕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各国的变法运动及秦统一的原因;春秋战国各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及评价;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初步形成第四章秦朝了解秦始皇的生平;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楚汉战争经过理解秦王朝实现统一和迅速灭亡的原因;理解秦末农民战争;认识秦王朝的历史地位;掌握长城、灵渠、焚书坑儒、巨鹿之战和兵马俑等基本知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对秦始皇进行正确的评价楚汉战争及胜败原因分析第五章西汉了解西汉的建立;七国之乱;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绿林赤眉起义;经济发展状况;西汉文化;西汉民族关系理解西汉的分封制;吕后专权和削藩;掌握汉初的严峻形势及汉高祖的对策;汉承秦制;黄老政治、五铢钱、文景之治、丝绸之路、昭君出塞;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莽改制;西汉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认识司马迁和《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如评价汉武帝第六章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了解东汉王朝兴衰的过程;东汉经济的发展;东汉文化状况;东汉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理解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以及黄巾大起义的情况;掌握"光武中兴"及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尚书台、度田、"清议"、"党锢之祸"等名词概念;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评价东汉与匈奴、西域关系第七章魏晋南北朝了解魏、蜀、吴三国的社会状况;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灭吴;"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的内乱;十六国概况;东晋的四次北伐;宋、齐、梁、陈的嬗变;元嘉之治与侯景之乱;门阀制度的衰落;江南的开发;北魏的建立与局部统一;北魏的分裂;东魏与西魏的对抗;北齐与北周的兴亡;玄学思潮;佛教的泛滥;道教的发展;鲍敬言与《无君论》,建安文学;《文心雕龙》王叔和与《脉经》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而不能统一全国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西晋统一时间短暂的原因南方经济的发展与江南的开发;《后汉书》;郦道元与《水经注》;祖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九品中正制";西晋、东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产生原因,特点、表现和影响;占田制、课田制与户调制;"八王之乱";"五胡"内迁;"永嘉之乱";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范缜与《神灭论》第八章隋朝了解隋朝建立、统一、发展、灭亡的过程;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隋朝文化;隋末农民战争与隋炀帝的关系;隋朝民族关系;理解隋末暴政和农民起义;掌握"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概念;掌握隋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掌握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了解了解隋朝的了解对隋炀帝进行公正的评价;正确认识隋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唐朝了解唐代的建立、巩固、发展、灭亡的过程;重要人物和事件;唐代经济的发展;理解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永贞革新、甘露之变;经济重心的南移;唐代文化;唐八史、《唐律疏议》、唐代文化发达的原因;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王朝的历史地位;唐代民族与对外关系掌握唐朝的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度;"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元和中兴、柜坊、飞钱、古文运动、刘知几与《史通》等名词概念;掌握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武则天的政治作为和消极措施;掌握安史之乱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刘晏理财与两税法的实行;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吐蕃的关系;唐与新罗、日本的关系能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科学的评价第十章五代十国宋辽夏金了解五代十国的线索;幽云十六州问题的来历;宋辽夏金的基本发展线索;北宋农民起义理解宋王朝与辽、夏、金之间的关系;理解两宋经济和文化状况;南方经济的发展;两宋对外政策掌握陈桥兵变、澶渊之盟、南、北面官、头下军州、猛安谋克制度、靖康之难、绍兴和议、程朱理学、《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等名词概念;掌握周世宗的改革与北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后果;庆历新政;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岳飞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精神第十一章元朝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汗国的建立;元朝的经济状况;元朝与诸国的交往;了解红巾军起义理解元朝的赋役制度;元朝经济的发展;元朝的文化掌握行省制度、达鲁花赤、怯薛军、诸色户计、诸色课役、至元钞、斡脱钱、龙凤政权等名词概念;掌握蒙古国西征和南进;四大汗国的建立;掌握元朝中央和地方统治政策,忽必烈的汉化措施;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掌握成吉思汗、忽必烈对元朝历史的贡献;分析评价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的边疆政策;掌握郭守敬及其成就第十二章明朝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情况及其危害;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明末农民战争;明代文化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其意义;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盟芽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缓慢的原因;明朝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明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明朝文化掌握大诰、厂卫制度、卫所制度、靖难之役、土木之变、一条鞭法、庚戌之变、俺答封贡、奴儿干都司、《永乐大典》等名词;掌握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掌握内阁制的形成;掌握张居正改革及其评价;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第十三章清朝了解后金的建立;清朝的建立和入关;南北各地的抗清斗争;理解清兵入关及其暴行;闭关政策;鸦片战争;理解清代前期发展经济和维护边疆的措施;清代经济的发展;清代资本注意萌芽;清代民族关系;清代文化高压政策掌握八旗制度;皇太极加强集权的措施;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三藩之乱;台湾问题;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改土归流;军机处;文字狱;摊丁入亩;"康乾盛世"清朝的衰亡;乾嘉学派、《红楼梦》"摊丁入亩"与"一条鞭法"的异同;探讨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三、考试方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类型:考试类型一般采用笔试(闭卷)2、记分方式:考试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3、考试时间:闭卷考试一般为120分钟4、试题类型:试题的类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题等,以上题型上可任选其中5-6种,最少应不低于3种5、题型比例:各类题型分值所占总分值的比例:填空10-15分;选择10-25分;判断5-15分;名词解释25-35分;简答20-35分;论述20-35分,材料题10-15分6、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填空、选择、判断为简单等级,占25%-35%;名词解释、简答、材料题等为中等难度等级,占40%-60%;论述为较难等级,占15%-25%7、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一般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雷依群、施铁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参考书目:通史参考书: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年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先秦部分: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版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孙淼:《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年版徐中舒:《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1992年版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版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版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版秦汉部分:吕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版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高敏:《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韩连琪:《先秦两汉史论丛》,齐鲁书社,1986年版孙家洲:《两汉政治文化窥要》,泰山出版社,2001年版魏晋南北朝部分: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1954年版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唐长孺:《魏晋南北朝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年版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何兹全:《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版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年版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部分: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1980年版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2年版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部分:邓广铭:《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张邦炜:《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聂崇岐:《宋史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台北允晨出版公司,2003年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李桂芝:《辽金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刘浦江:《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部分:韩儒林:《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姚大力:《漠北来去》,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杨志玖:《元史三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中华书局,1980年版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汤纲、南炳文:《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戴逸:《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王戎笙:《清代全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吴晗:《朱元璋传》,三联书店,1965年版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版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刘小萌:《满族的部落与国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陈生玺:《明清易代史独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杨珍:《清代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袁森坡:《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我们都不是好孩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