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937bde2b160b4e777fcf65.png)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名称:通信技术专业代码:590301二、基本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三年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三、设计依据(一)专业社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现已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一产业。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通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指出,改革重组应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就会发放3G牌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未来国内仅3G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50万人以上。
2010年“三网融合”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曾估算,三网融合启动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将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电信宽带升级、广电双向网络改造、机顶盒产业发展,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有效投资,估算达2490亿元;可激发和释放会的信息服务与终端消费近4390亿元;网络优化、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机顶盒生产与安装等将新增就业岗位达20万个、移动通信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新增就业岗位达50万个。
三网融合及其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治国、治企、治校等不可缺少的管理现代化工具,2010年7月三网融合首先在全国12城市试点,2015年全国推行将导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培养大批的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
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显较大增幅,尤其是光伏产业增速迅猛拉动了出口创汇额直线上升。
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95.5亿元,同比增长41.8%。
实现利税174.5亿元,同比增长85.5%。
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同比增长104.4%,出口创汇33.4亿美元,同比增长68.0%。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de553d5ce2f0066f53322f1.png)
户 数已经达 到 1 0亿规模 。我 国是名副其 实的手机第一大 国,
是世界性 的手机生产和消费基地 。
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通 过率。
制定课程体系过程中,应 随学 习的深入保证 引入职业技
手机行业产业链 的上游为手机元器件生产厂商、手机操 作 系统厂商 、 手机设计公司和 电子制造服务商 ( E Ms ) , 分别为 手机终端厂 商提供手机所需 的各种元器件 、 手机操作系统 、 手
科 的人才上 。同时网络优化、 三 网融合、 物流 网现阶段在 中国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很难提供可 以实际操作 的一线实习环境,
校 内难 以建立等 同实际环境的试验环境,这也为授课带来 了
很大 的制约 , 工学不能结合 , 不符合高职院校对 于高技 能型人
才 的定 位 。
3强调职业岗位能力 , 课程中融合职业技能鉴定 内容
要环 节。学校将企业 、 市场 需求融入教育教学 , 这 是职业教 育
以下几方面组成: 计算机基础知识 、 移动通信原理知识 、 移动
通 信终端知识、智能手机操作安装和维护能力 以及职业拓展 能力。根据 移动 通信 终端 工作制定 了相应 的课程体系 ,明确 地提 出了各 门课程学习后应具备的能力 。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 ,应更注重引入职业
技能鉴定 内容, 参照移动通信终端的职 业资格标准 , 将相关岗 位 的职业资格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 实践技 能融合到课程体系
中, 使学生在完成学业 的过程 中不仅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同
据三大运营商披露 的最新数字 , 2 销 商。以及 周边配件 、 印刷、 物流 、 媒体等等相关行业 , 提供 了 百万计 的就业 岗位 ,移动通信终端显然是现阶段移动通信行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be153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4.png)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引言1.1 项目背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基石。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和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以培养优秀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
二、目标与愿景2.1 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移动通信技术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
2.2 愿景成为国内一流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3.1.1 数学基础3.1.2 电子电路基础3.1.3 信号与系统3.2 专业核心课程3.2.1 移动通信原理3.2.2 移动通信网络3.2.3 无线通信技术3.2.4 通信协议与标准3.2.5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 3.3 实践教学3.3.1 实验课程3.3.2 实习实训3.3.3 毕业设计四、实验室建设4.1 实验室规划与设计4.1.1 实验室空间需求4.1.2 实验设备采购与配置4.1.3 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 4.2 实验室资源管理4.2.1 实验室预约与借用管理 4.2.2 实验室设备维护与管理 4.3 实验室项目与合作4.3.1 开展科研项目4.3.2 与相关企业合作研究4.3.3 实验室人才培养计划五、师资队伍建设5.1 教师招聘与培养5.1.1 教师招聘标准5.1.2 教师培养计划5.2 师资队伍激励机制5.2.1 薪酬制度设计5.2.2 奖励制度建设5.2.3 师资培训与发展附件:1、实验室设备清单2、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法律名词及注释:1:专业建设方案:指对某一专业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一套详细方案。
2:移动通信技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信息的技术。
3:移动通信原理:指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基站与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原理。
4:通信协议与标准:指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各种协议规范和技术标准,用于保证移动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性。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75560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9.png)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正文】一、引言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培养具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个完善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和提高人才的素质。
二、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与跨学科团队合作。
●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行业。
2.就业方向本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以下就业方向:●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与创新。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移动通信系统运维与优化。
●移动通信产品管理与市场运营。
三、培养内容与体系1.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具备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程设置涵盖了以下内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信号处理等。
●移动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架构与优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包括终端开发、终端性能优化、终端安全等。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支付等相关知识。
2.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一系列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训项目和实习实践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课程中设置相关培养环节。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b69cb6f1aff00bed51e9c.png)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描述1.专业方向:通信工程专业共分光纤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多媒体通信、电力通信五个方向。
2.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通信技术研究、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能力,适应通信领域以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等方面的科研、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公共专业基础平台上:无线通信方向培养具有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移动通信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研究、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工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光纤通信方向培养具有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和通信网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及维护的工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计算机通信方向以网络工程、网络互联层以上各高层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要求,具备在通信领域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多媒体通信方向在公共专业基础平台上,培养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及宽带通信网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媒体通信网用户接入、多媒体通信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调试、运行维护的工程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IT(信息技术)产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多媒体通信和网络工程及应用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维护或教学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力通信专业方向在通信工程专业公共基础平台上,培养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通信技术研究、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要,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设计规划院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等从事电力系统通信规划、设计、建设、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分布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分方向)撰写,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1d2dc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2.png)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大类:电气信息专业: 通信工程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代码:0806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通信工程领域中高等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知识,具有信息传输、交换和通信设备与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能力,毕业后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能适应现代通信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以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为重点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厚的技术基础理论;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r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3、了解本专业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C、数据库技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HDL及系统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嵌入式系统、电磁场与波、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方向一(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系统方向二(计算机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现代交换技术、数据与计算机通信五、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工程训练、C语言项目设计、电工电子实训、模电实验、数电实验、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项目设计、HDL项目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方向一)、网络综合设计(方向二)、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六、创新教育1、提倡研究型教育教学,把创新教育贯穿在理论教学的全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37bf2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8.png)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1.1 背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满足业界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
1.2 目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移动通信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移动通信技术行业的需求,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2. 专业培养目标2.1 专业背景移动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市场对具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2.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具备设计、开发和维护移动通信系统的能力; - 具备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的能力;- 具备移动通信技术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 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 移动通信原理- 通信电子线路-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原理- 电子器件与电路3.2 专业课程-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协议与标准- 移动通信信号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 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通信网优化3.3 实践环节-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验- 移动通信应用开发实训4. 课程评价4.1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作业等形式,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灵活确定。
4.2 绩点计算根据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成绩计算绩点,绩点计算公式为…5. 实习实训5.1 实习环节学生需要参加为期XX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与移动通信技术相关,包括实际项目开发、系统维护等。
5.2 实习评价实习评价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项目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
6. 学位论文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论文选题与移动通信技术相关,并完成一定的研究。
7.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 课程计划表- 教材参考书目- 实验报告模板- 实习项目介绍8. 法律名词及注释- XXX法律名词:说明和解释- XXX法律名词:说明和解释。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f22154e33687e21af45a972.png)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岳岱伟(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从资源共享、学生就业、课程体系、职业技能鉴定、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成立职教集团对于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课程设置;职教集团中图分类号:TN9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1-0206-021实现校企信息资源共享,谨慎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资源共享首先应该是信息资源共享。
在校,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行业大的发展趋势,但真正了解整个行业市场的还是企业,企业才能真正的掌握人才需求的一手数据。
在专业方向的定位上要有超前的意识,同时还要考虑到人才需求这一重要因素,在专业方向的定位上要提前考虑学生就业,只有良好的就业,才证明专业的成功。
网络优化、三网融合、物流网是现在行业比较新、比较热的技术,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移动通信专业而言,定位专业方向和开设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要考虑新技术人才需求的人才定位。
网络优化、三网融合、物流网在我国刚起步不久,对于人才需求的定位比较高,大部分的工程和运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主要将重心放在经验丰富的熟练工或是通信专业本科的人才上。
同时网络优化、三网融合、物流网现阶段在中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提供可以实际操作的一线实习环境,校内难以建立等同实际环境的试验环境,这也为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工学不能结合,不符合高职院校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定位。
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2012年年初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规模。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手机第一大国,是世界性的手机生产和消费基地。
手机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为手机元器件生产厂商、手机操作系统厂商、手机设计公司和电子制造服务商(EMS),分别为手机终端厂商提供手机所需的各种元器件、手机操作系统、手机软硬件、外观、结构等设计方案,以及为手机厂商提供手机主板的贴片与整机的组装;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各类手机经销商。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485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6.png)
高等数学
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打 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计算机基础
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 作技能,培养计算机应用 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
信号与系统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
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 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05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团队构成
教授
具有博士学位和丰富的教学和 科研经验,能够引领学科发展
。副教授Βιβλιοθήκη 具有硕士学位和一定的教学和 科研经验,能够承担主要教学 任务。
讲师
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能 够承担基础教学任务。
助教
具有硕士学位,能够协助教师 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培训与发展
新教师培训
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教学技能、课程设计和教学方 法等方面的培训。
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学术 素养。
行业能力培养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行业实践能 力和职业素养。
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展望
校企合作
加强与通信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活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
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学 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
3
实施改进
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对实施效果进 行跟踪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07
未来发展与展望
专业发展方向
5G通信技术
重点研究5G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培养 具备5G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9e3679102de2bd97058845.png)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原则,培养具有较好的高等数理和通信专业理论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强,掌握电子电路技术、信息处理传输与交换技术、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分析、管理、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的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科作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网络运营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通信网与交换、光纤通信、无线通信、信息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等多个层面和领域中,从事通信设备、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分析预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基本知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具有进行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的应用能力,使之具有较扎实和较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2.掌握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现代通信原理;3.掌握信号的处理、交换与传输技术;4.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分析与设计、开发、调测、应用方法;5.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7.掌握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科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五、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计算机通信网、无线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交换原理与技术、天线与电波传输、微波技术与天线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七、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时类型 开课学期 理论 实验 一二 三 四 五 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 Education and Basics of Law 45 2.5 4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36 2 3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54 3 54 ▲理论实验 理论 实验 通识课程平台 必 修 568 36 37.5 1 选 修 216 12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必 修 693 153 39 4.5 选 修 39 15 2 0.5 专业课程平台必 修 399 96 21 3 选 修 270 15 小 计2185300126.59实践教学平台课 内(学分/周数)36/35 课 外(学分) 6最低毕业学时 2485最低毕业学分177.5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时类型开课学期理论实验一二三四五六Marxis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ao Zedong Thought andSocialism Theory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81 4.5 81 ▲形势与政策Situation and Policy 2 ▲▲▲▲▲▲大学英语 1College English 45 2 45 ▲大学英语 2College English 54 2 54 ▲大学英语 3College English 45 2 45 ▲大学英语 4College English 54 2 54 ▲体育 1Physical Education 28 1 28 ▲体育 2Physical Education 36 1 36 ▲体育 3Physical Education 36 1 36 ▲体育 4Physical Education 36 1 36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Foundations ofUniversity InformationTechnology54 2.5 18 36 ▲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 2 ▲总学时:604,总学分:38.5注:1.“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5edb4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f.png)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语音通话到如今的高速数据传输、智能终端应用和物联网连接,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演进和创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有必要加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适应移动通信行业发展需要,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和优化能力,能够在移动通信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网络运维和业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具体目标1、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涵盖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
2、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
3、建设一批先进的实验实训基地,满足教学和实践需求。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三、课程体系建设(一)课程设置原则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遵循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结构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如通信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网络等,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涵盖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终端开发、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4、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更新1、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引入课程内容。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d5a93d10661ed9ac51f302.png)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针对目前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定位、实训室建设、课程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高职院校近年来,随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国家对通信行业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扶持,移动通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投资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国内电信业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达到3710亿人民币。
我国移动用户已达11.1亿,移动基站207万,3g网络已覆盖所有城市和县城以及部分乡镇。
中国联通在2012年投入约1000亿元用于3g网络建设及优化,新建10万3g基站,2013 年资本开支当中35.5%将用于3g业务,25.8%用于宽带业务。
即投资主要用于宽带网络和3g基站建设。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的要求,积极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的光纤化升级,建设超高速(100m)宽带接入网络。
根据我国的通讯产业发展规划,我国通讯人才仅3g上马带来的缺口是每年50万人左右,未来5年内我国的移动通信从业人员将要达到350万左右。
从以上数据可知,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将以更高速度发展,因此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现在移动通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员工,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又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用工需求与人才的培养严重脱节。
因此,移动通信专业高职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我校在开设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时,经过前期大量的社会市场调研,通过与工作一线的工程师、行业专家的共同研讨,发现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在移动通信人才培养上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5ce5b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f.png)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分析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是未来21世纪最主要的发展领域之一,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更是世界各国竞相努力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正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
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软件工程等基础技术的发展,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移动通信终端的融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的融合,即手机电视、手机媒体以及手机广告等融合性业务出现,移动化发展趋势显著;二是产品的融合,即代表IT、消费电子及通信不同方向的融合终端产品已具雏形。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深圳市信息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50%左右,而且每年都在快速发展着。
在各地的发展规划中重点扶持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优先地位。
目前,在通信行业出现一批像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康佳等大型企业,它们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是我们的巨大市场。
通信业与计算机业的不断融合,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信息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
历经“九五”期间的高速增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已跃居各工业部门之首,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通信业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国家将对重要的通信技术以及标准给予政策、税收、资金、重点项目优先采购等方面的支持,将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制造类优势企业大力扶持,关注的技术领域将集中在3G。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信息服务与通信服务是未来发展的重心。
工作中将主要发展软件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和网络服务。
重点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关键技术的应用。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教育培训、数字娱乐等网络服务,促进新型信息服务业务健康发展。
业内居主导地位的数家通信厂商,已经把抢占3G的制高点,作为赢得未来通信业领先地位的一次大决战,故通信电子类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b70ef94028915f804dc2cc.png)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学科代码:08 专业代码:080703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通信工程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基础实、口径适、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等技术领域从事通信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设计、制造开发、运行维护、工程管理和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一)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系统的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纤、无线、有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专业知识;掌握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方法;了解通信工程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
(4)工具性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文献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方法和归纳法等基本数学处理方法。
2.能力结构(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获取英文资料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和书籍;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初步的程序分析和设计;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具备设计开发、调试维护无线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24f6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5.png)
创业导向与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导向
鼓励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素质,提供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 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创业流程、商业模式、融资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提供创业实践 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业项目,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推行小班化教学、分组教学等 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
学质量。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
养。
07 就业创业导向与 服务体系
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教育
就业导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适应移动通信行业 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发展教育
移动通信行业是当前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移动通信网 络将更加快速、稳定、智能。
移动应用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各种新型应用不断涌现,为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提供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和销售市场持续增长,对技术销售工程师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02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结构
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实践环节与创新创业教育
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 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 础知识。
涵盖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原理 、无线通信网络、通信协议与 标准等课程,让学生深入掌握 移动通信的核心知识。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开 设多个方向课程,如5G技术、 物联网、智能家居等,让学生 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 选择合适的课程。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e25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0.png)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目前互联网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专业,凭借其在信息传输、数据处理、通讯协议、信号处理等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不仅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方式,更是推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
然而,如今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领域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有必要制定一套符合实战需要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基于当前市场上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制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以以下几个核心目标为基础:(一)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对口聚焦。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坚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细致探究行业趋势,最大化收集业界的需求信息并将其融入到方案之中,确保培养出有良好适应性,精通行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领域是一门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技术体系,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必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经验丰富。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和教学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动实例或实际操作、工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逐渐掌握实战经验。
(三)强化能力培养,助力成长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应该充分具备行业竞争的强大实力,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完成项目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及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更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为自己和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四)注重国际化教育理念,提升多元文化视野。
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产业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要求,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国际化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跨境交流经验的国际化人才。
建立良好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引进,吸纳外国优秀教师等,力争让学生在接受优秀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拓宽自身知识边际和视野范围。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d5aed1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e.png)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一、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爱心、宽容心、感恩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自律、正直、诚实、乐观);同时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通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行业从事各类通信和电子系统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管理以及通信网络的设计、规划、优化、运营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1、具有爱心、感恩心、宽容心、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5、具有设计、开发、调试、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9、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垮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11、了解3G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的基本结构,掌握3G移动通信网的设计、规划、调试、维护;12、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数据配置及操作,熟悉3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13、了解光传输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1.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现代程控交换技术,IP通信基础,CDMA移动通信技术,CMDA网规网优技术。
5G移动通信技术培训(含多场合)
![5G移动通信技术培训(含多场合)](https://img.taocdn.com/s3/m/f5beedc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3.png)
5G移动通信技术培训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从2G到4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如今,5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它将带来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广泛的连接范围以及更智能的应用场景。
为了更好地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5G移动通信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5G移动通信技术概述1.5G的定义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继2G、3G和4G之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连接和大带宽等特点,能够满足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多种场景的需求。
2.5G的关键技术(1)大规模天线技术:通过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上部署大量天线,实现信号的空间复用,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
(2)密集组网技术:通过在热点区域部署大量小型基站,提高网络覆盖和容量,满足高密度用户需求。
(3)新型波形技术:采用新型波形设计,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频谱效率。
(4)网络切片技术: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实现不同业务场景的灵活定制,满足多样化需求。
(5)边缘计算技术: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降低延迟,提高用户体验。
三、5G移动通信技术培训内容1.5G基础知识培训(1)5G标准体系:介绍5G国际标准组织、标准制定过程和我国5G标准制定情况。
(2)5G频谱规划:介绍5G频谱划分、频谱使用规定和我国5G 频谱规划。
(3)5G关键技术:详细讲解大规模天线、密集组网、新型波形、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
2.5G设备与应用培训(1)5G基站设备:介绍5G基站设备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
(2)5G终端设备:介绍5G终端设备的类型、功能和性能指标。
(3)5G行业应用:分析5G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3.5G网络规划与优化培训(1)5G网络规划:介绍5G网络规划的目标、方法和流程。
(2)5G网络优化:讲解5G网络优化的内容、方法和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移动通信技术:610302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移动通信应用软件开发、通信电子产品生产检测、维修及营销服务等能力,能够胜任移动通信软件基础开发、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和维修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1.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2.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3.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与通信有关的软件及电子设计方面的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等岗位。
六、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2.基本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表1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表2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七、专业素质要求1.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以下4类证书,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1)4个职业技能证书;(2)社会公益服务证书;(3)企业经历证书;(4)学生科技社团证书。
2.技能和技术要求实施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下列资格证书当中的1个证书方可毕业。
(1)高级维修电工(2)高级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工(3)电子CAD高级工程师(4)计算机二级(C语言)3.拓展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具备条件的同学可争取获得如下证书。
(1)英语B级(2)英语A级(3)英语四级(4)营销师(5)技能比赛获奖证书八、教学活动安排《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2.“毕业实践”栏含专业综合能力训练、顶岗实习等。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活动进程表6注:1.★为专业核心课程;2.考核方式: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任务考核、D作品考核、E综合考核;3.本专业校内教学总学时为1736 学时,其中理实一体化教学1032 学时,实践性教学1264 学时,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33 周。
7十、课程说明1.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基础应用课程。
课程的主要内容按学院新制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文字录入、windows XP 基本操作、排版能力、制表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幻灯片操作、网络应用同样适用于已有一些操作基础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从最基础的计算机常识入门,逐步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掌握输入法的相关技能,理解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了解Internet 网的基本常识及应用。
建议使用教材:张赵管,周兵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南昌大学出版社关智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实用英语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实用英语分为Ⅰ、Ⅱ两部分。
实用英语Ⅰ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别具不同的教学内容,别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别具风格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入手,开展“快乐英语”教学活动,利用观赏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诗歌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和提升学生的词汇量,为实用英语Ⅱ(专业英语)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公共英语基础。
实用英语Ⅱ主要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分为矿山技术英语、机电技术英语、汽车技术英语、建筑技术英语、食品技术英语和经济应用英语等模块,主要讲述专业词汇和必要的科技英语语法。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借助工具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说明书等英文资料。
建议使用教材:王萨主编:《实用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3.体育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体育课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掌握1-2项体育锻炼技能,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学会欣赏体育,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
我院体育课包括公共课和选项课。
初步实现了“三自主”的授课方式。
第1学期为公共课,其中第1-7周全院统一进行三路长拳教学、汇操比赛和体能测试。
第2、3学期为选项课。
建议使用教材:何鹏飞主编:《体育健康教程》北理工大学出版社4.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思政课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1、2学期开设)、《思政实践课》部分和《自主学习》部分。
我院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包括4个模块,3个教学模块,1个实践模块。
3个教学模块为理论教学模块、自学模块、专题教育活动模块,1个实践模块是公益劳动模块,其中公益劳动模块的考核由学生处负责。
建议使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5.大学人文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大学人文》主要讲述人文知识和专业应用文知识,本课程将教学内容设计成12个活动项目,共48学时。
其中24学时用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24学时用于人文知识内容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增强人文精神、塑造健康人格、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议使用教材:马臻荣主编:《大学人文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6.应用数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针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基于了解高等数学的教学定位,通过开设“储蓄与极限”、“爱情与极限”、“车速与导数”、“弯路与曲率”、“灯笼与积分”、“侦破与微分方程”等项目单元课程,使学生从日常接触的事物认识高等数学,了解高等数学,知道高等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用处,并了解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建议使用教材:樊娟华主编:《应用高等数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7.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目前阶段作为全校必修课,是一门强调职业发展和规划,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程。
本课堂系统讲授如何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知己、知彼、择诀、目标和行动等步骤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为了有效指导就业,讲授学生面试礼仪、简历写作等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并应用于各类实践活动。
建议使用教材:刘怀瑞主编:《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8.安全教育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目前阶段作为全校必修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地方课程。
本课堂系统讲授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建议使用教材:山西省教育厅主编:《大学生安全知识》山西人民出版社9.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介绍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三种基本的语句结构、数组、指针、函数、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以及文件操作函数。
本课力求使初学者能够建立正确的程序设计思路,学会基本的编程方法,形成对程序设计的一个整体了解。
通过大量的示例,配有适量的练习题。
建议使用教材:宋大华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0.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详细地介绍了CAD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二维绘图命令;二维编辑命令;CAD的格式设置命令;高级绘图和编辑命令;文字注写;尺寸标注;轴测图和尺寸调整;三维绘图和编辑命令;实体造型。
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应能够看懂图制,应用各种命令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等复杂程度的网络工程图、电路图、建筑平面图。
建议使用教材:周雄庆,何佩云主编:《AutoCAD 2010计算机辅助设计立体化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网络互连、Internet应用技术、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等内容,并为后续学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建议使用教材:杜煜,姚鸿主编:《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2.图像设计与制作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要求快速掌握Photoshop,熟练使用该软件从事实际工作。
详细讲解Photoshop的命令、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绘图的基本技巧与方法等基础知识。
以实例为核心,配合课后练习,巩固各章所学内容。
建议使用教材:郭开鹤,王上主编:《Photoshop创新图形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陈茹,裘德海主编:《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应用教程(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利用Dreamweaver开发工具进行网页设计,包括新建、编辑和设置一个Web站点;如何对页面属性进行基本的设置,如何设置、编辑CSS层叠式样式表;如何排版文字、表格和层;如何进行基本的图像处理;建立框架;模板和库的使用和编辑;网站的发布与维护等基本知识与应用。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网页设计。
建议使用教材:文琦,詹增荣主编:《Dreamweaver CS5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4.电工基础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知识、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电路模型及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理、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电路的基本定律;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三相交流电源等知识,涵盖了电工技术的基本内容。
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删繁就简,使理论分析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实用性强。
建议使用教材:郑毛祥主编:《电工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5.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数据库基础,SQL Server 安装与配置,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表与表数据操作,视图操作,Transact-SQL语法,数据查询,索引与数据完整性,流程控制、存储过程与触发器,以及SQL Server维护管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