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产业形成与发展
产业经济学课堂PPT
12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
13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发展
产业是具有同类特征的企业的集合,它有着与单个企 业发展不同的发展规律。
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 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产业政策 等问题
.
关联方式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 关联方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 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 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原料关联分类法(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 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 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个量分析到总量分析到 产业分析的过程。
3
.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经济分析,他以单个经济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厂商如 何将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配与其准备 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或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与其准备 消费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取得最大的效用满 足。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了先导产业和狭义的先行产 业。
34
.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 创立。
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以机械大工业迅速发展为标志 第三阶段: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进
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35
.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
产业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1-3章第一章导论(教材)▲产业的含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第二章分工、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第二节产业分类(只限教材中的,在PPT中有);▲工业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行业。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第三节产业发展(PPT)产业发展的含义: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产业发展周期(内容比较多,见PPT中的蓝色字体部分):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第三章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含义:指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次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雁行发展模式:技术和资金限制(工业后发国家)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教材或PPT):▲全球化的含义: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离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制约。
▲全球化的动因: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科技革命的大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PPT或教材P43):(1)带来新机遇:第一,提供了更多引进技术及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加速推进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二,广泛参加全球经济合作、争取到一些规则上的优惠待遇,为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通常要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对资本主义的市场活动进行了 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可能是最早的产业组织理论,即市场 自发调节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一条件下厂商的市场 行为。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 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 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 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篇 产业组织
• • • • •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行为 市场绩效分析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 一、自由竞争机制——早期的产业组织思想 • 二、“马歇尔冲突”——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 三、不完全竞争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
一、自由竞争机制——早期的产业组织思想
• (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 出的。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 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 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 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 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 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 体描述和说明。
产业形成与发展
国际标准分类法
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 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 引》。10大项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国际标准分类法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
第二节 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大的社会化分工。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 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又出现过四次大的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英国开始由农 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冶炼技 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钢铁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 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其主 导技术是电气化技术,主导国家是美国。 第四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 术和能源技术的发明,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产生。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分类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 农轻重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 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它又可 以根据不同的关联方式分为多种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 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 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 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切 技术关联关系。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是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于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章将针对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起源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他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特长进行比较,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后来,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结果,与自然禀赋、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密切相关。
二、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假设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1.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会改变产业之间的相对竞争力和市场需求,从而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2.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原因。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一些产业会出现衰退,而另一些产业会得到快速发展。
3.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是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形成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4.政策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都会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
四、产业结构演变的类型产业结构演变的类型包括:范围扩张、结构调整、深层次规模扩张和空间布局调整等。
1.范围扩张:产业结构范围扩张是指其中一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通过增加企业数量和规模,可以扩大产业整体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2.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构调整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的变化。
一些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加,而另一些产业的比重则会逐渐减少。
3.深层次规模扩张:深层次规模扩张是指其中一产业内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企业可以扩大产能规模,取得更好的经济规模效益。
第二章广告产业与广告市场
3、广告产业的发展
广告成为独立的产业之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广告主的 全球性营销需要全球性广告传播的支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营销环境日益复杂化,任何单一 的营销元素的运用,都很难实现有效的营销,于是出 现了“整合营销”的新概念,主张实现营销要素从内 到外的系统整合,以适应营销的发展。
• 4、发展传播沟通策略
这意味着什么样的接触管理之下,该传播什么 样的信息,而后,为整合营销传播计划制定明确的 营销目标,对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营销目标必须非 常正确同时在本质上也必须是数字化的目标。例如 对一个擅长竞争的品牌来说,营销目标就可能是以 下三个方面:激发消费者试用本品牌产品;消费者 试用过后积极鼓励继续使用并增加用量;促使他牌 的忠态者转换品牌并建立起本品牌的忠诚度。
• 2、研究消费者
这是第二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尽可能使用消费者及 潜在消费者的行为方面的资料作为市场划分的依据,相 信消费者"行为"资讯比起其他资料如"态度与意想" 测量 结果更能够清楚地显现消费者在未来将会采取什么行动, 因为用过去的行为推论未来的行为更为直接有效。在整 合营销传播中,可以将消费者分为三类:对本品牌的忠 诚消费者;他品牌的忠诚消费者和游离不定的消费者。 很明显这三类消费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品牌网路"而想要 了解消费者的品牌网路就必须借助消费者行为资讯才行。
• 3、接触管理
所谓接触管理就是企业可以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 或某一场合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这是90年代市场营销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以往消费者自己会主动找 寻产品信息的年代里,决定"说什么"要比"什么时候与 消费者接触"重要。然而,现在的市场由于资讯超载、 媒体繁多,干扰的"噪声"大为增大。目前最重的是决 定"如何,何时与消费者接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 式与消费者接触。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施蒂格勒对于哈弗学派的“进入壁垒 ”理论也进行了修改,认为:所谓的进入 壁垒,只是新进入的企业必须承担而市场 中现存的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不存在“ 少数现存企业的共谋、协调行为”产生的 进入壁垒。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外,真正 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传统的 如“产品差别化”等不被看做进入壁垒, 而是实现经济效率性的手段。因此市场中 的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 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坚信唯 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 ,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 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和 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 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哈佛学 派的理想的市场价格以外仍然可以实现, 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 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 进入的完全自由,不存在特别的市场进出 成本,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 场结构也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主要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 源
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新兴的经济理论。 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 (Joe S.Bain)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 书为标志,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 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最早萌芽于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生产要素理 论”,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 论”,最终体系形成于贝恩等人的系统研 究。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在对哈佛学 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有:施蒂格勒、德姆 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市场 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 业分析中的实用性。 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 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 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 的。只要没有政府的规制,高集中度的产业产生的高 利润率会因为新企业的大量进入或卡特尔协定的破裂 而难以长期为继。因此,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 润率,完全可能是该产业的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而不是哈佛学派认为的存在垄断势力。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章-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生产流水线,吸收 了美国人李兰德设计制造的凯迪拉克汽车时采用标准互换件的方法,并 实现了工业大生产管理方式,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和零部件标准化,使汽 车产量大大提高。
T型车使汽车在美国得到了普及,使汽车进入了美国家庭。1929年,美 国汽车保有量达2670万辆,平均不到5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成为名副其 实的“轮子”上的汽车。
1904年,贵族子弟赛车手罗尔斯和工程师 罗伊斯联手,成立了劳斯莱斯公司,该公司 以生产高性能,豪华汽车为宗旨,创立了名 车极品——劳斯莱斯。
2.1.2 美国汽车工业形成了大规模 生产的汽车工业 1893年,查尔斯杜里埃制成了美国 第一辆汽车,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 轰动。 1899年,兰索姆•厄利•奥兹成立了 奥兹莫比尔(Olds Mobile)汽车公 司。1901年,奥兹制造了一款大众 化的汽车,售价只有650美元,符合 当时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 1902年生产了2500辆,从而创造了 汽车批量生产的时代。 1903年,亨利•福特创办了福特汽车 公司,积极研制结构简单使用,性 能完善而价格低廉的普及型轿车。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投产了T型 汽车,该车发动机排量2.89L、125 马力、四缸、四冲程,一面世就受 到美国人和代理商的欢迎。
第二章 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1925年5月,我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在辽宁省沈阳市民生工厂问世。 该车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迫击炮厂制造,把从美国购进的瑞雪牌汽车 进行了拆卸,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设备和轮胎等采用原车部件之外, 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终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辆“民生” 汽车(图2-9)生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
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
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章:引言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一种由一系列内在相关的公司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组合体。
它们通常在某个地理区域内或某些特定的竞争力相似的领域集中,并通过共享技术、信息、人才、品牌和其他资源来实现协同效应。
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就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新兴产业集群的概念解析、影响因素、发展进程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新兴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新兴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地理区域内或某些特定领域集中的一系列内在相容的公司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组合体。
集群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互补、协同和分工的关系,共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创新产品或服务和拓展市场等竞争优势。
第三章:新兴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1.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可以促进或限制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政府的资金、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土地和环境资源等因素对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的精神可以促进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
在新兴领域,挑战和机遇并存,企业家精神能够创造独特价值并创造卓越的成果。
3.人才储备:人才储备是新兴产业集群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才储备,能够保证新兴产业集群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进程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初期、壮大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1.初期:新兴产业集群的最初阶段,集群内的企业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此时企业大多还处在创业和研究阶段,缺乏足够的资源和稳定的市场。
初期的新兴产业集群最重要的任务是创新和找寻市场需求。
2.壮大期:在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兴产业集群进入到壮大期。
此时,企业数量逐步增加,产值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协作越来越紧密,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3.成熟期: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提高,新兴产业集群将进入成熟期。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产业政策》全文如下:煤炭产业政策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政策。
第一章发展目标第一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
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矿压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贝恩指数(Bain index)
• 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 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会计利润计算公式为:
• πα=R-C-D
•式中:πα为会计利润;R是总收益;C是即期总成本;D是折旧。 •经济利润计算公式为:
•πβ =πα -iv
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力批判。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 可竞争市场理论 博弈论方法 新产业组织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形成于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 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 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4)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5)•提完争出全竞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完断全题垄。 •①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差异; •②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 PPT文档•演③模板 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第品二章牌产业组、织理广论的告形成与等发展。
•?
•D •Pm •P
e
•S •0
PPT文档演模板
•消费者剩余为DPeN
•生产者剩余为PeSN
•B
•S
•N
•如该行业为一家垄断
•E
企业,则消费者剩余
•D 变为DPmB
•F
•生产者剩余为PmSFB
•q
•q
m
e
•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
•BFN为社 •Q 会福利净损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
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产业发展理论 第二章 产业关联理论
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1)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用公式表示:
n
X i xijYi(i1,2,..n.), j 1
(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
n
LLj(j1,2,..n .), j1
第二章 关 联
某年某国 n 种产品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产出 投入
第二章 关 联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产出 投入
中间使用
产 品
产 品
…
产 品
…
产 合 最终产品 品计
总 产 品
12
j
n
产品1 x11 x12 … x1j … x1n U1
Y1
X1
中 产..…品2
x21 x22 … x2j … x2n U2
…
…
…
Y2 …
X2
…
间 产品i xi1 xi2 … xij … xin Ui
• 第三期,生产服装的人们增加的收入将带动对自行车的需求 和生产,生产服装的人们增加收入中有80*0.8=64用于自 行车的消费,自行车生产者收入增加64,△Y3=64。
第二章 关 联
(二)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单向联系是指一系列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 门提供产品以供其消耗,而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棉花→棉纱→色布→服装。 多向联系指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 品作为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煤炭←→电力为产业部门间双向联系, 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为多项循环联系 。
某部门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度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出口等的生产诱发额该产业各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合计第二章三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利用逆阵ia1除了可以计算各最终需求变化诱发的最终产出额变化外还可以计算出随着各产业部门生产的增长而最终需要投入的就业人数和资本量这就需要计算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
新兴产业的成长路径与发展趋势
新兴产业的成长路径与发展趋势第一章:新兴产业的概念新兴产业是指以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力方式为基础的新型产业。
它具有创新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突破传统产业技术、面向未来市场特点。
新兴产业的出现,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二章:新兴产业的成长路径新兴产业的成长路径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摸索期、爆发期、成长期、成熟期。
1. 摸索期:这个阶段是新兴产业出现的初期,一般处于尝试探索阶段,需要充分了解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不断试错,积极创新,寻求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爆发期:在这个阶段,新兴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呈现出可观的市场规模和颠覆性的发展势头,一些强势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阶段非常适合创业公司抓住机遇,快速崛起。
3. 成长期:在新兴产业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升级,同时市场竞争也不断激烈。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不断进化自身,提高市场竞争力。
4. 成熟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产业开始进入成熟期。
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达到了稳定阶段,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
第三章: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1. 5G技术随着5G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面临一些全新的机会和挑战。
5G技术将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因为其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快速、更稳定的互联网服务,同时也将改变传统工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2.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成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在新兴产业中,人工智能将被运用于日常生活、重工业、金融业、医疗保健、物流、教育等领域,实现全球产业升级。
3. 区块链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为社会治理提供数据安全、为金融系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帮助企业构建基于信任和透明的供应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面积: 7,69.2万平方公里 。澳大 利亚的面积全球排名第六,仅次于俄罗斯 1707.5 ,加拿大997.1 ,中国960.1 ,美国 936.4 ,巴西 854.7 。 (万平方公里)
澳大利亚人口: 2156万人(2009年1月)
挪威
• 挪威是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发达国家。面积为38.5
20.6 22.3
19.1 23.2 29.8 21.2 48.6
78.0 76.0
73.2 73.1 67.9 75.1 40.1
亚
中国
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情况(2008)
. 国份 产业 美国 英国 荷兰 德国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中国 第一产业(%) 1.6 1.4 3.0 2.4 4.4 7.9 10.2 44.8 第二产业(%) 20.6 22.0 20.0 29.7 27.9 26.8 29.8 23.8 第三产业(%) 77.8 76.3 72.9 67.8 66.4 65.1 60.0 31.4
二、产业结构的类型
• (一)三次产业构成的不同类型
金字塔型
3 2 1
鼓型 3
22 1
哑铃型1 哑铃型2
3 2 1
倒金塔型
3 2 1
3
2
1
2010年全国GDP总值39798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10.2%,第二 产占46.8%,第三产业占43.0%。基本属于哑铃2型。
中国三次产业构成变化情况
• 年份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2 1972 1982 1992 2001 2007
2010
50.5 32.9 33.3 21.8 15.0 11.3
10.2
20.9 43.1 45.0 43.9 51.4 48.6
46.8
28.6 24.1 21.7 34.3 33.6 40.1
高度工业化
工业化后期
2
工业化中期
1
3
工业化Hale Waihona Puke 期四、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前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初期
(一)从工业化发展阶 段看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产业主 导
第二产业主导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第三产业主导
后工业化时期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看: • 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是:
以农业为主导
在1946年,美国增 加100万美元汽车生 产,直接投资为57 万美元,间接投资增 加210万美元,相关 42个部门。
(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 5、筱原三代平(日):动态比较成本说 • 他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从某一时 点看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的产业,从发展的眼光 看却转化为处于优势的产业。日本的汽车工业的发 展就是一例。 • 日本大力推行“改造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具有较 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和研究开发投资密集型产业, 以此扩大出口,出口商品的前五位是:汽车、钢铁、 船舶、光学仪器、金属制品,其次是机床、电器等。
(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 2、大卫.李嘉图(英): 比较成本理论 • 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
提出:“虽然生产力落后的国家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较,
可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高于发达国家,但落
后国家仍可利用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参与国际分工和
商品竞争”。各国用具有比较利益的商品相互交换,
万平方公里,人口475.27万. 现有可开采原油蕴藏量
为42.8亿立方米,天然气4万多亿立方米。欧洲 最大的铝生产国和出口国,镁的产量居世界第二, 欧洲最大产油国、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荷兰
•
荷兰地处西北欧,土地面积4.15万平方公里, 人口1600万,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 国之一,其花卉出口量占全球花卉贸易量的一 半以上。荷兰花卉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科 研、育种、种植、管理、销售,整个价值链形 成了细致的分工。
以轻工业为主导
•
以重工业为主导
以装备工业为主导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必须循序渐 进,不可逾越。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前一阶 段产业得到充分发展为基础。如韩国1989年,第三 产业的比重已上升到59%,超过了英、法、日等国
人均收入
(4)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 列昂惕夫(美籍俄国人,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的数量 关系,利用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系数推断某一部门经 济活动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计算出满足社会的最终 需求所需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量,并分析国民经济发展 和结构变化的前景。
二、西方产业结构理论
• • • • (一)结构演变趋势理论 1、封闭型产业结构 (1)威廉、配弟定理: “比起农业来,工业的收入多,而商业的 收入比工业要多”。 • 威廉、配弟是第一个论证了世界各国国民 收入的差别与产业结构有着紧密联系的人, 他比较了英国农民和船员的收入,发现后 者是前者的4倍。
(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 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 影响,呈倒U字型,也就是说,在经济发
环境污染程度
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
步改善。对这种关系的理论解释主要是围 绕三个方面展开的:经济规模效应(scale effect)、结构效应(structure effect)、与 消除效应,abatement effect)。
的水平,但工业现代化的水平还不高,已暴露出基
础不稳的问题。
五、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因素:国土面积,人口,民族,政治,制度等 (二)需求因素:1、需求总量;2、需求结构 (1)消费结构
( 2)投资结构 (3)消费与投资的比例结构
(三)供给因素:1、自然资源 2、劳动力资源 3、资本供应状况
• 一、马克思的产业结构理论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理论
• 马克思曾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
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的
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 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 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论
• 马克思曾指出:“随着机器体系的每一次 进步,由机器,原料等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不 断增加,而用于劳动力的可变资本部分则不断 减少”。列宁进一步的提出了在技术进步的条 件下,生产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
• 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 •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应于短期分析,封闭经济条件。
(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 1、 亚当.斯密(英): 绝对成本理论
• 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 成本说:各国按照绝对成本的高低进行国际分工就 必然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从低效率产业流入高效率产 业,从而使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
双方就会受益。
(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 3、 俄林(瑞 典):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著
名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强调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 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因此,各国应从事自己优势生产要素的那 些商品的生产,通过自由贸易重新分配各国生产要素,以实现 国际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世界上人均资源 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 西欧最大产油国、世界 最丰富的国家 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天然气十分丰富,农业发达 • 是依据澳大利亚、挪威、荷兰等国家的外贸情况提出来的。
(四)科学技术因素:1、产业高度化的原动力
2、提升需求结构
3、保障供给
五、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
(五)政策制度因素:1、产业政策 ;2、企业制度
(六)社会因素:1、军事外交、2、文化教育、3、人口状况 (七)国际因素:1、国际分工 2、世界市场 3、国际贸易
4、 国际金融 5、国际产业转移等
第二节 产业结构理论及演进规律
6、赤松要(日)雁行形态理论
• 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 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后起国可能经过四个阶段, 加速本国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第二阶段:从国内市场形成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 和销售。 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反销, 迫使本国开发新产品。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节
•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概述
•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及各产业内部的构 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 狭义的产业结构是指: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 组合方式,各产业之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技术 基础、发展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广义的产业结构还包括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和在空间 上的分布结构。
(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 4、列昂惕夫:要素禀赋反论 • 1947年列昂惕夫对美国200个产 业的产品进行资本集约度的计算, 得出:美国的进口品比美国的出 口品资本集约度高的结论。其比 值为1.3:1。而美国是资本密集 性国家,但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 动密集型产品,而不是资本密集 型产品。 • 这一结论被称为:“列昂惕夫之 迷”。 • 原因是:分析的背景资料不同。
43.0
中国三次产业演变图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国外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情况(2007)
. 国份 产业 第一产业 4.2 日本 第二产业 27.9 第三产业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