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二、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板块安排“鸡兔同笼”课题,是基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量关系的表达能力。
学习了此内容后,为后续学习《植树问题》《鸽巢问题》《找次品》等内容奠定严密的逻辑思维基础,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如果借助画图、列表,通过猜想、推理、验证等过程,是能理解和掌握的。
本节课将借助画图直观的表达数量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掌握规律和方法后,最终解决鸡兔同笼原题,并建立模型,解决类似问题。
四、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能解决类似的简单问题。
2.经历猜想、推理、验证等过程,掌握列表法、假设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3.了解我国数学成就,感受古人智慧,培养严谨的数学表达习惯。
五、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优化方法建立模型,能灵活运用“跳跃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类似问题。
六、课前准备导学单,课件七、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1.由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导入《鸡兔同笼》原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题目的意思。
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3.揭示课题——《鸡兔同笼》【设计意图】旨在了解鸡兔同笼原题的出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二)方法探究1.化繁为简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从简单问题入手。
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有8个头,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2.猜想(1)根据题目信息,大胆猜想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2)记录下学生汇报的数据在表格中。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教学内容:鸡兔同笼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难点: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鸡兔同笼。
其实,早在1500我年前,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里记载一道关于计算鸡兔数量的趣味数学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理解题意,猜想解答。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古人的数学课堂,大声读题,认真思考,你知道这道数学题的意思吗?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意思是:现有若干只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数据大了不好猜,我们应该怎么办?2、把数字改小,明白算理我们把数字改小些,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它们一共有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从题中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鸡和兔共8只;共26条腿;一只鸡有2条腿,一只兔有4条腿。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条腿,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
3、我们可以用列表法来解决。
数字比较简单时,列表法还可以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就会比较麻烦,怎样简洁地计算呢?4、我们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
(1)假设全是鸡①8只鸡一共有多少条腿?共2×8=16(条)②和题目要求比,还差了几条?差26-16=10(条)③怎么办呢,我们用鸡去换兔,换一次,增加几条腿?增加4-2=2(条)④那么要换几次?换来的是什么?兔有几只?兔10÷2=5(只)⑤鸡有几只?鸡8-5=3(只)(2)如果假设全是兔,你会做吗?试一试,做完和同桌交流。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第【1】篇〗校内公开课课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化繁为简1、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动物。
生:鸡和兔子。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关鸡和兔的问题。
2、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谁来模仿私塾先生读读这道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
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除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外,我们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果也是显著的。
《孙子算经》就是我们数学界的瑰宝,“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鸡兔同笼)3、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4、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除了直接从题目中看出鸡兔共有35只,共有94条腿外,还能知道哪些隐藏在题目背后的信息?师:那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停顿)看来,这么大的数字,我们有困难。
我们可以借助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我们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吧!【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一.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应用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计算鸡和兔的数量,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通过建立方程来解决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图片和文字。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练习。
3.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鸡兔同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鸡和兔的数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无法直接得出答案,从而产生困惑。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方程,得出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一天,草地上的鸡和兔在玩耍。
兔子看到鸡挺胸昂首的样子,觉得很可爱,于是模仿鸡的姿势。
请问,如果一只兔子学成鸡,会少几只脚?如果地上少了10只脚,说明有几只兔子在学鸡?鸡也研究起兔子的跳跃方式,请问,如果一只鸡学成兔子,地上会多出几只脚?如果地上多了8只脚,说明有几只鸡在学兔?2.引出例1.草地上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深入理解,探究新知。
1.猜测验证,列表讨论。
请猜测鸡和兔各有几只。
为了不遗漏情况,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来记录不同情况下的脚数。
然后和学生一起验证,补充表格并汇报结果。
通过猜测和验证,我们得出了3只鸡和5只兔的结果,这就是列表法。
2.探究其他解题方法。
除了列表法,我们还可以使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
假设所有兔子都抬起前2条腿,那么每只兔子还剩下几条腿在地上?我们可以把抬起腿的兔子都看成鸡,这样草地上就有16条腿了。
那么剩下的10条腿是兔子的,兔子的数量就是5只。
我们也可以通过列式来解答。
1.假设8个头全部是鸡。
1)一共有多少只脚?2×8=162)实际有多少只脚?263)假设的脚比实际的脚少多少?26-16=104)少的10只脚是谁的脚?兔脚需要将鸡转换成兔,以便计算出10只脚对应的动物数量。
因为一只兔子有4只脚,而一只鸡只有2只脚,所以将一只鸡转换成一只兔子,需要加上2只脚。
因此,将5只鸡转换成5只兔子,就可以得到10只脚对应的动物数量。
因此,可以得出兔子的数量为5只,鸡的数量为3只,根据转换规则,这两种动物的总脚数都是10只。
如果假设笼子里面的都是兔子,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计算10只脚对应的兔子数量。
因为一只兔子有4只脚,所以10只脚对应的兔子数量为10÷4=2.5只兔子。
但是,这个答案是不合理的,因为兔子的数量必须是整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引出课题——《鸡兔同笼》(二)探索新知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
均不对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
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
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习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5)一. 教材分析《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部分内容,是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出现的一章节。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解决。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总共30个头,94只脚,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方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能不能把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运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鸡兔同笼(教案)(优质教学设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鸡兔同笼(教案)(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鸡兔同笼问题的抽象理解。
2. 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故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鸡和兔子的特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二、新知探究1. 教师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个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吗?3.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难点。
4. 教师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等。
5.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解决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检查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如鸡兔同笼问题的扩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鸡兔同笼(教案)(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第【1】篇〗《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作者本人)内容选择:人教版201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虽然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根本才能,但是在理解假设法解题思路时还存在一定挑战。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可对独立学习“鸡兔同笼”问题难度较大,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找不到问题解决的突破点,因此古代数学题出现之后不急着出示例题1,而是让学生觉察它因数据过大不好猜测的特点激发学生想对它进行简化,顺势引入化繁为简的思想。
即便是数据小,部分学生还是偏向于猜测,那么就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手段,如让学生先经历猜测的过程,将猜得的结果进行列举验证,最后调整到所需要的答案,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在课堂上首先经历尝试的过程,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再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接着通过小组团队间的交流合作活动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经历用丰富多样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相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本课时,主要是呈现列表法解决问题,结合画图法,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变化特点,最后优化列表法,探究一步调整的过程,同时为第二课时假设法、抬脚法的原理理解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
2、尝试用丰富多样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解决此类问题方法的一般性[1]。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会分析数据。
2.难点:简化列表法,解决数据较大的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探究单4】信息技术:希沃白板5、Excel、视频展台、音频导入01学科融合,古诗导入师:看到我们班很多的孩子都很热爱做摘抄,这不,我昨天没忍住,摘抄了两句古诗!(出示课件)师:一句来源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谁来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发散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发散思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个小视频,让学生观看。
2.讲授(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
老师引导学生:“如果我们有一个笼子里装了鸡和兔,总头数是24,总脚数是70,你们觉得,这个笼子里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教学解法
1)列出方程式
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列出方程组:
x+y=24 (数量)
2x+4y=70 (脚数)
2)解方程
通过解题,我们可以得到答案是:鸡有15只,兔有9只。
(3)练习
老师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画出逆推图。
3.练习(20分钟)
老师出示若干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其中一部分学生上台讲出怎么解决的。
4.总结(10分钟)
老师问学生:“什么是鸡兔同笼问题?为什么能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
五、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x+y=24
2x+4y=70
x=15 y=9
六、教学反思
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动手画图,用方程解题,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那些擅长数学的学生可以设置更加复杂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挑战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
教案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这个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描
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雉、兔各几何?”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探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鸡兔同笼一共有8个头,一共有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
3.探究用猜测列表法解决问题:
让同学自由读题,发现隐藏条件。
然后通过猜测列表法,试图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从中找出规律。
例如,鸡兔的总只数不变,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并会增加两只脚;多一只鸡就会少一只兔子,并会少两只脚。
4.探究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还可以尝试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即,假设鸡有x只,兔有y只,然后列出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得出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得到答案,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5.小结讲解:
通过这两种方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课鸡兔同笼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课鸡兔同笼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课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内容:教科书P104例1,完成P106“练习二十四”第2题。
教材分析为了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教科书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安排了“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由于还没学方程解法,因此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科书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引出《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土豆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然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本单元尽管只有一个例题,但在编排上仍能让学生在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的多样性。
首先,教科书将《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数据变小引出例1,让学生感悟化繁为简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其次,在编排例1时,依次呈现了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列表法,再到“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另外,在“阅读资料”中,教科书还介绍了古人的巧妙解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较强,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运用能力还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思维方式还处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
因此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假设法”的理解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运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程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如何列方程式解决问题;
3.加深对应用问题的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学会列方程式解决问题。
1。
《鸡兔同笼》教学课件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猴子:36÷(4-2)=18(只) 孔雀:30-18=12(只) 答:孔雀有12只,猴子有18只。
我会运用
到了中午,小明又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快餐店吃饭。 他们买了汉堡包和可乐共10份,汉堡包一份15元,可 乐一份6元,一共花了114元。那么汉堡包和可乐分别 买了多少份?
假设全都有6只脚:15×6=90(只) 98-90=8(只)
蜘蛛:8÷(8-6)=4(只) 蜻蜓和蝉:15-4=11(只)
蝉:(11×2-16)÷(2-1)=6(只) 蜻蜓:11-6=5(只) 答:蜘蛛有4只,蜻蜓有5只,蝉有6只。
古人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下一页
今天有 感什 谢么 观收看获?
假设全是汉堡包:10×15=150(元) 150-114=36(元)
可乐:36÷(15-6)=4(份) 汉堡包:10-4=6(份) 答:汉堡包有6份,可乐有4份。
我会运用
吃完午饭,小明又继续逛起了动物园。他发现蜘 蛛、蜻蜓和蝉共15只,共有脚98只,翅膀16对。蜘蛛 有8只脚;蜻蜓6只脚,2对翅膀;蝉6只脚,1对翅膀。 那么蜘蛛、蜻蜓和蝉各有多少只?
共14只脚
14-10=4(只)
有4只脚
假设全是小 兔呢?
小兔:4÷(4-2)=2(只) 小鸡:5-2=3(只)
有10只脚
答:小鸡有3只,小兔有2只。
用面积法来帮 助你理解吧!
返回
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画图法
假设法
列表法
面积法
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小鸡和小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 从下面数,有94只脚。小鸡和小兔各有几只?
返回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优质课教案_3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3~104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呈现教材书第103页情境图。
2.提出问题: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问题,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3.呈现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多少只?4.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问题:大家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说说看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设计意图:情境图的呈现,一方面借助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猜测结果、尝试调整的过程,在得不到正确结论的情况下,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恰当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同时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谈话交流:同学们刚才在解决这道古代数学问题的时候,大家猜了好几组数据,但是经过验证都不对,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猜不对呢?什么情况下你们觉得能猜对呢?数太大了不容易猜对,数小一些是不是就能猜对了?呈现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要求:先算一算,再想一想:我算的对吗?(三)交流体会,寻找策略1.经历列表法的形成过程。
(1)按照预设的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一层次:问题引领: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现在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怎么知道这个结果是对的?自己研究得出正确结论的有哪些同学?二层次:问题引领:说一说是怎样找到正确结果的?(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o)预设学生的思路:第一种情况:直接想到鸡有3只,兔有5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象达小学四(4)班赵其喜
【教学内容】教科书103-104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
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
有的同学已经在计算了,说说看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呈现的情境图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在学生猜测得不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刚才大家猜了好几组数据,但是我们验证后发现都不对,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有猜对呢?(数太大了)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能够猜
对?(数小一些)
那咱们就换一道数小一些的。
(课件出示例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找到题中信息: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怎样才能确定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是不是等于(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列个表,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对吗?(出示表格)
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对吗?
(三)交流体会,掌握问题解决策略。
1、经历列表法的形成过程。
(1)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现在知道鸡和兔各有几只?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正确答案的?(引导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预设学生思路:
●从鸡8只,兔0只开始推算。
●从鸡0只,兔8只开始推算。
前两种情况可能做了充分预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出了所有情况,或者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对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要给予肯定。
●直接猜出鸡有3只,兔有5只,验证后发现脚数正好是26只。
这种情况属于正好一下猜对了,教师提示不一定每次都能够猜得这么准。
●从鸡有4只,兔有4只开始推算。
这种情况猜测的次数比较少,对于数据比较大的时候适用。
●有的同学还可能发现了每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鸡,脚就增加2只,
这样就可以一下子算出需要增加几只兔,直接找到正确答案。
这正是假设法的思路。
如果有同学有这一发现,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表述准确,为后面的假设法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结收获。
从刚才的列表情况看,你觉得怎样列表比较好?
(4)运用列表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自主解决,交流方法并订正结果。
如果没有出现上面的第五种思路,教师小结可以提出。
小结:鸡兔的总只数不变,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增加两只脚;多一只鸡就会少一只兔子,减少两只脚。
运用这一规律正好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
2、探究假设法。
(1)问题预设:刚才大家找到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讨论中还发现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如果运用这种推理方法,怎么解决呢?
(2)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假设成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计算起来会更简便。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先假设成都是鸡,着重说说推理的过程。
同样,让学生说说,如果假设成都是兔,是什么情况?
小结收获。
(3)运用假设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找到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组织学生有层次地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根据表中总脚数与题中数据的差,来调整数据,对假设法的探究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假设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练习强化,深化认识。
针对性练习,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四、阅读资料,丰富认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阅读105页的资料。
古人真是很聪明啊!今人更了不起,又发现了很多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你们想了解吗?介绍几种。
1、假设所有的鸡和兔子都训练有素,然后你拿着一个口哨,吹一下,所有动物收起一只脚,吹两下,收起两只脚,好了,现在鸡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小兔都“作揖”了,也就是还有两只脚站着,总脚数减去两倍的头的个数再除以二就是兔子的只数了。
2、假如鸡的翅膀也着地,也有四只脚,那么总脚数就是总只数乘4,减去实际的脚数,就是翅膀的数,翅膀都是鸡的,再除以2,就是鸡的只数。
五、谈话式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每种方法都明白了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提示学生做题时要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巩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时候的解法,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的小结梳理一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过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