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浅析新古典综合派之于凯恩斯经济学
浅析新古典综合派之于凯恩斯经济学导言经过讲堂上对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的概略的学习,我对于这两种经济理论有了必定的认识,在下文中,仅依据我在讲堂上学到的对于这两种经济学理论的知识、我个人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贮备和直觉对其进行浅薄的比较和评论。
下文将先依据我个人对凯恩斯理论的认识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部分内容和特色进行总结,而后从不一样的角度切入,仅就几个我有所认识的点对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比较,并给出一些主观的评论。
提纲预览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部分内容和特色的回首总结理论的内容由理论推及的政策主张理论核心内容总结对凯恩斯理论特色的评论新古典综合派之于凯恩斯主义理论从理论基础的角度谈二者的差异和联系对萨伊定律和瓦尔拉斯定律的态度分歧从理论运用方面二者的差异和联系对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的几评论论总结和评论参照书目一、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部分内容和特色的总结作为领导了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时代的凯恩斯主义理论,从《通论》来看,包含了对经济中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商品市场需求问题、商业周期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议论,进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好的宏观经济理论系统。
现仅依据自己对其有限的认识对此中部分内容和特色进行归纳总结。
从内容方面,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对以为“供应能创建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即总需乞降总供应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决定社会总就业量和产量水平,以为有效需求的不足将致使社会上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和生产剩余,这是自动调理的自由经济体制不可以解决的问题。
2、否定古典二分法,重申将钱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合起来的剖析方法。
3、在劳动市场上,否定了马歇尔对于失业不过分为摩擦性失业和自发失业两种种类的说法,认可非自发失业的存在。
在以上思想的基础上,凯恩斯明确反对自由听任的经济思想,提出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钱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干涉和调理的主张,并重申国家利用扩充性的财政政策,甚至是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冷清的问题。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17世纪1、威廉·配第[英],《赋税论》1662年,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了税收理论)2、布阿吉尔贝尔[法],《论财富、货币、和税负的性质》1705,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18世纪一、古典政治经济学1、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代表人物: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纯产品”理论。
2、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2)大卫·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英国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3)西斯蒙蒂[法]《论商业财富》1803年,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二、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的庸俗成分并使在系统化,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代表人物:(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人口原理》1798年,“人口爆炸”理论。
(2)比·巴蒂斯特·萨伊[法]《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19世纪上半叶一、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代表人物:(1)卡尔·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七十八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分支,是当今的主流经济学。
它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同时吸收了各学派的精华而自成一派。
其依据正如其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是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经济,市场价格机制和国家经济干预的有机结合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此为新古典综合的现实基础。
国家调节是为了预防和对付经济衰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为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率。
(凯恩斯主义对危机是有效的)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持新古典理论,故罗宾逊的分支称为新剑桥学派,以示区别)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新剑桥学派试图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现存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一系列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从此,经济学有了宏观和微观的区分,究竟是谁发明了“宏观经济学”这个术语,可以一直向前追溯一、两个世纪,但应该说从萨缪尔森开始逐渐清晰。
这位经济学天才骄傲地说,“对于那些经历过1929-1935年大萧条的人们,当时最好的课本中关于宏观经济学内容几乎可以说是滑稽的。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三个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三个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如下:
1. 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短期经济政策效果的权衡关系。
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或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但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短期内,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可以带来就业的增加。
因此,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解释是,菲利普斯曲线代表了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2. 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将菲利普斯曲线视为一种长期均衡关系。
他们认为,在长期内,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使得两者达到均衡状态。
因此,新古典综合派的解释是,菲利普斯曲线代表了长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无关关系。
3. 货币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的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同时也会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降低失业率。
因此,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是,菲利普斯曲线代表了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短期负相关关系。
这三个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序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
本文将就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差异和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理性个体、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
其核心原理在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市场自由的条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会最终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分析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规律来指导经济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非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解决失业和经济波动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总需求的决定作用,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提高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些基本假设和观点上存在差异。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行为具有理性性质,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理性。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达到均衡的机制,强调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自发不足和波动,主张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来干预市场。
再次,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将经济问题研究归结为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需求方面的问题。
凯恩斯、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异同点)?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1.实现充分就业需要以利率为杠杆,刺激有效需求,其方式是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因为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无法操作的。
2.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其他政策的局限。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再危机时期,会被流动性偏好吸收。
所以要配之以赤字财政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新剑桥学派政策主张的特点:1.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其目标不是保持经济的均衡,而是改善经济的失调;2.把社会政策放在首位,并注重财政政策,轻视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多重目标论。
利率中介指标论和货币政策资产传导论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包括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同时实现,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或者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者视经济形势的需要突出重点,权衡主次,这便是相机抉择,利率中介指标论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也可以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为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是连续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新凯恩斯注意经济学派在货币最终目标的选择上,与老凯恩斯主义一样,都主张应该放在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上,特别是在市场长期非均衡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运用货币政策,利用货币的非中性来影响实际变量,促进市场均衡和经济增长,而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取方面,新凯恩斯注意经济学派主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
标不能仅仅盯住利率,还应该把信贷配給量的增长率作为中介指标。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主张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主张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理论上的最显著特征是,既在宏观方面接受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在微观方面采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机制和新古典经济学主张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结合起来。
新古典综合派把凯恩斯的《通论》看作是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的特例,认为只要去掉工资刚性的假定,通过实施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机制,经济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且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以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就会发挥作用,即市场自行调节机制是有效的。
所以,新古典综合派的直接理论渊源就是凯恩斯经济理论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混合”,即所谓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实质就是国家干预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的市场经济。
其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根据市场情况,政府通过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活动,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增长。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
所谓“需求管理”就是指政府积极地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主要表现为根据汉森的理论提出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世纪60年代提出充分就业政策。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超过4%(自然失业率)以上1%,就会带来2.5%左右的产出损失率。
所以,只要实际经济产量小于潜在的产量,哪怕是在经济上升时期,也应该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之后,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新古典综合派又提出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实现多种经济目标,即多种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的策略,其内容主要包括:(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配合”。
(2)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3)采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除去上述政策之外,新古典综合派还提出了浮动汇率政策,对外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政策,消费指导政策,能源政策,人口政策和农业政策等。
新古典综合派的增长理论
(五)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引进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来补充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引进市场调节机制来补充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以论证混合经济完全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
这是对凯恩斯理论的一种扩展。
具体说来,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在这样一些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经济理论采用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考察的是经济的短期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因而无法分析长期问题和动态问题。
这就需要对凯恩斯的原有理论加以补充,使之长期化和动态化,用以考察经济在长期内的动态发展过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经济的顺利发展,使得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经济增长问题。
(3)西方国家希望自己的经济增长能够为新独立的国家提供一种“示范效应”,免得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模型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
由于宏观经济学的教材中对于这两种经济增长模型都有介绍,我们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但是,我们应该了解这两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哈罗德-多马”模型直接继承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传统,在研究经济增长的均衡条件时,非常重视总需求因素的分析。
而索洛和斯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则十分强调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等总供给方面的因素在经济均衡增长中的作用。
其次,“哈罗德-多马”模型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重视对有效需求不足时的经济失衡分析,认为经济均衡增长时投资等于储蓄,是通过储蓄调整达到的。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引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通过市场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各生产要素都将得以充分利用,从而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并且,由于利息率升降的调节,投资总是被调整为等于储蓄。
再次,“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含有固定生产系数的假定,即资本-产出比率是固定的。
但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会使企业改变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组合(前提是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因而可以通过改变资本-产出比率,调整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保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现代经济学派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两大学派。
两者在经济理论与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共同致力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以及提供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政策观点,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的应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在上世纪中叶至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其核心理论是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出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概念,如效用边际递减、供给曲线、需求弹性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也被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学派。
梅纳德·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这一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处于不完全就业状态,因此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来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因此经济政策的干预是必要的。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新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并通过适当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政策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对于解释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的应对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就业。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对比与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存在分歧,如市场的有效性、经济政策的作用等。
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补充。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K N Af y ,= 其中,0'>=dNdy f ,但是0''<f 。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满足:PW dN dy = 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供给:⎪⎭⎫ ⎝⎛=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市场均衡:⎪⎭⎫ ⎝⎛=⎪⎭⎫ ⎝⎛P W N P W N d s ;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PT MV =;现金余额方程式:kPy kY M ==。
西方经济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马尔萨斯与市场均衡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 中提出了市场均衡理论,认为市 场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
数量。
市场均衡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在 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认为市场能 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
市场均衡理论对现代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
03
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货币主义与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影响经济的 主要因素,而菲利普斯曲线则表示失业率与通 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 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即当失业率降 低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反之亦然。
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稳定 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
PART 03
凯恩斯主义阶段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01
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 动偏好等原因,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02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非自愿失业,即经济中存在大量劳动力闲
置的情况。
凯恩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以消除
分工理论强调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 率,增加社会财富。
分工理论对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仍具有指导意义,是经济学中的基础 理论之一。
大卫·李嘉图与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 通过国际贸易交换获得最大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动因和利益分配,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第四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中)——现代凯恩斯主义理论之新古典综合派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
• 从AS线来看,影响其移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 第一,工资率的变动。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就意味着
• • •
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企业增产的势头减弱甚至缩小生产,于是AS线 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第二,其它如能源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它们与工资的变动一样,影响 AS曲线向左上方或右下方移动。 第三,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变动。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后,因为能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AS线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 第四,劳动和资本的变化。劳动力增长,资本存量因投资而增加,AS 线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 总之,AS线和AD线都会因种种因素的变化而移动,从而使均衡点发 生变化。
二、IS-LM模型
• • • • • •
3.两市场均衡模型 两市场均衡条件就是两种市场同时均衡,即: S(Y)=I(r) M=L1(Y)+L2(r) L1(Y)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收入的函数; L2(r)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率的函数。 它表明,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必有一个 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能够既使商品市场上投 资等于储蓄,又使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 需求。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
• IS-LM模型分析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状态,
它暗示了两个前提:其一,物价水平固定不变,货币价值 的升降与实际价值一致,即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其二, 不考虑劳动市场的变化。但是实际上,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是经济生活中的经常现象,而劳动市场变化也是不可忽视 的因素。因此,20实际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对IS-LM模型 作了两项修正:第一,把货币供给视为一个内生变量,可 受价格水平左右的变量;这样,IS与LM的交点E就会在价 格水平影响下左右摆动,从而导出总需求曲线。第二,将 工资水平引入分析中,通过生产函数为中介,建立劳动力 市场理论,并由此导出总供给曲线,从而建立了AD-AS模 型。这个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 性预期学派的综合。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2凯恩斯主义
有效需求决定均衡产出和就业水平
有 效 需 求 消费需求
产出和 就业量 投资需求
实际工资
• • • • • • • • • • •
第二、对劳动市场的分析 实际工资并非取决于劳动市场上劳资之间对货币工资的协议; 实际工资的一般水平最终取决于有效需求; 对货币工资的讨价还价主要影响相对实际工资,而不是实际工资的一般水平; 在资本和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就业量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实际工资的下降; 所以劳动者愿意接受较低的货币工资水平未必能解决失业问题(“愿意接受” 并不意味着实际工资能够降低从而就业增加); 存在非自愿失业(如果当工资品的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作出微小上升时,为 了现行的货币工资而愿意工作的劳动供给总量和在同一货币工资之下的对劳 动的需求总量都大于现行的就业量,那么人们便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 货币工资的灵活变动并不一定能保证实现“充分就业”。 第三、对萨伊定理的反驳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供 求决定; 投资和储蓄之间的不平衡将引起总产出和就业的调整而非利率的调整。
• 第四、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非中性” • 流动性偏好产生的三种动机; • 货币供给变化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以 至于“货币非中性”; • 但货币数量增加对经济的刺激受到几个因 素的限制(①流动性偏好可能会提高②资 本边际效率可能会下降③消费倾向可能会 下降④价格上升提高对货币的需求)。
(2)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 新古典综合的理论特点: • 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综 合; • 宏观领域中的新古典—凯恩斯综合; • 宏观经济政策上新古典—凯恩斯的综合; • 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及现代宏观主流经济学的综合。
• 新古典综合派的衰落与复兴 从二战后,新古典综合派作为 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或主流,持续了20余年.20世纪60年代末 期特别从70年代以后,其理论和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与攻击,新古典综合派开始走下坡路.其衰落的原因,从根 本上说,是由于其理论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其政策主 张的实施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而新古典综合派又提不 出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对策。 •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沉寂和理论调整之后,90年代以 后又开始重新活跃起来,他们以“新凯恩斯主义”的面目 出现,以示与老凯恩斯主义有所不同。而新凯恩斯主义的 政府干预论又被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采纳,成为新的政策 理论依据。
经济学说史——8第六章 凯恩斯经济学
“扩张性”货币政策 *加强货币管理,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大 投资。 *废除金本位,国家控制中央银行系统,进 而控制货币发行量。 *通过利率,间接作用,力度小。 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贸易顺差”的对外经济政策 作用: 1、可以促进对外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利于就 业和克服经济危机; 2、货币、金银流入,增加国内货币数量,可降低 国内利率,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 限制: 1、国内利率下降 总需求扩大 工资上涨 国内成本上涨 影响国际贸易差额:失败 2、国内利率下降至低于别国利率水平 刺激对 外贷款,超过顺差 金银货币外流:失败 结论:不可过分依赖:他国损,国际竞争,贸易 限制:共同损失。
代表作:
《繁荣与萧条的周期》,1921) 《经济周期理论》(1927) 《充分复苏还是停滞?》(1938) 《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1941) 《经济政策与充分就业》(1947) 《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1949) 《经济周期与国民收入》(1951) 《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 《美国经济》(1957) 《60年代的经济问题》(1960)等。
小插曲:
波兰经济学家M.卡莱茨基(1899~1970) 在30年代初期就独立地提出了与凯恩斯 《通论》主要论点基本相同的有效需求理 论。他的理论体系用英文在西方发表后, 得到罗宾逊夫人的推崇,认为他的有效需 求理论在有些方面比凯恩斯的更为坚实。
学术上:
“二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
*都是从生产者(即雇主)的角度确定,继承了马 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扩大生产,增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缩小生产,减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雇主利润最大, 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总需求为“有 效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学流派评析 第3讲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
经济学流派评析第3讲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第3讲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第一章凯恩斯革命一、凯恩斯其人二、“凯恩斯革命”的含义三、“凯恩斯革命”的背景和动机四、“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五、“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和意义亚当1>.斯密、马歇尔、凯恩斯一、凯恩斯其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的剑桥市。
凯恩斯的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是剑桥市的市长。
凯恩斯在1902年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905年,凯恩斯毕业后,在剑桥大学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马歇尔学习了一段时间经济学。
1906年,他通过了文官考试进入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
1908年起,凯恩斯到剑桥大学任教。
1911年起,他担任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
他在剑桥大学任职期间,曾经几次在印度政府任职。
1913-1914年,他担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的秘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财政部任职,并在1919年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
1929-1931年,他出任麦克米伦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
1930年,他出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出任财政部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
1941年起,他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
1944年,他被封为勋爵。
1944年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且当选为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董事。
此外,凯恩斯还担任过英国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创办过几家投资公司,从事金融活动,并取得成功。
1946年4月21日由于心脏病突发,逝世于苏塞克斯郡家中。
凯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1930)、《劝说集》(193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等。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
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且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
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
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
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
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利息粘性和资本限额供给理论 5、分析宏观非均衡状态及对策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观点
1、强调从供给方面加强国家干预
2、国家干预的力度宜缓不宜急
3、不重视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强调通过信贷配给 量调节经济
4、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效果会得到加强
三、新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实践—克林顿经济学
就业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以4%失业率为充分就业的标 准。达到这一标准时的GNP增长率为潜在的GNP的增长率, 因此,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即使经济处于上升时期,也 地实现扩张性政策,认为刺激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3、松紧搭配的经济政策:70年代:认为,片面实行
扩张性政策,“滞胀”会更严重,主张政策实施的 “松”“紧”搭配
E点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点,它决定了 均衡的利率和均衡的收入水平。
2、完整的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r
LM' LM
B
IS IS'
A Y
A点之前是凯恩斯区域,B点之后是古典区域。
在古典区域,扩张的货币政策有效,而在凯恩斯 区域,扩张的财政政策有效。
四、对通胀原因的分析
1、借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
物价变动5
2)有效需求不足 D
E′
AD′
F AD
E
0
Y1
Y2
Y(N)
Y1是现实的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但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水平。
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是:Y2
E′F是现实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有效需求的差额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需求不足 边际资本效率下降:投资需求不足 流动偏好:投资需求不足 三种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交易的动机、谨慎的 动机、投机的动机 货币的总需求L=L1+L2
二、就业理论
1、失业与充分就业
1)三种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是非常态现象,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存在非 充分就业 2、有效需求原理
1)有效需求:就决定社会就业水平而言,是指与社 会总供给相一致的的社会总需求
等于总供给的总需求 S+C=I+C
总供给:生产要素供给总和(供给者收入总和),总需求:购买n个工人 生产产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
• 1960年代中期新凯恩斯主义批评这一模型,希氏承认对 此负有责任,1979年他对此作了较详尽的说明:
• IS表示流量均衡,因储蓄与投资都是流量,其均衡与时 期相联系;而LM表示存量均衡,因灵活偏好与货币量 都是存量,其均衡与时点相联系。二者同时均衡与自己 观点矛盾。
• 他在《资本与增长》中阐明:如一个时期中存量均衡维 持,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内每一个时点上的存量均衡都被 维持。由于LM尤其是L反映的是灵活性,如果认为它们 在一个时期的每一时点上均衡都被维持,就无灵活性可 言。用这种存量均衡观念来制定LM曲线显然不妥。
瓦尔拉斯为解这个关系式的两个假设被凯恩斯革
命否定:
首先,否定了关于总需求恒等于总供给假定。因上 述各种物品的供求方程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Pi Di≡∑Pi Si ,即“瓦尔拉斯定律”联系起来,它意味
着总需求在任何价格条件下都等于总供给,或超额 需求总和为零,即∑Pi Di—∑Pi Si = 0 。
其次,瓦尔拉斯体系中的这组均衡价格(Pe)通过
“拍卖人”“喊价”的方式传递信息,即通过竞卖 和竞买的方式保证供求双方不存在“虚假交易”, 即价格在未达到均衡时不发生交易,或者说,所有 交易都按均衡价格进行的。 这一假设存在两个问题:
拍卖需要时间,需要掌握完全信息。但瓦尔拉斯 体系表明,它是无时间概念的体系,并且这一体 系不可能掌握完全信息;
既然排除了不确定性,这一体系就是一个未考虑 货币因素的物物交换体系。这种理论只存在经济 学家的理念中,而与现实市场活动不吻合。
2、否定单一决策(根据名义需求的决策)假说,提出 双重决策(名义需求和有效需求)假说,进一步论证 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3、指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存在信息的不确定性及信 息成本问题),使价格调整被数量调整所代替,引起 失业。
3)以宏观总量分析代替微观个量分析
4)以国家干预政策代替自由放任政策
2、凯恩斯理论及政策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实践产生 重大影响
3、凯恩斯革命的局限性 1)只是经济理论及研究方法和角度上的决裂 2)理论体系中真知灼见和谬误偏颇相混杂 4、启迪和借鉴
新古典综合派
一、主要代表人物
1、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 1887-1975) 2、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1915- ) 3、詹姆斯·托宾(Jams Tobin 1918-2002) 4、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18-
1、贡献和作用
1)提出加强供给管理,强调供给尤其是未来供给 2)在宏观干预经济的微观分析上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3)拓展了凯恩斯的失业均衡模型 4)对美国经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启示 不固守传统理论、 政策微观化、有明确的产业
政策、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特点相结合
新自由主义
货币学派
一、弗里德曼与货币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简介:
瓦氏体系中所有市场调整都是价格调整,由于价格 调整可以保证市场信息在供需者之间及时传递,因 此,瓦氏认为市场始终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等,数量调整无法在供需者之 间传递信息,只有在市场主体获得充分信息后才进 行价格调整,这种推迟价格调整的方式会使经济处 于非均衡状态。
4、提出微观非均衡分析的理论 1)商品价格粘性理论
I,C
B
C³+I³
E
C²+I²
A
C¹+I¹
C¹
0
45º Yº Y¹Ye
Y
E点决定的Ye点是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EA是通货 紧缩缺口,EB是通货膨胀缺口。即当总需求是 C¹+I¹时,会出现失业,当总需求是C³+I³时,会出 现通胀,
总需求是C²+I²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充分就业的 均衡状态,既无通胀也无失业。
但是,这一政策主张体系存在夸大政府作用,低估市场规 律的倾向,对西方国家70年代的“滞胀”负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
3)其理论体系以英美模式为背景,对英美等经济发达国家 的经济有一定作用,但是,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
4)IS—LM模型的创立对选择经济政策有理论意义,也有其 不足之处
希克斯对IS-LM模型的评价
凯恩斯主义流派: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美国) 新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流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经济学
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1、货币改革论 1923年出版
2、货币论
1930年出版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出版,标志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工资变动率
率
4
7
3
6
2
5
1
4
0 12 3 4 5 6 7
3
2
1
通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结论:失业与通胀同时并存
2、其他解释:微观供给变动、政府支出庞大、劳动
市场结构变化和不完全性
五、经济政策
1、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
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而行
2、扩张性政策的进一步发展:60年代:以实现充分
1、主要内容: 1)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 2)加强对未来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实行倾斜政策, 为产业结构调整打基础 3)重视货币政策,努力抑制通胀 4)推进国家出口政策,主导经济全球化 5)强调未来供给,提倡终身教育,加强职业培训
2、实践效果
20世纪9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期拉长,信息产业 率先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前所未有的良好。 三、简要评析
美国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莱荣霍夫德等人的理论
1、认为凯恩斯的经济学与瓦尔拉斯体系差异的重 要问题是不确定性
第一,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有关未来的知识非常清 楚,而事实上我们有关未来的知识是被动的、含糊的和不 确定的,结果新古典学派在货币和利率理论上发生了错误; 第二,新古典学派信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萨伊定 律,认为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求能自动 达到均衡状态,而事实上是需求决定了供给水平,结果古 典学派由于缺乏有效需求理论,无法解释就业水平和总产 量的波动。”
)
5、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 1924- ) 6、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 Robert Klein
1920- )
二、对凯恩斯收入决定论表述方法的修补(混合 经济论)
1、确立两种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表述方法
1)储蓄—投资决定法
I,S
S E"
E
I
E'
Y' Y Y"
2)45度线的消费加投资法
2)充分就业后,增加货币供给,会引起物价的上涨, 而产量不会增加。
P
D C B A
1
2
3
4
Q
四、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特点 1、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是经济政策的前提 2、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体系的重心 3、强调政府从事扩军备战 4、赤字财政和举债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
五、简要评析 1、凯恩斯理论及政策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 场革命 1)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替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 2)以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代替经济活动的确定性
4、经济政策微观化:对不同生产部门制订不同税率、
利率等,并根据实际部门的不同情况采取其他补充措施
六、简要评价
1、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性及其特点 1)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综合 –理论体系上: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