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阻抗匹配add

合集下载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
(最新版)
目录
1.阻抗匹配的定义和重要性
2.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概述
3.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
5.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优缺点分析
正文
1.阻抗匹配的定义和重要性
阻抗匹配是一种在电路中实现能量最大传输的技术,其目的是使负载阻抗与源阻抗相等或接近相等,从而减少能量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阻抗匹配在无线通信、射频电路、信号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概述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是根据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参数计算得到的,用以描述负载阻抗与源阻抗之间的匹配程度。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电路的匹配状态,从而指导电路设计和优化。

3.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涉及到复数运算和电路分析知识。

首先,根据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参数,可以求得负载阻抗的复数表示;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可以得到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具体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4.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在实际电路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无线
通信系统中,通过阻抗匹配可以实现信号源与负载之间的能量高效传输,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射频电路中,阻抗匹配可以减少反射损耗,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5.阻抗匹配计算公式的优缺点分析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具有直观、简便等优点,可以较为方便地判断电路的匹配状态。

然而,阻抗匹配计算公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复杂的电路系统,计算公式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电路的匹配状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阻抗匹配的原理及应用

阻抗匹配的原理及应用

阻抗匹配的原理及应用1. 阻抗匹配的定义在电子电路设计中,阻抗匹配是指将输入和输出电路的阻抗调整为互相匹配的过程。

阻抗匹配可以使信号在电路之间传输时最大限度地传递能量,减少能量反射和损耗。

通过阻抗匹配,可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信号传输质量。

2. 阻抗匹配的原理阻抗匹配的原理是基于两个基本的电路理论:傅里叶变换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1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将一个时域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分量的数学技术。

在阻抗匹配中,傅里叶变换用于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

2.2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是指当负载电阻与源电阻相等时,电路能够以最大功率传输能量。

阻抗匹配通过调整电路的阻抗使其与源电阻或负载电阻相等,从而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3. 阻抗匹配的应用阻抗匹配在电子电路设计和通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3.1 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阻抗匹配用于将天线阻抗与无线发射机或接收机的阻抗匹配。

这可以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效率,减少信号损失和反射。

3.2 放大器设计在放大器设计中,阻抗匹配被广泛应用于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

阻抗匹配可以使信号在放大器中传输时最大限度地传递能量,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和线性度。

3.3 系统集成在系统集成中,阻抗匹配用于连接不同的电路模块。

通过阻抗匹配,可以使各个模块之间的阻抗匹配,确保信号的正确传输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 阻抗匹配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实现阻抗匹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使用阻抗变换器:阻抗变换器可以将一个阻抗转换为另一个阻抗,以实现阻抗匹配。

常见的阻抗变换器有电感、电容、变压器等。

•使用匹配网络:匹配网络是由电感、电容和电阻等元件构成的网络,用于调整输入和输出电路的阻抗以实现匹配。

•使用负馈:负馈可以将一个电路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以调整输入电路的阻抗与负载电路的阻抗匹配。

负馈可以通过放大器或运算放大器来实现。

•使用传输线:传输线可以通过调整传输线的长度或特性阻抗来实现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阻抗匹配是为了使得两个电路或设备之间的阻抗相互匹配,以达到最大功率传输或信号传输的目的。

在电路中,阻抗可以表示为复数的形式,即阻抗值与相位差。

常见的阻抗匹配公式有:1. 普通阻抗匹配公式:当源电阻/负载电阻/传输线特性阻抗与目标阻抗不匹配时,使用以下公式进行阻抗匹配。

- 对于串联匹配:RL = |ZL|,其中RL为串联电阻,即源电阻或负载电阻的阻抗值。

XL = Xs,其中XL为串联电感的阻抗值,Xs为源电阻等效电感的阻抗值。

XC = Xc,其中XC为串联电容的阻抗值,Xc为源电阻等效电容的阻抗值。

这样,源电阻/负载电阻/传输线特性阻抗可以表示为:Zs = RL + j(Xs - Xc)- 对于并联匹配:RL = |ZL|,其中RL为并联电阻,即源电阻或负载电阻的阻抗值。

XL = Xs,其中XL为并联电感的阻抗值,Xs为源电阻等效电感的阻抗值。

XC = Xc,其中XC为并联电容的阻抗值,Xc为源电阻等效电容的阻抗值。

这样,源电阻/负载电阻/传输线特性阻抗可以表示为:Zs = RL || j(Xs + Xc)2. 变压器阻抗匹配公式:当需要将源电压的阻抗匹配到负载电阻时,可以使用变压器进行阻抗匹配。

- 对于串联匹配:Ns/Np = sqrt(zL/Rs),其中Ns为源侧绕组匝数,Np为负载侧绕组匝数,zL为负载电阻的阻抗值,Rs为源阻的阻抗值。

- 对于并联匹配:Ns/Np = sqrt(Rs/zL),其中Ns为源侧绕组匝数,Np为负载侧绕组匝数,zL为负载电阻的阻抗值,Rs为源阻的阻抗值。

以上是阻抗匹配的常见计算公式,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和设备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关于阻抗匹配

关于阻抗匹配

关于阻抗匹配?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几乎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用于集中参数电路),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用于传输线)。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斯图上。

概述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

一件器材的输出阻抗和所连接的负载阻抗之间所应满足的某种关系,以免接上负载后对器材本身的工作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电子设备互连来说,例如信号源连放大器,前级连后级,只要后一级的输入阻抗大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5-10倍以上,就可认为阻抗匹配良好;对于放大器连接音箱来说,电子管机应选用与其输出端标称阻抗相等或接近的音箱,而晶体管放大器则无此限制,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

输入端阻抗匹配时,传输线获得最大功率;在输出端阻抗匹配的情况下,传输线上只有向终端行进的电压波和电流波,携带的能量全部为负载所吸收。

在阻抗失配的情况下,传输线上将同时存在-射波和应射波。

从传输的角度来说,总是竭力避免阻抗失配现象的出现,因为反射波的出现,意味着递送到传输线终端的功率不能全部为负载所吸收,降低了传输效率;在输送功率较高的情况下,电压或电流的波腹有可能损坏传输线的介质;而且传输线始端的输入阻抗随频率而变化,输送多频信号时,将因机、线阻抗难于匹配而出现失真。

阻抗匹配的程度常用电压反射系数来衡量。

匹配条件①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即它们的模与辐角分别相等,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无失真的电压传输。

②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的共轭值,即它们的模相等而辐角之和为零。

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最大功率。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轭匹配。

如果信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均为纯阻性,则两种匹配条件是等同的。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zhihu阻抗匹配是一种常用的电路设计技术,能够提高电路的效能和传输功率。

阻抗匹配是指在电路设计中,将信号源、传输线、负载等电路的阻抗调整到相互匹配的状态,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和信号传输的最佳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阻抗匹配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数值来实现。

阻抗匹配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源和负载之间达到最大功率传输的状态,即阻抗匹配的目标是使信源和负载之间的阻抗相等。

在电路中,阻抗可以用复数来表示,即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于电阻和电抗。

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串联匹配公式:当信源阻抗为Zs,负载阻抗为Zl,需要串联一个电感L和一个电容C进行阻抗匹配时,串联匹配公式为:Zin = Zs + jωL = Zl + 1/(jωC)其中,ω为角频率,j为单位虚数。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将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的方式求解。

首先将两个复数等于,得到:Zs=Zl+1/(jωC)接着,将上式的复数形式展开,得到:Rs+jωL=Rl+1/(jωC)将实部和虚部分开,并进行整理,得到:Rs=Rl+1/(ω^2CL)ωL=1/ωC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求解出所需的电感L和电容C的数值。

2.并联匹配公式:当信源阻抗为Zs,负载阻抗为Zl,需要并联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感L进行阻抗匹配时,并联匹配公式为:Zin = (Zs + R) ,(Zl + jωL)其中,","表示并联。

这个公式同样也可以通过将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的方式求解。

首先将两个复数等于,得到:Zs+R=Zl+jωL接着,将上式的复数形式展开,并进行整理,得到:Rs+R+jωL=Rl将实部和虚部分开,并进行整理,得到:Rs+R=RlωL=-R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求解出所需的电阻R和电感L的数值。

3.逆变器匹配公式:逆变器匹配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匹配方式,其中包含多个元件。

逆变器匹配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路结构来确定,常用的逆变器匹配方法有L型匹配法、π型匹配法等。

阻抗匹配——精选推荐

阻抗匹配——精选推荐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种合适的搭配⽅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频两种情况讨论。

阻抗匹配主要有两点作⽤,调整负载功率和抑制信号反射。

{扩展:我们可以把⼀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则输出电流越⼤。

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则输出电压Uo越⾼。

再来计算⼀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 = I2×R=[U/(R+r)]2×R = U2×R/(R2+2×R×r+r2)= U2×R/[(R-r)2+4×R×r]= U2/{[(R-r)2/R]+4×r}对于⼀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

注意式中[(R-r)2/R],当R=r时,[(R-r)2/R]可取得最⼩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输出功率Pmax=U2/(4×r)。

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

}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则选择⼩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则选择⼤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

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层意思,例如⼀些仪器输出端是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时我们也会叫做阻抗失配。

在⾼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

当信号的频率很⾼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

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时,在负载端就会产⽣反射。

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法,牵涉到⼆阶偏微分⽅程的求解,在这⾥我们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

阻抗匹配的方法

阻抗匹配的方法

阻抗匹配的方法关于阻抗匹配的方法,可以从电路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下面将介绍10条关于阻抗匹配的方法,并详细描述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

1.电阻器法:电阻器法是最简单的阻抗匹配方法之一,通过串联电阻器来降低电路输入端的阻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成本低廉,但是由于串联电阻器会引入附加损耗,所以对于高频电路不太适用。

2.变压器法:变压器法是一种常用的阻抗匹配方法,通过变压器来匹配输入和输出端的阻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很高的传输效率,但是对于广频应用来说,变压器会引入误差和损耗。

3.利用共模电感:利用共模电感的方法可以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阻抗进行匹配,使得传输效率更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小误差,并且能够在高频电路中使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反馈法:反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阻抗匹配方法,在信号源和负载之间加入反馈网络,使得输入和输出端的阻抗得到匹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小误差,提高传输效率,但是对于高频电路来说,反馈网络会引入附加损耗。

5.单元匹配法:单元匹配法是一种分析性思维的方法,它通过分析电路元件的特性和输入输出端的阻抗,来进行阻抗匹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准度高,能够针对不同的电路元件进行优化匹配,但是需要更深入的电路知识支持才能使用。

6.拓扑匹配法:拓扑匹配法是一种基于电路的结构拓扑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电路拓扑结构来进行阻抗匹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电路设计,提高设计效率,但是对于复杂电路的匹配来说,拓扑匹配法可能并不适用。

7.短路管法:短路管法是一种近似匹配法,它通过引入短路管来抵消输入输出端的阻抗不匹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接,但是由于短路管的特性会对电路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需要考虑干扰问题。

8.天线阻抗匹配法:天线阻抗匹配法是一种针对天线信号的阻抗匹配方法,它通过对天线阻抗进行调节,来使得天线信号能够更好地与目标设备匹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天线信号的传输效率,但是需要考虑阻抗调节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阻抗匹配的原理和方法

阻抗匹配的原理和方法

阻抗匹配的原理和方法
阻抗匹配就像是给电路找个完美搭档!想象一下,电路里的信号就像一群欢快奔跑的小马,如果阻抗不匹配,那这些小马就会四处乱撞,搞得一团糟。

那阻抗匹配的原理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让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顺畅地流动,就像小河里的水没有阻碍地流淌一样。

怎么进行阻抗匹配呢?可以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参数,比如电阻、电容、电感啥的。

这就好比给小马们修一条合适的跑道,让它们跑得更稳更快。

在调整的过程中,可得小心谨慎,一步一步来,要是不小心弄错了,那可就麻烦啦!那有啥注意事项呢?首先,得准确测量阻抗值,这就像给小马称体重一样,得量准了才能找到合适的跑道。

其次,选择合适的匹配方法,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可不能瞎搞。

在阻抗匹配的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可太重要啦!要是不安全不稳定,那不就像在走钢丝一样让人提心吊胆嘛?只有保证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让电路正常工作,不出乱子。

阻抗匹配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在通信领域,它能让信号传输得更远更清晰,就像给声音加上了扩音器。

在电子设备中,它可以提高性能,减少干扰,让设备运行得更顺畅。

优势也很明显啊,能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谁不喜欢呢?
咱来看看实际案例吧!比如说在手机信号放大器中,阻抗匹配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没有它,手机信号就会很弱,通话都成问题。

有了阻抗匹配,信号就像有了翅膀一样,飞得又高又远。

阻抗匹配就是这么厉害!它能让电路变得更完美,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阻抗匹配哦!。

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

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

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阻抗匹配是在电子电路和通信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关乎着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那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到底是啥呢?咱先来说说啥是阻抗匹配。

简单来讲,就是让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相等或者接近,这样能让能量传输得更顺畅,减少反射和损耗。

比如说,你有个电源要给一个设备供电,如果阻抗不匹配,就像水管接错了头,水会乱喷,电也没法好好传输。

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有不少呢,咱先瞅瞅最常见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公式就是:Zin = Z0 * (ZL + jZ0tan(βl)) / (Z0 + jZLtan(βl)) 。

这里面,Zin 是输入阻抗,Z0 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L 是负载阻抗,β 是相移常数,l 是传输线的长度。

这公式看着有点复杂,别急,我给您慢慢解释。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调试一个通信电路。

那个电路老是出问题,信号传输时强时弱,不稳定得很。

我就开始琢磨,是不是阻抗不匹配的原因。

于是我拿起笔,按照上面的公式一点点算。

当时我那认真劲儿,就跟侦探破案似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反复测量各个参数,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发现是传输线的长度没选对,导致阻抗不匹配。

再来说说另一个常用的公式:Rs = Rl * (√(ZL) - √(Z0))² / Z0 。

这里Rs 是串联匹配电阻的值。

这个公式在一些特定的电路设计中特别有用。

在实际应用中,阻抗匹配可不只是算算公式这么简单。

还得考虑到频率、温度、材料特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在高频电路中,由于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存在,阻抗会变得很复杂,这时候就得更仔细地分析和计算。

总之,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虽然复杂,但只要咱耐心研究,多实践,就能掌握好这门技术,让电子电路和通信系统工作得更稳定、更高效。

希望通过我这一通讲解,您对阻抗匹配的计算公式能有更清楚的了解。

别被那些复杂的符号和公式吓住,多动手,多思考,您一定能搞定它!。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的条件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的条件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的条件阻抗匹配的信号源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那么你对阻抗匹配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阻抗匹配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阻抗匹配的概述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

一件器材的输出阻抗和所连接的负载阻抗之间所应满足的某种关系,以免接上负载后对器材本身的工作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电子设备互连来说,例如信号源连放大器,前级连后级,只要后一级的输入阻抗大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5-10倍以上,就可认为阻抗匹配良好;对于放大器连接音箱来说,电子管机应选用与其输出端标称阻抗相等或接近的音箱,而晶体管放大器则无此限制,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

输入端阻抗匹配时,传输线获得最大功率;在输出端阻抗匹配的情况下,传输线上只有向终端行进的电压波和电流波,携带的能量全部为负载所吸收。

在阻抗失配的情况下,传输线上将同时存在-射波和应射波。

从传输的角度来说,总是竭力避免阻抗失配现象的出现,因为反射波的出现,意味着递送到传输线终端的功率不能全部为负载所吸收,降低了传输效率;在输送功率较高的情况下,电压或电流的波腹有可能损坏传输线的介质;而且传输线始端的输入阻抗随频率而变化,输送多频信号时,将因机、线阻抗难于匹配而出现失真。

阻抗匹配的程度常用电压反射系数来衡量。

阻抗匹配的条件①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即它们的模与辐角分别相等,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无失真的电压传输。

②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的共轭值,即它们的模相等而辐角之和为零。

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最大功率。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轭匹配。

如果信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均为纯阻性,则两种匹配条件是等同的。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

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阻抗匹配的原理与应用 (2)

阻抗匹配的原理与应用 (2)

阻抗匹配的原理与应用1.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在电路或信号传输中,通过调整电阻、电感或电容等元件的数值,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阻抗相匹配的一种技术手段。

阻抗匹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减小信号的反射和损耗。

2. 阻抗匹配的原理阻抗匹配的原理基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在电路中,当信号源和负载的阻抗不匹配时,会发生信号的反射,导致部分信号被反射回去,无法有效地传输到负载端。

阻抗匹配的目的就是使信号的阻抗在传输线上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减小信号的反射。

具体来说,阻抗匹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串联阻抗匹配:通过串联一个适当的阻抗元件,将输入端的阻抗与输出端的阻抗匹配。

这种方法常用于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负载的输入阻抗不匹配的情况。

•并联阻抗匹配:通过并联一个适当的阻抗元件,将输出端的阻抗与输入端的阻抗匹配。

这种方法常用于负载的输出阻抗与输入端的阻抗不匹配的情况。

•变压器阻抗匹配:通过变压器的变压比调整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阻抗,从而实现阻抗的匹配。

这种方法常用于交流电路中。

3. 阻抗匹配的应用阻抗匹配在电子电路设计和信号传输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效果,常常需要进行阻抗匹配。

例如,将发射机的输出阻抗与天线的输入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质量。

3.2. 音频放大器设计在音频放大器设计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功率传输效率,需要进行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阻抗匹配。

这样可以减小信号的失真和损耗,提高音频信号的质量。

3.3. 射频电路设计在射频电路设计中,阻抗匹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射频信号的频率特性对阻抗匹配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通过精确的电路设计和调整来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

3.4. 混频器设计在混频器设计中,为了提高混频器的性能,通常需要进行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能够减小信号的泊松噪声、杂散响应和失真,提高混频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阻抗匹配概念

阻抗匹配概念

阻抗匹配概念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

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扼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只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扼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改变阻抗力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调整传输线由负载点至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著图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走动,直至走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力调整为零,完成匹配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大,对于一个电源来讲,单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此时阻抗匹配。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如果是高频的话,就是无反射波。

对于普通的宽频放大器,输出阻抗50Ω,功率传输电路中需要考虑阻抗匹配,可是如果信号波长远远大于电缆长度,即缆长可以忽略的话,就无须考虑阻抗匹配了。

阻抗匹配是指在能量传输时,要求负载阻抗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此时的传输不会产生反射,这表明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吸收了.反之则在传输中有能量损失。

阻抗匹配及应用设计实战

阻抗匹配及应用设计实战

阻抗匹配及应用设计实战阻抗匹配是指在电路中通过调整电路元件的参数,使得电路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相等或接近相等的一种技术。

阻抗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传输信号能量,减小信号的反射和损耗,提高电路的性能。

阻抗匹配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和设计实战。

1. 信号传输线阻抗匹配在高频信号传输中,信号传输线的阻抗匹配非常重要。

如果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损耗,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因此,在设计高频信号传输线时,需要根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选择合适的信号源输出阻抗,或者通过添加匹配电路来实现阻抗匹配。

2.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在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中,输入输出阻抗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输入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源的能量传输效率,输出阻抗匹配可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通常使用匹配网络来实现阻抗匹配,如L型匹配网络、π型匹配网络等。

3. 天线阻抗匹配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天线的阻抗匹配直接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效果。

在设计天线时,需要根据天线的特性阻抗选择合适的驱动电路输出阻抗,并通过调整天线的结构参数来实现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可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减小信号的反射和损耗。

4. 音频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在音频放大器设计中,输入输出阻抗匹配对于提高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非常重要。

输入阻抗匹配可以提高音频信号源的能量传输效率,输出阻抗匹配可以提高音频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通常使用匹配网络来实现阻抗匹配,如L型匹配网络、π型匹配网络等。

5.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阻抗匹配在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之间的连接中,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减小信号的损耗。

传感器的输出阻抗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减小信号的失真和噪声。

通常使用阻抗转换电路来实现阻抗匹配,如差分放大器、阻抗转换器等。

在实际的阻抗匹配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匹配电路和参数。

关于阻抗匹配

关于阻抗匹配

关于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请参看输出阻抗一问),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

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

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I2×R=(U/(R+r))2×R=U2×R/(R2+2×R×r+r2)=U2×R/((R-r)2+4×R×r)=U2/(((R-r)2/R)+4×r)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

注意式中((R-r)2/R),当R=r时,(R-r)2/R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2/(4×r)。

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

对于纯电阻电路,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

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厄匹配。

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

阻抗匹配的基础解说

阻抗匹配的基础解说

阻抗匹配的基础解说怎样理解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

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

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I*I*R=[U/(R+r)]*[U/(R+r)]*R=U*U*R/(R*R+2*R*r+r*r)=U*U*R/[(R-r)*(R-r)+4*R*r]=U*U/{[(R-r)*(R-r)/R]+4*r}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

注意式中[(R-r)*(R-r)/R],当R=r时,[(R-r)*(R-r)/R]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U/(4*r)。

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

对于纯电阻电路,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

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厄匹配。

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

07 阻抗匹配add

07 阻抗匹配add
波长数 (短路始,向负载)
反射系数相位 (与x轴夹角,度数)
驻波比
31
读图能力
Z 50 j 50 Z 1 j 0.447 exp
j 63.43
2.618
32
b. Smith圆图的求解
点到点的变换 —— 物理意义
i
ZL
Z in
向负载
Z in
r
0 0.3 0.6 1.0
36
[例1] 已知阻抗 Z 50 j 50, Z 0 50 ,求导纳Y
[例2] 已知阻抗 Z 1 j ,求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例3] 已知 Z l 100 j 50, Z 0 50 求 l 0.24
Z in
Z i n
Z 00 = 5
Z00 l 1j =5 0 +
Z in Z 0 ZL Z0
A矩阵
阻抗变换
匹配条件
常用A矩阵
级联定理
A11Z L A12 Z in A21Z L A22
Z in Z 0
15
1、电阻性负载匹配
阻抗匹配大致分成两类:电阻性负载匹配和任意负载匹配。 电阻性负载指的是 Zl=Rl≠Z 0 ,最常见的是采用1/4波长传 输线匹配,有
7
阻抗匹配
苏 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710071
1
传 输 线 • 传输线方程 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 传输波,入射波+反射波 阻抗、特性阻抗、反射系数
• 传输状态
行 波 负载阻抗 特性阻抗Z0 负载反射系数 负载吸收能量 0 P0
驻 波 行驻波
纯电抗jXL 其它
模值是 1 模值在 (0,1)

关于阻抗匹配,如何进行设置

关于阻抗匹配,如何进行设置

为使产品达到EMI辐射标准,往往需要给系统增添一些复杂的滤波器、屏蔽密封材料和其他一些昂贵的元器件。

由于电磁相互作用的本质相当复杂,因而确定EMI辐射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泄漏出去的非常困难,所以降低EMI辐射常常被认为是“魔术”,因此我们常盲目地使用一些单凭经验的解决办法。

然而那些单凭经验的解决办法是根据以前的技术发展起来的,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的设计实践。

不添加任何元器件往往不可能降低系统的辐射干扰,但如果仔细分析系统内部某些值得注意的信号,就可以减少需要添加的元器件,从而降低系统的制造成本。

共模电流和EMI辐射EMI辐射主要由共模电流引起。

所谓共模电流主要是指那些在意料不到的地点所出现的电流。

共模电流与附近的输入/输出电缆或其他没有很好屏蔽的导体耦合,从而引起了辐射。

共模电流常由各种不同的设计缺陷而造成。

PC线路板上的走线路径(trace)是为了让所有返回的电流通过线路板的参考平面(通常是电源平面或者地平面)中的走线路径直接返回。

然而并非所有的返回电流都能够直接经过信号走线返回。

因为试图找到电感最小的返回路径,返回的电流会蔓延到整个平面上。

大部分返回电流将经过设计的走线返回,但并非全部电流都会通过规定的走线返回,从而导致部分电流在那些从未想到的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

线路板的布局设计对高速信号来说常常不是最佳的。

例如高速时钟的布线路径越过线路板参考平面的断面(如电源平面中的连接不同直流电源的供电线路部分)时,返回电流一定会找到某些其他的路径流回电源。

即使在越过电源平面的裂口处放上电容器,由于电容器、必要的通孔、衬垫等的附加电感,也会使返回电流中的高频率成分不仅仅局限于信号布线的走线中。

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当高频信号线路的布线经过信号通孔连接到线路板的不同层面时发生的。

此时返回电流一定会越过一个层面流到另外一个层面(可能通过电容耦合、附加电感、通孔等),电流返回电源的路径常常出人意料。

虽然产生共模电流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很难预测,但是所有的共模电流都来自有意义的信号电流,这一点是100%正确的。

分享笔记之阻抗匹配

分享笔记之阻抗匹配

分享笔记之阻抗匹配阻抗: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的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在设计电子电路时都需要考虑阻抗匹配,什么是阻抗匹配?为什么要进行阻抗匹配,下面列举三个典型方向说明:一、获得最大功率。

对于理想的电源,我们希望只有电压U,但实际上,每个电源都会有一个内阻,如图1-1所示,电源是由U和内阻r组成的。

接入负载RL,要使负载获得最大的功率,RL取多大的值?由欧姆定律U=I*R 得出IRL=U/(RL+r)URL=IRL*RL=U/(1+r/RL)PRL=URL*IRL=U^2/[4*r+(RL-r)^2/r]所以当RL=r时,(RL-r)^2/r取得最小值0,PRL值最大图1-1在喇叭上都会标注有4Ω、8Ω等字样,就是为了跟功放机的输出阻抗匹配,获得最大功率和更好的音质。

二、提高精度如图2-1,a图是教科书上典型的反相放大器,b图是另一种工程设计中见到的反相放大器,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那么R5是做什么用的?我们称之为匹配电阻,那么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匹配电阻呢?这时候就要看运放的规格书,如图2-2,是运放OPA369的规格参数,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偏置电流IB、失调电流Ios。

理想的运放是不存在这两个参数,但由于实际的制作工艺限制,也就是说,实际的运放输入,会有电流流入或流出运放的输入端的(与理想运放的虚断不太一样)。

那么输入偏置电流就定义这两个电流的平均值,输入失调电流呢,就定义为两个电流的差。

问题来了,假如输入端输入电压为0V,但由于有电流流过电阻,必定会产生电压,输出得到的就不是0V,这时候匹配电阻的作用就是使正反相输入端产生的电压尽可能的相等,减小失调电压。

图2-1图2-2至于为什么R5取值50KΩ,请参考/article/284969.htm偏置电流IB、失调电流Ios的详细讲解请参考/question_answer/analog/amplifiers/f/52/t/18865.aspx三、减小信号干扰在高频电路中,如果走线的阻抗不匹配,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从而干扰到信号。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在这之前一定要先强调下阻抗匹配和负载效应的区别!不要混淆关系!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

一件器材的输出阻抗和所连接的负载阻抗之间所应满足的某种关系,以免接上负载后对器材本身的工作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电子设备互连来说,例如信号源连放大器,前级连后级,只要后一级的输入阻抗大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5-10倍以上,就可认为阻抗匹配良好;对于放大器连接音箱来说,电子管机应选用与其输出端标称阻抗相等或接近的音箱,而晶体管放大器则无此限制,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

英文名称:impedance matching。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

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轭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轭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到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史密斯图表上。

电容/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着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什么是阻抗匹配20080408

什么是阻抗匹配20080408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改变阻抗力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调整传输线由负载点至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著图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走动,直至走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力调整为零,完成匹配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大,对于一个电源来讲,单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此时阻抗匹配。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如果是高频的话,就是无反射波。

对于普通的宽频放大器,输出阻抗50Ω,功率传输电路中需要考虑阻抗匹配,可是如果信号波长远远大于电缆长度,即缆长可以忽略的话,就无须考虑阻抗匹配了。

阻抗匹配是指在能量传输时,要求负载阻抗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此时的传输不会产生反射,这表明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吸收了.反之则在传输中有能量损失。

高速PCB布线时,为了防止信号的反射,要求是线路的阻抗为50欧姆。

这是个大约的数字,一般规定同轴电缆基带50欧姆,频带75欧姆,对绞线则为100欧姆,只是取个整而已,为了匹配方便.阻抗从字面上看就与电阻不一样,其中只有一个阻字是相同的,而另一个抗字呢?简单地说,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所以才叫阻抗;周延一点地说,阻抗就是电阻、电容抗及电感抗在向量上的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例1] 已知阻抗 Z 50 j 50, Z 0 50 ,求导纳Y
[例2] 已知阻抗 Z 1 j ,求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例3] 已知 Z l 100 j 50, Z 0 50 求 l 0.24
Z in
Z i n
Z 00 = 5
Z00 l 1j =5 0 +
2、双枝节匹配的前段负载并联短路枝节; 负载点沿 “ 等电导 ” 曲线,移动到辅助圆。
47
[例2]
解决如图的特殊双枝节匹配。
l2
l1 Zl=100+j50 l 8 l 8
[解]
1. 采用Z0=50Ω的归一化
Z l 2 j1
48
Yl 2. 并联枝节应用导纳处理 0.4 j 0.2
1 1 2 (1 r ) r 2 2
2
2
其中,r是“死区”圆的半径。 得, g=2 即,gl>2,是双枝节匹配死区
53
其中
20
为了方便,引入归一化阻抗(归一化导纳)
Z Y Z , Y Z0 Y0
• 采用归一化参数,相当于特性阻抗为1;
• 统一了各种特性阻抗的情况; • 简化了处理。
Z 1 1 , Z Z 1 1
21
• 网络解法:双端口网络级联和变换
1 0 cos d 网络级联: A 1 1 j sin d j tan l
7
阻抗匹配
苏 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710071
1
传 输 线 • 传输线方程 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 传输波,入射波+反射波 阻抗、特性阻抗、反射系数
• 传输状态
行 波 负载阻抗 特性阻抗Z0 负载反射系数 负载吸收能量 0 P0
驻 波 行驻波
纯电抗jXL 其它
模值是 1 模值在 (0,1)
双枝节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于某些负载无法匹 配,即所谓“死区”问题。
2、双枝节匹配的前段负载并联短路枝节; 负载点沿 “ 等电导 ” 曲线,移动到辅助圆。
显然地,如果负载“等电纳”曲线,不与辅助圆 相交,即出现所谓“死区”。
52
i
A 1 1 2 2
0
死区 r g
r
(1-r)
若以 d / 8 为例,得到
状态,称为匹配;
• 匹配又称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额外加入的无耗变换网络称为匹配网络
(Matching Network)。
4
源端和负载端的两种匹配
匹配
源端匹配
• 无反射
• 输出功率最
负载匹配
• 吸收功率最


5
从传输状态变化看负载阻抗匹配
传输状态 负载阻抗 负载反射系数 负载吸收能量
40
利用 Yl
g l jbl 和系统的|Γ
[例1]Z0=50Ω的无耗传输线,接负载Zl=25+j75Ω
采用并联单枝节匹配
41
1. 负载归一化
Z l 0.5 j15 . Yl 0.2 j0.6
2. 采用导纳计算
(对应0.412)
3. 将 Yl 向电源(顺时针)旋转,与匹配圆(g=1)相交 两点
归一化阻抗(电阻和电抗)
归一化导纳(电导和电纳)
• Smith圆图上点到点的关系对应物理状态的变
换 比如:等

圆旋转 —— 传输线上移动
27
a. Smith圆图的基本构成

图为基底
等驻波比曲线
28
套覆阻抗图
归一化阻抗坐标
29
阻抗坐标旋 转180度
归一化导纳坐标
30
电阻值
电抗值
波长数 (短路始,向电源)
行 波
特性阻抗Z0
0
P0

无法改变负载的特性,如何让部分反 0 驻 波 纯电抗jXL 模值是 1 射负载吸收全部能量?
行驻波 其它 模值在 (0,1) 0<PL<P0
6
一个经典的例子:给婴儿喂食
• 婴儿吃一部分,吐出一部分;
部分反射负载
• 小勺接着,反复喂;
再“反射”
7
某区域 某频率
in 0
0 0<PL<P0
• 传输矩阵解 网络传输参数,A矩阵
2
有人说,微波工程就是微波匹配技术。 微波匹配研究的是能量传输问题。 • What • Why • How 什么是匹配 为什么出现匹配问题 如何解决匹配
3
什么是阻抗匹配?What? • 源和负载各种各样,通常不满足最佳能量传输; • 工程上采用阻抗变换的方式,使其处于最佳工作

9
匹配的物理本质: • 物理上,通常讲“反射和反射相抵消”,其实是 场重新分布。 • 反射是由传输线不连续处出现的“局部能量涡流” 对传输造成影响产生的; • “能量涡流”的作用即可能恶化能量传输,也可 能改善能量传输,还可能对传输情况无改变。
10
• 一个反射造成能量传输情况恶化,多个反射的综
波长数 (短路始,向负载)
反射系数相位 (与x轴夹角,度数)
驻波比
31
读图能力
Z 50 j 50 Z 1 j 0.447 exp
j 63.43
2.618
32
b. Smith圆图的求解
点到点的变换 —— 物理意义
i
ZL
Z in
向负载
Z in
r
0 0.3 0.6 1.0
49
5. 由 Ya 向负载90°与匹配圆交于
Y3
Y3 1 j 0.72 Yb Y4 1.0 Y4
于是
Y4 j0.72
l2 (0.405 0.25) 0.155
另一组解这里未作讨论。
50
0.088
i
Y1 Y3 Ya 0 r
板书演示
51
3、双枝节匹配的“死区”
1
45
d= 8 l Yb Y4 l2 Y1 Y3 Ya Y2 l1 Yl
1
仍然采用倒推法: 1、双枝节匹配的后段相当于d定长的单枝节匹配; 单枝节匹配没有并联短路枝节时,导纳Y3在匹配 圆上;图中Ya应该在 “ 匹配圆向负载d的圆 ” 上,称 其为辅助圆;
46
辅助圆
i Ya轨迹 匹配圆
0
r Y3轨迹
37
[例4]在 Z 为50的无耗线上=5, 电压波节点距负载/3,求负载阻抗
0
Zl
软件演示
38
2、单枝节匹配 匹配对象:任意负载 Z l rl jxl 其中 rl 0 调节参数:枝节距负载距离d 和枝节长度l。
B -j `= n` Yi
Yin=1 Yin`=1+jB d Yl=Gl+Bl
3. 通过λ /8距离(向电源方向)

Y1 0.5 j 0.5
(对应0.088)
4. 按等电导圆交辅助圆于 Ya Ya 0.5 j 0.14 Y1 Y2
(本来应该有两个解,这里只讨论其中一个)。
则可得 Y2 j 0.14 j 0.50 j 0.36
l1 (0.445 0.25) 0.195
无耗 网络
L L 0 螺旋上升
Z L jX L
Z Z0 Z L Z0 L
反射+反射 匹 配 无反射 部分反射 无反射 反射情况 PL= P0 PL< P0 PL= P0 负载吸收功率
8
一般负载 匹配负载 负载
负载匹配的讨论: • 问题:能量最佳传输 • 思想方法:矛盾+矛盾,螺旋上升 • 结论:负载吸收功率最大,但区别于理想行波状
Yl 1 j 2.2 ( 对应 0192) . Y 'l 1 j 2.2

( 对应 0.308)
4. 求出枝节位置
d1 (0.5 0.412) 0.192 0.088 0.192 0.280( ) d 2 (0.5 0.412) 0.308 0.088 0.308 0.396( )
42
5短路枝节长度 由于短路表示 Yl ,且是电抗,所以要看单位 外圆。求出j2.2(对应0.182)和-j2.2(对应0.318)
i l2
0.182
Y1
0.0 0
0.25
Yl r Y1` l1 向电源
0.318
43
l1 0.318 0.25 0.068( ) l 2 0.25 0.182 0.732( )
j sin d cos d
阻抗变换: 匹配条件:
A11Z L A12 Z in A21Z L A22
Z in 1
Re Z in 1 Im Z in 0
22
• 倒推分析得到单枝节匹配原理
Re Z in 1 Im Z in 0
合效果可能使传输情况改善,也可能使情况更加恶
化;
• 要改善传输的效果,新加的反射要和原有反射
“相背”,要“抵消”,而不能“增强”
• 即使达到最佳传输,情况也和最初的行波状态不

11
一个经典的例子:给婴儿喂食
• 婴儿吃一部分,吐出一部分; • 小勺接着,反复喂;
部分反射负载 再“反射”
• 小勺喂食,节奏要合适。
共有两组解答,一般选长度较短的一组。
软件演示 板书演示
44
3、双枝节匹配 注意到:单枝节匹配中枝节距离 d 是要改变的, 为了使主馈线位置固定,自然出现了双枝节匹配。
双枝节匹配网络是由两个可变并联短路枝节,中 间有一个已知固定距离d=1/8λ (个别也有1/4λ 或 3/8λ )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