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完全解析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2012—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全汇总)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0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度【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答案】B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2012年全国各地文综(历史)高考卷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1.(3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2.(3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3.(3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4.(3分)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5.(3分)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6.(3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3分)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8.(3分)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1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对策高三历史组侯丙锋2012年高考是我省高中课改以来的第二次高考,所以探究这两年高考的命题特色和2012年高考试题相对2011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将对我们今后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各部分考点及其分值的分布1、中国古代史:39分(必修·选择题24分,选修·选考题15分)24题,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十三州刺史(必修1政治史)4分;25题,宋代市民文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明清商品经济(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7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8题,明清政治体制(必修1政治史)4分;29题,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必修1政治史)4分;45题,王莽币制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2、中国近现代史:58分(必修·选择和主观题28分,选修·选考题30分)①中国近代史部分(50分,必修20分,选修30分):30题,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31题,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思想解放潮流”(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分;46题,国民政府的组织问题(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48题,道光帝的禁烟政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8分):32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33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8分(必修·选择和主观题33分,选修·选考题15分)①世界古代史(4分):34题,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必修1政治史)4分。
②世界近现代史(44分,必修29分,选修15分):35题,世界贸易·经济重心的转移(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三次科技革命(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25分;47题,德国的赔款问题(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答案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1.(3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
【解答】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的了解。
2.(3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V4: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经济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考查唐太宗对工商业的政策。
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联系知识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不能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要维持社会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
A,C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应排除。
题干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故D项不正确。
故选:B。
【点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3.(3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下)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下)作者:柳合青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2年第10期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第三十条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6分)【解析】直接阅读材料,概括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即可。
【答案】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9分)【解析】注意两则材料附注的时间信息。
分析原因要结合1946年的时代背景,从抗战后的形势、国共力量对比、民主力量的壮大、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二战后的世界形势等角度分析。
分析原因主要依托所學知识(教材内容)。
【答案】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傅战来
2012年新课程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启示湖南省株洲二中傅战来2012年,湖南省与陕西、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区)共同使用全国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
该套试题是对2011年高考题优点的继承和发展,它巩固了新高考命题的基本范式,试题体现了“结构稳定、载体创新、关注热点、能力立意、突出难度”的特征,因此,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和新高考的复习,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2012年是湖南高考文科综合采用新课标试卷的第三年,今年的文综历史部分,给人的整体感觉与上一年非常接近,稳中有变,呈现不断创新和提高能力要求的趋势。
①试卷结构保持去年的传统。
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II卷,第1卷为必考题,题型是选择题,共12个,每题4分,共48分。
第II卷主观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两个,分值37分。
选考题由四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一个模块,分值均为15分。
②从题型来看和去年基本一致,以材料为载体命题,试题模式稳定。
选择题设问没有反向设问,设问方式和类型稳定,非选择题40题设问稍有变化,由两问变成三问,试题设计上,材料由分散的段式材料变成一段完整单独的材料,考查更趋主题化。
41题的设计更加多元化,除了文字观点外还有图表信息。
选修题依然脱离教材本身,但命题模式不变。
二、历史试题主要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凸显了能力立意,适应了考生的个性化选择,强调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历史材料的全新运用,呈现材料载体创新。
课程观代替教材观,试题以新的内容载体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突出开放性和创新性。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新的内容载体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乃至使用学术前沿观点、社会热点相关内容命制试题,以寻求命题的突破与创新。
2012年历史全国卷
2012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完全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24.(2012年全国新课标)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C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
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
答案:C。
25.(2012年全国新课标)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D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
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对题干中“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的理解是学生解题的关键,立足于这一规定的时间空间之下,再明了两段传说故事表达的思想,不难判断两段当时流传的故事反映出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求。
以两段流传故事不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僧人的心态,A项不正确,流传故事不能等同于戏剧,排除B项,凭两段传说也无法说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C项理解错误。
答案:D。
26.(2012年全国新课标)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2012(新课标全国卷)
2012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历史高考试题评析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的看法2012年湖南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卷。
在试卷结构、试题形式没有变化,试题考查了学科主干知识,源于教材基础知识,又高于教材,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科内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试题学科特点鲜明,难度保持稳定。
考查内容和形式较好的实现了选拔考查、促进课程改革的双重功能。
二、历史试题主要特点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卷,给我们的印象是,既沿袭了往年新课程卷的命题风格,尤其是41题延续了去年的开放式探究的特点,又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命题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意高远,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
纵观2012年的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所有试题均采用材料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图表、来往书信,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传说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
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和对考生对史料解读能力的考查力度。
第二,注重主干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就考查内容而言,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理学、内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罗马法、改革开放、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
这些都属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
试题用主干知识搭建起了能力考查的平台,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就考查角度和命题立意而言,紧密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主题展开,如40题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41题在西方冲击下,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探索之路等。
这符合考纲强调对考生理解和诠释历史的能力考查,鼓励考生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地发现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诠释历史事物的价值。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1.(3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2.(3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3.(3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4.(3分)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5.(3分)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6.(3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3分)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8.(3分)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012年全国文综卷(课标)
2012年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胡军哲 410005[原载《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8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置于首篇)。
引用或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我们又可以从多元化的命题中看到精彩纷呈的历史素材,享受到历史学科考试的思维盛宴了。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认真分析高考试卷,仔细研究高考试题,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本人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试题的研究与探讨,祈盼同行批评指正。
一、试题的突出特点1.从试卷的结构与命题形式看,2012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风格。
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
(1)题型与题量基本不变。
与2011年相比,历史选择题仍为12道,且同样没有出现“文史常识”及组合式、否定式选择题了。
非选择题必做部分仍为2道大题,已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开放性试题(第41题)仍单独成题,意味着其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所不同的是第40题由2011年的两问变为三问,但分值未变。
选修部分仍为四选一,即要求考生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大模块中选做其一,其设问仍为两问。
(2)模块内容分布基本平衡不变。
新课程文综试卷虽不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但在模块结构上注意内容分布的相对平衡,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与科技成就各占三分之一。
这也是高考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我们已在往年的新课程试卷中看到了这一点。
2012年的试题中,考查政治文明史的题目为第24、28、29、31、34题,共20分。
考查经济文明史的题目是第26、30、32、33、35题,共20分。
考查思想文化与科技史的题目是第25、27、40题,共33分。
第41题为三大模块的综合,选做部分基本上全与政治文明有关。
另外,近年的新课程文综试卷历史部分,还注意了通史体系内容分布的基本平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大约各占三分之一。
【高考试题】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大纲卷答案及解析
【高考试题】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大纲卷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分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分析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l.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l.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感想:刺史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监察地方豪佑是防止出现地方分裂势力的重要措施。
政治作用十分明显,至于抑制兼并,只是该措施很次要的目的。
D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分析: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2】命题者意图:避开刺史制度的主要目的,考察次要目的。
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课标有“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可是,人教版没有这一内容,岳麓版只在小字部分涉及,人民版是在大字部分讲的。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精华,汉武帝开了一个好头,可惜,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规定讲什么。
4】审题关键:注意材料“田宅逾制”就行了。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感想:宋代商品经济在文艺上的表现,运用阶段特征解题直接得出答案。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历史41题解读
评析一:(1)材料观点: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 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2)我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有一定道理的但 不全面的等) (3)理由:我认为这个观点(正确的或错误的或有一定道理的但 不全面的等)的理由是------(列举史实等证据) 惰性的史实: 动力的史实: (4)小结:惰性与动力大小的比较和相关结论 评析二:(1)材料观点: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 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 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 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 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 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 治上, 反封 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 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 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 前发展。
参考答案示例:
近代历史的发展,国外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 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 《共产党宣言》所述“资本主义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 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资本 主义世界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 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常常又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常成为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总结:总之,中国社会踏上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近代化 道路,当然我并不赞同西方的一些史学家的论断:鸦片战 争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的近代化。但是,不可否认的一 点,即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确实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链条 ,给中国提早走向近代化提供了一种契机,使19世纪的 中国由封建落后走向了近代化。
41题观点论证的程式化
解题要领:先表态,得观点明确分; 想论点,得分层论点分; 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 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 排好版,得规范逻辑分。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County serves nearly 30 cars for private purposes, only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cars for private purposes or中华资源库:leaders driving a vehicle accident caused by road accidents, 1, 1 people killed and direct economic losses amounting to more than 100,000 yuan. Third,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of the bus. Surveys show that, the operating costs of taxis for the 8200/... Is a fundamental priority of the reform, 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reform process. Clearly, the post consumption averages three years before as a base and fine-tuned on the basis of this single practices must be improved. Improvements to adhere to three principles: first, under the existing policy provisions approved for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standards, calibration, is not contrary to policy.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people's sustainability,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standards approved, both financial reach, and people passing through. Third,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al needs of civil servants responsible for authorized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standards, both high and low positions, but also the nature of the work and the workload. In reform of method Shang, approved civil servants positions consumption standard to "big unified, and small dispersed" suitable, that most positions consumption project should according to policy provides proposed unified standard, consider to ranks, and units and the work task of differences sex, unified of standard should has elastic of and dynamic of, makes regions, and units in implementation unified standard Shi has must of flexible disposal right; but since set of standard must after financial, and audit, sector audit approved Hou to implementation. (C) reform package.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consumption to limit consumption, turning mess into kitchen after dinner, follow the civil servant with a how to use personal title subsidies, or how to manage a personal duty consumption use of subsidies. Therefore, we must establish and perfect with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monetization reform support of the series of governance systems such as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low fault investigation system, the report said. While other measures to keep up.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rgans, financial, auditing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monetization reform progress,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monetization system, measures to develop and monit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pection, not consumption as required, even shifting consumer behavior to stop, serious cases to deal with. Three ideas,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monetization reform of politics, the econom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as somewhere between a reform also demonstrated its importance and urgency. First of all, civil servants especially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 and public servants ' duty consumption there are big drawbacks. NPC deputies and CPPCCmembers and the broad masses are concerned about. Secondly, the中华资源库: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
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洞口三中米湘泉2012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历经新旧两届高三历史教学工作。
对比2009年历史高考题和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高考题,我感慨很多。
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现今的历史高考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更加高了,有这个感觉并不只有我一个人。
可细细想来,这就是高考,我们尽管有很多的不满和怨言,但这是游戏规则,我们与无法改变,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才是实在的。
估计作为新课程实施几年后的高考形势,历史高考命题模式和难度不会有大的变化了,2013年的高考文综历史命题应当是“稳中跟进,稳中应变”。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去应对历史高考,我有一些体会和想法。
首先是教材编写出现明显变化:旧课本编排的逻辑是编年史,很可能编高中教材的老师认为编年史的顺序学生初中就了解过了,高中就出专题史的形式,但是文科的学生初中的时候未必能把历史的东西过的很熟,他们对编年体的掌握是不足够的,但是也不至于把旧的教材拿过来再看一次,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路,旧教材里我们刚刚说过考点和新教材是有区别的,很多考点在新教材里是找不到的,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在旧教材里是看不到的,旧教材里又有很多东西可能新课标里不是必修的内容,比如一战和二战,放到选修里了。
再把旧教材通读一次可能效率不是那么高。
同时,由于把同意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各领域分开,给学生理解历史根源和影响造成很大困难。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没有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也没有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分别在必修2和必修3)。
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断层,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其次是高考选题有明显变化, 不管是全国的新课标还是地方卷,他们的情况大概是差不多的,靠纯知识记忆的题目能得分的应该是越来越少了,现在的考试对学生的素质或者处理题目能力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上了考场,所有的题目,选择也好,大题也好,题干通常比较长,不光有白话文,还有文言文,还有表格图象,很多,从来没在课本中读到的东西都需要学生在考试中灵活的分析应用处理这个东西,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提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 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
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
答案:C。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
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对题干中“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的理解是学生解题的关键,立足于这一规定的时间空间之下,再明了两段传说故事表达的思想,不难判断两段当时流传的故事反映出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求。
以两段流传故事不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僧人的心态,A项不正确,流传故事不能等同于戏剧,排除B项,凭两段传说也无法说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C项理解错误。
答案:D。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诸多知识点。
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这段文言文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了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
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
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
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
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
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
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
答案:D。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理解,属于政治史的内容。
题干中的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清代内阁处理公务因循守旧,拘泥于成例,不思变革。
A、C两项与此无关,排除。
学生很容易选D项,认为D项反映了题干中材料的本质。
但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惟君主之命是从的内容,官员处理公务沿用的是以惯例,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本题虽以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的话切入,但从本质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
梁启超的这段话很明显地表达了专制制度在一分一合中递进的过程,而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所以C项正确。
答案:C。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主干知识。
题干以直白表述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情境,内容只涉及到张謇办厂和当时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调用所学知识解题。
张謇所处的是“重农”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此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张謇选择了投身实业。
因此在四个选项中能反映出题干内容的,只有A项。
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实际,D项不能全面积极地体现张謇投身实业的目的。
答案:A。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俄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体现中外关联的命题思路。
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
从时间看当时俄国革命已经在中国得到宣传,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许多政治试验,最后都失败了。
毛泽东在信中认为俄国式的革命是一个“恐怖的方法”,但在“诸路皆走不通”、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的一个变计”,所以A、B、D三项对毛泽东在信中表达的思想的理解是错误的。
答案:C。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5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的中国经济的认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此时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了解清楚(热点),所以本题也是一道中外关联的选择题。
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1958年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所以学生在读懂题目之时又要调用所学的知识。
材料中文件反映了是美国对中国“二五”计划发展的判断。
文件认为在此期间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高速发展。
这一判断被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发展状况。
A项不符合此时的事实,B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热点)。
题干通过1992年的两个“下海”经商的数据,反映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热情。
题干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B错误,C、D两项不发生在1992年。
答案:A。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执法情况所反映的实质的认识,属于世界古代政治史。
通过题干中关于把“葡萄树”说成“葡萄”而输掉官司的表述,不难判断B 项正确。
答案:B。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经济全球化。
解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两个时间数据图的变化,同时要调用两个时间相关的历史知识。
关贸总协定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在解决争端方面并无作为,A项错误。
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如西欧国家)”贸易份额减少看,B项错误,两个数据图都反映了经济多极化,排除D项。
两幅图主要反映出“美国”和“其他工业国”这些传统的贸易体的份额在减少,而“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份额在增加,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明显(与美国强化亚洲的战略这一热点相关)。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第II卷8页,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