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
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剂量愈大,随机效应的发生概率愈高,即使照射量很小,
也会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致癌效应
不适当的照射是诱发肿瘤的因素之一。
•遗传效应
对受照者的后代所产生的随机效应。受照者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受控基因突变,染
色体畸形,导致流产,死胎,畸形及某些遗传病,可表现为后几个子代的隐性突变。
随机性效应-辐射致癌
癌症的概念与起源癌症(cancer):增生失控并侵入周围组织或向远隔部位转移的
恶性肿瘤致癌因子(carcinogen):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最后发展为癌症的因子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病毒机体遗传特性, 激素水平, 环境因素, 生活因素
2) 确定性效应指生物效应产生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变化而变化的效应。
特点:波长较长;辐射的内在能量较低
近年来非电离辐射的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
物理基础
1.放射性核衰变方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些?
衰变
射线特点:
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它的质量大、电荷多,电离本领大。但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1~2厘米,通常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
-衰变
-射线特点: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带负电荷,质量很小,贯穿本领比α粒子强,而电离能力比α粒子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不同而异,一般为几米。通常用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塑料板就可以较好地阻挡-射线对人体的照射
有剂量阈值,在剂量阈值下,不会引起非随机效应,超过阈值,则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如不育、白内障、造血机能低下等均属确定性效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辐射防护
1.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任何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所获得的利益,包括经济的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军事及其它效益,必须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基本生产代价、辐射防护代价以及辐射所致损害的代价等,这种实践才是正当的,被认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不能获得超过付出代价的纯利益,则不应进行这这种实践。

辐射防护基础教程

辐射防护基础教程

辐射防护基础教程辐射防护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健康和安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因此了解辐射防护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传递的过程,可以是波动或粒子的形式。

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和核辐射两种主要类型。

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能量的传播形式,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核辐射是指核能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或粒子。

为了有效防护辐射,我们需要了解辐射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的来源包括自然辐射和人为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自地球和宇宙,包括来自太阳的光辐射、地球的热辐射和地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

人为辐射主要来自电子设备、射线治疗和核辐射事故等。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辐射的种类、剂量和暴露时间。

辐射的生物效应包括急性和慢性辐射病、遗传效应和癌症等。

因此,辐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时间、距离和屏蔽。

首先是时间原则,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可以减少辐射的危害。

其次是距离原则,尽量保持远离辐射源可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最后是屏蔽原则,通过使用屏蔽材料来减少辐射的穿透。

这些原则是辐射防护的基础。

在辐射防护中,我们还需要了解辐射剂量的单位和辐射防护的措施。

辐射剂量的单位包括辐射等效剂量和剂量当量等。

辐射防护的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辐射监测、辐射射线防护设备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等。

总的来说,辐射防护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健康和安全。

了解辐射的来源、影响和防护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学习辐射防护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辐射的危害。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辐射防护意识。

辐射防护的知识越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就越安全。

愿大家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
• 3.2、辐射防护的原则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的限制
三、辐射防护目标和原则
合理最优化要求:
防护水平为W0 时,X +Y 最小, 净利益最大。 V——毛利 V-P P——生产成本(未计防护 X+Y 成本) 代 X——辐射防护成本 价 Y——辐射危害相当的代价 正当化要求: V-(P+X+Y) W1 W0 =(V-P)-(X+Y)> 0
a
受照剂量 随机性效应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的关系 a为自然发生几率。
三、辐射防护目标和原则
• 3.1、辐射防护的目标
辐射防护的目标: 确保人员所受剂量低于确定性效应发生阈值, 以防止确定性效性的发生; 确保采取所有合理的措施,以把随机性效应的 发生概率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三、辐射防护目标和原则
X Y W2
防护水平W
四、外照射及其防护措施
• 4.1、外照射的概念
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
辐射照射,包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
a粒子
密 封 源
β 粒子 γ射线 中子
辐射源在人体外面, 辐射由体外射入身体。
四、外照射及其防护措施
• 4.2 核电厂外照射的来源

反应堆状态
运行
裂变中子
• 能量比较低,不能 使物质原子或分子 产生电离的辐射。
核电站辐射防护就是对电离辐射进行的防护工作!
一、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1.2、电离辐射类型 核电厂中常见的电离辐射类型:α 、β 、γ 、n
α 为4He的原子核; β 为高速运动电子; γ 为一种电磁波; n为中子流。
一、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1.3、电离辐射的穿透能力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一、原子核与原子(核)能自然界的物质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比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食盐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元素通常被叫做原子(严格地说,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叫做一种元素),所以,可以说,物质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中心"地位,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围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取决于原子核,其电子质量数忽略不计。

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心"和多个电子,电子一圈一圈"守规矩"排列并且运动。

不同的原子其电子数也不同,比如,炭原子6个电子,氢原子1个电子。

不同原子,其原子核具有的正电荷数目就不同;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目,正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姐妹"俩统称"核子"。

不过,中子不带电荷。

只有质子带正电荷,与对应的电子(负电荷)形成"稳定局面"。

比如,原子序号都为1的氢有3种,"正宗"的氢只有1个质子,即带1个正电荷,另两种分别叫重氢和超重氢。

重氢又叫氘(音"刀"),其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还有1个中子;超重氢又叫氚(音"川"),1个质子,2个中子。

它们的质量分别是"正宗"氢的2倍和3倍。

氢、氘、氚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原子序数都是1,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氢的3种同位素",也可以叫做3种不同的核素,分别写作11H、12D、13T 。

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数字表示其质量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的正电荷数目,同电子(带负电荷)数目是相等的,正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科学家称之为"原子序数"。

又比如氦原子,写作 24 He,原子序数为2,其质量数是4,显然,其原子核中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课件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课件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辐射防护概述 •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 辐射防护措施 • 辐射防护应用 •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 辐射防护研究与发展
01
辐射防护概述
辐射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辐射是指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过程。根据其性质,辐射可分为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核辐射等。
详细描述
辐射是能量传播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电磁波、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或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辐射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来源 。
辐射的来源与危害
总结词
辐射的来源主要包括天然源(如太阳、地球中的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源(如医疗设备、核设施等)。长期暴露于 高强度辐射会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用于测量辐射的仪器,如 盖革计数器、剂量计等。
辐射测量方法
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以及个体测量和区域测 量。
辐射的吸收与转化
吸收
辐射能量被物质吸收,转 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量。
转化
辐射能量使物质发生化学 或物理变化,如电离、激 发等。
转化后的影响
如化学键断裂、分子结构 变化等。
人体对辐射的响应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辐射防护的智能 化与自动化,提高防护效率和安全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如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拓 展辐射防护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全球 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
THANKS
行业辐射防护标准
不同行业涉及的辐射源和辐射类型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辐射防护标准。

辐射防护知识点

辐射防护知识点

辐射防护知识点1、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的效应不同,人们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都属于电磁辐射。

2、电离辐射是指携带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的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

3、通常,将能量大于10eV的光子视为电离辐射,而将能量小于10eV的光子称作非电离辐射。

4、电离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

波长大于100nm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5、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

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到达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会减少。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6、为了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必须遵循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限值个人当量剂量三项基本原则。

7、公众人员眼晶体的当量剂量限值为15mSv/年,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当量剂量限值为50mSv/年。

8、剂量限值适用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9、世界范围内天然辐射的公众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

10、净化就是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去污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11、对于中子,常用的屏蔽材料为水、石蜡、含硼聚乙烯等。

1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於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裏。

13、对于能量大于10MeV的加速器机房,对机房防护门的屏蔽除了要考虑X射线外,还应考虑对中子的防护。

常用的屏蔽材料为铅+石蜡(或含硼聚乙烯)+铅。

14、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是“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在污染控制中,“包容”、“隔离”是主要的。

在开放型放射操作中,“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往往联合使用。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课件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课件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
目录
一、辐射防护简介
1. 辐射防护的含义
(1)什么是辐射
(2)辐射的分类
2. 辐射防护简史
3. 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和
目的
4. 辐射防护的知识体系
二、辐射物理基础
1. 放射性现象
(1)原子结构
(2)核素的表叙
(3)同位素和核素
(4)术语
2. 放射性衰变及机理
(1)α衰变
(2)β衰变
必要的。
从百余年来辐射对人类损伤简史的回
顾中可以看出,造成人类损伤和死亡的辐
射事故几乎都是由于错误的应用而造成的
。所以,系统学习辐射防护的专业知识是
非常必要的。
核科学研究和核能为造福人类的实践
则留下安全的记录。这是因为人们认识核
能的初期就意识到了它的损伤作用。其后
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建立了较为完善
学调查;
(3)高辐射本底地区居住者的流行病学
调查;
(4)原子弹、氢弹、切尔诺贝利事故受
害者跟踪调查。
调查结论
迄今为止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证明:
➢ 在低剂量下,唯一潜在的辐射危害是致癌。
遗传危害未见增加。
➢ 低于职业性剂量限值的辐射水平的长期慢性
照射,是否会增加恶性肿瘤尚不明确。
➢出生前诊断性X射线的照射量,是否能增加出
多余的能量可以以X射线的形式放出。
矢量的粒子辐射度, 矢量的能量辐射度,
2.辐射防护简史
❖1895, 伦琴( Roentgen )发现 X 射线
伦琴(Conrad Roentgen
1845-1923)
Nobel Prize in 1901
Frau Roentgen’s Hand

《辐射防护》 讲义

《辐射防护》 讲义

《辐射防护》讲义一、辐射的基础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

从太阳的光线到医疗设备的使用,从核电站的运作到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辐射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

那么,什么是辐射呢?辐射,简单来说,就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传播。

它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脱离轨道,从而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 X 射线、γ 射线和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的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或分子电离,比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离辐射。

这种辐射由于其高能量,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较大的危害。

例如,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 X 射线或γ 射线中,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基因突变,甚至引发癌症和遗传疾病。

而非电离辐射,虽然能量相对较低,但在长期、高强度的暴露下,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引起头痛、疲劳等症状。

二、辐射的来源辐射的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辐射源。

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太阳的宇宙射线和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质,如氡气。

氡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它可能从土壤中释放出来,进入室内,长期积累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其次,医疗活动也是辐射的重要来源。

X 射线检查、CT 扫描、放射性治疗等都使用了电离辐射。

这些医疗手段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于频繁,也可能给患者带来辐射危害。

此外,工业和科研领域中的核设施、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处理,以及某些消费品,如含放射性物质的夜光手表等,也可能成为辐射的来源。

三、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辐射的类型、剂量、暴露时间以及人体自身的敏感性等因素。

低剂量的辐射暴露可能不会立即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微小损伤,这些损伤在长期积累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高剂量的辐射暴露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急性放射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出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公共基础知识辐射防护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辐射防护基础知识概述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辐射无处不在。

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器设备到医疗诊断中的 X 射线,从核能发电到宇宙射线,辐射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了解辐射防护基础知识,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阐述辐射防护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辐射的基本概念1. 辐射的定义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的现象。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

电离辐射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可以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对。

非电离辐射的能量较低,不足以使物质发生电离。

2. 常见的辐射源(1)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地球辐射和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等。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地球辐射主要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

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钾-40 等。

(2)人工辐射源:包括医疗辐射、核设施、工业辐射源等。

医疗辐射是最常见的人工辐射源之一,如 X 射线、CT 扫描等。

核设施包括核电站、核反应堆等,工业辐射源主要用于工业探伤、辐照加工等。

三、辐射防护的核心理论1. 辐射剂量学辐射剂量学是研究辐射剂量的测量、计算和评价的学科。

辐射剂量的单位主要有希沃特(Sv)、戈瑞(Gy)等。

辐射剂量的大小取决于辐射源的强度、辐射类型、照射时间和距离等因素。

2. 辐射生物学效应辐射生物学效应是指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电离辐射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 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引起基因突变、细胞死亡等生物学效应。

非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相对较弱,但长期暴露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实践的正当性是指只有当辐射实践带来的利益大于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时,才可以进行辐射实践。

防护的最优化是指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以达到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原则。

个人剂量限值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辐射防护基本知识黄军课件

辐射防护基本知识黄军课件

辐射测量技术
通过测量辐射剂量、能量 和分布等参数,评估辐射 水平。
实时监测与报警
对高辐射区域进行实时监 测,及时发出警报。
个人防护用品与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防护服、手套、鞋、眼镜等,用于降低个人 受到的辐射剂量。
防护措施
采取合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减少暴露于辐射环 境的时间和程度。
培训与教育
提高公众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掌握基本的 防护技能。
高等教育层次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端人才,加强基础 理论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
继续教育层次应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 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新技术、 新方法的培训和应用。
辐射防护培训课程与教材
开发辐射防护培训课程和教材,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 同领域和层次的需求。
理论课程应注重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实践课程应注重实际操作、应急处 置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应注重实际案例的剖析和经验总结。
用于测量电离辐射的仪器,如盖革 计数器、剂量计等,用于监测和评 估环境中的辐射水平。
辐射测量方法
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 量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辐射强度,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与辐射相关的 物理量来推算辐射强度。
辐射防护标准与法规
国际标准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 组织制定的辐射防护标准,为各
纳米材料
利用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提高辐射防 护材料的性能。
高分子复合材料
通过将高分子材料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型 辐射防护材料。
智能材料
利用智能材料的响应性、自适应性和功能性,实现对辐射的高效防 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电离辐射的几个定义
• • •
电离是指原子由于其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 由电子和离子对的过程; 电离辐射是指凡是与物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而使物 质原子电离的一切辐射。所关心的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 γ光子、中子形成的辐射场; 电离辐射源是指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者释放放射性物 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者实体。例如:室内装修 用的花岗岩、放射性同位素、辐照装置、放射诊断和治疗 设备、核电厂、放射性污染物等。
– I类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至 – – – –
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II类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 几天人员可致人死亡。 III类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 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IV类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 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源的人可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V类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 • •
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的定义来看,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放射源 主要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非密封放射源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紧密固结在覆盖层里的 放射性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 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对放射源需要了解什么?
一、辐射防护的概念
辐射防护的概念与含义

实践已证明,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过量的辐射照射会 引起对人体的危害;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人们在研究、应 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居里夫人; • 毋庸回避,核能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潜在性的危险,因为过量 的辐射照射的确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凡应用核能与核技术和从事电离辐 射研究的单位,必须重视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问题; • 搞好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是核能、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有 力保障,这就是“用”和“防”辩证统一的关系;
电离辐射的特点
• • • • •
广域性或区域性:天然辐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整个宇 宙空间都存在天然辐射的照射; 持久性:天然辐射伴随着宇宙演化,人工辐射在制成后也 有一定的存在时间; 屏蔽性:天然辐射难以屏蔽,人工辐射可以得到一定的包 装和屏蔽; 不易察觉性: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人体的感觉 器官对它不灵敏,不易察觉; 不可忽视性:人工辐射可能对个体造成严重的永久性伤 害,或对子代造成长期影响。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α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 •
α粒子与介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原子的电离和 激发,α粒子在其径迹上则逐渐损失能量。其径迹近似为直线; 电离所产生的高能电子也可以引起其他原子的电离和激发,并逐 渐损失能量; 相互作用过程产生许多电子-离子对,同时受激原子退激时也会 发出光子(特征X射线)。
二、电离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放射性及放射源基础知识
辐射的来源
到处都有 辐射?
辐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1.原子核的放射性:由于原子核自发的变化而放射出各种射线的现 象。能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 2.放射性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后,原子核本身从一种核 素转变成另一种核素,这个过程叫做原子核的衰变,也叫放射性衰 变。 放射性是某些物质固有的物理特性,表明物质的基本组成---原 子核的不稳定性; 放射性物质的最主要特点是在衰变时放射出各种射线。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通过与介质原子或核外电子的单次相互作用,损失很大 一部分能量或完全被吸收。 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内层电子发生作用,将能量全部 转移给电子,形成光电子发射,而入射光子本身消失了。 此过程还伴随发射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
– – –
康普顿效应:入射光子与外层电子发生作用,将一部分 能量转移给电子,形成反冲电子,而入射光子本身的能 量减弱,变成散射光子; 电子对效应:在原子核库仑场中入射光子转换成一对正 负电子对,入射光子本身消失。产生该效应要求入射光 子能量大于0.511MeV*2=1.022MeV。
电离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 — 天然辐射源 — 人工辐射源 所有生物体都在无时无刻地受到自然界中始终存在的电离辐射的照射, 包括宇宙射线和地球环境中原始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射线,通常 称为天然本底照射; 天然本底照射是迄今人类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最主要来源; 因医疗照射及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核动力生产、核试验等,产生 了不少新的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照射,这类辐射照射称为人工辐射照射;
γ衰变
• • • •
γ衰变:原子核通过放射γ射线由高能态自发地向低能态 跃迁,也叫γ跃迁; γ跃迁不会导致原子核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变化,只是原 子核内部能量状态发生变化,也称为同质异能跃迁; γ射线一般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产生的。它是波长很短 的光子,不带电,具有间接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很大; 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所释放出的能量也可用于发射核外电 子,这个过程叫内转换,此时不发射γ射线。
T1 2 = ln 2 / λ ≈ 0.693 / λ
放射性活度
• • •
放射性活度是指处于某一特定能态下的放射性核素在单 位时间内发生放射性衰变的数目,通常用A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贝可勒尔,简称 贝可,符号Bq。 早期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叫居里,符号Ci。
1Ci=3.7×1010Bq 1mCi=0.001Ci=3.7×107Bq 1μCi=0.001mCi=3.7×104Bq
•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12月23日发布第62号公告《放射源分 类办法》。该分类方法也适用于非密封源的分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年5月30日发布第26号公告《射线装置分 类办法》。
参照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 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I、II、III、IV、V 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辐射防护是核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防 止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许多学科存 在交叉领域; 辐射防护涉及的学科包括:原子核物理、核化学、辐射 剂量学、核辐射探测技术、核电子学、放射生物学、放射 卫生学、放射生态学和辐射评价学等;

• 辐射防护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和深化阶段,有许多新课题尚 待研究。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定义
• • •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 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包括放射源与非密封放射 性物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放射源的定 义,放射源是特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 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 射性物质。 根据《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 4075-2003)的 定义,密封放射源是指密封在包壳里的或紧密地固结在覆 盖层里并呈固体形态的放射性物质。
N (t ) = N (0 )e − λt
放射性衰变常数
• • • •
衰变常数是指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 它的大小反映了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慢,它只与核素的种 类有关; 符号为λ,国际单位为1/s(1/秒); 衰变常数是放射性核素的特征量,是由放射性核素本身的 性质决定的,与放射性核素有确定的对应关系; 实验发现,用加压、加热、加电磁场、机械运动等物理或 化学手段都不能改变指数衰减规律,也不能改变其衰变常 数。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 •
对于具有同一种衰变方式的某一放射性核素来说,在单位时间 内,每个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概率相同,但衰变的时刻是各不相同 的,是独立地随机发生的; 某种原子核在时刻t的数量与其起始时刻的数量之间存在着指数衰 减关系,即这种原子核的数量由于衰变而按指数规律减少,这就 是放射性核素的指数衰减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辐射防护
第二讲: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吴宜灿 宋钢
FDS 团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E-mail: gang@
主要内容
1. 辐射防护的概念、目的与任务 2. 电离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3.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 4. 辐射防护中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程度,从高到低 将射线装置分为I、II、III类。按照使用用途分为医用射线装置 和非医用射线装置。
– – –
I类为极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 严重放射性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 响。 II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 生较严重放射性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III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 人员的放射性损伤。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 • •
β射线也可以引起介质原子的电离和激发,但径迹较为曲折,并 产生较强的韧致辐射; β粒子在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还存在较强的反散射现象,尤其是 介质由高原子序数的材料制成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可超过 50%; β粒子在介质中的吸收曲线随吸收体厚度的增加而下降,近似为 指数衰减方式; 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除了与β-相同外,还会与电子发生湮没 辐射,发射γ光子。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 •
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主要与介质原子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 其作用形式主要有: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核反应; 中子与较轻的原子核碰撞时,可在一次碰撞中损失较多的能量; 中子诱发的核反应与中子的能量密切相关,在不同的中子能区, 其核反应截面和核反应过程相差较大。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半衰期
• •
根据指数衰减规律,可定义某种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 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为该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 T1/2。 对于放射源而言,半衰期越短,表明此放射源衰减很 快;半衰期越长,则表明此放射源衰减很慢。不同核素 的半衰期可以相差很大,有的可以达到1010年,有的可 以远小于1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