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孝女刘方艳:带着盲母亲上大学

合集下载

“千里背母上大学”刘秀祥先进事迹

“千里背母上大学”刘秀祥先进事迹

“千里背母上大学”刘秀祥先进事迹“千里背母上大学”刘秀祥先进事迹篇120XX年,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大企业的刘秀祥选择回到家乡,到望谟县打易镇成为一名特岗教师。

他说:“比起一个人走出大山,更多山区孩子需要有人指引人生方向。

”为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做好辍学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刘秀祥骑上摩托车开展家访。

劝学路上,他吃过闭门羹、遭遇过误解,但从未想过放弃。

“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山里的父母和孩子,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做特岗教师的3年里,刘秀祥先后家访500余名学生,把很多孩子从打工的工地拉回了校园。

工作时间越长,刘秀祥愈发认识到,要凝聚更多的力量助力乡村教育。

这促使他创办了刘秀祥名师(劳模)工作室。

通过工作室,刘秀祥牵线省内外资源,对接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公益讲座、教师研修项目,鼓励、资助贫困学生。

工作室还实施“青蓝工程”,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10年来,刘秀祥共开展教师研修、学生德育教育讲座2000余场,联系接收捐助资金130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200余名。

在刘秀祥的激励和影响下,很多学生毕业后回到望谟,扎根大山。

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些年,刘秀祥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去冲在最前,能够去干在实处”。

“千里背母上大学”刘秀祥先进事迹篇2怀着信仰回到家乡从教,刘秀祥坚持“厚德重智,德育先行”,并把红色文化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抓手。

“我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每个孩子都有信仰,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读书’、人活着的意义。

”刘秀祥说,教育的成败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让信仰根植于思想的厚壤,未来才有无限希望。

刘秀祥有4个工作室,集贫困生资助、公益演讲(讲座)、教师研修培训、学生德育教育、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等功能为一体,通过发起“助学走乡村行动”,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生4200多人,资助金额1300多万元;与北京潞河中学等全国8所中学合作建立教师研修基地,为山区教师搭建了拓宽视野、交流互鉴、凝聚力量的平台。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点:“最美妹妹”演绎人间大爱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点:“最美妹妹”演绎人间大爱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点:“最美妹妹”演绎人间大爱正文:52岁“小女子”的“大决定”,照顾瘫痪哥哥24年环球网发布时间:12-2907:52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标题:52岁“小女子”的“大决定” 照顾瘫痪哥哥24年52岁仍未嫁照顾瘫痪哥哥24年自称“小女子”的人,其实年龄上早已不小了,只是因为一直单身,才笑称自己是“小女子”。

二十多岁的时候,她的父母相继离世,丢下她和比她大十岁的瘫痪在床的哥哥,从此以后,她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做两件事,照顾哥哥,赚钱养家。

这位看似平凡,但却用半辈子做着一件不平凡事情的“小女子”,是来自辽宁营口的宋艳红。

宋艳红19岁那年,29岁的哥哥遭遇意外导致高位截瘫,随后父亲去世,母亲患病。

宋艳红成了家里唯一有劳动能力的人,“三班倒”、连轴转似的出去打工贴补家用。

宋艳红28岁那年,母亲也病情加重不幸离世,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宋艳红的肩上。

宋艳红:干不动也干,强制性地出去上班,发生这些事了,我就得出去挣钱,不还得活吗?也没想什么,那么伟大,就是挣钱养家糊口。

高位截瘫,意味着宋树森的身体自胸椎以下没有任何知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而且,随着卧床时间越来越长,患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在逐渐退化,一点儿小伤或者小的感染都可能威胁生命,母亲在世的时候,家里还有人看护着哥哥,可母亲去世后,哥哥的病情离不开人,宋艳红只能靠同时打几份零工,维持生活。

宋艳红:时兴那个玲珑线的门帘子,一个门帘得绣一个多小时,那时候给一块钱,一回取七八十个,一百来个,修道上那边修道,铺板油路,扬石子,活干得多了,农村没有固定收入,给工资就挣,在石粉厂缷滑石粉都干过。

宋艳红的哥哥宋树森:挣钱她就干,不在乎(辛苦),皮实,像人家一天买件衣裳啥的,不,她的衣裳都是别人给的,一个月(赚)80元、60元,一开始60元、80元,2012年涨到120元,一点一点,没有准的事。

宋艳红:我舍不得他,人世间有亲情、友情、爱情、兄弟(妹)情也叫手足情,我只要有这口气在,我就得让他活得好。

拳拳孝心,中国首位盲人医科博士让母亲重新站起来_亲情故事

拳拳孝心,中国首位盲人医科博士让母亲重新站起来_亲情故事

拳拳孝心,中国首位盲人医科博士让母亲重新站起来他正上大三时,双目突然失明。

在漆黑的世界里,他那白发苍苍的母亲,重新为他点燃梦想的心灯,扶持他拄着盲杖,从中国到日本又到美国,敲开了梦想之门,获得了美国加州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医科博士学位,续写了一段生命传奇。

然而,就在他学成归国后,母亲突然瘫痪。

他使出毕生所学竟让母亲神奇康复并站起来,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爱心传奇。

他,就是来自安徽的中国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李雁雁。

自己点亮心灯,照样走出一条大路1985年秋季开学不久,湖南大学大三学生李雁雁,在球场上打篮球,突然觉得篮圈模糊不清,随后眼前漆黑一片。

经确诊,他患上了青光眼导致的永久性失明。

听到结果,李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墙壁:“我以后怎么办呀?”李雁雁1966年出生于安徽池州,父亲李成勇是宣传部门干部,母亲龚桂兰43岁才生下他。

李雁雁7岁时,父亲因车祸丧生,从此,李雁雁和母亲相依为命。

1982年,李雁雁不负众望,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那时的他,希望早日毕业,用自己的能力供养没有工作的母亲,谁料,不幸突然而至。

擦干眼泪,李雁雁请同学到邮局给母亲发去电报,将实情告诉母亲。

龚桂兰收到电报后,心急火燎地赶往长沙。

李雁雁悲痛欲绝:“妈妈,医生说我的眼治不好了,我彻底完了。

”儿子的话像一根钢针扎在龚桂兰的心上,她哽咽着安慰儿子:“雁雁,一切都会好一起来的!妈妈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的眼睛!”由于李雁雁已双目失明,无法完成学业,龚桂兰为李雁雁办理了退学手术,带着儿子开始茫茫的求医问药之路。

然而,一切都徒劳无益。

医生都是一句话:“这眼病目前没有回天之术!”1986年12月的一天,绝望的李雁雁摸索着准备跨过阳台结束生命。

龚桂兰见状,连忙跑过去将儿子抱住:“雁雁,你千万别做傻事,你如果走了,妈在这个世界上就孤苦伶仃了。

”龚桂兰的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李雁雁混沌的头脑,他哭着说:“我也不想离开妈妈呀,可我这样子,您叫我怎么活呀,我多活一天就会拖累您一天……”但龚桂兰很坚强:“怎么是拖累呢?上天虽然夺去了你的双眼,却让你有孝心为妈着想,你永远是妈的宝贝儿子,妈虽然累一些,但从没感觉过苦!”龚桂兰给儿子讲起《盲人与灯》的故事:“……黑夜里有个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龚桂兰语重心长地对李雁雁说:“雁雁,自古以来,身残志坚成就大事的人,大有人在,只要自己点亮心灯,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那一刻,李雁雁如梦方醒,他蓦然感觉到母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漆黑的世界。

世代传承的古训——孝悌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世代传承的古训——孝悌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世代传承的古训——孝悌——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一书,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融入了儒家思想精华。

“越看,越琢磨,越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深刻领悟到:古人特别是我们的两位先师——孔子和孟子,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圣人!《弟子规》虽然只有短短的1080个字,却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文中360句圣人的古训,113件做事的方法,使我进一步受到了圣贤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拭去了心灵上的尘埃。

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中华传统文明当中,从内心深处感到认知恨晚;拜读《弟子规》,更加感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让我懂得如何做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他人、环境的不良影响,不沉迷于吃喝玩乐;以劳为福,努力做到:尽孝道、存善心、讲诚信,博爱众生、心怀感恩、心存包容,以自己的表范对下一代言传身教,求得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认真阅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精大本,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语云:“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可见古德先贤对于“孝”的至高无尚的评价。

“孝”字的造字是有讲究的:“孝”是象形字,分上下结构,上面是老人的老,下面就是子,老人手扶着孩子的头在走,儿女应该将长辈放在肩上,扛起这片责任。

老的护佑着小的,小的肩上背负着老的,“父慈子孝”;从“孝”的造字组成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多么重视家庭和睦。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到第一次跌跌撞撞地走路。

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第一次离开父母……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犯错误、每一次失败,父母都会牢牢记在心头,陪在你身边,给予你默默的支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们永远报答不完,我们该怎样力行孝道呢?请细细品味《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自立自强征文

自立自强征文

“感恩、诚信、自立自强”主题征文推荐文章自立自强主题:自立自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学生姓名:xxx学号:xxx受助类型:国家励志奖学金自立自强“漫步于校园的石子小径,时光如柔风从耳畔划过,一道明媚的情愫射入眼帘,那叫做青春。

”-----题记一株松树屹立在贫瘠的山坡上,风吹雨打摧不毁它挺拔的志向,雪压霜欺它更加蓬勃向上。

它那无畏的姿容、青翠的枝叶使人想起了两个字--自强。

一株小草扎根在岩壁的石缝,干旱饥渴不断它碧绿的生机,危崖绝峭泯不灭它生活的欲望,它那坚强的信念、韧性的品格石人想起了两个字--自强。

冰心说,人们总是惊羡花儿的美丽,却不知道现时的惊艳背后,是一段布满荆棘的路。

是的,花儿的美丽,是花蕾的苦涩一点点深化的结果,也是花儿独立直面逆境的成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唯有在困境中独撑一面的人,才能成为百花之中最幽香的一朵。

生活,决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既有荒凉的大漠,也有深幽的峡谷,还横亘的高山。

只有顽强不息的攀登,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时时都有成功在等待,有令人激愤的日子,也有使人沮丧的时刻。

当我们面对沮丧,我们总是迷失自己,选择在游戏中排解,选择逃课去潇洒,选择一醉方休,选择各种各样方式去堕落,大学四年就这样在堕落中消磨掉。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自强吗?面对挫折,如果是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只能是放弃追求、游戏人生、虚度青春年华的懦弱者而已!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艰难困苦面前,是奋发有为还是消极颓废,检验着人生的追求和信念。

在平静和安逸的生活中,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挫折和风浪里,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去挑战自己,守住自己的方向。

花草的种子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得以在阳光下发芽,微笑;小鸟要跌掉无数根羽毛才能够锻炼出凌空的翅膀;就连上帝,也不过是曾经在地狱中走了最长的路挣扎得最艰难的那个人,又何况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刘芳艳—这个我们众所周知的女孩,14岁父亲病逝,哥哥查无音信,她用瘦弱的肩膀勇敢挑起家庭的责任和重担,带着双目失明的母亲,四处打工赚学费,又带着妈妈重返校园继续学业,顽强而乐观地走在人生路上……这是怎样的一种风骨啊!面对刘芳艳,我们应当学会自立自强!一个人只有能够自立于世,才能坚强起来,走出贫瘠的荒山,步入心中的绿洲。

90后孝女孟佩杰:侍奉养母十二 带瘫母上大学(整理精校版)

90后孝女孟佩杰:侍奉养母十二 带瘫母上大学(整理精校版)

90后孝女孟佩杰:侍奉养母十二年带瘫母上大学素材汇编1229 2324重孝德,八岁养女侍奉养母十二年;知感恩,花季少女带着瘫母上大学三晋大地、汾河两岸,历史悠久,民风淳朴。

孟佩杰“重孝德,八岁养女侍奉养母十二年;知感恩,花季少女带着瘫母上大学”的动人事迹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

孟佩杰,女,汉族,19岁,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在校学生。

她从小生活在农村,体弱多病。

5岁那年,父亲被车祸夺去了性命。

迫于生活压力,寡母不得不将年仅5岁的她送人领养。

刘芳英当时是隰县老干部局的一名职工,她早就有收养一个女孩的愿望,可她总觉得不易与5岁的孩子培养母子感情。

但佩杰的生母就是认准了品行好、为人好的刘芳英,于是便三番五次上门恳求。

最终刘芳英收养了这个苦命的孩子。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1998年,由于工作过度劳累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

虽然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

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

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

8岁的女孩,本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正是弄饴撒娇、天真无邪、活泼烂漫的年龄。

然而,对孟佩杰来说,从那时起便要担负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

给养母做饭,冬天要烧炉子,孟佩杰每天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炭、掏灰。

身子小,够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伤、烧伤已记不得多少次;为养母洗衣服、擦洗身子,手冻得又红又肿,膝盖不知磨破了几层皮;到市场上买菜,不认识葱姜蒜,她就按妈妈编着顺口溜记:“圆圆的是蒜、长长的是葱,扁扁的豆角绿茵茵……”琐碎的家务、照顾养母的重担就这样无情地落在了年仅8岁的女孩身上。

她从来没有因为照顾母亲和料理家务而耽误学习,每次考试她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2015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

刘芳英原本打算让女儿上高中、考大学。

然而还未成年的孟佩杰却自己拿定了主意,主动选择了可以走读就近照顾养母的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

两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孟佩杰不停地奔跑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认真努力地学习,精心侍奉着养母。

最新-高中政治 美德故事:感恩奉孝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6

最新-高中政治 美德故事:感恩奉孝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6

美德故事:感恩奉孝孝,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旦发掘,即可摄人肺腑,感天动地。

——题记2018年9月5日清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

薄雾轻笼着校园,清寒袭人。

秋风瑟瑟吹过,树上的一片落叶随风飘舞,在空中滑过一道弧线后,静静地落在路边一位正捧书晨读的女孩肩上。

女孩站起身,合上书,走回寝室,轻轻地推开门。

“芳艳!”母亲杜桂兰醒来了,用一口浓重的宁夏方言轻声呼唤着,摸索着,从枕边摸出自己的衣服。

“妈,早上挺凉的,您还是多穿点。

”刘芳艳从上铺的纸袋里翻出一件外套,帮母亲披上。

梳头、洗漱、煮土豆面,刘芳艳麻利地为母亲做完这些后,抱起书本,匆匆向教室赶去。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刘芳艳轻快地走着,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曾经的沧桑与苦难,夹杂着轻轻寒意扑面而来,却从她的笑容里一闪而过。

刘芳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绘图系的学生。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清瘦、个头不高、面容清秀的女孩,背着盲母上大学,用稚嫩单薄的双肩把一个破碎的家高高撑起,为年迈失明的母亲撑起一片晴空!为了病重的父亲,14岁的小芳艳叩开县长的家门1985年,刘芳艳出生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下冲村。

那里是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坡,恶劣的环境锻造了芳艳的坚强,可每说起父亲,她总止不住泪水涟涟。

14岁那年,芳艳的父亲患上食道癌,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一道晴天霹雳。

双目失明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老实憨厚的哥哥不知所措,年幼的芳艳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与绝望。

北方的冬天冷得可怕。

那天下着大雪,气温零下1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

芳艳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翻山越岭来到县政府。

这一天,是她读书以来第一次旷课。

芳艳从没见过县长,但为了救父亲,她鼓足勇气敲响了县长办公室的门。

可是,县长不在。

中午,县长还没回来,芳艳从书包里掏出冰冷的馒头,慢慢啃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救父亲,我一定要等到县长!下午下班了,县长还没来。

芳艳急了,拉住一个叔叔一问,才知道王学宽县长办完事后直接回家了。

雪下得更大了,凛冽的北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芳艳按热心人的指点,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向县长的家。

“同桌妈妈”16载,无声母爱感动中国

“同桌妈妈”16载,无声母爱感动中国

“同桌妈妈”16载,无声母爱感动中国作者:心悦来源:《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10期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她不惜辞职全程陪读,成为孩子的“耳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母子俩同桌度过16载。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2月27日获得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和她22岁的儿子杨乃斌。

爱子坠入无声世界,“疯狂妈妈”辞职和儿子做“同桌”陶艳波与丈夫杨德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被分配到秦皇岛工作。

1992年,她生下了儿子,并取名乃斌,希望他将来文武双全,儿子的诞生承载着夫妻俩对于美好生活最美好的向往。

一年后,陶艳波和丈夫带着8个月大的儿子回老家探亲时,儿子经历了一场高烧,高烧过后,陶艳波发现,无论在儿子周围和背后怎么拍手,他都没有反应,夫妻俩连夜带孩子去了医院。

没想到,儿子被一场高烧变成了重度神经性耳聋。

为了给儿子治病,陶艳波和丈夫跑遍了全国各地十几家知名大医院,但诊断结果都是:你们的孩子耳神经已经坏死!“快教孩子学唇语吧,孩子的最佳语言期为0-7岁,再这样跑来跑去就把他耽误了。

”一位好心的医生一语惊醒梦中人。

学唇语几乎成了陶艳波唯一的希望,在众人的不解和惋惜声中,她毅然辞去铁路疗养院的正式工作。

辞职的当天晚上,从不写日记的陶艳波在笔记本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一句话:“教育乃斌是我终身的职责。

”在聋儿康复中心的几十名学员里,陶艳波每天上课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一个月的突击训练便掌握了唇语的基本要领。

回到家里,陶艳波把要教孩子说的话分别写在儿子的手上和卡片上,然后她坐在小板凳上,让乃斌坐在高一点的凳子上。

母子俩的口唇保持在同一高度,她把儿子的一只小手放在她的脖子下面,以便感受她说话的时候声带是如何震动的,再让儿子看着她的口唇是怎样发音的。

当时,乃斌年纪很小,学唇语根本不得要领,被封闭在无声世界里,他动不动就烦躁地哇哇大哭,甚至用小手打妈妈,陶艳波只能默默地流泪。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虽然陶艳波每天对儿子说的话能拉一火车,可每天的希望却总是变成失望。

背着养母上大学,90后感动中国

背着养母上大学,90后感动中国

背着养母上大学,90后感动中国作者:梧桐雨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2年第5期母亲照顾我三年,我要守护她一辈子。

◎梧桐雨“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

为新中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等当选本届“感动人物”。

而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正是90后大孝女孩孟佩杰。

从北京载誉而归回到山西隰县后,孟佩杰受到了乡亲们的夹道欢迎。

次日,山西省邮政公司党组书记张晓宪再次登门拜访孟佩杰母女,这家公司两年来一直在默默资助佩杰上大学。

张晓宪将一个特殊的聘书郑重地交给孟佩杰,封面上写着“录用意向书”,内容为:“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特别批准,聘孟佩杰同学为荣誉员工,资助其上学期间全部学费,并欢迎毕业后到山西邮政工作。

”8岁女孩撑起一个苦难的家初见孟佩杰,令人颇感意外眼前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孩,脸上稚气未脱,看起来更像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其实她已经是名大三学生。

体重只有88斤的佩杰,每天都要把146斤重的母亲从病床上背起来,熟练地放到轮椅上,然后推到病房外晒太阳。

母亲的病友们不禁心疼地问:“你这么瘦弱,每天将妈妈背上背下的累吗?怎么不让爸爸来?”女孩含笑一回答“已经背了很多年,我习惯了,一点都不累!”她对父亲避而不谈。

谁能想到,这对母女根本没有血缘关系,而佩杰的养父已经离家出走十多年了。

1991年11月,孟佩杰出生在山西临汾市隰县一个贫困农家。

她5岁那年,父亲因车祸离世。

更为不幸的是,体弱多病的母亲随后又查出了绝症,眼看自己已经时日不多,母亲就想将把小佩杰送给别人抚养。

因乐善好施,在隰县老干局工作的刘芳英是当地出了名的热心人。

听说她早就有收养一个女孩的愿望,佩杰的母亲就找到刘芳英,想把5岁的女儿托付给这位好心人。

当年背着疯娘上大学,如今他给山里娃带来希望

当年背着疯娘上大学,如今他给山里娃带来希望

当年背着疯娘上大学,如今他给山里娃带来希望媛媛12年前,贵州省望谟县的贫困学生刘秀祥,背着患有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母亲远赴山东上大学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毕业后,刘秀祥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望谟县当上了中学老师。

他接手一个全校最差的“放牛班”,通过3年的精心培养,这个班的47个“小放牛”全部考上了大学。

苦难少年,背着疯娘上大学2020年4月29日,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32岁的刘秀祥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这是刘秀祥又一次站在公众面前。

12年前,他因为背着疯娘远赴山东上大学而闻名全国。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一个小山村,父亲在他4岁时病逝,母亲患上短暂性精神障碍。

亲戚只好替他们将土地转租,租金折算为每年500斤稻谷,这是刘秀祥和母亲一年的口粮。

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是在头脑清醒时带着小秀祥到小学报了名。

小学毕业考试时,他取得了全县排名第三的好成绩,却因为家中贫困,只能凭成绩免费上一所民办初中。

小秀祥带着母亲去县城那所民办初中求学。

没钱租房,他就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

门前空地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

为了维持生活,放学后,小秀祥就要去捡废品卖,周末则想办法到处打零工挣钱。

3年后,刘秀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一中,他带着去水电站工地打工挣来的600元钱,背着母亲去报到。

因为没钱租房,他只好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下了学校附近一个农户家闲置的猪圈当家。

猪圈四面透风,他就用捡来的编织袋和硬纸板挡风。

然而,高考的时候,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加上压力过大,刘秀祥突然病倒了,没能正常发挥,最后落了榜。

刘秀祥打算放弃学业,但在他跟一位老师告别时,老师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老师说:“你还年轻,不能怕困难,就算真的遇到了困难,也只有努力才能克服。

也许你会抱怨自己没有鞋子穿,但如果你回头看看,说不定有的人甚至连脚都没有,他难道就不活了?”听了老师的话,刘秀祥毅然决定复读。

一年后,刘秀祥考入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112年前一则“儿子不惜千里背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的消息引发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个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该多好。

这个孩子叫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

家里兄妹三人,他最小,有个哥哥和姐姐。

本来一家人过着清贫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当时的刘秀祥只有四岁,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溘然离世。

父亲的突然辞世,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

一个原本贫寒的家庭坠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秀祥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只有四岁,哥哥和姐姐也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

半大的哥哥姐姐一边学习种地,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妈妈,靠着村里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维持着生存。

这样的苦日子过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压的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么多年也苦了这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后,家里只剩下十岁出头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年刘秀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和当初的法子英一样面临命运的抉择。

但是刘秀祥挺住了,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承受了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很难面对的艰辛。

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刘秀祥就去砍柴种菜,然后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上学,放学后回家干农活做饭照顾母亲。

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重点中学,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还又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这时刘秀祥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去免费的民办中学读书,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

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这个漏风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

白天,他在学校刻苦读书,晚上,他去拾破烂换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常常十天半月碗里看不见一点油花。

九年级思想品德专题检测七年级部分陕教版答案复制

九年级思想品德专题检测七年级部分陕教版答案复制

九年级思想品德专题检测1(七年级部分)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全卷满分100分,检测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9分)我们也只有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世界之美在于和谐,我们属于世界,但世界不仅仅属于我们。

因此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重其他生命。

据此回答1—2题:( ) 1. 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我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就要①在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②自觉保护生态环境③肯定、尊重、珍爱自己的生命④爱护公物,保护公共财产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 2. 2003年一场令人恐惧“SARS”浩劫向人类袭来,而果子狸这种体态小巧、相貌机伶的花脸小兽,因被疑为“SARS元凶”遭到大量扑杀;2005年禽流感疫情肆虐全球,为了防控疫情,大量的家禽被扑杀。

对此你的看法是①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当其它生命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时,就必须彻底捕杀②每种生命都是独特而宝贵的,都有其生存的权利③人类要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④要尊重、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因为当其它生命被杀害殆尽时,最后倒下的便是人类自己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 3. 全面的认识自己才会更好地完善自己, 以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是①“吾日三省吾身”②听取别人的意见③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可以增强自信心④经常和别人进行对比⑤“看自己一朵花, 看别人豆腐渣”A. ①③⑤B. ①②④C. ③④⑤D. ②④⑤( ) 4. 以下几项属于合理发泄情绪的是①心情差的时候出去走走, 呼吸新鲜空气②在别人的书上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③努力学习克服因为知识缺乏产生的焦虑④冲着父母发脾气⑤与同学找茬子A. ①②B. ②④⑤C. ①③D. ①⑤( ) 5. 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学会A. 奉承别人B. 使用礼貌语言C. 建立自信D. 传统礼节( ) 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人物通讯标题制作技巧

人物通讯标题制作技巧

人物通讯标题制作技巧好的人物通讯标题不仅在于统领全文,而且在于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刻画出不同人物的精神实质。

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人物通讯的标题制作有什么特点,怎样制作?总体来说,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人物通讯标题。

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也就是说,作为人物通讯的标题,概括要准确,文字要简约,意思要传神;既要贴切,又要有丰富的内涵,还要有审美价值。

人们每每谈起一些新闻人物。

总还记得那些引人入胜的新闻标题。

这既是新闻人物的魅力,也是这些人物通讯标题的魅力。

总结多年来的新闻报道经验,我们将人物通讯的标题制作归纳为如下六大技巧:一是妙用谐音押韵。

谐音和押韵赋予了标题抑扬顿挫和朗朗上口的节奏美感,把人物的形象特征较鲜明地表现出来,给受众以强烈的视听美感,因此。

人物通讯的标题如能妙用缩略谐音,讲究合辙押韵,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景存丰碑立祥瑞播大地》,是一篇追记因公殉职的原阳高县县长王景祥的文章,这则标题“立”和“地”二字押韵。

读起来具有诗意的美,同时,作者巧妙地把王景祥同志的名字嵌进去,把他为阳高县留下的业绩与精神财富表达得准确而传神。

让读者在审美享受中领略了文章的深意。

另外,巧妙运用谐音也可以增加人物通讯标题的分量。

例如,《广州日报》2003 年7 月20 日刊登了题为《五十吴欢无不欢》的人物通讯,写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书画家吴欢的经历。

50 岁的吴欢童心未泯,写写画画,人称“玩家”、“鬼才”,标题取其名谐音隐身为“无不欢”,道出了这位书画家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生涯。

二是巧用诗词俗语。

诗词俗语是古人遗留下来的财富,大都为人们所熟知。

在人物通讯的标题中巧用诗词俗语。

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紫光阁》2004 年第 3 期刊登的一篇记述著名油画家靳尚谊的通讯《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就是仿用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川初二初中政治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初二初中政治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初二初中政治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大学生刘艳芳,带着盲人妈妈上大学。

刘艳芳边学习边照料母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和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刘艳芳的行为()①履行了子女对父母的抚养义务②体现了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履行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的义务④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2.“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人不同于动物,父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养育子女②父母对于子女尽了抚养义务,同样子女也应该照顾和关怀父母③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④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3.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高度赞扬了老师,是因为()A.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B.我们爱老师C.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D.老师伴我们成长4.李明是班里的优秀学生,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儿子、邻居眼里的好孩子。

可他却因为数学老师的一句话而与数学老师发生了冲突,你对李明的看法是()A.李明太骄傲了,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了B.这件事上,老师一定有全部责任C.李明处于青春期,易冲动,他应课后多和数学老师沟通D.其实李明是一个品质极坏的学生,他很虚伪5.“友情是一盏灯,离开它,生活就没有了光彩;友情是甘霖,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A.有了友情,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不会遇到任何困难B.有了友情,就有了一切C.友情是我们支撑生命的唯一力量D.友情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友情之光能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6.李红在进入八年级后,认为自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她除了同桌以外,不再与其他同学交往。

渐渐地,她变得孤僻起来,做事也常常独来独往。

下列关于闭锁心理危害的表述,分析有误的是()A.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B.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陷入孤立C.感受不到人际交往中的温暖D.会锁紧我们通向友谊的大门7.一位外国作家说:“要想吸引朋友,需有种种品格。

7年级下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训练

7年级下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训练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训练1、在抢救四川汶川地震受灾群众过程中,搜救人员发现一位已经没有呼吸的母亲。

她用自己的双臂支撑着前倾的身体,保护着一个才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被上面的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变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个感人的故事启迪我们()A.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B.应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C.应珍爱生命,健康成长D.要时刻关爱自己,为了自己2、学生小芳的妈妈总是爱唠叨,任何事情都要嘱咐好几遍,小芳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妈妈这样做让她感到很烦。

对此,小芳()A.应该正确看待妈妈对自己的爱B.要对妈妈明确表示自己很烦她的唠叨C.要认识到唠叨也是妈妈对自己的一种殷切期望D.要理解、体谅妈妈的一片苦心3、大学生刘艳芳带着盲人妈妈上大学,边学习边照料母亲,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她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和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刘艳芳的行为()A.履行了子女对父母的抚养义务B.体现了良好的道德素质C.履行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D.值得我们学习4、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在世上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回报父母的爱,就应该做到()A.尊重和爱戴父母,理解和关心父母B.听父母的话,一切顺从父母的安排C.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D.乐于付出感情,乐于赞赏父母,让父母精神愉悦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有()A.赞赏刚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B.认真倾听交往起来免误会C.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D.对错输赢要追究到底6、张老师组织学生就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进行了一次讨论。

讨论中,同学们表露了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A.胜利、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B.青少年应该主动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

克服逆反心理C.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D.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会会影响与父母之间的沟通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她那5岁的坚强却撑起一个残缺的家-感动中国_社会百态_青春励志小故事

她那5岁的坚强却撑起一个残缺的家-感动中国_社会百态_青春励志小故事

她那5岁的坚强却撑起一个残缺的家-感动中国_社会百态_青春励志小故事亡父疯母傻兄,雷冬香用她那5岁的坚强感动中国!好好读书和照顾好哥哥是小冬香的最大心愿——亡父疯母傻兄,你独撑家庭大梁,十二岁的女孩,自有一种坚强,苦难似弹簧,冬香更倔强——虽是冬天,也有花香!故事导读她5岁时,父亲去世,妈妈受刺激精神失常。

从此,她承担起了照顾妈妈和智障哥哥的责任,还要上学。

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7年。

妈妈在世时,她老觉得妈妈是拖累。

妈妈去世后,她才发现,这个“疯妈妈”竟是让她变得坚强的精神支柱。

如今,照顾哥哥是她补偿妈妈的最好方式。

为了哥哥,她多次拒绝好心人的收养。

“我已经丢下妈妈了,不能再丢下哥哥!”她说。

突如其来的寒流,让雷冬香睡了一晚,脚仍是冰的。

天刚亮,她就蹬开了身上那床又重又硬的棉被。

10月13日是星期六,不用上学,雷冬香想睡个懒觉,但她依稀听见隔壁屋里哥哥走动的声音,她不得不起来守着,以防哥哥发生意外。

家里,还有一大堆放了一周的衣服要洗。

这里是重庆市酉阳县大溪镇石堤村4组。

12岁的小冬香刚推开房门,一股冷风就裹着雨往屋里钻。

她暗自庆幸,前几天才将屋顶的瓦翻捡了一遍,是村干部让几个邻居帮的忙——不然,昨晚家里定会漏雨。

小冬香犯愁了,每周六上午,是她固定洗衣服的时候。

但下着雨,怎么到1公里外的水井旁去洗衣服?18岁的哥哥雷茂林正站在院坝边接房檐水玩,很开心。

他只穿了件单衣,看上去如同一个孩子,儿时的癫痫病让他的大脑受到刺激,智力仅相当于小学生。

小冬香拿来件厚衣服,强行让哥哥穿上后,搬了张小板凳坐在旁边,一双小手托着腮帮,望着雨帘发呆。

这雨,让她想起了妈妈。

爸爸去世后,她开始照顾精神失常的妈妈和智障哥哥2005年冬的一个清晨,小冬香在睡梦中被邻居黎茂菊叫醒:“冬香,你妈出事了!”妈妈一晚没回来——这并不奇怪,自2000年爸爸病逝后,妈妈因受刺激精神失常了,常在村里跑来跑去,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

小冬香记得,那天也下着雨,很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挣学费 ,女 大学生带着母亲去打 工
刘 方 艳 来 到 荆 门 职 业 技 术学 院 ,在 院 领 导 的 关J 下,只交 了书本费就顺利地 报 了名。知道读 } 不 f 5 的 艰 辛 ,刘 方 艳 始 终 不敢 乱 花 一 分 钱 ,她 含 不 得 买 件 新 衣 服 、一 双 新 鞋 。每 个 月 的 支 出 不 超 过 90

县 长 独 自坐 在 办 公 桌 前 ,和蔼 地 着 她 ,像 个慈 祥 的父 亲 。 于是 ,她 哭着 向 县 长讲 述 了 家 中遭 遇 的种 种 不 幸 。 王 县 长 很 认 真 地 听 着 ,告 诉 她 不 要 着 急 , 他 会 想 办 法解 决的 ,并 即找 到 民政 部 门 , 为刘 方 艳特批 了 1 0元 钱 ,让她 带着 到市 里的 医院 去为父 0 0 亲做手 术。然 而 ,现实 是习V , I 的残酷 ,1 z 998年 6月 1 6日,已是 胃癌 晚 期的 刘百 义最终 还 是撒 手而 去 了。 父 亲 去 世 后 ,学 校 给 刘 方 艳 减 免 了 部 分 费 用 , 允 许她 一年只 交 4 元学 费 。可 这 4 元 钱对 于她 家 0 0 来说 也不 是 个小 数 目。 为 _ 习 ,也 为 r 顺 母亲 , 广 _ 学 照 每 逢 寒 暑假 ,她就 到县 城 里 去 打 工 ,赚 一 点 微 薄 的 生 活 费 。尽 管 这 样 ,刘 方 艳 始 终 没有 放 弃 学 业 。 20 0 3年 8月 ,1 8岁的 J 考 }了湖北 省荆 门 _ 力艳 : 职 业技 术 学 院 计算 机 绘 图专 业 ,一 纸 通 知 _给 这 个 r 5 贫 困 的 家庭 更 增添 J 巨火 的压 力 。 家 贫 如洗 的 刘 ’ l r 艳 再 一 次 找 到 当 年 的 那 位 县 长 , 说 明 了 自 已的 情 况 ,县长被 她的事 迦 蕊 l了 ,为她 特批 一 00 元助 功 T2 0 学 金 。怀 揣 着 这 笔 钱 ,刘 方 艳踏 卜 了千 里之 外 的求 学 之路 。


・1 年 1 9 9 8 1月 1 日专 家 称 珍 奇 物 种 白 鳍 豚 将 在 2 年 4 0 内灭 绝 。
维普资讯
元 ,她 的很 多 同学 都 t分诧 异 , 因 为 他 们每 个 月 节 干 净 后 ,就 带 着 免 费 的两 份 饭 菜 ,赶 回 “ ” 和母 家 亲一道 吃饭 。下午 6 时 ,她上完课回到宿含 ,用酒 — 省着 花都需用 五六百 元 。 2 4年学 校放寒 假 ,刘方 艳赶到 天津 打了 十来 精 炉 煮 清 水 挂 面 , 吃 完 饭 和 母 亲聊 聊 学 校 的 趣 事 , 0 0 天工 后 才回 家 。 她 走进 家 门时 ,看 到 母 亲 过 得 是 那 再 背 着 母 亲 到 校 同散 散 步 。晚 上 ,她 把 母亲 安 顿 好 么 凄 凉 ,数 九隆 冬 ,家 里 冷得 像 个冰 窖 ,一 点 热 气 后 ,就 在 昏 暗 的 灯 光 下 学 习 。 都 没有 ,水 缸 全 结 了 冰 ,瘦 弱 的母 亲孤 零 零 一 个 人 除 了学 习 和 打 工 外 , 刘 方 艳 几 乎 把 所 有 的 时 坐在 冰冷 的炕 上 ,冻得 发 抖 。刘方 艳 一 把抱 住 母亲 , 间 都 用 来 照 顾 母 亲 。双 目 失 明 的 母 亲 常 常 恨 自 己 伤心地哭了起来 ,自责地说 :“ ,都怪女儿不孝 , 说 : “ 我 拖 累 了 女 儿呀 … …” 说 着 眼 泪就 像 断 了 妈 是 我 应 该 守 在 您 的 身 边 啊 !” 线 的 珠 子 。 刘 方 艳 则 笑 着安 慰 母 亲 : “ 不 是 很 好 这 听 到 妹 妹 自 己打 工 挣 学 费 . 哥 哥 心 中 很 不 是 吗 ,您 看 看 别 人 一 学 都 看 不 到母 亲 ,我 天 天可 大 滋 味 。一 家 人 过 完舂 节 ,哥 哥 把 刘 方 艳 送 上去 湖 北 以看 到母 亲 , 比他 们好 多了 。再 说 了 ,我 是您 女 儿 , 上学 的班 车 , 不久 ,他 尽 可 能 多地 为 母 亲 备 了 粮食 孝顺您是天经地 义的呀 ,您 含辛茹 苦地把我养大 , 和 柴 火 ,并把 母 亲 托 付 给 亲戚 和 邻 居 后 ,和 老 乡一 我 自然要力所 能及地 回报您 。 ”清 贫的生活 ,没有 抹 去 刘方 艳 脸 上 灿 烂 的 笑容 。她 不 仅和 母 亲 ,也 和 起远赴 福建打工 。从此 ,两年 多了没有音讯 。 刘 方 艳 虽 然 身 在 校 园 , 但 心 里 时 常 会 想 到 独 同学 老 师 一 起 笑 。 “ 苦 也 是 一 天 ,快 乐也 是 一 天 , 痛 自在 老 家 生 活 的母 亲 :母亲 眼 睛 看 不 见 ,烧 火做 饭 为 什 么 不 选 择 快 乐 呢 ? ” 刘 方 艳 常 常 笑 着 说 。 会 不会 烫 着 ? 山路 那 么坎 坷 ,母 亲 被绊 倒掉 下 山崖 刘 方 艳在 大学 里 已经 成 了 “ 敬 ” 的 代 名 词 , 孝 怎 么办 ? 如 果母 亲 睡 的炕 凉 r,谁 来 给 她 添 火 ?万 每 当她背着母 亲走在校园的时候 ,都会有 同学和老 母 亲 病 倒 了 , 谁 来 照 顾 … … 师 围过 来 向 她 和母 亲 问好 ,被 她 的 拳 所感 动 。孝 2 5年 初 ,就 在 刘方 艳 克服 —切困难 努力学 习 顺的刘方艳不仅感 动了学卡 师生 ,而且感动了全社 0 0 雯 和 生 活 时 ,让 人担 心 的 事 情终于 发生 了 :刘 方 艳接 会 。经 当地 媒 体 报道 后 , 刘方 艳 的 事迹 为 社 会所 熟 到 邻 居 打 来 的 电 话 说 ,她 母 亲 在 摸 索 着 上 山砍 柴 知 。面 对众 多好 人的捐 款 ,刘方 艳 感激 地 说 :“ 感 时 ,不 慎摔 下 了 山崖 ,手 臂 摔 断 了 ,腿 肿 了一 个 大 谢 媒 体和 社 会 各 界 对我 的 关爱 ,我 做 的 只 是每 个 儿 包 ,到 现 在 走路 还 一 瘸 一 拐 。 听 到 这 个 消启、 ,刘 方 女 应 该做 的事 。 但人 们还 是 被她 的 孝心 、 F强 、乐 ” j 艳 如 刀 绞 。她思 考 了几 天后 ,作 出 了艰难 的 决定 : 观所感动 。刘方艳把别 人给她 的捐 款交给 了学校 , “ 要 把 母 亲 带 在 身边 , 我 走 到 哪 儿 ,母 亲 就 跟 我 请学 校帮 助其他 更 贫困的学生 。学 校 领导感动地 我 到 哪 儿 。有 我 一 口饭 吃 ,就 不 会 母 亲挨 饿 ,我 再 说 ,这 种 穷也 能 关爱 他 人 的 义 举 , 困也 能 兼 济 天下 也 不 想 把 她 一 个 人 孤 独 地 放 在 家 里 了 。 ” 的胸 . ,更 让 人 震 撼 !一 位 老 母 亲 告 诉 记 者 : “ 我 刘 方 艳 毅 然 向 学 院 提 出 了 休 学 的 请 求 ,并 谢 每 月愿 捐赠 刘方 艳 l 0 元 而不 愿给 自己的 儿 子, 因 0 绝 了学 校 的帮 助 和 老 师 同学 们 的 再 三挽 留 ,赶 回 家 为她的攀 让 我感动 ,而找儿子从来没感觉剑我的 去 照 顾 受 伤 的孤 母 。不 久 ,刘 方艳 决 定 带 母 亲一 起 存 在 。 ” 去 天津 打 工 ,赚 一 点 学 费 , 再 继 续 回 校 读 书 。 2 0 0 6年 3月 ,荆 『市 妇 联授 予刘 方艳 “ 顺好 】 孝 2 6年春 节 ,攒 够 _学 费和生 活费 的刘方 艳决 女 儿 ” 光 荣 称 号 。 荆 门 耳I 技 术学 院 领 导 说 : “ 0 O l r jI 、 一 定 带 着 双 目失 明 的母 亲 ,千 里 迢
维普资讯
● 文丽 华
带 富母亲上
会 了 ,刘 方 艳 鼓 起 勇 气 来到 J王 县 K的办 公卒 。 王 ,
为救 父母 ,十四岁少女挑起家庭重担
刘 方 艳 出 生 在 宁 夏 隆 德 县 城 郊 乡 ,年 迈 的 母 亲 叫杜 桂 兰 ,今年 6 0 岁 ,从 小 就 双 目失明 。 父亲 刘 百 义 直 到 40 岁时 才 娶 到杜 桂 兰 为 妻 ,并 生 下一 儿 一女 。从 刘 方 艳 记事 起 ,父 亲 就一 直 用 板 车拖 着 一 患 有 严 重 风 湿 痛 的双 目失 明 的 母 亲 四 处 求 医 问药 。 懂 事 的刘 方 艳 时常 跟 在 车 后 帮助 推 车 ,在 漫 长 的山 路 上 ,父 女 俩 不 知 流 下 了 多 少 汗 水 和 泪 水 。 1 8年春 ,刘方 艳的父亲 不 幸患病 了,到医 院 9 9 检 查 是 胃 溃 疡 ! 家 中惟 一 的 顶 梁 柱 轰 然 倒 下 , 这 一 消 息 如 晴 天响 了个炸 雷 ,一 家 人 }恐 不安 。盲 京 母 亲连 自己都 照顾 不 了 ,只 读 了 小学 的哥 哥 也 想 不 出 任何 办 法 ,年 仅 1 岁 的 刘方 艳 痛 哭之 后 暗 下 决 4 心 :我 要 努 力 救 父 亲 。 她 开 始 发 疯 似 地 到处 借 钱 , 先 后 找 到 了学 校 老 师 , 找 到 了亲 戚 和 乡亲 ,所 有 的 人 都 被这 位 1 岁的 小姑 娘 打 动 了 ,他 们 纷纷 伸 出 4 了援 助 之 手 。 当刘 方 艳 拿着 借 来 的 钱 陪着 父亲 到 县 医 院检 查 时 ,才 发现 父亲 患 的 不是 先 前 医 生所 说 的 胃 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而 是 胃癌 , 只有 动 手 术 才 有 一 线 希 望 。 “ 要有 一 线希 望 ,我都 要 救 回父 亲 ! 只 ”在 一 个 下 雪 的 早 晨 ,刘 方 艳 孤 身 一 人 饿 着 肚 子 来 到 县 城 。 这一 次 她要 找 的是 王 县长 。从 早 上 8 点 到 下午 2 点 半 ,刘方 艳 一 直 在 县 委 的 门前 徘徊 ,明 明知 道 王 县 长 就 在 里 面办 公 ,可 她 就 是不 敢 轻 易 走进 去 ,害 怕 自己会遭 到 回绝 。 下午 2 点 半 丫 ,再 不找 就 没有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