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案例,使学生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汉建立的过程,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过程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和插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历史案例及插图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西汉的建立过程,重点介绍刘邦建立汉朝、文景之治等历史事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包括西汉的建立背景、汉高祖刘邦的崛起、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比较感兴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背景和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时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教案: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和内容。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4.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会被推翻?西汉的建立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汉高祖刘邦的崛起,讲解西汉的建立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内容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政策,文帝和景帝的治理,文景之治的表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特点等方面需要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文景之治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归纳文景之治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

4.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历史地图:展示西汉疆域变迁的地图。

4.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如秦朝的衰落、楚汉争霸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介绍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重点讲解刘邦称帝、定都长安等关键事件。

引导学生了解西汉的建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7张PPT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重视“以德化民”;
4、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
思考
经过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努力,汉
朝经济发展了吗?你能从教材中找出事例证明吗?
“文景之治”的结果: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
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文景之治”
西 汉
西汉的建立: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A.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 B.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5.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 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
D 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
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 正直无私 B. 轻徭薄赋 C. 重农抑商 D. 注重节俭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外;府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C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 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B 4.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作用:政治清 明,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
3、重视“以德化民”;
定,国力有了
4、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
很大的增强。
课后检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
A 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东晋
C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经过长期战乱,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景 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皇帝出 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有些将相 就只能乘牛车出行。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 什么?
——发展农业生产
背景:
1、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加之连年的战争, 社会生产遭到破坏。西汉初期出现了社 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粮食奇缺的残破 景象。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 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 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 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 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 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 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 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 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 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 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 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 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 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 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出处《史 记·高祖本纪》
天 下
结果:刘胜项败
刘邦建国和“布衣将相之局面”
建国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国者:汉高祖 刘邦 都城: 长安
史称“西汉”
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丑曾任亭长。善于 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称帝后, 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
休养生息政策的提出
汉初为什么要实行 修养生息政策?
请大家讨论!
“谁来执掌政权成为斗争焦 点!”
楚汉战争爆发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长达四年时间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A.刘邦 C.刘备
B.刘秀 D.刘裕
当堂练习
2.(2021·河南郑州三模)《汉书》中记载,汉代经
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B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
当堂练习
3.(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
当劓(割鼻子)者,笞(用鞭、杖或竹
板子抽打)三百;当斩左止(趾)者,笞五
百……
——《汉书 刑法志》
景帝改笞刑五百为二百,三百为一
百……
——《汉书 刑法志》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
汉 文

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
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知识讲解
文景之治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文帝 ——班固《汉书》
上(汉文帝)常衣绨(tì ) 衣(粗布衣服),所幸慎夫人,令 衣不得曳(yè)地,帏帐不得文 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
秦始皇陵
汉文帝霸陵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
倡( A )罢释兵放归奴农婢;
本:农业; 从事农业生产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当堂练习
4.(2020·广西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 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 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A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文景之治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我国历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结合已学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认识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过程2.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汉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西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拓展知识面。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第五子, 西汉第六位皇帝。刘 启在位16年,葬于阳 陵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开启, 文景二帝承发展。 祖孙三代齐努力, 奠基西汉两百年。
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 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 景 帝
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 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
汉 文 帝
五百板子。
一是减少笞(chī)数。 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汉 景
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

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农民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减轻赋税,把收获物的三十分之一上缴
上缴国库
国家
徭役、兵役繁重
减免徭役、兵役
奢侈
节俭
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
仁政,以德化民,减轻刑罚
பைடு நூலகம்
得出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亡:残暴的统治,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汉兴: (1)吸取秦亡的教训
(2)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 (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物: 刘邦(汉高祖) 建都: 长安
汉高祖刘邦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2、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3)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起毛色相同的四 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 饱。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 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 地荒芜,饥荒、战乱使人口锐减社 会不稳定。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长 期 战秦 乱的 造暴 成政 的、 。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
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让士兵还乡务农。 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⑤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
都城: 长安
(历史上称西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材料研读: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 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 境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的统治的措施?
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 本,关心农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 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
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让士兵还乡务农。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⑤减轻农民的 赋税、徭役及兵役。 文帝景帝的统治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②减轻赋税和 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重视“以 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 国。历史上称“文景之治”。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西汉的建立和汉初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西汉的建立:介绍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的历史事实。

2.黄帝和炎帝:讲述黄帝和炎帝的贡献,以及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尧舜禹的传说:介绍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们的贡献。

4.文景之治:阐述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出现的盛世局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认识“文景之治”的出现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历史人物的贡献,以及“文景之治”的意义。

2.教学难点:对古代历史人物贡献的理解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意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以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历史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贡献,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历史。

3.文献资料查阅: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培养他们的资料查找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补充:除了同学们提到的情况之外,当时百姓的骡马栓满了大街小巷,官吏们的官职比较稳定,有的甚至做了一辈子。一些官吏由于任职时间太长,干脆把官号变成姓氏。如管仓库的姓仓,管庾的姓庾。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是比较安定富足的。
三、布置作业
思考: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认识到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难点】
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重点】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设计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一)西汉的建立Biblioteka 1.引导: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指出汉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地点和刘邦的称谓。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出示“汉并天下”瓦当图片,该瓦当于陕谣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了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经过大小数十次战役的较量,最后于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了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秦朝的残暴统治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破坏。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引导: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回答:汉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树立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我们把西汉初年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这种措施叫作“休养生息”政策。我们来总结这种政策的内容,①吸取秦亡的教训;②让士兵还乡务农;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④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⑤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文帝景帝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秦陵兵马俑
汉文帝的霸陵
(3)根据材料指出汉初几代统治者在经济结构发 展问题上采取的主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 政策?
以农为本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 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 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 、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
自学提示
根据下列提示,在课本上完成勾画和批注。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就是
3、都城: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①由于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
者面临的首要问题。②为了
取了 的政策。

遭到严重破坏,
的景象。
成为汉初统治
,汉高祖吸取 的教训,采
2、措施:下令 鼓励 采取
政策
3、结果:使汉初的经济
象出现在哪个时期?
• 5、经济发展,粮食多到“至腐败不可食”的现 象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 6、汉高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哪些具体 的措施?
• 7、文帝和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哪些措施?
合作与探究
第一篇章【建邦维艰】——背景 第二篇章【无为安邦】——休养生息政策 第三篇章【治世邦兴】——“文景之治”
第一篇章【建邦维艰】——背景
民族矛盾尖锐
汉定天下 国家统一
(今陕西西安)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 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
(这里生指产失去遭土到地耕严种重),而
大饥破馑。坏凡,米经石五济千凋(一石 结合材料,从政治、 米者驷要过(五四敝,半千马。社,钱毛自)色会人天,一不口子样人不)稳锐相,能食减定而具,将醇死 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西汉建 相或。乘牛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共15张PPT)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土地荒芜 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 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饥荒 具醇驷(四匹马的人毛口色减一少样),而将相或 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思考西汉初期 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 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社会动荡不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以及秦末的战乱。 汉初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从而巩固统治。
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 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 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 故也。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内 容有(提倡以农为)本 、(以德化民 )、(提倡节俭),在这一 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史称 (“文景之治)”
会局势稳定下来。
导学一:休养生息政策
汉惠帝刘盈
吕后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导学一: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内容: (1)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轻徭薄赋;(三十
税一) (2)以德化民,废除严苛刑法; (3)提倡勤俭。
西汉耧车
导学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 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 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者自倍, 富厚如之”。
——陆贾《新语·无为》
暴政导致秦的汉高祖时期:
1.原因: (1)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 (2)吸取秦亡教训。 2.主要内容: (1)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以增加劳动力。 (2)轻徭薄赋。(十五税一) 3.结果: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17张PPT)

(1)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田赋 降到了三十税一 (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苛刑

(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
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牛车
西汉初年经济形势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 秦的暴政
为防止人民的反抗,刘邦吸取秦朝 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反秦之弊, 与民休息”的政策——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有安定人民生活, 使其经济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 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 生产。“休养生息”政策包括 “轻徭薄赋”,“宽刑慎罚”。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 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非常重视农业,鼓励 发展农业生产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
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
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①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让士兵还 2、内容: 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 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 轻徭薄赋,什五税一:为稳定民心,鼓励人 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 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西汉的建立。

2. 了解“文景之治”。

【重点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自主探究】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公元前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2.汉初统治者面临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

原因:由于秦朝的和的战乱。

二、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措施:①让士兵,并将因战乱饥荒成奴婢的人释放为;②采取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及。

3.作用:使汉初经济得以,社会局势下来。

三、“文景之治”1.时期:汉文帝和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关心农桑;②进一步减轻和徭役;③重视“”,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④提倡,以身作则。

3.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史称“”。

【合作探究】1. 何谓“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减租税,复十五税一……--——《汉书》卷一下《高帝纪》(1)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中,下诏书的皇帝是谁?(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皇帝休养生息的措施有哪些?(3)结合课文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3.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农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概括文帝景帝时期休养生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学后反思】答案【自主探究】一、1. 202;刘邦;长安;汉高祖。

2.社会生产;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

二、1.汉高祖。

2.①还乡务农;平民。

②轻徭薄赋;赋税;兵役。

3. 恢复和发展;稳定。

三、1.汉景帝。

2. ①以农为本。

②赋税。

③以德化民。

④勤俭治国。

3.文景之治。

【合作探究】1. “休养生息”政策絁是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共21张PPT)
汉 高 祖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汉朝建立后,刘邦曾 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 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 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 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 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 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 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 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
【具体措施】
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 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 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 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 量。
汉 景 帝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汉文帝霸陵
秦始皇陵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 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在中国历 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反思完善】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汉 文 帝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 三年一次。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 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 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 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 全废除了田租。
汉 景 帝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 体的肉刑。
材料:……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民以饥饿 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减租税,复十五税 一……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20.西汉初年,统治者之所以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客观 原因是( A ) A.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B.土地兼并严重 D.吸取秦亡的教训
21.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下列他的哪些举措是对上述思想的实践( A ) A.把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C.田租实行十五税一 B.废除肉刑 D.“以德化民”
14.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是( A ) A.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安抚北方的少数民族 C.西汉初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为了赢得楚汉之争的胜利
15.西汉时期,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的皇帝是( B ) A.高祖、文帝 C.高祖、武帝 B.文帝、景帝 D.武帝、景帝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中央
18.“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 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 ) A.西汉 C.秦朝 B.西周 D.东周
19.下图中“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证明了( B )
A.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 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C.西汉想统一的愿望 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
22.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道出了 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C ) A.汉高祖 C.汉文帝 B.秦始皇 D.汉武帝
23.“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D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 D.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答: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2)材料二说明汉初统治者意识到统治危机,采取了什么政策?其主要目的 是什么?
答:休养生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请用史实说明,汉初统治者在解决农业、农民问题上采取了哪些积极的 措施?
答: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 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 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文景之治” 6.西汉王朝到了 汉文帝 和 汉景帝 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 重农业生产,提倡 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7.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 “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还提倡
勤俭治国 ,反对奢侈浮华。
8.文景时期, 政治清平 ,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 大的增强。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 文景之治 ”。
历史 七年级 上册•R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1.刘邦 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 ,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A ) A.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B.如何彻底打败了项羽 C.建立新的政权 D.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休养生息政策 3. 为了巩固政权 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 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采取了 休养生息 的政策。
4.为稳定民心,汉高祖鼓励人民致力 农业生产 ,他采取 轻徭薄赋 的政策, 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下列哪一项不是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D ) A.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9.汉景帝与汉文帝时期,继续推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一个繁 荣的局面,史称( B ) A.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D.大汉盛世
10.下列关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的叙述,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D ) A.国库充盈 C.人民生活安定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法律严酷
11.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哪一年建立汉朝( C ) A.公元前 209 年 C.公元前 202 年 B.公元前 207 年 D.公元 202 年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三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汉景帝说): “农, 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
令郡国务劝农桑。” (1)结合材料一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12.继秦之后,公元前 202 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建立了,它的都 城位于( C ) A.咸阳 C.长安 B.陈 D.洛阳
13.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 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D ) A.严刑峻法 C.优先发展商业 B.重视农业发展 D.休养生息
16.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这一政策的主要作用是( A ) ①减轻农民的赋税 的势力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②有利于发展农业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削弱诸侯国
17. “文景之治”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景之治”这一盛世 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A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农民的徭役、 兵役和赋税负担 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则 集权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④重视“以德化民”, 社会比较安定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
答:西汉初年。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争。
(2)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时期 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答: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农本思想)。“文景之治”。
(3)举例说明汉代实践这种思想的措施,并分析这种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