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接口协议综述

合集下载

M2M通信协议综述

M2M通信协议综述
交互, 每一个请求报文须有一个应答报文 作为应答。WMMP报文由报文头和报文体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起始
结束
报文头(定长)(必选)
报文体(变长)(可选)
图2.3 WMMP协议报文结构图
(1) 报文头 报文头是每个WMMP报文必要的公共部分,它描述了每个WMMP报文的最 基本信息,其长度固定;而且其格式固定,依次为报文总长度、报文命令代码、 报文流水号、报文协议版本、报文安全标识、保留字、终端序列号等字段。 在通用M2M终端设备与M2M平台间协议的基础上通过扩展TLV的方式来定 义某一类机器间的通信语义。 TLV是带格式的的数字或不定长字符串或字节数组, 它被用来动态扩展消息交互中的数据及参数,TLV的结构如图所示。
选择TCP协议作为传输方式。
[������]
4、WMMP协议的安全机制
WMMP协议的完整的安全交互流程如下所示: 1.M2M终端接收上、下行接入密码和基础密钥短信后,应立即发起首次登 录M2M平台流程。若超时未登录,则M2M平台认为该终端接收密钥失败,将自 动消除该终端的注册信息,等待该终端再次重新发起新注册流程。 2. 当需要对M2M终端与M2M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加密时, 由M2M终端 在登录报文中向M2M平台请求会话密钥。 3.M2M终端成功接收到会话密钥之后,通信双方可根据其业务需要决定是 否对其发送的报文进行加密, 但一次报文交互的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是否加密必 须一致。若加密,则本次报文交互的请求与应答都必须加密处理;反之,则都是 明文发送。但由于某些应答报文中不携带实际意义的数据,仅是报文头,因此针 对这些应答报文无须加密。为区分报文是否加密,必须在报文头的加密标识位上 进行标识。 WMMP协议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在应用协议层解决SIM卡与终端被非法使用 和M2M终端与M2M平台的数据交互安全问题,同时尽可能的不依赖于具体的通 信方式。 由于M2M终端使用环境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以及其它通信方式存在一定 的安全风险,因此,WMMP协议的安全机制中所涉及的所有密码、密钥如无特 别的声明,都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必须定期或不定期更新,并且必须由M2M平 台通过下发给M2M终端。此外,在WMMP协议的安全机制中,根据M2M终端的 处理能力和承载业务的需要,可由M2M平台为其设置不同的安全机制级别,默 认情况不使用M2M终端与SIM卡的双向安全认证机制和数据加密机制, 仅对基于 GPRS方式采用接入安全验证。 (1) M2M终端与SIM卡的双向安全认证机制 只有M2M终端拥有正确的PIN1码才能启用合法的SIM卡,从而通过SIM卡接 入到M2M业务系统;与之对应,只有对应的SIM卡才能启动合法M2M终端,从 而通过M2M终端使用M2M业务系统。 (2)终端与平台的数据交互安全 采用报文内容加密的方式, 通过对内容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 以实现M2M终 端与M2M平台之间交互报文来源的身份验证并保证报文的完整性,从而保证报 文内容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lwm2m,协议

lwm2m,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lwm2m,协议篇一:m2m通信协议综述m2m通信协议综述20xx.12.17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摘要近年来,物联网以其跨学科特色成为信息科技产业的研究热点,它是互联网的延伸,前景无限,但现阶段物联网发展处于萌芽时期,各国均处于探索阶段,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众多,协议类型五花八门,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规范和协议,这深深影响着m2m以及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入协议。

为了对不同移动终端进行安全管理,无线m2m协议(wmmp)作为m2m系统的核心元素被主要移动运营商所提倡。

本文在对物联网发展和m2m业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的mac协议、wmmp协议以及mdmp协议进行了概括介绍,重点对wmmp协议的协议栈结构、报文结构、通信方式和安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与分析。

1、介绍对物联网发展和m2m技术的概述,主要从物联网全球发展现状,中国m2m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

就物联网的全球发展现状来看,各个国家地区都提出了各自的物联网计划与标准。

而同时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战略的共同点是:融合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实现“物联网”;在网络泛在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政府提出“感知中国”的发展计划,各大运营商也将其看做未来发展的重点,提出m2m等物联网技术。

虽然物联网的发展前景无限,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到标准、安全、规划、管理等多个领域,此处只重点说明在协议方面的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p网络,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gpRs、短信、传感器、td-scdma、/wcdma/、cdma2000、有线等多种通道,所以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入协议。

本论文围绕中国m2m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展开综述。

在中国,为了实现对各类终端的安全管理,运营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无线m2m通信协议(wirelessm2mprotocol,简称wmmp),它是m2m业务的核心。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第一点:移动通信的历史发展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技术是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系统(1G)。

这一代系统的代表是美国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系统,它于1983年开始商业运营。

1G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模拟信号传输,信道数量有限,通话质量较差,且无法提供数据服务。

随着技术的进步,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应运而生。

2G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提高了通话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支持数据传输。

这一代技术的代表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系统,它于1991年开始商业运营。

2G时代的数据传输速度较慢,最高可达9.6kbps。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在2001年开始商业运营。

3G技术采用更高的频率和更先进的调制技术,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高,最高可达2.4Mbps。

这一代技术的代表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CDMA2000。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深度融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应运而生。

4G 技术在2009年开始商业运营,其数据传输速度更高,最高可达100Mbps。

4G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5G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0Gbps,延迟更低,网络容量更大。

5G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第二点: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1G、2G、3G、4G四个时代,目前正在向5G时代迈进。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具有庞大的用户规模,截至2021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亿。

在1G时代,我国主要采用AMPS系统,建设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TN_SP007_C2_0 Iu接口和协议(RANAP、ALCAP、Iu-UP)_22

TN_SP007_C2_0 Iu接口和协议(RANAP、ALCAP、Iu-UP)_22

TN_SP007_C2_0 Iu接口和协议课程目标:●掌握Iu接口协议模型●掌握RANAP协议●掌握ALCAP协议参考资料:●《中兴通讯CN基本原理》●中兴通讯WCDMA V3.0核心网产品技术手册目录第1章Iu接口综述 (1)1.1 Iu接口功能与协议模型 (1)1.2 Iu接口各层信令简介 (2)1.3 Iu接口用户面协议 (3)第2章RANAP协议介绍 (9)2.1 RANAP协议概述 (9)2.2 RANAP协议功能 (10)2.3 RANAP流程分类 (11)2.4 RANAP典型流程 (13)第3章ALCAP协议介绍 (17)3.1 ALCAP协议 (17)3.1.1 概述 (17)3.1.2 ALCAP的功能 (17)3.1.3 ALCAP的消息类型和消息结构 (17)i第1章Iu接口综述知识点● Iu接口协议模型及协议栈1.1 Iu接口功能与协议模型Iu接口处于CNS/MGW/SGSN和RNC之间,其中CNS/MGW和RNC之间的接口为Iu-CS接口,SGSN和RNC之间的接口称为Iu-PS接口。

Iu接口具有以下功能:1.RAB的建立、维护和释放管理。

2.完成系统间、系统内部的切换和SRNS的重定位。

3.支持小区广播业务。

4.和用户无关的一般的管理过程。

5.用户信令管理。

6.在用户和CN之间传送NAS信令消息。

7.支持位置业务。

8.支持用户同时接入CN中不同的域。

9.安全功能。

Iu-PS接口利用SCCP传送信令数据,AAL5被用来承载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分组数据。

下图 1.1-1为Iu-CS接口的结构图,其中信令部分的层2和层3协议栈采用SSCOP→SSCF-NNI→MTP3-B,而不采用IP→SCTP→M3UA。

1TN_SP007_C1_0 Iu接口和协议2图 1.1-1Iu-CS接口的结构图根据图 1.1-1所示的Iu-CS协议栈结构,Iu-CS接口协议包括:●控制面接口协议:包括呼叫控制信令RANAP和信令承载(TS25.412)。

通讯协议有哪几种

通讯协议有哪几种

通讯协议有哪几种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通讯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通讯协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通讯协议,包括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

1.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实现端到端通信的协议。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具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特点,适用于对数据传输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但具有低延迟和高效率的特点。

UD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音视频传输、在线游戏等。

2. 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实现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协议。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和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P是一种主机到主机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主机和子网,实现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ICMP是一种用于在IP网络中传递控制消息的协议,它主要用于网络故障排除和诊断。

ICMP协议可以发送错误报文和请求报文,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问题。

3.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实现特定应用功能的协议。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等。

HTTP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数据的协议,它是万维网的核心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HTML页面、图片、视频等资源。

NMS-EMS网络管理接口标准现状综述及展望

NMS-EMS网络管理接口标准现状综述及展望
等,20 年,I U T通过引入 e O 标准体系完善 了商 04 T — T M
注于通信行业 O S ( S 运营支撑系统 )和管理问题的全球性
的非赢利性社团联盟,研究成果包括网络管理框架 、多技 术网络管理接 口等。3 P G P是专业网络管理标准组织的代 表,她是研究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标准的最有影响力的标 准化组织,她的成果在移动网络管理系统接口实施中得到
N — MS MS E 网络 管理接 口标准现 状综述及展 望水
梁亮 陈坚 郭海生 芮兰兰。
( 1德 国 电信 北 京 1 02 ) 15 0 ( 中兴通 讯 股份 有 限 公 司 南京 2 02 2 1 1) O (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网络 与 交换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 0 7 ) 5 8 6 0
实现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0 年 , T — 08 I U T还吸 收 T I ,并且完善面向 N N管理的 B B C B 接 MF SD1 G 2/ 2
1 N S E S网络管理接 口标准 化现 状 M -M
11 T - . IU T
I U- T T提出的 T MN框架,一直是指导电信网络管理
摘 要 网络管理系统和网元管理系统之间 ( MS E )接口标准化一直是通信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的热门话题和重要内 N - MS
容 ,分析、比较I u— 、T T T MF、3 P 的相关标准最新进展 ,从网络管理对象、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业务和网络管 GP
理 接 口实 现技术3 个视点 对其未来 发展趋 势进行 展望 。 关键词 NMS E MS 网络管理
E MS ( 网元管理系统 )提供对多类型、大数据量网元
领域研究与建设 的纲领性文件。20 年 ,I U T 成立了 04 T — N N G( G MF 下一 代网络管理 热点组 ) ,专注于 N N 网 G 络管理研究。2 0 年,I U— 发布 M.0 0 06 T T 36 ,它给 出了 管理 N N的管理需求、通用原则以及体系结构需求,以 G 便支持对 N N资源及业务进行规划、指配、安装、维护、 G

LTE X2接口原理介绍

LTE X2接口原理介绍
如果目标eNB不能接受任何E-RAB中的任何GBR承载,或在切换准备中发生了错误,目标eNB应该向源eNB发送一个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RE message。此消息应该包含具有适当值的CauseIE。
如果目标eNB接收到一个具有RRCContextIE的HANDOVER REQUEST message,并且此RRCContextIE不包含中指定的请求信息,则目标eNB应该向源eNB发送一个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RE message。
HANDOVER REQUEST message应该包含Subscriber Profile IDforRAT/Frequency priorityIE,如果可用。
如果Subscriber Profile IDforRAT/Frequency priorityIE:
●包含在HANDOVER REQUEST message中,目标eNB应该保存此信息,并且目标eNB应该此信息。
源eNB可以在GUMMEIIE中包含源MME对应的任意GUMMEI。
如果有至少一个被请求的NonGBRE-RAB准入Target Cell IDIE标识的小区,目标eNB应该保留必要资源,并向源eNB发回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message。目标小区的目标eNB应该将资源已就绪的E-RAB包含在E-RABs Admitted ListIE中。目标eNB应该将未被准入的E-RAB包含在E-RABs Not Admitted ListIE中,并带有适当的表征原因的值(cause value)。
UE CONTEXT RELEASE
Resource StatusReporting
RESOURCE STATUS UPDATE

移动自组织网络通信技术综述

移动自组织网络通信技术综述

课程名:自组织通信学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年级:2013级姓名:黄莉婷学号:2111307022移动自组织网络通信技术综述2001 年以前,还只是一个在很少一部分实验室里讨论的概念。

但 3 年后的现在,自组织网络已成了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开发的人不得不去了解的技术—因为已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移动自组织网络( : )出现之初指的是一种小型无线局域网。

这种小型局域网的节点之间不需要经过基站或其它管理控制设备就可以直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

而且当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由于功率或其它原因导致无法实现链路直接连接时,网内其它节点可以帮助中继信号,以实现网络内各节点的相互通信。

作为移动通信的一种基本组网模式,移动网络与传统的蜂窝技术的根本区别在于移动节点之间的通信是在没有固定基础设施(例如基站或路由器)支持的条件下进行的。

系统支持动态配置和动态流控,所有网络协议也都是分布式的。

由于这类网络的组织和控制并不依赖于某些重要的节点,所以它们允许节点发生故障、离开网络或加入网络。

也就是说每一个移动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整个网络内随意移动,而无须考虑如何维护与其他实体的通信连接。

因此具备动态搜索、定位和恢复连接能力是这类网络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具体说来,无基础设施需求的移动自组织网络有着下面一些主要特征:分布式自组管理与控制;物理通信链路是带宽受约束的无线链路;物理拓扑动态变化;功耗是重要的约束条件(由于无线移动);物理安全性有限(无线信道的开放性造成)。

下面将从几方面讨论移动自组织网络通信技术的概况。

1、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理论研究自组织网络的运行不能依赖于任何预设的固定网络设施。

结点可以随意移动,可以在没有或不便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提供一种通信支撑环境。

自组织网络可以分成两种结构: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

平面结构中,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所以又称为对等式结构。

而分级结构中,网络被划分为簇。

SDN 综述

SDN 综述

SDN文献综述SDN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它通过分离网络设备的控制与数据面,将网络的能力抽象为应用程序接口(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提供给应用层,从而构建了开放可编程的网络环境,在对底层各种网络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与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的传统网络设备相比,SDN将网络设备控制能力集中至中央控制节点,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以软件驱动的方式实现灵活、高度自动化的网络控制和业务配置。

现在 SDN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将会成为未来网络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代表;同时,SDN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技术和架构,推动其技术标准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运营商在进行技术研究工作时,应关注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核心专利的申请,积极参加相关国际标准会议和组织,争取引导SDN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SDN技术的标准化,特别是SDN接口协议的标准化,对于运营商简化网络运维管理,及实现异厂商设备、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天的网络是由“复杂性控制”所主导,在所有网络,高层意图(政策)必须正确地映射到底层转发行为(硬件配置)。

在SDNs中每个架构层完全指定网络的行为。

其核心技术OpenFlow使用了交换/路由器的控制面与转发面功能的解耦,由集中控制器(Controller)下发统一的数据转发规则给交换设备,使得控制器与交换设备可独立发展。

尽管SDN定义了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架构,属于下一代网络技术研究课题,但它并不革新原有IP分层网络的报文转发行为,只简化报文转发规则产生的复杂性。

然而随着IP网络研究的僵化和互连设备无法适应新应用如BYOD(Bring your owner Device,自带设备到工作场所)、IT定制化、云计算、Bigdata、虚拟化服务器等的广泛出现,使得SDN技术在短短2~3年时间内就成为网络学术研究和产业界最热门的研究方向。

SPI总线bus的综述

SPI总线bus的综述

SPI总线综述SPI是英文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

SPI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通讯方式,是一种标准的四线同步双向串行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SPI可以使微控制器(MCU)与各种外围设备(包括FLASHRAM、网络控制器、LCD显示驱动器、A/D转换器和微控制器等)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

SPI总线使用同步协议传送数据,接收或发送数据时由主机产生的时钟信号控制。

SPI接口可以连接多个SPI芯片或装置,主机通过选择它们的片选来分时访问不同的芯片1 基本原理SPI的通信原理很简单,它以主从方式工作,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设备之间有4线模式(双向传输时)或3线模式(单向传输时)。

在4线模式下,它们是 SDI(数据输入),SDO(数据输出),SCLK(时钟),CS(片选);在3线模式下,SDI 和 SDO并为一根,定义为SIO。

(1)MOSI–SPI 总线主机输出/从机输入(SPI Bus Master Output/Slave Input)(2)MISO–SPI 总线主机输入/从机输出(SPI Bus Master Input/Slave Output)(3)SCLK–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4)CS–从设备使能信号,由主设备控制其中CS是控制芯片是否被选中的,也就是说只有片选信号为预先规定的使能信号时(高电位或低电位),对此芯片的操作才有效。

这就允许在同一总线上连接多个SPI设备成为可能。

接下来就负责通讯的3根线了。

通讯是通过数据交换完成的,这里先要知道SPI是串行通讯协议,也就是说数据是一位一位的传输的。

这就是SCLK时钟线存在的原因,由SCK提供时钟脉冲,SDI、SDO则基于此脉冲完成数据传输。

数据输出通过 SDO线,数据在时钟上升沿或下降沿时改变,在紧接着的下降沿或上升沿被读取。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

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3G方兴未艾,4G的大潮就即将到来,物联网等的提出和实施,更促进了通信的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介绍我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识。

1 通信史话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电报、电话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 C. Maxwell)电磁场理论的提出、电磁波的发现等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推动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再加上 20 世纪 30 年代尤其是 50 年代后,随着香农信息论,纠错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信号与噪声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等通信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通信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而来的互联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提出与实现,更使通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专业应运而生。

2专业发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前身为机电系,起源于北京交通大学。

IEEE1394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IEEE1394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基金项目 (+,%""%"&"")) 。 万方数据 , 男, 湖北荆州人,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系助教, 研究方向: 数据库技术。 作者简介: 樊鑫 (!)-!$)
;0







100+ 年第 8 期
两台 !"#$%"#$ 设备无需连接到个人计算机, 实际上个 人计算机只是 &’’’()*+ 链接中的另一台 “同位体” 。 理论上, 配备 !"#$%"#$ 端口的数字照相机可以直接连 接到 &’’’()*+ 硬盘, 并且可以直接将文件保存到硬 盘上。而且 !"#$%"#$ 是在 ,-. ( / ( 之后研发出来的, 支持 (00、 最新修 但比 ,-. ( / ( 更快, 100 和 +00 2345, 订版本 &’’’ ()*+3 的最大数据吞吐 量 已 经 扩 展 到 +6345。像 ,-.( / ( 一样, !"#$%"#$ 也采用嵌套的星形 拓扑结构。它支持不经 7,. 的点对点的连接, 无需 集线器, 最多允许 8) 个相同速度的设备连接到同一 总线上, 最多允许 (01) 条总线相互连接。 总体 上 说, ( () 廉 价; &’’’()*+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1) 占用空间小; ()) 速度快; (+) 开放式标准; (9) 支持 热插拔; (8) 可扩展的数据传输速率; ( :) 拓扑结构灵 活多样; (;) 完全数字兼容; (*) 可建立对等网络; ((0) 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数据传输模式。 !"# $%%%!&’( 目前在 )* 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的开放式技术标准, &’’’()*+

软件定义的D2D和V2X通信研究综述

软件定义的D2D和V2X通信研究综述

软件定义的D2D和V2X通信研究综述邵雯娟;沈庆国【摘要】设备到设备(D2D)和车辆到万物(V2X)技术有一定相似性,都被视为5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蜂窝移动通信提供备用网络服务和多种应用服务.而软件定义网络(SDN)可提高D2D和V2X的通信能力和灵活性.对软件定义的D2D通信(SD-D2D)和软件定义的V2X通信(SD-V2X)进行了梳理,基于它们的共性和特色,分别剖析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和通信架构,并分析了D2D节点位置和发现管理、D2D 路由控制、D2D流表管理、V2V路径规划、V2V路径恢复等关键技术.最后指出SD-D2D架构已接近成熟,SD-V2X框架也已初步确定,原有D2D/V2X通信中存在的干扰管理、移动管理和路由管理等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还指出现有SD-D2D/V2X研究存在的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有待克服.【期刊名称】《通信学报》【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16页(P179-194)【关键词】设备到设备;车辆到万物;5G移动通信;软件定义的D2D网络;软件定义的V2X网络【作者】邵雯娟;沈庆国【作者单位】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11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1 引言作为4G和5G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设备到设备(D2D, device-to-device)和车辆到万物(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具有提高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扩展蜂窝通信应用等前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D2D通信是指用户数据可不经网络中转而直接在终端之间传输;V2X泛指车辆使用邻近服务实现和其他任意网络、任意个体间的通信,包含车辆到车辆(V2V, vehicle-to-vehicle)、车辆到行人(V2P, vehicle-to-pedestrian)、车辆到路边基础设施(V2I, vehicle-to-infrastructure)等多种通信形式[1],可为许多新的应用场景提供支持,如车辆自动驾驶、公路安全系统、交通信息管理等。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综述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综述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综述许奎【摘要】Intelligent home concept stems from United States, dang it plug S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wings, people had looks forward to with billions of, and trillion of market blueprint, but today cloud meter, and is big data times of coming, is and no appeared had expected of scene, even and no formed a full of, and eff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mart home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alyze the bottlenecks for intelligent househol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smart hom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and strive to provide smart home development was built to make suggestions.%智能家居概念源于美国,当它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人们曾期待着千亿、万亿的市场蓝图,但时至今日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却并没有出现曾经预期的景象,甚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产业链。

本文试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通信协议做出综述,分析造成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瓶颈,并给出了智能家居通信协议发展的建议,力求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建言献策。

FC-AE-ASM协议综述

FC-AE-ASM协议综述
决媒体访问控制时的冲突,采用可靠的硬件和8B/10B编码组合可获得极小的误码率,端到端传输延
迟量级小于IOtas,支持非应答方式与传感器数据传输,满足快速交付的性能等级要求。 (3)灵活的拓扑:光纤通道定义的物理连接拓扑为:①点到点。②共享介质仲裁环拓扑。③分组 交换网拓扑。可用相同的硬件建立起上述的任何拓扑,这使得可以根据所需的连接特性选择相应的
王一帆1,邱昆2,李永刚3
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榆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731 1wangyifan28@uestc.edu.∞,。kqiu@ueste.edu.cn,’ysl@uestc.edu。∞
摘要:该文研究了FC-AE(Fibre Channel-Avionics Environment)基本内容及特点,并从系统建 设的角度对FC-AE.ASM(Fibre Channel-Aviomcs Environment-Anonymous Subscriber Message)协议进行了综合论述,包括其基本特点.帧格式,以及该协议的适用范围,对该 协议在网络中具体应用提出了一定要求,并对差错控制给予了建议。 关键词:光纤通道,FC-AE,FC.AE.ASM,拓扑结构,服务
FC.AE.ASM协议要求:每一条消息都源自单序列单向的交换,接收端可以预测该消息以预定的
速率将要到达,但是并不知道该消息的确切物理来源,因此所有消息均需使用未经请求的信息类型。 来源于多个发送方的单一独立消息只能形成来源于不同发送方的单一独立的帧序列,如果出现多帧
序列的情况,则这些消息必须来源于同一发送方。每序列的第一条帧的相对偏移量必须置为0,相 对偏移量必须包含序列中所有之前有效载荷的总和,所有帧的ASM头部将会在重新组合前被去掉。
4.结束语

综述报告范本

综述报告范本

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计算机学院xxxx班xxxxxxxxxx)1前言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

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

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

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CCITT在X.21建议第一级(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处理机或计算机。

DTE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前者为CCITT所用,后者为EIA所用。

关于zif的综述

关于zif的综述

关于zif的综述关于ZIF的综述ZIF,全称为零插拔(Zero Insertion Force),是一种用于连接和固定电子元件的插座接口。

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领域。

ZIF插座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插拔电子元件,减少对元件的损坏,提高插拔的效率和可靠性。

ZIF插座接口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机械结构,使得插入和拔出元件时不需要施加大的力量。

这种机械结构通常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插孔和一个可以锁定插孔的机械装置。

当插入元件时,用户只需轻轻地将元件插入插孔,然后通过机械装置锁定插孔即可完成连接。

在拔出元件时,用户只需解锁插孔,然后轻松地将元件拔出即可,无需施加额外的力量。

ZIF插座接口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ZIF插座接口可以避免插拔过程中对电子元件的损坏。

由于ZIF插座接口的设计,插入和拔出元件时无需施加大的力量,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插拔过程中对元件引脚的损坏,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

ZIF插座接口的插拔效率高。

由于无需施加额外的力量,用户在插入和拔出元件时可以更加轻松快捷,提高了插拔的效率。

ZIF插座接口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通过机械装置的锁定和解锁,可以确保插孔与插头之间的牢固连接,避免因插孔松动而引起的接触不良或信号干扰等问题。

ZIF插座接口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连接芯片的CPU插座。

CPU插座通常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引脚组成,需要高度可靠的连接。

ZIF插座接口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使得CPU的插拔更加方便和可靠。

除了CPU插座外,ZIF插座接口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电子设备中,如内存插槽、扩展卡槽等。

这些插槽通常需要频繁地插拔电子元件,因此使用ZIF插座接口可以大大简化插拔操作,并提高整体的可靠性。

总结一下,ZIF是一种常见的插座接口,通过特殊的机械结构实现了插入和拔出电子元件时的零插拔操作。

它具有插拔方便、保护元件、高效可靠等优点,在电子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串行通信协议 (1)1.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1 同步和异步通信方式 (1)1.1.2 数据传送方式 (1)1.1.3 波特率 (2)1.1.4 串行通信的检错和纠错 (2)1.2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3)1.2.1 RS-232串行接口 (3)1.2.1.1 管脚定义 (3)1.2.1.2 RS232串行接口基本接线原则 (4)1.2.1.3 RS232的三种接线方式 (4)1.2.2 RS-422/485串行接口 (5)1.2.2.1 平衡传输 (5)1.2.2.2 RS-422 (5)1.2.2.3 RS-485 (6)1.2.3 RS232/422/485串行通信接口性能比较 (7)1.2.4 USB接口 (7)2. 计算机网络和TCP/IP协议 (8)2.1 OSI模型 (8)2.2 TCP/IP协议 (8)2.2.1 TCP/IP协议族 (9)2.2.2 网络中的两种寻址方法 (9)2.3 主要的网络设备 (10)2.3.1 网络接口卡(NIC) (10)2.3.2 集线器 (10)2.3.3 路由器 (10)2.3.4 网关 (10)2.3.5 Modem (11)2.4 RJ-45接头 (11)(综合232、422、485、USB及网络通讯等)在现场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中大量采用接口方式,监控系统涉及较多的是串行通信接口和网络接口。

1. 串行通信协议计算机与外设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常有两种方式: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指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

并行方式传输数据速度快,但占用的通信线多,传输数据的可靠性随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只适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

串行通信是指在单根数据线上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送。

发送过程中,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再发送第二个,依此类推。

接受数据时,每次从单根数据线上一位一位地依次接受,再把它们拼成一个完整的数据。

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它具有占用通信线少、成本低等优点。

1.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1.1.1 同步和异步通信方式串行通信有两种最基本的通信方式:同步串行通信方式和异步串行通信方式。

同步串行通信方式是指在相同的数据传送速率下,发送端和接受端的通信频率保持严格同步。

由于不需要使用起始位和停止位,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但发送器和接受器的成本较高。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发送端和接受端在相同的波特率下不需要严格地同步,允许有相对的时间时延,即收、发两端的频率偏差在10%以内,就能保证正确实现通信。

异步通信在不发送数据时,数据信号线上总是呈现高电平状态,称为空闲状态(又称MARK状态)。

当有数据发送时,信号线变成低电平,并持续一位的时间,用于表示发送字符的开始,该位称为起始位,也称SPACE状态。

起始位之后,在信号线上依次出现待发送的每一位字符数据,并且按照先低位后高位的顺序逐位发送。

采用不同的字符编码方案,待发送的每个字符的位数不同,在5、6、7或8位之间选择。

数据位的后面可以加上一位奇偶校验位,也可以不加,由编程指定。

最后传送的是停止位,一般选择1位、1.5位或2位。

1.1.2 数据传送方式①单工方式。

单工方式采用一根数据传输线,只允许数据按照固定的方向传送。

图8(a)中A只能作为发送器,B只能作为接收器,数据只能从A传送到B,不能从B 传送到A。

②半双工方式。

半双工方式采用一根数据传输线,允许数据分时地在两个方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

图8(b)中在某一时刻,A为发送器,B为接收器,数据从A 传送到B;而在另一个时刻,A可以作为接收器,B作为发送器,数据从B传送到A。

③全双工方式。

全双工方式采用两根数据传输线,允许数据同时进行双向传送。

图8(c)中A和B具有独立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在同一时刻,既允许A向B发送数据,又允许B向A发送数据。

1.1.3 波特率波特率是指每秒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以b/s和bps(位/秒)为单位。

它是衡量串行数据传送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和参数。

计算机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是:11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bps。

1.1.4 串行通信的检错和纠错在串行通信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这些干扰有时会导致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

因此在串行通信中对数据进行校验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衡量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

检错,就是如何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而纠错就是在发现错误后,如何采取措施纠正错误。

①误码率误码率是指数据经传输后发生错误的位数与总传输位数之比。

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要求误码率达到10-6数量级。

误码率与通信过程中的线路质量、干扰、波特率等因素有关。

②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常用的一种检错方式。

奇偶校验就是在发送数据位最后一位添加一位奇偶校验位(0或1),以保证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中1的总和为奇数或偶数。

若采用偶校验,则应保证1的总数为偶数;若采用奇校验,则应保证1的总和为奇数。

在接受数据时,CPU应检测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中1的总数是否符合奇偶校验规则,如果出现误码,则应转去执行相应的错误处理服务程序,进行后续纠错。

③纠错在基本通信规程中一般采用奇偶校验或方阵码检错,以重发方式进行纠错。

在高级通信中一般采用循环冗余码(CRC)检错,以自动纠错方式来纠错。

一般说来,附加的冗余位越多,检测、纠错能力就越强,但通信效率也就越低。

1.2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串行通信接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RS-422、RS485、USB等。

RS-232、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

USB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接口标准,主要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领域。

1.2.1 RS-232串行接口目前RS-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

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信中增加通信距离的单端标准。

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信。

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电平。

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电平,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TTL电平到RS-232电平再返回TTL电平。

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3~+12V与-3~-12V。

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信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Ω。

由于RS-232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30米,最高速率为20kb/s。

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可以通过测量DTE的Txd(或DCE的Rxd)和Gnd之间的电压了解串口的状态,在空载状态下,它们之间应有约-10V左右(-5~-15V)的电压,否则该串口可能已损坏或驱动能力弱。

1.2.1.1 管脚定义RS-232物理接口标准可分成25芯和9芯D型插座两种,均有针、孔之分。

其中TX(发送数据)、RX(接受数据)和GND(信号地)是三条最基本的引线,就可以实现简单的全双工通信。

DTR(数据终端就绪)、DSR(数据准备好)、RTS(请求发送)和CTS(清除发送)是最常用的硬件联络信号。

表1-8-1 RS232接口中DB9、DB25管脚信号定义9针25针信号名称信号流向简称信号功能3 2 发送数据DTE —>DCE TxD DTE发送串行数据2 3 接收数据DTE <—DCE RxD DTE接受串行数据7 4 请求发送DTE —>DCE RTS DTE请求切换到发送方式8 5 清除发送DTE <—DCE CTS DCE已切换到准备接受6 6 数据设备就绪DTE <—DCE DSR DCE准备就绪可以接受5 7 信号地GND 公共信号地1 8 载波检测DTE <—DCE DCD DCE已接受到远程载波4 20 数据终端就绪DTE —>DCE DTR DTE准备就绪可以接受9 22 振铃指示DTE <—DCE RI 通知DTE,通讯线路已接通按照RS232标准,传输速率一般不超过20kbps,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15M。

实际使用时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15200bps。

1.2.1.2 RS232串行接口基本接线原则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接线方法,取决于设备接口的定义。

设备间采用RS232串行电缆连接时有两类连接方式:直通线:即相同信号(Rxd对Rxd、Txd对Txd)相连,用于DTE(数据终端设备)与DCE(数据通信设备)相连。

如计算机与MODEM(或DTU)相连。

交叉线:即不同信号(Rxd对Txd、Txd对Rxd)相连,用于DTE与DTE相连。

如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采集器之间相连。

以上两种连接方法可以认为同种设备相连采用交叉线连接,不同种设备相连采用直通线连接。

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两台具有DCE接口的设备需要串行通信的情况,此时也用交叉方式连接。

当一台设备本身是DTE,但它的串行接口按DCE接口定义时,应按DCE接线。

如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体化采集器IDA采集模块上的调测接口是按DCE接口定义的,当计算机与IDA采集模块的调测口连接时就要采用直通串行电缆。

一般地,RS232接口若为公头,则该接口按DTE接口定义;若为母头,则该接口按DCE接口定义。

但注意也有反例,不能一概而论。

(一些DTE设备上的串行接口按DCE接口定义而采用DB9或DB25母接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DTE接口一般都采用公头,当人用手接触时易接触到针脚;采用母头时因不易碰到针脚,可避免人体静电对设备的影响。

)对于某些设备上的非标准RS232接口,需要根据设备的说明书确定针脚的定义。

如果已知Txd、Rxd和Gnd三个针脚,但不清楚哪一个针脚是Txd,哪一个针脚是Rxd,可以通过用万用表测量它们与Gnd之间的电压来判别,如果有一个电压为-10V左右,则万用表红表笔所接的是DTE的Txd或DCE的Rxd。

1.2.1.3 RS232的三种接线方式三线方式:即两端设备的串口只连接收、发、地三根线。

一般情况下,三线方式即可满足要求,如监控主机与采集器及大部分智能设备之间相连。

简易接口方式:两端设备的串口除了连接收、发、地三根线外,另外增加一对握手信号(一般是DSR和DTR)。

具体需要哪对握手信号,需查阅设备接口说明。

完全口线方式:两端设备的串口9线全接。

此外,有些设备虽然需要握手信号,当并不需要真正的握手信号,可以采用自握手的方式。

1.2.2 RS-422/485串行接口1.2.2.1 平衡传输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

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度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it/s,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