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
科学人文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的审视
2007.11体育世界·学术关键词:科学人文主义;课程观;体育课程;审视1科学人文主义课程观1.1科学主义课程观科学主义作为课程流派的历史要晚于人文主义,其缘起可追溯到培根,他提出了广泛学习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建议,后来被夸美纽斯积极地接受并不断发展形成泛智主义教育思想。
无论是培根还是夸美纽斯,虽然已经鲜明地表达出课程应当以自然科学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的倾向,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比较成熟的科学主义课程,这样的任务是在自然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完成之后,由斯宾塞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完成的。
斯宾塞关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口号,以及以科学为主要标准和内容建立起来的课程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的最高和最新成果,而且在此后的几百年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尽管科学主义课程有着许多的流派(诸如要素主义、泰勒原理、结构主义等课程流派),存在着不同的课程主张,但他们对课程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
[1]1)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课程要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即使提到课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也会归结到个人和社会对科学的依赖或科学对其的巨大影响方面。
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科学知识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形式同样讲究科学性,讲究效率,即使关注学习者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是从获取更好的学习结果出发,而不是从学习者个性发展的需求本身出发。
1.2人本主义课程观“人文主义”由英文单词“Humanism”翻译而来,亦可译成“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作为最早的思想萌芽,人文主义朴素地存在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和古希腊教育实践中,但是真正成为有针对性的思想体系,则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形成了“传统人本主义”与“现代人本主义”。
与科学主义彻底对立的是现代人本主义。
现代人本主义课程流派主要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其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回顾与反思: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
( Gua g h u S o tU nv riy,Gu n z ou51 5 0,Chn ) n z o p r ie st a gh 0 0 ia
Ab ta t Re iw fo rc u t y s h o h sc l u rc l m eo m ,t i p p rs o l mp a ie” e l c ie c n co s s r c : v e o u o n r c o l y ia r iu u r f r p c h s a e h u d e h sz r fe tv o s i u — n s ”o e s r”r f c i e t i k n ” Th o g h e iw n e lc in,we g tt e f l wig e l h e me t Th e e l e l tv h n i g . e r u h t e r v e a d r fe t o e h o l n n i t n n : e r n wa o g o d o o y o d c t n mu tb h r m ie Th e o h u d a tc e r a p ra c o c lu a n v t n a d fi e l g fe u a i s e t ep e s . o e r f r s o l ta h sg e ti o t n et u t r l n o a i n m m i o h n l st r er lto s i s a d e h e ea i n h p ,wh c r e ia c n e e e c ,ta i o n d r iy h o y a d p a tc .Be i e , ih a eh rt n e a d r f r n e r d t n a d mo e n t ,t e r n r cie i sd s t e r f r i n l e c d b o iia ,e o o c a d c lu a y tms h e o m si fu n e y p l c l c n mi n u t r l se . t s Ke r s s h o h sc l d c t n;c r iu u e o n ;ie l g fe u a i n y wo d : c o lp y ia u a i e o u rc lm r f r l d o o y o d c t o
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
学 体 育课 程 的发 展 进行 了分 析 , 回 归 了课
程改革 中的大学体 育课程教 学模 式及其缺 陷,阐述 了大学体 育的内涵和 当前 大学体 值的关键 点,为 当代 大学体 育改革 的发展 方向提供 了参考。 关键 词 :大学体育课程
中没有得到很 好的指导 ,阻碍 了终身体育 意识的发展。
育课 程改革存 在的问题 ,总结具有研究价 基础课 ,二年级上专业选修课,这种方法
3 、大学体 育课 程改革的趋势
综合化强调人才 的综合素质,这 一点 亚秋大学体育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锻炼身 体、增强体质 的层面 ,更要将心 理因素 、
大 学体 育 是 学 生 接 受科 学 、规 范 的 体 育 教 育 的 最 后 阶 段 , 是校 园体 育 和 社 会 体 育 的衔 接 点 , 是 培养 健康 意 识 和 “ 终 身 体 育 ”意 识 的 关键 阶段 。健 康 意 识 包 括 身 体 健 康 课 心 理 健康 。在 大学 阶段 ,学 生 心 理 逐 渐 走 向成 熟 , 是完 善 个 人 素 质 , 提 高个 段 。学 生 的 健康 是 其 发 展 的 先 决 条 件 , 也 是 体育 本 身 的存 在 价 值 之 一 。我 国 的体 育 课 程 建 设 已 经确 立 了 以 “ 健 康 第 一 ”为 核 心 的理 念 , 并且 由此 入 手 重 新 审视 了体 育 课 程 的 目标 、模 式 和 体 制 ,抓 住 了 体育 的 健 身 、 养心 的功 能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充 分 的 调 动 了 学生 学 习 的主 动 性 和积 极 性 ,强 调
育 精 神 和 体 育 意 识 ,在 潜 移 默 化 中培 养 良 好 的 身心健 康和 个人 素质 。
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
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作者:赵海军来源:《商情》2016年第44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而大学课程改革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主要的阵地之一。
客观来说,我国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有很多地方都存在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大学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课程设置的漏洞所在。
因为一般来说,在大学教育中,除了体育专业的学生之外,虽然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会有体育课程,但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大学体育课程都明显不重视。
但是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来讲,无论是大学也好,中小学也罢;无论是体育专业也好,其他专业也罢,我们都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就是体育教育并不仅仅是要以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为目的,而是要树立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强化学生的体质,迎合学生的需求,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但是现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更多的沦为陪衬,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重视,教师在体育内容选择上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最终导致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彻底失效,这不仅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悲哀,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所以本文就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改良现有的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推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未来人才的全面素养。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高等教育一、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真正内涵其实本文在研究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之前,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真正的内涵与价值。
彭庆文曾经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大学体育课程是什么?大学体育课程应该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参与合理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育来达到强身健体,提高体育素养,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等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换句话来讲,大学体育教育所辐射的范围是全体大学生,而不单单是体育专业的学生。
除此之外,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必修课,大学体育课程还应该是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大学体育教育不仅仅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理论人才、优秀的体育实践人才,更主要的是要为所有培养的人才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素养,前两者虽然重要,但是后者所起到的作用将会影响我国未来百年的发展,这才是大学体育课程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大学体育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思考。
以下是我对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普遍存在以竞技为导向、过分追求体育成绩的问题。
这不仅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脱离了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导致了体育教育“偏重体育、轻视健康”的现象。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体育锻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体育教育应该加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现实社会对于大学生体育教育的需求是多样化和综合性的,但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体育项目培训上,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需要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领导才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育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大学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许多教师并非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的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推动体育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大学生活是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诱惑和挑战,如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等。
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与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提升师资力量,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教育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新的思考。
要注重体育课程的本质。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坚持长期锻炼。
应该重视体育课程的多样化。
传统的体育课程通常以田径、体操和健美操为主,这样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应该在体育课程中增加一些新颖有趣的体育项目,如攀岩、滑雪、划船等,让学生在体验不同的体育运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增强对体育的热爱和动力。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挑战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要加强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造成了不少的健康问题。
应该在体育课程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等知识,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锻炼身体,更能够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也应该注重体育课程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传统上,体育课程通常被视为一种副科,学生们可能会认为体育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太大的关联。
而事实上,体育运动也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支撑,比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至关重要。
应该在体育课程中增加一些学科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也能够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
要加强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浅析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浅析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是
针对社会发展需要,实现高校学生身心双重健康发展而进行的对体育课程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估等方面的战略性改革。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活动引入体育课程,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能够体验体育运动乐趣,也可
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其次,要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多种运
动项目,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研究和开发出针对不同学生的课程体系,增加体育的趣味性。
此外,要以激励学习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
与意识,让其发现体育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体育的传播和推广目标。
同时,应适当缩短体育课时,使学生在规定的体育学时内找到更有效的体育运动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实践,丰富体育课程,从而实现多因素和个性化发展。
总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数量和质量,以不断改进的体育教育
模式,主动适应学生特有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高校学生健康发展
的目标。
通过改革,合理调整和完善体育课程,赋予学生更兼容、更丰富的
体育课程,使学生建立起成功、享受活动的信念,激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积极性和潜力,并且建立优质健康的体育文化,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成为了热点话题。
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如何使体育课程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如何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潜力,都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体育资源,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我国各地都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场馆设施、体育赛事等。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呢?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和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校可以和当地的体育部门和体育组织合作,共同举办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参与丰富他们的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体育技能。
在体育课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各种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外,还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体育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不同项目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和运动会,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符合时代需求,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体育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应当与时代需求相适应。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设更多种类的体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和学习兴趣。
学校还可以引入最新的体育科技,推广使用运动器材和设施,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体育运动的吸引力。
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支持。
如何加强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呢?学校可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普通高校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固化、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育课程设置的理念转变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主要以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训练为主,这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程的发展。
要想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首先需要进行理念上的转变,将体育课程设置的重心从运动技能转移到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一些特色体育课程,如瑜伽、舞蹈、户外体育等,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技能和单一的体育项目为主,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创新和多样化。
可以引入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模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体育教学,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体育项目的模拟训练,利用手机APP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分享等,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师资力量的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可以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引进国外优秀的体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增加教师的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也可以提高对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来到普通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还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借助社会资源进行体育教学。
可以与当地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场馆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体育项目的教学和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和比赛机会。
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体育明星、教练员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技能。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安排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进行改革与调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新的思考。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魄和意志品质。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往往过分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其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由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和缺乏趣味性,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并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设计更加多样化、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当前,普通高校学生中存在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长时间的坐姿学习、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下降和健康问题。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注重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结合。
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而现代体育项目具有先进的运动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巧妙地组合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掌握现代体育的科学知识。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短期健康和体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继续参与体育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在我国普通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思考尤为重要。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过度注重竞技和技能训练。
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竞技和技能训练,往往忽视了运动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因为自身技能的不足或者对竞技项目的不感兴趣而失去了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综合素质,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供学生选择。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因此体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过于注重成绩和竞争,往往忽视了学生对运动的享受和体验。
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需要充分考虑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变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体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还应该将体育课程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机结合,引入先进的体育设备和技术,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对于健身和娱乐的需求。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考虑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变革。
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课程真正发挥其在普通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前言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已经面临不少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相关人员需要进行整体的改革和思考。
本文从多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的界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同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等因素。
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兴趣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通过互动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体育教材和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的整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资源的整合包括教学设备和场地的配备,教师和教学人员的配备,以及教学流程和评估方式的统一等方面。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评估体系的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估体系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评估体系应该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的提高。
此外,评估体系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发展。
合理的课程设置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的类型和课程的难度等方面,需要保证课程的设定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还要保证课程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效果。
总结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资源的整合,评估体系的改革以及课程设置的调整等方面。
通过改革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和优化配置,以及更好地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体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学生需求、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健身和娱乐层面,而是更多地追求身心健康、团队合作能力、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提升。
我们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重新审视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传统的体育课程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而现代的体育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可以尝试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成长。
课程设置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传统的体育课程通常注重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教学,而对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往往较少。
而实际上,不同的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喜好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设计,开设更多种类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并且注重发展多样化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体育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在未来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项目的实际操作和运动训练。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项目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加强团队合作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中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体育课程改革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中国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本篇文章将对中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的是技能训练和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因此,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使体育课程更加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引入互动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项目实践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此外,高校体育课程还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真实情境和案例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高校还可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行业和学术界的联系,提供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展。
最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与社会资源结合。
当前,社会体育资源丰富,但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脱节。
高校可以与社会体育组织、社区体育场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借助社会资源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可以邀请专业教练进行讲座和指导,提供专业的训练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机会。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际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文化也在逐步改观。
而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体育教育一直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缺乏足够的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难以吸引学生长期关注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进行全新的思考。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和机械化。
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传统运动类型,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等。
对于一些对这些种类限制不太严格的学校,班级之间的课程内容、方式甚至考核标准都几乎一致,不够实际,并不能最大化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爱好的不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学生特长和兴趣的项目,如健身操、瑜伽、举重、武术等。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都是担任公共基础课程。
因此,体育教师普遍关注考试成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是履行职责、执教任务而不去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
因此,建立合理的、全面的评价标准已经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评价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技能、科学文化素质、体能、思想素质、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以确保教学效果评价健康、公正和科学。
三、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传统体育课程中往往是老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我国普通高校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设置竞赛、讲座、运动快乐日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对与社交活动、公共基础课程等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今,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应用新兴的技术手段来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摘要】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
文章从背景介绍、问题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向和措施,探讨了改革中的挑战和难点,并就改革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思考。
文章还展望了改革的效果,总结了思考,展望了未来,提出了建议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推进这一改革,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问题意义、研究目的、存在的问题、改革方向、措施、挑战、难点、推进路径、效果、展望、总结思考、未来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行整体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参与度低等方面。
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们有必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整体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体育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构建体育强国、实现全民健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传统的体育技能培养基础上,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通过对现有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旨在找到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解决改革中的挑战和难点,探讨改革的推进路径,评估改革的效果与展望。
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走向
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走向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高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高校教育的改革也备受期待,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必须对当前的状况进行深入的反思,并探讨未来的走向。
高校的体育课程,是一项在培养学生身体健康、锻炼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事业。
然而,目前高校的体育课程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单一。
大多数体育课程只注重一种体育项目的单一训练,缺乏全面性和多样性。
而这并不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的要求,现在的大学生需要全面的体育锻炼,而不是一些零散的训练。
其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教学组织和实训基地的原因。
除了一些教学设备和场地的问题,还有很多的教师教学不到位,缺乏专业性。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在体育健身方面的素质提升。
最后,高校体育课程的间歇性也是一个问题。
即使是有规律的体育课程也经常被学生随意选择性参加,而很少有一个监管机制来保证课程的连续性。
这种不连贯的训练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来继续学习和锻炼身体。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素质和教学效果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要注重全面性和多样性。
设置多种运动项目,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综合性的体育锻炼,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引进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并有教学经验的高素质培训师资,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
再者,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设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得到综合评价,切实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体育水平,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的动力。
最后,加强体育课程的监管。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育档案,以便于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督,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
总结而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全面的思考和实践,从改进课程设置、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机制,以及加强监管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近年来,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逐渐深入到各大高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也已经开始了针对性的改革,以适应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出现了一些问题。
许多人认为体育课程只是一个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好地方,但是实际上,体育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却是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另外,现在的社会已经越来越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如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也成为了一个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更加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一些新的改革。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项目进行学习。
例如,学校可以引入攀岩、游泳、爵士舞等项目,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程,进而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热情。
二、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体育课程关注的是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因此,我们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注重技能方面的传授,还应该将体育课程融合到更多的文化和精神追求中。
例如,引导学生跑步时思考人生,打球时感受团队精神等,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得到收获。
三、注重延伸体育的功能体育课程不仅仅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培养技能,还应该更多地注重延伸体育的功能,如: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坚韧意志等。
这些方面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教师的角色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新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科学实施教学改革。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重视锻炼的观念,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体育改革的思考
大学体育改革的思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改革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大学体育改革的目标是让大学生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身体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且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改革的重要问题。
大学体育是指在大学校园内进行的各项体育活动,包括运动会、社团活动、健身锻炼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计划经济的推行,学校体育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只重视学生参加少数体育项目,而忽视了文化性、综合性的体育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学体育已经成为了大学综合实力和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大学体育其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例如,部分大学对学生有太高的赛事期望,过度强调竞争成绩,使得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赛事,忽视了自身身体健康,使身体素质的提升成效不彰;又例如,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和管理整体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学体育需要在内容、方法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大学体育应当更加注重文化性和综合性,强调教育体育的过程和意义,而不是将其仅仅看成一个竞技项目。
其次,应当适度减少竞技的紧张度,将体育运动还原为身体锻炼的重要手段,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对健康的保护。
同时,我们也应当增加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探讨。
最后,我们必须注意改善管理模式,让大学体育在规划、资源、政策等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学教育机构应当更加注重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支持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更多注重全面素质、人文素质、智力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努力打造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一流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学生,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总之,大学体育的改革是完全必要的。
通过完善大学体育的管理方式,改进大学体育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大学体育将更加适应现代大学的需求和人才培养。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尤其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在这一领域的改革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过去,大多数高校都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以教育其他学科为主。
但随着体育教育的逐渐发展,人们认识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应该增加体育课程的比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其次,要关注运动技能的培养。
体育教育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因此,要增加对体育技能的培训和培养,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身体技能,如游泳、跑步、篮球等,以便于将来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要强化体育教学的专业性。
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还不够完善,导致很多体育教师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专业指导能力。
因此,应该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师范的培训,在体育教育的专业领域加强学术研究,以及将教学科研和实际教学相结合。
第四,注重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和活动。
体育课程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规定的技能和动作,还要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个人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等。
同时,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比赛、夏令营、户外探险等也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总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紧迫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支持和努力。
唯有注重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培训,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增加体育课程的多元性和活动性,才能真正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体育教育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11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ol.30 No.11 2007年11月JournalofBeijingSportUniversity Nov.2007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李金龙,王晓刚(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摘 要:从课程论的角度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基本的剖析,分析了大学体育的真义及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回顾了我国课程改革中几种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大学体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文章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中,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它也必须适应改革的潮流,才能使我国大学体育更加切合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大学体育能够自觉地、充分地满足新时期的社会要求。
关键词:课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28-03AnInvestigationofCollegeSportsCourseReforminChinaLIJin2long,WANGXiao2gang(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Shanxi,China)Abstract:Proceed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curriculumtheory,thispapermakesafundamentalanalysisofthesportscoursesatthecollegelevelthroughoutthenationbymethodsofliteraturereviewandlogicalanalysis.Italsodiscussesthevalueofcollegesportsandtheexistingproblemsinthecurriculumreform,reviewsthevarioustraditionalmodelsandpointsouttheirdisadvantages.Baseduponthestudy,thepaperendeavorstoproposethefuturetrendofthecollegesportsreform.Itclaimsthatintheprocessofdeepening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collegeeducation,sports,asasignificantpartandvehicle,hastobeadaptedtothetrendofthegeneralreformsoastomeetthedemandofthecollegestudentsandconse2quentlyenablethemtomeetthesocialrequirementinthenewperiod.Keywords:curriculum;collegesportscourse;reform1 课程与大学体育课程课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而对于课程是什么却没有统一的界定。
我国学者概括国内外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大致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课程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表所标示的正式课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对学生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侧面。
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中。
那么大学体育课程的概念是什么呢?我们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所查得知,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 大学体育课程的真义与内涵大学体育课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彭庆文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推行中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一文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看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定义,“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以上《纲要》所述,彭庆文认为还没有足够表达出大学体育课程的真正含义,因为,它似乎也可以作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定义,只有表达出大学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才能体现大学体育的真义。
他认为大学体育的真义、意图应该更进一步说明。
大学体育课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加强。
体育课程为增强体质服务,人所共知,不是特点。
大学体育课程的特点在于:1)它是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2)它是多种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实践性的教育。
基于上述认识,彭庆文认为,大学体育课程要加强文化性和实践性,不能仅仅是中学体育课程的延续,而是一种新的文化起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领悟,这种隐藏在体育娱乐性和艰苦性背后的人类理性追求,也只有在大学生中才能得以广泛、有效地传递,这就是大学体育的特殊性。
投稿日期:2006-10-08作者简介:李金龙(1963-),男,河北曲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学。
我们认为,大学体育课程是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体育文化传承的使命,大学体育课程是承载不了的,更多的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它在体育文化的传承中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就足够了。
同理,大学体育课程在教育的作用与效果中,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升华有独到的效果。
笔者认为,大学体育课程在教育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那种药到病除的作用。
大学体育课程的真义在于它为增强体质服务的这一基本要义必不可少,在文化传承与教育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3.1 体育课程的改革问题 多年来,我们在学校体育教育研究领域中,偏重于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并建立“体育教学论”学科,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理论的研究,至今尚未建立“体育课程论”学科。
因此,我国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需要系统体育课程理论指导。
正是由于我国处在不重视课程论的条件下开展了课程改革,这种改革只能在内容和内容排列上作修正,其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效果尚不明显。
因此,我国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需要系统体育课程理论指导,需要尽快形成系统的体育理论体系,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7次,尽管收到很大的成效,但是与社会发展、社会变革有密切关联的研究并不多见,甚至几乎没有,也就是说缺乏一种理性的思考,能够很好的回应并配合社会更大范围的变化而进行改革思考极少。
进入21世纪,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体育教育能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能否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综合素质的支持,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
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客观要求,促使我们在新世纪的今天,必须立足现实,对我国的体育教育做出冷静的反思,开辟新视角,开拓新思维、树立新理念,开发新思路,从而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成熟的理论架构,这是体育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责任。
理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基础,因此,全面更新我们的体育教育观,便成为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不进入课程改革的层面,任何教育改革都是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的。
8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也始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
改革二十几年来,从事学校体育理论工作的学者专家和体育教师对我国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研究。
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量有关体育教改的论文不断涌现,各种各样改革的设想和模式纷纷登场,有些通过试验和实施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有些也失败了,正如卢元镇教授所讲“一试验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大学体育课程从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课程的实施有多少直接指向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又有多少指导影响着学生走入社会开始终身体育的旅程,值得深思。
走进当今大学体育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的不和谐,正悄然地影响着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2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争议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落实以及课程评价的进行。
课程目标反映了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因此,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005年4月22日至24日,由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2005年大学体育论坛”在洛阳师范学院举行。
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导思想与在推行中诸多争议的解释。
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诸多反应,赞成、疑惑、不满、争议充斥着会后的讨论,总体看,不满多于赞成,疑惑多于理解。
彭庆文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推行中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纲要》的核心部分“五个领域目标”难以在实践中接受。
比如说: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三个是很难通过测量与评价,做出判断是否是体育课程所至。
身体健康有先天优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远不是唯体育课程的结果。
我们能否用一个无法确定是否是自己的唯一的结果作为主要目标来评价自己的工作效果呢?目标应是可测的、具体的,作为工作指向,它还应该是特有的,不然,这项工作就有可能考虑其成本而被其他所代替。
体育课程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实现目标的特殊性,目标不特殊,地位就不是稳定的;另外,目标不确定就难以操作,操作性不强,如何体现科学性指导?3.3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设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伴随体育课程模式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
回顾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先后出现了许多课程模式,其中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模式主要有:“大一统模式”、“二段式模式”、“俱乐部模式”和“三自主模式”。
“大一统模式”讲究多而全,什么项目都教,什么项目都学,其目的是试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按照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去设计课程的整体内容的,因此它是典型的“目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