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杨生长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浅述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培育的性状特征

浅述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培育的性状特征

浅述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培育的性状特征【摘要】丹红杨是一种在驻马店地区培育的树种,具有独特的性状特征。

本文通过介绍丹红杨的生长习性、叶片特征、花果特征、耐逆性特征和生长周期,探讨了其在当地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发现,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迅速,叶片光滑,花果丰富,对逆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力,生长周期适中。

在结论中指出,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作为当地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提供积极的贡献。

通过对丹红杨的研究和推广,可以促进当地林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丹红杨、驻马店、性状特征、生长习性、叶片特征、花果特征、耐逆性特征、生长周期、适应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丹红杨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在驻马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特殊性,丹红杨的生长状况和性状特征可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对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的性状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更好地推动其种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过去,对丹红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长发育、木材性质和生态特性等方面,而对于在具体地区的性状特征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的性状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为该地区丹红杨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

通过对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的性状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树种在当地的生长情况和适应性,还可以为地方林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的种植和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的性状特征,为该地区的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丹红杨的生长习性、叶片特征、花果特征、耐逆性特征和生长周期进行详细研究,我们希望揭示丹红杨在驻马店地区的适应性和优势,为该地区的园林绿化、森林建设以及农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还旨在为提高丹红杨的栽培技术和品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丹红杨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1种杨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及山杨天然三倍体的发现

11种杨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及山杨天然三倍体的发现

11种杨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及山杨天然三倍体的发现赵奉彬;尚策;张莉梅;张志翔【摘要】在西藏芒康的山杨居群中发现有叶型明显偏大的山杨植株,通过与该地其他居群正常山杨的叶型比较推测其为三倍体山杨,后经流式细胞述验证了上述推测,确定为中国首次发现的山杨天然三倍体植株,同时以白杨组物种山杨和圆叶杨,青杨组物种冬瓜杨、梧桐杨、康定杨、滇杨、川杨、青杨、辽杨、德钦杨及大叶杨组大叶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每个种代表样本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11个物种全部为二倍体,青杨、辽杨、大叶杨的倍性与前人报道结果一致,其余8个种为首次报道.试验结果显示杨属物种的倍性相对稳定,没有发现四倍体.倍性研究结合叶片研究表明,在青杨组中叶形大小仅为不同种之间存在的形态上的差异,而在白杨组山杨中可能就是倍性的差异.【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天然三倍体;杨树;倍性【作者】赵奉彬;尚策;张莉梅;张志翔【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3;Q949.4杨树是杨柳科杨属(PopulusL.)植物的统称,由于其具有速生丰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防护林建设、用材林培育和城市绿化中,对解决我国木材短缺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杨属的倍性研究开展较早,BLACKBURN K B et al.[2]首先报道了欧洲黑杨为二倍体,康向阳[3]报道毛白杨、新疆杨、河北杨和胡杨等都为二倍体,随后银白杨、小叶杨、大叶杨和欧洲山杨陆续被报道都为二倍体,齐力旺[4]和张守攻[5]报道辽杨、大青杨、青杨、香杨、毛果杨、欧洲黑杨等都为二倍体。

因而,杨树天然野生物种多为二倍体。

在多倍体生物中,由于染色体数的增加导致基因数量增多和细胞容积变大[6],进而多倍体植物在叶型、生长量和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7-8]。

滇南黄杨基因组揭示双子叶植物早期演化历程的

滇南黄杨基因组揭示双子叶植物早期演化历程的
全基因组鸟枪法
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进行基因组测序,可以获得 更完整的基因组信息。
光学图谱构建
通过构建光学图谱,对基因组进行组装和精细注 释。
基因组结构和特点
中性演化
01
滇南黄杨基因组表现出明显的中性演化特征,适应于环境变化

高重复序列
02
滇南黄杨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可能有
助于增加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高度杂合性
03
滇南黄杨基因组具有高度杂合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差异
较大。
基因家族和单基因分析
01
02
03
基因家族扩张
滇南黄杨基因组中存在一 些扩张的基因家族,这些 家族可能与其适应特殊环 境有关。
快速进化基因
滇南黄杨基因组中存在一 些快速进化的基因,这些 基因可能与其在特殊环境 中的适应性有关。
滇南黄杨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滇南黄杨的生态习性
滇南黄杨是一种常绿灌木,生长在海拔1000米至3000米的石灰岩山坡上,喜欢温暖湿润 的气候,耐寒性较强。
滇南黄杨的遗传特点
滇南黄杨的基因组较小,约2.6亿个碱基对,与单子叶植物相比,具有更多的重复基因和 较少的长非编码RNA。
滇南黄杨的适应性进化
滇南黄杨在面对石灰岩山坡这种特殊环境时,通过适应性进化,形成了独特的生长特性和 生理机制。例如,滇南黄杨能够合成较多的钙离子,以适应石灰岩山坡的钙离子环境。
• Wang, Y., Li, H., Zhang, Z., et al. (2023). Genomic analysis of Symplocarpus foetidus reveals the early evolution of eudicots. Nature Plants 9, 409-416.

[讲解]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

[讲解]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

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2007-07-15 11:14杨树的天然种多,适应性广,容易繁殖,主要分布于北纬30°-60°之间。

杨树雌雄异株,在不同类型的杨树之间,通过人工杂交和自然杂交,容易产生优于父本和母本的杂种。

杨树容易用插条繁殖,杂种的优良特性能传给后代。

意大利选育出的一些优良无性系速生特性明显,被广泛引种。

(这也是“意杨”一词的由来)。

我国处于世界杨树分布区的中心,杨树种类多,分布广,初步认定,有53个种,30个变种和11个变型,占世界一半以上。

杨属分为五个派,各派在特性、分布和经济价值上有很大的区别,简要叙述如下:胡杨派:只有一个种,即胡杨。

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7°-47°之间,西北的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和宁夏都有分布,以新疆最多,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的宝贵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

胡杨对光和热要求很高,能耐极端干旱,适应荒漠地带气候,耐盐碱,萌孽能力很强,但扦插育苗成活率低。

白杨派:分为山杨亚派和白杨亚派。

山杨亚派能产生大量的根孽,抗旱力强,在高海拔的山区和北方生长较好,一般都不是大乔木,用种子和根孽繁殖容易,不能用插穗繁殖,不能形成无性系。

白杨亚派是大乔木,其枝、芽和叶上都有白茸毛,银白杨、新疆杨(重要的防护林和绿化树种)和毛白杨都属于白杨亚派,欧洲山杨与银白杨容易进行天然杂交和人工杂交,杂交种称为灰杨,可以扦插繁殖。

山杨和银白杨杂交选育出的银腺杨(84K杨)常用于丘陵造林。

毛白杨不容易用插穗繁殖。

黑杨派:本派天然品种不多,但经济价值和遗传价值极高,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杨属品种有90%以上都源于黑杨派。

它主要有两个种:欧洲黑杨和美洲黑杨。

前者有两个主要变种:美杨(或称钻天杨)和箭杆杨。

欧洲黑杨在我国阿尔泰地区有天然林分布。

美洲黑杨有三个亚种:邵棱枝杨、密苏里杨和念珠杨。

分布我国新疆和中亚诸国的还有一个小种阿富汗杨。

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一系列天然的和人工杂种,统称欧美杨。

云南常见植物习性及病虫害

云南常见植物习性及病虫害

目录滇朴 (2)白兰花 (3)云南樱花 (4)樟树 (5)紫薇 (7)红枫 (9)黄槐 (10)垂柳 (12)三角枫 (13)水杉 (14)毛叶丁香 (15)小叶女贞 (16)龙柏 (17)山玉兰 (19)银杏 (20)合欢 (24)冷水花 (24)常春藤 (25)杜英 (27)十大功劳 (28)含笑 (29)满天星 (31)报春 (32)紫茉莉 (34)葱兰 (36)肾厥 (38)孔雀草 (39)旱金莲 (41)金丝桃 (43)鱼尾葵 (45)石楠 (47)棕树 (48)木芙蓉 (49)滇朴类别: 乔木科名: 榆科别名: 昆明朴;棉丝树或棉丝子(四川)拉丁名: Celtis kunmingensis Cheng et Hong习性:阳性树种。

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

深根性,抗风力强。

生长较慢。

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小枝无毛。

叶常为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长4-11厘米,宽3-6厘米,基部通常偏斜,一侧近圆形,一侧楔形,先端微急渐长尖或近尾尖,边缘具明显或不明显的锯齿,无毛或仅下面基部脉腋有毛,叶柄长6-16毫米。

果通常单生,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熟时蓝黑色,果梗长15-22毫米,核具4肋,表面有浅网孔状凹陷。

分布于云南凤庆、易门、昆明一线以北地区和四川南部(西昌)。

本种与黑弹树C. bungeana Bl.或四蕊朴C. tetrandra Roxb.相近似。

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叶较宽长,果较大,果梗长15-22毫米,核具4条肋,表面有浅网孔状凹陷;与后者的不同在于果实成熟时蓝黑色,通常单生,果梗较细长,长15-22毫米。

园林用途可在公园中孤植用作庭荫树,亦可列植水边或作行道树。

可用于厂矿区绿化。

产地分布产于中国云南中部和西北部、四川南部。

白兰花别名:白缅桂/白兰/把兰/黄果兰形态特征:白兰,属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高达17—20米,树皮灰白,幼枝常绿,叶片长圆,单叶互生,青绿色,革质有光泽,长椭圆形。

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

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

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2007-07-15 11:14杨树的天然种多,适应性广,容易繁殖,主要分布于北纬30°-60°之间。

杨树雌雄异株,在不同类型的杨树之间,通过人工杂交和自然杂交,容易产生优于父本和母本的杂种。

杨树容易用插条繁殖,杂种的优良特性能传给后代。

意大利选育出的一些优良无性系速生特性明显,被广泛引种。

(这也是“意杨”一词的由来)。

我国处于世界杨树分布区的中心,杨树种类多,分布广,初步认定,有53个种,30个变种和11个变型,占世界一半以上。

杨属分为五个派,各派在特性、分布和经济价值上有很大的区别,简要叙述如下:胡杨派:只有一个种,即胡杨。

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7°-47°之间,西北的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和宁夏都有分布,以新疆最多,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的宝贵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

胡杨对光和热要求很高,能耐极端干旱,适应荒漠地带气候,耐盐碱,萌孽能力很强,但扦插育苗成活率低。

白杨派:分为山杨亚派和白杨亚派。

山杨亚派能产生大量的根孽,抗旱力强,在高海拔的山区和北方生长较好,一般都不是大乔木,用种子和根孽繁殖容易,不能用插穗繁殖,不能形成无性系。

白杨亚派是大乔木,其枝、芽和叶上都有白茸毛,银白杨、新疆杨(重要的防护林和绿化树种)和毛白杨都属于白杨亚派,欧洲山杨与银白杨容易进行天然杂交和人工杂交,杂交种称为灰杨,可以扦插繁殖。

山杨和银白杨杂交选育出的银腺杨(84K杨)常用于丘陵造林。

毛白杨不容易用插穗繁殖。

黑杨派:本派天然品种不多,但经济价值和遗传价值极高,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杨属品种有90%以上都源于黑杨派。

它主要有两个种:欧洲黑杨和美洲黑杨。

前者有两个主要变种:美杨(或称钻天杨)和箭杆杨。

欧洲黑杨在我国阿尔泰地区有天然林分布。

美洲黑杨有三个亚种:邵棱枝杨、密苏里杨和念珠杨。

分布我国新疆和中亚诸国的还有一个小种阿富汗杨。

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一系列天然的和人工杂种,统称欧美杨。

经营管理措施对滇杨生长的影响分析

经营管理措施对滇杨生长的影响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 7 9 2 . 1 1 8 ; ¥ 7 5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3 1 6 8 ( 2 0 1 3 ) O 1 — 0 0 6 6 — 0 4
Ef f e c t o f Ma na g e me n t Mo de l o n t he Gr o wt h o f Po pu l u s Yu nn a n e n s i s
色, 有 不规则 深纵 裂 。喜温 凉气候 , 较喜 水湿 , 沟旁 、
第3 8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VO 1 . 3 8 N0.1 Fe b. 201 3
Fo r e s t I nve nt or y and Pl anni ng
经 营 管 理 措 施 对 滇 杨 生 长 的 影 响分 析
朱 家 诺
( 宣威 市林 业 局 , 云南 宣威 6 5 5 4 0 0 )
1 滇 杨 生物 学 和 生态 学 特 性
滇杨( P o p u l u s y u n n a n e n s i s D o d e) 属 杨 柳 科 树
板及家具用材 。
2 材 料 与 方 法
2 . 1 试 验 地 选 择 2 . 1 . 1 苗 圃 地 选 择 及 管 理
i n s e c t p e s t .
Ke y wo r ds :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l ;po pu l u s y u nn a n e n s i s ;s u r v i v e r a t e;p r e s e r v i n g r a t e; g r o wt h v o l u me;

滇杨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研究

滇杨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研究

滇杨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研究摘要:以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组织培养获得的不定芽为原材料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考察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对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0.1 mg/L 6-BA+0.02 mg/L NAA是适合滇杨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添加0.02 mg/L NAA有利于试管苗的生根。关键词: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组织培养;增殖;生根Study on Multiplication and Rooting Culture of Populus yunnanensisAbstract: The effec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concentration on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and rooting were studied using adventitious buds obtained in tissue culture of Populus yunnanensis Dode as raw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S+0.1 mg/L 6-BA +0.02 mg/L NAA was the optimum medium for adventitious buds multiplication; and 1/2MS+0.02 mg/L NAA was good for rooting.Key words: Populus yunnanensis Dode; tissue culture; multiplication; rooting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属杨柳科杨属青杨派树种,又名云南白杨,具有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成材较早、分布海拔变幅大(1 300~3 200 m)、易于繁殖等特点,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宝贵杨树资源,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1]。由于滇杨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环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的地区,而且人们对其认识程度各异,使得滇杨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等工作一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2]。随着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以及大叶杨派中的多个种或杂种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成功建立[3],使得利用杨树组织培养对其种质进行保存以及创新成为现实。本研究将滇杨嫩茎诱导的不定芽接种在不同的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上,探讨滇杨组织培养中较佳的增殖及生根培养方案,可为进一步对滇杨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保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利用已筛选出的分化培养基[4],以滇杨嫩茎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以诱导出的不定芽作为试材。1.2 方法1.2.1 增殖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5],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表1),调pH至6.0。培养温度(25±2) ℃、光照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每处理接种20瓶,每瓶接种4个不定芽,重复3次。接种后每隔2 d观察和记录不定芽的生长情况。以增殖系数及试管苗生长状况为指标,筛选出滇杨不定芽增殖培养的较优方案。1.2.2 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5],添加30 g/L蔗糖和4.5 g/L琼脂,再加入不同浓度的NAA(0、0.01、0.02、0.05 mg/L),调pH至6.0。将增殖培养中生长健壮的试管苗切除基部的愈伤组织,接种于事先配制好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同增殖培养,每处理接种20瓶,每瓶4棵,重复3次。生根培养1周后,每隔2 d观察记录各处理的生根数量及根的生长情况。2 结果与分析2.1 6-BA和NAA浓度及配比对滇杨不定芽增殖的影响增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30 d后各处理不定芽的增殖情况和试管苗的生长情况见表1。6-BA和NAA对滇杨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和试管苗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当6-BA浓度一定时,NAA浓度越高,滇杨不定芽的增殖系数越小,试管苗的生长情况越差;而NAA浓度一定时,不定芽的增殖和试管苗的生长情况也随着6-BA浓度的增加而变差,其中6-BA浓度为0.5 mg/L 时,试管苗全部黄化死亡。处理1中滇杨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和试管苗增高幅度均高于其他处理,且试管苗茎叶嫩绿色、腋芽抽生多、丛生芽多、苗高而健壮(图1),适合滇杨不定芽的增殖培养。2.2 NAA浓度对滇杨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将增殖后的试管苗转移到添加了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0 d 后观察统计各处理试管苗的生根率、主根条数、主根长度和须根长度(表2)。在不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中试管苗也可以生根,但其根相对细长、瘦弱;但NAA浓度过高也会导致生根率下降。当NAA的浓度为0.02 mg/L时,所有试管苗均能生根,主根根短而粗壮,植株叶色浓绿、长势旺盛(图2)。2.3 滇杨试管苗的炼苗移栽滇杨试管苗生根后,在室内开瓶放置5 d左右后移栽入经消毒处理的炼苗基质(河沙与腐殖土等体积混合)中进行炼苗,幼苗生长情况良好,其成活率可达91.1%。3 结论与讨论3.1 增殖培养在杨树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基本培养基的不同和培养材料基因型的差异,需要人为调节外源激素的种类及浓度,以获取最大的增殖系数。章林等[6]在对银中杨进行组培研究时发现添加0.5 mg/L 6-BA时嫩芽条上的腋芽不断分化与生长,具有较高的增殖率,但当6-BA与NAA配合使用时,所有浓度的NAA都使嫩茎的增殖率下降。而海燕等[7]在抗虫杨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0.1、0.5 mg/L的6-BA,其对腋芽的萌发生长影响不大。在84K杨的组织快繁研究中发现,较高浓度的6-BA可促进腋芽生长,但6-BA浓度过高不利于抽茎,而对丛状叶的增加有利,84K 杨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另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搭配使用对腋芽的增殖效果均优于其单独使用,适宜的6-BA与NAA浓度配比可提高出芽率[8]。而本研究在MS培养基中添加较低浓度的6-BA(0.1 mg/L)和NAA(0.02 mg/L),获得了较高的增殖系数,这可能与滇杨易于无性繁殖有关[1,9]。而张春霞等[10]以滇杨叶柄为材料成功分化出不定芽,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001 mg/L TDZ+0.01 mg/L NAA,同样获得了较好的增殖效果,可见不同杨树组培中激素及其浓度的选择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其具体的生理生化特性来确定。3.2 生根培养研究表明,生长素是诱导试管苗生根的重要因素,其影响酶的活性、增加原生质的透性、使代谢活动加快、RNA合成加强,从而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不同植物、不同基因型、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的试验材料分化根的能力不同[11]。杨树的生根培养大都采用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一定量的NAA、IAA、IBA。在山地杨的组织快繁中,1/2MS+0.05 mg/L NAA培养基中的生根率可达100%,但添加IAA后的生根效果较差[12]。林元震等[13]在甜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中发现,采用改良的1/4 MS+0.1 mg/L IBA+0.1 mg/L NAA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100%,根数多且粗短。史绍林等[14]在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根诱导过程中发现IBA与NAA配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但NAA浓度过高易产生大块愈伤,1/2MS+0.1 mg/L NAA+0.02 mg/L IBA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0%,根数多且生长健壮。本研究发现1/2MS中添加0.02 mg/L NAA有利于滇杨生根,生根率可达100%,与已报道的1/2 MS+0.01 mg/L NAA培养基最适合其生根有所差异[10],这可能与所用材料的内源激素水平不同等因素有关。另外,滇杨试管苗培养10 d左右即可生根,对于这种生根培养所需时间较短的植物,应考虑打破常规的生根培养模式,研究其简化的生根培养方法,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史绍林等[15]在山新杨试管苗的生根培养中用一定比例的蛭石、草炭土、珍珠岩替代琼脂,用过滤自来水替代蒸馏水,混合培养基污染率很小且生根率达到96%,这种方法有望替代传统的生根培养,以获得更多高质量、高成活率的植物幼苗。参考文献:[1] 何承忠,张志毅,陈宝昆,等. 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J]. 西部林业科学,2004,33(1):44-48.[2] 何承忠,车鹏燕,周修涛,等.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1):83-88,94.[3] 刘岩,周军,段安安,等.杨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16-2119.[4] 辛培尧,刘岩,段安安,等. 滇杨不同外植体分化培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6):828-832,860.[5] 王蒂. 植物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6.[6] 章林,陈建军,陆志民,等. 银中杨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2003,32(3),7-10.[7] 海燕,何宁,康明辉,等. 抗虫杨的组织培养[J]. 河南林业科技,2004,24(4):13-14.[8] 张静,林毅,蔡永萍,等. 激素水平对84K杨组培快繁的影响[J]. 激光生物学报,2005.14(3):233-237.[9] 韩燕,段安安,张晏,等. 滇杨扦插繁殖试验初报[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2):86-88.[10] 张春霞,樊军锋,黄建,等. 滇杨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6):1131.[11] HUETTEMAN C A, PREECE J E. Thidiazuron: A potent cytokinin for woody plant tissue culture[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3,33(2):105-119. [12] 汪建亚,蒋祥娥,蔡桁. 山地杨快速繁殖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04(S1):1-7.[13] 林元震,林善枝,张志毅,等. 甜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4):463.[14] 史绍林,吴长江,赵凌泉,等.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组织培养基配方的筛选与应用[J].防护林科技,2008(6):25-26.[15] 史绍林,赵凌泉,徐连峰,等.浅述山新杨组培育苗的简化培养[J]. 防护林科技,2005(1):93-94.。

哀牢山滇南山杨幼苗生境选择特征1)

哀牢山滇南山杨幼苗生境选择特征1)

哀牢山滇南山杨幼苗生境选择特征1)巩合德;彭一航;燕腾;郑丽【摘要】Seedlings of Populus rotundifolia were transplante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observing their habitat preference.A coupleof parameters of seedling early growth and gas exchange were measuredin the artificial shading condi-tions outside of the forest.The parameters of seedling early growth and gas exchange of Populus rotundifolia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while their specific leaf area (SLA) decreased.Visible, light intensity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affecting plant growth, and seedling growth was enhanced with the light grad-ually accelerated in a certain light intensity.P.rotundifolia seedlings performed better at 20% soil moisture ( drought stress) at 28.36% and 8.10% light levels; therefore, P.rotundifolia seedlings might be more drought-tolerant.%为探究哀牢山滇南山杨( Populus rotundifolia)幼苗的生境选择特征,对其幼苗进行了移栽试验,移栽后的幼苗置于人工遮阴生境中,对其相关的生长参数和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测定。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张晏;段安安;何承忠;韩燕;吴裕;程洪涛;何林西【摘要】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采用扦插繁殖法无性系化,对其1年生苗木的叶片性状变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片长、叶宽、叶片长/叶宽、宽基距/叶片长、叶柄长/叶片长等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根据单性状可将52个无性系分为不同的表型类型;基于欧氏距离聚类可将52个无性系在10聚类水平上聚为4类,无性系叶片性状表型变异与其优树地理来源无关;3个叶片导出性状相互组合构成了滇杨丰富的叶片类型.【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28)006【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遗传变异【作者】张晏;段安安;何承忠;韩燕;吴裕;程洪涛;何林西【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8.04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又名云南白杨,白杨树,东川杨柳,属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青杨派树种,在年均温8 ~18℃、年降水量600 ~1 300 mm、相对湿度70%左右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正常,尤其在年均温为11~14 ℃、海拔1 800 m以上的滇中、川西高原、黔西等地生长较好[1 -3].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也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宝贵杨树资源,具有速生、耐寒、易无性繁殖、抗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和叶斑病等优良特性[4].由于滇杨长期通过群众无性繁殖栽培利用,其还存有多少变异急需解答,且变异大小的研究还是空白,为了有效地开展滇杨遗传改良工作,需系统地研究其遗传多样性,迫切需要研究形态型的遗传多样性.为此,本研究将52 株收集于四川凉山州,云南丽江市、曲靖市、昭通市和红河州的滇杨初选优树进行扦插繁殖,通过对其苗期叶片性状进行观测,分析不同优树无性系间叶片性状的变异水平,以期为滇杨优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选择育种提供依据.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楚雄州冬瓜镇.楚雄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属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气候特征为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日照2 450 h,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年均气温14.8 ~21.9 ℃,年均降水量800 ~1 000 mm,且主要集中在7—10 月;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7.4 ℃,最热月(6 月)平均气温21.4 ℃;无霜期为221 ~275 d.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试验所用优树选自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丽江市、曲靖市、昭通市和红河州等滇杨天然林或人工林.2007 年1—2 月分别采集其当年生健壮枝条作为繁殖材料,沙藏于云南省林科院基地, 2007年3 月制作约20 cm长的插穗,以20 cm×30 cm的株行距扦插于楚雄州林科所苗圃的沙床内,每行1 个优树无性系随机排列.2.2 观测方法于2007 年10 月选取每个优树无性系3 ~5 株苗木基干中部共20 片功能叶片,测量叶片长(整叶长=叶片长+叶柄长)、叶宽、叶柄长、叶最宽处距叶基距离(宽基距)[5-7].计算叶片长宽比、叶柄长与叶片长比、宽基距与叶片长比.运用SPSS 11.5 分析软件[8]、Excel 2007[9],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比值为参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KMeans Cluster)和最远邻距离法(Furthest neighbor)基于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进行无性系聚类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叶片长宽比变异该性状反映叶片的宽窄与长短,即区分细长形和宽幅形的指标.比值大的为细长形,比值小的则为宽幅形叶形.对滇杨52 个优树无性系叶片长/叶宽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长/叶宽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925%~16.970%(表1),总体为7.800%(表2);变异幅度为2.075 ~2.880,平均为2.382,说明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长是叶宽的2 ~3 倍,整体上属于卵状披针形,反映出叶片在长宽性状方面的变化,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无性系在长宽比这一性状上差异极显著(表2).据上述分析结果,应用叶片长/叶宽指数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52 个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变异划分为细长型、中等型和宽幅型3 类:细长型由LMB017(2.55)~QXJ012(2.88)间12 个优树无性系组成,占总体的23.1%;中等型由HKB002(2.346)~QZY001(2.497)间17 个优树无性系组成,占32.7%;宽幅型由QZD032(2.075)~LMB006(2.31)间23 个优树无性系组成,占44.2%;3.2 叶片宽基距/叶片长变异该性状表示叶片最宽处在叶片上的相对位置变化,即比值大则最宽处靠近叶尖,比值小则最宽处靠近叶片基部.分析结果显示,滇杨优树无性系宽基距/叶片长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3.854% ~21.700%(表1),总体为10.900%(表2);变异范围为0.301 ~0.526,平均为0.440,显示出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最宽处位于叶片的1/3 ~1/2 处,叶最宽处位置变化明显,即叶形有心形到菱形的变异,总体上接近菱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最宽处位置在各优树间差异极显著(表2).根据宽基距/叶片长指数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52 个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变异划分为最宽处近基部型(心形)、中间型(卵形)和偏尖端型(棱形) 3 类:近基部型由HKB001(0.301)~QXJ024(0.388)间9 个优树无性系组成,在52 个优树无性系中占17.3%;中间型由LMB006(0.398)~ZZP001(0.456)间23个滇杨优树无性系组成,占44.2%;偏尖端型由QXJ019(0.464)~LMB009(0.526)间20 个滇杨优树无性系组成,占38.5%;3.3 叶片叶柄长/叶片长变异该结果表示叶柄相对于叶片的长度,即比值越大,则叶柄相对于叶片越长.对滇杨52 个优树无性系叶柄长/叶片长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柄长/叶片长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0.69% ~43.56%(表1),总体为24.30%(表2);变异幅度为0.013 ~0.108,平均为0.071,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柄长度的变化从占叶长的1/10 到1/100,总体水平为1/14,变异系数在3 个叶片性状中最大,反映出叶柄的长短与叶片大小之间无直接关联性,叶柄长度与叶片长度在不同滇杨优树无性系间的变化不一致,差异较大,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叶柄长度变化差异极显著(表2).据此,可根据叶柄长/叶片长指数K-均值聚类分析,将52 个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变异划分为叶柄极短型、偏短型、中等型和偏长型4 类:极短型:仅由HKB002 (0.0134)和HKB001(0.023)两个来自于红河州的滇杨优树无性系构成,变异最为突出,叶柄长只占叶片长的1/100 ~1/50,在滇杨叶片性状中极为少见;偏短型由LMB005(0.049)~LMB007(0.067)间18个优树无性系组成,占总体的34.6%;中等型由LBB001(0.068 5)~ZZP002(0.085 9)间24 个优树无性系组成,占46.2%;偏长型由QXJ022(0.088 7)~LYL001(0.108 1)间8 个优树无性系组成,占15.4%;3.4 叶片大小变异叶片的大小主要表现为叶片长与叶宽的大小.分别对滇杨52 个优树无性系的叶片长、叶宽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长的变异幅度为7.150 ~15.240,平均为10.609,变异系数为15.3%;叶宽的变异幅度为2.500 ~7.465,平均为4.551,变异系数为21.2%(表2);说明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最长叶片是最短叶片的2 倍,最宽叶片是最窄叶片的3 倍,反映出滇杨无性系叶片大小差异非常明显,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无性系在叶片长和叶宽这两个性状上差异极显著(表2).表1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指数表2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指数及方差分析3.5 滇杨52 个优树无性系的聚类分析为避免叶片大小对叶形性状的影响,只以滇杨3 个叶片导出性状指数为参数,基于欧氏距离采用最远邻距离法进行滇杨52 个优树无性系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 个优树无性系能够被所观测叶片性状完全区分开,说明所调查的叶片性状能够反映出各无性系存在着明显差异,滇杨优树无性系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在欧氏距离10 的聚类水平上,滇杨52 个优树无性系被区分为4 组,第1 组包含31 个无性系,约占总样本数的59%,总的特征为叶片中等及宽幅形,其他两个性状特征的分类在这一组均出现;第2 组由9 个无性系构成,占所有样本数的17%,其总体特征为叶片宽幅形,叶片最宽处大部分为近基部,叶柄长的分类在此组中均有分布;第3 组由2 个无性系构成,总体表现为叶片细长形,叶片最宽处靠近尖端,叶柄中等偏短;第4 组由10 个无性系构成,总体特征为叶片细长形,叶片最宽处无近基部类型,叶柄无极短型,占19%(图1).总的来说滇杨叶片性状极为丰富,各叶片单性状分类类型在滇杨优树无性系群体中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相互组合构成优树叶片性状,从而构成了多种叶片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滇杨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4 结论与讨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依据是种内遗传多样性[10],而种内遗传多样性为物种涵盖的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遗传变异的总和,包括了表型、生化、染色体、蛋白质、DNA和碱基序列等多层次的遗传变异[11].其中,表型是各种形态特征的组合,是生物遗传变异的表征,对于缺少研究基础的物种,通过对其表型性状遗传差异的研究,能够快速地揭示该物种的遗传变异概况.在植物体表型性状中,叶形态与植物的营养、生理以及生态因子等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2].杨自湘等[13]应用16 个叶片特征值对采集于4 个产地12 个单株的青杨(Populus cathayana)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杨树长枝的叶片形态特征单株内比较稳定,可以区分株间差异.He等[14]应用叶片形态特征对毛白杨(P.tomentosa)9 个种源263 株优树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表明毛白杨优树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Li等[15]采用8个叶片性状对26 个杨树杂交组合的子代变异研究表明,在叶片大小方面表现出了一定水平的变异.而张春霞等[5]对欧洲黑杨(P.nigra)与川杨(P.szechuanica)和滇杨的杂交子代苗期性状研究中,比较分析了子代叶片形态与亲本叶片形态之间的差异,并发现观测的子代叶片性状处于两个亲本叶片性状之间.李继东[16]等对毛白杨无性系叶性状差异及遗传分析研究中,综合考虑30 个无性系的9 个叶片性状,将毛白杨分为5 类.本试验对收集于5 个产地共52 个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的5 个叶片性状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 个性状在不同优树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且可通过3 个单叶片导出性状将滇杨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总体聚类则表明:3 个叶片导出性状在不同的滇杨优树叶片上是交叉组合出现,形成了多样的叶片性状,说明52 个优树无性系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基于欧氏距离的最远邻距离法聚类结果能够将滇杨52 个优树无性系完全区分,并在10 阈值处聚类为4 组,除第3组只有来自于曲靖市的2 个优树无性系外,其余各组均有采集于不同产地的滇杨优树无性系构成,说明50 株滇杨优树无性系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也表明不同产地间、同一产地不同优树无性系之间的遗传杂合性较高,遗传变异幅度宽泛.该结果与冯夏莲[17]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滇杨4 个居群120 个样本的研究结果一致.总之,滇杨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群体基本由雄株构成,属于非正常群体,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仅对少量的滇杨优树无性系从表型水平进行了遗传变异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滇杨主要是通过无性繁殖进行繁衍,但现存群体内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广阔的遗传改良前景.因此,将常规育种手段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一定能够培育出符合生产需求的优良新品种.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王战,方振富.中国植物志:第20 卷,第2 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徐纬英.杨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3]刘军.川西高原青杨派杨树的地理类型[J].四川林业科技,1997,18(2):36 -39.[4]何承忠,张志毅,陈宝昆,等.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1):44 -48.[5]张春霞,樊军锋,高建社.欧洲黑杨分别与川杨和滇杨杂交及其F1 代苗期性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37 -40.[6]李金花,张绮纹,苏晓华,等.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种苗叶片和生长性状多水平变异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1):76 -82.[7]曹健,永田义明,河村嘉一郎.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品系的叶形变异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00(增):99 -103.[8]朱建平,殷瑞飞.SPSS 在统计分析中的运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1 -143.[9]胡欣杰,路川,侯奎宁.中文版Office 2007 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25 -330.[10]罗建勋,李晓清,孙鹏,等.云杉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1):9-11.[11]李文英,顾万春.蒙古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1):49 -56.[12]CHECXHOWITZ N, CHAPPELL D M, GUTTAMAN S I, et al.Morphological,electrophoretic, and ecological analysis of Quercus macrocarpa population in the Black Hills of South Dakota and Wyoning[J].Canada Journal of Botany,1990,68:2 185 -2 194.[13]杨自湘,王守宗,徐红,等.用叶片特征区别不同产地不同单株青杨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5,2:17 -18,43.[14]HE C Z, ZHANG Z Y, FENG X L, et al.Variation of leaf characteristics in Populus tomentosa Carr.[J].Forestry Study in China,2005,7(3):51 -53.[15]LI S W,ZHANG Z Y,HE CZ,et al.Variation analysis of seed and seedling traits of cross combination progenies in Populus[J].Forestry Study in China,2005,7(3):61 -69.[16]李继东,王艳玲,夏国宗.毛白杨无性系叶性状差异及遗传分析[J].河南林业科技,2006,26(3):12-13.[17]冯夏莲.滇杨遗传多样性及杨树派间遗传分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1)

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1)

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1)王有兵;严毅;王亚婷;李子光;周庆宏;袁思安;何承忠【摘要】We studied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leaf litter and forest soil of Populus yunnanensis Dobe by bioassay.The leaf litter extract ofP.yunnanesn is Dobe could delay the seeds germination and inhibit plumule growth of Bidenspi losa L., radicle growth was inhibited when at concentration of 2.5%, and the allelopathic effect sensitivity index ( RI )was -0.22.Inhibi-tion effects on plant height and biomass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 leaf litter and adding proportion of leaf litter powder, the RI for plant height and biomass were-0.17 and-0.54,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at 2.5%, moreover, and adding leaf litter powder proportion of 80%the RI about plant height and biomass were-0.54 and -0.67, respectively.The allelopathic sensitivity degree of biomass was higher than plant height.The forest soil had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Bidens pilosa L..The soil in >2-10 cm deep had strong stimulated effect, and the RI of plant height and biomass were 0.57 and 0.73, respectively.%采用生物测定法,对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进行了研究。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何承忠;车鹏燕;周修涛;段安安;王德新;辛培尧【摘要】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杨属青杨派树种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树,与其他青杨派树种相比,滇杨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均极其薄弱,为提升对滇杨的认知,促进滇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在介绍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滇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7页(P83-88,94)【关键词】滇杨;基因资源;遗传改良;开发利用【作者】何承忠;车鹏燕;周修涛;段安安;王德新;辛培尧【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8杨树(Populus spp.)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树种的统称,包括白杨派(Leuce)、青杨派(Tacamahaca)、黑杨派(Aigeiros)、大叶杨派(Leucoides)和胡杨派(Turanga)5个派,约1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由于杨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成材期短,木材用途广等突出特点,在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有关杨树的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以及育种利用也倍受世界主要栽种国家的重视。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杨树基因资源,共56个种,50个变种及类型,特有种35种,分属于杨树5派中,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位于北纬25°~53°,东经80°~134°[1-3]。

不同倍性滇杨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分析

不同倍性滇杨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分析

不同倍性滇杨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分析邱芬;辛亚龙;唐军荣;李斌;何承忠;许程;辛培尧【摘要】以前期诱导获得的5株多倍体滇杨一年生无性系植株为材料,二倍体滇杨为对照,对其叶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其解剖结构差异,测定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多倍化后滇杨叶片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倍性滇杨在叶片解剖结构各性状间均存在不同表现.不同个体间叶片厚度、CTR、SR、上表皮相对厚度、下表皮相对厚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滇杨经多倍化处理后能引起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表现为基因的剂量效应差异.同时,不同倍性滇杨叶片CTR、SR的变化并不与滇杨的倍性成正相关趋势,这为滇杨遗传改良提供了选择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可为滇杨的抗性育种相关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Leaves from annual clone individual plant of five polyploid Populus yunnanensis and a diploid plant,as control,were used to embed with paraffin and slice,in order to observe the leaves anatomical structure.The leaf thickness,palisade tissue thickness and spongy tissue thickness were measur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P.yunnanensis with different ploi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ploidy P.yunnanensis had the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 on traits of the leaf anatomical structur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af thickness,CTR,SR,relative thickness of epicuticle,and relative thickness of lower epidermis of P.yunnanensis in different individuals,which indicated that polyploidy could make the palisade tissue and spongy tissue changed,because of gene dose effect.At the same time.The changes on CTR and SR in leaves of P.yunnanensis were no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heir ploidy,which offered the selectivematerial basis of P.yunnanensis breeding.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early selection of P.yunnanensis resistance breeding could be provided from these results.【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7页(P56-59,69,封3,封2)【关键词】滇杨;多倍体;解剖结构;差异【作者】邱芬;辛亚龙;唐军荣;李斌;何承忠;许程;辛培尧【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7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属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又名云南白杨、白杨树、东川杨柳、白泡桐等 [1]。

滇杨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滇杨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滇杨扦插繁殖试验初报韩燕;段安安;张晏;何承忠;何林西【摘要】用滇杨成年优树的枝条作为繁殖材料进行初繁试验,结果表明:长度为20cm和直径为1.9~2.8cm的穗条成活率较高;树冠下部枝条扦插成活率高于树冠上部.对滇杨枝条梢部和基部进行水培生根对比,生根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02【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滇杨;优树;扦插繁殖;水培;生根【作者】韩燕;段安安;张晏;何承忠;何林西【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研究生工作处,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8.05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属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青杨派树种。

别名云南白杨、白杨树等。

水平分布于云南中部和北部、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海拔为1 800~3 200 m[1]。

喜温凉湿润气候,分布区年平均温度8~18℃,年降水量600~1 300 mm[2]。

滇杨是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成材早,干形通直,易繁殖[1]。

在适生立地,20年生树高25 m,胸径35 cm,也是“四旁”绿化的主栽品种。

木材微带褐色,结构略粗,为建筑、胶合板、家具、造纸等用材;芽脂粘性强,溶水力低,为优良黄褐色染料。

可作防护林或行道树[2],部分地区还营造了成片用材林。

萌发力强,亦可作薪炭林经营。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乡土树种,滇杨是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宝贵杨树资源[3]。

自然状态下,滇杨雌株极为少见,无性繁殖是其主要的繁殖方式,当地群众采用大树枝条直接扦插造林。

为了改良传统的滇杨繁殖方式和保持优树的优良特性,笔者对滇杨扦插繁殖进行研究,探索更优化的繁殖技术,便于大规模、快速地繁殖滇杨苗木。

9种西南乡土杨树干燥特性比较

9种西南乡土杨树干燥特性比较

9种西南乡土杨树干燥特性比较罗朋朋;陈太安;胡志坚;和杰【摘要】以9种西南地区乡土杨树为对象,研究其与干燥有关的材性和百度法干燥特性.结果表明:9种西南乡土杨树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湿心材,且含水率在树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湿心材和边材水分含量差异较大;9种杨树均属于低密度木材,径向气千千缩率和弦向干缩率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湿心材与边材的差异规律不明显;湿心材和密度是影响西南地区乡土杨树用材干燥的2个主要因素,皱缩是其易发的干燥缺陷.根据9种西南乡土杨树的材性和干燥特性,拟定了其预报干燥基准.【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5页(P126-130)【关键词】杨树;材性;干燥特性;湿心材;干燥基准【作者】罗朋朋;陈太安;胡志坚;和杰【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1.71杨树(Populus spp.)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木材用途广泛,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已成为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1]。

我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品种资源丰富,约28个种,特有种25个,变种22个,天然杂交种10个,是我国杨树自然分布和变异的中心之一[2]。

目前,云南省杨树种植多见于行道树、四旁树、防护林和风景园林,作为工业用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明显落后于三北和华东等杨树主要栽培区。

为充分挖掘利用杨树这一宝贵资源,以9种典型西南乡土杨树树种为对象,对其与干燥有关的材性和百度法干燥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其品种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1.1 试验材料9种杨树试材分别采自云南和四川,参考GB/T 1929—2009《木材物理力学试材锯解及试样截取方法》采伐样株,每个树种采伐3株,基本信息见表1。

为什么全国疯抢云南黄杨

为什么全国疯抢云南黄杨

为什么全国疯抢云南黄杨近年来,云南黄杨受到了全国盆景爱好者的热捧,价格一路飙升。

云南黄杨好在哪里?能否适应低海拔地区的环境与气候?今天,为大家分享南京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在读博士、大理白族自治州盆景协会副秘书长、大理大学青年教师陈希先生的研究心得。

文、图丨陈希说起黄杨,大部分盆景爱好者都不陌生,是极佳的盆景素材。

“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干重。

叶深圃翡翠,根古踞虬龙。

岁历风霜久,时沾雨露浓。

未应逢闰厄,坚质比寒松。

”元代诗人华幼武的这首《咏黄杨》道出了黄杨枝密、根古、叶翠等优良的特性,可以说是自然界大树的天然缩影。

不仅如此,黄杨还具有生长缓慢,寿命极长的特点,它独特的气韵也赢得了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席之地。

▲ 周宽祥作品《情系大地》南宋文学家楼钥在《洛社老僧听琴》中道:宴坐萧斋不作劳,谓予何事走蓬蒿。

从容试问今年几,手植黄杨三丈高。

诗中用三丈高的黄杨隐喻老僧的高寿,十米高的黄杨要长百年左右,足可见黄杨生长之慢,寿命之长。

北宋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在《黄杨林诗》中写道:黄杨性坚贞,枝叶亦刚愿。

三十六旬久,增生但方寸。

诗中对黄杨枝叶坚贞刚毅的品性极为赞赏,三十六年只长粗了几寸,可见黄杨大树颇为难得。

“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养水黄杨。

老翁不是童儿态,无奈庵中白日长。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这首《龟堂杂兴》中更是直接描绘出用盆来栽培水黄杨,可以说是对黄杨盆景最早的描绘,可见在宋代就已经将黄杨作为盆景来人工栽培,足以看出黄杨在我国盆景文化中的地位。

▲范美美作品关于云南黄杨的品种盆景界所栽培的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植物(Buxus L.),本属亚洲分布有29种,我国已知的黄杨约17种以及几个亚种和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其中云南省有6种,2亚种,1变种,2栽培种,单从种类分布看,云南一省即占全国一半以上,品种十分丰富。

由于云南黄杨品种丰富,桩材优秀,收藏和养护的盆友较多,可以说是云南盆景极具代表性的品种,接下来笔者将对目前云南省几个主要的黄杨品种从盆景的角度做简单的分类,并进行对比和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