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章节题库-IS—LM、AD—AS模型: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圣才出
第 9 章 IS—LM/AD—AS 模型: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
一、名词解释 1. IS 曲线 答: IS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IS 曲线上任何一 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I S ,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 IS 曲线,如图 9-1 所示。
8.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答案】F 【解析】 P 是总需求曲线的内生变量, P 变化只会使均衡点沿总需求曲线移动。只有 外生变量( P 和 Q 以外的变量)的变动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形状、位置的变化。
9.货币供应增加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 【答案】F 【解析】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来源可以归结为:劳务、资本、自然资源以及技术知识 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长期,货币供应增加,使得物价上涨,潜在产出不会 增加,即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10.若中央银行仅仅关心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当石油价格外生性增长时,中央银行应 该增加货币供给。( )
二、判断题 1.IS 曲线代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而 LM 曲线代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 【答案】F 【解析】IS 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接起来 而形成的曲线;LM 曲线是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 而形成的曲线。
2.使 IS 或 LM 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 【答案】T 【解析】无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无 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 / 57
圣才电子书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2章~第13章【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与制度
第 12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税
答:通货膨胀税指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的
现象,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因而称之为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二、判断题 1.自然失业率是不存在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 【答案】F 【解析】自然失业率指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是指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
3 / 8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而引起的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中所产生的失业。自然失业率的计算中是包含了摩擦性 失业的,而且自然失业率的计算还包括结构性失业。
4.菲利普斯曲线 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 1861~1957 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
2 / 8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 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 之间也有对应关系:通货膨胀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 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 12-1 所示。
图 12-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 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 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 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 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 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正名本章重点:1)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2)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难点:1)微观经济学均衡与宏观经济学均衡的区别及简单的动态经济学基础。
2)经济体制和经济人行为的相互关系。
一、判断题1.“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这种定义将经济学纳入规范科学领域。
2.“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决定的。
”这种定义是将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
3.在新古典学派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
4.由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面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表现出的无能,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凯恩斯理论重新进行审视。
5.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当经济处于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
6.因为企业所有制(产权制度)制约企业制度的设计,所以一种企业所有制,只能对应一种企业制度。
7.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必然是经济人行为的综合结果。
8.在动态系统中,如果存在不动点,那么其只能收敛于一点,即只有一个不动点。
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的规范含义是什么A. 是指经济学的研究要符合规范要求、不能随心所意B. 是指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经济现象,回答为什么等客观性问题C. 是指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回答“好与不好”等价值判断的问题D. 是指经济学研究能够对各种经济现象给出规范性的解释2.经济学中的实证含义是什么?A. 实证顾名思义就是指经济学的理论要能够指导实践B. 实际上实证的前提是要符合规范的要求C.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回答“应不应该”或“好还是坏”等问题,并能得到来自实践的支持,就是实证D. 通俗地讲,就是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为什么?3.经济学的规范和实证的关系正确理解是A. 规范和实证是彼此对立的,因而经济学要么是规范的,要么就是实证的B. 因为经济学是社会学科,因而本质上经济学始终是规范的C. 规范以实证为基础,实证以规范为目的,因为经济学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类D. 两者就是一回事,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4.以下那个判断属于实证经济学?A. 通货膨胀率下降了B. 失业率太高了C. 经理人的工资不应该太高D. 降低失业率比抑制通货膨胀率更重要5.下列哪种表述属于实证表述A. 政府应该降低税收刺激经济以防经济恶化B. 减少货币供给将降低通货膨胀率C. 央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D. 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6.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中探讨的经济变量是:A、就业率B、国民生产总值C、通货膨胀率D、企业产量7.下列题目那些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A. 家庭把多少收入用于娱乐消费的决策B. 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C. 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 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8.下列对市场经济的描述中不属于凯恩斯学派观点的是:A、信息传递不对称B、未来不能合理预期C、完全竞争市场D、价格调整具有粘性9.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A. 不完全竞争的B. 信息是不完全的,具有非对称性C. 预期具有不确定性D. 具有充分弹性,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因而政府的干预是不必要的10.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是指什么?A. 是指经济主体都是自私自利之徒B. 是指经济主体在做经济决策时,都充满理性、计算得失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C. 一个利他主义者,绝对不会是一个理性人D. 理性人是经济学中最不现实的假设,它将经济学研究带入了歧途,老早就应该抛弃11.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靠什么来区分A. 社会的福利水平B. 是不是拥有私人财产C. 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机制,基本的企业制度D. 看什么样的政党在执政9.有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机制,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制度你认为正确否A. 客观讲,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制度之间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它们之间又确实存在着相互适应的问题B. 不正确,因为经济运行机制与企业制度之间并不存在彼此决定的关系C. 应该是企业制度决定经济运行机制D. 这个问题太复杂,根本就说不清10.尽管经济体制制约着经济人(个人、企业、政府等)的行为,经济人仍有某些共性比如:A. 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决定产量B. 政府追求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C.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D. 企业追求市场份额和稳定增长11.下面关于经济体制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 经济体制是影响经济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B. 经济体制包括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制度C. 经济体制是经济资源的调节和分配机制D. 构成经济体制的两大基本要素必须相互适应12.下列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 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在经济学研究的某一阶段被当时在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家们结合起来,组成新古典综合派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体系。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13章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13.1 复习笔记一、汇率1.名义汇率两种货币兑换的比率就是两国的名义汇率。
更准确地说,两种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1单位本国货币所能购买的外国货币的数量。
(1)浮动汇率制在弹性汇率制(flexible-exchange-rate system)或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 system)中,汇率不是由官方确定的,而是由外汇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的。
在这种制度下,汇率不断变化,且对可能影响到各种货币供求状况的经济或政策信息的反应十分迅速。
(2)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fixed-exchange-rate system)是指汇率被固定在官方确定的水平上。
通常,固定汇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会承诺在固定的汇率下买卖本国货币,以维持官方汇率。
(3)布雷顿森林体系距今最近的固定汇率制实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种货币的价值钉住美元,而美元的价值则被锁定在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这一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初崩溃,因为那时美国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使得试图阻止黄金价格超过35美元/盎司的努力变得不切实际。
鉴于此,世界主要货币国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不再去试图保持美元的固定价值。
2.实际汇率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或者说1单位本国产品能兑换外国产品的数量,被称为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以及两国的价格水平相关。
实际汇率的总公式为:——名义汇率——以外国货币度量的外国产品的价格——以本国货币度量的本国产品的价格3.升值和贬值当一国货币的名义汇率下降时,那么它所能购买的外国货币的数量减少,称该国货币经历了名义贬值(nominal depreciation),这意味着该国货币变得“更加疲软”。
相反,当名义汇率上升时,该国货币就经历着名义升值(nominal appreciation),意味着货币变得“更加坚挺”。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2章~第13章【圣才出品】
(2)美国自然失业率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①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自然失业率变化。工人总数中不同人口群体(按年龄、性别、种 族划分)所占的比例总是在逐渐变化着,而不同群体间的失业率差别很大,因此,自然失业
3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自然失业率固定时,数据 呈现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3.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是如何分别影响 20 世纪 60、70 和 80 年代美国菲利普斯曲
1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线性状的?在解释美国菲利普斯曲线性状时,供给冲击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1)在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通货膨胀率是相当低的,大约在 1%到 2%之间,而
且年变化量也不大。1970 年以后,美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和自然失业率发生了相当大的改 变,致使这一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游移不定。
(2)供给冲击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和晚期,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和菲利 普斯曲线向上移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率在 20 世纪 70 年代保持较高 的水平,直到 1979~1982 年间,美联储开始推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使 菲利普斯曲线下移,并在 20 世纪 80 年代保持较低的水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菲利普斯 曲线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供给冲击引发的高预期通货膨胀。
5.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希望保持低通货膨胀?谁是失业的受害者? 答:(1)政策制定者希望保持低通货膨胀的原因是通货膨胀存在社会成本。预期到的 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包括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无 法预料的财富转移、为了避免或减少转移的风险而付出的资源以及难以观察相对价格所造成 的效率下降等。 (2)当失业存在时,整个社会的产出减少;失业家庭遭受到人身和心理成本。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圣才出品】
第5章 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一、复习题1.经常账户中贷方和借方各包括哪些项目?什么是经常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与净出口有什么关系?答:(1)经常账户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
经常账户贷方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以及来自国外的收入,借方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支付给外国居民的收入以及净单方面转移。
(2)经常账户中所有贷方之和减去所有借方之和为经常账户余额。
(3)经常账户余额等于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国外净收入和净单方面转移三者之和。
2.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所记录的交易,二者主要区别在哪里?答:(1)经常账户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经常账户主要包括三个独立部分:产品和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的净收入和净单方面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其中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2)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常账户只包括当前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贸易;而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
3.某美国出版商向巴西居民出售了价值200美元的书籍,这被记录在美国经常账户的贷方。
请列举出一些交易,这些交易对美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的影响相互抵消,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
答:美国向巴西居民出售书籍计入经常账户的贷方,与之相抵消的交易包括计入经常账户借方或资产与金融账户借方的任何交易。
举例说明:一个美国公民购买巴西公司的价值200美元的股票,此时美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借方计入200美元,与出售书籍的交易行为相抵消,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或一个美国公司进口价值200美元的巴西坚果,计入经常账户的借方,抵消出售书籍的交易行为对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
4.一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如何影响国外净资产?如果A国的人均国外净资产高于B国,则A国居民的生活就优于B国吗?答:(1)在任何时期,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国外净资产都等于经常账户余额,反过来必须等于其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圣才出品)
第14章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一、复习题1.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是什么?答:(1)准备金存款、公众或私营银行持有的通货被称为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
(2)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货币供给等于公众持有的通货以及公众在银行的存款之和,即:M CU DEP=+基础货币有两种用途:一部分基础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持有的通货;余下的则作为银行准备金,因此基础货币等于两者之和,即:BASE CU RES=+2.货币乘数的定义是什么?讨论公众和银行的行为如何引起货币乘数上升或下降。
公众和银行能影响货币乘数,这是否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为什么?答:(1)每一单位基础货币能创造的货币供给的数量,被称为货币乘数。
表达式为1cu cu res++,其中,cu 是通货―存款比率,res 是准备金―存款比率。
(2)公众持有货币的意愿的变动会影响通货―存款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
而银行持有存款的意愿的改变,影响准备金―存款比率,从而改变货币乘数。
当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会减少,反之货币供给增加。
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因为货币乘数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通过变动基础货币来抵消,从而使得货币供给保持不变。
3.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又有什么影响?答: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是指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将货币投放在市场中,使得市场上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
而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存款和贷款扩张的乘数作用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4.在美国,货币政策由谁来决定?总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在美国,货币政策由美联储来决定。
美联储的7名理事全部由美国总统任命,且任命其中一位委员会成员作为美联储主席,除此之外对货币政策制定没有直接的影响。
5.除了公开市场业务外,美联储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能够控制货币供给?解释这些方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公开市场业务是美联储用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但还有其他三个方法是可行的:(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提高迫使银行持有更多的准备金,准备金―存款比率由此上升。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章节题库-消费、储蓄与投资(圣才出品)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一、名词解释1.李嘉图等价定理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
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
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
因此,这种政策不会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
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2.私人储蓄答:私人储蓄指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量。
如果家庭得到的收入用Y表示,支付税收用T表示,消费支出用C表示,则私人储蓄就是Y T C--。
私人储蓄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主体决策行为。
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
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愿的投资水平,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宏观政策以对公共储蓄进行调节,或引入国外储蓄进行补充。
3.托宾q值理论答: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
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圣才出品)
则呈下降趋势。
(3)全要素生产率 A 、劳动利用率和资本利用率的变化导致了索洛余值的变化。
3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根据古典理论,政府购买的增加对劳动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对产出、实际利率和价 格水平的影响呢?根据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看法,是否应该使用财政政策来消除经济周期? 为什么使用或为什么不使用呢?
答:(1)根据古典理论,政府购买的增加不影响劳动需求曲线,但是导致在任意给定 的实际工资条件下,劳动供给增加,因为未来的税收增加必然会使得工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 少,因为他们必须为增加的政府支出买单。
(2)劳动供给增加而劳动需求不变,则实际工资下降,就业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的 产出增加。如果充分就业曲线的移动幅度小于 IS 曲线的移动幅度,那么向右移动的 FE 曲线 和 IS 曲线必然导致实际利率和价格水平的上升。
答:(1)反向因果关系意味着预期未来产出增长导致了当前货币供给增加,预期未来 产出下降导致当前货币供给减少,而并非是与之相反的关系。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0 章 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
一、复习题 1.古典 IS LM 模型区别于凯恩斯 IS LM 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差别在 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答:(1)古典 IS LM 模型区别于凯恩斯 IS LM 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工资和价格会迅速 调整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而凯恩斯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非常缓慢,需要花费很长一 段时间才能使得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2)这些差别的重要意义在于决定了两种学派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观点。古典主义认为 经济会迅速达到均衡,因此政府调节和干预经济是不必要的,政府主动去反衰退的行为将收 效甚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缺乏信心,倾向于赞同政府在反衰退中 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表示为:Fra bibliotek索洛余值=
(完整版)中级宏观经济学付费版题库8开放经济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1。
The Solow growth model describes:A)how output is determined at a point in time。
B)how output is determined with fixed amounts of capital and labor。
C)how sav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affectoutput over time.D)the static allocation,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economy's output。
2。
Unlike the long—run classical model in Chapter 3, the Solow growth model:A)assumes that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are thesources of the economy's output.B)describes changes in the economy over time.C)is static。
D)assumes that the supply of goods determines how much output isproduced。
3.In the Solow growth model, the assumption of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means that:A)all economies have the same amount of capital per worker.B)the steady—state level of output is constant regardless of thenumber of workers。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②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是什么?③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④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⑤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⑥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指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对许多人而言意味着陷入经济困境,此外,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其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圣才出品】
第5章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5.1 复习笔记一、国际收支账户1.经常账户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
经常账户可分为三个独立部分:①产品和服务净出口;②来自国外的净收入;③净单方面转移。
(1)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净出口被分成两部分:产品和服务。
①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包括各国生产的产品。
在记录交易时,进口方记为借方,因为资金用于支付流出了进口国,出口方记为贷方,表示资金流入了出口国。
②国际贸易中的服务包括旅游、保险、教育和金融服务等。
(2)国外净收入国外净收入等于从外国得到的收入减去支付给外国居民的收入。
①流入一国的收入在经常账户中记为贷方,包括国外务工人员的收入和投资外国资产的收入。
投资外国资产的收入包括利息支付、红利、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外国资产带来的回报,其中资产包括债券、股票和专利等。
②流出一国的收入在经常账户中记为借方,包括对在本国工作的外国居民的薪金支付和对持有本国资产的外国人的支付。
(3)净单方面转移单方面转移(unilateral transfers)为无偿转移支付,即一国向另一国进行支付且这些支付与产品、服务或资产的购买无关。
例如,官方对外援助(即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进行的支付)和一国居民向居住在他国的家庭成员进行的支付。
(4)经常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中所有贷方之和减去所有借方之和为经常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
如果经常账户余额为正,即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则该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反之则经常账户赤字。
2.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其中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1)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资本账户包括国家间资产的单方面转移,如债务减免和移民的资产转移(即移民者从一国带到了另一国的资产)。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8章经济周期一、名词解释1.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答:商业周期又称为经济周期,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这种波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人数、物价水平等综合性经济指标表现出来。
美国经济学家W.米契尔(W.Mitchell)和A.伯恩斯(A.Burns)给商业周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商业周期是以商业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包括同一时间内许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扩张,继之以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以及引起转入下一个周期扩张阶段的复苏;这种变化的顺序重复出现但没有周期性;商业周期的时间从1年多到10年或12年不等;这些周期不能再分为与它们本身的特点相似的、更短的周期。
根据这一定义,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经济活动高涨的扩张或繁荣阶段,经济活动低落的收缩或萧条阶段,由繁荣过渡到萧条的衰退阶段,由萧条过渡到繁荣的复苏阶段。
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
2.供给冲击(supply shock)答: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
供给冲击是对经济的一种扰动,其首要影响是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
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20世纪70年代,总供给曲线被两次重大的石油价格冲击所移动。
这两次石油价格冲击提高了生产成本,因而也提高了企业愿意供给产品的价格。
换句话说,石油价格冲击移动了总供给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1.下述关于经济波动的叙述中,()项是正确的。
A.经济波动在其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表现为值的下降B.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是围绕着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而上下波动的C.乘数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加速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减少,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D.如果政府不加以政策调控,经济波动将无限地扩张与收缩【答案】B【解析】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一、判断题1.作为基本分析工具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正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
()【答案】T【解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
2.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包含政策变量,如政府防务采购。
()【答案】T【解析】政策性变量,如军事支出,是已知变量,因此根据定义,它在模型中没有行为方程。
同样地,考虑经济条件对军事经济的影响,这个考虑要求将军事支出的行为“模型化”,以使这个变量由外生变为内生。
二、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价格()。
A.在长短期中都是黏性的B.在短期中是灵活的,长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C.在长短期中都是灵活的D.在长期中是灵活的,短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答案】D【解析】弹性价格是指可以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调整的价格,反之,调整比较缓慢的价格被称为黏性价格。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是有弹性的,但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长期内才是完全伸缩的。
2.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A.加总的应用B.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作用C.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相互作用关系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A.相互独立的B.两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C.两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D.毫无联系【答案】C【解析】当把经济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时,必须考虑经济个体的决策。
总量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之和,因此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决策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8章 经济周期一、复习题1.作图分析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以及拐点,用该图说明周而复始发生和持续性的含义。
答:(1)经济周期是一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波动,经济活动总量下降的那段时间为收缩期或衰退期。
非常严重的衰退则被称为萧条。
当达到收缩的最低点——谷底后,经济活动总量开始增加,此时的经济进入了扩张期或繁荣期。
当达到扩张的最高点谷峰后,经济活动总量又开始下降。
经济衰退和经济复苏之间交替出现的一个完整回合(从一个谷峰到下一个谷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下一个谷底)被称为一个经济周期,如图8-1所示。
经济周期的谷峰和谷底被统称为拐点,研究经济周期的目标之一就是确定拐点何时出现。
图8-1 经济周期(2)周而复始发生的含义经济周期并无周期性可言,换言之,经济周期发生的间隔并不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而且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也不固定。
在工业化国家,尽管经济周期并不具备周期性,但它却是周而复始的,遵循收缩——谷底——扩张——谷峰这一标准模式循环往复。
(3)持续性的含义完整的经济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差别很大,一旦衰退开始,经济会持续收缩一段时间——1年或更长时间。
同样,扩张一旦开始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活动下降后又进一步下降,或增长后又进一步增长,这种趋势被称为持续性。
2.什么是协动性?它与本章提到的经济周期事实有什么关系?答:(1)许多经济变量在经济周期中同步运动,这种趋势被称为协动性。
经济周期不只发生在几个部门,也不仅涉及几个经济变量,而是在许多经济活动中扩张或收缩几乎同时发生。
因此,尽管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敏感度有所差别,但大部分行业的产出和就业还是趋向于在衰退期下降,而在扩张期上升。
诸如价格、劳动生产率、投资和政府购买等许多经济变量在经济周期中也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2)经济周期事实反映了经济变量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主要经济变量随经济周期变动的特征如表8-1所示。
表8-1 主要经济变量随经济周期变动的特征3.美国经济周期随时间推移变得温和了,哪些证据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经济周期是否会随时间推移而变温和,这为什么是一个重要问题?答:(1)克里斯蒂娜·罗默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否认经济周期随时间的推移变温和了,罗默的主要观点是怀疑1929年以前数据的质量,认为用于估算历史数据的方法一般夸大了早期的经济波动。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圣才出品】
第5章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一、名词解释1.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答: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
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非常复杂、广泛,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不尽相同,但均包括三个主要项目:①经常项目,是指反映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经济行为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②资本项目,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项。
其中资本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收买或放弃。
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的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③平衡项目,是反映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额的项目,主要指错误与遗漏项目。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即每一笔交易都是以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
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反映和记录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易时,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项目都列为贷方,或称正号项目;一切支出项目或负债减少、资产增加项目都列为借方,或称负号项目。
每笔交易同时分记有关的借贷两方,金额相等。
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总量是相等的,其净差额为零。
这种借贷两方总额相等的关系,客观地反映了外汇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圣才出品】
第10章 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10.1 复习笔记一、古典模型中的经济周期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介绍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和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 )提出了一种理论,该理论有利于研究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及其来源。
该理论即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简称RBC 理论,它指出对经济的实际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
实际冲击(real shock )是对经济“实际层面”产生的干扰,例如影响生产函数、劳动规模、政府购买的实际数量、消费者支出和储蓄决策的冲击等。
根据模型,实际冲击直接影响曲线或充分就业线,而名义冲击直接影响的仅有曲线。
RBC 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函数冲击,即所谓的供给冲击影响最大,通常,RBC 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率冲击(productivity shock )。
生产率冲击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或新生产方式的采用、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资本或劳动质量的变化、可供使用的原料或能源的改变、极端的天气情况、影响生产的政府管制的变化,以及任何影响生产率的其他因素。
按照RBC 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繁荣大多得益于有利的生产率冲击,而多数经济衰退则源于不利的生产率冲击。
(2)不利的生产率冲击所带来的经济衰退IS LM IS FE LM不利的生产率冲击会降低实际工资、就业和产出水平的一般均衡值。
此外,不利的生产率冲击会提高实际利率水平,抑制消费与投资,并提高价格水平。
有利的生产率冲击会增加产量,促使经济繁荣。
在RBC理论中,因为价格能迅速调整,所以实际产出始终等于充分就业产出。
就此而言,产量在衰退时萎缩,而在繁荣时增加,是因为产出的一般均衡水平即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发生变化。
相反,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经济衰退期和繁荣期都是经济非均衡的体现。
(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周期事实RBC理论假设生产率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形式,它的结论与许多经济周期的基本事实相吻合。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第13章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13.1复习笔记一、汇率1.名义汇率两种货币兑换的比率就是两国的名义汇率。
更准确地说,两种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1单位本国货币所能购买的外国货币的数量。
在弹性汇率制(flexible-exchange-rate system)或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 system)中,汇率不是由官方确定的,而是由外汇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的。
(1)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fixed-exchange-rate system)是指汇率被固定在官方确定的水平上。
通常,固定汇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会承诺在固定的汇率下买卖本国货币,以维持官方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距今最近的固定汇率制实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商讨建立该体系的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这一体系由此得名。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种货币的价值盯住美元,而美元的价值则被锁定在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这一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初崩溃,因为那时美国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使得试图阻止黄金价格超过35美元/盎司的努力变得不切实际。
鉴于此,世界主要货币国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不再去试图保持美元的固定价值。
2.实际汇率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或者说1单位本国产品能兑换外国产品的数量,被称为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以及两国的价格水平相关。
实际汇率的总公式为:e Pe P 名义外国e 名义——名义汇率P 外国——以外国货币度量的外国产品的价格P ——以本国货币度量的外国产品的价格3.升值和贬值当一国货币的名义汇率e 名义下降时,那么它所能购买的外国货币的数量减少,称该国货币经历了名义贬值(nominal depreciation),这意味着该国货币变得“更加疲软”。
相反,当名义汇率e 名义上升时,该国货币就经历着升值,意味着货币变得“更加坚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
答:名义汇率是“实际汇率”的对称,指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汇率。
名义汇率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增加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对各类出口商品进行补贴或减免税收,对进口商品则征收各种类型的附加税,这时名义汇率等于实际汇率与财政补贴和税收之和或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
另一种情况是,名义汇率指实际汇率加上一国通货膨胀率。
这表明,一国由于存在通货膨胀而使名义汇率高于实际汇率。
通货膨胀是直接影响币值、汇率与物价的重要因素,其后果必然是使币值下跌、物价上涨,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差距拉大,由此又必然导致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削弱、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的亏损性失衡也加剧。
2.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
答: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的对称,指由货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所决定的汇率。
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实际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铸币平价即两国货币所含纯金量的比值。
除铸币平价外,实际汇率还受市场供求变动的影响并围绕铸币平价波动。
金本位制度崩溃后,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法定代表进入流通,此时两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决定实际汇率的基础。
金平价即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在纸币流通制下,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纸币贬值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故纸币的法定含金量与其实际所代表的含金量常出现差距,
于是导致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汇率不应由金平价来决定,而应以纸币实际所代表的含金量为依据。
3.浮动汇率
答:浮动汇率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即在没有央行直接干预下,由外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汇率的政策。
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它是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的。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先后都实现了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从总体上看,浮动汇率制相对于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①汇率形式多样化;②汇率不是纯粹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地浮动;③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元化的;⑤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4.固定汇率
答:固定汇率制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它是钉住由政府或央行决定的汇率,并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直接干预,从而阻止不受需求和供给因素调控的政策。
固定汇率需要在外汇市场上积极地干预。
从19世纪中末期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它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这两种类型。
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按金平价之比确定,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
固定汇率制自发形成,
并且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变动,各国之间的汇率也就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虚设金平价来制定中心汇率,再通过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措施,汇率被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固定汇率制人为形成,并且原则上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经常调整的,这样汇率也就可以经常变动,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严格说来只能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5.J-曲线(J-curve)
答:J-曲线是一种用来说明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作用的工具。
字母J的形状描述贸易收支在贬值后先恶化,经过一段时滞后得以改善的变化趋势。
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①贬值的作用如同任何一种经济政策一样,都有一个时滞。
当一国宣布贬值时,其短期中的进出口贸易协定已经签字或正在付诸实施,贬值不会马上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
只有经过一段时滞后,新签字的贸易协定才会实施,贬值的作用逐步显示出来。
②贬值不仅不能使贸易收支马上得到改善,反而可能使其在短期中继续恶化。
这是因为出口协定如果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话,贬值使外汇收入减少。
进口协定如果是以外国货币计价的话,外汇支出则不会减少。
由于货币贬值后要经过货币合同阶段和数量调整阶段才能最终使贸易收支改善,因此产生贬值的J-曲线效应。
6.中间平价(central parity)
答:中间平价又称“中心汇率”,是欧洲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间平价以及带状范围都是以欧洲货币单位的建立为前提的,欧洲货币单位的建立为各成员国货币汇率确定了一个中心标准。
具体地说,为保证成员国汇率的稳定,欧洲货币体系提出要建立双重的中心汇率制。
根据规定,成员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之间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同时成员国的货币之间也存在一个双边中心汇率。
但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双边中心汇率必须根据欧洲货币单位与成员国货币的中心汇率进行换算。
当一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之间的中心汇率进行了调整,那么它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中心汇率也会相应作出调整。
所以,欧共体规定,各成员国不能擅自调整本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的中心汇率,任何调整都必须经过欧共体财政部长理事会和各国中央银行行长的同意。
成员国货币可以围绕两国的双边中心汇率在上下2.25%的幅度内波动,此即欧洲货币体系下各国双边汇率波动的“带状范围”(Bands)。
如果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已接近其波动的报限,则两国货币当局都应该进行干预。
欧共体成员国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制。
二、判断题
1.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中,通常,如果加上风险贴水后,
可见,利率提高了,这会引起投资减少和货币需求减少,使左移、右移,从而使收入增加和通货贬值。
从这个角度看,风险增加是可以的。
()
【答案】F
【解析】风险增加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原因包括:①中央银行想避免本国通货的大幅度贬值,从而可能通过减少货币供给对此作出反应;②国内货币贬值可能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突然提高,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③当风险贴水提高时,本国居民可能通过增加他们的货币需求而对此作出反应,因为货币常常是最安全的资产。
这三种变动都倾向于使曲线向左移动,减缓利率的下降,抵消加上风险贴水后导致的曲线右移。
2.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中,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改变产出水平方面是绝对有效的。
()
【答案】T
【解析】在资本绝对自由流通的情况下,假定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因此产出水平增加,汇率降低。
3.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于封闭经济,前者通过改变汇率,后者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
【答案】T
【解析】在开放经济下,一旦货币供给的增加开始给国内利率以向下的压力,由于投资者会到其它地方寻求更高的利益,资本将从该经济体流出,这种资本流出了阻止了国内利率下降到世界利率以下,因此开放经济无法像封闭经济那样通过利率来影响收入。
但是,由于投资于海外需要把本币兑换成外币,资本的流出增加了国内通货在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引起本币贬值,汇率下降,刺激净出口,从而增加收入。
4.在稳定国内产出免受国际产出水平变动的影响这个方面,浮动汇率制比固定汇率制更有效。
()
【答案】T
【解析】国际产出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国内出口(曲线移动)。
而出口的减少,会导致资本外流(国际收支亏空)。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而本国货币贬值会导致会抵消最初出口的下降。
产出水平将保持不变。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
支逆差也会对本国货币产生贬值压力。
此时中央银行不得不买入本国货币(出售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以保持固定汇率,产出水平也将因此下降。
5.相对于封闭经济而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主要修正了其中的方程。
()【答案】T
【解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拓展了封闭经济下的模型,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效应包括进来,并对方程进行修正,即,曲线是垂直的。
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适用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
()
【答案】T
7.开放经济小国补贴性贸易政策不改变净出口。
()
【答案】F
【解析】如果该开放经济小国采取浮动汇率,则由于国内投资储蓄不变,补贴性贸易政策只会使汇率上升,从而使净出口不变,说法成立。
但是如果该开放经济小国采取固定汇率,则补贴性贸易政策使净出口曲线向右移,由于政府会维持同样的汇率,短期内净出口会增加。
8.一国设置了贸易限制时,该国货币的实际汇率会升高。
()
【答案】T
【解析】贸易限制使得曲线向右移动,在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汇率会升高。
9.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曲线之所以成垂直状,是因为国民收入在长期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