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习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典型习题练习:1.1身边的化学(普通版)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铜表面生成铜绿C.活性炭吸附有色气体 D.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2.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干冰——作人工降雨剂 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C.石墨——作铅笔芯 D.氧气——作燃料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t℃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t℃时KNO3的溶解度为25克/100克水B.某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减小C.点燃H2和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与CO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4.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食盐;B硬铝;C甲烷;D石油;E石灰石;F酒精(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2)可用作制造飞机(3)被誉为“工业的血液”(4)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5.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用水浇灌庄稼 B.不锈钢用于制餐具 C.氧气用于植物光合作用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氧气可用作保护气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硫酸钾可以做钾肥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石墨能导电﹣﹣用作电极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8.现有五种物质:①活性炭、②氮气、③氦气、④酒精、⑤明矾,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3)净水时用作絮凝剂的是(4)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气体是9.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厨房里常用的化学物质,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①食醋②纯碱③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其水溶液pH<7的是,属于盐类物质的是。
10.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A.碳60﹣石墨 B.氢氧化钾﹣纯碱C.氯化钠﹣食盐 D.硝酸钾﹣草木灰11.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分析正确的是A.食品中充N2可防腐,是因为N2能消毒杀菌B.木炭、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这是碳单质特有的性质C.铁在空气容易锈蚀,这说明各种金属都有易锈蚀的弱点D.节日庆典放飞氦气球,是因为氦气稳定可提高集会的安全性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练习题(2)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38分)1、下列物质在应用中,只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B、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C、用二氧化碳灭火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冰融化成水B、矿石粉碎C、铜丝弯曲D、白磷自燃3、医疗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氢气D、二氧化碳4、下列仪器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5、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 B.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D.氧气可用于气焊、气割6、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的是()A、氧化汞氧气B、糖水白酒C、氮气稀有气体D、铁矿石水7、下列因素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的燃烧B、石油的燃烧C、一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8、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严重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A、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清洁能源9、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物质的是()A、H2B、OC、C60D、Cu10、《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钠在一定条件制得金刚石,其他化学方程式为3CO+4Na======2X+C(金刚石),则X的化学式为()A、Na2O2B、Na2CO3C、Na2OD、Na4C2O611、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物质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B、太阳能热水器中水所吸收的热量C、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D、百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1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A、电子数B、电子层数C、质子数D、中子数1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质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相对原子质量14、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同的一组是()A沼气和天然气B、酒精和乙醇C、大理石和石灰石D、干冰和冰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D、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16、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A、HCl B、HClO 2C、HClO3D、Cl217、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虽然分子间的间隔都发生了改变,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二者属于物理变化C.乙醇和甲苯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所以二者元素组成一定相同。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H2O2B. N2C. NaClD. CH4答案:B2. 化学反应中,主要观察的性质有()A. 颜色的变化B. 温度的变化C. 质量的变化D. 味道的变化答案:A3. 下列能否表示质量守恒的是()A. 容器加热,水蒸气凝聚B. NaCl溶解在水中C. 橘子派投放入水中化为乳白色D. Mg+O2→MgO答案:D4. 下列物质的固体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A. CH4B.H2OC. KClD. C6H14答案:C5. 下列处理方法与物质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A. 降低温度B. 加热C. 滤过D. 溶解答案:B6. 下列化学式中,法氧化反应的是()A. CaO + H2O →Ca(OH)2B. 2H2O2 →2H2O + O2C. Na + Cl2 →2NaClD. H2 + Cl2 → 2HCl答案:A7. 下列化学式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 + H2O → NaOH + H2B. 2K + 2H2O → 2KOH + H2↑C. Ca + 2HCl → CaCl2 + H2↑D. 2KClO3 → 2KCl + 3O2答案:A8. 某物质能与酸发生放出氢气的反应,它可能是()A. NaB. AgC. O2D. CO2答案:A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I. 一般情况验证质量守恒,用天平。
II. 问题的提出与综合分析,是一个科学化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III. 根据综合测定结果,可假定物质未发生变化。
A. 仅I正确B. 仅II正确C. 仅I、II正确D. I、II、III均正确答案:D10. 化学反应中不言而喻的保守定律是()A. 质量守恒定律B. 能量守恒定律C. 电量守恒定律D. 动量定律答案:A二、填空题11. 酸性溶液的pH在__以下;碱性溶液的pH在__以上。
答案:7;712.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变成产物并释放出新的物质的过程称为__。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1.微观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
2.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约为2:1.3.A。
4.B。
5.B。
6.A。
7.B。
8.C。
9.B。
10.D。
11.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吱吱声”。
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铁、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空气。
冰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在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
电解水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吱吱声”。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在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氢分子和氧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所表示的粒子,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在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中,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可以表示化合物和氧化物。
A。
产生的氢气是无色、无味的。
B。
可以通过试管收集氢气,这表明氢气难溶于水。
C。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朝下放置。
D。
将收集的氢气试管移近火焰会产生尖锐的爆鸣声。
12.化学性质的描述是: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13.正确的说法是:过滤或加热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14.错误的说法是:水分子由H2和O构成。
15.正确的描述是: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能够加快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②甲、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6.氧化物包括:O2和SiO2.17.化合物包括:H2O和CO2.18.正确的推理是: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9.正确的说法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0.化合物表示为图B。
21.没有不正确的说法。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改写:这是一种化合反应。
说法A不正确,因为甲中一个分子只有两个原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56)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A.AB.BC.CD.D2.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
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3.下列事例不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B.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片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4.对下列课本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C.只能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B.糖溶于水是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C.经过苗圃闻到花香是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了鼻子中D.现代科技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6.下列不属于微粒基本性质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7.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8.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间间隔变大B.水分子体积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D.水分子质量变大9.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1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11.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序号填空。
初三上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词语中,不是纯物质的是:A. 纯净水B. 纯金C. 纯二氧化碳D. 纯苯酚答案:A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氯气C. 水D. 氢气答案:C3. 下列物质中,可在常温和常压下气化的是:A. 铁B. 锌C. 铜D. 水银答案:D4. 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汽油加热后变成气体B. 冰袋融化后变成水C. 沸腾水被凉风带走D. 酒精在冷水中凝结答案:B5. 酒精的常温下是: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不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1.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元素的____________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排列。
答案: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增加顺序2. 水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H2O3. 化学符号C表示_____________。
答案:碳元素4. 铁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_。
答案:Fe5.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O3三、解答题1. 请分别列举一种纯物质和一种混合物,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案:纯物质:纯净水。
纯净水是由两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它不含有其他物质,在物理和化学特性上均具有一致性,不会出现不同部分有不同性质的情况。
混合物:空气。
空气是由氧、氮、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这些气体在空气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各自保持独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 铜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得到氧化铜?答案:铜可以通过加热或将其置于潮湿空气中氧化得到氧化铜。
其中,加热铜可以加快氧化反应的速度。
3. 请解释高温下水的物态变化。
答案:高温下水会发生物态变化,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当水受热达到其沸点时,水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力会被克服,水分子能够自由运动,形成气体状态。
四、综合题现有一瓶装有25g的氯仿。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氯仿属于纯物质还是混合物?理由是什么?答案:氯仿属于混合物。
初三化学上册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习题初三化学上册题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分离铁屑和铜屑B。
高粱酿酒C。
轮胎爆炸D。
金属导电改写: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高粱酿酒。
2.下列各种变化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矿石粉碎;酒精燃烧B。
水蒸发;蔗糖溶解于水C。
木炭燃烧;水凝固成冰D。
玻璃破碎;钢铁熔化改写:矿石粉碎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B。
一氧化碳能燃烧C。
氧气不易溶于水D。
氧气无色无味改写: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一氧化碳能燃烧。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燃烧B。
酒精挥发C。
冰融化成水D。
电灯丝通电后发光热改写: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蜡烛燃烧。
5.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液化气燃烧B。
铁锅生锈C。
开水沸腾D。
蔬菜腐烂改写: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开水沸腾。
6.根据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可以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
a。
铜片和铁密度;b。
蔗糖和食盐溶解度;c。
汽油和清水沸点;d。
银块和铝块密度。
7.用下列选项的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③;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②;3)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②;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
8.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的热C。
变成白色粉末D。
镁条迅速变短改写: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镁条迅速变短。
9.下列叙述中,属于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B。
铁锅生锈C。
氧化镁是白色固体D。
汽油的密度是0.8g/cm3改写:属于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下列关于人呼出的气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一氧化碳(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一氧化碳(344)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2H2O=△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草酸晶体受热先熔化后分解;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可吸收水分,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
(1)甲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CO。
①A中利用底部弯曲的试管,其原因是,B装置的作用是。
②CO收集满的依据是,CO集满后,将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然后先,再。
(2)乙同学为了验证草酸的分解产物,设计了四个方案,分别将混合气体(包括水蒸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试剂:A.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B.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C.石灰水、无水硫酸铜、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D.无水硫酸铜、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3)丙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CO测定某种铁的氧化物的组成。
①实验时C处发生的反应中,一氧化碳表现出性。
②当C装置中铁的氧化物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的质量为ag,同时测得D装置的质量增加了bg,则该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丁同学认为去掉A装置,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他的观点(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判断理由是。
而戊同学认为在D装置后还应再增加某装置,该装置是;若无此装置,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填“有”或“没有”)。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作为燃料3.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 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A.AB.BC.CD.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CO常用于人工降雨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可用于冶炼金属5.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被还原B.固体粉末由红变黑C.氧元素存在形态不变D.铜元素的质量减少6.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教学质量监测义务教育九年级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2至4页,全卷共60分。
注意事项: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的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第Ⅱ卷必须用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不在指定区域作答的将无效。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正确的是( )A .两个镁离子:2Mg +2B .氦气:He 2C .4个氢原子:2H 2D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2.若金属锰(Mn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 .Mn + H 2SO 4═ MnSO 4 + H 2↑B .Mg + MnSO 4═MgSO 4 + MnC .Fe + MnSO 4═ FeSO 4 + MnD .Mn + CuSO 4═ MnSO 4 + CuA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两种粒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C .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5.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凭借“青蒿素”(C 15H 22O 5)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医学奖,这一药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下列关于青蒿素(C 15H 22O 5)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蒿素是氧化物B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aO +2C.青蒿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青蒿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6.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D.物质X含4种元素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9.7 8.7 31.6 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 0 3.6A.反应过程中,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B.若甲、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则反应中甲、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分解反应D.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物质丁可能是单质注意事项:试卷中横线及方框处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和问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经典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经典习题(附答案)本文档汇集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经典题,并附有答案供参考。
这些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题一:元素符号与原子序数1. 请写出以下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a) 氧元素:O,原子序数8b) 碳元素:C,原子序数6c) 铁元素:Fe,原子序数262. 根据元素的符号,填写其原子序数:a) H:1b) Na:11c) Ne:10题二:化学方程式平衡1. 将以下化学方程式平衡:a) 2H₂ + O₂ → 2H₂Ob) Mg + O₂→ MgOc) N₂ + H₂ → NH₃2. 将以下化学方程式平衡,并注明所需系数的个数:a) Fe + Cl₂ → FeCl₃ (需要2个系数)b) CO₂ + H₂O → C₆H₁₂O₆ + O₂ (需要6个系数)c) Zn + HCl → ZnCl₂ + H₂ (需要2个系数)题三:化学键与分子式1. 填写以下化合物的分子式:a) 水:H₂Ob) 二氧化碳:CO₂c) 氯化钠:NaCl2. 根据化合物的分子式,写出其名称:a) HCl:盐酸b) CO:一氧化碳c) CaCO₃:碳酸钙题四: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判断以下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a) 油燃烧:化学变化b) 冰融化:物理变化c) 铁生锈:化学变化2. 填写以下物质的性质:a) 氧气:无色、无味、不可燃b) 水:透明、无味、可溶于许多物质c) 醋:具有酸味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经典题的一部分,希望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若需要更多题和答案,请参考教材或其他辅导资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练习题集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课后练习题集(本次期末考试课本上课后习题(原题)占45分,所以同学们必须认真完成这些课后习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与应用 P10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举例说明。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指物理性质,哪些是指化学性质?为什么?(1)酒精能燃烧。
(2)酒精能挥发。
(3)水变成水蒸气。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7)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8)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5、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
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举例说明。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与应用 P16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2、结合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讨论 P19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练习与应用 P23(看书完成)1、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练习与应用 P321、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按体积计,约占空气体积的78%,约占空气体积的2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含解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O2 B.CO2 C.N2 D.Ne【答案】C【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应选:C。
2、干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应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答案】B【解析】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应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应选:B。
3、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C.水蒸气 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应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应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应选项错误;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应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应选项错误;应选C。
4、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以下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秸秆露天燃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答案】A【解析】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燃烧不可行,因为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做法与之相违背,应选项正确;B、废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应选项错误;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应选项错误;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应选项错误。
应选:A。
5、我国主办2021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
以下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SO2B.NO2C.O2D.PM2.5【答案】C【解析】SO2、NO2和PM2.5是空气污染物,O2不是空气污染物。
应选C。
6、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完毕后,反响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A.氮气B.五氧化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装置内剩余的主要气体为氮气。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浓硫酸 酸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浓硫酸酸的化学性质(156)1.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会儿后,可观察到。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的烧杯里,并用不断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的感觉。
2.按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酚酞溶液变为蓝色C.使用点滴板进行实验可节约药品D.若将稀硫酸或稀盐酸换成稀硝酸,变色情况一样3.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浓盐酸、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会出现白雾5.完成下列问题(1)盐酸中的溶质是,纯净的盐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原因是。
(2)将稀盐酸滴入如图所示的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①不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②冒气泡的是。
③溶液变成浅绿色的是。
④生成蓝色溶液的是。
⑤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2O3→FeCl2B.H2CO3→CO2C.CuCl2→CuD.Mg→MgO7.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开的是()A.镁带B.碳酸钙固体C.酚酞溶液D.石蕊溶液8.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
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B.滤液中可能有CuSO4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9.学习完酸的化学性质,小浩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图,请回答:(1)溶液X是一种酸,则试剂A的名称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116页习题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分别为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 下分解。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KMnO_4 rightarrow K_2MnO_4 + MnO_2 + O_2 uparrow$、$2KClO_3 rightarrow 2KCl + 3O_2 uparrow$、$2H_2O_2 rightarrow 2H_2O + O_2 uparrow$。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 反应,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 变化。
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通 常在溶液中进行。
有机反应
主要涉及碳氢化合物的反应, 包括取代、加成、消去、氧化 、还原等类型。
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规则
01
02
03
04
拆写原则
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弱电 解质、氧化物、气体等保留化
学式。
纠错实例展示与讨论
实例一
某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未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分析 原因,该同学忽视了实验操作细节,未按照规范进行实验。正确 做法应该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观 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实例二
某同学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未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导致方程式 不平衡。分析原因,该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透彻,忽视了 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不变的原则。正确做法应该是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则需要调整化学式 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例题三:分析氧化还原过程
解题步骤 1. 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合价变化。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 课后练习题
一、实验题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里水的颜色变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若用下图装置来收集一瓶氧气,进气管口是____端(填“a”或“b”)。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4)图甲E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集气瓶底不放入少量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选择题)2. 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2 D.+53. 下列关于在实验室里使用药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C.特别注意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D.用剩的药品应交还实验室,不得放回原药瓶4.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证氧气B.加热液体C.闻气体气味D.检查装置气密性5. 下列不是决定元素化合价的因素的是A.得到电子的数目B.失去电子的数目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氢气作燃料B.铜丝作导线C.二氧化碳灭火D.氮气作保护气三、填空题7. 蒸馏水、矿泉水(该矿泉水属于硬水)、白醋、酒精都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外观非常相似,其中具有酸味的是______,另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是______,其他两种无色液体可用多种方法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 开发新的能源B. 合成新的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 防治环境污染解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开发新能源应在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来实现,故A涉及了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
物质的合成,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而污染的治理也要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所以B、D两个选项也都是化学研究的任务。
C属于数学研究的领域。
答案:C例2.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 蓝色固体 B. 黑色粉末 C. 绿色食品 D. 白色烟雾解析:蓝色固体、黑色粉末、白色烟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绿色食品并不是指食品是绿色的。
绿色食品特指的是:无污染、有营养、无化学添加剂的食品答案:C知识点2: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
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例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发光、放热B. 有气体或沉淀生成C. 物质颜色发生变化D. 有其他物质生成解析: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而颜色改变、发光、发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是发生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
答案:D。
例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A、葡萄酿成酒B、冰雪融化C、湿衣服晾干D、瓷碗破碎解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项变化前是葡萄(水果),变化后是酒,很明显该选项是化学变化。
B由冰变成水,C由水变为水蒸气,变化前后的冰、水、水蒸气都是一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状态的改变。
D变化前后是由大块变小块---形状发生了改变,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答案:A例3: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A. 化学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解析:物理变化包括有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气体生成。
答案:B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的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O2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CO2: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O2和CO2的鉴别: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例1. 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氢气的密度最小B. 浓盐酸有挥发性C.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密度、挥发性以及溶解性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因此不属于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符合化学性质的定义,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D例2.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
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A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因此A是化学性质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BD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物理性质。
C描述的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
E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物理变化。
答案:哪些是物理变化( E )哪些是化学变化( C )哪些是物理性质(BD)哪些是化学性质(A)例3.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
上述叙述中:__是物理性质;__是化学性质;__是化学变化;__是现象;__结论;__是用途;解析:性质、变化的区别。
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
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
答案:上述叙述中:_①_是物理性质;_②_是化学性质;_③_是化学变化;_④_是现象;_⑤_结论;_⑥_是用途;四、应考锦囊考点1: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有关的化学发展史,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考点2: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考查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
考点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常与日常生活、图片、诗词、成语等联系在一起命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释疑:1. 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
2.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爆炸有以下情况:(1)无新物质生成的爆炸。
如自行车轮胎“放炮”、蒸气锅炉爆炸等;(2)发生在有限空间里的急速燃烧引起的爆炸。
如炸药的爆炸等,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3)热核反应。
如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五、本讲小结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5. 注意性质、变化、现象、结论、用途的区别。
六、超前思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自我提高1、常用仪器(1)加热仪器:(2)反应容器直接加热的:间接加热的:(3)计量仪器:(4)分离仪器:(5)取用仪器:(6)存放仪器:(7)夹持仪器:2、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原则(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3)物质的加热方法(4)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3、观察实验的方法4、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探究的环节思考: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我国古代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 造纸B. 指南针C. 火药D. 烧瓷器3.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A. 衣服、桌子、电视机B. 太阳、宇宙、太空C. 食盐、水、空气D. 精神、意志、力量4. 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A.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B.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C.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D. 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5.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A. 白色固体B. 调味品C. 易溶于水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7. 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④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⑤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A. ①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8. 课本彩图中,一只小猫稳坐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下面燃烧着温度很高的煤气灯,小猫却很安详,原因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具有()A. 耐高温并隔热的功能B. 隔绝氧气的功能C. 导电透明的功能D. 传热功能9.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6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A. 泼上汽油焚烧B. 倾倒入漓江中C. 深埋于土中D. 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10. 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和白色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