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专题限时集训17 古代诗歌阅读2
2018版高考语文(规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4 Word版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间:45分钟分值:69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2018年6月17日《语文月刊》【试题部分】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忆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假设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 (2)诗歌或正面或侧
句具体分析。
面有对事物具体刻
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 画的语句。
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 (3)题干中有“事物”
析。
字样。
①概括特征:外在特 点+内在品质。 ②对接情感: 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 者的情感(情操、品 行)进行对接。 ③概述效果: 概括其在写人、抒情 方面的效果。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 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 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 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两步教你读懂诗歌
1.看标题(结合注释) (1)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 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 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 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注释。有些诗歌后面有对作者、写作背景或是诗词中偏 僻语的解释,有的是一些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要注意, 任何一个注解对解读诗歌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高考的试卷中。
(3)有人评价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 意作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 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 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 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 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 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2018年语文高中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闲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晨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己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有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略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织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傲慢,放诞不羁,经常东游西逛,以后干脆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剖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剖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盛,衬着幽静之氛围。
②衬托诗人文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同样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望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赏识竹林风光,整天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味,寄望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一样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示意他有高远的情怀,盼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立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安闲的生活。
(能联合诗歌内容进行剖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哭泣空自知。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哭泣,款款深情,动人至深。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集训16古代诗歌鉴赏(1)W
专题集训 16 古代诗歌鉴赏(1)[共7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1~2题。
(11分)阙题①刘眘虚②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C.“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D.“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E.“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1.B E (B.“淡淡的忧伤”错。
从整体上观照这两句,细写青溪和春色,作者的情感是悠闲惬意。
E.“直抒胸臆”的理解不当,应是以景作结,景中融情,属间接抒情。
)(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这二句作简要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至”“随”二字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3~4题。
(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②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18 古代诗歌阅读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三)(对应学生用书第147页)(限时:40分钟)1.(2017·武汉4月质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74364065】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
②帝王州:都城长安。
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
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D[B项,“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
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先辨别两首诗歌表现手法的不同,然后再各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该种手法的妙处。
《长安月夜》主要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诗人将“万人行乐”与“一人愁”对比,突出这“一人”的孤独、愁苦。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16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二)(限时40分钟)1.(2018·大庆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九日①水阁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了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苏轼不服老的壮志豪情;而本诗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C[C项,“已真心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作者的一种不服老的豪情。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作者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19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九) 古代诗歌阅读(四)(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限时:4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夜行吴兆骞①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
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
客同属国②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
忽忆吴越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
【注】①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
字汉槎,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
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
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
②属国:指汉朝的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获释归国后曾任典属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的第一联紧紧围绕“夜行”展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行中所见景物的特点。
B.“惊沙”“飒风飙”突出了西北的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的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连。
C.颔联写三更雪原尚有人打猎,冰河四月才开始解冻,描写了当地的生活习性和物候特征。
D.尾联中“杨花”“楼阁”“玉骢”三个意象,虚实相生,描写春天来临时江南繁华的生活场景。
E.诗歌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突出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差异,全诗语言委婉沉郁。
DE[D项,尾联是回忆,三个意象都是虚写;E项,写景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全诗语言委婉沉郁”不恰当。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苏武的典故,希望有朝一日被赦免返乡;“学射雕”一事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困境依然乐观向上,没被命运击倒;尾联回忆江南繁华热闹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踏莎行①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7 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七) 古代诗歌鉴赏(二)(限时70分钟)1.(2019·长郡中学三模)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1)~(2)题。
(9分)秋风辞刘彻[注]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刘彻:汉武帝。
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欣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A[A项,“动静结合”错,皆为动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稍重。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6分)[答案]①此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
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仅是对佳人的怀念,也可以是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
③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每点2分)2.(2019·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练习(17)(2021学年)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练习(17)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练习(17))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练习(17)的全部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课外)课后练习(17)1. 台城①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答: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答: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注]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 寄北: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1.“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怎样的景致?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思?2.这首绝句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原诗作深入而简要的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秦楼月向子諲①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17 古代诗歌阅读2-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 古代诗歌阅读(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45页)(限时:40分钟)1.(2017·东北三省三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导学号:74364060】古风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CE[C项,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E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
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温习第二部份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专项增分练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路,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1)以下对本诗的明白得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仿照,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号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绩而名扬后世,因此并非介怀在那时是不是取得认可。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现在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忧,希望他警惕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
(1)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明白得。尾联运用李揆典故,用李揆指子由。由于苏轼兄弟在那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苏轼以此警告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警惕谨慎,平安而归。再联系那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忧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与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现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
“昔时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术的能力。“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明白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文中显现过类似的情形,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现在已找不到演奏笙箫的歌姬了”,因此为反问。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16 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限时:40分钟)1.(2017·广元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
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
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E.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BD[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没有描绘色彩。
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不能安然入睡的原因应是忧虑国事。
E项,“纯用白描”错。
](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能力。
第一问,从“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可概括出萧瑟破败的意境。
从上片描写居住环境的文字里可理解作者的凄凉孤寂之感,而下片“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与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有相似的情感表达,诗人有一颗不泯的报国之心。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天天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 “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 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 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 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
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古代诗歌阅读(2)(限时:40分钟)1.(2017·东北三省三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CE[C项,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E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
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
“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答案】①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
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每点2分,其中思想感情和结合诗歌分析各1分)2.(2017·宜宾三诊)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陈克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
岁华销尽客心惊。
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
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
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在吴兴”“别愁”“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BE[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E项,“语言清新淡雅”错误,全词悲慨沉郁。
](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须结合词句分析。
前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写兵战十年不休,胡虏的铁骑已直抵建康,表达了对金兵南侵和朝廷妥协的愤怒不满;“岁华”三句,“疏髯浑如雪”指稀疏的胡须已全白如雪,“衰涕欲生冰”指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表达了对年华在兵燹之中渐渐消逝的悲恨;“我缘应在吴兴”指词人渴望能归老吴兴,表达了对安居生活的渴望;“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想象别后故人孤愁的情状,表达了离别的哀愁。
【答案】①亡国之悲愤。
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②年华已逝之悲恨。
“岁华销尽”,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恨。
③对安居生活的渴望。
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
④离别的哀愁。
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3.(2017·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义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友人的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BE[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
E项,“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全诗多处运用比喻,语言委婉含蓄。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结合每一联中的意象和情感词分析。
首联中,“文章达”表明王录事的文章写得好,赞美其文采出众;“羽翼高”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意在表明王录事志向高远。
颔联中“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此处意在说明王录事官职低,此联是对王录事的同情和安慰。
颈联“须藏器”和“莫告劳”是诗人对王录事的忠告,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尾联中“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友人的杰出才干,此联是诗人对王录事的鼓励,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是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努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4.(2017·成都三诊)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万里桥①江上习射陆游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②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③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④他年下百城。
【注】①万里桥:在成都南锦江上。
②胡床:交椅,最初从域外传入。
③欃枪:彗星的别名。
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
这里代指金兵。
④笴:箭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表现了诗人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之情。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BD[B项,“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情感理解不当;D项,“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与诗中表达的意思不吻合。
](2)本诗尾联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手法及情感入手分析。
尾联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不能断定无作为。
他年若有机遇,我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下百城。
从形式上看,尾联自问自答;从运用手法上看,“一笴”“下百城”等词运用夸张与想象,壮怀激烈,气势磅礴,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
【答案】①尾联自问自答,以豪壮之语作结,呈现出豪迈雄健的风格。
②以“一笴”“下百城”的夸张与想象表达志向,具有感染力。
③表达了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执着追求,有昂扬之气。
(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5.(2017·大庆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②排闼(tà):推门,撞开门。
闼,小门。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的居住环境干净、优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