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第三章总结
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知识小结:第三章 扭转
第三章扭转3–1概述轴: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
如:机器中的传动轴、石油钻机中的钻杆等。
扭转:外力的合力为一力偶,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垂直,杆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
扭转角(ϕ):任意两截面绕轴线转动而发生的角位移。
剪应变(γ):直角的改变量。
3–2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 扭矩及扭矩图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传递轴的传递功率、转数与外力偶矩的关系:m)(N 9550⋅=nP m 其中:P —功率,千瓦(kW )n —转速,转/分(rpm ) m)(N 7024⋅=n P m 其中:P —功率,马力(PS )n —转速,转/分(rpm ) m)(N 7121⋅=nP m 其中:P —功率,马力(HP )n —转速,转/分(rpm ) 二、扭矩及扭矩图1、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记作“T ”。
2、截面法求扭矩mT m T m x ==-=∑003、扭矩的符号规定:“T ”的转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满足右手螺旋规则为正,反之为负。
4、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目的:①扭矩变化规律;②|T |max 值及其截面位置->强度计算(危险截面)。
3–3薄壁圆筒的扭转一、实验:1.实验前:①绘纵向线,圆周线;②施加一对外力偶m 。
2.实验后:①圆周线不变;②纵向线变成斜直线。
3.结论:①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和间距均未改变,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
②各纵向线均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γ 。
③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4.ϕ与γ的关系:L R ⋅=ϕγ二、薄壁圆筒剪应力τ大小:tr T 220πτ=三、剪应力互等定理:ττ'=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剪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其方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该交线。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上只有剪应力而无正应力作用,这种应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四、剪切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τ≤τp ),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关系。
材料力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直升机的旋转轴
电机每秒输入功:外力偶作功完成:
×
=P W
M W
e
⋅
=
形状、大小、间距不变,各圆周线只是绕轴线转动了一个角度。
倾斜了同一个角度,小方格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τdα
τ
l
ϕ
做薄壁圆筒的扭转试验可得
l
是材料的一个弹性常数,称为剪切弹性模量,G的量纲各向同性材料,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ρργγtg ≈x
d d d ′=x d d ϕρ⋅=O 1O 2ABCD 为研究对象
D’
微段扭转变形d dx Rd dx DD tg ϕγγ==≈'d ϕ/ d x -扭转角沿x 轴的变化率
扭转变形计算式
O d A ρTρ⋅
(实心截面)
1、横截面上角点处,切应力为零;
2、横截面边缘各点处,切应力
3、切应力沿横截面周边形成与
4、横截面周边长边中点处,切应力最大。
有关,见教材P93 之表3.2。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 因此,在力学性能试验中,直接用能量定性地表示 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征;冲击韧性即属于这一类的力 学性能。
动、空气阻力以及轴承与测量
机构的摩擦消耗。
二 冲击韧性Ak:
❖ 1. Ak无明确的物理意义。 Ak除以缺口处的截面积,表示单位面积的平均值, 变成了纯粹的数学量 。
❖ 2.Ak相同的材料,韧性并不相同。 ❖ 3.Ak作为承受大能量冲击抗力指标或用来评定构件
寿命与可靠性的结构性能指标。
三.冲击弯曲试验主要用途 优点:测量迅速简便,所以冲击韧性 AK列为五大指 标之一 。
❖ 冷脆:指材料因温度的降低导致冲击韧性的急剧 下降并引起脆性破坏的现象。
3.对于屈服强度大致相同的材料,根据Ak值评定材料 对大能量冲击破坏的缺口敏感性。
如弹壳、防弹甲板等,具有参考价值: 4.评定低合金高强钢及其焊缝金属的应变时效敏感性。
第三节 低温脆性 一、 低温脆性 低温脆性:一些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如Fe、 Mo
不能对比。
1.摆锤冲断试样失去的位能 Ak=GH1—GH2, ❖ 试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单
位为J。
❖ 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 功和断裂功的能力,常用标准试样的冲击吸收功Ak 表示。
❖ 2.冲击吸收功Ak的大小并不能 真正反映材料的韧脆程度, 部
分功消耗于试祥扔出、机身振
❖ 当应变率大于10-2S-1时,力学性能显著变 化.
❖ 冲击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揭示金属材料冲击 时的脆断趋势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K点相邻的微小面积取得越来越小,使得合力趋近于一个点力,这个点力就是在K点处的应力。
因此,应力是指杆件横截面上单位面积内的内力分布情况,通常用符号σ表示。
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即XXX/平方米。
第三章:应变、XXX定律和XXX模量1.应变的概念:应变是指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改变的程度,通常用符号ε表示。
应变分为线性应变和非线性应变两种。
线性应变是指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即应变与内力的比值为常数,这个常数被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非线性应变则不满足这个比例关系。
2.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描述材料弹性变形的基本定律,它规定了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即在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弹性模量。
3.XXX模量: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抗拉、抗压变形能力的物理量,它是指单位面积内拉应力或压应力增加一个单位时,材料相应的纵向应变的比值。
XXX模量的大小反映了材料的柔软程度和刚度。
杨氏模量的单位是帕斯卡(Pa)或兆帕(MPa)。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内力、变形、破坏等规律的科学。
构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负荷所承受的载荷。
截面法是求解内力的基本方法,应力是指杆件横截面上单位面积内的内力分布情况,应变是指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改变的程度。
胡克定律描述了材料弹性变形的基本定律,而XXX模量则描述了材料抗拉、抗压变形能力的物理量。
应力是指在截面m-m上某一点K处的力量。
它的方向与内力N的极限方向相同,并可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分量σ和切于截面的分量τ。
其中,σ称为正应力,τ称为切应力。
将应力的比值称为微小面积上的平均应力,用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常用兆帕(MPa)或吉帕(GPa)。
杆件是机器或结构物中最基本的构件之一,如传动轴、螺杆、梁和柱等。
某些构件,如齿轮的轮齿、曲轴的轴颈等,虽然不是典型的杆件,但在近似计算或定性分析中也可简化为杆。
材料力学第三章总结
一、剪切:1、受力特征:杆件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垂直于杆的轴线并且相互平行且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
2、变形特征::两力之间的截面将发生相对错动,甚至破坏。
3、剪切面:两力作用之间的面(发生错动的面)。
4、剪切的应力:由于螺栓、销钉等工程上常用的连接件与被连接件在连接处都属于“加力点附近局部应力”,应力分布很复杂,很难作出精确的理论分析。
因此,工程设计中,大都采取实用(假定)计算方法。
一、假定应力分布。
二、实验。
由假定应力分布得到破坏时的应力值。
然后由两个假定建立设计准则。
假定:剪切面上的切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名义剪力:AF s =τ,—A 剪切面面积。
5、剪切的强度条件:[]—ττ≤=A F s 名义许用切应力:在假定的前提下进行实物或模型实验,并考虑安全因数,确定许用应力。
6、可解决三类问题:(1)选择截面尺寸;(2)确定最大许可载荷;(3)强度校核。
7、.剪切的破坏计算:—b s AF ττ>=剪切强度极限。
8、剪切实用计算的关键:剪切面的判定及计算。
(单剪切、双剪切)二、挤压及挤压的实用计算1、挤压:连接件和被连接件在接触面上彼此承压的现象。
2.挤压引起的可能的破坏:在接触表面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压溃或连接件(如销钉)被压扁。
3.挤压的强度问题:①挤压力bs F :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压力。
F F bs =;②挤压面bs A 挤压力的作用面。
③挤压应力bs σ挤压面上由挤压力引起的应力。
④挤压的实用计算:bs bs bs A F =σ;⑤挤压的强度条件:[]—bs bsbs bs A F σσ≤=名义许用挤压应力,由实验测定。
注意:在应用挤压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时,要注意连接件与被连接件的材料是否相同,如不同,应对挤压强度较低的材料进行计算,相应的采用较低的许用挤压应力。
挤压实用计算的关键:挤压面的判定及计算。
4、挤压面面积的计算:(1)平面接触(如平键):挤压面面积等于实际的承压面积。
材料力学-第三章
21
第三章 扭转
3.5 圆轴扭转强度计算
22
扭转失效与扭转极限应力
扭转屈服应力:s 扭转强度极限:b 扭转强度极限:b 扭转屈服应力(s )和扭转强度极限(b ),统 称为材料的扭转极限应力u。
23
圆轴扭转强度条件
材料的扭转许用应力为:
u
n
n为安全系数。
强度条件为:
max
(2) 若将轮1与轮2的位置对调,试求轴内的最大扭矩。
(3) 若将轮1与轮3的位置对调,试求轴内的最大扭矩。
33
提高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 提高轴的转速 • 合理布局主动轮和被动轮的位置 • 采用空心轴 • 选用优质材料,提高剪切模量
34
例3-8:图示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承受轴向载荷F作用。 所谓密圈螺旋弹簧,是指螺旋升角α很小(例如小于5º )的 弹簧。设弹簧的平均直径D,弹簧丝的直径d,试分析弹簧 丝横截面上的应力并建立相应的强度条件。
第三章 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
1
扭转的概念
以横截面绕轴 线作相对旋转为 主要特征的变形 形式,称为扭转。
2
受力特点: 变形特点:
受到垂直于构件轴线的外力偶 矩的作用。
构件的轴线保持不变,各横截面绕 轴线相对转动 截面间绕轴线的相对角位移,称为扭转角
使杆发生扭转变形的外力偶,称为扭力偶,其矩 称为扭力偶矩。 凡是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直杆,称为轴。
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平面假设为基础;适用胡克定律。
18
圆轴截面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模量
IP
d4
32
WP
d3
16
19
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模量
材料力学笔记(第三章)
材料力学(土)笔记第三章 扭 转1.概 述等直杆承受作用在垂直于杆轴线的平面内的力偶时,杆将发生扭转变形 若构件的变形时以扭转为主,其他变形为次而可忽略不计的,则可按扭转变形对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等直杆发生扭转变形的受力特征是杆受其作用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外力偶系作用其变形特征是杆的相邻横截面将绕杆轴线发生相对转动,杆表面的纵向线将变成螺旋线 当发生扭转的杆是等直圆杆时,由于杆的物性和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极对称性,就可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求解对于非圆截面杆,由于横截面不存在极对称性,其变形和横截面上的应力都比较复杂,就不能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来求解2.薄壁圆筒的扭转设一薄壁圆筒的壁厚δ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r (10r ≤δ),其两端承受产生扭转变形的外力偶矩e M ,由截面法可知,圆筒任一横截面n-n 上的内力将是作用在该截面上的力偶 该内力偶矩称为扭矩,并用T 表示由横截面上的应力与微面积dA 之乘积的合成等于截面上的扭矩可知,横截面上的应力只能是切应力考察沿横截面圆周上各点处切应力的变化规律,预先在圆筒表面上画上等间距的圆周线和纵向线,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正方格子在圆筒两端施加外力偶矩e M 后,发现圆周线保持不变,纵向线发生倾斜,在小变形时仍保持直线薄壁圆筒扭转变形后,横截面保持为形状、大小均无改变的平面,知识相互间绕圆筒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因此横截面上各点处切应力的方向必与圆周相切。
相对扭转角:圆筒两端截面之间相对转动的角位移,用ϕ来表示圆筒表面上每个格子的指教都改变了相同的角度γ,这种直角的该变量γ称为切应变 这个切应变和横截面上沿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切应力是相对应的 由于圆筒的极对称性,因此沿圆周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相等由于壁厚δ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r ,故可近似地认为沿壁厚方向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无变化 薄壁圆筒扭转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的切应力τ值均相等,其方向与圆周相切 由横截面上内力与应力间的静力学关系,从而得⎰=⨯AT r dA τ由于τ为常量,且对于薄壁圆筒,r 可以用其平均半径0r 代替,积分⎰==Ar A dA δπ02为圆筒横截面面积,引进π200r A =,从而得到δτ02A T=由几何关系,可得薄壁圆筒表面上的切应变γ和相距为l 的两端面间相对扭转角ϕ之间的关系式,式子中r 为薄壁圆筒的外半径γϕγsin /==l r 当外力偶矩在某一范围内时,相对扭转角ϕ与外力偶矩e M (在数值上等于T )之间成正比 可得τ和r 间的线性关系为γτG =上式称为材料的剪切胡克定律,式子中的比例常数G 称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其量纲和单位与弹性模量相同,钢材的切边模量的约值为GPa G 80=剪切胡克定律只有在切应力不超过某材料的某极限值时才适用该极限称为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p τ,适用于切应力不超过材料剪切比例极限的线弹性范围3.传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3.1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设一传动轴,其转速为n (r/min ),轴传递的功率由主动轮输入,然后通过从动轮分配出去 设通过某一轮所传递的功率为P ,常用单位为kW 1 kW=1000 W ;1 W=1 J/s ; 1 J=1 N ·m当轴在稳定转动时,外力偶在t 秒内所做的功等于其矩e M 与轮在t 秒内的转角α之乘积 因此,外力偶每秒钟所作的功即功率P 为310}{}{}{}{-⋅⨯=sradmN e kW t M P α 3/10}{}{-⋅⨯=s rad m N e M ω3min/1060}{2}{-⋅⨯⨯⨯=r m N e n M π 即得到作用在该轮上的外力偶矩为min/3min /3}{}{1055.9}{26010}{}{r kWr kW mN e n P n P M ⨯=⨯⨯=⋅π 外力偶的转向,主动轮上的外力偶的转向与轴的转动方向相同,从动轮上的外力偶的转向则与轴的转动方向相反3.2 扭矩及扭矩图可用截面法计算轴横截面上的扭矩为使从两段杆所求得的同一横截面上扭矩的正负号一致按杆的变化情况,规定杆因扭转而使其纵向线在某段内有变成右手螺旋线的趋势时 则该段杆横截面上的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若将扭矩按右手螺旋法则用力偶矢表示,则当力偶矢的指向离开截面时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为了表明沿杆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大扭矩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 可仿照轴力图的作法绘制扭矩图4.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4.1 横截面上的应力与薄壁圆筒相仿,在小变形下,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也只有切应力 ①几何方面为研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切应变随点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 在等直圆杆的表面上作出任意两个相邻的圆周线和纵向线 当杆的两端施加一对其矩为e M 的外力偶后,可以发现:两圆周线绕杆轴线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圆周线的大小和形状均为改变 在变形微小的情况下,圆周线的间距也未变化 纵向线则倾斜了一个角度γ假设横截面如同刚性平面般绕杆的轴线转动,即平面假设上述假设只适用于圆杆为确定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变随点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 假想地截取长为dx 的杆段进行分析由平面假设可知,截面b-b 相对于截面a-a 绕杆轴转动了一个微小的角度ϕd 因此其上的任意半径也转动了同一角度ϕd由于截面转动,杆表面上的纵向线倾斜了一个角度γ 纵向线的倾斜角γ就是横截面周边上任一点A 处的切应变同时经过半径上任意一点的纵向线在杆变形后也倾斜了一个角度ργρ为圆心到半径上点的距离即为横截面半径上任意一点处的且应变 由几何关系可得dxd ϕργγρρ=≈tan即dxd ϕργρ=上式表示等直接圆杆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变随该点在横截面上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②物理方面由剪切胡可定律可知,在线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 令相应点处的切应力为ρτ,即得横截面上切应力变化规律表达式dxd G G ϕργτρρ== 由上式可知,在同一半径ρ的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ρτ 值均相等,其值与ρ成正比因ργ为垂直于半径平面内的切应变,故ρτ的方向垂直于半径③静力学方面由于在横截面任一直径上距圆心等远的两点处的内力元素dA ρτ等值且反向则整个截面上的内力元素dA ρτ的合力必等于零,并组成一个力偶,即为横截面上的扭矩T 因为ρτ的方向垂直于半径,故内力元素dA ρτ对圆心的力矩为dA ρρτ 由静力学中的合力矩原理可得⎰=AT dA ρρτ经整理后得⎰=AT dA dx d G2ρϕ 上式中的积分⎰AdA 2ρ仅与横截面的几何量有关,称为极惯性矩,用p I 表示⎰=Ap dA I 2ρ其单位为4m ,整理得pGI Tdx d =ϕ 可得pI T ρτρ=上式即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当ρ等于横截面的半径r 时,即在横截面周边上的各点处,切应力将达到其最大值p I Tr =max τ 在上式中若用p W 代表r I p /,则有pW T =m ax τ 式中,p W 称为扭转截面系数,单位为3m推导切应力计算公式的主要依据为平面假设,且材料符合胡克定律 因此公式仅适用于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直圆杆 为计算极惯性矩和扭转截面系数在圆截面上距圆心为ρ处取厚度为ρd 的环形面积作为面积因素 可得圆截面的极惯性矩为⎰⎰===Ad p d d dA I 32242032πρπρρ圆截面的扭转截面系数为162/3d d I rI W p p p π===由于平面假设同样适用于空心截面杆件,上述切应力公式也适用于空心圆截面杆 设空心圆截面杆的内、外直径分别为d 和D ,其比值Dd =α 则可得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为⎰⎰-===AD d p d D d dA I )(322442232πρπρρ所以)1(3244απ-=D I p扭转截面系数为)1(1616)(2/4344αππ-=-==D Dd D D I W p p4.2 斜截面上的应力在圆杆的表面处用横截面、径向截面及与表面相切的面截取一单元体 在其左右两侧(即杆的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τ,其方向与y 轴平行 在其前后两平面(即与杆表面相切的面)上无任何应力 由于单元体处于平衡状态,故由平衡方程0=∑yF可知单元体在左右两侧面上的内力元素dydz τ应是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一对力并组成一个力偶,其矩为dx dydz )(τ 为满足令两个平衡方程,0=∑xF和0=∑z M在单元体上、下两个平面上将有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一对内力元素dxdz 'τ 并组成其矩为dy dxdz )('τ的力偶该力偶与前一力偶矩数值相等而转向相反,从而可得ττ='上式表明,两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τ和'τ数值相等,且均指向(或背离)该两平面的交线,称为切应力互等定理 该定理具有普遍意义纯剪切应力状态: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状态 等直圆杆和薄壁圆筒在发生扭转时,其中的单元体均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现分析在单元体内垂直于前、后量平面的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斜截面外法线n 与x 轴的夹角为α规定从x 轴至截面外法向逆时针转动时α为正,反之为负 应用截面法,研究其左边部分的平衡设斜截面ef 的面积为dA ,则eb 面和bf 面的面积分别为αcos dA 和αsin dA 选择参考轴ξ和η分别于斜截面ef 平行和垂直 由平衡方程∑=0ηF 和∑=0ξF即0cos )sin (sin )cos ('=++ααταατσαdA dA dA0sin )sin (cos )cos ('=+-ααταατταdA dA dA利用切应力互等定理公式,整理后即得任意一斜截面ef 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公式ατσα2sin -= αττα2cos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ο0=α和ο90=α)上的切应力绝对值最大,均等于το45-=α和ο45=α两截面上正应力分别为τσσ+==max 45οτσσ-==min 45ο即该两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ασ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一为拉应力,另一为压应力 其绝对值均等于τ,且最大、最小正应力的作用面与最大切应力的作用面之间互成45° 这些结论是纯剪切应力状态的特点,不限于等直圆杆在圆杆的扭转试验中,对于剪切强度低于拉伸强度的材料(如低碳钢),破坏是由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引起,并从杆的最外层沿与杆轴线约成45°倾角的螺旋形曲面发生拉断而产生的在最大切应力相等的情况下,空心圆轴的自重较实心圆轴为轻,比较节省材料4.3 强度条件强度条件是最大工作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即][max ττ≤等直圆杆的最大工作应力存在于最大扭矩所在横截面即危险截面的周边上任一点,即危险点 上述强度条件可写为][maxτ≤pW T5.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5.1 扭转时的变形 等直杆的扭转变形是用两横截面绕杆轴相对转动的相对角位移,即相对扭转角ϕ来度量的ϕd 为相距dx 的两横截面间的相对扭转角 因此,长为l 的一段杆两端面间的相对扭转角 长为l 的一段杆两端间的相对扭转角ϕ为⎰⎰==lpldx GI Td 0ϕϕ 当等直圆杆仅在两端受一对外力偶作用时,则所有横截面上的扭矩T 均相同 且等于杆端的外力偶矩e M对于由同一材料制成的等直圆杆,G 及p I 亦为常量,则可得pe GI l M =ϕ或p GI Tl =ϕϕ的单位为rad ,其正负号随扭矩T 而定由上式可见,相对扭转角ϕ与p GI 成反比,p GI 称为等直圆杆的扭转刚度由于杆在扭转时各横截面上的扭矩可能并不相同,且杆的长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工程中,对于扭转杆的刚度通常用相对扭转角沿杆长度的变化率dx d /ϕ来度量,称为单位长度扭转角,并用'ϕ表示pGI T dx d ==ϕϕ' 公式只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直圆杆例题3-5截面C 相对于截面B 的扭转角,应等于截面A 相对于B 的扭转角与截面C 相对于A 的扭转角之和AC BA BC ϕϕϕ+=5.2 刚度条件等直杆扭转时,除需满足强度条件外,有时还需满足刚度条件刚度要求通常是限制器单位长度扭转角'ϕ中最大值不超过某一规定的允许值]['ϕ,即][''max ϕϕ≤上式即为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刚度条件式中,]['ϕ称为许可单位长度扭转角,其常用单位是m /)(ο需要将单位换算,于是可得][180'max ϕπ≤⨯p GI T 许可单位长度扭转角是根据作用在轴上的荷载性质以及轴的工作条件等因素决定的6.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当圆杆扭转变形时,杆内将积蓄应变能计算杆内应变能,需先计算杆内任一点处的应变能密度,再计算全杆内所积蓄的应变能 受扭圆杆的任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设其左侧面固定,则单元体在变形后右侧面将向下移动dx ⋅γ 当材料处于线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且切应变值很小 因此在变形过程中,上、下两面上的外力将不作功只有右侧面上的外力dydz ⋅τ对相应的位移dx ⋅γ做功,其值为)(21))((21dxdydz dx dydz dW τγγτ=⋅⋅=单元体内所积蓄的应变能εdV 数值上等于dW 于是可得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即应变能密度εv 为τγεε21===dxdydz dW dV dV v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上式可改写为Gv 22τε=或22γεG v =求得受扭圆杆任一点处的应变能密度εv 后,全杆的应变能εV 可由积分计算dAdx v dV v V Vl A⎰⎰⎰==εεεV 为杆的体积,A 为杆的横截面积,l 为杆长若等直杆仅在两端受外力偶矩e M 作用,则任一横截面的扭矩T 和极惯性矩p I 均相同可得杆内得应变能为222222222)(22ϕρτεlGI GI l M GI l T dA I T G l dAdx G V p p e A p p l A =====⎰⎰⎰以上应变能表达式也可利用外力功与应变能数值上相等的关系,直接从作用在杆端的外力偶矩e M 在杆发生扭转过程中所做的功W 算得7.等直非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对于非等直圆杆,在杆扭转后横截面不在保持为平面取一矩形截面杆,事先在其表面绘出横截面的周线,则在杆扭转后,这些周线变成了曲线 从而可以推知,其横截面在杆变形后将发生翘曲而不再保持平面 对于此类问题,只能用弹性的理论方法求解 等直非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发生翘曲,但当等直杆在两端受外力偶作用,且端面可以自由翘曲时,称为纯扭转或自由扭转这时,杆相邻两横截面的翘曲程度完全相同,横截面上仍然是只有切应力没有正应力若杆的两端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翘曲,称为约束扭转,则其相邻两横截面的翘曲程度不同,将在横截面上引起附加的正应力8.开口和闭口薄壁截面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8.1 开口薄壁截面杆薄壁截面的壁厚中线是一条不封闭的折线或曲线,责成开口薄壁截面如各种轧制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等)或工字形、槽形、T 字型截面等8.2 闭口薄壁截面杆薄壁截面的壁厚中线是一条封闭的折线或曲线,这类截面称为闭口薄壁截面 讨论这类杆件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设一横截面为任意形状、变厚度的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 在两自由端承受一对扭转外力偶作用杆横截面上的内力为扭矩,因此其横街满上将只有切应力 假设切应力沿壁厚无变化,且其方向与壁厚的中线相切在杆的壁厚远小于其横截面尺寸时,又假设引起的误差在工程计算中是允许的 取dx 的杆段,用两个与壁厚中线正交的纵截面从杆壁中取出小块ABCD 设横截面上C 和D 两点处的切应力分别为1τ和2τ,而壁厚分别为1δ和2δ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在上、下两纵截面上应分别有切应力2τ和1τ 由平衡方程0=∑xF,dx dx 2211δτδτ=可得2211δτδτ=由于所取的两纵截面是任意的,上式表明横截面沿其周边任一点处的切应力τ与该点处的壁厚δ乘积为一常数常数=τδ沿壁厚中线取出长为ds 的一段,在该段上的内力元素为ds ⋅τδ 其方向与壁厚中线相切,其对横截面内任意一点O 的矩为r ds dT )(⋅=τδr 是从矩心O 到内力元素ds ⋅τδ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力矩合成原理可知,截面上扭矩应为dT 沿壁厚中线全长s 的积分,即得⎰⎰⎰===sssrds rds dT T τδτδrds 为图中阴影三角形面积2倍故其沿壁厚中线全长s 的积分应是该中线所围面积0A 的2倍,于是可得02A T ⨯=τδ或者δτ02A T=上式即为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可得杆截面上最大切应力为min0max 2δτA T =式子中,min δ为薄壁截面的最小壁厚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可按功能原理来求得22022028)2(212δδτεGA T A T G G v === 根据应变能密度计算扭转时杆内应变能的表达式,得单位长度杆内得应变能为⎰⎰==V V dVGA T dV v V 22028δεε 式子中,V 为单位长度杆壁的体积,ds ds dV ⨯=⨯⨯=δδ1,代入上式⎰=sdsGA T V δε2028 计算单位长度杆两端截面上的扭矩对杆段的相对扭转角'ϕ所做的功,杆在线弹性范围内2'ϕT W =因为W V =ε,则可解得⎰=sdsGA T δϕ20'4即所要求得单位长度扭转角式子中的积分取决于杆的壁厚δ沿壁厚中线s 的变化规律,当壁厚δ为常数时,得到δϕ20'4GA Ts=式子中,s 为壁厚中线的全长。
第3章杆件的强度分析总结
S=1.5~2.0;对脆性材料取S=2.0~5.0,若材质均匀性差,
且杆件很重要也可取S=3.0~9.0。
二.杆件的强度条件 为使杆件在工作中安全可靠(即强度足够),必须使其所受的 最大工作正应力s max 小于或等于其在拉伸(压缩)时的许用正 应力 s ,即
s max
FN s A
A
s
FN
FN As
第三章 拉压杆件的承载能力
第一讲:构件承载能力概述;轴向拉伸与压 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截面上的内力 第二讲: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第三讲: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
一、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构件在外力(其它物体对构件的作用
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破坏的问题(安全问 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
本章重点:
轴力图的画法; 金属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分析; 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本章难点:
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拉压杆件的变形
第一节 杆件的轴向拉伸及压缩
一.轴向拉伸及压缩的概念 P P
轴向拉伸:在力的作用下杆件产生轴向伸长的变形。对 应的外力称为拉力。 P P
轴向压缩:在力的作用下杆件产生轴向缩短的变形。对 应的外力称为压力。 产生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的杆件,简称为拉(压)杆。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变形固体
材 料 模 型
变形体模型
刚体模型
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四种: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a) F F c) F
b) F
F
F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尤其是直杆的基本变形和组 合变形。
杆件的强度分析实验介绍
《材料力学性能》第三章塑性变形
3.4.3 弯曲试验
1、弯曲试验分为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试样主要有矩形 截面和圆形截面。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试验时,在试件跨距的中心测定绕度,绘成P~fmax关系 曲线,即弯曲图。
由左图可知,塑性材料的 力学性能由拉伸试验测定, 而不采用弯曲试验;脆性 材料根据弯曲图求得:
Mb bb ; M b Pb L 4 , Pb K 2 W 3 W d 0 32, bh2 6
生产上用得最多的是A级、B级和C级,即HRA(金钢石圆锥压头、 60kgf负荷),HRB(1/16"钢球压头、100kgf负荷)和HRC(金钢石圆 锥压头、150kgf负荷),而其中又以HRC用得最普遍。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洛氏硬度的测量方法
洛氏硬度试验过程示意图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洛氏硬度是以压痕陷凹深度作为计量硬度值的指标。
洛氏硬度的压头分硬质和软质两种。硬质的由顶角为120°的金 钢石圆锥体制成,适于测定淬火钢材等较硬的金属材料;软质的 为直径1/16“(1.5875mm)或1/8”(3.175mm)的钢球,适于退火钢、 有色金属等较软材料硬度值的测定。洛氏硬度所加负荷根据被试 金属本身硬软不等作不同规定,随不同压头和所加不同负荷的搭 配出现了各种称号的洛氏硬度级。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试验法开始于1925年。 维氏硬度的测定原理和布氏硬 度相同,也是根据单位压痕陷凹 面积上承受的负荷,即应力值 作为硬度值的计量指标。
所不同的是维氏硬度采用锥面夹角为136°的四方 角锥体,由金钢石制成。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三章 塑性变形
材料力学章节重点总结
1.应力的概念,平均应力 P13
2.斜截面上的应力,包括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公式 P18
3.线应变及胡可定律(重要),泊松比 P20
4.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脆性材料和塑形材料 P27
第三章
1.相对扭转角和切应变的概念及转换公式 P60
2.扭矩图的作法 P62
3.等直圆杆扭转时的三个假设 P64
4.圆截面和空心截面的扭转截面系数 P67
5.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公式 P68
6.扭转刚度条件 P75
另:周末你要上课,我们周五上午上课。上次的课后习题有不懂的在周四下午五点前反馈给我。
第三章习题:3-2.3-7.3-11.3-13.3-20.3-21.这一章的课后习题有很多超出大纲了,暂时只布置这么多。
3.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用于求方程中的C1和C2 P162
4.5.3节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把书上的例题看懂就行 P165
5.5.4节不在考试范围
6.梁的刚度校核,公式(5-11) P173
7.提高梁刚度的两种措施,其中第二种是措施是应用最多的 P175
8.5-6节弯曲应变能不在考试范围
7.矩形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薄壁环形截面梁,圆截面梁最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P130-P136
这一章的内容很多,也很重要,是考试的重点章节。书上有很多的例题,基本都是考试范围,你尽量看懂这些例题,实在不懂的我再给你讲解。
第五章
1.挠度和转角的概念(了解)P157
2.公式(5-2b)公式(5-3a)公式(5-3b)的记忆理解,其中挠度的倒数w'相当于转角θ,公式(5-3b)也可以写成EIθ=-∫M(x)dx+C P159
材料力学第3章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力作用的交界面发生相对错动,同时,在外力作用面上产生挤压效应
图3.1
图3.2
图3.3
连接件实际受力和变形比较复杂。因此,要对这类构件进行理论上的精确分 析是相当困难的。工程实际中,常根据连接件的实际使用和破坏情况,对其
受力及应力分布作出一些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计算,这种方法称为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或工程计算。实践证明,用此方法设计的连接件是安 全可靠的。
图3.5
例3.1如图3.6(a)所示的结构中,已知钢板厚度t=10 mm,其剪切极限应力 b=300 MPa。若用冲床将钢板冲出直径d=25 mm的孔,试问需要多大的冲剪力
F?
图3.6
解剪切面就是钢板内被冲头冲出的圆柱体的侧面,如图3.6(b)所示。其面积
为
根据式(3.2),钢需的冲剪力应为
3.3挤压的实用计算
一般情况下,连接件在承受剪切作用的同时,在连接件与被连接件之间传递 压力的接触面上还会发生局部受压的现象,称为挤压。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相
互挤压的接触面称为挤压面。例如,图3.7(a)给出了销钉承受挤压力作用的
情况,挤压面上的压力称为挤压力,用Fbs表示;挤压力引起的应力称为挤压 应力,用σ
面积。
图3.8
采用式(3.5)计算得到的挤压应力称为名义挤压应力。用名义挤压应力建立
的挤压强度条件为
其中,[σ
bs]为许用挤压应力,其确定方法与上一节中介绍的许用切应
力
的确定方法相类似,具体数值通常可根据材料、连接方式和载荷情况
等实际工作条件在有关设计规范中查得。一般情形下,对于同种材料, 定量的数值关系为
°,再除以适当的安全因数n,即得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即
图3.4(a)中的铆钉连接只有一个剪切面,这种剪切称为单剪切。有的连接件 存在两个剪切面,这种剪切称为双剪切。例如,图3.5(a)中的销钉连接。销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3)
§3-1 工程实际中的扭转问题
在工程实际中,尤其是在机械传动中的许多构件,其主要变形是 扭转。例如丝锥攻丝和转动轴的工作情况。
受力特点: 受力特点 : 在垂直于扭转构件轴线的平面内作用有两个大小相等, 转向相反的力偶。 变形特点: 变形特点 : 在上述两力偶的作用下,各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 动。这时任意两横截面间将有相对的角位移,这种角位移称为扭转 扭转 角。图中的φAB就是截面B相对于截面A的转角
∑M
x
= 0, T = M A
取右段为研究对象,可得相同的结果 由此可见,杆扭转时,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一个在截面平面内 的力偶,其力偶矩称为扭矩 扭矩。 扭矩 左右两截面上的扭矩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转 向相反。为了使轴的同一截面上的扭矩的正负号相同,可采用右手螺 右手螺 旋法则规定其正负号。 旋法则
工程力学课件
2、静力学关系 、 圆轴扭转时,平衡外力偶矩的扭矩,是由横截面上无数的微剪力 组成的。如图所示,设距圆心ρ处的切应力为τp,如在此处取一微面 积dA,则此微面积上的微剪力为τρdA 。各微剪力对轴线之矩的总和, 即为该截面上的扭矩,即
T = ∫ ρτ ρ dA
dφ τ ρ = Gρ dx 因此 T = Gρ 2 dφ dA = G dφ ∫A dx dx
(a)
(b)
(c)
工程力学课件
由图可知:当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 剪切比例极限 (τp)时,切应力与切应变 之间成正比关系,这个关系称为剪切 剪切 胡克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胡克定律
τ = G ⋅γ
式中,G为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 剪切弹性模量,单位与弹性模量E相同,其 剪切弹性模量 数值可通过试验确定,钢材的G值约为80 GPa。 理论与试验表明:剪切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是表明材料 弹性性质的三个常数。对各向同性材料,这三个弹性常数之间存在如 下关系:
材料力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直升机的旋转轴
电机每秒输入功:外力偶作功完成:
×
=P W
M W
e
⋅
=
形状、大小、间距不变,各圆周线只是绕轴线转动了一个角度。
倾斜了同一个角度,小方格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τdα
τ
l
ϕ
做薄壁圆筒的扭转试验可得
l
是材料的一个弹性常数,称为剪切弹性模量,G的量纲各向同性材料,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ρργγtg ≈x
d d d ′=x d d ϕρ⋅=O 1O 2ABCD 为研究对象
D’
微段扭转变形d dx Rd dx DD tg ϕγγ==≈'d ϕ/ d x -扭转角沿x 轴的变化率
扭转变形计算式
O d A ρTρ⋅
(实心截面)
1、横截面上角点处,切应力为零;
2、横截面边缘各点处,切应力
3、切应力沿横截面周边形成与
4、横截面周边长边中点处,切应力最大。
有关,见教材P93 之表3.2。
材料力学 第三章
∑ Fξ = 0
σ α = −τ sin 2α
讨论:
α = 00
α = −450
τ α = τ cos 2α
σ0 = 0
0 0
τ0 =τmax =τ
0
σ−45 =σmax =τ
τ−45 = 0
0
τ
α = 450
σ45 =σmin = −τ
0
τ
τ
σmin
τ
τ45 = 0
0
σmax
γ
平衡吗? 平衡吗?
Tρ = IP
∫ ρτρdA=T
A
dϕ T = dx GIP
截面的极惯性矩
T
T
dϕ
γ
dϕ
ρ
x
γρ
dx
dx
dϕ γρ =ρ dx
τ = Gγ
dϕ 2 G ∫ ρ dA =T dx A
Ip
dϕ Tρ ρ = τρ = G dx IP
dϕ T = dx GIP
∫ ρτρdA=T
A
截面的极惯性矩
τρ τρ
= 25.1cm4
A
0.8kN·m
0.8m
B
C
1.0m
TL ϕAB = 1 1 = 0.0318rad GIP1
T2L2 = −0.0079rad ϕBC = GIP2
1.5kN·m
ϕAC =ϕAB +ϕBC = 0.0318rad −0.0079rad = 0.0239rad
例题
3.8
M2
图示一空心传动轴,轮1为主动轮,力偶矩M1=9KN·m,轮2、轮3、 轮4为从动轮,力偶矩分别为M2=4KN·m,M3=3.5KN·m,M4= 1.5KN·m。已知空心轴内外径之比d/D=1/2,试设计此轴的外径D,并 求出全轴两端的相对扭转角φ24。G=80GPa,[τ]=60MPa。 ]
材料力学笔记(第三章)
材料力学(土)笔记第三章 扭 转1.概 述等直杆承受作用在垂直于杆轴线的平面内的力偶时,杆将发生扭转变形 若构件的变形时以扭转为主,其他变形为次而可忽略不计的,则可按扭转变形对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等直杆发生扭转变形的受力特征是杆受其作用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外力偶系作用其变形特征是杆的相邻横截面将绕杆轴线发生相对转动,杆表面的纵向线将变成螺旋线 当发生扭转的杆是等直圆杆时,由于杆的物性和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极对称性,就可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求解对于非圆截面杆,由于横截面不存在极对称性,其变形和横截面上的应力都比较复杂,就不能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来求解2.薄壁圆筒的扭转设一薄壁圆筒的壁厚δ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r (10r ≤δ),其两端承受产生扭转变形的外力偶矩e M ,由截面法可知,圆筒任一横截面n-n 上的内力将是作用在该截面上的力偶 该内力偶矩称为扭矩,并用T 表示由横截面上的应力与微面积dA 之乘积的合成等于截面上的扭矩可知,横截面上的应力只能是切应力考察沿横截面圆周上各点处切应力的变化规律,预先在圆筒表面上画上等间距的圆周线和纵向线,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正方格子在圆筒两端施加外力偶矩e M 后,发现圆周线保持不变,纵向线发生倾斜,在小变形时仍保持直线薄壁圆筒扭转变形后,横截面保持为形状、大小均无改变的平面,知识相互间绕圆筒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因此横截面上各点处切应力的方向必与圆周相切。
相对扭转角:圆筒两端截面之间相对转动的角位移,用ϕ来表示圆筒表面上每个格子的指教都改变了相同的角度γ,这种直角的该变量γ称为切应变 这个切应变和横截面上沿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切应力是相对应的 由于圆筒的极对称性,因此沿圆周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相等由于壁厚δ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r ,故可近似地认为沿壁厚方向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无变化 薄壁圆筒扭转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的切应力τ值均相等,其方向与圆周相切 由横截面上内力与应力间的静力学关系,从而得⎰=⨯AT r dA τ由于τ为常量,且对于薄壁圆筒,r 可以用其平均半径0r 代替,积分⎰==Ar A dA δπ02为圆筒横截面面积,引进π200r A =,从而得到δτ02A T=由几何关系,可得薄壁圆筒表面上的切应变γ和相距为l 的两端面间相对扭转角ϕ之间的关系式,式子中r 为薄壁圆筒的外半径γϕγsin /==l r当外力偶矩在某一范围内时,相对扭转角ϕ与外力偶矩e M (在数值上等于T )之间成正比 可得τ和r 间的线性关系为γτG =上式称为材料的剪切胡克定律,式子中的比例常数G 称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其量纲和单位与弹性模量相同,钢材的切边模量的约值为GPa G 80=剪切胡克定律只有在切应力不超过某材料的某极限值时才适用该极限称为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p τ,适用于切应力不超过材料剪切比例极限的线弹性范围3.传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3.1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设一传动轴,其转速为n (r/min ),轴传递的功率由主动轮输入,然后通过从动轮分配出去 设通过某一轮所传递的功率为P ,常用单位为kW 1 kW=1000 W ;1 W=1 J/s ; 1 J=1 N ·m当轴在稳定转动时,外力偶在t 秒内所做的功等于其矩e M 与轮在t 秒内的转角α之乘积 因此,外力偶每秒钟所作的功即功率P 为310}{}{}{}{-⋅⨯=sradmN e kW t M P α 3/10}{}{-⋅⨯=s rad m N e M ω3min/1060}{2}{-⋅⨯⨯⨯=r m N e n M π 即得到作用在该轮上的外力偶矩为min/3min /3}{}{1055.9}{26010}{}{r kWr kW mN e n P n P M ⨯=⨯⨯=⋅π 外力偶的转向,主动轮上的外力偶的转向与轴的转动方向相同,从动轮上的外力偶的转向则与轴的转动方向相反3.2 扭矩及扭矩图可用截面法计算轴横截面上的扭矩为使从两段杆所求得的同一横截面上扭矩的正负号一致按杆的变化情况,规定杆因扭转而使其纵向线在某段内有变成右手螺旋线的趋势时 则该段杆横截面上的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若将扭矩按右手螺旋法则用力偶矢表示,则当力偶矢的指向离开截面时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为了表明沿杆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大扭矩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 可仿照轴力图的作法绘制扭矩图4.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4.1 横截面上的应力与薄壁圆筒相仿,在小变形下,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也只有切应力 ①几何方面为研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切应变随点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 在等直圆杆的表面上作出任意两个相邻的圆周线和纵向线 当杆的两端施加一对其矩为e M 的外力偶后,可以发现:两圆周线绕杆轴线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圆周线的大小和形状均为改变 在变形微小的情况下,圆周线的间距也未变化 纵向线则倾斜了一个角度γ假设横截面如同刚性平面般绕杆的轴线转动,即平面假设 上述假设只适用于圆杆为确定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变随点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 假想地截取长为dx 的杆段进行分析由平面假设可知,截面b-b 相对于截面a-a 绕杆轴转动了一个微小的角度ϕd 因此其上的任意半径也转动了同一角度ϕd由于截面转动,杆表面上的纵向线倾斜了一个角度γ纵向线的倾斜角γ就是横截面周边上任一点A 处的切应变同时经过半径上任意一点的纵向线在杆变形后也倾斜了一个角度ργρ为圆心到半径上点的距离即为横截面半径上任意一点处的且应变 由几何关系可得dxd ϕργγρρ=≈tan即dxd ϕργρ=②物理方面由剪切胡可定律可知,在线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 令相应点处的切应力为ρτ,即得横截面上切应力变化规律表达式dxd G G ϕργτρρ== 由上式可知,在同一半径ρ的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ρτ 值均相等,其值与ρ成正比 因ργ为垂直于半径平面内的切应变,故ρτ的方向垂直于半径③静力学方面由于在横截面任一直径上距圆心等远的两点处的内力元素dA ρτ等值且反向则整个截面上的内力元素dA ρτ的合力必等于零,并组成一个力偶,即为横截面上的扭矩T 因为ρτ的方向垂直于半径,故内力元素dA ρτ对圆心的力矩为dA ρρτ 由静力学中的合力矩原理可得⎰=AT dA ρρτ经整理后得⎰=AT dA dxd G2ρϕ上式中的积分⎰AdA 2ρ仅与横截面的几何量有关,称为极惯性矩,用p I 表示⎰=Ap dA I 2ρ其单位为4m ,整理得pGI T dx d =ϕ 可得pI T ρτρ=上式即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当ρ等于横截面的半径r 时,即在横截面周边上的各点处,切应力将达到其最大值p I Tr =max τ 在上式中若用p W 代表r I p /,则有pW T =max τ 式中,p W 称为扭转截面系数,单位为3m推导切应力计算公式的主要依据为平面假设,且材料符合胡克定律 因此公式仅适用于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直圆杆 为计算极惯性矩和扭转截面系数在圆截面上距圆心为ρ处取厚度为ρd 的环形面积作为面积因素 可得圆截面的极惯性矩为⎰⎰===Ad p d d dA I 32242032πρπρρ圆截面的扭转截面系数为162/3d d I rI W p p p π===由于平面假设同样适用于空心截面杆件,上述切应力公式也适用于空心圆截面杆 设空心圆截面杆的内、外直径分别为d 和D ,其比值Dd =α 则可得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为⎰⎰-===AD d p d D d dA I )(322442232πρπρρ所以)1(3244απ-=D I p扭转截面系数为)1(1616)(2/4344αππ-=-==D Dd D D I W p p4.2 斜截面上的应力在圆杆的表面处用横截面、径向截面及与表面相切的面截取一单元体 在其左右两侧(即杆的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τ,其方向与y 轴平行 在其前后两平面(即与杆表面相切的面)上无任何应力 由于单元体处于平衡状态,故由平衡方程0=∑yF可知单元体在左右两侧面上的内力元素dydz τ应是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一对力并组成一个力偶,其矩为dx dydz )(τ 为满足令两个平衡方程,0=∑xF和0=∑z M在单元体上、下两个平面上将有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一对内力元素dxdz 'τ 并组成其矩为dy dxdz )('τ的力偶该力偶与前一力偶矩数值相等而转向相反,从而可得ττ='上式表明,两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τ和'τ数值相等,且均指向(或背离)该两平面的交线,称为切应力互等定理该定理具有普遍意义纯剪切应力状态: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状态 等直圆杆和薄壁圆筒在发生扭转时,其中的单元体均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现分析在单元体内垂直于前、后量平面的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斜截面外法线n 与x 轴的夹角为α规定从x 轴至截面外法向逆时针转动时α为正,反之为负 应用截面法,研究其左边部分的平衡设斜截面ef 的面积为dA ,则eb 面和bf 面的面积分别为αcos dA 和αsin dA 选择参考轴ξ和η分别于斜截面ef 平行和垂直 由平衡方程∑=0ηF 和∑=0ξF即0cos )sin (sin )cos ('=++ααταατσαdA dA dA 0sin )sin (cos )cos ('=+-ααταατταdA dA dA利用切应力互等定理公式,整理后即得任意一斜截面ef 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公式ατσα2sin -= αττα2cos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0=α和90=α)上的切应力绝对值最大,均等于τ45-=α和 45=α两截面上正应力分别为τσσ+==max 45τσσ-==min 45即该两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ασ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一为拉应力,另一为压应力 其绝对值均等于τ,且最大、最小正应力的作用面与最大切应力的作用面之间互成45° 这些结论是纯剪切应力状态的特点,不限于等直圆杆在圆杆的扭转试验中,对于剪切强度低于拉伸强度的材料(如低碳钢),破坏是由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引起,并从杆的最外层沿与杆轴线约成45°倾角的螺旋形曲面发生拉断而产生的在最大切应力相等的情况下,空心圆轴的自重较实心圆轴为轻,比较节省材料4.3 强度条件强度条件是最大工作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即][max ττ≤ 等直圆杆的最大工作应力存在于最大扭矩所在横截面即危险截面的周边上任一点,即危险点 上述强度条件可写为][maxτ≤pW T5.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5.1 扭转时的变形 等直杆的扭转变形是用两横截面绕杆轴相对转动的相对角位移,即相对扭转角ϕ来度量的ϕd 为相距dx 的两横截面间的相对扭转角因此,长为l 的一段杆两端面间的相对扭转角 长为l 的一段杆两端间的相对扭转角ϕ为⎰⎰==lpldx GI Td 0ϕϕ 当等直圆杆仅在两端受一对外力偶作用时,则所有横截面上的扭矩T 均相同且等于杆端的外力偶矩e M对于由同一材料制成的等直圆杆,G 及p I 亦为常量,则可得pe GI l M =ϕ或p GI Tl=ϕϕ的单位为rad ,其正负号随扭矩T 而定由上式可见,相对扭转角ϕ与p GI 成反比,p GI 称为等直圆杆的扭转刚度由于杆在扭转时各横截面上的扭矩可能并不相同,且杆的长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工程中,对于扭转杆的刚度通常用相对扭转角沿杆长度的变化率dx d /ϕ来度量,称为单位长度扭转角,并用'ϕ表示pGI T dx d ==ϕϕ' 公式只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直圆杆例题3-5截面C 相对于截面B 的扭转角,应等于截面A 相对于B 的扭转角与截面C 相对于A 的扭转角之和AC BA BC ϕϕϕ+=5.2 刚度条件等直杆扭转时,除需满足强度条件外,有时还需满足刚度条件刚度要求通常是限制器单位长度扭转角'ϕ中最大值不超过某一规定的允许值]['ϕ,即][''max ϕϕ≤上式即为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刚度条件式中,]['ϕ称为许可单位长度扭转角,其常用单位是m /)(需要将单位换算,于是可得][180'max ϕπ≤⨯p GI T 许可单位长度扭转角是根据作用在轴上的荷载性质以及轴的工作条件等因素决定的6.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当圆杆扭转变形时,杆内将积蓄应变能计算杆内应变能,需先计算杆内任一点处的应变能密度,再计算全杆内所积蓄的应变能 受扭圆杆的任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设其左侧面固定,则单元体在变形后右侧面将向下移动dx ⋅γ当材料处于线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且切应变值很小 因此在变形过程中,上、下两面上的外力将不作功只有右侧面上的外力dydz ⋅τ对相应的位移dx ⋅γ做功,其值为)(21))((21dxdydz dx dydz dW τγγτ=⋅⋅=单元体内所积蓄的应变能εdV 数值上等于dW 于是可得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即应变能密度εv 为τγεε21===dxdydz dW dV dV v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上式可改写为Gv 22τε=或22γεG v =求得受扭圆杆任一点处的应变能密度εv 后,全杆的应变能εV 可由积分计算dAdx v dV v V Vl A⎰⎰⎰==εεεV 为杆的体积,A 为杆的横截面积,l 为杆长若等直杆仅在两端受外力偶矩e M 作用,则任一横截面的扭矩T 和极惯性矩p I 均相同可得杆内得应变能为222222222)(22ϕρτεlGI GI l M GI l T dA I T G l dAdx G V p p e A p p l A =====⎰⎰⎰以上应变能表达式也可利用外力功与应变能数值上相等的关系,直接从作用在杆端的外力偶矩e M 在杆发生扭转过程中所做的功W 算得7.等直非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对于非等直圆杆,在杆扭转后横截面不在保持为平面取一矩形截面杆,事先在其表面绘出横截面的周线,则在杆扭转后,这些周线变成了曲线 从而可以推知,其横截面在杆变形后将发生翘曲而不再保持平面 对于此类问题,只能用弹性的理论方法求解 等直非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发生翘曲,但当等直杆在两端受外力偶作用,且端面可以自由翘曲时,称为纯扭转或自由扭转这时,杆相邻两横截面的翘曲程度完全相同,横截面上仍然是只有切应力没有正应力若杆的两端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翘曲,称为约束扭转,则其相邻两横截面的翘曲程度不同,将在横截面上引起附加的正应力8.开口和闭口薄壁截面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8.1 开口薄壁截面杆薄壁截面的壁厚中线是一条不封闭的折线或曲线,责成开口薄壁截面如各种轧制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等)或工字形、槽形、T 字型截面等8.2 闭口薄壁截面杆薄壁截面的壁厚中线是一条封闭的折线或曲线,这类截面称为闭口薄壁截面 讨论这类杆件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设一横截面为任意形状、变厚度的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 在两自由端承受一对扭转外力偶作用杆横截面上的内力为扭矩,因此其横街满上将只有切应力 假设切应力沿壁厚无变化,且其方向与壁厚的中线相切在杆的壁厚远小于其横截面尺寸时,又假设引起的误差在工程计算中是允许的 取dx 的杆段,用两个与壁厚中线正交的纵截面从杆壁中取出小块ABCD 设横截面上C 和D 两点处的切应力分别为1τ和2τ,而壁厚分别为1δ和2δ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在上、下两纵截面上应分别有切应力2τ和1τ 由平衡方程0=∑xF,dx dx 2211δτδτ=可得2211δτδτ=由于所取的两纵截面是任意的,上式表明横截面沿其周边任一点处的切应力τ与该点处的壁厚δ乘积为一常数常数=τδ沿壁厚中线取出长为ds 的一段,在该段上的内力元素为ds ⋅τδ 其方向与壁厚中线相切,其对横截面内任意一点O 的矩为r ds dT )(⋅=τδr 是从矩心O 到内力元素ds ⋅τδ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力矩合成原理可知,截面上扭矩应为dT 沿壁厚中线全长s 的积分,即得⎰⎰⎰===sssrds rds dT T τδτδrds 为图中阴影三角形面积2倍故其沿壁厚中线全长s 的积分应是该中线所围面积0A 的2倍,于是可得02A T ⨯=τδ或者δτ02A T=上式即为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可得杆截面上最大切应力为min0max 2δτA T=式子中,min δ为薄壁截面的最小壁厚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可按功能原理来求得22022028)2(212δδτεGA T A T G G v === 根据应变能密度计算扭转时杆内应变能的表达式,得单位长度杆内得应变能为⎰⎰==V V dVGA T dV v V 22028δεε 式子中,V 为单位长度杆壁的体积,ds ds dV ⨯=⨯⨯=δδ1,代入上式⎰=s dsGA T V δε2028 计算单位长度杆两端截面上的扭矩对杆段的相对扭转角'ϕ所做的功,杆在线弹性范围内2'ϕT W =因为W V =ε,则可解得⎰=sdsGA T δϕ20'4即所要求得单位长度扭转角式子中的积分取决于杆的壁厚δ沿壁厚中线s 的变化规律,当壁厚δ为常数时,得到δϕ20'4GA Ts=式子中,s 为壁厚中线的全长。
材料力学 第三章 应变理论
ij 称为柯西应变张量或小应变张量
其实体表示形式为 1 u u 2
是二阶对称张量,只有六个独立分量。
§3-1 位移和变形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其常用形式为
11
u1 x1
u x
x ,12
21
1 2
u1 x2
u2 x1
1 u
2
y
v x
xy
yx
22
u2 x2
v y
i
ji
ui x j
j
1
i
ui x j
j
i
可由位移梯度分量 ui 和线元正应变 计算任意方向线元
变形后的方向余弦。x j
考虑两线元间的夹角变化
t cos , t t 2 t 1 1
t
1 t t 2 t
§3-2 小应变张量(几何方程)
若变形前两线元互相垂直,即 t 0
u j xi
ei ej
E 1 u u u u 2
➢ 按照欧拉描述还可以定义描述大变形的阿尔曼西(Almansi,E)
应变张量,即
dS2 dS02 2eijdxidxj
eij
1 2
ui xj
u j xi
um xi
um xj
它也是二阶对称张量
由此可见:物体无变形(线元长度不变,仅作刚体运动)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应变张量处处为零。
令 为变形后线元间直角的减小量,则由上式可得
cos
2
cos , t
2 t 2ij it j 2t
通常定义两正交线元间的直角减小量为工程剪应变 t ,即
t 2t 2 t 2ijit j
若 , t 为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例如 i 1, t j 1(i j)
材料力学性能第三章
弹性变形以介质中的声速传播。 ●弹性变形以介质中的声速传播。而普通机械
冲击时的绝对变形速率在10 / 以下 以下。 冲击时的绝对变形速率在 3m/s以下。在弹 性变形速率高于加载变形速率时, 性变形速率高于加载变形速率时,则加载速率 对金属的弹性性能没有影响。 对金属的弹性性能没有影响。
●塑性变形发展缓慢,若加载速率较大,则塑 塑性变形发展缓慢,若加载速率较大, 性变形不能充分进行。 性变形不能充分进行。 ●静载: 受的应力取决于载荷和零件的最小断面 静载: 积。 ●冲击载荷具有能量特性,与零件的断面积、 冲击载荷具有能量特性,与零件的断面积、 形状和体积有关。
3.3 低温脆性
1.低温脆性概述 1.低温脆性概述 金属材料的强度 强度一般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升 强度 高,而塑性 塑性则相反。 塑性 一些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及合金或某 些密排六方晶体金属及合金,当温度降低到某 一温度Tk时,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种 现象称为低温脆性 低温脆性。转变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 低温脆性 韧脆转变 温度,又称冷脆转变温度 冷脆转变温度。 温度 冷脆转变温度 Tk δ ψ Ak和NSR 被称为材料的安全性指标 NSR 而σs σb δ Ψ和Ak被称为材料常规力学性能的五大指标
低温脆性从现象上看,是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 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 随温度降低而变化的速率问题。 随温度降低而变化的速率问题 倘若屈服强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较快, 而断裂强度升高较慢,则在某一温度Tk以下, σs>σc,金属在没有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断 裂,即表现为脆性的; 而在Tk以上,σs<σc,金属在断裂前发生塑 性变形,故表现为塑性的。
③将高阶能开始降低的温 度定义为韧-脆转化温度。 记为FTP ( Fracture Transition Plastic).当温 度高于FTP,试件的断口 为100%的纤维状断口。
《材料力学》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四、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一)温度应力:由温度引起杆变形而产生的应力(热应力) 。 温度引起的变形量—— L tL 1、静定问题无温度应力。 2、超静定问题存在温度应力。 二)装配应力——预应力、初应力:由于构件制造尺寸产生的制造误差,在装配时产生变形而引起的应 力。 1、静定问题无装配应力 2、超静定问题存在装配应力。 轴向拉压变形小结 一、拉压杆的变形(重点) 1、轴向变形:轴向尺寸的伸长或缩短。 2、横向变形:横向尺寸的缩小或扩大。 3、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 : 4、变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或温度影响下所引起的形状尺寸的变化。 5、弹性变形——外力撤除后,能消失的变形。 6、塑性变形——外力撤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3、横向变形系数 7、位移——构件内的点或截面,在变形前后位置的改变量。 8、正应变——微小线段单位长度的变形。
4、求变形: L
FN L EA
LAB
FNAB LAB 240 3.4 104 2.67(m m) EAAB 2.114.54
LCD 0.91mm LEF 1.74mm
5、求位移,变形图如图
LGH 1.63mm
D
LEF LGH DG LGH 1.70 mm EG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第三章
一、概念 1、轴向变形:轴向尺寸的伸长或缩短。 2、横向变形:横向尺寸的缩小或扩大。 二、分析两种变形
轴向拉压变形
§3—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b
L F F
b1
L1
1、轴向变形:Δ L=L1-L ,
L L F L (2) 、在弹性范围内: L N A
(1) 、轴向正应变线应变:
材料力学第三章
三、剪切胡克定律
Me 由图所示的几何关系得到
γ
Me
ϕ
rϕ γ= l
式中, 为薄壁圆筒的外半经. 式中, r 为薄壁圆筒的外半经.
l
21
薄壁圆筒的扭转试验发现,当外力偶 Me (在数值上等于 T )在某 薄壁圆筒的扭转试验发现, 一范围内时, 成正比. 一范围内时,与 扭转角ϕ 成正比.
rϕ ∵γ = l
14
2.实验后 2.实验后 ① 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和间 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状、 距均未改变,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 距均未改变,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 ② 各纵向线均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 γ ; 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③ 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x Me dx Me
刚性平面
15
3、推论 1) 横截面上无正应力,只 横截面上无正应力, 有切应力;∵ ε = 0, ∴σ = 0 有切应力; 2) 切应力方向垂直半径或与 圆周相切. 圆周相切. 近似的认为沿壁厚方向 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无变化. 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无变化. dx B C A
γ
D
γ
∑Mx = 0
Me2 + Me3 +T = 0 2
结果为负号,说明T 2 应是负值扭矩 结果为负号,说明T 同理,在 BC 段内 同理,
B
A
D
T = −( Me2 + Me3 ) = −9560 N⋅ m 2
x
B
T = −Me2 = −4780 N⋅ m 1
Me2
T1
x
12
同理,在 BC 段内 同理,
Me2 1 Me3 B 1 C T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切:
1、受力特征:杆件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垂直于杆的轴线并且相互平行且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
2、变形特征::两力之间的截面将发生相对错动,甚至破坏。
3、剪切面:两力作用之间的面(发生错动的面)。
4、剪切的应力:由于螺栓、销钉等工程上常用的连接件与被连接件在连接处都属于“加力点附近局部应力”,应力分布很复杂,很难作出精确的理论分析。
因此,工程设计中,大都采取实用(假定)计算方法。
一、假定应力分布。
二、实验。
由假定应力分布得到破坏时的应力值。
然后由两个假定建立设计准则。
假定:剪切面上的切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名义剪力:A
F s =
τ,—A 剪切面面积。
5、剪切的强度条件:[]—ττ≤=A F s 名义许用切应力:在假定的前提下进行实物或模型实验,并考虑安全因数,确定许用应力。
6、可解决三类问题:(1)选择截面尺寸;(2)确定最大许可载荷;(3)强度校核。
7、.剪切的破坏计算:—b s A
F ττ>=剪切强度极限。
8、剪切实用计算的关键:剪切面的判定及计算。
(单剪切、双剪切)
二、挤压及挤压的实用计算
1、挤压:连接件和被连接件在接触面上彼此承压的现象。
2.挤压引起的可能的破坏:在接触表面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压溃或连接件(如销钉)被压扁。
3.挤压的强度问题:①挤压力bs F :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压力。
F F bs =;②挤压面bs A 挤压力的作用面。
③挤压应力bs σ挤压面上由挤压力引起的应力。
④挤压的实用计算:bs bs bs A F =σ;⑤挤压的强度条件:[]—bs bs
bs bs A F σσ≤=名义许用挤压应力,由实验测定。
注意:在应用挤压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时,要注意连接件与被连接件的材料是否相同,如不同,应对挤压强度较低的材料进行计算,相应的采用较低的许用挤压应力。
挤压实用计算的关键:挤压面的判定及计算。
4、挤压面面积的计算:(1)平面接触(如平键):挤压面面积等于实际的承压面积。
(2)键:连接轴和轴上的传动件(如齿轮、皮带轮等),使轴和传动件不发生相对转动,以传递力偶矩。
(3)柱面接触(如铆钉):挤压面面积为实际的承压面积在其直径平面上的投影。
5、关于铆钉组连接件的计算:当铆钉组对称于力分布时,认为铆钉受力均匀。
此时铆钉的剪切与挤压以一颗为计算依据。
6、关于铆接头的强度计算:(1)铆钉的剪切强度计算:(2)铆钉的挤压强度计算:(3)板的拉伸强度计算:(4)板的挤压强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