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2:依法执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重点,每年都考,考过3次材料分析题)1、教师与国家社会:爱国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i)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义务(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关键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执教2、教师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1)对工作高度负责(2)认真上课备课(3)认真批改作业(4)认真辅导学生(5)不得敷衍塞责【关键词】乐于奉献、不敷衍塞责3、教师与学生: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1)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c(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关键词】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师与职业劳动: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关键词】素质教育、因材施教5、教师与自己: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3)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5)作风正派,廉洁奉公(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关键词】内外兼修,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教师与自己的发展: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前言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对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的考试。
《综合素质》是其中一科目,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所涉及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整合思路,更好备考。
一、组成要素1.教育思想和理论;2.教育规律和规划;3.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4.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发展;5.教育方法和技能。
中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上述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行动。
二、重要内容1. 教育思想与教育规律•教育思想:知行合一、育人为本;•教育规律:差异、发展、灵活性、科学性、整体性。
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构成了中学教师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学教师应具有对这些知识的全面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运用,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心理: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生理:生长发育、身体机能等方面;•认知:信息处理、学习方式等方面。
这些特点对于中学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更要在教学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运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发展•素养:道德、敬业、创新、协作等方面;•专业发展:教学基本功、教育技能以及自我成长等方面。
中学教师应该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不断强化教学的基本功,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改进,同时不断推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
4. 教育方法和技能•教育方法:概念、基本原则、常用方法等方面;•教育技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
中学教师应掌握教育方法和技能的核心要素,不断深入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关注中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知识,希望本文的整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主题和要点,从而更高效地备考。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资料——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目录第一节教育观 (2)第二节依法执教 (15)第三节教师观 (88)第四节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00)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1.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大众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
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黄金考点汇编
必背考点汇编第一章职业理念考点1: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考点2: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核心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②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评价内容的综合化;③评价过程的动态化;④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考点3: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常见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4)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5)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6)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考点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口诀】两独一发。
考点5: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考点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三者一开放】(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下知识点:
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熟悉国内外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和教育法律法规。
2.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有效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3. 教育评价:了解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素质教育评价,能够合理使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4. 教育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实验等,能够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
5. 教学设计: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6. 教学管理: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教师发展,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7. 课堂教学技能: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知识讲解、问题解答、教学评价和学生教育等。
8. 创新教育:关注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提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运用创新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9. 教育伦理: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操守,了解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要求,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教育纠纷。
10. 学科知识: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与方法,掌握学科知识,能够将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以上是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大题必考点总结
【综合素质】大题高频考点一、必考:1、素质教育的内涵(教育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新课程下的教师观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职业理念重点掌握三观内容,教育观、教师观、学生现(选择、材料题必考)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 (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的总目标)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5.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 (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会学生知识"转向"转会学生学习"3."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依法执教的名词解释
依法执教的名词解释依法执教,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教育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要求,合法、合规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依法执教的首要前提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
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诸多管理办法和指导性文件。
依法执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确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合法合规。
二、依法执教的原则依法执教的行为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1. 平等原则: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坚持平等原则,不得歧视任何学生,确保每位学生享有平等的学习权利和机会。
2. 法定程序原则: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了一系列的程序要求,如师资资格审查、课堂纪律管理等。
依法执教要求教育工作者遵循这些程序,确保教育教学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知情权原则: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主动提供学生和家长需要的必要信息,确保知情权的实现。
同时,保护学生和家长的个人隐私,合理使用他们的个人信息,不得违背隐私保护原则。
4. 教育目标多元化原则:教育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这些目标,灵活开展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潜能。
三、依法执教的责任与义务依法执教的教育工作者有一系列的责任和义务:1. 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与良好。
同时,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从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确保教育教学的规范性。
2. 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
及时回应学生和家长的关切和需求,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3. 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身素质提升: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升专业素质。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中学综合素质是指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它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动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等。
二、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教授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等。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
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育教学管理知识教育教学管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
五、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宝贵财富,包括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六、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基础,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教育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引领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具备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涵盖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教学管理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
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上)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归纳一、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目的、任务和功能,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等。
课程与教学理论: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涉及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教育法》、《教师法》等。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
教学评价:能够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三、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科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拓宽教学视野。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职业道德: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心理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工作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沟通与协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五、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教育实践: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课题研究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学生发展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需要全面复习相关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引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估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综合素质》部分旨在考查教师的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行为。
本总结旨在帮助考生全面掌握《综合素质》部分的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部分:教师职业理念1.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应用2.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职业行为的典型案例分析教师职业行为的自我修养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教师基本素养1. 教育学基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教育学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作用2.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在教师个人成长中的作用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2. 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技巧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案例分析3. 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教学评价的案例分析4. 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处理班级管理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教师职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分析2. 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终身学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作用终身学习的策略和方法3. 教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结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是评估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总结的学习和准备,考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综合素质》的考点,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解析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0题
1.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一项救济制度,以下不属于该项制度特点的是()A、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B、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C、是一项行政性的申诉制度D、是一项民事的申诉制度答案:D解析:(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
这种法定性,使教师申诉程序具有了法律的确定性和严肃性。
(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它是为教师这一特定的专业人员设立的,只能由教师或其代理人提出。
(3)教师申诉制度是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它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对教师申诉,在其行使职权范围内做出行政处理的制度。
其行政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的效力。
2.王某在某县中学担任英语老师期间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英语老师不足为由不批准王某在职学习。
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的权利为由提起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答案:A解析:当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向主管学校的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因此需要向当地县教育局提出申诉。
3.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关系。
A、权利义务B、规范C、合同D、社会契约答案:A解析: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下列不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答案:D解析:教育单行法律是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而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
5.()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A、纠纷的存在B、损害的发生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D、侵权行为的发生答案:B解析:任何法律上的救济;都是因为发生了侵权损害,无侵权损害即无所谓救济。
即使发生了侵权行为但没有造成损害,也不存在救济问题。
因此,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学科,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理论。
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和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与促进。
教师需要关注社会变革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5.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校组织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综合素质的内涵与培养1. 综合素质的内涵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具备的综合能力。
包括道德品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2. 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1. 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爱岗、敬业、守纪律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积极践行职业道德。
2. 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素质提升1. 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规律、教育规范等;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如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等。
2. 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教育法律法规在
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知识,如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师德师风建
设等。
3. 教育经济与管理:包括教育经济的基本原理、教育经济的基本概念、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 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评价与成绩
评定等。
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教育信息技术: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教
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等。
6. 教育问题研究:包括教育问题的基本概念、教育问题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等。
7. 教育改革与发展:包括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等。
以上只是对综合素质考试中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考点可能会根据各地教师资格
证考试的要求有所不同。
建议参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南和相关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之依法执教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之依法执教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法律法规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且记忆起来没有太多技巧性,这块的知识点主要是一些法律条文的考查,以及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例子反选,需要学生准确识记每一条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把题目做对,所以相对来说比较难,对于依法执教这一考点,近年来考试频率在逐渐增强,我们需要准确去进行识记,今天我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整理,提高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识记。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2.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要求三、教师违法行为(侵权行为)教师违法行为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出于故意或者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常见的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主要表现:①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②侵犯学生的入学权;③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④随意开除学生。
2.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就是人身权。
学生的人身权可分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与肖像权、名誉与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
常见的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主要表现:①侵犯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身心健康权:②侵犯学生的姓名肖像权、名誉荣誉权;③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④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⑤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⑥性侵害。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个人的财产所有权是指公民对个人所有的财产依法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学生的合法财产权受法律保护,教师不得侵占破坏或非法扣押没收等。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之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之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4.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包括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包括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引导和调动学生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一直转移,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4.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需要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需要采用因材施教、分阶段教学、及时教育、长善救失等方法。
5.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3)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和主动发展;4)注重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5)分阶段教育,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进行分配,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教育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规基础知识点第一讲依法执教11999 年3 月15 日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管理教育,它是指在社会主义XX的基础上,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X化,是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方略。
2 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X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特点有 A 执教主体的特定性,B 执教依据的专门性C 执教性质的特殊性D 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3 七部教育法律有:《中华人民XX国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行政法规有:《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条例》〈教师资格条例〉等部门规章有〈幼儿园工作规程〉〈小学管理规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4 当代教师如何依法执教:A 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B 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C 注重培养和提高依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讲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上)5 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前者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后者是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 教育法狭义:特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X性文件,即教育法律。
教育法的特点有a 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Xb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X c 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的体现d 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Xe 是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X。
教育法的本质a 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b 教育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2: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所谓依法执教。
就是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
参照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
该法从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义务教育学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我国18周岁以下的、人口总数1/3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系列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以上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们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和依据,还有《国旗法》、《交通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
教师只有熟悉这些法律、法规条文的内容,才能做到依法执教,防止和杜绝体罚学生、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等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2: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
所谓依法执教。
就是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
参照的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
该法从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义务教育学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我国18周岁以下的、人口总数1/3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系列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以上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们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和依据,还有《国旗法》、《交通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
教师只有熟悉这些法律、法规条文的内容,才能做到依法执教,防止和杜绝体罚学生、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等违法行为。
(二)依法执教的意义
1.强化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要确保教育重要地位的落实和功能的实现,就
要解决好教育在投入保障、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与社会发展变革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法制方面的保证和规范显然是不行的。
法制的保证就是要依法促教、依法保教,法制的规范就是要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
2.保证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许多阻力。
比如有的地方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条件简陋,辍学率高等问题,都严重地阻碍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速度和质量。
克服和解决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法制的规范和保证。
3.保证教育有序化、规范化发展
教育的发展及其自身运行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它是教育在质量和效益方面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代教育在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内在结构和体制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以往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相比的,它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和运行,没有法制化的保证和运行也是不行的。
4.保证教育人道化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教育人道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和追求。
在现代教育中,人道的保证和维护,光有教育内部的伦理性倡导和约束是不够的,也必须要有法制的保证和规范。
(三)依法执教的标准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首先,要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每个教师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要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作为教育者和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
要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的要求,广大教师无疑应当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把坚持职业行为方向的问题自觉地提高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自己依法承担的历史使命,自觉忠诚于教育事业;其次应当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履行或不违背法律规定教师应担负的责任,这样才能促使教师自觉地端正行
为方向。
第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教师的职业活动关系到国家的教育方针。
每个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方针。
此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学校不得搞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教师也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