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中化学 单元复习与测试(基础)知识讲解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教学教材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盐类水解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掌握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了解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关盐类水解的反应,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物质水溶液的配制配制能水解的强酸弱碱盐,通常先将盐溶于相对应的酸中,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得到要配制的浓度。
如配制FeCl3溶液:先将FeCl3溶于稀盐酸,再加水冲稀至所需浓度。
配制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应加入少量相对应的强碱,抑制弱酸酸根的水解。
如配制硫化钠的水溶液时,应先滴入几滴氢氧化钠,再加水冲稀至所需浓度。
2.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反应Mg放入NH4Cl、CuCl2、FeCl3溶液中产生氢气。
如:Mg+2NH4+=Mg2++2NH3↑+H2↑3.明矾、三氯化铁等净水Al3++3H2O Al(OH)3(胶体)+3H+Fe3++3H2O Fe(OH)3(胶体)+3H+原因:胶体吸附性强,可起净水作用。
4.苏打洗涤去油污CO32―+H2O HCO3―+OH―,加热,去油污能力增强。
原因:加热,促进CO32―的水解,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
5.泡沫灭火器原理成分:NaHCO3、Al2(SO4)3NaHCO3水解:HCO3―+H2O H2CO3+OH―碱性Al2(SO4)3水解:Al3++3H2O Al(OH)3+3H+酸性原理:当两盐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双方相互促进水解:Al3++3HCO3―=Al(OH)3↓+3CO2↑6.施用化肥普钙[Ca(H2PO4)2]、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K2CO3)混用原因:K2CO3水解显碱性:CO32―+H2O HCO3―+OH―3Ca(H2PO4)2+12OH―=Ca3(PO4)2↓+12H2O+4PO43―NH4++OH-=NH3↑+H2O 降低肥效7.判断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大小。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9-2020学年度】
3、化学电池的优点①化学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供能稳定可靠。
②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和电压的电池及电池组。
③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4、判断电池优劣的主要标准①比能量:即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能的多少,单位(W·h)/k或(W·h)/L。
②比功率:即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功率的大小,单位W/kg或W/L。
③电池的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高清课堂:化学电源#常见的化学电池】知识点二、常见的化学电池,充电时LiCoO2中Li被还原,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
电池反应为LiCoO2+C6CoO2+LiC6。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C6-e-=Li++C6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Li++e-=LiCoO2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答案】B【解析】A项,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得e-,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B项,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电池正极反应为还原反应,B项正确;C项,含活泼氢的有机物作电解质,易得电子;D项,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其密度小,所以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高。
故选B。
【高清课堂:化学电源#例1】举一反三:【变式1】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答案】B【变式2】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放入6mol/L的NaOH溶液中,可形成微型原电池。
则该电池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A.Mg-2e-=Mg2+B.Al+4OH--3e-=AlO2-+2H2OC.4OH--4e-=2H2O+O2↑ D.2H2O+2e-=2OH-+H2↑【答案】B【解析】镁虽比铝活泼,但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与电极金属的活泼性有关,而且与电解质溶液有关,在NaOH溶液中Al能与碱反应,而镁较难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模块复习课
[高考专题讲练]专题一反应热的比较1.直接比较法依照规律、经验和常识直接判断不同反应的ΔH的大小。
(1)吸热反应的ΔH肯定比放热反应的ΔH大(前者ΔH大于0,后者ΔH小于0)。
(2)物质燃烧时,可燃物的量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3)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但ΔH小。
(4)同一反应,产物相同时,气态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
(5)同一反应,反应物相同时,生成液态物质放出的热量比生成气态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多。
(6)中和反应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弱酸与强碱(或强碱与弱酸、弱碱与弱酸)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但ΔH小。
(7)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相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数值。
例如:2SO 2(g)+O2(g)2SO3(g) ΔH=-197 kJ·mol-1,则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要小于197 kJ。
2.利用盖斯定律比较法利用盖斯定律,设计不同反应途径,由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比较。
如:(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g)+B(g)===C(g) ΔH1<0 ①A(g)+B(g)===C(l) ΔH2<0 ②因为反应②-①为:C(g)===C(l) ΔH3=ΔH2-ΔH1,而ΔH3<0,所以ΔH2<ΔH1。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A(g)+B(g)===C(g) ΔH1<0 ①A(s)+B(g)===C(g) ΔH2<0 ②因为ΔH 2=ΔH 3+ΔH 1,且ΔH 3>0,所以ΔH 2>ΔH 1。
注意:在进行ΔH 的大小比较时,需要注意ΔH 的“+”、“-”、数值和单位属于一个整体,不能随意分割。
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本章知识复习
生成物总键能大于 生成物总键能小于 反应物总键能 反应物总键能 联系 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 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键能 变化
1、对于一个放热反应,已知产物的总能量为 70KJ,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 D A、20KJ B、30KJ C、70KJ D、80KJ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 量的是 A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08年海南化学· 15)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放热 反应(填“吸 (1)该反应____ 热”、“放热”)
(2)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 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 不影响 响?______________ ,原因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是_________. (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 减小 减小 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 ,E2________ (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高考链接
(08年四川理综·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 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 mol-1,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2×(-57.3)kJ· 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1, B 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 kJ· 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 量是甲烷燃烧热
△H=-5518kJ/mபைடு நூலகம்l
C8H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精编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2020高中化学 单元复习与测试(基础)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复习与测试【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下列物质按照pH逐渐减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厨房清洁剂、矿泉水、食醋、厕所清洁剂B.厕所清洁剂、矿泉水、厨房清洁剂、食醋C.厕所清洁剂、厨房清洁剂、矿泉水、食醋D.食醋、厨房清洁剂、矿泉水、厕所清洁剂2.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操作: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中;⑥洗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⑥③①②⑤④ B.⑤①②⑥④③C.⑤④③②①⑥ D.③①②④⑤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某溶液pH=6,则该溶液一定为酸性B.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常温下,将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D.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相同的K2CO3、K2SO4、HC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B.Al3+、NO3-、Cl-、CO32-、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5.下列有关pH的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B.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6.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CO32-+H2O HCO3-+OH-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2O Al(OH)3+3H+明矾净水C.TiCl4+(x+2) H2O(过量)TiO2·xH2O↓+4HCl 制备TiO2纳米粉D.SnCl2+H2O 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7.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目标】1、能准确熟练区分两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及其特点。
【要点梳理】【高清课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的建立】要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要点诠释:(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只要具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中一个条件的化合物即称为电解质。
(3)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时,才是电解质,如NH3、CO2等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NH3、CO2却是非电解质,因为是NH3、C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H2CO3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的。
(4)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5)某些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Na2O2等,它们虽然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自由离子不是自身的,但在熔融状态时自身却可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6)电解质溶液里的导电能力由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决定。
【高清课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的建立】要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要点诠释:(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由于其溶解度很小,如果测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往往是很弱的.但是其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仍然属于强电解质,例如:CaCO3、BaSO4等。
高中化学单元复习与测试(基础)新人教版选修4【2019-2020学年度】
A.pH=2与pH=l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B.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之比为2∶1
C.0.2 mol·L-1与0.1 mol·L-1醋酸中c(H+)之比为2∶1
D.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
4.A
【解析】B项CO32-与H+、CO32-与Al3+不能大量共存,C中乙醇为非电解质。
5.C
【解析】升高温度,Na2CO3的水解平衡(CO32-+H2O HCO3-+OH-)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增大,pH增大,A错误;升高温度,H2O的电离平衡(H2O H++OH-)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增大,pH减小,B错误;新制氯水光照后发生反应:2HClO 2H++2Cl-+O2↑,c(H+)增大,pH减小,C正确;NaOH溶液久置于空气中发生反应:2OH-+CO2=CO32-+H2O,c(OH-)减小,pH减小,D错误。
(2)大 CH3COONa溶液中的CH3COO-能抑制CH3COOH的电离,使溶液中c(H+)下降较多,pH升高较大
【解析】(1)弱碱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能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碱相比强碱来讲,稀释相同的倍数后,弱碱的碱性强,pH大。
(2)因醋酸中存在平衡CH3COOH H++CH3COO-,若用CH3COONa溶液稀释100倍,则相对于用水稀释来讲,增大了溶液中CH3COO-的量,上述平衡左移,溶液中的c(H+)比用水稀释的那一份小,pH大。
12.A
【解析】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污能力强,是由于碳酸钠的水解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而溶液的碱性越强,除油污的效果越好;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也运用了盐类的水解原理,只是强度更大,能够进行得更彻底。
高中化学 单元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定量分析;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表达式:(3)单位:mol·L-1·min-1或mol·L-1·s-1等.(4)注意点:①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②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不用固体物质表示.③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注意区别平均速率和即时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结构、性质.(2)外因:①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③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气体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要点二、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3)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可逆反应②等:v(正)=v(逆)③动:动态平衡v(正)=v(逆)≠0④定: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⑤变:当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发生移动要点三、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v(正)≠v(逆).如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v(正)和v(逆),所以,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2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要点四、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1、化学平衡常数: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全章教案和单元检测
Zn×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 验 步 骤现 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人教版2020高中化学 燃烧热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基础)知识讲解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燃烧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知道盖斯定律,能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反应热的类型1、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要点诠释: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 规定是在101 kPa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
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例如,C8H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8H18(l)+O2(g)= 8CO2(g)+9H2O(l) △H=-5518kJ/mol③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2、H →H2O(l)、S →SO2等。
C(s)+O2(g)=CO2(g) △H=-393.5kJ/mol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 △H=-57.3kJ/mol。
要点诠释:① 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1mol/L,碱溶液中的c(OH-)≤1mol/L。
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②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通过许多次实验测定,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热量57.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H=-57.3kJ/mol因此,所有中和反应的△H相同,都为-57.3kJ/mol。
人教化学选修四复习课学习教案
Z(s) (乙)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__
______;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____ ①_②__③_。④⑤⑥
正反应 E
850 ℃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第16页/共23页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练后反思
第17页/共23页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四、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的判断 1、自发反应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靠体系自身力量不
借助外力而发生的一种反应的趋势。
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Nhomakorabea第9页/共23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跟踪练习
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 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1)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增__大____; (2)恒容充入N2:____增__大____; (3)恒容充入He:___不__变_____; (4)恒压充入He:___减__小_____。
5.能利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2页/共23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八分。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和单位?
①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 的增加来表示。 ②数学表达式:V=△c/△t ③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复习与测试【学习目标】1、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其进行水溶液中的有关简单计算;2、知道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知道酸、碱电离理论;3、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4、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生成、转化、溶解的本质;5、知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简单地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6、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中的三种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和已电离的离子处于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当浓度、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就向着能够使这种变化减弱的方向移动。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浓度、酸碱度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故升高温度有利于弱电解质的电离。
浓度越大,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离子碰撞的机会越多,越容易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故电离程度越小。
弱电解质的电离还受酸碱度、同离子效应等影响。
2、盐类的水解平衡。
和化学平衡一样,盐类水解也存在水解平衡,影响水解平衡的主要因素有:①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水解可看作是中和的逆过程。
②浓度:盐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③酸碱度:水解显酸性的盐加酸抑制水解,加碱促进水解;水解显碱性的盐加碱抑制水解,加酸促进水解。
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变化,平衡被破坏。
通过条件的变化可以使沉淀生成、沉淀溶解,也可以使沉淀转化。
分析如下:①沉淀生成的条件是Q c>K sp。
②沉淀溶解的条件是Q c<K sp。
③沉淀的转化(生成更难溶的物质)。
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沉淀剂,使其与溶液中某一离子结合成更难溶的物质。
引起一种沉淀转变成另一种沉淀的现象,叫沉淀的转化。
如:CaSO4(s)+Na2CO3(aq)-CaCO3(s)+Na2SO4(aq)要点诠释:溶度积常数K sp同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这些常数实质上都是平衡常数。
要点二、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1、电解质溶液混合或稀释后,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常分为三种类型:①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
如:判断一元或多元弱酸溶液或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判断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一般方法是:a.若像NH4Cl等盐中的阴、阳离子等价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不水解的离子)>c(水解的离子)>c[水解后呈某性离子(如H+或OH-)]>c(水解后呈某性的对立离子)。
如在NH4Cl溶液中,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 +)>c(H+)>c(OH-)。
-)>c(NH4b.若为Na2CO3等盐中的阴、阳离子的价数不等时,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几价就水解几步,在分步水解中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如在Na2CO3溶液中,其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CO32-)>c(OH-)>c(HCO3-)>c(H+)。
②多种溶液中指定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
如比较NH4Cl、NH4HCO3、NH4HSO4中c(NH4+)的大小。
③两种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
解题规律:首先是判断两种电解质能否反应;其次是看反应物是否过量;第三是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及可能存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问题;最后比较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2、守恒思想在溶液中的应用。
如:0.1 moL/L Na2S溶液中:c(H+)+c(Na+)=c(OH-)+c(HS-)+2c(S2-)——电荷守恒c(HS-)+c(H2S)+c(S2-)=0.1 mol/Lc(Na+)=2c(S2-)+2c(HS-)+2c(H2S)——物料守恒c(OH-)=c(H+)+c(HS-)+2c(H2S)——质子守恒要点三、酸碱中和反应的三种常见情况分析1、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HA与碱MOH混合。
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等体积的酸HA和碱MOH混合(pH酸+pH碱=14)。
要点四、相关简单计算计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的方法(以25℃为例)。
1、中性溶液:c(H+)=c(OH-)=1.0×10-7 mol/L。
2、溶质为酸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H+有两个来源:酸电离与水电离;OH-只有一个来源:水电离,且水电离出的H+与OH-浓度相等。
如计算pH=2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方法是先求出溶液中的c(OH-)=10-12mol/L,也就是水电离出的c(OH-)=10-12 mol/L,水电离出的c(H+)=水电离出的c(OH-)=10-12 mol/L。
3、溶质为碱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OH-有两个来源:碱电离与水电离;H+只有一个来源:水电离,且水电离出的H+与OH-浓度相等。
4、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此时溶液中的H+和OH-均由水电离产生。
如pH=2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2 mol/L,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2 mol/L。
要点五、溶液中离子共存的判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看离子间是否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若能生成,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OH-、Ba2+和SO422-等。
-、Ca2+和CO32、看离子间是否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若能生成,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和S2-等。
3、若离子间能生成难电离物质,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F-、NH4+和OH-、H+和OH-等。
4、若离子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和S2-、MnO4-和I-、S2-和ClO-等。
5、看离子间在水溶液中能否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若能发生,则离子不能共存,如Al3+和A1O2-、NH4+和SiO322-等。
-、Fe3+和CO36、看离子间能否发生络合反应,如Fe3+和SCN-,此外还需要注意外加条件的暗示,如无色透明溶液即不含有色离子,如Fe3+、Fe2+、Cu2+、MnO4-等,pH=1的溶液含有大量H+等。
要点六、判断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误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如Cu+2H+-Cu2++H2↑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看“-”“ƒ”“↑”“↓”等是否正确。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如HCO3-不能写成CO32-+H+,HSO4-通常应写成SO42-+H+等。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如Ba(OH)2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5、看电荷是否守恒。
如FeCl2溶液与Cl2反应,不能写成Fe2++Cl2-Fe3++2Cl-,而应写成2Fe2++Cl2-2Fe3++2Cl -,同时两边各原子数也应相等。
6、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应写成2H++2OH-+SO42-+Ba2+-BaSO4↓+2H2O;又如过量的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不能写成2Fe2++2I-+2Cl2-2Fe3++I2+4Cl-,应写成2Fe2++4I-+3Cl2-2Fe3++2I2+6Cl-。
7、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
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程式的影响,即某些反应的反应物的量不同,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能不同。
【典型例题】类型一、溶液的导电性例1、醋酸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I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图是( )【思路点拨】醋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比同浓度的强电解质要弱。
但生成的醋酸铵为强电解质,导电性会增强。
但后期溶液中离子浓度会随溶液体积的增大而减小,相应溶液导电性又会减弱。
【答案】B【解析】注意滴入浓氨水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滴入氨水过程,逐渐由弱电解质导电转变为强电解质导电,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加,导电性增强。
随着氨水的不断加入,对原溶液起到稀释作用,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又逐渐减弱。
【总结升华】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相关。
电荷数相同时,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相同时,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导电性越强。
举一反三:【变式1】在同一温度下,当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同时升高到相同温度,则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A、 a>b>cB、 a=b=cC、c>a>bD、b>c>a【答案】A【解析】温度越低,金属的导电性越强;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温度升高,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类型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例2 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涉及次氯酸及水的电离平衡,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内容,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答案】D【解析】Cl2+H2O H++Cl-+HClO;H2O H++OH-。
A项中由于氯气溶于水已达到平衡,故c(H+)/c(ClO -)不变;B项中由于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溶液漂白性减弱;C项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Cl-)+c(ClO-)+c(OH-),由于c(H+)不一定等于c(OH-),故C项错;D项中因为HCl、HClO对水的电离平衡有抑制作用,加水后,经稀释的氯水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减弱,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总结升华】易错选C项,在氯水中加少量固体NaOH,溶液可能呈中性,但并非一定,只有溶液呈中性时,c(Na+)=c(Cl-)+c(ClO-)才正确。
举一反三:【变式1】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时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