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之腹痛护理常规
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定稿2
目录一、脾胃病科专病护理常规便血护理常规胃脘痛护理常规鼓胀护理常规二、心血管病科专病护理常规胸痹心痛护理常规眩晕护理常规心衰病护理常规三、老年病科专病护理常规眩晕中医护理常规心悸中医护理常规消渴中医护理常规四、骨伤科专病护理常规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锁骨骨折护理常规跟骨骨折护理常规五、外一科专病护理常规肠痈护理常规乳痈护理常规石淋护理常规六、外二科专病护理常规肠痈护理常规乳痈护理常规胁痛护理常规七、妇产科专病护理常规盆腔炎护理常规癥瘕护理常规异位妊娠护理常规八、儿科专病护理常规泄泻护理常规哮喘护理常规肺炎喘嗽护理常规九、痔瘘科专病护理常规肛裂护理常规肛瘘护理常规混合痔护理常规十、康复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腰突症护理常规十一、针灸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中风后遗症护理常规十二、推拿科专病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膝关节炎护理常规肩周炎护理常规十三、眼科专病护理常规瞳神紧小护理常规绿风内障护理常规聚星障护理常规十四、耳鼻喉科专病护理常规暴聋护理常规鼻衄护理常规喉痹护理常规便血一、症状名称便血二、辨证分析1.肠道湿热: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弱。
3.脾胃虚寒:便色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沉缓。
三、症状护理1.便血量多者,应卧床休息,切忌下床排便,排便时切忌过度用力,以免增加腹压损伤血络。
2.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次数过多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护理。
3.观察大便的血色、量、质并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全身情况,准确记录便血的量,及血与大便的先后(先血后便、先便后血)及颜色。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如痔疮、肛裂出血,可按外科有关疾病护理。
出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1)大量排出柏油样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细微而数、头昏、心慌汗出。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指在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士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护理工作的一系列常规操作。
下面是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接待和准备1.患者接待:护士应礼貌接待患者,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就诊目的,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脱衣、清洗身体,并提供干净的病床和卫生用品。
二、手术室准备1.消毒准备: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的无菌性。
2.床位准备:护士应将手术台调至适宜的高度,并放置好手术单元和工作台等所需设备。
三、手术前准备1.消毒手术部位:护士应根据手术操作的要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麻醉准备: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物的准备和注射。
四、手术中的护理操作1.手术工具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好各类手术器械和药物,并确保其无菌性。
2.协助医生操作:护士应随时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切口扩大、止血等。
3.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及时记录。
4.出血控制:护士应根据手术情况,及时进行出血控制,注意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
5.拔除引流管和留置引流管: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确拔除引流管,并留置引流管。
五、手术后的护理操作1.切口处理:护士应在手术结束后,对切口进行敷料包扎,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2.患者转运: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转运患者至恢复室或病房。
3.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伤口愈合情况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4.给予患者康复指导: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和康复锻炼方法。
六、手术室消毒1.清洗手术器械:护士应将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血液和组织,保持其清洁度。
2.消毒手术器械: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无菌性。
腹 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腹痛急性腹痛以胃脘之下、耻骨毛际之上部位卒然出现剧烈疼痛,而且变化迅速为主症。
病位在大肠、小肠、胞宫、膀胱,临床辨证可分为虚寒证、气滞证、血瘀证、食积证。
西医学中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肿瘤、肠梗阻或肠寄生虫等引起的腹痛,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要点】1.按外科有关痛证应急处理。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候群、肠梗阻症候群、腹腔内出血症候群),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厚油腻饮食,勿饮酒。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4.安慰体贴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临症施护:(1)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2)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卧位,以防毒邪上壅。
(3)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证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菔子、生姜炒热熨腹部。
(4)腹胀痛者可耳穴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5)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6.耳穴调护:选取大肠、腹、神门、脾、胃、交感等穴。
7.腹痛并发便血、高热、神昏、厥脱者,参照有关章节护理。
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1)虚寒脘腹剧痛:1)证治:胃脘腹部剧痛,手不可以近,痛处上冲,腹满呕吐,不能饮食,或腹中辘辘有声。
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方用大建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2)护理:①病室适宜向阳,室温可以略偏高。
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因素。
虚寒型腹痛者,遇寒则腹痛加剧,故应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寒。
②安慰、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
腹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③合理安排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急性、腹痛甚者,要暂时禁食,痛减后适宜予温、软、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虚证者,进食适宜温热,忌生冷瓜果、油煎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补中益气温胃之品,如扁豆、莲子、大枣等,或以良姜炖鸡块、姜韭牛奶羹、椒盐火腿等食用。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包含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高热:包括中暑、中风、神昏等高热症状的护理。
3.痛证:包括各种疼痛症状的护理。
4.暴泻:包括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5.脱证:包括晕厥、昏迷等意识障碍的护理。
6.中药中毒:包括中药过量、误用等中毒症状的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风温:包括感冒、咳嗽等风寒热症状的护理。
3.内伤发热:包括内伤、发热等症状的护理。
4.胃痛:包括胃痛、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5.黄疸:包括各种黄疸症状的护理。
6.水肿:包括水肿、淋证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疖、疔、痈、发、丹毒、疔疮、走黄等皮肤疾病的护理。
4.窦道、压疮、脱疽等伤口护理。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产前、产后的护理。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4.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等妇科疾病的护理。
5.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小产、滑胎、异位妊娠等孕产妇的护理。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肺炎、喘嗽、鹅口疮、泄泻、疳证、惊风、痫证、水肿、麻疹、水痘、痄腮、顿咳、小儿暑温、疫毒痢、遗尿、紫癜等儿科疾病的护理。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痔、肛痈、肛漏、肛裂、脱肛、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的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3)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在位,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用止痛剂或热敷。
(6)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10.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3.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中医外科护理_常规
肛瘘(漏)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证。
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心里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湿热下注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伴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疼痛。
2、指导施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2~3天控制大便以免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肛门疼痛、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2)观察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观察术后排便情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窄,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腹痛护理常规
腹痛护理常规
一、概述
腹痛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疾病均可引起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急性腹痛首先应考虑外科急腹症,慢性腹痛多为内科疾病,必须仔细检查,明确病因,细心护理。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间歇时间、腹痛的伴随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便血、尿血、腹部包块、皮肤紫癜等,以协助明确诊断。
注意患儿腹痛时有无胀气、肠型、肌紧张、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疼痛是否放射。
注意患儿精神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烦躁、哭闹、面色苍白、出汗及疼痛特殊固定体位。
2、营养支持根据原发病确定饮食种类,腹痛伴有腹胀或消化道出血者应酌情禁食,静脉补液。
呕吐严重、有肠梗阻时,禁食、输液,并行胃肠减压,注意详细记录出入量,并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3、卧床休息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腹痛较重者在排除外科疾病后,按医嘱可给阿托品、癫茄、冬眠灵、鲁米那等解痉止痛药,未确诊者禁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1.按痛症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中。
(2)伴有发热、急腹症、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以免加重疼痛。
(4)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或慎用麻醉止痛剂。
(5)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诱因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
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的病症、药物疗效、毒副反响并应详细记录。
(6)饮食宜清淡素食及瘦肉类、蛋类等营养丰富食物。
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心痛、胸胁痛忌肥厚油腻饮食;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7)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
尽快地为患者实施恰当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平安感,自觉的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8)汤药一般宜温服,中西成药宜坐起服,使药物尽快溶解、发挥药效。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肠梗阻症、腹腔内出血〕,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临证〔症〕施护:(1)按按外科有痛症应急处理。
(2)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那么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3)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坐位,以防毒邪上壅。
(4)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症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服子、生姜葱炒热慰腹部。
(5)腹胀痛者可耳穴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6)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大黄30g煎水保存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4.抚慰体贴患者,防止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饮食有节、宜清淡,勿恣饮酒浆、肥腻辛辣。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6.做好卫生宣教:养成饮食有节,温寒适宜的良好习惯。
防止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
酒精中毒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中毒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分别安置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实施相应有效的急救措施。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患者床位安排中医外科患者床位安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距离应充足,以便进行护理。
2.床位的地面应当平稳整洁,以便患者行动。
床铺上的床单应当干净无污染。
3.床自身应当充分稳固,床栏应当可靠。
兑够的安全扶手和安全带会给患者更深的护理信心。
4.床的朝向应当避免接受强烈光照和机械震动,同时还要保持通风性良好。
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中医外科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非常重要,包括:1.体温:应当在晨起以及吃饭前后测量患者的体温,特別是针对低烧等指标。
2.呼吸:调查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无口臭等。
3.脉搏:测量患者的脉搏是一个常规检查项目。
患者应当打开手臂,腕部和两侧均应当测量。
4.血压:在适当时间间隔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下来以供后续监测分析。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降温策略,包括:1.冷敷:患者额头等部位可以使用湿润和冷却的敷料降温。
2.换气:打开窗户和门,保持房间通风。
夏天避免日晒,减少室内热量。
3.剥光:更换石膏布和粘贴物时,裸露的肌肉会帮助患者降温。
饮食调理中医外科患者的饮食调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量:患者的热量摄取应该充足,每天饮食量应符合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因素。
2.食物烹饪:应当注意食物烹饪安全和食物营养均衡,以避免给患者带来其他不方便。
疼痛管理针对中医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需要考虑如下几点:1.疼痛评估:减轻疼痛首先需要了解疼痛的程度、部位和疼痛类型。
2.疼痛缓解: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各种类似止痛药、药物泵和化学冻疮膏等辅助措施。
3.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按摩等疼痛控制的方法。
中医外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患者床位安排、生命体征监测、物理降温、饮食调理、疼痛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和关心。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肠梗阻)
腹痛(肠梗阻)一、定义:肠梗阻系不同原因引起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腹部阵阵作痛,恶心呕吐,腹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
2、肠腑热结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无排气排毛重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燥,脉洪数。
3、肠腑寒凝腹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稍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脘腹怕冷,四肢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4、水结湿阻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心呕吐,口渴不欲瓢无排气排便,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
5、食积中阻饱餐、用力或剧烈运动之后,腹痛骤起,持续阵发加重,频繁呕吐,上腹胀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苔黄厚腻,脉滑而实。
6、虫积阻滞腹痛绕脐阵痛,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恶心呕吐,有吐蛔、便虫史,苔薄白,脉弦。
三、一般护理(非手术病人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干净、凉爽,要定时通风。
及时更换污染衣被及呕吐物。
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病人的腹部保暖。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
3、肠梗阻病员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应取半卧位。
4、禁食禁饮。
5、胃肠减压:注意固定胃管,保持通畅,持续负压吸引。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洁口腔。
并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的颜色、性状和数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及神志、尿量、腹痛程度、皮肤弹性和肢温等情况。
8、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行中药直肠滴注。
9、呕吐护理:病人要注意保暖,扶助其坐起或头偏向一边。
呕吐后予以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颜面部的清洁。
观察呕吐出现时间、次数、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
四、临证护理1、腹痛时可遵医嘱行热水袋热敷或盐熨腹部,或遵医嘱654-2 针足三里穴位封闭。
2、呕吐者可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曲池等穴位以助止吐。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外科胁痛一、定义:胁痛就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得病证,也就是临床上比较多见得一种自觉症状、二、临床表现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暧气频作,得暧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澹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 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瘙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1、按痛证得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与虚证。
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与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定时定量,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渡,宜食用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等清淡富有营养得食物、六、情志护理告知患者胁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故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避免过怒、过悲及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可根据患者得兴趣爱好、文化素养,选择适宜得乐曲欣赏,以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心境坦然,气机条达。
腹痛待查护理问题措施
腹痛待查护理问题措施摘要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不同原因引起。
对于腹痛待查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轻病情并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本文将讨论腹痛待查的护理问题,并介绍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
简介腹痛是指发生在腹部的疼痛感觉,可能伴随着不同的病理性或非病理性因素。
对于腹痛待查的患者,护理人员的职责是提供全面的护理以缓解病情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护理问题措施以下是在腹痛待查患者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1. 评估病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疼痛特征、疼痛程度、症状的持续时间和频率等。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护理措施的制定。
2. 监测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
异常的体征可能提示病情的恶化,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控制疼痛对于腹痛待查的患者,疼痛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通过合适的疼痛缓解方法,如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途径。
非药物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等,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4. 饮食护理腹痛待查的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问题,因此饮食护理也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饮食。
对于胃肠道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禁食或限制摄入固体食物,在这种情况下,应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5. 入院指导对于腹痛待查的患者,入院指导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必要的入院指导,包括住院流程、医疗费用、护理措施等。
通过入院指导,可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合作意识,提高治疗效果。
6. 心理支持腹痛待查的患者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解答其疑问、纾解焦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抗病能力。
7. 陪伴护理腹痛待查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感受到害怕和孤独,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陪伴。
中医科痛经护理常规
中医科痛经护理常规痛经多因情志损伤,六淫为害或气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
以经期或经行前后显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乃至剧痛昏厥为要紧临床表现。
病位在冲任二脉、胞宫,与肝、肾有关。
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年龄,经行腹痛病史,痛经发生的时刻、部位、性质及程度,有无伴随病症。
2、起居环境,卫生适应,心理社会阻碍及饮食癖好。
3、婚育史,妇科手术史,有无妇科慢性疾病。
4、对疾病的熟悉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辨证:气血瘀滞证、寒湿凝滞证、肝郁湿热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亏损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妇科一样护理常规进行。
(2)行经期注意休息,幸免猛烈运动,御寒保暖。
2、病情观看,做好护理记录(1)痛经发作时,注意观看面色、汗出、脉搏等情形,以避免发生昏厥。
(2)如有面色惨白、冷汗淋漓、血压下降、脉细等情形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置。
3、临证(症)施护(1)痛经发作较剧,采取平卧位、保暖,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置。
(2)寒湿凝滞证应遵医嘱按摩或热敷小腹部。
4、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2)经前、经期忌食生冷、酸醋等食物,以避免收敛、凝滞气血。
5、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要温服或热服。
(2)把握服药时刻。
原发性痛经可于经前5~7日开始服药。
6、情志护理幸免精神紧张,维持心情愉快,使肝气调达,气血调和。
三、健康指导1、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睡眠充沛,经期幸免过度劳累及猛烈活动。
2、行经时少食生冷水果,勿涉冷水,忌坐卧潮湿之地;注意下腹保暖,幸免严寒刺激。
3、注意个人卫生及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及内裤。
4、行经期间绝对禁止房事。
5、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腹痛护理常规1
腹痛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要点
主要护理问题 及相 关因素
主要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腹痛的部位、性 质和程度,腹痛持 续 的时间
2、腹痛时伴随症 状
3.患者生命体征、 全身情况变化及心 理状态
重点沟通内容 非语言的沟通
腹痛剧烈时护士可适当 贴近患者,抚慰患者, 与之握手给予支持
2
密切观察患者腹痛情况及病情,检查腹部体征。
1
协助或执行特殊检查、化验等。
3
健康指导
1.腹痛会给患者精神上造成极大的忧虑和痛苦, 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去热情帮助他们, 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恐惧焦虑心理, 稳定情绪,有利于増强他们对疼痛的耐受性, 使腹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腹痛持续时间与饮食的关系。
2、腹痛的伴随症状,如血尿、阴道流血、腹泻、血便等。 3、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颜色和温度、全身情况变 化及心理状况。
4.了解实验室检查、X线透视、B超、CT等检查结果。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腹腔脏器或城外脏器的炎症、缺血、梗 阻、溃疡、肿瘤或功能性疾病等有关。
Add your title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Content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w请e在lco此m添e加to段u落se内th容e…se…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请o在nt此en添t d加e段sig落n内, 1容0…ye…ars experience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腹痛护理常规
腹痛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有无节律、放射及伴随症状。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面色、意识及生命体征。
3、评估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
【护理措施】
1、取平卧或侧卧位,护理操作轻柔、集中,安慰病人。
2、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节律性及有无放射、全身情况及其伴随症状,判断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3、提供减轻疼痛的措施:舒适体位、精神安慰法,病情许可下可做热敷、按摩等。
4、提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数数、听音乐、用手机聊天等。
5、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6、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7、积极查找病因并提供对因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健康指导
• 保持乐观情绪,心情 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 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 避免六淫外袭。生活 起居有规律,保证充 足的睡眠
坚持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五 ,健康指导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肥胖者,适当减少 食量;高脂者,减少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五,健康指导
• 一,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二,观察腹痛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发 现异常,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 三,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暂时禁食,禁 用镇痛剂
• 四,临症施护:虚寒型腹痛,注意保暖避 寒,腹部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腹胀痛者,遵医嘱采用肛管排气。腹痛伴 有大便秘结者,遵医嘱保留灌肠或中药泡 水代茶饮。
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腹痛护理常规
• 腹痛:因六淫外感,内外损伤,火,食,石 类痹阻,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所致。以 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大肠, 小肠,胞宫,膀胱。胰腺炎,阑尾炎,消 化道肿瘤,肠梗阻或肠寄生虫等引起的腹 痛可参照本病护理
• 六淫(six climatic exopathogens),自然 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的合称。“淫”有太过之意。风、寒、暑、 湿、燥、火本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或 环境状态,合称六气。若六气太过、不及 或与季节时间不符,超过人体所能适应的 限度,则成为致病因素,这种情况下的六 气即成为六淫,或称六邪。六淫和六气是 相对而言的。相同的气候条件,对发病的 人体而言称为六淫,对不发病的人体来讲 则属于六气。
• 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 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禁烟, 忌食辛辣,油腻,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