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卜算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了解诗歌《卜算子·咏梅》的内容;•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能够正确朗诵诗歌,并加以感性理解。

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卜算子·咏梅》。

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由十五个句子组成,所用的语言简洁明了、雄浑有力,情感深沉,并给人以极强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加强对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梅花的画作,让学生对梅花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

然后,可以用梅花开放的时节作为引入,让学生想象在这个季节里,一朵朵梅花怒放在枝头,形成了美丽的花海。

2. 阅读诗歌教师朗读《卜算子·咏梅》全诗,让学生放下书本,闭上眼睛,静听诗歌朗读,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学习诗歌1.对学生进行诗歌的整体介绍,包括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类型、主题意义等方面的介绍。

2.详细解读每个句子,让学生理解每个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和蕴涵的感情。

3.分析句子的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句子的结构对情感和意象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4.解读诗句中的标点符号,让学生知道标点符号的运用对句意的影响。

4. 体验诗歌1.要求学生在元气顺畅、精神舒展的状态下,认真赏析诗歌,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要求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达到自然、流畅的程度。

3.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根据句子的表情,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表达出语句的意象和情感,体会到标点符号对诗歌表达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卜算子·咏梅》诗歌的整体背景、作者以及写作手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本次诗歌教学重点在于情感表达和意象的体现上,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在感受与表达上变得更加自然、流畅。

在进行标点符号的运用中,学生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篇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主要描述了卜算子送鲍浩然赴浙江任职的离别情景,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朋友的祝福。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意义。

2.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感悟友谊的真挚。

3.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2.难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谈论朋友之间的情谊,引出诗歌主题。

2.学习诗歌内容,让学生读诗、讲诗、写诗,感悟诗歌情感。

3.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
1.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带领学生欣赏诗歌的优美之处。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组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受。

3.撰写诗歌鉴赏评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三课时
1.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展示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情。

2.拓展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朗诵其他与友谊相关的诗歌,深化对友情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诗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教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友谊的珍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感、有责任、有文化的人。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词中的生字词和意境。

2. 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卜算子咏梅》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3.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简要介绍诗人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3.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培养语感和记忆力。

4. 理解与感悟:(1)让学生分享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5. 拓展与创作:(1)让学生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要求学生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

在教学《卜算子咏梅》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强,但在运用诗词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创作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创作能力。

统编版六下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教案含反思)

统编版六下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教案含反思)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对梅花有什么印象?古人是如何描绘梅花的?”
展示一些梅花的图片和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魅力和古诗词中的意象。
简短介绍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诗词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具体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毛泽东,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体验诗词创作的过程,增强对诗词情感的感悟。
2.游戏:设计诗词接龙、对对子等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实验,如模仿《卜算子·咏梅》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我还想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播放一些诗词的朗诵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图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多提问,多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
在课堂上,我主要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或者“这首词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同时,我也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他们的专注度、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这可以帮助我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过程:
选择《卜算子·咏梅》中的典型词句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词句的背景、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诗词的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句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以及如何运用诗词表达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诗词解读:详细讲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词的朗读与背诵,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难点:诗词中深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 学具:诗词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 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

- 解读诗词:结合背景资料,讲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赏析诗词: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巩固练习: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板书设计- 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辛弃疾- 诗词解读: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 诗词鉴赏: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诗词意境或作者情感的小作文。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学生应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及如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结语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一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

3.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解读诗中的意象。

(3)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诗歌。

(2)选择一首苏轼的其他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

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

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诵读与品味。

在对具体词句的品读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相思离别之恨。

2、学习本词借“长江水”这个抒情线索写景抒情的构思技巧。

3、积累对“卜算子”这一词牌的了解。

二.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成诵。

2、与本单元其他宋词比较语言特色。

3、查阅有关作者资料,参考有关这首词的评价。

三.预习内容:1、熟读并初背。

2、结合注解2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四.基础练习1、李之仪,字,号,本词选自。

2、默写: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此水几时休。

,定不负相思意。

五、联系拓展1.你能品评一下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吗?2.阅读理解: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A.请你概括作品上片所描写的梅花的境遇。

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面写梅花的孤高,你是否能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呢?3.参考拓展: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赏读方法;2、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周敦颐《爱莲说》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1)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2)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卜算子教学设计

卜算子教学设计

‎‎‎‎卜算子教学‎设计篇一‎:‎卜算子教案‎1卜算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简介‎。

‎2‎、掌握宋词‎概况。

‎‎3、赏析‎《卜算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4、‎掌握《卜算‎子》写作格‎律。

‎教学重‎点:卜算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4‎、掌握《卜‎算子》写作‎格律。

‎教学‎重点》的写‎作技巧。

‎技‎能目标:‎‎1、有情‎感地诵读《‎卜算子》。

‎‎2、‎能够独立写‎作《卜算子‎》这个词牌‎的词。

‎导入‎:卜算子》‎。

‎2‎、能够独立‎写作《卜算‎子》这个词‎牌的词。

‎导‎入》的歌曲‎,导入苏轼‎的不识人间‎烟火的月下‎词。

《卜算‎子》。

‎一‎、苏轼简介‎:卜算子》‎。

‎一、苏‎轼简介》)‎,其处境的‎寂寞、艰辛‎,内心的抑‎郁、苦闷,‎可想而知。

‎此时,徘徊‎于清冷世界‎中的作者,‎与孤高出世‎、孤寂无助‎的大雁何其‎相似!“‎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黑夜中‎的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惊吓骤‎然飞起。

它‎频频回头,‎却没有人能‎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

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孤鸿的神‎情动态及其‎内心世界,‎实际上是写‎作者经受磨‎难的怅惘心‎情。

虽然最‎终没有罹难‎,但牢狱之‎灾的余悸犹‎存,作者心‎头仍充满了‎忧谗畏讥之‎感。

这也是‎他初到黄州‎惊魂未定、‎顾影自怜的‎写照。

那时‎,他“杜门‎思愆,深悟‎积年之非”‎,而“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答李端叔‎书》)作者‎心中分明“‎有恨”,然‎而却无人同‎情、理解。

‎作者以含蓄‎空白的笔法‎,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在黄州‎寒食二首)‎,才正是他‎深感仕途险‎恶,进退维‎艰,壮志难‎酬的拊膺长‎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3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

(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

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4)与同桌相互交流。

3 。

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

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

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相关推荐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2、学习衬托的手法3、背诵这两首词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难点教学目的1课时:一课时教法:诵读、点播、赏析教学过程:一导语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三、自读疏通词语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任凭:一任零落:凋谢四、诵读、点播、赏析1、请学生试读,略评2、点播分析(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卜算子》教案范文

《卜算子》教案范文

《卜算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

(2)理解《卜算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

(2)理解《卜算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涉及的生僻字、词语的解释。

(2)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卜算子》的教学内容,了解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卜算子》,了解诗歌大意。

(2)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卜算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2)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卜算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卜算子》。

2. 结合课文,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搜集其他有关作者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美丽、坚韧和高洁的品质;(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运用到写作中。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学习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3)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问题:诗中描绘了梅花的哪些特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梅花的美丽、坚韧和高洁品质;(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欣赏与借鉴:(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描绘的梅花画面;(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3)引导学生学会借鉴诗中的优美词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2. 运用诗中的优美词句,写一篇关于梅花的作文;3. 收集其他描写梅花的诗词,进行欣赏和借鉴。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感悟程度;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3. 学生对梅花品质的认同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教案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教案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卜算子》的主题与意境。

2.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读诗词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卜算子》的意义与内涵。

2.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2.理解诗词《卜算子》的主题与意境。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PPT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课件,首先播放《卜算子》的音频,让学生聆听。

导入问题:2.请同学们回忆,你们在学习古诗词时,有没有遇到过不懂或难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教师将课件上的诗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思考,试图理解这首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引导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你们能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有没有什么感受或理解?3.这首诗词的主题是什么?你们能从哪些方面找到线索呢?4.这首诗词的意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讲解与梳理(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梳理出《卜算子》的主题与意境。

解答问题:2.同学们有没有人认为《卜算子》的主题是关于“命运”或“人生哲理”呢?3.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主题的呢?4.同学们有没有人认为《卜算子》的意境是淡淡的忧伤或幽静呢?5.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意境的呢?6.结合刚刚的讨论,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朗读与感悟(15分钟)1.教师播放《卜算子》的音频,让学生们一起听诗词。

2.学生们跟着音频的节奏朗读《卜算子》,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朗读的感受与感想,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

2.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并简单陈述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3.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这首诗词的感悟与思考,也可以互相评论和交流。

4.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课后的思考。

语文《卜算子》教案范文

语文《卜算子》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

(2)理解《卜算子》的诗意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

(2)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介绍诗人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卜算子》。

2. 写一篇关于《卜算子》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以《卜算子》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

3.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和修辞手法。

语文《卜算子》教案范文

语文《卜算子》教案范文

语文《卜算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

(2)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卜算子》的词牌特点。

(3)分析并掌握《卜算子》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卜算子》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

(2)理解《卜算子》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卜算子》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卜算子》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分析《卜算子》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介绍《卜算子》的词牌特点和作者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卜算子》,理解字面意思。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卜算子》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感悟:(1)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布置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卜算子》的理解、背诵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卜算子》的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3)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2. 学生准备:(1)预习《卜算子》,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卜算子》教案范本

《卜算子》教案范本

《卜算子》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

(2)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

(3)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词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意象分析和意境描绘。

3. 诗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

3.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文本、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解读诗词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词,理解字词意思。

(2)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问题。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互动环节:(1)学生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词。

(2)写一篇关于诗词感悟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诗词内容、意象、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卜算子教学设计

卜算子教学设计

卜算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卜算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过卜卦推算未来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卜算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卜算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习运用卜算子进行创作,并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卜算子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卜算子的表达形式;3. 利用卜算子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难点:1. 掌握卜算子的基本特点和表达形式;2. 运用卜算子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教材《卜算子选编》,了解卜算子的起源和发展;2. 学生准备:带好纸笔,准备进行创作;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介绍古代卜算子的魅力和卜算子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2.1 卜算子的概念和起源卜算子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卜术和易经。

它运用卦象和卦辞推算吉凶祸福,通过文字表达预测的结果。

2.2 卜算子的基本特点2.2.1 独特性:卜算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一种形式,与其他文学形式有明显区别。

2.2.2 简练性:卜算子的表达通常简洁明了,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境。

2.2.3 预测性:卜算子通过卦象和卦辞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展示出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想象。

2.3 卜算子的表达形式2.3.1 五言卜算子:每句五个字,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2.3.2 七言卜算子:每句七个字,更加宽广、抒情。

3. 实践操作3.1 模仿创作教师给出几个卜算子的例子,让学生模仿创作。

提醒学生注意卜算子的特点和表达形式,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3.2 互动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

4. 文学鉴赏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古代卜算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意义。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继续进行卜算子的创作,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第1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感受古代诗词之美。

2.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3.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4.诵读古代诗词,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诵读感受词之美,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2.通过赏读比较、小组讨论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文学,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认为唐诗登峰造极,无人能够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二、解题:1.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川、至之市)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学生知道的诗句可能有:(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有对王观的评价“新丽外和轻狂处皆是惊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

三、诵读:1.自由读,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齐读。

3.个别读。

四、分析词作:1.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2. 诗歌结构:全诗共四句,每句七言。

3. 诗歌内容:诗人以江南春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鲍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送别诗,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王之涣3. 诗歌结构:四句七言4. 诗歌内容:江南春景、依依不舍5.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6. 教学难点:把握意境,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 结合诗意,为诗歌绘制一幅插图。

3. 搜集其他送别诗,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卜算子 教案

卜算子 教案

卜算子教案教案标题:卜算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的卜算子文化和算命的起源;2. 学习卜算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卜算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卜算子的相关资料和实例;3. 学生练习卜算子的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介绍卜算子的概念和起源;2. 引发学生对卜算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卜算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详细介绍卜算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解释卜算子中的各种符号和意义;3.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卜算子的运算。

三、示范和练习(20分钟)1. 示范一道卜算子题目的解答过程;2.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答几道卜算子题目;3. 监督和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解答他们的问题。

四、合作分享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解答结果与同组成员分享;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解答的原因和思路;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卜算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询问学生对卜算子的理解和感受;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一些卜算子的练习作业;2. 鼓励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卜算子题目,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价他们的解答质量;3.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卜算子的相关资料和实例;3. 学生练习卜算子的练习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卜算子的概念和起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卜算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卜算子的运算过程。

通过示范和练习的环节,学生得到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并在小组分享与讨论中提升了彼此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卜算子》教案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你们来欣赏。

(配画外音:一树树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盛开,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娇艳。


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

(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

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

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

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

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

不少著名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

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

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

(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

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

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

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

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练习背诵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自己读。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

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4.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

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毛词)。

(配乐朗读)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

(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

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写等)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以前学过的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
(学生背诵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诗词让学生朗读。


2.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