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收费历史成因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校收费历史成因及启示
【摘要】中美高校收费制度的历史成因有同也有异:相同的都是为了筹集高等教育运行发展经费以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物质条件来作为收费的前提。
不同的是美国高校收费乃是其一贯的传统,其间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长期演进,经历的是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则是十多年前才由政府精心设计施行,其间发生了由不收费到收费的根本改变,经历的是人为历史过程。
了解此中同异,对自觉坚持和完善我国高校收费制度多有启示。
【关键词】高校收费;中美比较;历史成因;启示
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看,在高等教育未步入大众化阶段之前,无论是大学数量、规模还是学生人数,都很有限,高等教育经费即使全由国家财政支出,其在国家财政中所占的份额也不大,同时,大多数人也没有把上大学视为必需,因而无论高校收费与否,对政府和人民来说,都不是多大的问题。
可是当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情形就不同了。
随着高等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仅靠公共支出越来越难以为继。
这时,高校收费与否、收多少、如何收等等就成了政府与人民都不能不关注的重大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了。
正是在这一形势下,美国的高校收费制度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效法的榜样,我国也不例外。
然而,自我国实行此制至今,各种争议就一直未断,典型的如所谓高收费更是招致八方责难。
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比较中美高校收费历史成因的同异,进而对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高校收费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高校收费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
高校收费之所以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密不可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实行高校收费制度还是有其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成因的。
概括讲,都是为了筹集高等教育运行发展经费以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都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高等教育在进一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的作用,都是以政府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学生及其家长的支付能力为前提的。
先说美国。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接着又在六七十年代步入普及化阶段。
1940年,美国高等学校总数上升为1 800所,1965年为2 230所,1978年达到3 360所。
1870年—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大学生则由6万人增加为150万人,增加了25倍。
1955年研究生有25万人,1975年已近85万人。
如此迅猛发展的高等教育,美国政府当然要不断加大财政支持,但显然仅靠政府财政是不可能支撑这样庞大的高等教育的,因此,学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经费来源之一,而人民也愿意为获得高等教育支付相应的费用。
政府和人民皆愿为高等教育付费是有原因的。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期,恰恰也是美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尤其一战前后,二战以后的三四十年,更堪称黄金时期,美国不仅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而且长期
保持经济上的绝对霸主地位。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政府到人民,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著明。
如今为人乐道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之所以能够提出且令人信服,从根本上讲,正是有赖于美国这一时期真实具体的实践支持。
后来的理论家既能从中提炼出此种理论,当时身处其中的政府和人民岂能不更是感同身受!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府和人民也有财力为高等教育买单。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为使更多青年不仅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还能学到可以切实改变命运的有用的知识、技能,政府不仅兴建了大批工业、农业等实用型技术学院,而且此类学院学费普遍较低,对各类,尤其是公立学院,政府不断增加的拨款、资助也降低了学生学费的压力。
这一切带来的结果则是,国家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谐,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提高。
再看我国。
经过几年的蕴酿准备,我国从1989年开始试点到1997年实行全面收费,至2002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此后急速扩展至今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高校在校学生近3 000万。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民生极大改善的时期。
面对如此规模的高等教育,政府固然不断加大财力支持,但也还是难以全部承担。
作为后发国家,更深知教育、人才的重要。
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希望有机会上大学,也有能力为获得这样的机会支付相应的费用。
那种为上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所有中国人都不愿再看到。
而要尽快改变这一状况,才有了高校的迅速发展、扩张,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这其中,学费作为高等教育运行经费的一个来源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事实上,我国高校的迅猛发展时期正是在实行收费制之后,这足以说明人民不仅有意愿也有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支付相应的费用。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除了现实的需要之外,人力资本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传入也使我国实行高校收费制有了理论依据。
谁受益谁负担的说法,使得收费制的制定更加理性,也使其实行更加顺理成章。
二、中美高校收费的历史成因
中美高校收费历史成因的不同在于,美国收费乃是其一贯的传统,其间虽有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长期演进,但收费本身却从未改变,经历的是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则是十多年前才由政府精心设计实行,其间发生了一个由不收费到收费的根本改变,经历的是人为历史过程。
还是先说美国。
早在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期,就在今美国东部建立了九所大学,这些大学都属教会大学,私立的,主要教神学课,旨在培养牧师,经费来源主要靠学费,殖民地议会提供一定的土地和金钱赠予,也有一些教会等捐助。
由于学生很少,又都来自贵族,所以尽管学费昂贵,也不构成多大问题。
独立后,政府为了高校布局更为合理、更为了兴建一批有助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新型大学,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法令支持鼓励兴建应用性技术学院。
1819年达特茅斯学院案政府意愿受挫后,州议会不再为私立学院提供资助,开始建立公立学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2年的《莫里尔赠予学院土地法》要求各州赠予土地资助各州兴办农工学院,根据这项法令,联邦政府总共拨地约1 300万英亩陆续建立了69所农工技术学院。
由于有政府的资助与鼓励,学费又低,于是大批贫苦青年
进入了此类学院。
正是这被人称为“牧牛娃学院”的新型学校在短期内快速培养出大批工农业技术人才,不仅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使“牧牛娃”本身改变了命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学院在全国高校总数中虽只占4%,收容的学生却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20%,颁发的博士学位占全国40%,60年代在世的诺奖获得者近半数出自此类学校。
莫里尔法实际上也为此后美国高校收费制奠定了基础。
在兴办“牧牛娃”学院的同时,政府还大力兴办州立综合性大学,这类学校系科全、容量大,学费也低于私立大学,吸引了大批青年入学,到19世纪末,州立大学取得了对私立大学的优势。
此后美国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目标加速发展。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不仅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约在1943年,由原来民间投资大逐渐变为政府投资大,而在50一80年代,也就是普及化的过程中,高校教育经费中学费所占比重由过去的60%左右降为30%左右,政府拨款资助则由30%左右上升为60%左右,另有各种社会捐助占10%左右。
这种巨大变化,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切实的增加拨款、加大资助力度的做法紧密相关,也与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持续投资分不开。
这里要指出的是,在整个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过程中,尽管学费金额一直呈增长趋势,但由于学生家庭收入也一直在增长,加之政府和社会名目众多力度不小的各种资助,学费对学生及其家庭来说,压力并不大。
在20世纪40到90年代,学费支出一直远低于家庭支出的10%。
近二十年,这一比例虽然有所上升,但也在15%左右。
同时,一贯的收费传统,也使得全社会久已习惯量入为出。
例如私立大学,尤其是那些顶尖的学校及优秀的公立大学,尽管学费昂贵,但人们并无多少抱怨,而是选择收费较低的学校以回避因学费造成的经济压力。
总之,今日相对完善的美国高校收费制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来的,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政府始终坚持收费,由自发到自觉形成美国特有的传统与务实的理性。
政府对大学的发展改革始终采取多资助、少制约、多用经济手段、少用行政干预的做法,从而使得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相关的收费制度不仅自然而然地沿续至今并日趋完善,还使其制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