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混凝土课程设计m
混凝土浇筑课程设计

混凝土浇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混凝土浇筑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设计和现场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观念,注重施工安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理解混凝土浇筑的基本原理,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施工设计和现场管理,并具备良好的工程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和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介绍混凝土浇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其次,讲解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
然后,阐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和验收标准。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混凝土浇筑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最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混凝土工程》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理论知识。
参考书方面,推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等书籍,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混凝土浇筑施工视频、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施工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混凝土搅拌机、浇筑模具等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增强工程责任意识,认识到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等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导论》等。
2.参考书:收集有关混凝土工程的专著、论文和标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混凝土试模、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混凝土相关计算、设计等作业,占总评的30%。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了解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认识。
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混凝土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3.熟悉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了解混凝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5.能够分析混凝土的性能和适用场景;6.能够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参数;7.能够进行混凝土的制作和施工操作;8.能够评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介绍混凝土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介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拌合、运输和浇筑;4.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5.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裂缝、渗透等,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混凝土课程设计 (2)

混凝土课程设计简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等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广泛,因此混凝土课程的学习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混凝土课程。
目的混凝土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混凝土配合设计和混凝土强度检测。
要求1.混凝土配合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方案;2.混凝土强度检测:根据混凝土配合方案制备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检测,并计算并分析试块的强度指标;3.报告撰写:对混凝土配合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报告。
步骤1.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任务;2.开展混凝土配合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定混凝土配合方案;3.混凝土试块制备:按照混凝土配合方案,制备混凝土试块;4.混凝土强度检测:对试块进行强度检测,并计算并分析试块的强度指标;5.撰写报告:对混凝土配合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报告。
注意事项1.在混凝土配合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材料,制定合适的配合方案;2.在混凝土试块制备时,需要严格按照配合方案进行制备,保证试块的质量;3.在混凝土强度检测时,需要规范化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在撰写报告时,要注重语言清晰明了、结构严谨,遵循学术规范。
结论混凝土课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和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
同时,混凝土课程设计也是学生进行课程综合性实践的重要环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
4.解释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组成:讲解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性质和作用。
3.混凝土的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4.混凝土的设计:讲解混凝土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配合比设计、构件设计等。
5.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建筑、桥梁、道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普通混凝土实验课程设计

普通混凝土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普通混凝土实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知识,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及应用;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之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3.理解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包括:1.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实验;2.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评价混凝土的性能;3.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2.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混凝土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之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验操作进行实践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砂、石子、水及外加剂等;2.混凝土的性能: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3.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设计原则、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等;4.混凝土实验: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混凝土耐久性能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在课后讨论中,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教材方面,选用普通混凝土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实验设备方面,准备混凝土实验所需的各类仪器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多媒体资料方面,收集相关的实验视频、图片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混凝土的定义、成分、性能和应用;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安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定义和成分:介绍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方法及步骤。
4.混凝土施工技术:讲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
5.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混凝土试模、养护箱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九江学院混凝土课程设计m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专业名称:土木工程专业班级: 手机号码:XXX 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结构工程教研室2013年05月一.设计题目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如图1所示,SZ,尺寸为A = 6900磁』:= 6900顾,详细位置见图1,环境类别为一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楼梯采用室外悬挑楼梯。
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LOkN //,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图1 楼盖平面图二. 设计资料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纵横墙墙厚均为37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车间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X 350mm 。
2、材料;混凝土米用C35(巧=16. 7.1' / Hi/n'、£ = 1. 57J V /;主梁及次梁受 力筋用HRB335 (人=300"/〃肿),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300(人=270N/m/)。
3、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0・65阳"『;楼盖白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y = 25kNfnd;平顶粉刷:0・25册/加2。
4、活荷载J 4. O^V / /ff- < 4A.V / nr =>活荷载分项系数为。
三. 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板畤=翁"按沿短边方向受力单向板计算时,沿长边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力板>80〃"",此处取SOmm.(当h 瞰>—1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 仪 恢 40验算挠度)。
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下图所示。
2、板的计算简图:板厚次梁 九%~协取4曲护.取200mm主梁心=(石〒儿取650呗9=(厂評,取250mm2080 100 L 1100 2100 100 L L100 21002300230023007计算简图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混凝土课设(DOC)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结构工程教研室2016年03月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如图1所示,L1、L2尺寸见表1,环境类别为一类,楼梯采用室外悬挑楼梯。
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如表2所示,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图1 楼盖平面图二、设计资料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纵横墙墙厚均为370mm ,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车间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
2、材料:混凝土采用C20~C40;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300级。
3、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0.65/kN m ;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325/kN m γ=;平顶粉刷:20.25/kN m 。
三、设计内容1、按指定的题目分配情况进行设计,提交纸质稿计算书。
2、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3、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5、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6、用2号图纸2~3张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①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②板的配筋图(1:50)③次梁的配筋图(1:50;1:25)④主梁的配筋图(1:40;1:20)、材料抵抗弯矩图及弯矩包络图; 四、具体要求1、计算书要求采用A4纸书写或打印,严禁部分书写部分打印。
2、计算字迹要求工整,条理清楚,页码齐全,表格规范并编写表格序号,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均应列入(否则判为不及格),并尽量利用表格编制计算过程。
3、图面应整洁,布置应匀称,字体和线型应符合制图标准(否则判为不及格)。
4、提交全部成果时请在计算书第一页页眉上注明专业、姓名、学号、手机号等,图纸按照标准格式折叠。
五、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第四版),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混凝土结构设计》(第版),沈蒲生、梁兴文,高等教育出版社3、《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册)(第二版),滕智明、朱金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六、课程设计分组情况。
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原理和施工流程。
2. 使学生掌握混凝土配比设计原则,了解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比要求。
3. 帮助学生了解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掌握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施工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和计算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混凝土施工图的识读和绘制。
3. 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建筑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工程质量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为未来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质量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工程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性能,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2. 混凝土施工原理与流程:讲解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 混凝土配比设计:介绍混凝土配比设计原则,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比要求,提高学生配比设计和计算能力。
4.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使学生掌握质量控制要点。
5. 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讲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绿色混凝土的概念、性能及应用,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第1周: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第2周:混凝土施工原理与流程;第3周:混凝土配比设计;第4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第5周: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第6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九江学院混凝土课程设计6.9m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学生姓名:专业学号:专业名称:土木工程专业班级:手机号码:xxx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结构工程教研室2013年05月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如图1所示,21L L ,尺寸为mm L mm L 6900,690021==,详细位置见图1,环境类别为一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楼梯采用室外悬挑楼梯。
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2/0.4m kN ,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图1 楼盖平面图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纵横墙墙厚均为370mm ,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车间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 ×350mm 。
2、材料:混凝土采用C35(22/57.1,/7.16mm N f mm N f t c ==);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2/300mm N f y =),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300(2/270mm N f y =)。
3、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0.65/kN m ;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325/kN m γ=;平顶粉刷:20.25/kN m 。
4、活荷载:⇒≤22/4/0.4m kN m kN 活荷载分项系数为。
三、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板的32300690012==mmmml l ,按沿短边方向受力单向板计算时,沿长边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80h mm ≥板,此处取80mm ,(当140h l ≥板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11(~)1812c c h l = 取450mm 11(~)23c c b h = 取200mm 主梁 11(~)1510z z h l = 取650mm z z 11(~)23b h = 取250mm 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下图所示。
2、板的计算简图:BCCB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 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混凝土结构课程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性能。
2.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熟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4.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
5.能够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视。
2.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职业操守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创新和改进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性能,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
2.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包括梁、板、柱等常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应用、结构方案的设计和优化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包括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安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技术。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结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混凝土制作课程设计

混凝土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混凝土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3. 学生能了解混凝土的性质、用途及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混凝土配比设计,并熟练操作实验室设备进行混凝土制备。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实验,评估混凝土的性能,如强度、耐久性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认识到混凝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掌握混凝土制作的技能。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础知识- 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混凝土的性质、用途及应用2. 混凝土制作原理- 水泥的水化反应- 骨料、水泥、水、外加剂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混凝土配比设计原理3. 混凝土制备工艺- 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等工艺流程- 实验室混凝土制备设备的使用方法- 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 混凝土性能检测- 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试件制作、养护及试验方法- 混凝土性能检测数据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混凝土制作原理及配比设计第三周:混凝土制备工艺实践操作第四周:混凝土性能检测与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混凝土基础知识、制作原理及性能检测等理论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混凝土课程设计二

混凝土课程设计二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原料、配比设计、施工工艺等。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凝土配比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认识到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制备方法和施工技术。
首先,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然后,详细讲解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等,以及各种材料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接着,介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现场搅拌、预制混凝土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讲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包括浇筑、养护、模板施工等,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和施工技术。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还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结合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配比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混凝土工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其次,收集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论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准备实验设备和相关材料,如水泥、砂、石子等,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首先,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形式的平时表现评估,考察学生对混凝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通过课后作业,如混凝土配比设计、施工方案编写等,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混凝土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他们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性质、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凝土设计,并能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混凝土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分类、力学性能、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混凝土的组成与分类:讲解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掺合料和外加剂,以及混凝土的分类。
3.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阐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
4.混凝土的设计原理:介绍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步骤和方法。
5.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讲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
6.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指标和验收标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混凝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混凝土设计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提供齐全的实验设备。
混泥土课程设计模板

混泥土课程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制备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2.解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3.阐述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和施工要求。
4.分析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实例。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能够:1.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2.判断混凝土的质量及其适用性。
3.设计简单的混凝土构件。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将能够:1.认识到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2.理解混凝土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3.培养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等。
2.混凝土的性能: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
3.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
4.混凝土的应用:建筑结构、道路、桥梁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第3-4课时: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第5-6课时: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和施工要求。
第7-8课时: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混凝土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凝土工程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实验法:进行混凝土的制备和性能测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论文和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视频,生动展示混凝土工程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混凝土制备和性能测试所需的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大学混凝土课程设计

大学混凝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性质及分类;2. 掌握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等方面的知识;3. 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结构类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 能够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与混凝土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工程实践中与他人沟通协作;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4.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工程质量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知识、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大学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未来从事混凝土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 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教材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混凝土的材料- 水泥、砂、石子、掺合料和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 教材第三章:混凝土的原材料3. 混凝土的性质- 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等基本性质- 教材第四章:混凝土的性质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 教材第五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 混凝土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力分析及结构类型- 教材第六章:混凝土结构设计6.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工艺、养护及质量控制- 教材第七章:混凝土施工技术7. 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混凝土的概念、应用及发展趋势- 教材第八章: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16周,每周2学时。
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各类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及设计方法;2. 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熟悉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性能;3. 掌握混凝土结构计算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结构分析;4. 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组成及阅读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简单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分析和绘图;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注重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土木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混凝土及钢筋的材料性能,强度计算原则等。
教材章节:第1章 混凝土结构概述,第2章 混凝土材料及钢筋2.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讲解混凝土梁、板、柱、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步骤及公式应用。
教材章节:第3章 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第4章 混凝土板的设计计算,第5章 混凝土柱的设计计算,第6章 混凝土基础的设计计算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阅读:介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组成、表达方式及阅读技巧。
教材章节:第7章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
教材章节:第8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5. 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分析和绘图。
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材料特性;(2)了解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熟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2)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学会查阅相关教材、文献和规范,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混凝土工程安全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材料特性:介绍混凝土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了解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等)及其作用。
2.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习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了解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学习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相关内容,掌握混凝土梁、板、柱等常见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4.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探讨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范;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混凝土性能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设计教材,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工程》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力学》等;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如水泥、砂、石子等,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江学院混凝土课程设计m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学生姓名:专业学号:专业名称:土木工程专业班级:手机号码:xxx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结构工程教研室2013年05月一、设计题目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如图1所示,21L L ,尺寸为mm L mm L 6900,690021==,详细位置见图1,环境类别为一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楼梯采用室外悬挑楼梯。
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2/0.4m kN ,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图1 楼盖平面图二、设计资料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纵横墙墙厚均为370mm ,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车间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 ×350mm 。
2、材料:混凝土采用C35(22/57.1,/7.16mm N f mm N f t c ==);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2/300mm N f y =),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300(2/270mm N f y =)。
3、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0.65/kN m ;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325/kN m γ=;平顶粉刷:20.25/kN m 。
4、活荷载:⇒≤22/4/0.4m kN m kN 活荷载分项系数为。
三、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板的32300690012==mmmm l l ,按沿短边方向受力单向板计算时,沿长边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80h mm ≥板,此处取80mm ,(当140h l ≥板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11(~)1812c c h l = 取450mm 11(~)23c c b h = 取200mm 主梁 11(~)1510z z h l = 取650mm z z 11(~)23b h = 取250mm 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下图所示。
2、板的计算简图:BCCB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 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其计算跨度: 中跨: m l 1.22.03.20=-= 边跨: m h l n 12.2208.022.012.03.22=+--=+ m m a l n 12.214.2212.022.012.02.22>=+--=+取 m l 12.20=。
3、荷载计算: 取1m 宽板带计算:面层 m kN /65.0165.0=⨯ 板自重 m kN /212508.0=⨯⨯ 平顶粉刷 m kN /25.0125.0=⨯ 恒载:∑=k g m kN /9.2 活载:=k p mm kN /0.410.4=⨯设计值总值: k k p g 4.12.1+ = m kN /20.90.44.19.22.1=⨯+⨯4、内力计算: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20)4.12.1(l p g M k k +=α 1/161/161/161/111/11-1/11-1/14-1/14-1/115、配筋计算: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2M 、3M )和中间支座(c M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三、次梁设计.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2、BCCB计算简图取主梁的梁高mm l mm h 575126501=>=,梁宽mm b 250=。
次梁有关尺寸及支 座情况如上图所示。
所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其计算跨度: 中跨: m l l n 65.625.09.60=-== 边跨:mm l mm a m a l m l n n n 775.6821.6655.6025.1025.1)240.(6775224.0655.62655.6225.012.09.6>=⨯===+=+=--=取m l 775.60=。
跨度差 %10%8.1655.6/)655.6775.6(<=-. 说明可按等跨度连续梁计算内力。
荷载计算: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m kN /67.63.29.2=⨯次梁肋自重: )(B c h h b -×钢筋混凝土容重=m kN /85.125)08.045.0(2.0=⨯-⨯ 次梁粉刷重:)(2B c h h -⨯×粉刷层每平米重=m kN /185.025.0)08.045.0(2=⨯-⨯ 恒载:=k g m kN /705.8∑活载:=k p 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m kN /20.93.20.4=⨯=设计值总值: k k p g 4.12.1+ = m kN /326.232.94.1705.82.1=⨯+⨯ 3、内力计算: α 值:1/161/161/161/111/11-1/11-1/14-1/14-1/11β 值:0.550.550.550.600.550.550.600.550.450.45其中: 20)(l p g M +=α n l p g V )(+=β 4、正截面强度计算:1)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边跨 mm s b mm l b f 23002100200225836775300'=+=+<===第二跨和中间跨mmb f 221736650'==梁高 mm h mm h 41535450,4500=-== 翼缘厚 mm h f 80'=; 由⎪⎪⎩⎪⎪⎨⎧=-⨯⨯⨯⨯=-<==-⨯⨯⨯⨯=-<=m kN h h h b f M m kN h h h b f M f f f c f f f c .7.1110)280415(8022177.160.1)2(92.66.3.1131)280415(8022587.160.1)2(33.79'0''12'0''11αα 可知按第一类T 形截面计算。
支座截面按c c h b ⨯矩形截面计算mm b c 200=。
支座截面第一支座及其他中间支座均按布置一排纵筋,取mm h 4150=2)钢筋截面计算如下: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
四、主梁设计.(按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1、计算简图:次G+Q计算简图柱截面350mm ×350mm ,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 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
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mm 。
则主梁计算跨度: 中跨: m9.6175.0175.055.62b 255.635.09.60=++=++==-=柱柱b l l ml n n (支座中心线之距) 边跨:m 955.6175.0185.0595.622945.6175.0595.6025.12025.1595.6237.012.09.60=++=++<=+⨯=+==--=柱ba l mb l l m l n n n 边跨取m l 95.60=,中间取m l 9.60=跨度差%10%66.09.6/)9.695.6(<=-,则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平均跨度值为m l l 92.62945.69.62边中=+=+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kN 06.609.6705.8=⨯ 主梁自重: ?kN 19.8253.2)08.065.0(25.0=⨯⨯-⨯ 主梁粉刷重: kN 066.025.03.2)08.065.0(2=⨯⨯-⨯ 恒载:=k G kN ∑32.68 则: ==k G G 2.1kN 98.8132.682.1=⨯ 活载:Q kN 87.887.520.94.1=⨯⨯= 则有 kN Q G 85.170=+G+Q1)QL k GL k M 21+=其中, 2 1k k 可由书中表查取,L 计算跨度,对于B 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Q k G k V 43+= 其中,34 k k 、可由书中表查取,3、内力计算:主梁弯矩计算弯矩包络图如下:①+②317.52239.02-342.73160.54160.54-342.73①+④①+⑤①+③-260.94 -233.26-260.944-233.26-43.66-43.66239.02317.52A B C D 主梁剪力计算绘出剪力包络图如下。
ABCD137.05①+④①+②-33.80-220.38①+④190.58-19.7319.73204.65①+④①+④①+②-151.12①+④①+②①+②-33.8033.80137.05①+②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内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mm s b mm l b f 5700230036900300'=+<===,第二跨和中间跨 mm b f 7.232136965'==;并取mm h 615356500=-=。
⎪⎪⎩⎪⎪⎨⎧=-⨯⨯⨯⨯=-<==-⨯⨯⨯⨯=-<=m kN h h h b f m kN M m kN h h h b f m kN M f f f c f f f c .43.1780)280615(807.23217.160.1)2(.54.160.86.1766)280615(8023007.160.1)2(.52.317'0''12'0''11αα所以按第一类T 形截面计算。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取mm h 570806500=-=(按两排布置)。
正截面配筋计算5由次梁传于主梁的集中荷载:kN 85.17087.8898.81=+=+=Q G F则吊筋面积mm f F A y s 76.402)707.03002(1085.17045sin 2/3=⨯⨯⨯==所以选吊筋为: 2B18 , 面积:2509mm A s = ;6、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绘制主梁配筋示意图。
如A2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