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家庭教育教案5篇

大班家庭教育教案5篇

大班家庭教育教案5篇大班家庭教育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更新观念,以《指南》为指导,自觉遵守园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保教工作方面(一)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并根据〈纲要〉中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

(二)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结合主题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幼儿想说、敢说,发展幼儿的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安排,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中学习,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五)抓好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立能力,让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保育工作方面孩子健康,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关键。

本学期我会更加与两位老师做好班级幼儿卫生工作,合理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加强室外体育锻炼:(一)做好班级的各项消毒,以防病毒感染。

(二)培养好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以防幼儿病从口入。

(三)开展多样的户外活动,要求活动中要保持动静结合,让幼儿有足够的活动量。

(四)做好幼儿活动的护理工作。

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幼儿增减衣服,活动前注意提醒幼儿喝水等。

(五)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

活动时教师要先讲规则,并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

四、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当是一名教育者,而不是教师匠。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所追求卓越,有目标。

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为上的有心人。

有心就能成功。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在本学期,我会有意的做到如下几方面:(一)结合幼儿普遍存在的情况,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多给幼儿讲一些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故事,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渗透到幼儿的内心当中。

(三)多开展合作性的活动,比如合作画、合作表演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性。

2023年小学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合辑5篇 (范文)

2023年小学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合辑5篇 (范文)

2023年小学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妈妈对我们爱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会10个生字,并且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板书用挂图、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亲爱的妈妈,并且每位妈妈都对你们充满了期望,充满了爱,谁愿意讲一讲你妈妈爱你的故事?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身边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爱》。

生:齐读课题。

二、师生互动,听读课文教师:以前,咱们学过许多的读书方法,谁愿意说一说,你都会哪几种读书方法?(生自由发言)谁还记得什么叫默读?学生:1.说一说什么叫默读,有哪些要求?(当学生说不全面时,教师及时补充)2.默读一遍课文,并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做上标记。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老师相信,如果同学们两人一起学生字,一定会认更多的字。

学生:1.微型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学,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评读。

3.师生一起读课文,互相评读。

引语:同学们,刚才咱们初读了课文,谁愿意说一说,在这篇课文中,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生生之间互相解答。

三、学生自主学习生字1.教师进行生字检测,会认的生字进行组词。

2.小组合作学习:(1)微型小组讨论难记字的记字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3)小游戏:看谁抢的快。

四、教师总结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商讨,练习书写需掌握的生字。

3.练习试着写一段话:妈妈的爱是什么?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板书用贴图、生字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二、朗读课文,练习写一段话学生: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023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10篇

2023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10篇

2023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10篇2023最新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10篇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公开课,2023最新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2023最新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其实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要求,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1.让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参与幼儿教育、游戏,促进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

2.家长和幼儿能够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种“家园共育”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极积向上的精神。

三、活动措施1、寓家园共育于环境创设之中。

在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孩子、家长共同布置节日的环境,如:在中秋节带孩子赏月,元宵节带孩子赏灯等,让幼儿充分感受节日的文化氛围。

2、寓家园共育于幼儿园节日活动之中。

家园互动的教育利用幼儿园各种节日活动进行,让幼儿和家长在各种节日中感受到亲情,享受天伦之乐,使幼儿学会感恩,等等。

3、寓家园共育于课堂开放日之中。

在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对家长开放课堂,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里,感受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过程。

4、寓家园共育于亲子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手工制作,一起参加竞技比赛……。

通过亲子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与教师也多了沟通,更加知道育儿不仅仅只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家长的任务。

有沟通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配合,配合好了,一切皆有可能。

家庭劳动教育教案(精选5篇

家庭劳动教育教案(精选5篇
7.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是否及时、准确,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家庭劳动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家庭劳动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2.作业题目: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答案:学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合理安排家庭劳动;
(3)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1.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家庭责任感。
2.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家庭劳动场景,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进行合理的家庭劳动分工。
3.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需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提高家庭责任感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
-家庭劳动的分工是否合理;
-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
-劳动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劳动成果的分享与评价。
(2)题目: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答案:学生需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做好榜样,积极参与家庭劳动;
-定期进行家庭劳动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 Nhomakorabea整。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是否需要调整。
5.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教育教学设计(精选9篇)

家庭教育教学设计(精选9篇)

家庭教育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教学设计1一、活动设计目的:为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引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以充满智慧和艺术性的方式开展与孩子的教育互动,并且积极主动地配合和协助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活动主题: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三、活动时间:9月13日上午8:00—11:30四、活动地点:一、二年级课室、电教室五、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和全体老师六、活动主持:欧海棠七、主讲:刘秀华八、具体工作安排:1、讲座横额、活动拍摄(张汉波)2、活动音响(陈伟华、张斌焘)!3、会场布置、环境卫生(胡人川、梁伟崇)4、协助停放车辆(林业雅、杨道寿、刘国平、韦培球、莫锦柱、方凤彬)5、联系广播站(李锦容)九、具体要求:1、请一、二年级班主任在星期四前把开展讲座的通知发给学生,并动员学生家长准时参加活动。

2、一、二年级班主任要在当天早上7:45把课室门打开,做好本班学生家长签到。

在9:15前结束本班的家长会,并引导家长到电教室听讲座。

3、其他老师要在9:15前到校听讲座。

4、协助停放车辆的老师要提前7:40在校门口集中,协助门卫做好家长车辆的停放工作。

以上安排请有关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按要求做好,确保这次活动能顺利完成。

家庭教育教学设计2一、指导思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为学生成长负责、为学生发展服务、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为出发点,为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建立密切、融洽、信赖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各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20篇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20篇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20篇这是中班家庭教育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安全教育活动厨房里的危险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厨房里的危险有哪些,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2、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套《安全伴我行》手册、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一),提问并引出主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厨房)2、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厨房?(有刀、铲、炉等物)3、你家有厨房吗?(有)厨房在什么地方?4、小结:厨房里有这么多东西,小孩子个子矮,应少到厨房里去玩,为什么呢?因为厨房中隐藏了很多种危险。

二、知道:第一种危险:厨房中刀具的危险。

1、出示刀:玩具刀与真刀的对比。

轻和重、大和小的对比。

2、提问:厨房里的刀是拿来做什么的?如果小朋友去厨房玩刀,刀不小心落在自己的脚上,会怎样?3、出示图(二):一个小孩玩厨房里的刀,刀落地,差点落在幼儿脚上,真危险。

让幼儿看图和感知一下真刀,让其明白:厨房里的真刀不能玩,如果不小心落在地上,脚上都会受伤,还会砸着脚趾,很危险!三、第二种危险:厨房燃气炉的危险1、让个别幼儿找出燃气炉玩具,让小朋友想想厨房中燃气炉有危险吗?有哪些危险?2、出示图(三):一个小孩在厨房里自己去开燃气炉,爆出了火光,射在小孩脸上。

3、师:小朋友自己不能开燃气炉,因年龄小,掌握不好开关,燃气泄漏会中毒,还会引发燃气爆炸的。

四、第三种危险:炒菜时油爆在脸上,眼睛里的危险。

1、出示图(四),让幼儿观察后讲出:妈妈在炒菜,个子矮、年龄小的孩子不能靠近锅边,油爆在脸上、眼睛里,小朋友哭了。

2、知炒菜的油爆在脸、眼上,会烧伤、会瞎眼等。

五、第四种危险:用热水瓶自己倒水,从炉子上取放的危险。

1、出地图(五):一小女孩手抱开水瓶自己去厨房倒炉子上的开水。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
建立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家规家训
制定明确的家规家训,规范家庭 成员行为,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确立明确教育目标
01
02
03
04
短期目标
根据孩子年龄和兴趣制定短期 教育目标,如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学习成绩等。
中长期目标
规划孩子中长期发展方向,如 培养特长、提升综合素质等。
目标调整
通过与孩子交流、引导探 索等方式,父母可以促进 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 展。
培养社会技能
父母教导孩子如何与人相 处、分享、合作等社会技 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 入社会。
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言行一致
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诚 实守信,为孩子树立良好 的道德榜样。
积极乐观
父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 激发孩子的正能量。
专家讲座与培训
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育儿技 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教会孩子简单的心理调节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等。
寻求专业帮助途径
了解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和资源。
在必要时,鼓励并陪伴孩子接受 专业心理咨询。
与学校、社区等保持沟通,共同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06
家庭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
Chapter
校内外资源对接
了解学校教育资源
01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了解学校教育理
鼓励表达情感,提供支持
教会孩子用合适的词 汇描述自己的情感。
在孩子面临挑战时, 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创设安全、轻松的家 庭氛围,让孩子敢于 表达真实感受。
识别并应对心理问题

2023年中小学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合辑5篇 (范文)

2023年中小学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合辑5篇 (范文)

2023年小学家庭教育公开课教案一、设计意图:让幼儿在集体前讲自己最喜欢的人及喜欢这个人的原因,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个人见解,体会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在专心倾听别人谈话中,发现别人谈话的特点。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事以及喜欢的理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分享快乐。

三、活动准备:1、每人带一张自己最喜欢的人的照片。

2、纸和腊笔人手一套。

四、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幼儿将带来的照片放在桌上,背面朝上。

教师与幼儿玩“猜一猜”的游戏。

教师轮流指某一幼儿说:你“最喜欢的人是妈妈”,或是你“最喜欢的人是爷爷”。

教师猜对了,这名幼儿就将相片正面朝上,游戏进行三四次(即找三四名幼儿),然后让幼儿找旁边的同伴,互相猜一猜对方最喜欢的"人是谁?2、引导幼儿围绕“我最喜欢的人”这一主题自由交淡。

幼儿互相猜过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自由交淡:你最喜欢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幼儿与旁边同伴轮流交淡,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谈话,及时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谈话,不跑题。

同时鼓励幼儿要积极进行交谈,也提醒他们不能只顾自已说,也要关心那些不开口的小朋友。

还要注意提醒个别幼儿不抢着讲,注意听,别人讲过后,自己再讲。

3、拓展谈话范围,学习新的谈话经验。

(1)集体谈话。

让幼儿在集体前讲自己最喜欢的人,及喜欢这个人的原因。

(2)用提问方式拓展谈话范围:你除了喜欢家里的人,还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教师以*行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打开思路。

也可以帮助幼儿分析某一幼儿的谈话内容。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思考“刚才某某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人时,他是怎么说的?”“他说的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说话时表情怎么样?说话是不快不慢,还是太快或太慢了?”让幼儿讨论分析,增强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敏感性。

4、请幼儿画一张画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可以是家里的人或者是别人)活动延伸:(绘画)我最喜欢的人。

小学家庭教育教案10篇免费

小学家庭教育教案10篇免费

小学家庭教育教案10篇免费教案标题:小学家庭教育教案10篇免费教案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内容:1. 介绍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分析常见的学习习惯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提供实用的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活动。

教案2:家庭阅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目标:引导家长制定并实施家庭阅读计划,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内容:1. 介绍家庭阅读计划的重要性和好处。

2. 提供制定家庭阅读计划的步骤和要点。

3. 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优质阅读资源。

教案3: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内容:1. 介绍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分析常见的社交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提供实用的培养社交能力的策略和活动。

教案4: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

内容:1. 介绍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分析常见的情绪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提供实用的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和活动。

教案5:家庭作业管理指导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家庭作业,提高其学习效果。

内容:1. 介绍家庭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好处。

2. 提供家庭作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常见的家庭作业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案6:家庭科学实验活动指导目标: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内容:1. 介绍家庭科学实验活动的重要性和好处。

2. 提供适合家庭进行的简单科学实验活动。

3. 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实验,并提供相关指导和解释。

教案7:家庭艺术创作指导目标: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内容:1. 介绍家庭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好处。

2. 提供适合家庭进行的简单艺术创作活动。

3. 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并提供相关指导和鼓励。

家园共育教案20篇

家园共育教案20篇

家园共育教案20篇1. 教案名称:家庭共育的重要性目标:了解家庭共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增强家庭参与教育的意识。

活动:1) 通过讨论,了解家庭共育对孩子的影响。

2) 分析家庭共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3) 认识到家庭共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

4) 制定家庭共育计划,让家长参与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评估:家长制定并执行家庭共育计划。

2. 教案名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目标: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

活动:1) 宣传学校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2) 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家长讲座等。

3) 建立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

4) 培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

评估:学校中举办的家长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

3. 教案名称:家庭教育方式目标: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提供家长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活动:1) 分享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

2) 探讨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优缺点。

3) 提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4)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小组,为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

评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4. 教案名称:建立家庭教育规范目标:强调家庭教育的规范性,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风气。

活动:1) 制定家庭教育的基本规范。

2) 颁布家庭教育倡导书。

3) 建立家庭教育评估标准。

4) 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评比活动。

评估:家庭教育规范的落实情况。

5. 教案名称:亲子关系和谐目标:培养亲子间良好的关系,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活动:1) 分享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

3) 培养亲子间的信任和理解。

4) 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评估:亲子关系的情感亲密程度。

6. 教案名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目标:探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

活动:1) 分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异同。

2) 探讨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衔接。

3) 建立家校共育的工作机制。

4) 开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项目。

家庭教育教案(精选5篇

家庭教育教案(精选5篇

家庭教育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家庭教育》教材第五章《亲子沟通的艺术》和第六章《家庭规则与纪律教育》编写。

详细内容包括:第五章第一节“亲子沟通的重要性”,第二节“有效倾听的技巧”,第三节“表达感受与需求”;第六章第一节“家庭规则的意义与制定”,第二节“纪律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有效倾听与表达感受的技巧。

2. 培养学生学会在家庭中制定合理的规则,并遵循纪律教育的原则。

3. 提高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沟通能力,促进家庭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有效倾听技巧的运用,家庭规则与纪律教育原则的实践。

教学重点: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表达感受与需求的方法,家庭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个亲子沟通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亲子沟通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五章第一节“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分析亲子沟通的技巧,以实例讲解有效倾听的方法。

4. 互动环节: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然后进行分享。

5. 实践演练:课堂模拟亲子沟通场景,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有效沟通。

6. 知识拓展:引入第六章内容,讲解家庭规则的制定与纪律教育的原则。

7. 例题讲解:分析家庭规则制定的具体步骤,讲解纪律教育的原则。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制定一份家庭规则。

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亲子沟通的艺术第一节:亲子沟通的重要性第二节:有效倾听的技巧第三节:表达感受与需求2. 第六章:家庭规则与纪律教育第一节:家庭规则的意义与制定第二节:纪律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根据教材第六章内容,为你的家庭制定一份合理的规则。

2. 答案:(1)亲子沟通技巧:尊重、理解、关注、反馈、开放、同理心。

大班家庭教育教案5篇

大班家庭教育教案5篇

大班家庭教育教案5篇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目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等。

2. 大班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大班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户外郊游、绘画比赛、亲子阅读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又能够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3. 大班家长如何进行家庭交流大班家长应该重视家庭交流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利用一些合适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如定期的家庭会议、互相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困惑等。

通过积极的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困扰,并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

4.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大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情感培养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写日记等。

同时,家长也应该成为孩子情感表达的倾听者和引导者,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情绪问题。

5. 大班家庭教育的评估与改进大班家庭教育的效果评估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家庭教育评估的指标,如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改善等。

通过评估结果,家长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总结:大班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孩子的成长。

同时,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需要不断评估和改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班家庭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家庭教育课程教案

家庭教育课程教案

家庭教育课程教案【篇一:家庭教育教案】小学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关注孩子成长做孩子的朋友》教学目标:1、引导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效果,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2、与家长交流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3、与家长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一、出示小测验题,让家长给孩子打分,看看自己对孩子了解多少。

二、引出第一主题——帮助孩子学会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三、分六点来剖析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一)、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出示案例得出结论——孩子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孩子身心发展的局限2、成人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3、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学会倾听的指导建议:1、多和孩子交谈,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2、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3、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二)怎样帮助孩子学会预习孩子不会预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了解预习的意义,没有养成预习的兴趣2、不懂得该预习什么,预习缺少目的性3、不会预习,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方法4、重视不足,不能坚持预习并养成预习习惯学会预习的指导建议:1、引导孩子认识预习的意义2、引导孩子合理地控制预习时间3、关注薄弱学科的预习4、给孩子提供一些合理的预习方法(以语文为例)语文课程预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一、先初读课文第二、标出生字词第三、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第四、圈出不理解的词,用字典查出来第五、与家长交流课文内容(三)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书写潦草,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1、学没有开设写字课,更没有配备书法老师2、学生重复作业,应付了事,潦草成习3、教师书写基本功差,没有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4、学校缺乏相应的氛围5、重视程度不够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指导建议:1、书写习惯的培养应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2、书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示范作用3、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要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4、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要持之以恒(四)怎样帮助孩子主动回答问题影响孩子课堂表达的因素有哪些:1、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2、孩子自身的影响对于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家长要多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教育活动教案

家庭教育活动教案

家庭教育活动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2、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3、让孩子明白知识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在鞋子中找出成双的,要孩子仔细注意观察鞋子的颜色和大小活动准备男鞋、女鞋、还有童鞋若干双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快过年了,妈妈要在家搞一个大扫除,于是把家里的鞋子都拿出来了在外面晒一晒,混乱中妈妈把鞋子搞混了,小朋友,你的观察能力最强了,能不能帮妈妈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找出来,放好呢?谁能帮帮妈妈?孩子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小手。

二、活动开始活动开始的时候我讲了要找出成双的鞋子,还要说出你找到的鞋子是谁的。

很快,孩子们都各自出来找出了一双拿在自己的手中,并说出了找到的鞋子应该是爸爸的,或者是妈妈的,再或者是自己的。

活动刚开始进行的很顺利。

孩子们都以为自己找到的是成双的,彼此都很高兴,到最后轮到乐乐找鞋子了,可是他拿起了一只鞋子,却找不到和他一样的了。

她很着急,热心的孩子坐不住了,找到了一只和乐乐手中颜色一样的鞋子,可是乐乐却说“这两个不一样大呀,怎么可能是一双呢。

”经他这么一说,孩子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都开始审视起自己手中的鞋子,比起了大小,活动又重新开始了。

最后,大家都找到了成双的鞋子,非常高兴。

三、游戏小结在游戏中,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最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比较大小的能力,我找了几双颜色一样,号码不同的鞋子放在了里面。

孩子,你们真是太棒了,观察力真强。

家庭教育活动教案2活动产生的背景:当今社会是学习型、信息型社会,人们需要终身学习,大量接触信息,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都依赖于一种基本的能力:阅读能力。

家庭教育的教案(精选7篇)

家庭教育的教案(精选7篇)

家庭教育的教案(精选7篇)家庭教育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引导家长明白“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当代成功的家庭教育之必然。

2、建议家长注重自身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的锻铸。

3、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与实施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与实施技巧,并能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灵活、有效地运用。

三、教学方式:互动探究四、教学准备:1、进行相关调查及数据统计2、请几位某一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作好简单的3分钟以内的发言准备3、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启思切入主题尊敬的各位家长,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场景:1、多媒体播放场景。

场景的大致内容如下:一位父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父亲一本正经地说:“想当年,你爷爷在世的时候,爷爷说一我就做一,爷爷说往东我不敢朝西,爷爷是长辈,长辈说的不会有错,可你呢?”孩子不服气地说:“现在什么年代了?长辈说的一定都对?”“长辈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喝的水还多!”父亲生气地吼起来。

儿子不甘示弱地说“不一定,爸爸,克隆你懂吗?上次我跟你讲中国探月的事情,你什么也不懂,还有……”“别说了,你……你还真的不得了了……”父亲气冲冲地摔了摔椅子。

“本来就是嘛……”孩子继续嘟哝着……过渡:各位家长,看了这个家庭教育的场景,你想些什么?2、家长讨论3、交流讨论后归纳:抛开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个场景至少告诉我们以下三点:(多媒体出示)(1)颠覆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子女对家长惟命是从。

(2)体现了孩子对新鲜信息的敏锐和悦纳的优势—————远胜于家长。

(3)呼唤了一种新型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成为说得来的“朋友家长”。

过渡:那么面对如此带有普遍性的家庭教育的尴尬,我们家长如何做孩子说得来的“朋友家长”呢?我们必须确立一种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

4、揭示主题: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过渡: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孩子对我们家长有些什么新要求,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和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原则,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实践的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庭教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2. 基本概念: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原则。

3. 方法讲解:详细讲解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家庭教育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家庭教育案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设计一个家庭教育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2. 家庭教育方法a. 言传身教法b. 榜样激励法c. 情感沟通法d. 亲子互动法3. 家庭教育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分析自己家庭教育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家庭教育主题讲座,邀请家长参与,促进家校共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家庭教育方法的讲解与实践运用。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

家庭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2. 学会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技巧,提高与孩子沟通的效果。

3. 了解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障碍,并掌握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亲子沟通的基本技巧及其在实际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亲子沟通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介绍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克服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障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几个亲子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实际操作所学沟通技巧。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在实际家庭教育中运用所学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讨论亲子沟通中的困惑和问题,互相分享经验。

7. 互动环节: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亲子沟通的任务,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板书设计1.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2. 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技巧3. 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障碍及克服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示例:(1)我发现自己与孩子沟通时,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缺乏耐心,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2)改进措施: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耐心。

2. 课后实践:与家人共同完成一次亲子活动,运用所学沟通技巧,增进亲子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技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亲子沟通的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确保情景与亲子沟通的艺术密切相关。

关于家庭教育教案5篇

关于家庭教育教案5篇

关于家庭教育教案5篇关于家庭教育教案(篇1)一、班会背景: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转变了先前对于班集体缺乏责任意识的状况,在言行举止诸方面约束自身,较好地做到了对集体负责,班级也连续四次获得了流动红旗。

但是,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接触中,我发现本班学生在对家庭负责这方面做得较差,原因存在于学生、家长等诸多方面。

对家庭负责是对孩子责任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养成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身心大有裨益。

二、班会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对家庭负责及其小学生对家庭负责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家长问卷中孩子“对家庭负责”的具体体现让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对家庭负责”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学生对家庭缺乏责任心的原因所在,让学生体会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并通过视频进行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三、班会准备:1、明确班会主题:“对家庭负责”,并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重点放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方面。

2、编写剧本,组织学生排练小品《回家之后》。

3、设计了一份以“对家庭负责”为主题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家长配合作答。

4、搜索与班会主题相契合的视频《天下父母心》。

5、制作相应的PPT。

四、班会过程:活动环节设计意图1、谈话导入通过温馨的音乐和主题词,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进入主题讨论。

2、小品表演:《回家之后》。

3、交流讨论:你觉得小品主人公哪些方面做得不好?4、指名交流:类似的言行举止是否也存在于你们身上?由小品引出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所作所为。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心去看、去想,在小品中学会辨析行为的对错,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5、怎样做才叫对家庭负责?交流,随机板书。

师小结。

6、对家庭负责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来看看爸爸妈妈的想法。

出示PPT。

7、有些同学在这些方面做得很不错,下面我就一些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两点,谈谈她是如何对家庭负责的。

家庭教育互动教案

家庭教育互动教案

家庭教育互动教案互动教案一:亲子共读目的: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图书选择一本适合孩子年龄的图书,可以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普知识书籍等。

步骤二:制定阅读计划每周至少安排一次亲子共读时间,每次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步骤三:共同阅读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轮流阅读图书中的内容。

家长可以适时提问,鼓励孩子进行思考和表达。

步骤四:分享感受阅读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互动教案二:家庭烹饪目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加强亲子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步骤一:选择食谱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一道合适的烹饪食谱,可以是简单易学的菜品。

步骤二:购买食材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去超市购买所需的食材,可以解释食材的来源和特点。

步骤三:烹饪过程按照食谱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烹饪。

在过程中,可以适时交流食材的处理方法、烹饪技巧等。

步骤四:品尝和评价完成烹饪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互动教案三:家庭游戏目的:增强亲子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步骤一:选择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个适合家庭进行的游戏,可以是棋类游戏、拼图游戏或者团队协作的游戏等。

步骤二:规则解释家长与孩子一起解释游戏的规则和玩法,确保孩子能够理解游戏的要求。

步骤三:合作游戏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注重合作精神和互动交流。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适时给孩子提供指导和鼓励。

步骤四:总结与反思游戏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总结游戏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互动教案可以包括亲子共读、家庭烹饪和家庭游戏等多个方面。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技能。

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应注重引导和鼓励,让孩子在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这些教案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涵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二)客体关系——家庭关系“客体关系”指的是什么?所谓的“客体”又是指什么?客体关系中的“客体”指的是人类。

引用奥图·肯柏格(OttoKemberg)的话来说,“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客体’这一术语更为恰当地应该是指‘人类客体’,因为它反映的是对此术语的传统用法……即与他人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外在的或内在的,可以是虚幻的或真实的,它们本质上都是基于与他人的互动。

形成“客体关系理论”(otdectrelationstheory),有一个共同关注点: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何被结构化地并入儿童的自我之中。

自我(ego)或真实的自我永远不可能在人际关系情景之外得以发展。

1.梅兰妮·克莱因背景:梅兰妮·克莱因是与弗洛伊德同一时代的儿童心理治疗师,与弗洛伊德建构的性心理观不同。

儿童,尤其是非常幼小的儿童,并不善于口头表达。

并且,要他们将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与过去的事件进行有意义的联系也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概念化的技巧还很有限。

因此,相关能力的欠缺使得精神分析技术无法应用于儿童治疗。

于是,克莱因转向使用游戏治疗,希望通过使用玩偶、泥巴、图画和其他一些非语言的方式来了解儿童的内在世界。

她的发现与弗洛伊德的发现迥然不同。

克莱因发现:与儿童用来控制情欲冲动(1ibidinalimpulse)的能量相比,儿童使用了更多的能量来建构他们的人际关系世界。

因此她声称:儿童的行为较少受其情欲冲动所驱使,而更多是受其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情感所左右。

对克莱因来说,这些人物的内在表象(internalrepresentation),也就是她所称的儿童的“内在客体世界”(theinternalot6ectworld)是构成心理的素材。

儿童的内在世界是一个人际关系的世界。

在构成儿童生活的所有关系中,克莱因对“母子关系”(mother-childrelationshlp)最为感兴趣。

由于这一关系非常强烈,并且包含了儿童与世界的许多互动,因此它成为其他所有关系的原型。

克莱因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我的核心与婴儿最初的且最基本的客体关系(即与母亲的关系)联系非常密切。

这种关系比其他任何关系更能成为建构儿童内在世界的基础。

而且这种内在的客体世界构成了人类精神的基石的观点。

2. 玛格丽特·马勒在马勒看来,成熟的整个顺序,就是儿童从对母亲的共生依恋状态转向实现稳定的自主认同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和分离一个体化阶段。

其中,分离一个体化阶段由一系列的亚阶段构成。

在分离一个体化阶段中,生命中最主要的冲突,即对自主的追求和要停留在与母亲的融合状态中的强烈欲望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最为强烈。

儿童解决这种冲突的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不带病态地走完一生。

第一阶段自闭(autistic)阶段起始于婴儿出生,并持续到出生后的第三或第四周。

在这一时期,婴儿通常意识不到其他人,只是通过寻求乳房来维持生计。

这一做法大部分是受根深蒂固的反射所指引,而不是意识到有对他的需要做出反应的另外一个人“在那儿”。

处于生命的这一早期阶段的婴儿,主要关心自己紧张程度的降低,几乎意识不到有另外一个人对他是负责的。

直到婴儿出生后第二个月的某个时候,紧张程度的降低与婴儿的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的联系才建立起来。

这是共生(symbiotic)阶段开始的标志。

第二阶段共生阶段大约开始于婴儿出生后的第五周,持续至第五个月。

但是,即便母亲是以原始的方式出现在婴儿的意识中(婴儿模糊地将她与温暖和满足的感受联系起来),她仍然没有被体验为一个自主的存在体。

婴儿的世界依然是非常“前客体”(pre-obiiectal)的。

在共生阶段,微笑反应首先出现在对母亲面孔的反应中。

虽然这似乎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分离”,但马勒指出,婴儿仍然继续将母亲体验为同一人际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因此,当母亲情绪上表现出沮丧时,婴儿可能也会以一种沮丧的方式来回应——即使食物、温暖和其他生理必需晶都存在。

在生命的这个阶段,“分化”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这些原始的、“前客体的”体验孕育了早期分裂的种子。

令人愉悦的体验被归为“好的”,而令人痛苦的体验被归为“坏的”。

它们一起构成了成为后来人际分裂前自体的记忆痕迹的基础。

在这时候,婴儿还没有将个体体验为一个分离的人,母亲与婴儿“自体”之间也没有分化,只有共生的、合一的体验。

第三阶段在共生阶段后是分离一个体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阶段,也是最复杂的阶段。

该阶段由一系列的亚阶段(subphase)构成,每一个亚阶段都标志着通往独立之路上的一种独特形式。

按照出现的次序,这些亚阶段依次是分化(differentiation)亚阶段、实践(practicing)亚阶段、和解(rapprochement)和原欲客体恒定(1ibidinalobject-constancy)亚阶段。

这四个亚阶段开始于生命的第五或第六个月,一直持续到第三或第四年,在本质上显示了一个人所达到的分离程度。

一个人的自体感以及所拥有关系的特性,大多由在这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所决定。

(1)分化亚阶段大约开始于生命的第五或第六个月,大约持续至第十个月。

在这段时期内,母亲一孩子之间主要的动力关系围绕在知觉区分上。

诸如视觉等感觉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当这些感觉系统发生变化时,儿童便越来越体验到与母亲(和其他人)的分离。

举例来讲,正是在这个阶段,儿童第一次体验到“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

当儿童开始探索这个世界,并且发现世界的范围远非他的嘴唇和手指所能触及得到时,自体和客体便变得更加分化。

(2)在大约第十或第十一个月时,儿童进入了实践亚阶段。

这一亚阶段一直持续到大约第十五或第十六个月。

其显著特征是婴儿开始进行四肢爬行的运动。

当儿童爬行时,他便可以在身体上将自己与母亲分离开。

在分化亚阶段,有一种马勒称之为“孵”(hatching)的现象,这便是与母亲的分离的原始萌芽。

马勒认为,儿童在身体上将自己与母亲进行分离的能力,显示了“心理诞生” (psychologicalbirth)的真正开始。

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可以完全依照他自己的意愿来活动。

他仍然寻求母亲的存在并不时加以确认,以便获取“情感上的加油”。

我们只需观察一下一个一岁儿童的玩耍活动便可以验证这一点。

即使儿童正与其他儿童一起玩得热火朝天,他也会定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用目光寻找母亲的位置。

虽然在这一阶段末,儿童开始直立行走,并且更为积极地探索世界,但他仍然将母亲当作“家庭基地”(homebase)。

(3)和解亚阶段开始于第十五个月到第十八个月之间的某个时间,并持续到第三十个月,或者说是儿童大约两岁半的时候。

在这个阶段,儿童在语言层面上与母亲以及其他重要人物(尤其是父亲)之间进行了越来越多的互动,因此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当儿童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几乎是得意地层现他新建立的独立时,自体的主张以及分离的感觉便成为核心。

但是儿童在将自己与母亲分离,并将自己建立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中,虽然迈的步伐越来越大,但他仍然强烈地需要帮助和确信。

儿童试图否认这一点,这最终导致了“和解危机”(rapprochementcrisis)的产生。

所谓的“和解危机”实际上是母亲与儿童之间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这些斗争构成了儿童对母亲的需要和儿童在分离一个体化进程的需要之间的冲突。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以一种膨胀的、无所不能的状态进入这个亚阶段。

然而,儿童仍然间或表现出对母亲的依赖以及其他需要的表达。

已经被多方着墨极力渲染的“可怕的两个人”(terribletwos),恰当地描绘出了此种冲突带来的强烈的负面影响。

母亲能够成功地给予儿童情绪支持,并保持自己的坚定性,且在这两者之间达成恰当的平衡,同时仍然允许儿童进行健康的独立活动。

母亲的这种平衡能力是解决这种危机的关键。

(4)原欲客体恒定亚阶段。

这一亚阶段可能是最关键的,因为它在自体的产生以及自体最终的特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一亚阶段,大约开始于儿童两岁半的时候,一直持续到儿童大约三岁的时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母亲的稳定的内在表象。

如果这一点没有完成,儿童将继续依赖母亲的身体存在来获取安全感,永远无法发展出自主的自体感。

这一任务成功完成后,儿童就可以将母亲内化,即当母亲不在眼前的时候,可以保持一种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

这使儿童可以独立于主要抚养者之外活动,并且可以体验到人际间的分离。

当达到了这一点,或者至少在这个方向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时,儿童便能基于自己的能力进行独立活动,同时建立健康的客体关系。

相反的结果是,儿童以及若干年之后的成人,对他的人际环境中的人的反应要么是严厉的、拒绝的,要么是给予不切实际的满足。

这两种“状态”(借用克莱因的一个术语)皆起源于不完善的早期客体关系。

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导致了成人客体关系的破裂,并最终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3.海因兹·寇哈特(HeinzKohut)简介:是对客体关系理论有重要贡献的一位心理分析师。

寇哈特的理论也是源自对患病人群(尤其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治疗工作。

基于临床工作实践,寇哈特建构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而“自体”(self)是该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所有的客体关系学家中,寇哈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将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引入了精神分析领域中。

他最主要的两本著作《自体的分析》和《自体的恢复》就反映了“自体”概念在他的理论学说中的重要性。

基本内容:如同其他客体关系学者一样,寇哈特也认为,(1)要理解人类精神的本质,关注母子关系是很重要的。

他强调了在母亲和婴儿之间强烈的互动之下的一些重要动力,并用这些动力来解释自体的发展。

正是自体的建构和它在人类事务中的角色界定了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异常的。

精神病理被看作是自体的一种困扰,这种困扰伴随着根植于早期困扰的母子关系中的极为严重的障碍。

(2)儿童生活在一个社会大环境中,他与他人的关系构成了心理生存的基本前提。

儿童自生命之初就需要成人不仅满足其生理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其心理需求。

在这些需求当中,最重要的或许是对一种模糊的未分化的自体感的支持。

尽管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自体感可能仅相当于一套反射以及与生俱来的潜能,但是通过父母的鼓励,这种自体感迅速转变成了精神世界中一股核心的组织力量。

(3)父母以及儿童生命中任何其他重要客体都称之为“自体客体”(selfobject)。

他用这个术语来指儿童生命中那些客观上明显分离的个体,这些个体最终会被并入自体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