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经济软着陆
93年经济软着陆采取的措施 年经济软着陆采取的措施
紧缩把投机倒把、房地产泡沫的资金来源彻底 断掉。 但是朱镕基对基础性生产,尤其是贫困地区西 部地区的正常生产还给予保证。 宏观调控把集中到沿海的过热过多的资金返流 到原来的地方去,这种做法既降低了通货膨胀, 又保持经济的必要增长。
中国经济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 中国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也可以说 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中国现阶段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忽略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以及环 境保护 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到位 中国的经济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中国过度依赖政府创造就业 中国现在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中国现行的经济政策
中央财经工作会议明 确提出,也就是实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提出今后一段时间经 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保增长、扩内需、年间中国能实现经济 的软着陆
原因如下: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十年将保持在10%左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失业率将降低到合理水平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互作用下,物价水 平将得到控制,趋于稳定,从而通货膨胀得到缓 解
中国曾经实现经济软着陆
1993年7月至1996年末朱镕基带领 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通货 膨胀率从1994年的24.1%降到 1996年的8.3%,但是经济增长率 则只从10.6%回落到9.7%。 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在国际上获得了 极高的评价,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 学家甚至认为朱镕基应当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
中国近期能否实现经济软着陆
郭建彬
制作
什么是经济软着陆
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 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 增长区间。 软着陆的基本指标: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
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
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
中国经济的八次危机及其软着陆
中国经济的八次危机及其软着陆温铁军中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教授课程前言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据统计在1978年至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因此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2010年据日本内阁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曾经说过,世界上还从未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又持久的经济增长,但是在对中国经济的一片赞扬声中却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教授就指出,中国自建国以来的60年间,其实已经发生了八次经济危机,新中国到底经历了哪八次经济危机?这八次危机又是如何化解的呢?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温铁军教授做客《世纪大讲堂》,来为我们拨开迷雾揭示中国的真实经验,让我们欢迎温教授。
解说: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温铁军教授是我国农村经济基础方面的三农问题和乡土中国治理结构的三治问题等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试验研究专家。
温铁军教授主张深入实地调查,形成问题意识,坚持从历史视角考察事务发展的脉络,倡导理论逻辑的起点,必须与经验过程的起点一致,才能真正做到联系实际,由此才能对制度变迁的国别比较研究超越一般意识形态化研究的羁绊,实事求是地探寻复杂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
王鲁湘:温教授您好,欢迎您再次做客《世纪大讲堂》,我记得是上一次我邀请您,就您的最近的这一本将要出版的新书来专门给我们观众做一个演讲,这本书现在我已经拿到手了,出版了,《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标题非常耸人,标题非常耸人。
温铁军:对不起。
王鲁湘:那么您这八次危机是指1949年,就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到今天的这60年间的八次危机,是这个时间段来的。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案例分析一、经济过热的表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3.2%,CPI 达到14.7%,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21.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6.5%,对外贸易逆差34.5亿美元。
到1994 年经济还在走热,CPI 达到了24.1%。
二、经济过热的原因:(一)为防止89年、90年以来的经济进一步下滑,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方面:投资急剧膨胀,这是最主要的。
国内投资:90年代初期,政府财政出现大量盈余,政府就会考虑把钱花出去,就出现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等。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有体制改革,个人的投资热也随之出现,特别是沿海地带。
外资直接投资(FDI):19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流入中国。
是实现高新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手段,所以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国内投资,外国投资不仅可以起到弥补发展中国家物资资本的缺口的初级作用,而且由于蕴含着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起到带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二级资本深化的作用。
2、货币政策方面(1)降低利息1990年4月15日至1993年5月14日。
央行两次降息(1990年4月15日的利率调整不计),利率从10.08%降到7.56%。
(2)货币供给飞速增加91年-93年M2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1.7%。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西部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市场机制的诱导下流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从低附加值的务农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企业,对经济增长作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在短期内增加了沿海地区的需求。
三、国家宏观调控(一)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
本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适度从紧而不是全面紧缩,在结构上则做到有松有紧。
主要措施如下:1、货币政策(1)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M2的同比增长率由93年的37.3%逐年回落到97年的19.6%;(2)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大力增加储蓄存款。
1993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来龙去脉和“软着陆”成功
1993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来龙去脉和“软着陆”成功作者:陈锦华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16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多次经历过“正常—过热—调整—偏冷”的怪圈。
这种多次反复的怪圈,长期困扰了中国的政府。
中国经济能不能走出这个怪圈?能不能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1993年开始实行的宏观经济调控,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可以走出怪圈。
市场经济要不要有维护公众利益的政府干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和能不能实行宏观调控?1993年宏观调控的实践回答也是肯定的。
1993年3月,我调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宏观经济过热的问题再次摆到了国家计委面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计委坚决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决策,坚持搞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物价,调整经济结构,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同情况,实行有上有下、有进有退、进退适度的灵活调控措施,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又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1996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积累了经验。
一、中国经济再度过热1993年的经济过热,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热得快、热得猛。
199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2%,工业总产值增长2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8%,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8.6%,这些数据表明,199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显示出过热的迹向。
在这个基础上,1993年上半年的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达到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高达61%,35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4%,6月份高达21.6%。
这种形势的出现,有几个重要原因:第一,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运行机制、人才成长、经验积累都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经过多年积累,经济实力增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外资的进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力和财力。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
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共经历了8次宏观调控实践,其中7次是反通胀的紧缩性调控、1次是反通缩的扩张性调控。
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1、1979-1981年的宏观调控:刹住“一拥而上”1978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社会迸发出极大的建设热情,各地出现一拥而上和宏观经济的过热情况,197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1.7%,产品供不应求,投资出现过热现象,消费品价格上涨。
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宏观经济运行增速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地接近于零。
1979 年、1980 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 年通胀达到6%,这就是第一轮的经济过热。
1979年3月,李先念、陈云就财经工作写信给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现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
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4月,召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用3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新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然而,在1979年、1980年两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并不统一,贯彻执行不力,基建总规模并没有降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为此,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经过1979年和1980年两年调整之后,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的大调整。
至此,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宏观调控得以有效实施。
当时采取的主要调控措施有:解放思想,搞好综合平衡;注意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严格控制新项目上马;加强物价管理,坚决制止乱涨价;扩大企业自主权,让企业办更多的事情。
国务院在1980 年12 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学生)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学生)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选作一题,要求逻辑思路明晰,分析透彻)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
案例内容提示: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
从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谨慎地启动经济,以避免经济的过度衰退。
然而,企业经营困难和亏损面的扩大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收入减少。
这种情况使无论下岗的还是仍在岗的工人都对未来收入产生不确定性预期,而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却清楚地预示着未来支出的增加。
于是人们就合理地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储蓄更多的钱以备未来之需,消费需求也进一步萎缩。
再加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产品出口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发生变化,总供给曲线没有发生变化。
案例2:利用“总需求”原理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内容: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多年迅速增长和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长期衰退。
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等因素,日本历史上的失业率是极低的,但这次失业率却从1990年的2%上升到1998年的4%。
在1990年以前的20年中,日本的工业生产翻了一番,但1998年和1990年GDP仍然一样,实际GDP停滞,有时甚至还下降。
在政府治理持续性经济衰退过程中,日本经济出现了典型的零利率、负通货的经济局面。
1995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把贴现率降到0.5%的超低利率政策;1999年2月,中央银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和刺激国内消费,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短期利率0.25%降到0.15%;同年3月份以后,日本央行大规模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促使市场利率基本降到了“零”。
同期,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1999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999年全年物价水平与上年持平,2000年负增长0.4%,2001年负增长0.9%。
中国将迎来“明斯基时刻”
中国将迎来“明斯基时刻”7.7%下降至5%。
大多数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将会成功实现软着陆,2014年和2015年的增长分别为7.4%和7.2%,对全球经济也不会有太大冲击。
但大摩认为,中国增速放缓严重冲击到全球经济,全球企业的盈利能力将随之大幅下降。
“明斯基时刻”是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的名字命名。
明斯基认为,随着市场上投机性信贷和旁氏信贷的增加,信贷环境恶化,金融系统出于避险考虑收紧信贷,当经济体系提供的贷款已经不足以支撑流动性需求时,就会出现“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
明斯基在其“金融不安定假说”中描述了信贷周期对经济的影响,该假说将信贷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避险信贷阶段,投资者们负担少量负债,偿还其资本与利息支出均无问题。
第二,投机信贷阶段,投资者扩大融资规模,以致只能负担利息支出。
第三阶段,即旁氏骗局阶段,投资者手头的现金已经不足以支付利息和本金,必须不断借新债或出售资产才能维系流动性。
明斯基时刻表示的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
明斯基指出,“在避险信贷主导的市场,经济系统会寻求内部均衡。
而在投机和旁氏信贷主导的市场中,经济偏差被放大的风险就会增加。
”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的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投资信贷和旁氏信贷的成分就越大,经济就越不稳定。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投资信贷和旁氏信贷主宰的阶段。
当下的中国,大批债务即将到期,借款人资金吃紧,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收紧,市场利率开始攀升,借贷成本升高,信贷日趋枯竭。
所有这些都暗示我们,中国的“明斯基时刻”已经越来越近。
宏观来看,很少有经济体的债务向中国过去五年那样疯狂增长。
中国私人部门贷款占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115%暴增至193%。
五年内增长了80%,而美国从2000至2005年期间仅增长了26%。
近年来,只有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增速超过了中国。
而且,有证据表明,债务增长是过度的且并没有进入生产部门。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
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
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
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
维普资讯
专题 聚焦
的惩 罚措施 可以看 成是 一记 当头棒 喝, 但是对集 中于 中国沿海 的经济过热增 长作用 甚微 。 区域 分散导致 的宏观 调控缺乏力度 已经成 为一个痼疾 。 另外, 分散 的银 行 系统仍 然是影响 中国宏观调 控效果 的关键 障碍 。 高速发展 的 区域主要是 由大型国有银行在 当地 的分支机构 和 区域 内自治的地方银行来提供 贷款。
三大降温战略
北京发布 的主要 集 中在信贷 方面的宏观调 控措施 , 对这 些导致经济过 热的关键
因素基本上不起作用。 这就让人们更加寄希望于发改委的行政措施来控制投资、 出 口增长和产业活动。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目前这类行政措施还非常少。如果中国的 宏观调控战役想要取得 一定成果 的话 ,这种 情况必须 马上 改变。 中国正在 努力控制这 些不利 因素,今后 的宏观 调控 可 以从 以下 三方 面实施 : 第一 ,扩大行政 干预投资 的范围。到现在 为止 ,限制措施还仅 限于部分行业 , 即电解铝 、水 泥 、铁 合金 、煤炭 、焦炭、PC以及住 宅领 域的房地产投机 预计发 V 改委不久会进 一步扩 大控 制 的范围。
维普资讯
专题 聚焦
中 国经济 能 否实现 软 着 陆
【 摩根 士丹利 8 2 日】 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 陆对全球 意义重大 。 月 1 由于金 融 体 系不完善 、 经济 区域 分 割严 重 以及对行 业投 资控 制 的力度和 范围不够 , 中国的宏
些措施不足 以控制 当前 已白热化的 中国经济增长 。 另一方面 ,中国 的政 策行 动相 对有限。 日来 ,虽然人 民币对 美元 的波动幅度 连 有所增大 , 二者 间 的中心 汇率几 乎没有 变化。同样 ,虽然几个 月 以来 ,有关部 门 但
什么是经济硬着陆软着陆
什么是经济硬着陆软着陆?“经济软着陆”的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
国民经济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年度间经济增长率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围绕潜在增长能力上下波动,形成扩张与回落相交替的一条曲线。
国民经济的扩张,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具有连锁扩散效应,在投资与生产之间具有累积放大效应。
当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超出了其潜在增长能力,打破了正常的均衡,于是经济增长率将回落。
“软着陆”即是一种回落方式。
在这里,“软着陆”也是相对于“硬着陆”,即“大起大落”方式而言的。
“大起大落”由过度的“大起”而造成。
国民经济的过度扩张,导致极大地超越了其潜在增长能力,严重地破坏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均衡关系,于是用“急刹车”的办法进行“全面紧缩”,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率的大幅度降落。
采用强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一次性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牺牲较多的国民收入将通胀率降到正常水平,优点是重拳出击立竿见影,往往公众尚未来得及足够的预期就已经达到了政策目的,缺点是经济震动较大。
软着陆着在相对长的时期内采用连续的政策组合比较平稳的将通胀率降下来,优点是收入相对牺牲较少,缺点是时间较长,且受公众预期影响变数较大,不一定能达到合适的效果。
【“软”和“硬”的区分】“软着陆”和“硬着陆”的指标主要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信贷扩张。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一国就要利用紧缩性政策来压制通胀,但是这时候社会总需求会下降从而经济速度增长变缓或者出现负增长,这就可以形象地称为经济“着陆”。
但是,如果一国实行的政策过紧,出现大幅度通胀后,紧接着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导致失业增加,经济速度下滑过快,这可以叫做经济硬着陆。
如果一国较好的实行了紧缩政策,使得过快增长的经济速度平稳的下降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而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通缩和失业,就可以叫做经济软着陆。
软着陆的基本指标:经济增长率>7%失业率≤4.5%,但在中国现阶段不是很现实,在4.5-6%区间是可以接受的通涨率≤4.5%,在中国现阶段,小于3%的理论指标是不现实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今日公布GDP增速料放缓2013年07月15日00:06中新网7月15日电(李金磊)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届时,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收支等经济数据将一并揭晓。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共经历了8次宏观调控实践,其中7次是反通胀的紧缩性调控、1次是反通缩的扩张性调控。
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978-1981 行政和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整顿1985-1986 紧的紧的1989-1990 紧缩紧缩1993-1997 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 积极稳健2004-2007 稳健稳健2008 稳健→积极从紧→适度宽松2009—扩张适度宽松1、1979-1981年的宏观调控:刹住“一拥而上”1978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社会迸发出极大的建设热情,各地出现一拥而上和宏观经济的过热情况,197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1.7%,产品供不应求,投资出现过热现象,消费品价格上涨。
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宏观经济运行增速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地接近于零。
1979 年、1980 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 年通胀达到6%,这就是第一轮的经济过热。
1979年3月,李先念、陈云就财经工作写信给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现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
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4月,召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用3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新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然而,在1979年、1980年两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并不统一,贯彻执行不力,基建总规模并没有降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为此,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经过1979年和1980年两年调整之后,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的大调整。
历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6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1979—1981年、1985—1986年、1989—1990年、1993年下半年—1996年、2003年下半年—2004年、2006年2008年。
在前四次宏观调控中,首先,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波动中已经出现的超过11%的“大起”高峰。
1978年经济增长率达11.7%,1984年达15.2%,1987、1988年达11.6%和11.3%,1992年达14.2%。
其次,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的全面过热或总量过热。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和一个“半周期”。
每次GDP的增长率到达波峰,都伴随着或者可能伴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过热”症状,于是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为经济降温,因此,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里,国家共进行了5次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1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5年以及2003年至今。
1977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
1978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并且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1.7%的高点。
迅速增长的基建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1979年出现了赤字。
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需求增长,超出了计划,而计划之外的产品供给,相当一部分采取议价方式,这就抬高了物价指数。
而且,为提高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发了工资、奖金和补贴,社会购买力快速增长,供不应求的状况更加严重,于是,国家调高了多种产品的价格,1980年的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7.5%。
中央从1979年开始采取措施,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1980年之后变得严厉,年底调整了国民经济计划,降低各项指标,压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当年还发行了48亿元国库券,冻结企业和居民的余钱,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
这些措施实施之后,GDP和物价指数的增长率都在1981年开始下降。
怎样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
怎样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大量投资和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近几年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目前投资、外贸在GDP构成所占的比例偏高,而消费又偏低,这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应及时调整政策限制投资和外贸的过快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发展,避免通货膨胀的加剧,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顺利发展。
标签:投资对外贸易消费由于我国的经济存量低,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成果已说明这种模式的成功。
但目前,中国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和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超过GDP的一半,目前的增长模式已出现了收益率下降和长期不能维持高增长的趋势,由于过分的基础投资,尤其房地产业的过分发展,现在我们国内的CPI持续高位运行,居民的收入放缓,生活压力加大,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投资形式分析1.投资增长率分析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划分,可将投资增长类型划分四类:投资增长速度低于5%为低速增长;投资增长速度在5%~20%为中速增长;投资增长速度在20%~35%为高速增长。
而我国近几年的投资增长率如下表:不难看出,2006年~2008年我国投资一直处于中速发展阶段,而2009年和2010年则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并呈现出上升势头。
所以,我国目前经济中投资过热可能已呈现出来。
2.投资效率分析一般用企业的资本收益率来衡量投资效率。
根据蒋云赟和任若恩(2004)的测算,从1982年到2002年的20年之中,不论是所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本收益率,还是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特别地,从1996年之后,所有工业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基本稳定在6%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接近资金成本,而国有工业企业的资本收益率还要低1.5个百分点左右,已经小于1年短期贷款的利率。
另一个衡量投资效率的指标是上市公司的息税前利润(EBIT)。
该指标反映了在交税和偿还利息前,上市公司的单位资产能够产生多少利润。
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思考
、
“ 着 陆’ “ 着 陆I.非典 型 硬 着 硬 ’ 软 、 S经济 “ 硬
收 稿 日期 :0 10 - 4 2 1- 7 0
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表示 , 第二季度 G P增速仍会和 D
第一季度相差无几。
持中性观点的人认为 , 中国经济“ 硬着 陆” 可能
分配 与经 济增长 。
・
9 ・
经 济 与 管理 ( 刊 ) 月
2 1 年 第 9期 01
性不大 , 但是必须警惕“ 非典 型性硬着陆” 。他们认 为,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此消彼长 , D 会 回落 , GP 但落 至7 %的可能不大。一方面 , 消费需求不会进一步恶 化, 此前担心的“ 去库存” 问题在第二季度基本结束。
业没有办法拿到,而那些没有效率 的企业却能通过
示, 中国错失抑制通胀的最佳时机 , 经济泡沫后遗症 已开始显现 , 经济有硬着 陆的风险。根据国家统计
局公布的数据 ,O 1 5 2 l 年 月份 Pl 由 4 b I 月份的 5 . 2 9 下降至 5., 3 2 而 月份为 5 . 表 明制造业活动增速 O 3, 4
1 个月新低 , 0 也验证 了抑制通胀背景下, 经济增长动 力已有所削弱。 此外, 各地电荒频现、 银行信贷收紧以
国研究发布报告认 为,工业活动放缓速度符合之前 预期 ,而 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长强劲 ,0 1 2 1 年初 的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新高 , 2 . 这些指标显 为 5 %, 8
贷款倾斜得到贷款 , 继续低效率地投资和生产 , 产能 由此 出现 过剩 。
乐观派并不认同“ 硬着陆” 之说 。巴克莱资本 中
不断放缓 。汇丰随后公布的“ 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 理人指数预览” 也显示了 2 1 年 5 P 初值降至 0 1 月 MI 5. 为 21 年 7 1 , 00 1 月以来最低水平 , 中产出指数创 其
全球经济放缓中国政策“三个不会”
和前 两次相似 ,是 2 个季 度这样较短 期 —3
1 2 日 下 午 , 摩 根 士 丹 利 执 行 董 事 的衰 退 。 2 0 年 全 年 ,我 们 认 为 美 国 经 济 月 4 08 兼大 中华 区首 席 经济 师 王庆 表 示 , “ 我 增 长 速 度 仍 将 维 持 在 l 左 右 。 % 们 预 测 , 中 国 的 GDP. 长 将 从 2 0 年 的  ̄ 07
美 国衰退仍是短期
王 庆 表 示 , “ 美 国 经 济 衰 退 , 欧 洲 但
今年美国经济衰退 是否成为必然 ?王 却不受 影响显然是 不现实的 。尽管 欧洲央
庆 表 示 ,尽 管 迹 象 上 不 是 很 明 显 ,但 华 尔 行 以及 英 国 的 货 币 当局 目前 还 没 有 减 息 的 街 的投 资 者 对 美 国经 济 的 未 来 走 向都 很 悲 意 愿 — — 这 是 因 为 一 直 以 来 他 们 都 把 控 制
观 ,他们认 为美国经济实 际上 已经衰退 两 通货膨胀 作为 第一 目标 ,但我 们判 断减息 个月。因为按照美国方面对衰退的定义 ,就 也是他们下一步的动作 。” 是整体经济连续两个季度 以上出现负增长 。 次级 债 的影 响 ,从 目前 来 看远 未 结 束。它是~ 个动 态的过程 , 目前披露的可
万 不得 已 ,恐怕 是 不 会 实 行 的 。 会 仍 然 是 政 府 工 作 的 重 中 之 重 , 当局 不 会 容 忍 经 济 增 长
此次 由于主 要工业国家经 济增长放缓 而导 致的外部 猛 然 减 速 。
需 求 减 弱 ,将 使 得 中 国2 0 年 的 出 口增 速 ,从 过 去 几 年 08 年 近 3 %出现 一 个 大 的 回 落 , 出 口 回落 又 会 反 向抑 制 投 0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案例分析一、经济过热的表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3.2%,CPI 达到14.7%,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21.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6.5%,对外贸易逆差34.5亿美元。
到1994 年经济还在走热,CPI 达到了24.1%。
二、经济过热的原因:(一)为防止89年、90年以来的经济进一步下滑,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方面:投资急剧膨胀,这是最主要的。
国内投资:90年代初期,政府财政出现大量盈余,政府就会考虑把钱花出去,就出现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等。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有体制改革,个人的投资热也随之出现,特别是沿海地带。
外资直接投资(FDI):19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流入中国。
是实现高新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手段,所以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国内投资,外国投资不仅可以起到弥补发展中国家物资资本的缺口的初级作用,而且由于蕴含着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起到带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二级资本深化的作用。
2、货币政策方面(1)降低利息1990年4月15日至1993年5月14日。
央行两次降息(1990年4月15日的利率调整不计),利率从10.08%降到7.56%。
(2)货币供给飞速增加91年-93年M2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1.7%。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西部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市场机制的诱导下流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从低附加值的务农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企业,对经济增长作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在短期内增加了沿海地区的需求。
三、国家宏观调控(一)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
本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适度从紧而不是全面紧缩,在结构上则做到有松有紧。
主要措施如下:1、货币政策(1)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M2的同比增长率由93年的37.3%逐年回落到97年的19.6%;(2)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大力增加储蓄存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在当前政府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到底会不会出现硬着陆?近来,国际国内唱空中国经济的舆论一波高过一波,以房价回落、民营企业倒闭、人民币升值等问题炒作,散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言论。
通过查阅资料,个人认为这些看法是对我国经济形势的一种错误判断。
我认为,滋生当前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部分大城市房价下跌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诸如上海、北京、深圳等由于政府限购令、国十条、房产税等系列政策的作用,表现较为明显。
以上海为例,今年3月上海平均房价环比下跌7.6%,且延续了这一下跌趋势,3月的最后一周和4月首周上海商品住宅均价连续两周低于2万元/平方米。
2、沿海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浙江、广东等部分沿海制造型企业在内部银根紧缩、劳动力成本提高,外部欧美市场疲软、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的多重挤压下,出现了企业扎堆倒闭的现象。
3、投资、消费比例失调
中国目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所占比例过高,目前为接近G D P总量的50%,而消费只占了G D P的35%。
一般情况下,两个指标占G D P的权重分别为30%、2/3。
4、通货膨胀高持不下
2011年上半年全国C P I同比增长5.4%,其中6月份的数据为6.4%,创三年新高,达到峰值。
7月份更是达到了6.5%的高值。
5、出口增速下滑
我国出口增速8、9、10月连续三个月回落。
10月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环比分别下降8.3%、7.2%和9.5%。
虽然,我国经济确实存在上述的一些现实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1、房价下跌是政府调控所致,是我国政府在当前房地产存在泡沫的情况下所出台的专门抑制房价的政策。
另外,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出现的房产泡沫也只是微量现象,并不代表整个中国的房产市场出现了泡沫,那只是个局部问题。
何况,这个局部漏洞也及时得到了修补。
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新开工住宅面积扣除1000万套保障房后,前10个月出现明显下降。
11月全国100
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比10月份下降0.28%。
其中10个大城市住宅平均价环比下降0.36%。
2、沿海部分中小企业的倒闭现象存在更深层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压力、欧美经济疲软、央行收紧银根等都是表面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倒闭的企业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比如产品结构不合理、信用低下等原因。
同时,中央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比如:出台金融财税政策,以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出口下滑,在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形下是正常的。
相反,在这样低迷的国际环境下,今年1~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9753.8亿美元,这样的数额已经很难得了。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上来。
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提到了战略地位。
今后,我国大量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畸形局面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今年以来,政府针对物价上涨过快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比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贷款投放力度,扩大农产品供给等措施,目前,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成效逐步显现,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C P I涨幅回落,P P I涨势趋稳。
5、就业方面,据人社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
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436万,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8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9万人,超额完成目标;
6、城乡居民收入上,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实际增长7.8%。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实际增长13.6%。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面对各项回落指标,如物价、房价、外贸顺差等,一方面,这些回落指标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还是保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社会就业的理想目标、人民收入的较快提高。
最后,我国与欧美国家不处于同一个阶段,欧美经济的低迷对我国只是有负面影响,但这并不能左右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长期趋势。
只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很好地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相信我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当前的适度放缓有其深层的原因,是属于短暂现象,中国的经济不会因为这些少量的、表象的、暂时的经济回落而出现所谓的“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