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_论唐代落第举子的节日敏感
【诗歌】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关键字】诗歌《蜀相、书愤》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
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4.“班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名师点睛】解答鉴赏诗歌语言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赏析的字词或句子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其对诸如使诗句内容更形象生动、使感情表达更酣畅淋漓等方面的作用。
【古诗文阅读】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阅读答案及赏析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华马衔杯问居乡。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离,白帝城边古木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后人评价元稹的诗“每工于发端”,恳请分析首句中“历历”字的妙处。
(5分后)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简要阐述。
(6分)参考答案1.“嗟”,叹惜的意思。
(1分)奠定了全诗叹惋的感情基调,(2分)既表达了对二位友人遭贬的同情,又暗含了离别的悲伤之情。
(2分)2.全诗运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后)首联与尾联“历历”“莫犹豫”轻易抒情,(1分后)颔联、颈联借峡中与长沙冷清壮阔的环境抒情。
(1分后)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同情和遗憾,(1分后)也存有对分别的忧虑挂念,(1分后)除了对友人的劝解和前景悲观的展望未来。
(1分后)赏析《送来李少府被贬峡中王少府被贬长沙》就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
此诗就是诗人为送来两位被贬谪的友人而作,寓存有劝解引导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再分出来总写下外,中间两联双双释义,不略偏祜。
颔联上句写下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去表明李少府不能取消的峡中荒芜之地;下句写下衡阳,表明王少府回去长沙,并期望他能够多递书函。
颈联上句写下长沙青枫江的帆船,就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下白帝城,远在和古原始森林的巴东,就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叠展开,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最后两句,就是劝藉二人天下可以安心而回去,没多久即可召还。
全诗情感不乐观,也不消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
“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
“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
长沙过贾谊宅拼音版
长沙过贾谊宅拼音版cháng shāguòjiǎyìzhái长沙过贾谊宅sān nián zhéhuàn cǐqīchí,wàn gǔwéi liúchǔkèbēi。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qiūcǎo dúxún rén qùhòu,hán lín kōng jiàn rìxiéshí。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hàn wén yǒu dào ēn yóu báo,xiāng shuǐwúqíng diào qǐzh ī。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jìjìjiāng shān yáo luòchù,lián jūn héshìdào tiān yá。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为何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杜甫(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唐]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文学_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翻译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翻译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
“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
“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
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
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
“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
“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
“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
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
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
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
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注释作者: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译文1、东山客:指东晋谢宁,曾隐居东山。
2、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齐采薇西山。
3、远:这里指不能入金马门。
4、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赏析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象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论唐代落第举子的节日敏感
供 了进 身之 阶 。 而应举人数 众多 与擢第 名额 有限 之 然
间 的矛盾 冲 突却 一次 次将 绝 大 多 数举 子 的 登科 梦 想 击得 粉碎 , 他 们遭 遇到了落 第的 尴尬与 痛 苦 。文 让 《 L -
雕 龙 ・明诗 第六 》 : 人 禀七 情 , 物斯 感 。[ 人 在 云 “ 应 ”1 ] 伤心 失意 时 , 心灵 更易被外物 所触 动 , 易生感 慨 , 易起
脆 弱 而敏感 的心灵 。 每当节 日来 临 , 们睹 物遇 景 , 而 他 浮想联 翩 , 会在 思亲之外 , 便 更多 一份对 节 日的敏感 。
寒退 花 开时节 间隔一 、 日相随而 至 。 食 、 明二节 二 寒 清 在 唐 代 成 为 官 定 的节 日。《 会 要 ・休 假 》 : ( 唐 载 “ 开
元) 十 四年 二 月十 一 日敕 :寒 食 、 明 , 日为 假 。 二 ‘ 清 四 ’
至 大 历 十 三 年 二 月 十 五 日敕 : 至 今 已后 , 食 通 清 ‘ 寒
明 , 假五 日。 至贞 元六 年三 月九 日敕 :寒食 清 明宜 休 ’ ‘ 准 元 日节 , 后 各 给三 日。 ’ ] 日期 间宫 中要 举 行 前 ’' 节 【 5
执 着追 求。
[ 键 词 ] 唐 代 科举 ;落 第 举 子 ; 日敏 感 关 节
[ 中图分类号] I0 [ 2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0 —7 7 (0 9 0 - o 9 一o 0 1 0 02 0 )4 O 2 4
唐 代 实行开科取 士 , 为社 会各 阶层 的知识 分子提
至汉 末 蔡 邕于 《 琴操 》 中将 介 子 推之 死 与禁 火 之 俗 附 会 在一 起 , ]- 如 此也 为 文 人诗 客提 供 了更 多 关 于 [O o 。 寒 食 节的 想象 空 间 。清 明最 早 记载 于 西 汉刘 安 编 的 《 南 子 ・天 文 训 》 “ 分 后 十 五 日, 指 乙 , 清 淮 :春 斗 为 明。 【时 间 为每年 的 四月五 日( 历三 月) ”4 ] 农 前后 。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
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
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
我在此整理了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11得乐天书元稹〔唐代〕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这是一首构思奇怪的小诗。
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
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
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其次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
”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难过?这封信到底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
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到底。
由于,诗人这时已经难过得不能说话了。
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想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兴奋,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难过。
够得上他如此关怀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
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2重赠元稹〔唐代〕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从艺术特色上看,此诗只说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头别”)和分手的时间(“月落潮平是去时”)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却有无穷余味,能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由于该诗虽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萦回不已的音韵。
3春晓元稹〔唐代〕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
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
”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21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代〕从前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许浑)(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许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下第贻友人许浑身在关西家洞庭,夜寒歌苦烛荧荧。
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马氏识君眉最白①,阮公留我眼长青②。
花前失意共寥落,莫遣东风吹酒醒。
注:①马良:三国襄阳宜城人,字季常,曾任蜀汉侍中等职。
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良眉中有白毛,乡里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②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三国时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晋书·阮籍传》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京赴考,不第后深感周边物事格外清寒,暗示自己内心凄苦。
B.颔联运用比喻,以“月中桂”喻人心之模糊不定,以“波上萍”喻羁旅之漂泊无依。
C.尾联的“花前”二字反衬鲜明,“莫遣”一句与苏轼的“料峭春风吹酒醒”意味相同。
D.全诗圆熟工整,属对精切,二、三联特别体现这一特点,显示出诗人诗艺之高妙。
2.刘克庄《后村诗话》称许浑“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本诗颈联与这一评价是否相符?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许浑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
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注】。
【注】鲁将军,三国名臣鲁肃。
当地百姓有在社日祭祀鲁肃的习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并借助“长”“渐”二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
B.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诗句的意境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相似。
C.尾联描写了锣鼓喧天、祭祀鲁肃的画面,表达老百姓对鲁肃的崇敬之情。
D.诗人游山访寺,诗歌却主要刻画村民生活,体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注。
4.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
”请结合该说法,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相应相避”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长恨辞》《杂诗 高台多悲风》《京还留别新丰诸友》《沁园春 梦孚若》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读长恨辞》《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4分)(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4分)阅读答案:(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
(1分)(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问题】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5分)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
(1分)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
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
(2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2分)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
(1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
(2分)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杂诗六首(之一)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_论唐代落第举子的节日敏感
? B收稿日期C!""#I$"I!( B基 金 项 目 C本 文 系 桂 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立 项 课 题 K唐 代 落 第 现 象 研 究 N以 唐 代 落 第 诗 为 中 心 M’课 题 号 N6U=V!""#"G)的 阶 段 性 成 果 D B作者简介C滕 云’$#GGI )@女’瑶族)@湖南永州人@文学博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D
一 Q寒 食 清 明 之 悲
寒 食 节起 源 于 周 的 旧 制@K周 礼 L 秋 官 司 寇 第 五 L 司火亘 氏M有 O仲 春 以 木 铎 修 火 禁 于 国 中PB!C的 记 载D
至 汉 末蔡邕于K琴操M中 将介 子 推 之 死 与 禁 火 之 俗 附 会 在 一 起@B%C卷三R如 此 也 为 文 人 诗 客 提 供 了 更 多 关 于 寒食节的想象空间D清明最早记载于西汉刘安编的 K淮 南 子 L 天 文 训 MNO春 分 后 十 五 日@斗 指 乙@为 清 明 DPB&C时 间 为 每 年 的 四 月 五 日 ’农 历 三 月 )前 后 D
落 第 举 子 如 此 害 怕 寒 食 清 明 节 日 !还 有 一 个 更 深 层 的 原 因 " 寒 食 清 明 之 际 !也 正 是 杏 园 花 开 科 举 放 榜 之 时 " 放 榜 后 举 行 一 系 列 例 行 的 喜 庆 活 动 !其 中 杏 园 宴 集 以采花看花为主题" 赵 彦 卫 #云 麓 漫 钞$卷 七 引 #秦 中 岁 时 纪 $载 %&杏 园 初 会 !谓 之 探 花 宴 " 便 差 定 先 辈 二 人 少 俊 者 !为 两 街 探 花 使 " 若 他 人 折 得 花 卉 先 开 牡 丹 +芍 药 来 者 !即 各 有 罚 "’,3.即 唐 进 士 放 榜 后 !例 于 杏 园 宴集!以少俊 者 二 人 为 探 花 使!使 之 骑 马 遍 游 曲 江 附 近 或 长 安 各 处 的 名 园 !采 摘 名 花 "在 人 们 心 目 中 ! 花 与 科举登第联 系 在 一 起!因 此 便 有 孟 郊 登 第 时!自 谓 &春 风 得 意 马 蹄 疾 !一 日 看 尽 长 安 花 ’之 说 " 邵 谒 下 第 时 便 说 &人 人 皆 爱 春 !我 独 愁 花 发 ’" 花 发 寒 食 清 明 之 际 !因 此 落 第 举 子 对 寒 食 清 明 节 日 看 花 赏 景 也 心 有
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归家的心理困境
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归家的心理困境滕云【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35)6【摘要】在唐代的科举热潮中,及第者一举成名天下知,返归故里荣己荣亲荣乡国。
举而不第者,却要遭遇榜前痛入骨髓的失意伤心,进取无门的绝望无奈,无颜归家的羞愧难当。
唐代落第文学,记录了落第举子欲归不得、归而难安的心理困境。
他们难过、思亲却不敢轻易回家,一旦踏上归途却又备受自卑羞惭心态的折磨,回到家里更有可能会陷于难堪、心痛的境地。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经历落第的打击和磨难后的心路历程。
%All people were keen o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the Tang dynasty, but most candidates failed. The failed candidates felt frustrated and discredited to go home. Such mindsets are recorded in the literatures about the failur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e loser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Tang dynasty missed their families very much but dare not go home. Once they made up their minds to go home, they suffered so much from a complicated feeling of low self-esteem, shamefulness, the embarrassment and heartache.【总页数】5页(P61-65)【作者】滕云【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桂林 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相关文献】1.从唐代落第诗看落第举子对科举的怀疑与反思 [J], 滕云2.唐代落第举子李山甫的科举历程及心态探析 [J], 滕云3.羞惭与怨恨——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的双重心态 [J], 滕云4.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屡败屡战的原因 [J], 滕云5.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唐代落第诗中落第举子的经济生活 [J], 黄云鹤;刘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稚登《新春感事》赏析及阅读答案
王稚登《新春感事》赏析及阅读答案王稚登《新春感事》赏析及阅读答案新春感事(明)王稚登信有清风不厌贫,吹帘入幌转相亲。
红颜薄命空流水,绿酒多情似故人。
服药难辞星入鬓,闭门长与竹为邻。
黄金散尽真堪惜,前日亲知是陌尘。
【注】王稚登少年成名,“奖引寒素,敦笃故旧”,遇人危难,不惜倾身援救,但是人至晚年,黄金散尽,热闹已逝。
1.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分)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谓亲知的势利嘴脸的愤慨与鄙夷。
诗人也曾富有过,也曾周济过亲朋,可是当诗人散尽黄金时,以前那些曾得过救助、受过恩惠的亲人知交都如同路人,让人深感世态的炎凉。
2.(4分)①拟人。
一二句写出了清风不厌弃贫寒、与人相亲的形与神,第四句以“多情”来写绿酒,第六句赋予竹以邻居的'身份,将“清风”“绿酒”“竹”写得可亲可感,同时也写出了作者清正的品格喜好。
②比喻。
第三句将自己的大好年华比作逝去的流水,意指虚度;第四句将绿酒比作老朋友,形象地再现了自己的现实处境。
③反衬。
一二句写清风“不厌贫”“相亲”反衬出人之厌贫爱富;四句写“绿酒多情似故人”,反衬出旧人的寡情;第六句“竹为邻”反衬出亲朋的疏远冷落;以物衬人,语不言人而意在写人。
作者:王稚登(1535年~1612年)字百谷、百榖、伯榖,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等。
先世江阴人,后移居吴门(今苏州)。
(1535年~1612年)字百谷、百榖、伯榖,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等。
先世江阴人,后移居吴门(今苏州)。
少有文名,善书法,4岁能属对,6岁善书擘窠大字,10岁能作诗,长而骏发有盛名。
嘉靖末年入太学,因写“色借相君袍上紫,香分太极殿中烟”的牡丹诗名扬京师。
万历时曾召修国史。
万历十四年与屠隆、汪道昆、王世贞等组织“南屏社”,广交朋友,人称“侠士”,曾结交名妓如马湘兰、薛素素等。
唐代落第诗研究
唐代落第诗研究唐代落第诗是产生于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并落第之后的一类诗歌,在唐代,落第诗既是落第者在大志难伸之际,排遣内心痛苦之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亲朋好友劝慰落第者的一剂良药。
根据作者身份的不同,落第诗可以分为落第自题诗和慰人落第诗,前者又可以分为落第书怀、落第赠人、落第留别三类,它们各自展示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落第书怀诗中的情感可以概括为愁、羞、愤、悔。
落第赠人诗中有两类比较重要,--类是赠友人的诗,用以表现友谊的珍贵;一类是赠主司或名流的诗,希望他们可以对自己加以援引推荐。
落第者离京时,在分别的场合,友人的送别诗多于落第者本人的留别诗,前者的主要情感倾向是对落第者进行安慰、鼓励。
各个类别的诗歌表现的感情时有交叉,而随着唐代前后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落第诗的感情基调也发生了变化。
落第诗的艺术优长主要体现在:哀婉感伤的整体风貌、多元艺术风格并存、比兴手法的普遍使用。
落第诗的艺术局限主要表现在部分诗歌依据固有的模式创作,以及相同典故、意象的反复出现给人造成陈陈相因之感。
落第诗中的景物描写比较零碎,但往往融合作者思想情感在内。
落第诗中的典故有正面性典故和负面性典故,作者在使用的时候都进行了适当的引申和发挥。
典故使用的局限是负面性典故过多造成了雷同感,也使情感过于悲苦。
唐代落第诗的作者很多都是下层寒士,他们容易受到势家贵族的打击和排挤,科举中也有很多因素对他们不利。
很多下层寒士在落第诗中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情,并对造成他们不遇的原因进行了批判,特别是批判了唐代的荐举制度和势家贵族干涉科举的行为。
很多落第诗称赞了寒士的贤能,并为其不被赏识而感到惋惜。
落第诗中不遇情感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封建时代士不遇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决定。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3)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3)池州杜少府、亳州韦中丞仕符,二君皆以长年精求释道。
乐营子女,厚给衣粮,任其外住。
若有宴饮,方一召来,柳际花间,任为娱乐。
中举子张鲁封为诗谑其宾,兼寄大梁李尙书诗曰:“杜叟学仙轻质,韦公事佛畏青娥。
乐营却是闲人管,两地风情日渐多。
”孙《北里志·俞洛真》条:洛真虽有风情,而淫冶任酒。
殊无雅裁,亦时为席纠,颇善章程。
赵元一《奉天录》卷一: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
三常与少年合用,指少年的狂放风流生活。
如《全唐诗》卷五一○张《赠淮南将》诗云:年少好风情,垂鞭眦睚行。
带金狮子小,裘锦狞。
拣匠装银,堆钱买钿筝。
李陵虽效死,时论亦轻生。
由上可知,唐人诗文当中,“风情”一词逐渐偏重“情”,指少年狂放风流之情或男女之情,与“风人之情”及婉讽之义无关。
除了唐人有多处使用“风情”一词以外,我们再看看白居易诗文中是否也有其他提及“风情”之处。
据笔者统计,白集中另用“风情”达14处之多,可以说是唐代作家中使用“风情”最频的人。
如果不考查其他“风情”使用之处的涵义,而指出“一篇长恨有风情”具有婉讽的意义是有失偏颇的。
白居易诗中“风情”多与“年长”或“壮岁”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集》卷十七《题峡中石上》诗: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
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又《白居易集》卷二六《忆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诗:齿发各蹉跎,疏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又《白居易集》卷十七《三月三日怀微之》诗: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又《白居易集》卷二四《题笼鹤》诗: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
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3]1626由此可知,这种风流狂放的生活内容是“花”、“酒”、“诗”、“歌”,自然也免不了会有乐妓的参与。
如《白居易集》卷二十《湖上招客送春泛舟》中云: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两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敎成。
【古诗文阅读】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南埃尔普。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例如屋里,东家流水进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备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为吕姓隐士。
②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述,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就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解围,吕莫斯季门上题“凤”字而回去嘲弄嵇喜就是“凡鸟”。
③“看看竹”事见到《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言吴中某家存有不好竹,开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片刻”。
(1)这是一首写“访隐者不遇”内容的诗歌,请分析颈联的作用?(4分)(2)从全诗看看,作者主要整体表现了哪两种思想感情?(4分后)参考答案(1)颈联及描绘了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青山冷艳,流水多情,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精妙境地。
(内容1分后,内容特点:环境清幽1分后)两句环境描绘,一则联结开篇的绝风尘,二则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回家即见山,表明与尘市靠近,抒发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联结前文”1分后,“隐逸情趣”1分后)(2)这首诗,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竹、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又充分表现了诗人向往归隐的情思。
(“钦羡”2分,“向往归隐”2分)二:1.作者在诗中写了吕逸人的隐逸生活,请结合全诗概括说明2.恳请赏析第三联的抒发效果参考答案(1)首联及作者以桃花源去比吕逸人住处,整体表现其瀑流韵致的形象;(1分后)颔联运用典故写下其对隐逸生活的敬仰;(1分后);颈联及整体表现其归隐环境的清幽;(1分后)尾联从负面写下其隐逸逼肖著书的生活。
(1分后)(2)“青山如屋里”,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其远离尘市,(1分)“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其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1分)两句既写出了优美如画的风景,(1分)又写出了吕逸人隐逸生活的情趣。
诗人孟郊的“落第诗”
诗人孟郊的“落第诗”自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给平民百姓以踏入仕途,光宗耀祖的机会以来,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对科举考试趋之若鹜,倾其毕生之精力以求金榜题名那一刻。
但是,科举考试是十分残酷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说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儿也为不为过。
史载,唐朝时,每逢国家开科考试,前来京城长安应试者多达千余人,而最终能够金榜题名者不过20几个,比例仅为2%左右。
在这血淋淋的激烈竞争中,第一次就能金榜题名者可谓凤毛麟角,一般来说都要经过几次考试才能最后考中,而绝大多数士子则更是一辈子也未能及第。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就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真实写照。
所以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过久困科场的境遇。
唐代大诗人孟郊就是其中的一个。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
孟郊家境贫寒,生活困苦不堪。
为了实现远大的抱负,他从小就刻苦学习,企图跃过龙门,光宗耀祖。
无奈命运坎坷,屡试不第,受尽了磨难,写下了多首“落第诗”。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这首《落第诗》是孟郊首次考试落第后写下的。
诗人自以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怀激情来长安应试,结果却名落孙山。
于是,在诗人眼里,月亮没有了光彩,明明是春天里郁郁葱葱的花朵,在诗人眼里却变成了一片“严霜”。
古时的交通工具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便利,来来回回花费多,还极不方便,所以许多举子落第之后不再回乡,留在长安复习,以待来年继续应试。
这些举子中那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在京城的日子还比较好过些;若是囊中羞涩,就免不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孟郊无疑属于后者。
在《长安羁旅》一诗中,孟郊诉说了自己在长安的苦难岁月:“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
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
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
”因此,此时诗人的心情极为沮丧,他多么希望有一位达官贵人能发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将他推荐给皇帝。
《遣兴三首·其二》古诗原文及注释
《遣兴三首·其二》古诗原文及注释《遣兴·其二》古诗原文及注释【作品介绍】《遣兴三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2首。
【原文】遣兴三首·其二作者:唐·杜甫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注释】①塞:边塞。
全诗校:“一作寒。
”②马邑州:在今甘肃天水市与成县之间。
《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内有马邑州,隶秦州,开元十七年置。
③降虏:指居于秦州一带的少数民族。
胡:安史叛军。
④穹庐:游牧民族的帐篷。
牢落:稀疏貌。
⑤“邺中”二句:指邺城唐军溃败事。
事反覆,全诗校:“一作何萧条。
”⑥诸将:指朝中得宠的大将军们。
茅土:指受封为王侯。
帝王社祭之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用茅草包之,授于被封者。
见蔡邕《独断》。
⑦载:发语词,犹乃。
载驱:即驱驰。
《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中 桂 树 与 科 举 扯 上 联 系 !源 于 #晋 书 $中 的 一 个 故 事 " #晋 书 8 郄 诜 传 $载 %&东 堂 为 晋 宫 正 殿 !时 郄 诜 曾 于东堂对策!中 上 第!自 谓 (臣 举 贤 良 对 策!为 天 下 第 一!犹 桂 林 之 一 枝!昆 山 之 片 玉")’,99.后 即 以 折 桂 喻 科 举 中 第 " 如 刘 商 #送 杨 行 元 赴 举 $诗 云 &千 钧 何 处 穿 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岑 参 #送 韩 巽 入 都 觐 省 便 赴 举 $诗 云 &洛 阳 才 子 能 几 人 !明 年 桂 枝 是 君 得 ’!贯 休 #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诗云 &今 日 桂 枝 平 折 得!几 年 春 色 并 将 来 ’!这 些 诗 句 都 以 桂 枝 喻 科 举 登 第 !曲 尽 了 此典故的奥妙"
余悸"
二 +中 秋 望 月 之 痛
中 秋 节 起 源 于 古 人 对 月 亮 的 崇 拜 "古 代 帝 王 有 春 天 祭日+秋天祭月 的 礼 制!&故 作 大 事 必 顺 天 时!为 朝 夕 必 放 4仿 5于 日 月 ’!,3./-67早 期 属 于 皇 室 活 动" 到 了 唐代!这种祭月的 习 俗 渐 为 人 们 所 仿 效!中 秋 之 日 成 为具有固定活动 的 节 日!从 朝 廷 到 民 间!人 们 在 中 秋 时 节 观 赏 祭 拜 天 上 一 轮 皓 月 " 中 秋 赏 月 玩 月 +寄 托 情 怀 !更 是 成 为 文 人 的 时 尚 "月 值 中 秋 分 外 圆 !月 圆 花 好 人 团 圆 也 就 成 为 中 秋 佳 节 的 主 题 !也 常 使 远 在 异 乡 的 游 子 望 月 思 乡 怀 念 亲 人 " 同 时 !古 代 承 传 下 来 的 有 关 月 的 神 话 !又 使 月 亮 意 象 附 会 了 新 的 情 节 "#淮 南 子 8 览 冥 训 $载%&羿 请 不 死 之 药 于 西 王 母!女亘 娥 窃 以 奔 月"’,0.此 后 人 们 便 想 象 嫦 娥 为 月 神!居 于 月 宫 之 中" #幼 学 琼 林 8 天 文$载%&青 女 乃 霜 之 神!素 娥 即 月 之 号"’,7.因 此 诗 人 们 常 称 月 为 &嫦 娥’+&素 娥’+&婵 娟 ’ 等 "#初 学 记 $卷 一 引 虞 喜 #安 天 论 $曰 %&俗 传 月 中 仙 人 桂 树 " 今 视 其 初 生 !见 仙 人 之 足 !渐 之 已 成 形 !桂 树 后 生"’,9:.所以又以 &丹 桂’+&桂 宫’等 指 月 亮"#淮 南 子 8 精 神 训$又 载%&日 中 有踆 乌!而 月 中 有 蟾 蜍"’,0.所 以人们又称月亮为蟾宫"
中 国 传 统 的 节 日 中 @寒 食 Q清 明 二 节 时 间 相 连 @于 寒 退 花 开 时 节 间 隔 一 Q二 日 相 随 而 至 D寒 食 Q清 明 二 节 在唐 代 成 为 官 定 的 节 日D K唐 会 要 L 休 假 M载NO’开 元 )二 十 四 年 二 月 十 一 日 敕 NS寒 食 Q清 明 @四 日 为 假 DT 至 大 历 十 三 年 二 月 十 五 日 敕NS至 今 已 后@寒 食 通 清 明 @休 假 五 日 DT至 贞 元 六 年 三 月 九 日 敕 NS寒 食 清 明 宜 准 元 日 节@前 后 各 给 三 日DTPBAC节 日 期 间 宫 中 要 举 行 隆 重 的 仪 式 和 活 动 D 当 此 之 时 @天 气 转 暖 @万 物 复 苏 @ 风 景 宜 人 @民 间 的 人 们 在 寒 食 清 明 之 际 @有 禁 火 寒 食 Q 上 坟 扫 墓 Q踏 青 春 游 Q聚 宴 娱 乐 的 习 俗 @人 们 往 往 在 这 个节日里与亲人故交欢聚交游D
#!Leabharlann 滕云有情天地内 多感是诗人
1::7年 91月
首 遥 望 故 乡 !思 亲 之 泪 潸 然 而 下 " 胡 曾 #寒 食 都 门 $诗 云 %&二 年 寒 食 住 京 华 !寓 目 春 风 万 万 家 " 金 络 马 衔 原 上 草 !玉 颜 人 折 路 傍 花 "轩 车 竞 出 红 尘 合 !冠 盖 争 回 白 日 斜 " 谁 念 都 门 两 行 泪 !故 园 寥 落 在 长 沙 "’金 圣 叹 点 评 胡 曾诗云%&(寓 目)之 为 言 身 立 道 傍!馋 眼 饱 看!而 于 我 全 无 分 也 "(万 万 家 )妙 !便 是 万 万 金 络 马 !万 万 玉 颜 人 " 再 加 (春 风 )妙 !人 亦 春 风 !马 亦 春 风 !便 是 万 万 春 风 !此 自 是 写 今 年 寒 食 " * * (轩 车 )+(冠 盖 )!即 七 句 之 (谁 )字 也 "朝 则 竞 出 !不 见 人 面 上 有 两 行 泪 也 "暮 则 争 回 !不 见 人 面 上 有 两 行 泪 也 " (红 尘 外 )写 其 竞 出 之势!(白 日 斜 )写 其 (争 回 )之 势"’,-./01-2 长 013 沙 人 胡 曾 !咸 通 中 赴 长 安 应 举 屡 下 第 " 此 时 诗 人 正 逢 京 城 二 度 寒 食节!节日之 际!诗 人 只 能 孤 身 立 于 道 旁 馋 眼 饱 看 万 万 家 人 轩 车 出 城 赏 景 欢 娱 !自 己 遥 望 故 园 长 沙 而 落 泪!与朝而竞出+暮 而 争 回 的 游 玩 赏 花 之 轩 车 玉 人 欢 颜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照 "赵 嘏 #东 望 $诗 云 %&楚 江 横 在 草 堂 前 !杨 柳 洲 西 载 酒 船 "两 见 梨 花 归 不 得 !每 逢 寒 食 一 潸 然 " 斜 阳 映 阁 山 当 寺 !微 绿 含 风 月 满 川 " 同 郡 故 人 攀 桂 尽!把 诗 吟 向氵穴 寥 天"’赵 嘏 曾 久 困 举 场!眼 见 同 乡 故 人 一 个 个 登 第 归 乡 !自 己 欲 归 不 得 " 这 一 次 他 已 离 家 两年!每年寒 食 节 至 他 都 会 思 乡 流 泪!只 好 对 天 吟 诗 寄 情 "顾 非 熊 #长 安 清 明 言 怀 $诗 云 %&明 时 帝 里 遇 清 明 !还 逐 游 人 出 禁 城 "九 陌 芳 菲 莺 自 啭 !万 家 车 马 雨 初 晴 " 客 中 下 第 逢 今 日 !愁 里 看 花 厌 此 生 " 春 色 来 年 谁 是 主 !不 堪 憔 悴 更 无 成 "’顾 非 熊 诗 名 早 著 却 久 困 举 场!这年下 第 后 适 逢 清 明 节 日!雨 过 初 晴!九 陌 花 开! 啼 莺 婉 转 !城 中 人 相 逐 而 出 !赏 花 阅 景 "刚 经 历 了 落 第 的 诗 人虽亦夹杂 其 间!然 含 愁 看 花!感 觉 竟 是 生 不 如 死 !甚 至 害 怕 明 年 应 考 再 遭 落 第 !自 己 不 堪 忍 受 "
一 Q寒 食 清 明 之 悲
寒 食 节起 源 于 周 的 旧 制@K周 礼 L 秋 官 司 寇 第 五 L 司火亘 氏M有 O仲 春 以 木 铎 修 火 禁 于 国 中PB!C的 记 载D
至 汉 末蔡邕于K琴操M中 将介 子 推 之 死 与 禁 火 之 俗 附 会 在 一 起@B%C卷三R如 此 也 为 文 人 诗 客 提 供 了 更 多 关 于 寒食节的想象空间D清明最早记载于西汉刘安编的 K淮 南 子 L 天 文 训 MNO春 分 后 十 五 日@斗 指 乙@为 清 明 DPB&C时 间 为 每 年 的 四 月 五 日 ’农 历 三 月 )前 后 D
!""#年 $!月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1234/56074728/1934:/44+;+
第 !%卷 第 &期 ’总第 ("期) </4-!%8/-& ’=09 8/-(")
有情天地内 多感是诗人
>> 论唐代落第举子的节日敏感?
滕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广西 桂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