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组讨论应有“三”目标
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讨论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讨论活动语文课堂是学生研究和运用语言的重要场所。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开展语文课堂讨论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讨论活动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
同时,通过批评与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课堂讨论目标在开展语文课堂讨论活动之前,教师应明确讨论的目标和主题,确保学生在讨论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追求深入和全面的思考。
例如,在讨论文言文与白话文对比时,可以设定目标为学生明确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并能运用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课堂讨论活动需要时间的掌控,不能过于拖沓,也不能过于匆忙。
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学生的发言时间和次数,避免个别学生过于主导,影响其他学生的参与度。
四、灵活运用不同的讨论策略在语文课堂讨论活动中,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讨论策略,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小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意识,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体验,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法在语文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疑惑和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予合理、有条理的回答,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评价与总结在语文课堂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总结。
语文课堂中小组讨论的重要意义-精选教育文档
语文课堂中小组讨论的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是“活动单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
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
但在“活动单教学”实施中,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小组讨论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和冷静、理智的思考,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使一些小组讨论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有的所提的问题虽值得交流讨论,但学生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或还未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组内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要么不知从何说起,要么一哄而起,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这些都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摆设”,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保障小组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具体来说,可从两方面来操作:(一)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
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互助型学习方式,即教师将划分学习小组作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
它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被大量引入小学语文的课堂,使得小学语文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收效甚微。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其自身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这一方法。
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却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流于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是只侧重表面形式,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热闹,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一现象更明显。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管要讲的内容合不合适,都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展开。
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相对而坐或将课桌摆成一定的形状就是合作教学。
如此生搬硬套,只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的合作形式,不仅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各自为政,教学秩序混乱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还有的小组可能会争执起来。
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停,学生立刻就安静了下来,教师要学生汇报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即使同一个小组的回答也五花八门,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有效控制。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小学合作学习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但是小组间并不是全员参与,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多,往往是小组讨论中的主角,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听众,过分依赖、盲从好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小组的工作方针
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小组的工作方针为了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针,以指导备课小组的工作。
一、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工作原则1. 全面性原则:备课内容要全面,涵盖教材所有知识点,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2. 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活动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3. 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实践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三、工作内容1. 教材分析: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目标。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需求,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 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导入、新课教学、练习巩固等环节。
4. 教学资源整合:搜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素材、课外阅读材料等。
5. 教学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工作流程1. 集体备课:备课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2. 个人备课: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个人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
3. 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设计,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评价与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教学信息。
五、工作要求1. 团队合作:备课小组成员要相互支持,共同协作,共同提高。
2.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3.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兴趣培养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兴趣的培养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师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准备、创设氛围、培训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讨论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精心准备;创设氛围;培训技能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现今最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把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按照老师的布置,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语文课堂,现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采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讨论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是讨论秩序混乱。
有的小组讨论表面看很热闹,学生兴致很高,发言热烈,但实际上各说各的,或者随便谈谈。
二是出现讨论“冷场”的现象:讨论开始,学生你看我,我瞧你,不知怎么做,怎么说,一言不发,结果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要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初浅的探索:一、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方案,做足组织讨论前的各种功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中承担着特殊的角色,既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到讨论中,但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名讨论者;既需要以开明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不能听之任之,放弃自己对讨论的领导和组织的职责。
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无准备不组织讨论:1.开发教材,找准最佳切入点在语文的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为此,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组织学生讨论中找到师生、课堂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讨论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文本进行“深度开发”,用新课程理念研究、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做到问题设计真正贴近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
浅议语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摘要:现在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可是,很多老师在运用它时,存在着不少问题。
根据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希望能更好地服务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问题明确;思考充分;分工合作;点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三)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学过程是一个平等探究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小组讨论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成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特色。
如何安排好课堂中小组讨论呢?根据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语文课堂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要明确讨论交流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无“话”可说笔者发现,课堂中教师在安排学生讨论时,教师问题不明确,许多学生吃不透老师的问题,更谈不上对于老师的问题如何入手。
这样一来,学生认为反正是不知道,还不如乘此机会讲讲闲话呢。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为你打开一扇门》公开课。
在精读品味环节中,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讨论问题:“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
请你选择第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小节,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对此小节的体会。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们朗读后,讨论开始了。
学生们有的在那里盯着书看,有的微笑着看其他组员,有的干脆开小差。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是好?这说明,这位老师的问题不够明确。
因此,在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前,教师必须先精心设计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让他们有明确的任务后再下手。
二、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新课标刚一开始实施时,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让人看到自己是在用新课标上课,很着急,时不时让学生讨论,忽视了控制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得不偿失。
记得当时上的是冰心的《繁星》。
为了急于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立即组织讨论“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由于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了解课文内容,甚至还不知道作者三次看星的时间、地点,就进入讨论环节了。
语文教育小组讨论记录
语文教育小组讨论记录一、注重思想教育与语文兴趣的培养。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通过朗读、讲解、感悟、讨论,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逐步教会学生先学会做人,然后再教给知识和本领。
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家庭和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领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其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
教育者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独立的思考。
语文课堂对文章条分缕析,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们基本上生活在“教参”的世界里,学生生活在“别人”的见解里,没有自我学习的乐趣,没有自我独立的思想。
本学期在课堂设计上尽量跳出“字词句段和中心思想”传统的课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重在引导学习,指导学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调动,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课文内容,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讨论中增加言语实践的机会,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样,学生摆脱了机械、被动的听课方式,使学生明确如何从多角度出发理解课文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诵读,在诵读中积淀。
语文教学要抓言语,言语训练要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要使学生对言语的运用得心应手,只有对言语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系统。
诵读便是完成言语强化的必由之路。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引导他们“准确地读”、“流畅地读”、“有表情地读”,对有些文段要求熟读成诵,克服了课堂上重“讲”轻“读”的现象,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构建策略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构建策略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讨论式教学运用恰当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有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近一年的教学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的讨论学习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它被语文老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设计问题没考虑学生实际,一味追求形式,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调控,课堂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表面沸沸扬扬,实际一无所获、问题不了了之或教师取而代之的情况。
我曾在我校听了几堂初一、初二年新老师汇报课,四位教师均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次数多者四五次,少则两次。
形式有小组代表发言,也有小组辩论等。
课堂十分热闹,讨论确实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讨论问题设计不合理。
为了使讨论收到成效,设计的问题应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说有所得。
但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例如七年级一位老师在上语文版《第一千个球》时,问学生“贝利在哪一件事上与父亲发生矛盾?父亲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大家来讨论一下”,笔者认为此问题在文中容易找到答案,缺乏讨论的必要,长此以往,学生对讨论的意义会失去兴趣。
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望而生畏,三缄其口,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或教师一手包办。
如何设计有趣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
如何设计有趣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小组合作活动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因此,设计有趣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设计这样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和主题确定设计小组合作活动的第一步是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
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或口语表达能力等。
主题可以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如文学作品、语言技巧等,也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如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二、合适的活动形式选择根据目标和主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形式:1. 阅读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阅读材料,并阅读后展开讨论。
可以通过问题导引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2. 写作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篇作文或写作任务。
可以采用分角色合作、分段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撰写文稿,共同完成作品。
3. 情景模拟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实际情境下的语言表达训练。
可以是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4. 创意分享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创意,并进行集体评选和展示。
可以设计一些创意任务,如写一首诗歌、创作一个故事、设计一份广告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角色分工和组织方式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合理的角色分工和组织方式对于活动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可以设立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确保活动的组织方式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活动流程和任务要求。
四、引入趣味元素为了增加小组合作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可以在活动设计中引入趣味元素。
比如设立小组竞赛、制定奖励机制、设计游戏环节等。
这些趣味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语文教学要打造“五有课堂”
语文教学要打造“五有课堂”作者:向琦向守万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年第11期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打造“五有课堂“,从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学习策略、教学反馈、师生关系五方面,全面挖掘一节语文课的潜力。
一、有明确的、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思想方法目标、创新能力目标。
一堂课,目标既有常规目标,又有核心目标。
常规目标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核心目标只有一个。
课堂进行就是瞄准核心打靶。
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年段目标——整册目标——单元目标——小节或课文目标——课时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即体现了谁(学习主体),做了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的学习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标准)。
目标设置主要做到四点。
一是要明确这堂课上要做什么,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向数学教师学习。
二是要合理,就是适合本班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防止目标设置得高大上偏离重点,防止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
三是要具体,就是要具体到重点难点,并且有明确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要求以及达到的学习程度,也就是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四是要可测,就是目标的达成度便于测量。
也就是通过课堂检测,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些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够检测得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得到一些结果。
新授课要突出核心目标,在确保一课一得的基础上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有不少于20分钟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什么是学习?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实践,学习是体验,学习是内化。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丰富自己的知识,长自己的本领,用活自己的头脑,积累有用的基本才能。
课堂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关系很大,教师要设计活动式学习,采取活动化教学,以综合性学习为基本课堂形态,用主问题设计与教学支架(思维支架)的设计以确保学生学习真正发生。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流畅、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小学语文教学采取了多种方法:
1.听说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结合。
通过听故事、说话、朗读课文、写作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情境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语文能力。
2.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不至于有的学生觉得太难,有的学生觉得太简单。
3.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
老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文学作品阅读和赏析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和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导读、名篇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5.语文游戏和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通过语文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趣味性的语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多媒体辅助教学、文学作品阅读和赏析、语文游戏和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交流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交流研究计划同昱小学柴宁一、指导思想以新的课程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根据语文学科教育的具体特点,认真开展好《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展开活动,对自身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合作协调能力。
二、研究目标本学期是课题主项实施的第一个学期,我将遵循规律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认真扎实开展课题工作,搞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
三、工作措施及方法1、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并写好读书笔记。
2、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定班定人,上好研究课,积极邀请同行进行指导、研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
将学生合理分成4人小组,让一名语文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学困生定为每组副组长。
3、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听同行们的课,积极捕捉课题研究信息,搜集教学资源。
4、及时总结课后的不足,制定好下一次研究的目标。
四、具体活动内容九月1、课题主项。
2、写好实施方案,写好计划,部署学期研究工作。
十月、十一月1、进行理论学。
2、多听同行的课,捕捉研究信息,搜集研究资料。
3、上好课题研究课。
十二月1、继续搞好理论学习。
2、写学习心得。
3、进行学期阶段性小结。
小组合作交流课题研究反思同昱小学柴宁新课改以来,小组交流讨论是教师组织上课的常用模式。
但是不同老师组织小组讨论其效果却是天差地别,有些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而有些却只有形而没有质。
下面是我研究小组合作交流以来的几点思考:一、小组讨论交流者首先需要独立思考,学生来不及独立思考,就不能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讨论。
1、在讨论之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有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组织讨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都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讨论。
而且会达到小组讨论较好的效果。
2、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讨论结果是对是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非盲目听从“优生”,最终就是受益者。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的讨论问题设计与控制
般而言 , 知 识 性 内容 的教 学 , 采 用 直 接 讲 授 法 要 比组 织 讨论 的效 果 要 好 。 教 学 重 难 点 则 可 以组 织 学 生 讨 论 , 因 为 这类 问题 具有 开放 性 、 思维性 、 政论 性 。 可 以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激 活 思维 , 培养创造才能 , 有 利 于 快 速 达 到课 堂 教 学 目标 。 完 成 教 学任 务 。 因此 。 在课堂讨论前 , 教 师 应 该 根 据 教 学 目标 和 学 生 的认 知水 平 设 计 多 层 次 的 问 题 ,使 讨 论 活 动 成 为 学 生 交 流 的 动力 , 把 知识的获取 、 规律 的探索 、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寓 于 课 堂 讨论 之中 . 真 正 把 问 题 讨 论 作 为 自我 探 究 、 自我 发 现 、 主 动 实 践、 合作交流的载体 , 从 而 全 面 提 高 课 堂 讨论 质量 。 3 . 加强过程监控 . 彰 显 个 性 探 究 目前 . 很多学校都在应用有效课堂教学这种模式 . 这 种 模 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小组合作学 习, 简单地说就是小组讨论 。 我听 了不少课 , 但都存在误 区 , 有 的对学 生不管 。 有 的则 完 全
是 ; 试 周 刊2 0 1 3 年 第 8 9 期
语 文 有 效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讨 论 问 题 设 计 与 控 制
王 佩喜
( 盱 眙 县第 六 中学 , 江 苏 盱眙 2 1 1 7 0 7 )
摘 要 : 语 文 有 效 教 学 就 是 要 结 合语 文 新 教 材 的特 点 和 新 形 势 下语 文课 堂 的 教 学 要 求 .从 明确 课 堂讨 论 问题 设 计 目 的 、把 握 讨 论 问题 的 难 度 和 加 强 课 堂讨 论 的组 织 监控 等 方 面 不 断探 讨 开展 语 文课 堂 的 有 效 问题 设 计 策略 的研 究 。 最 终 目 标在 于探 讨 如 何 在 语 文 课 堂 有 效 教 学 中加 强 对 讨 论 问题 的设 计与控制, 进 而 使 语 文 有 效 课 堂教 学 落 到 实 处 。 关键 词 : 语 文 有 效 课 堂 课 堂 讨 论 问题设 计 《 语 文 新课 程标 准 》 指出: 课 程 改 革 要 优 化教 学 过 程 , 倡 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习方式 。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思考和讨论 . 领 悟 文 本 的丰 富 内涵 . 可 以养 成 独 立 思 考 、 质疑探究的学 习习 惯, 增强思 维的严密性 、 深刻性 和批判性 , 为 学 生 搭 设 思 维 的 跳板 , 让 他 们 向 更 高 的层 面 飞 跃 . 也可 以协调教 与学 、 学 与 学 的关 系 , 让 课 堂 教 学 波 澜 迭起 、 抑扬有致 , 从 而 收 到 预 期 的 教 学效果。 课 堂 讨 论 是 语 文 有 效 教 学 的 一种 重 要 方 法 .尤 其 是 在 大 力推进新课程标准的今天 , 讨论教学法更显得十分重要。 课 堂 讨 论 是 一 种 教 师 与 学 生 、学 生 与 学 生 共 同 构 建 的 一 种 教 学 行 为 。 在课 堂 讨 论 中 , 师生 、 生生相互 沟通 、 相互启发 、 相互 补 充 , 分 享 彼 此 的思 考 、 体 验 与 收 获 。课 堂讨 论 可 以 活 跃 课堂气氛 , 丰 富 教 学 内容 , 增强学生 的竞争 意识和创新 意识 , 锻炼学生 的归纳能力 、 推理能力 、 逻 辑思维 能力 、 判断力 和 口 头表达能力 , 同时 , 还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探 索 精 神 和 自主 探 究 学 习 的 良好 习惯 高 质量 的 课堂 讨 论 可 以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培养 学 生 能力 , 彰显学生个性 , 从 而 实 现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有 效 和 高 效。 回 顾 多 年 的语 文 教 改过 程 。 颇 有 成 就 的 语 文 教 学 专 家无 不 是把 课 堂 讨 论 运 用 于教 学 之 中 。 例 如 , 魏书生老师的“ 六 步课 堂教学法 ” , 李 镇 西 老 师 的“ 研 究 讨 论 教学 法 ” 等。 然而 , 我 们 发 现 有 的教 师 往 往 将 课 堂 讨 论 形 式 化 。结 果 不 仅 不 能 充 分 发 挥 课堂 讨 论 应 有 的效 能 , 反 而 浪 费 了宝 贵 的时 间 , 降 低 了语 文 课 堂教学的效率 , 导 致 语 文课 堂 教 学 低 效 。 课 堂 讨 论 很 重 要 ,但 要 开展 好课 堂 讨 论 很 困难 。谈 论 什 么, 怎样讨论 , 怎样 才能体现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让 学 生 在 讨 论 中互 相 学 习 ,取 长 补 短 ,这 些 都 是 语 文教 师 应 该 处 理 好 的 问 题, 我 在课 堂 教 学 中从 以下 四个 方 面 着 手 :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计划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以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结合语文课程内容,围绕语文素养、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课外阅读、写作训练、口语表达等。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合作完成任务。
2. 导师辅导:老师对小组学习进行辅导和指导。
3. 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阶段一:团队组建1.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学号、性别和学业水平上都有所差异,以便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支持、合作学习。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相互信任、合作沟通的能力。
阶段二:任务设置1.合理闭合小组,在学生欣赏多种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包括书写读后感、合作进行某种创作等。
2.以小组学习任务为基础,设定小组合作成果评价标准。
阶段三:任务实施1.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退出小组中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互助,完成任务。
2.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辨能力。
阶段四:成果汇报1.小组根据合作任务完成成果,进行汇报展示。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互评、评价小组合作所获成果。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价。
2.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总体评价。
3.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课程成绩,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沟通和互助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功能,提出了小组讨论式教学改进的一些策略方法。
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以讨论为手段,深入开展师生、生生间的真诚对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问题内涵策略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都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
然而在日常教学课堂中,一些教师由于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不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使小组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使小组讨论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一、小组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形式较为单一,更缺少完全意义上的自主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也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兴趣,力图使课堂自主,小组讨论式学习,常常缺乏详细的讨论指导方案和有效组织与引领,任由不发一言的学生退出讨论活动,也或者难以控制组内学生的发言无序、无重点和无中心的现象,使学生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学习上的自主。
也有很多学生课前没有预喜,对讨论的内容不熟悉,小组成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去讨论,分工不明确等等,导致讨论走向低质、低效。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功能小组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思考、主动设疑,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讨论、质疑,并加强合作交流,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现,彰显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激活主体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语文课堂实效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文一年级备课小组的工作方案
语文一年级备课小组的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为了提高我校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备课小组致力于打造高效、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学研究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工作原则1.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备课小组成员之间要积极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水平。
2. 教学研究,持续改进:备课小组要定期进行教学研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三、工作内容1. 集体备课:备课小组成员要提前一周准备好教学内容,并在备课会议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备课会议每周一次,由组长负责组织。
2.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资源共享: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素材、测试题等)在备课小组内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研究:定期进行教学研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5. 课堂观察:备课小组成员相互观摩课堂,课后进行交流和反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6. 评价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四、工作时间安排1. 每周一下午进行备课会议,每次会议时间为2小时。
2. 每周五进行课堂观察,观察时间为1课时。
3. 每月进行一次教学研究,研究时间为2课时。
五、工作要求1. 备课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按时完成备课任务。
2. 认真对待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尊重备课小组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按时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组长请假。
六、激励与考核1. 对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备课小组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划分小组。
要使全班同学在课堂上都参与讨论,一人一分钟还来不及,怎样既让每个人都参与教学活动又提高积极性呢?划分小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前三排学生为一组,后三排为一组,把原来的四大组分成八小组。
每一小组作为一个单位,每次发言派出一名代表,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讨论的普遍参与性,提高了讨论效率。
2、激励与竞争机制。
必修课总评中有一项是课堂表现分,因此,我在每节课结束时评出课堂表现最佳的那一组,给该组的每一成员加2分,这个措施的制定,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与其他小组互相竞争,从而激发了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
3、“小组讨论”作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运用,其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程式:第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布置讨论题。
第二步:个人自学,小组讨论。
第三步:全班交流,教师调控。
第四步:师生共同总结。
小组讨论形式也存在一些缺点:课堂气氛确实调动起来了,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
教师在实行时应该避免“为讨论而讨论”的片面认识。
只要如果运用恰当,“小组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该如何有效地调控小组讨论,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呢? 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课前准备,重视预习“小组讨论学习”首先要课前充分准备, 有的放矢,并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在备课时,教师要围绕教材及教学目的,找准重点、难点、疑点,并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能力等设计讨论题。
讨论题要难易适当,富有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让学生在新课开始前,按“读、查、想、找”四步自学法完成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为课中小组讨论做好铺垫。
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事先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收集有关资料, 为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好准备。
二、科学掌握“小组讨论”的时机在语文课堂中,为了使小组讨论能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应将“小组讨论”用在刀刃上。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作者:周军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13期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启迪读书的智慧,做人的智慧。
而作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只有坚持语文课程理念和正确的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20-1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语文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注重听说读写,提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地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只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现在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
所以,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完成的第一个目标。
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听、说、读、写”。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如,在学习李密《陈情表》这篇文章,首先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成语;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学习文章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这样学生学习才有针对性,从而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目标清晰,效果就会显著。
教师要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三维目标(1)
■■■■■■方法,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一定的能力(观察、记忆、分析、思维)。
许多设计是放之海内皆准的过程,在教学设计时,就简单写上教师的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等。
姑且不论方法是否正确,在这课的具体表现中如何去实施,具体在解决那一个问题时采取哪一种方法,怎样去实施讨论探究等方面流于形式。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科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
过去人们认为,“过程与方法”不过就是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手段而已。
新课程理念则强调,“过程与方法”不仅是手段,而且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和运用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掌握“过程与方法”,因此它又是学习的目标。
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把“过程与方法”当作目标来学习,运用和掌握,获取“能够获取知识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
而“过程”在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指概括的外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如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另一个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只是手段和方法,不是教学目标。
“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学会“如何探究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提示: 色彩象征是东西方各 民族运用色彩的主要精神
内容和 依 据 , 它 可 以折射 出某一 民族 的文 化 、 历史、 政治、 经
而刻画他们贪婪、 自私、 势利 的性格特征 。 小说正是通过刻 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 征, 寄予 自己的情感评判 的。 因此 ,
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 。 “ 我” 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
言是语文教学的根。 所 以语文应该学语言, 感悟语言、 体会
语言, 感悟语言形象 、 体会语言情感、 感悟语文应用方法, 最
后形成应用语言的技能 。语 言是最重要 的交通工具 , 语文 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 例子” 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 台,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 运用语言 , 从而升华他们 的人文内涵 。这样 , 语文教学才是真正回归了本位 。回归 语文教学 的本位就是学习语 言的本位, 语言是最为先序 的 根基、 是民族的精神力量, 语 言就等于民族精神 。
开 火 车 的形 式 依 次往 后读 , 在 读 的过 程 中看 谁 读 得又 快 又
语文新课标提出: “ 要加 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 培养
析 两 处环 境 描 写 中“ 绿色” 和“ 紫色” 的含 义 有 何 不 同 ?
、
层 次 目标
层次 目标就是提 出和研讨 的目标要 由易到难 , 由浅入 深, 富于逻辑性和严密性 。现 以课案 为例简析 。 如分析 《 我的叔叔于勒》 人物形象 : 1 . 第一 目标 : “ 本文 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
学 生研 讨 , 教师 适 时引 导 、 点拨 , 明确 : ( 小 说题 为 《 我 的
叔叔于勒》 , 于勒却是作为暗线 , 略写和虚写了他 的过去和
未来 。 他 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即短短 的一幕 。 作者 把笔墨凝聚在“ 我” 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 这件事上, 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 从
闲聊上, 这往往还给人一种课堂气氛热烈的假象 。这不仅 严重影响学 习目标的实现, 还很难生成新的资源 。 为此, 我 们必须注意课堂讨论应有明确 目标, 即教师要指导帮助 学 生在讨论 中明确有效的三个 目标。
一
的拜金相 。 ) 3 . 第三 目标 : 同中求异 ( 提示: “ 这对夫妇除了有小市 民阶层的共性外 , 还有个 性, 试分析谁的个性更鲜明?” ) 学生确定 。( 菲利普太太除 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 民 阶层的共性外, 还精细 、 刻薄、 泼辣 。 ) 4 . 第四 目标 : 环境描写 我们知道,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 都起一定 的作用, 还知道“ 鲜花有花语, 颜色有象征义” 。 本 文第一次描写环境的句子是 “ 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 桌面的海上” 。而结尾 处描写环境的句子却是 “ 在我们面 前, 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 出来” 。 试分
容 易 转移 到无 关紧 要 的话题 或 随便 发表 议论 的水 平甚 至 到
2 . 第二 目标 : “ 菲利普 夫妇的形象” 学生探讨交流把握 。 ( 文中通过对菲利普夫妇语言、 行 动和心理描写的刻画, 表现 了菲利普夫妇典型 的小市民形
象, 他们 虚 荣 、 势利、 自私 、 贪婪、 冷酷, 有 着一 副 可怜 又 可鄙
济等社会风貌, 具有强烈的时代象征。 而在文学作品中, 作
者往往通过色彩来表达 出场 人物 的行为和感情 , 同时也就
让课堂教学缤纷绚丽 , 让文本在学生心底掀起情感的涟漪, 真正实现语文学科 的人文性 , 回归语文教学本位 。 3 . 注重语言 的运 用 注重语言的运用 , 内化是关键。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 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将外部的书面语言 内化为主体内部的语 言的过程 , 尤其是要把课文的语言材料 内化为 自己的语 言 材料, 因为它是构筑语言能力 的建筑材料。这里一般体现 在课文中尝试换词 、 换句、 换人称甚 至更换表达方法、 改编 文体等, 让学生体会文本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之精当, 人文 内涵之深邃 。 努力追求“ 源于文本, 别于文本” 的语言境界。 总之, 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
聂淑 萍
壳 坛 论 一 雩 {
中图分类号: G6 2 3 . 2
阿拉善左旗 明德小学,内蒙古 阿拉善盟
文献标识码: A
7 5 0 3 0 0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6 6 1 ( 2 0 1 5 ) 0 4 . 0 0 6 8 . 0 2 生听和读齐训练的习惯培养 , 如: 老师出示词语, 学生采取
2 0 1 5 年第4 期( 总第2 4 4 期)
… … … … … . . . … …
语文课堂小组讨论应有 “ 三” . — - . _ ▲ ▲ ● 目 _ — — ● _ 标
荣树国 丰 宁满族 自治县南关中学,河北 丰宁
中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0 6 8 3 5 0
文 章 编号 : 1 0 0 2 . 7 6 6 1 ( 2 0 1 5 ) 0 4 — 0 0 6 7 — 0 2 篇。 )
现代 教 学 要 求将 课 堂还 给 学 生 , 让学 生 成 为知 识 的探
究者和技能的实践者, 因此, 课堂小组讨论这一生成性教学 形式倍受老师们青睐。 但是, 由于小组的分散性、 发言的 自 由性, 教师不可能全过程参与每一组的讨论, 而学生讨论很
参 考文献 :
[ 1 ] 陈建先. 本位教学[ M】 . 太原 : 山西教育 出版社, 2 0 0 5 ,
( 7 ) .
性的统一 , 从本质上说, 是语言和精神 的统一, 而精神蕴涵
于语 言之 中, 可见,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统一于语言。 语
( 责任编辑
刘
馨)
67
勰~ N 。 加 ~ 加强方法指导 ,提高小学生 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