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概论_V06-OK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CH1概述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CH1概述ppt课件
14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拓扑图
15
按网络控制方式分类
集中式计算机网络
这种网络的处理和控制功能都高度集中在一个或少 数几个结点上,所有的信息流都必须经过这些结点 之一。因此,这些结点是网络的处理和控制中心, 其余的大多数结点则只有较少的处理和控制功能。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
在这种网络中,不存在一个处理和控制中心,网络 中任一结点都至少和另外两个结点相连接,信息从 一个结点到达另一结点时,可能有多条路径。
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 “由一个网络操作系统自动管理用户任务所需 的资源,而使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是透明 的计算机大系统”。
这里“透明”的含义是指用户觉察不到在计算 机网络中存在着多个计算机系统。按照这种观 点,如果不具备这种透明性,需要用户来熟悉 资源情况,确定和调用资源,那么就认为这种 网络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而不是计算机网络。
5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
上述3类观点代表了人们在不同的时期、 在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计算机网络 的不同理解。
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比较完整和普遍的 定义是:“计算机网络是将处于不同地 理位置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 设备和线路按一定的通信协议连接起来, 以达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系统的 集合。”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注意: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 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40处理时 Nhomakorabea和排队时延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 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 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 的通信量。
41
20

操作系统课件:ch1-操作系统概论(Overview)

操作系统课件:ch1-操作系统概论(Overview)

OS的发展-主要动力
• 推动OS发展的主要动力
–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计算机发展的 初期,计算机系统昂贵,用作集中计算
– 方便用户,提供新的服务 :为适应用户的新 需求,扩展OS以提供新的服务。
– 器件的发展,硬件升级和新型硬件的出现: CPU的位宽度(指令和数据),OS都应能适应。
– 纠正错误: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都有错误,在 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了错误就需要进行纠错。
X window是一个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GUI工作 在内核态(所以速度很快)
原理是概括性的,具体系统中管理对象是实实在在的
CPU进程;磁盘文件;显示器窗口…
操作系统设计的主要思想?
• 软硬件协同解决问题 • 用系统的观点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 • 理解分而治之、分层实现在复杂软件系
统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 用工程师的立场来看待操作系统的实现
管理的内容
– 资源的当前状态(数量和使用情况) – 资源的分配、回收和访问操作 – 相应管理策略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是一些程 序模块的集合——
它们能以尽量有效、合理的方式组织和管 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的组织 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 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 够灵活、方便、有效的使用计算机,使 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是计算 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1.1 • 什么是操作系统?
1.2 •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3 • 操作系统的简史
1.4 • 操作系统引导过程分析
什么是操作系统
• 计算机的核心包括运算器和控 制器在内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应用软件 中间件
• 计算机系统是由软硬件组成的 多级层次结构,由微程序级、 一般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 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组成。

ch1电子商务概述

ch1电子商务概述

• 第4章 网络营销理论与应用 2学时
• 第5章 订单履行与物流配送 4学时
• 第6章 网络商店的规划与运营 4学时
• 第7章 无线网络与移动电子商务 1学时
• 第8章 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 4学时
• 第9章 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 4学时
• 第10章 电子商务法律 1学时
ch1电子商务概述
考试方式
• 平时作业(2次) •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
ch1电子商务概述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介
• 《电子商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论述了电子 商务的理论和方法,其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电子商务平台, 网络营销,订单履行流程、网络商店规划运营的讲述,使学生了 解电子商务的基本运作。经过学习,学生应掌握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与企业及消费者的关系,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基本知 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总体概念,并对安全交易及电子支付有 一个基本的认识。
• 2004年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连续6年增长率均超过200%,2010 年,京东商城跃升为中国首家规模超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销售 规模占国内网购零售份额32.5%。2011年销售额达130亿元。
ch1电子商务概述
本章内容
第1节 电子商务背景与发展阶段 第2节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3节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及优势 第4节 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案例分析
ch1电子商务概述
教材及参考资料
• 教材:《电子商务概论》 ,仝新顺、王初建、于博编著,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 参考资料:《电子商务案例》,李洪心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版

Ch1-概论

Ch1-概论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初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员的知识技能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1、信息系统
现实中的信息系统有哪些?
现实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学习
– 高等院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
– 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 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生活
– 银行个人帐户管理系统
2、信息系统实施中的角色
客户/用户 项目经理 技术人员 – 系统分析员 – 程序员 – 配置管理员 – 文档开发员 – 测试员 – DBA,NA。。。
系统分析员的角色要求
开发技术 领域知识 人际关系与协调能力 职业素养
3、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什么是SDLC 什么是软件工程 – 软件危机 – 软件工程
“信息管理”
你的定义?
1 2 3 4 ?
参考定义
对组织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人机结合系统
,它综合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管 理和决策方法,融合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和手段,帮助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和 辅助决策。
MIS有什么用?
请举一些例子:信息系统与管理 – 对业务处理过程的支持 – 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 对组织,领导职能的支持 – 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
什么是软件工程中的过程、方法与工具
自学
SDLC的主要模型有哪些 SDLC将系统开发分为哪些阶段 每个阶段有哪些方法和工具? 作业: – 准备实验1,分组讨论实现方案
实验一 基本编程训练(一)



实验目的: – 体验基于团队合作的软件项目开发与基于个人的编程的区别,初步 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要求,培养基本的软件开发素质。 实验过程与要求: – 以小组为团队完成一个程序,实现1)用户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2 )根据用户选择输出两个数的和,差,积,商,模。 – 要求:1)团队协作,划分模块,分工进行;2)找出合理有效的方式完 成程序3)要求程序没有错误;同时思考4) – 1.协作应如何组织? – 2.程序开发的过程是否需要设计的阶段?如果控制版本并避免冲突与 矛盾?是否有测试阶段?测试应如何组织?编码风格是否影响程序 员之间的交流?完整的开发过程应该有哪些步骤? – 3.如何考虑代码的重用,以及应对未来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如将输 入输出改为文件或改为窗体应用,如何保证对软件质量的影响最小? – 4.编码中是否要考虑编译器,语言及计算机的物理特性? 实验过程与结果:

ch1-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ch1-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 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 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 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
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 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但物联 网绝不同于互联网
•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 物联网行动计划”
•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 继实施
•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 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 建设步伐。
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
物联网示意图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起步较早,在上世纪90年代 ➢科技部“863”计划第二批专项课题 ➢“感知中国”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因为互联网并没有考虑到物与物连接的问题。
• 物到物(Things to Things,T2T),顾名 思义就是物与物的连接。
1.5.4 网络的泛化
• 1.下一代互联网
➢更大的地址空间 ➢更快 ➢更安全 ➢更及时 ➢更方便 ➢更可管理 ➢更有效
1.5.4 网络的泛化
• 2.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络、有线 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 、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
1.4.3 泛在网络
•泛在网络来源于拉丁语的Ubiquitous,
➢是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又称U网络。
•含义:
➢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 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 组成的技术社会形态。
互联网示意图
1.5 互联网与物联网
• 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

ch1-概述

ch1-概述
13
EDA技术实现目标 1.2 EDA技术实现目标
一、 EDA技术实现目标 技术实现目标 完成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设计和实现是EDA ASIC的设计和实现是EDA技术的 完成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设计和实现是EDA技术的 目标。 ASIC设计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设计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目标。 ASIC设计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1、超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 2、半定制或全定制ASIC 半定制或全定制ASIC 3、混合ASIC 混合ASIC
6
第1 章
概述
1.1:EDA技术及其发展 1.1:EDA技术及其发展 1.2:EDA技术实现目标 1.2:EDA技术实现目标 1.3:EDA技术的主要内容 1.3:EDA技术的主要内容 1.4:基于VHDL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1.4:基于VHDL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VHDL 1.5:EDA技术与传统设计方法的比较 1.5:EDA技术与传统设计方法的比较 1.6:EDA的发展趋势 1.6:EDA的发展趋势
17
Altera
/
一直都在可编程系统级芯片(SOPC)领域中处于前沿 和领先的地位,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圣何塞,九十年代以 后发展很快,是最大可编程逻辑器件供应商之一。主要产 品有:MAX3000/7000,FELX6K/10K,APEX20K,STRATIX。 MAX3000/7000,FELX6K/10K,APEX20K,STRATIX。 MAX3000/7000 普遍认为其开发工具—MaxplusII MaxplusII是较成功的PLD PLD开发 MaxplusII PLD 平台。新近推出的新一代完全集成设计环境Quartus Quartus提供 Quartus 了对APEX20K APEX20K系列芯片的最好支持,弥补了MaxplusII MaxplusII某些 APEX20K MaxplusII 功能的不足。

ch1

ch1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1.4.2 Van der Waals 方程
( p + a n2 )(V − nb) = nRT V2
a,b分别称为van der waals常量。 a 用于校正压力,是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常 数,分子间作用力与气体浓度的平方成正比。 b 为1mol气体分子自身体积的影响。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 8 . 314 J ⋅ K −1 ⋅ mol −1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例1-1 在实验室中,由金属钠与氢气在较高温度(t>300 ℃ )下制取氢化钠时,反应前必须将装置用无水无氧的 氮气置换。氮气由氮气钢瓶提供,容积为50.0L ,温度 为25 ℃ ,压力为15.2MPa 。 (1)计算钢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n(N2)和质量m(N2) (2)若将实验装置用氮气置换了五次后,钢瓶压力下 降了13.8MPa,计算在25 ℃ ,0.100MPa下,平均每次耗 用氮气的体积。
T,P
T,P
T,P
+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VB
=
n B RT p
V = V1 + V2 + ⋅⋅⋅
∑ 或 V = VB
B
V
= n1 RT p
+ n 2 RT p
+
= (n1 + n 2 +
) RT
p
V
=
nRT p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VB V
=
nB n
= ϕB
ϕB :B的体积分数
pB p
=
xB
=
VB V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H1概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H1概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第1章概述(知识点)知识点1 传感器概述传感器位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之间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

一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特别是自动控制系统中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首先通过传感器获取并转换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

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快速地向前发展,传感器是实现对物理环境或人类社会信息获取的基本工具,是检测系统的首要环节,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传感器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传感器在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自动化生产与控制系统的搭建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2 传感器的定义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7665-2005),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stimulus/measurand)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和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的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部分。

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根据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知识点3 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典型组成如图1.3所示。

图1.3传感器的组成知识点4 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1第1章概述征等分类(如图1.4所示),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图1.4 传感器的分类知识点5传感器性能的改善总体上说,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二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寻找新原理、开发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或探索新功能等;三是传感器的集成化;四是传感器的智能化;五是传感器的网络化;六是传感器的微型化。

CH1-概述 2013

CH1-概述 2013

第一层ISP 第P 本地 ISP
第一一一级层级IIISSSPPP
NAP 第二层ISP
本地 ISP
第二层 ISP
第二层 ISP
大公司
本地 ISP
本地 ISP
本地 ISP
公司
本地 ISP
A 校园网 校园网
B 校园网 校园网
主机A → 本地 ISP → 第二层 ISP → NAP → 第一层 ISP → NAP → 第二层 ISP → 本地 ISP → 主机B
计算机网络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3
第 1 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3 因特网的组成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 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 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 最重要的功能
•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 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 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 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互联网是“双刃剑”
网瘾症状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
•电报——1843年,莫尔斯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 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操纵着他倾十余 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 上的第一份电报: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设备
•电话——电报传送的是符号,而且也不能进行及时双向 信息交流。1876年,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 一年之内,贝尔共安装了230部电话,建立了 贝尔电话公司,这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前身。

ch1 操作系统概论

ch1 操作系统概论
对内作为“管理员”,做好软硬件资源的管
理、控制与调度,在裸机基础上形成虚拟机 供应用程序使用,并对程序执行进行控制和 协调,提高系统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对外作为“服务员”,是用户与硬件的接口 和人机界面,为用户提供最友善的运行环境 和最佳的服务,操作系统在管理好资源的基 础上,向外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所以,资源管理是操作系统一项主要任务。
1.1 操作系统概观
1.1.1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
1.1.2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1.1.3操作系统定义和作用
1.1.4操作系统功能和特性
1.1.1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相互交织形成的
集合体,构成一个解决计算问题的工具。 硬件:计算机物理装置本身,可以是电子的 、磁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 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件。 硬件是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软件能够充分 地发挥硬件潜能并扩充其功能,完成各种应 用任务,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基础抽象的包含关系
进程抽象 虚存抽象 文件抽象 处理器 内存 设备
3. 操作系统虚拟机
操作系统虚拟机=裸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虚拟机的组成:
1) 虚处理器 2) 虚拟内存 3) 虚拟辅存 4) 虚拟设备
操作系统虚拟机
进程P1 …
虚 处 理 器 虚 虚 内 辅 存 存 虚 设 备 虚 处 理 器
管理各类资源,记录使用情况,确定分配 策略,实施分配和回收,满足用户对资源 的需求和申请。 提供机制协调应用程序对资源的使用冲突, 研究资源使用的统一方法,为用户提供简 单、有效的资源使用手段,在满足应用程 序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资 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操作系统是“管理员”和“服务员”

CH1信息技术基础概述

CH1信息技术基础概述

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自动化程度高 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为数值计算,用于完成科学研 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例如: 天文学、量子化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和天 气预报等领域中。其特点是计算量大和数值变化 范围大。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也称为非数值计算,是指对信息进 行存储、加工、分类、统计、查询及制表等操作。 计算方法简单,数据量很大。广泛应用于办公自 动化、企业管理、事物处理、情报检索等。
例如 (2AF)16=2×162+A×161+F×160=(687)10
练习

(BE.8)16 =( (1CE.D)16 =(
)10 )10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数
十进制

二进制
规则:除2取余 乘2取整
例如
(139)10=(10001011)2 (0.8125)10=(0.1101)2
八进制

十进制
规则:八进制数每一位上的数码乘以相应位 置上的位权,然后将所得结果相加
例如 (751.64)8=7×82+5×81+1×80+6×8-1 +4×8-2=(489.1875)10 练习

(154.78)8=( (26.25)8=(
)10 )10
十六进制

十进制
规则:十六进制数每一位上的数码乘以相 应位置上的位权,然后将所得结果相加
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二进制

十进制
规则:二进制数每一位上的数码乘以相应 位置上的位权,然后将所得结果相加
例如:

CH1 免疫学概论

CH1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诞生(20世纪60年代) —《现代免疫学》(20世纪90年代)
2009-7-2
31
(一)、经验免疫学阶段(11-19世纪)
2009-7-2
中国古代种痘图 Variolation
32
2009-7-2
人痘苗——中国人 16-17 世纪
1796年,英国人Edward Jenner发明牛痘苗预防天 花
• 树突状细胞(DC)的抗原递呈作用: 激发T、B淋巴细胞活化,启动特异性免疫应
答。
2009-7-2
21
(二)、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1.定义:
指机体接触抗原后,所获得的具有针对性(即特 异性)的免疫过程。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或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并于1798年以论文公布, 他将种牛痘称为 “Vaccination”。1979 年WHO宣布“天花已在全 世界被消灭”,被认为有 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 最为辉煌的成绩。
33
2009-7-2
34
人们2009对-7-2 疫苗的恐惧
35
宝贝,接种疫苗啦!
2009-7-2
36
(二)、 科学免疫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1)人工主动免疫
(Artifical active immunity)
➢ 1880年,法国的 Louis Pasteur :减毒 活疫苗技术
➢ 鸡霍乱弧菌减毒疫苗 ➢ 预防炭疽、狂犬病的减毒疫苗。 ➢ 病原体致病及病后免疫现象,使人类认
识到病原体感染能使动物及人产生免疫 力,防止再感染。
适应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需接触抗原 4~5天后发挥效应

河南财经学院CH1-概述

河南财经学院CH1-概述
H1 A
H3
H4 D
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
H6
E
H2 向 H6 发送分组
C
H5
H1 向 H5 发送分组
互联网
分组交换的优点
• 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 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 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
对等连接方式的特点
•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 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 例如主机 C 请求 D 的服务时,C 是客户,D 是服务器。但如果 C 又同时向 F提 供服务,那么 C 又同时起着服务器的作用。
运行 P2P 程序
E 网络边缘 C
运行 P2P 程序
• 一旦建立连接,整个通路将被独占,数据传输无额外延时 • 数据中也不含目的地址信息 • 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因连接建立时,冲突概率较高。
分组交换
• 分组交换在分组交换中,将报文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分组(在每一个自报文 的头部都加上了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 数据中包含有目的地址 • 采用了存储转发机制 • 线路的利用率较高 •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延时较大,但由于报文大小固定,所以缓存通常在内存
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 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 PDU
主机 2 AP2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应用层 PDU 再传送到运输层 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主机 2 AP2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ch1概论(学生版)

ch1概论(学生版)

§ 2 经济问题与经济学
一、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 如何生产? ▪ 谁将得到它? 二、经济学的产生 ▪ 为什么产生三个基本问题
解决无限的望与短缺的资源之间的矛 盾——经济问题的解决 —— 产生经济学
▪ 何谓经济学? 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 缺资源的关系来研究。
▪ 传统管理阶段主要特点 • “ 两权合一” —— 企业所有者兼管理者 • 靠个人经验生产和管理—— 经验决定管理 • 主要解决分工协作—— 局限在企业管理的局 部
2、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至30、40 年代 ▪ 主要代表人物
泰罗、法约、韦伯等, 主要理论观点及贡献,第二章详述
▪ 主要特点:
• “ 两权分离 ”——管理权脱离所有者,突显其重要; • 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 ; • 奉行“经济人”观点—— 具有局限性; • 强调正式组织形式忽略人的社会性——管理思路片面
▪ 管理实践
▪ 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 亚•当斯主要理论观点: ▪ 劳动创造财富; ▪ 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力有重要作用; ▪ “经济人”——谋求个人经济利益
➢ 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 —“人事管理之父”
➢ 查尔斯 ·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科学 管理先驱者
▪ 对管理内涵归纳:
➢ 管理的目的:使命和目标 ➢ 管理的任务:创造和维护一种环境 ➢ 管理的特征:面向集体(组织)
➢ 管理的五个职能——Planning、Organizing、 Directing、Coordinating、Controlling
➢ 管理的7要素:“7M” ——Men、Money、Method、 Machine、Material、Market、Morale

Ch1_概述

Ch1_概述

数据的存储结构
思考:为什么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不能完全统一起来?
存储器的特点:由地址连续的单元构成。 -线性关系
物理单元间的线性关系有时不能直接反映复杂的 逻辑关系。
[ 30 ]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
1、存储结构是元素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与元素间固 有的逻辑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问题

存储结构着眼于结点在内存中的定位 例:线性逻辑关系与顺序存储方法
2、简单的逻辑结构可能和存储结构一致

3、利用存储结构在内存中找到一个结点,而为什么要 找这个结点却由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决定

任何一个算法的设计取决于选定的数据逻辑结构, 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
4、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姓名 学号 性别 出生日期 成绩 年 月 日
struct BIRTH {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
struct node { char name[8]; int student_num[20]; char sex; struct BIRTH birthday; int score; };
[ 31 ]
若此城市人多(如上百万),用前面的方法还高效吗? 不行,必须修改数据结构!如何修改?
改用散列表(hash)存储和查找。
也可以用索引的存储结构。
将姓名或电话号码作为关键字,hash函数通过关键字产生一 个数,这个数作为该记录存放的地址。 记录之间通过指针联系,即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查找时,只需要输入关键字———通过hash函数得到一个地 址,即为记录存储的地址。理想情况下,查找长度为1;发生 冲突后,通过冲突处理函数进行处理。 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在这种新的数据结构上产生的查 找算法就更为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时延
电磁波(电信号)在信道(线路)中传播一定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传播速度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自由空间中:3.0×105 km/s 铜线电缆中:2.3×105 km/s 光纤中:2.0×105 km/s
处理时延
数据在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
无连接方式
核心:存储转发
特点: (1) (2) (3) (4) (5)
延迟短,线路利用率高; 结点存储器利用率高; 易于重传,可靠性高; 易于开始新的传输,让紧急信息优先通过; 额外信息增加。
分组交换分为:数据报(Datagram)和虚电路
(Virtual Circuit)
电路交换 报 文
报文交换
◆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工作范围:几十km ~几千km,同一国家、州、全球
※ 按拓扑结构划分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抛开网络中的具体设
备,用点和线来抽象出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
星形
环形
总线型
分布式
※ 按传输技术划分
◆广播式网络:总线型网、环形网等。 适用场合:小的、地理上处于本地的网络多采用广
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4)
※ 软件系统
◆ 协议软件,如TCP/IP、IPX/SPX协议等。
◆ 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2K、UNIX等。
◆ 设备驱动软件。
◆ 通信软件。
◆ 管理软件。 ◆ 网络应用软件。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性能指标
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
1.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 2. 带宽、时延
一、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距离划分
◆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工作范围:10m ~ 几km,同一个楼房、校园
◆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工作范围:几km ~ 几十km,同一城市
优点:
• 实时性强,时延小(建立连接后)
• 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缺点:
• 线路利用率低
• 传输效率低 • 电路接续时间长
独占物理线路
计算机数据往往是突发式 地传输(传输数据的时间 10%,甚至1%)
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 按交换方式划分
◆电路交换
如电话系统
◆报文交换 如电报 ◆报文分组交换 如因特网、ATM网络
什么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问题的引入:全连接网络将使用大量的通信线路。 如:N部电话两两连接,将使用N×(N-1)/2条线路。 交换:在多结点通信网络中,为有效利用通信设备和线 路,一般希望动态地设定通信双方间的线路。动态地接 通或断开通信线路的过程,称为“交换”。

注意:连接并不意味可靠,可靠要通过确认、重传等机制 来保证。
3、分层结构的优势
层之间是独立的
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 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 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更小一些的问题。这样,整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就下 降了。
原理:信息以报文(逻辑上完整的信息段)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核心:存储转发
特点: (1) 线路利用率高; (2) 要求中间结点(网络通信设备)缓冲大; (3) 延迟时间长。
(3)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原理:信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源结点把报文分为分 组,在中间结点存储转发,目的结点把分组合成报文。 分组:比报文还小的信息段,可定长,也可变长。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3)
※ 定义的要点:
◆计算机是独立; ◆在协议 ( Protocol ) 的支持下进行工作; ◆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互连的手段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 以是无线连接。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4)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实现资源共享; (2)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能够进行分布处理。
灵活性好
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例如由于技术的变化),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 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进行修改。当某 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甚至可以将这层取消。
计算机网络
软件工程学院
第 1 章 概 述
主要内容
1.1 1.2 1.3 1.4 1.5 1.6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分层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相关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P1 P2 P3 P4
分组交换
连接建立
数据传送
报文
报 文
P1 P2 P3 P4
P1 P2 P3 P4
连接释放 报 文 t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三种方式的传送数据比较
分组交换的优点 优 高效 灵活 迅速 可靠 点 所采用的手段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 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 择转发路由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 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 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1、分层结构与基本术语
•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 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 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 出何种应答; 3.同步: 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确定通信过程中状 态的变化。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完成功能的精确的 定义,即从功能的角度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 构。它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注意: 仅仅定义了网络及其部件通过协议应完成的功 能;不定义协议的实现细节和各层协议之间的接口关系。
采用分层体系结构思想基础:基于结构化设计思想
播方式。
◆点到点网络
※ 按应用划分
◆公用网:如CHINAPAC
◆专用网:如军队、金融系统、铁路系统的内部网络
※ 按传输速率划分 ◆低速网络 传输速率为几十至10K bps
◆中速网络 传输速率为几万至几十M bps ◆高速网络 传输速率为100M至几个G bps
※ 按传输媒体划分 ◆有线计算机网 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 ◆无线计算机网 传输介质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 光等。
(3) 多层通信的实质:

* 对等层实体之间虚拟通信 *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 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2、服务分类和服务原语(Primitives)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 面向连接的服务 当使用服务传送数据时,首先建立连接,然后使用该 连接传送数据。使用完后,关闭连接。 特点:顺序性好。 无连接服务 直接使用服务传送数据,每个包独立进行路由选择。 特点:顺序性差。
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发展
第一讲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1)
1.1.1 定义
广义的观点: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实 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 源共享的系统。
资源共享的观点: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硬件、 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备 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
• •
协议栈:某一系统内的各层协议集。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位于不同系统内同一层次的两个实体。 协议作用在对等实体之间
• 接口:相邻两层之间交互的界面,定义相邻两层之 间的操作及下层对上层的服务。 • 服务:某一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 提供给其相邻上层。
原来的意义: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称为线路的带 宽, 单位是:赫兹(Hz)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比特数(字节数、帧数)
2、时延(delay或latency)
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 端传送到另一端所经历的时间。
包括: 发送时延
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计算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 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 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中继线 A 用户线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中继线 交换机 B
(
C
(
用户线
( (
D
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 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
•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为止, 总共经历的时间 。
第三讲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分层
内容:
1. 2. 3. 4. 5. 6.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OSI/RM参考模型; 各层的主要功能; OSI/RM模型中的数据传输; TCP/IP参考模型; 课程中所用模型
• 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用户:N层向N+1层提供服务, N层实体称为服务提供者;N+1层实体为服务用户。
• 服务访问点(SAP):接口上相邻两层实体交换信 息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