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修改教学计划论证报告
课程设置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课程设置方案专家论证报告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专家论证报告本报告旨在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以下是对该方案的评估和建议。
1.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诚信、勤奋、敬业、创新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
采用“学生→学徒(学生顶岗实)→技能型人才”的递进式人次培养模式,并推行“模块化”教学。
该目标符合学校整体实力和校情,且为省内外同类专业提供经验和示范,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及周边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课程设置依据与原则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专业岗位群核心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到典型的工作岗位,依据典型工作岗位归纳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3.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准确清晰,从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方面阐述,对应具备的每个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符合了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职业能力定位。
4.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通过深入到本地及周边地区多家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研究情境入手,进行探索研究。
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研究领域建设,符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5.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设计体系完整,课程次序安排科学合理,XXX适中。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体系设计,计划务实可行。
综上所述,本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的要求,能够为社会提供符合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
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同步性。
专家签名:。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背景介绍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热
门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信息专业人才的重要科目。
当前,我国正处
在数字化时代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
和经济生活,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深入实施,是培养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措施。
二、目标
本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增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
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三、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加快知识技术的更新,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
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探索最新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2.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引入计算机实验室,配置
足够的实验设备,加强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际
应用能力。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以应用和创新为主题的课
程设计,利用项目实践的形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于2005年正式开办,已连续招生7年。
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分类中属信息类,专业代码为071190,学制3年,前两年在校就读。
第三学年实行“就业、升学”两条腿走路,如果不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前参加毕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考试、技能鉴定、实习成绩三项合格方可毕业,并于顶岗实习结束后办理毕业证;而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继续在校就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迎接高考。
我校从建校伊始就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几经周折和发展,我校逐渐壮大,1984年经凉山州教育局批准成为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中学,即冕宁县巨龙职业中学,今又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2009年2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目前是凉山州53125工程学校,四川省首批合格职业中学,是冕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从事初、中技能鉴定。
2008年被州教育局评定为州级重点职业中学。
我校拥有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领导班子。
现有校级行政3人,设有三处三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行政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教科室)6个行政科室,党政、工青妇、职代会组织机构健全。
现有教职工69人,是一支有活力的年轻化队伍。
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较强,富有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全身心投入教学与教研工作,现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14人,先后有6名教师在省、州、县级教学科研活动和赛课中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占地68701㎡(103亩),建筑面积30301㎡,固定资产31071100余元,实训设备设施总价值1945600余元。
在校学生1329人,2009年全县招收新生616人。
同时,我校还承担了本县的劳务输出培训工作及凉山州扶贫办的部分劳务扶贫培训工作,年短期培训600人。
一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整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苏州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建设国际新兴科技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区域科技综合实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7.4%,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566亿元,增长77.5%,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84.2%。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24个,累计已达1221个。当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0家,实有总数达到555家。3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企业与84所高校、科研所新签合作协议144项。
七、结论
以上论证表明,我校拟继续加强和拓宽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也有这个能力。目标定在计算机系统及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和应用软件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能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特别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向,这一专业学生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我们将注重这一专业方向的质量建设,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形成专业特色与优势,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我们还通过班主任、计算机专业教师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00多份,至05年1月,收回近80份,汇总资料表明:
就业情况:就业率占毕业生总数的89.74%,其中专业对口率达77.44%,
表现情况:表现好的约占毕业总数的51.28%,表现较好的占30.77%,表现一般的10.26%。
同时有一支年轻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本系共有教师37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兼职教师10人。专业教师中有副教授一名,助讲五名,具备工程师资格四名,“双师”教师四名。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与特点,依托社会力量与资源办学,我系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人才培养的牵动作用,使专业建设更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中, 学生如遇到 问题 , 以此 问题为基点去学习专业理论 。 再 学生
一
入学 , 便要做项 目, 找一些大 的项 目分解成一个个小项 目, 然
后要求每个学 生完成一个小项 目, 让学生在完成项 目的过程中
1 依据 国情提 出培养 计算 机 人才的 策 略
维普资讯
20 0 8年 3月
广 西 轻 工 业
第 3 ( 期 总第 1 2 ) 期 1
G A G JUN LO G TID SR U N  ̄ O R A FH H UTY N
教 育研 究
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南 楠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三门峡 4 20 ) 7 0 0
国外翻译 而来 , 相当多 的理解都不是 那么准确 , 但 这就从根本
因此 , 国也应该提出相应的政策来建立新 的计算机教育 我
体系 :
(1) 普及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
我们应该把普及计算机启蒙教育看成是迫在眉 睫的事情 ,
要求 小学生学会 电脑基本操作 ; 中生在 老师指 导下 , 初 学习使 用教育软件 , 通过电子邮件 与他人联 系 ; 中生熟练运用 电脑 , 高 搜集整理数据并根据需要学会使用特定的技术服务软件 ; 这样 到了大学 阶段就能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 进入某个 计算 机的具 体 领域进行深入学 习。 ( 构பைடு நூலகம் 产学研一体化 的教育模 式 2)
学习新技术 的方法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 这也 是学生毕 业后 能 独立上 岗的前提 。
回国的具体 政策 。使 软件人才在印度本 土找到 了强烈 的归 属
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内容与学时数比例。
基础课要力求精简, 在公共基础课中, 政治理论课( 包括思想品德、形势政策等内容)
和体育课可以在前两个学期结束, 学时数可以适当压缩;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 如高等数学、
电工技术等) , 其内容和学时数要依据后续专业课的需要来确定, 不必讲得太深, 以够用为
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着,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不仅希望掌握系统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 而且更希望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软、硬件技术, 增强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
技能, 因此专业的改革方向和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这一特点, 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 一)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专业定位并不十分明确
贯通一门专业课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锻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应该
了解当前计算机技术某些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经常举办计算机技
课程设计、实例教学、阶段性实习等多种形式。
1..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 使学生在掌握了一门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
学会综合应用本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像!网页制作技术.、!VB 程序设计.
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都应安排一周以上时间的课程设计内容。
2.. 实例教学。选择一些已经投入应用的优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Internet 网站、数据
原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公共课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四年制)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四年制)论证报告近几年,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未来信息技术将成为决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到1997 年我国政府机关和工商企业已经普及计算机,不仅政府贸易管理实现了电子化,企业贸易活动也正向信息化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IT 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
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短缺,因此需要中职类院校培养大量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的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IT人才结构。
为此,我校积极开设四年制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并加强专业建设是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况(一)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220 亩,教职工26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50多名,中级职称120多名,双师型教师130多名。
目前,学校开设有电工与电子信息类、交通类、机械类、财经类、管理类等专业40多个,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实验实习器材充足,现有各种器材10000多台套。
拥有功能齐全的汽车驾驶维修实训基地,各种教练车60多台,在校学生可学习汽车驾驶技术。
学校经自治区人社厅批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全区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用户通信终端产品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员等10多个工种初、中、高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考证工作。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学习,逐步转变教学思想,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理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基本情况1、办学经历:我校三年制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已开设多年。
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计算机技术的问世,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一场深入的产业革命。
仅仅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是“无处不在处处在”了。
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显现了它的卓越作用。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创建于1975年,1985年由普通初级中学改制命名为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是四川省首批具有中专学历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之一,2005年学校整体迁建顺利完成后,成功创建资阳市重点职业学校,成为乐至县、资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
2006年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顺利实现与成都泛西恒捷投资公司合作办学,并于同年底成功创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0年底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226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8人,在校学历生四千多人,分别开设了“信息工程、机电技术、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20余个专业。
随着学校基本建设的峻工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党支部、行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迅速将学校工作重点由基本设施设备建设转移到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来,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打造精品专业,学校决定首先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为突破口,率先实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试点,着力打造我校的骨干专业、精品专业。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探索,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作训练、就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诊改汇报
四、课程改革与提升 1 . 可实施性教学计划
学校层面论证会
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领导、 专业主任、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课程诊改小组研讨
四、课程改革与提升 2 .理实一体课程改革
把课堂搬到实习室
教师边讲边演示, 学生边听边实做, 理论与实践融合。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课程改革与提升 2 .理实一体课程改革
基地工作,实战演练,顶岗实训
顶岗实习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工作 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适应岗位、适应职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0 3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Hale Waihona Puke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特点 教学计划进程模块
职业能力初级
基础性学习 第一阶段
计算机应用模块一 (基本办公能力)
第二阶段
职业能力中级
计算机应用模块二 (综合排版能力)
第三阶段
职业能力高级 计算机应用模块三 (综合职业能力)
第四阶段
职业能力递进式的“五阶实训法”人才培养
职业综合能力提升
岗前综合技能培训 和顶岗实训模块
第五阶段
时间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2 3 4 5
基础课为专 业课服务, 专业课为技 能课服务
岗位需求
课外培养模块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教
公共基础课
学
占总学时的1/3
计
划
进
专业基础课
程
专业课
表
实习实践课
技能课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课 外 培 养 模 块
计算机专业论证报告
鹿邑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论证报告计算机技术的问世,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一场深入的产业革命。
仅仅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是“无处不在处处在”了。
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显现了它的卓越作用。
近年来,苏州和昆山地区凭借原来雄厚的经济基础实力与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在本土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外资企业纷纷落户苏州,昆山。
世界500强就有100家进入苏州地区。
昆山市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
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猛增。
每年要新增IT企业300多家,这些新增的IT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门技术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量。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社会机构、信息产业链中的企业,也会对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提出更多需求。
对于中、小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要求综合性人才,一专多能。
另外在大型企业中,对计算机应用岗位工种分工明确,对毕业生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并偏重某种专业技能。
所以我院决定申请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一、社会需求分析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
同时昆山及周边企业面对国际竞争,技术升级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迅速,因此,要求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其次,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
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
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学生和企业需求的调研教学计划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其所学知识尽量不与社会脱节,有利于将来顺利地走上企业的工作岗位,所以在进行教改前我们首先对学生和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
表1是学生调查的部分结果。
从学生的选择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太清楚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选择学习和就业方向时,比较偏向网络和程序设计方向。
在我们对企业的调查中,企业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生进入企业、适应企业工作需求的基本条件。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并且应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就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而言,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更应贯彻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原则。
2教学计划改革的原则在制定新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着“理论够用、实践够厚、知识够新”的原则,把课程体系调整为以软件为主,偏向网络应用。
在调整过程中主要突出了四个特色。
(1) 课程设置模块化。
把计算机应用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分解为七个模块,并围绕这七个模块组织教学。
对每一模块都分别提出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教学和取得岗位证书联系起来。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岗位技能;另一方面是为学生以后的就业考虑,为方便他们求职打基础。
(2) 加强实践环节。
我们把上机学时由过去的296学时提高到558学时,占总课时的比重由17.3%提高到25.8%,同时安排了27周的实践教学环节,使他们尽可能地多动手,适应将来走向社会之后的工作环境。
(3) 引入证书培训。
我们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和企业建立联系,签订合同,根据他们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二是考察和分析社会上针对职业培养而开设的各种企业培训项目,包括劳动部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全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和各种国外著名大计算机公司组织的计算机证书考试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证报告
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为了满足洛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情况,拟在我校开办三年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毕业学生至少具备该两方面中的一方面的应用能力。
1.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⑴从全国范围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是必要的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
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
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
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同样根据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未来五年的需求约在20万人/年左右。
根据人才市场的统计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理性化,中专层次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受欢迎。
实际上如果非要让本科或更高层次的人才从事基础性的维护或编程工作,不仅是一种人才浪费,同时也会造成人才的不稳定,从而进一步地导致工作的不连续。
⑵从洛阳本地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也是必要的我校是省级重点中专,立足豫西面向河南省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目前,洛阳市正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工业化战略、城镇化战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证报告我校自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以来,按照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专业教学计划,结合当地企业用工的需求,不断更新理论与技能教学,服务于襄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打字、排版、系统维护、网络、编程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企事业单位,计算机销售维修单位从事计算机操作、销售、维护的中高级等专业应用型人才。
取得计算机中、高级资格证和其它技术等级证书。
几年来,本专业经过了不断的完善,现已发展为学校的重点专业。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论证工作小组,通过走访企业,外出学习等方式,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的论证。
一、社会需求分析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
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其次,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
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
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
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综上所述,我校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评估总结和整改意见
信息技术系二〇〇九年度专业建设工作计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一、组织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在专业方向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专业市场人才的需要,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由两个方向组成,即:平面装潢设计和网络应用技术。
在学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下,我校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更科学合理的定位,亟需对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做好调研工作,本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组织人力、物力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
并结合IT行业的发展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论证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要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能力建设反映在师资队伍的差距和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方面,2009年度逐步进行这两个方面的提高:1、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在2009年度师资培养方面要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两个方向进行教师的定位,尽快形成以平面设计、网络技术为专业方向的两支教师队伍。
在专业(含方向)方面至少保证一个有3-5名骨干教师组合的专业团队进行该专业的研究和教学。
同时尽快解决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同时本年度争取在行业企业专家队伍建设中有所突破。
2、实验实训设施条件的改善“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已经初步建成,但在实验、实训还没有相应的实训设施条件和环境方面离专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设,同时管理和使用问题仍旧没有解决。
管好、用好实训基地也是本年度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专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2009年度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一个IT方面的专业文化展示室,同时在教学实训场所做好专业文化建设的完善工作,达到专业文化教育的目的。
三、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改革方面仍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企业实践、项目实践能力的提高较为缓慢,“每年两个月的企业锻炼”仍旧停留在口头,实质性的工作没有得到突破。
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可行性论证报告近年来,AA市积极推进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和工业带动各项战略实施,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从行业看,威海市重点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通讯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及附件、环保等新兴制造业。
据人才市场招聘与求职现状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需求还将增加。
我校认为,开设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将会极大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学校基本情况AAAAA学校占地qqq亩,建筑面积qq万平方米。
校园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区域功能突出,初步形成了以行政办公楼、素质教育楼、图书馆为主体的办公区,以教学楼、培训楼、实习车间为主体的教学区,以塑胶运动场、中心广场为主体的学生运动区,以学生公寓、餐厅、后勤服务基地为主体的生活服务区。
学校配有标准的电子电工实验室、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实验室、变频调速系统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机床电器实验室、财会模拟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数控、汽修、烹饪、钳工、电工、焊工、服装等十多个实习操作车间和相适应的教学设施设备,拥有省内一流的校园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设施;建有2个标准塑胶排球场、10个标准塑胶篮球场和1个设有4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塑胶运动场。
实习实训设备总值为三千多万元,生均值为九千多元。
学校建有覆盖面达100%的校园网及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拥有18个微机室和2个电子阅览室,满足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学校建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有试题库100套,数字图书15万套,初步实现了全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AA市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在技术升级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方面迅速发展,企业需要配备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他们要求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中一专多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总结一、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教育部于2000年制订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同时,推出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现实情况,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当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
为了实现这四大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调整。
一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按照“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四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期受教育者的特点,把系列庞大的内容,按内在递进关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以便于学习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把握;五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化,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按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组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实施情况(一)从职业分析入手制定培养方案本专业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思想,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开发教学计划。
由企业的有关人员组成专家顾问委员会,进行职业分析,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依照“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专项技能分析——拟定最终绩效目标——描绘职业能力模块——分解出能力要求——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块”的程序编制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因此,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结构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更加符合毕业生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
(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应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修订教学计划的论证报告我校计算机专业创办于1994年,我们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已建立以“宽基础、活模块”为核心的适应市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先后与京津唐的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用工关系,解决了企业紧缺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缺口问题,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技术骨干,深受社会的欢迎。
多年来在省市职业学校师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多次摘金夺银。
一、原教学计划局限性
1、事业规模
学校从199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迄今已连续开办该专业16年。
目前,学校共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共6个班200多名学生。
2、教师队伍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任教师8人,都已经取得各类高级职业资格。
3、装备设施
拥有计算机专用教室6个,有教学用计算机270台,计算机组装维修、网络系统集成教学实训室1间,附属各种网络设备、软件等,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和相关专业课教学需要。
二、修订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初、中级应用型和专业技能型人才。
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宗旨,本专业开办后,我们始终与地方经济组织及企业保持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组织及企业在专业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使学校办学思路和培养目标能始终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同时,从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材和
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制定并不断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使本专业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调查研究,认真论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骨干专业加以重点建设。
近几年来,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岗位群等,与过去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通过到企业调研,我们觉得: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无法满足为企业服务及教学改革的需要,本着提升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满足企业需求的思想修订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三、立足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
在社会需求和计算机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对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在结构、比例、衔接等方面精心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夯实基础和专业技能为基点,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与时俱进,充实教学内容
采用部颁和省颁的通用教学大纲,但少数课程无统一的教学大纲,我们则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教学时数制订。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如删减教材中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网络应用、CorelDraw、I11ustrator、3DMax动画设计、动画前期设定、后期剪辑特效、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操作系统和服务器搭建等内容,充分满足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