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20页)
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经营状况分析和发展建议
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经营状况分析和发展建议10月22日至11月3日,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在副秘书长李凤琴的带领下,一行三人就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经营状况,在湖北、重庆两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对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的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报告如下:一、长江旅游船经营现状1、经营规模目前,长江上投入营运的旅游用船共有近60艘,总资产近30亿元人民币,全年可提供40-50万个客位。
其中,经交通部审核批准的涉外旅游船43艘,参加星级评定的24艘。
另外,以接待国内游客为主的客轮兼游轮约有50余艘,载客总量约为涉外旅游船的三倍。
长江三峡沿线共有近30家游船企业,规模最大的是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拥有14条豪华旅游船;其次是重庆长江轮船维多利亚管理公司(8艘)和利辉国际轮船有限公司(3艘),三家合计约占长江豪华旅游船总量的60%;其他多是单船公司。
这些游船企业分别隶属于交通、旅游、铁路、银行、林业、邮电等系统;游船大多是湖北、重庆、上海、江苏等地船厂制造的国产船,只有利辉“仙”字号系列等(德国汉堡船厂)是进口船。
在有记载的49艘国产船中,建造于80年代的有11艘;90年代建造的有38艘。
企业性质有国有、中外合资、股份制及民营企业等,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自主经营、托管经营和租赁经营。
大多数游船企业受投资造船巨额贷款的财务压力,处于亏损状态,少数企业步入了经营创利的轨道。
上述数字表明长江涉外旅游船硬件设施良好,远未达到交通部门规定的内河船舶30年的使用期限,不存在船舶报废与更新问题,客运能力基本能够满足今后若干年长江三峡旅游的客运市场。
2、发展过程长江游船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的,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长江旅游船的快速成长期,1997年达到顶峰,也是游船公司经营状况最好的鼎盛时期。
1998年至1999年是长江游船经营的低谷时期,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长江特大洪水、“告别三峡游”误导的影响,外宾客源骤减,游船企业惨淡经营,上演了一出游船竞相杀价、大有鱼死网破的惨烈悲剧。
我国长江三峡游轮旅游业的现状简析
我国长江三峡游轮旅游业的现状简析目录1、长江三峡游船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4)2、行业发展前景 (6)3、行业监管情况 (6)(1)监管部门公司所处行业 (6)○1长江内河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7)②船舶检验管理部门 (8)③旅游行业主管部门 (8)④行业协会 (9)(2)行业监管体制国家对水路运输、旅游服务行业施行较为严格的行业监管制度,包括行业准入制度、星级游轮评定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等 (9)①内河运输业准入标准 (9)②星级游船评定标准 (11)(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2)(4)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13)①国家对旅游业的规划 (13)②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的统一规划 (14)③重庆市政府对三峡库区旅游的规划 (15)④重庆市政府对重庆旅游及长江内河旅游的规划 (15)4、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季节性特点 (16)5、行业规模 (17)6、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8)7、行业的竞争程度 (19)(1)行业整体竞争状况 (19)(2)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21)①重庆东江实业有限公司 (21)②重庆新世纪游轮股份有限公司 (21)③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 (21)④重庆交旅游轮有限公司 (22)8、行业壁垒 (22)(1)行政审批繁琐 (22)(2)资质门槛较高 (22)(3)资金投入大、游船审批、建造周期长 (23)(4)水上技术人员稀缺 (23)9、影响该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3)(1)有利因素 (23)①国家政策支持旅游业已升级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23)②我国富裕群体的增多及人民对旅游消费的支出增长 (24)③智慧旅游概念推出 (24)(2)不利因素 (24)①三峡旅游资源尚未整合,游览分散经营,成本高昂 (24)②长江旅游航线、产品单一,航线简单,差异化服务不足 (25)③市场竞争激烈,游客目标市场多元化 (25)④国内大环境政策对行业的短暂影响 (25)1、长江三峡游船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长江三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
一部研究区域旅游的佳作——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四J f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研究 区 旅 游 的佳作 域
评《 长江 三峡 区域旅游发展研 究》
卢 武 强
( 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华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9
中图分类号 :5 0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8— 4 2 20 )3—04 0 10 5 3 (0 9 0 0 7— 1
长 江三 峡地 区地跨 重庆 市和 湖北省 宜 昌市 、 恩施 土 复合旅 游转 变 , 托 资 源 向创 新 发 展 转 变 , 条 块 分 从依 从 家族 自治州 、 农架 林 区 , 长 江 上游 经 济 带 的 重要 组 割 向资源整 合转 变 , 以重庆 、 昌、 神 是 并 宜 万州 三个 增 长极 为 成部分 , 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享誉世界的旅 中心 , 形成 “ 轴 三 极 三 圈 五 线 ” 内容 的 三 峡 旅 游 经 一 为 游 区域 。 济 圈空 间格局 。为实现 这一 战略 目标 , 构筑 了长 江 作者 长江 三峡 被 中外 游客 誉为 山水 画廊 , 有壮美 的峡 三峡 区域特色旅游资源与产 品开发、 拥 区域旅游合作、 区 谷山水风光,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 浓郁 的民族 民俗风 域旅游产业互动与整合、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保障体系的 情, 宏伟的大型水电工程。其旅游资源数量众多 , 种类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的基本框架。从整体发展战略到具 齐全 , 特色鲜明, 组合 良好 , 垄断性强, 吸引力大。20 体 的产业互动与整合 , 03 条分缕析, 归之于规律性的总结 , 年三峡 工程 实现 蓄水 、 通航 、 电 , 峡平 湖的壮 丽 景观 不仅 有理论 意义 , 发 高 而且 有 实 践上 的指 导 性 , 为长 江 三 峡 已成为 现实 , 江三 峡旅游 迎来 重要 的战 略调整 和新 的 长 区域旅 游抓 住机 遇 , 迎接 挑 战 , 现持 续发 展 , 实 提供 了科 发 展机遇 。但 在三 峡旅游 发展 呈整 体上升 的 同时 , 多 学依 据 。 诸 矛 盾和 问题也 渐 次 显 现 , 成为 制 约 三 峡旅 游 发 展 的 因 最后 ,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作者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素 。 由于 三峡旅 游 区地 跨 湖 北 、 庆 两 个 省级 行 政 区 , 和解 决 问题 的思维 能 力 。作 者 提 出 三峡 旅 游 的 发展 必 重 不像一般的旅游区产业和功能单一 , 而是一个具有多种 须统观全局 , 实现区域合作 、 产业互动与整合 , 以说切 可 产业 、 种功能、 多 错综 复 杂 的 “ 公地 ” 区域 , 旅 游发 展 中了阻碍三峡旅游发展的要害。作者从行业规律 内在 在 上更加 需要 高质量 的理论 研 究 成 果 和 大手 笔 的发展 蓝 要求 、 三峡旅游的特殊性、 三峡库 区的敏感性等方面的 图作为指导。曹诗图、 胡绍华、 阚如 良三位学者的新作 需要出发 , 提出了三峡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目标体系和具 《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武汉出版社 20 ( 0 7年 7 体的对策措施 , 重点推进渝东 、 鄂西区域旅游 的全面合 月 出版 ) 在这 一 领域 进行 了开拓 性 的探 索 , 阅后 令人 耳 作。其精品线路的整合和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的设想 , 宏 目一新 , 启迪 。 深受 观 上 以三峡 为主轴 , 观上 以线 路 和产 品 为切 入 点 , 微 对 综观《 长江三峡 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一书 , 结构 三峡区域旅游的发展和空间布局进行了精细的研究 , 从 从 到内容都有其独特和创新之处。 宏观、 微观 区域 的选 择 , 区域旅 游 产 业 互 动 与整 合 的 到 是研 究 的视野 开 阔。作者从 大 系统 、 持续 发 展 模 式 , 可 进行 了充分 的 分析 与 论 述 , 这些 高 度 概 括性 的模 角度 , 用 旅 游 学 、 理 学 、 运 地 区域 经 济 学 、 划 学 、 规 文化 式是 本书 在理论 上 的主要 贡献 。 学 、 学 、 学、 史 美 管理 学 等诸 多 学 科 的 相关 理 论 , 三峡 对 总之 , 书在 区域旅 游开 发和旅 游产 业发 展 的实 证 本 地 区旅游资源、 产品开发 、 区域合作 、 管理机制及保障体 研 究 上 , 在理论 与实 践结 合 的层 面上 , 创新 和 发展 。 颇有 系 进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 。该 书 回顾 了三 峡 旅 游 的 波 浪式 全 书 内容丰 富 , 视野 开 阔 , 点新 颖 , 解精 辟 , 论 与 观 见 理 发展历程 , 出三峡旅游存在品牌形象整体塑造不力 、 实 践结 合紧密 , 述 高屋 建 瓴 , 三 峡 区域 旅 游 的 持 续 指 论 对 市 场发育 程度 不高 、 业 要 素 统筹 不 够 、 联 带动 作 用 发展 具 有重大 指导 意义 , 产 关 是迄 今 为止 研究 三峡 区域旅 游 不强 等急 待研究 解决 的 问题 , 为三 峡 区域旅游 的进 一 步 的经典之 作 。该书 无论 是 对 于 从 事 区域 旅 游 研究 的科 发展指 明了方 向。 研工 作者 、 游教 育工 作 者 , 是对 于 从 事 三 峡旅 游 的 旅 还 二 是从 树立 国际 品牌 形 象 和 构建 和谐 社 会 的 高度 实务 管理者 及 一线工 作 者 , 都具 有 重 要 的参 考价 值 , 堪 来进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全书围绕把三峡旅游培育 称是一部研究区域旅游的上佳之作。 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 以建设 国际性旅游 目的地、 国家级 《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书若能增加一些 一 生 态旅 游示 范区为 目标 , 求实现 从过 境旅 游 向旅 游 目 力 旅游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的成功案例 , 将会更加生色。
三峡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三峡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三峡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1.问题一1.1 三峡旅游产品没有与文化更好的结合起来整个长江三峡旅游业旅游市场都是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而且在旅游线路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大量重复的线路以及景点,没有做到把每个景区的文化更好的融入进来。
在广告宣传的时候也没有突出旅游景点以及目的地的特色,比如说三峡大坝作为长江三峡旅游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产品之一,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抓住主要特征从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反而给人留下了对三峡大坝千篇一律的概念,可能最主要的是三峡大坝作为一个人工修建的景观本省就很容易被模仿。
整个三峡旅游区还有很多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的建筑风格都是各有特色的,但是在一些游客眼中都大同小异,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各景区没有与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
这样就是考验我们导游的时候到了,导游就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如何讲解才能让我们的游客对这些景区产生不一样的情感而不仅限于观光,这样就不会造成游客有来了一次之后就觉得没什么可看的而不想再来的想法。
1.2 解决——三峡旅游与移民文化相结合我们都知道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129座城市将被水淹,113万人需移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在1980年中期曾筹备设立三峡省予以统筹管理,但后来考虑到该地区较为贫困,成立新的省恐难以实现经济自立,并且湖北省抵制情绪严重,方案最终只得作罢。
到了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为促进占库区移民总数85%地重庆市在移民问题上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中央政府决定推动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并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国人大以88%地赞成票通过.重庆市于当年6月14日成立。
这只是三峡移民的一部分。
其实我们从三峡三次大规模背景来看,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
据记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刘学锋(江汉大学旅游系 武汉 430010)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长江三峡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探析大江截流对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影响,找出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三峡旅游业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旅游业发展长江三峡是永恒的。
长江三峡工程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传统景点,但同时也形成了许多新的景观。
我们坚信,凭借着长江三峡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将一定形成丰富多彩的、新的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一定能摆脱困境,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1 大江截流对三峡库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环境、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
1 1三峡库区的兴建将带动多项事业的发展三峡建坝后,库区将形成1 150Km2的水面。
除航道外,仍有近700Km2水域流速变缓,水质亦清变肥,表水层转暖,是虾、贝、鱼、鹅、鸭、鳖等庞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因此,三峡水库形成后,必将是推动库区两岸农、林、牧、副、渔、工商、科、旅、贸等全面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1 2三峡建坝后将出现多处新型景观三峡建坝后,坝前水位抬高110m,水位升至海拔高1 000m,山脉的瞿塘峡和巫峡的的江段,水位分别抬高38 64m。
在现有的三峡108处文物古迹中,有39处将全部或部分淹没,但国家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张飞庙和屈原祠将搬迁复建。
在涪陵,将建长江水中博物馆,使永沉江底的白鹤梁水中碑林、石刻遗迹能供游人常年观赏。
此外又会营造新的旅游景观,据预测,可形成峡谷及漂流河段37处,溶洞15个,湖泊11个,岛屿14个,如奉节白帝城水位抬高后,它将成为高峡出平湖中的一个孤岛,会更加美丽壮观。
再加之两座现代奇观 葛洲坝和三峡大坝。
到那时,布满宜昌至重庆沿江两岸的仙境画廊与现代科技奇葩交相辉映,必将陶醉五洲四海的旅游宾客。
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
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
张 林 国
(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30 ) 400
摘要: 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三峡水电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三峡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 了条件 , 但思想观
3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 的物质基础。因为旅 游景观的吸引力 不仅 来 自于其本身的旅 游美学价值 , 也来 自 于旅游景观 的可进入性。 国 5 余 年来 , 建 O 尤其是改革开放 以 来和三峡水 电开发后 ,在重庆丰都至湖北宜昌段形成了 43 3 公里 的长江 “ 上高速公 路”, 水 使原本极 为落后 的基础设 施 状况有了明显 的改善 , 与旅 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需求相 比差 但
念、 管理体制 、 基础设 施 和产品 开发 等 问题将 成为 实施这 一战略 的 障碍 , 为此 , 须采取相 应措施 , 进三峡 地 必 促
区旅 游业健康发展 。 关键词 : 三峡地 区; 游业 ; 越式发展 旅 跨
中图分类 号 :F 9 . 5 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 4 72 0 )2 0 8  ̄ 2 0 3 87 (0 61— 0 4 0
略中地位的形成 。 但三峡地 区旅游业要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 式, 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 为, 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 , 导
方经济发达的开放城市 , 国有经济 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 此, 三峡地区 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 的大解放 , 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 , 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体制创新不足 。 . 面对开放、 多元化、 竞争日 趋激烈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峡 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模式要求微观的经济体制和宏观的 管理 体制尽快实现 制度创新 , 扭转经 济 、 社会效益不高 的局 面, 从体制上克服 目 前旅游业体制创新的缓慢步伐。 在企业制度方面 , 公司治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确立和完 善, 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现代公司结构模式建立 了相应的管理组织结 构 , 但董事会 、 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充分 发挥组织功效 , 反而增 加了机构数量 和层 次 , 了管理效 降低 率, 一言堂” 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发展的顽 “
三峡库区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及对策
三峡库区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吴红霞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10期文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吴红霞课题研究是校本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我校就三峡库区课题研究现状作了调研。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我们先后抽样调查了不同区域(城区、农村学校)、不同层次(小学、初中、高中)的五十所学校,调查的内容有课题研究动机、申报层次、课题开展进度以及课题研究形式,课题应用情况、课题保障机制等项目。
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并形成了三峡库区课题研究现状调查统计表。
二、调研情况统计分析从三峡库区课题研究现状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三峡库区科研意识已经树立,课题开展有序进行,尤其是小课题研究备受青睐。
数据也反映了存在的不足,比如从课题开展的数量、进度就反映了一些学校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从课题开展的形式和应用推广来看,大部分学校团队的合作意识还是比较差。
从课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情况也不乐观。
根据三峡库区课题研究现状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三峡库区课题研究存在明显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认识不到位,研究积极性不高对课题研究认识不到位的原因很多,一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低,观念陈旧,能力有限;二是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志向不高;三是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课题研究的参与度不高;四是功利心太重,动机不纯。
在抽样的五十所学校中,课题研究是为职称评定的教师占大部分。
这显示出多数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为了评职、晋级、评先进,真正出于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而开展课题研究的并不多。
(二)课题研究价值不大,与实践脱节调查的五十所学校当中,许多课题的研究价值不是很大,这里面的原因很多。
一是从事该课题研究的教师选题时往往是一时兴起,没有深入地思考。
比如,有一所学校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课题,研究范围太大,操作困难。
二是研究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缺乏全面的了解,以至于不断重复前人的工作而无创新。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峡库区位于中国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
三峡库区因三峡工程建设而形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三峡库区特色产业逐渐兴起,如农业、旅游、水产养殖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部分工业和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结构单一,依赖性强,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或自然灾害,就会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支持,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多元化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这样才能保障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库工程,也是中国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在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过程中,三峡库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是当前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水库蓄水和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加剧,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结构单一也是制约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关键问题。
目前,三峡库区的主要产业仍以水利发电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长期依赖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难以满足当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
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不足也是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面临的挑战。
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配合,而当前三峡库区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还存在不足,制约了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步伐。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推进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内容结束】2. 正文2.1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现状分析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随着三峡水库的建设和运行,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于长江三峡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旅 游 的发展进 行 S W OT 分 析 。
一
、
长 江三 峡概况
长 江 发 源 于 青 海 高 原 。沿 途 汇 集 数 百 条 溪 流 进 入 四川 盆地后 。 又 汇 集 接 纳 4条 主 要 支 流 — — 岷 江 、 沱江 、 嘉 陵江和 乌江 。 在 这里 , 山与水 互不相 让 , 如 同 在进 行 一 场激 战 , 河 流 两岸 山 岩 陡峭 , 时高 时低 , 形
武 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二 O 二 =年 第
J O U r n a I O f W u h a f l P O I y t O c h r l i c
・ 旅 游 发 展 ・
关于长江三峡 生态旅游 的 S WOT分析
周 晓 梅
( 武汉职业技 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田野 。
目前 国 内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迅 速 ,关 于 长 江 三 峡 涉
及生 态旅游 的研 究极少 。 因此 , 本 文 就 长 江 三 峡 生 态
抽 样 调 查 法 、 访 谈 法 访 谈 了 长 江 委 员 会 管 理 部 门 负
责 人 .并 对 宜 昌 峡 州 和 海 峡 等 旅 行 社 接 待 来 三 峡 观 光 的状 况 做 了抽 样 调 查 。
成 了 大 自然 最 壮 观 的 景 色 — — 长 江 三 峡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1 基金项 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 目( 项 目编号 : 1 3 d 1 3 7 ) 。 作者简介 : 周晓梅( 1 9 6 3 一 ) , 女, 土家族 , 湖北长阳人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 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旅游管理。
三峡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
歌乐山烈士陵园 、红岩革命纪念馆 、铜梁黄继光纪念馆 、 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赵世炎 故居
葛洲坝水利枢纽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3
重庆市
2 重庆主城
宜昌市
资料来源《: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图 2 三峡旅游区交通规划图 Fig. 2 Traffic planning of tourism in Sanxia area
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也逐步成为我国旅游接待大型城市 。 25. 2 % ,人均消费 449. 40 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26. 8 元) [7] 。
表 2 三峡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基本统计数据 Tab. 2 Basic statistic data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anxia area
40 佳”,大足石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神农架被联合国教科 富 、多样 、品位和品质高的旅游资源 ,为三峡旅游区发展独具
文组织列为“国际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 ,驰名中外 。
特色的观光旅游 、休闲度假旅游 、生态旅游 、科学考察与探险
随着三峡大坝 2002 年二次截流 ,水位抬升至 135m ,三峡 旅游 、传统文化旅游 、民族文化欣赏与民族风情体验旅游及其
国外学者从 1980 年代起就开始关注竞争力的理论方法 ,早 在 1990 年代世界经济论坛(WEF) 和瑞士管理与发展学院就提出 以 IMB 模型将区域竞争力分解为八大方面进行分析 ,并每年发 表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用多项指标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国 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 ,而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波特教授则 最早以产业的角度提出竞争力“钻石模型”,并主要从六个方面考 虑来定性分析评价竞争力 。国际上对旅游竞争力领域的研究较
关于推进大三峡旅游跨区域协作的建议
级景点 8 0处 ,区县 级景点 17处 ) 2 ,而鄂 西地 区就
有 2个 世 界文化 遗产 、9个 国家 自然 保护 区 、3 5个
、
推 进 大 三 峡 跨 区 域 联 合 的 必 要 性 和 国家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4个 国家 级名 胜 区和 3个 国
家 级地 质 公 园 ,足 以见得其 资 源 的丰 富性 。面对 如 此 众 多 的 同质 旅游 资 源 ,大三 峡沿线 各 区域 需要 互
西 等城市 的对外 交通 条件 日益完 善 。重庆江 北 国际 的客 观基 础 。我 们 只有共 同高举 一个 统一 的旅游 品 机 场 、万 州五桥 机场 、恩施 许家 坪机 场 、宜 昌三峡 牌 ,树 立 一个 完整 的大三 峡旅 游整体 形象 ,共 同维 国际机场 以及长 江黄金 水道 、沪 蓉高 速公路 、杭 兰 护共 同构 成 的旅 游市 场 ,才能建 立 和完善 大三峡 旅 高速公路 、沪渝 高速 公路 、 昌~万 州一达 县铁路 、 游业发 展体 系 ,在旅 游资 源保 护 、产 品开发 、市场 宜 焦柳铁路 、渝怀铁路 等将 大三峡地 区与上 海 、 北京 、 拓 展等领 域协 同发展 ,获得 共赢 。 广 州 、武汉 、西安 等 国际旅游 口岸城 市对 接 。大三
紧迫 性
我 们说 的大三 峡 区域在 地理 上 属 巴山 山脉 、巫 相 合作 一 体化 ,开 发旅 游 资源 避免 恶性 竞争 ,实 现
山山 脉 、秦 岭余 脉 和武 陵 山脉交 汇 地带 ,在 行政 区 旅 游 产业 要素 优化 整合 ,发挥 集聚效 应 ,做 到优 势
域 上 涵盖川 、黔 、渝 、湘 、鄂地 区 。这 一地 区包 含 互 补 ,互 惠共 生 ,实 现资 源与 客源共 享 区域 整合 开 着跨 区域联合 的客观必 要性 和 内在要求 。 发 ,创 造 区域 优 势和整 体特 色 。
旅游区域合作论文:基于演化博弈的三峡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旅游区域合作论文:基于演化博弈的三峡旅游区域合作研究摘要: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长江三峡旅游区域成员行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缺乏国家强制执行机制到国家强制执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如何使区域成员行为走出“囚徒困境”,最后使区域双方的合作策略成为系统的进化稳定策略。
研究表面,该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相关,并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
另外,单方合作时合作方的损失与不合作方的收益、区域合作产生的超额利润、国家强制执行机制的完善度、合同违约金和成员间利益的平衡都是影响区域合作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旅游区域合作;囚徒困境;演化博弈;囚徒困境一、引言长江三峡是中国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产品之一。
整个三峡全长192公里,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跨省旅游地区,湖北和重庆是三峡旅游的核心区域,核心地区涉及湖北、重庆两省市20多个区县。
然而,自1992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三峡旅游的交通格局、资源状况、客流规模及其空间结构投资格局、竞争状况和管理格局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三峡旅游发展呈现出大起大落,品牌影响力下降,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旅游产业要素统筹不够,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应对三峡旅游格局的变化,全面整合与调整三峡旅游开发与布局、旅游形象策划与营销、旅游区域分工与协作、旅游投资与产业发展等,各级政府强化了跨区域旅游合作的组织协调、规划统筹、开放市场等联合开发三峡旅游的道路,但是其收效甚微。
基于此,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三峡旅游区域合作的博弈模型,探讨出影响其合作的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的促进长江三峡旅游区域间的合作,以最大化各旅游区域的收益。
二、基本模型1. 三峡旅游区域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
本文假设在三峡旅游区域中,有两个三峡旅游区域处于直接竞争中。
假定产出品(旅游产品)是同质的,采购方(旅游者)对产品的偏好也相同。
三峡库区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a dS n. n OO Ke r s ywo d T re G re ee orAra;T uim d sr ;Po lm;C t e he ogs R sr i e v o rs i u ty rbe n omt ̄ ue r
20 年 国家 发改委 制定 的《 O4 三峡 库 区经济 社会 发 展规
游资产 归属混乱 , 一些 主要 景区景 点涉 及文化 、 国土 、 农业 、 林业、 环保 等多个主管部 门 , 旅游资源与旅游 经营未分离 , 造 成了旅 游资源管理分散 、 管理体 制不顺 。多数旅 游景点依托 文物发 展 , 使旅游部 门在 工作上插 不上手 , 致 造成 管理无对 象的窘况 , 不利 于整 合旅游 资源 、 打造 旅游 经济 。一个 景 区 归土地 、 森林 、 园林 、 文化 、 卫生 、 教 等多个 部 门管理 , 宗 各相
ili u,t rm cl e , aae n s m, ei a o i tn aktuj t, ee p e tbly m re ̄ rpgna dooi l ocp t pt o i f its m ngmetyt rg nl or n i ,m re sbe s dvl m n ait, akt g oaad,iel c net an us a i i s e o c d ao c o i i p ga c
安徽农业科学 。ora o A hi .c.08,63 ) 112—113 115 Ju l f n u A Si20 3 (4 :54 n 54 ,55
三峡库区旅游活动变化趋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三峡库区旅游活动变化趋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摘要]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旅游资源的变化将引起库区旅游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变化,出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双核化、空间布局的集聚化、圈层化和旅游产品的复合化等趋势。
要确立符合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开发思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分片布局、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策略,保证三峡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产品一、三峡工程完工后的库区旅游资源变化三峡大坝175m水位蓄水完成后,水位抬高10米~100米,对高达千米左右两岸悬崖峭壁的自然景观状貌影响不大,三峡峡谷依然雄奇、幽深、秀丽,但水位抬高对三峡旅游资源的整体影响却是巨大的。
首先是大量低水位景观将被淹没。
据统计,三峡工程完工后将有44处重要文物被淹。
一部分文物古迹、艺术作品和动人故事传说的载体景点也将被淹没。
其次是部分景观形态有所变化。
一些旅游资源被部分淹没后,其存在环境发生变化,其景观形态和观赏效果也随之发生改变。
一些旅游资源被迫搬迁。
还有些旅游资源进行工程技术处理。
另外,更多的旅游资源受水位升高的影响,观赏效果会发生变化。
第三是自然新景观数量大增。
三峡地区有为数不少的支流小河,这些小河大都流经崇山峻岭,高峡深谷,滩多水急,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过去因山水阻隔,交通闭塞,游人难入,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处女地。
蓄水在淹没库区少部分旅游景观的同时,也使三峡沿岸幽谷深涧中数以千计的旅游新景观浮出水面。
第四是人工景观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交相辉映,本身就堪称世界人文奇观;新建设的许多人工景点如三峡人文地理风情园、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珍稀植物园等展示了地区特有的文化与风情。
总的说来,三峡工程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淹没一些景观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大量高品位的自然和新人文景观,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量景观的涌现和库区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必将为库区旅游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长江三峡旅游策划
长江三峡地段市场研究报告
长江三峡地段市场研究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地段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业机会。
本报告对长江三峡地段市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总结了当前市场情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二、市场概况1. 地理位置及特点长江三峡地段位于中国重庆市与湖北省之间,总长度约200多公里。
其壮丽的山水景色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三峡地段的旅游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截至目前,每年游客人数已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稳定增长。
三、市场分析1. 主要客群长江三峡地段的游客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其中以自由行游客和团体游客居多。
他们在景区内主要参观游览、拍摄风景照片以及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2. 旅游产品长江三峡地段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包括游船观光、徒步登山、文化遗址参观等。
其中,游船观光是最为受欢迎的选择,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3. 竞争对手分析在长江三峡地段,存在着其他旅游景点作为竞争对手。
比如中国世界遗产点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九寨沟等。
这些景点通过提供各类特色旅游产品来争夺游客的关注。
四、市场机遇与挑战1. 市场机遇长江三峡地段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江三峡地段有望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
2. 市场挑战长江三峡地段的旅游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环境保护问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
解决这些问题是长江三峡地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五、市场发展建议1. 加强旅游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长江三峡地段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包括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方式进行推广。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培训和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拓展旅游产品除了传统的游船观光,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动态第4期(总第4期)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6年10月8日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刘晗曹诗图阚如良[内容提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迅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理念,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
其间,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已经涉及到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合作的途径、合作的动力、合作的机制等各个方面。
不仅是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界也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
长江三峡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几条旅游线路之一,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但是,三峡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庆、湖北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对于三峡旅游的分而治之,严重损害了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三峡旅游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等各个方面的新的整合;第三,三峡旅游业的发展还涉及三峡库区移民稳定、库区经济发展、库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实现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面临更多的困难。
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就是鄂西、渝东地区的合作。
本课题以鄂西、渝东地区旅游合作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观的空间维视角,全面分析了三峡旅游合作的现状,指出合作存在的障碍,围绕“区域旅游一体化”目标体系,以三峡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旅游规划开发、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联合营销、旅游企业联合经营、旅游合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对策,并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内部机制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
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建立一个合理的、可操作性的三峡区域旅游合作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刘晗曹诗图阚如良长江三峡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位列中国风景名胜四十佳之首,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但是长期以来,三峡旅游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三峡地跨两个行政区,湖北、重庆两省市对于三峡旅游分而治之,两地对于三峡旅游的管理体制一直未能理顺,鄂、渝两地的三峡之争严重损害了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目前,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旅游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峡旅游面临新的整合;重要的是,三峡旅游业的发展还涉及三峡库区移民稳定、库区经济发展、库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
因此,三峡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能否对三峡区域旅游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制约三峡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一)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1、三峡旅游资源的连续性长江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峡谷型景观,以其壮丽秀美的峡谷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既存在自然的连续性,又存在人文的连续性,鄂西、渝东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巨大潜力。
从自然地理环境上看,鄂西、渝东地势上同处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地带向长江始入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貌上同属于一个地理单元,存在着旅游资源的自然连续性。
从自然景观分布看,鄂西、渝东均具有名川峡谷多、名山奇峰多、岩溶奇观多等特点[1];长江三峡黄金水道以及三峡库区的形成密切了鄂西、渝东关系,三峡区域连点成线呈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域;鄂西、渝东在旅游资源上存在“边界共生”关系,需要协调开发[2]。
从人文地理上看,鄂西、渝东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风情浓郁的特点,许多人文景观在文化内涵上具有连续性。
该区是世界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有从“巫山猿”到“长阳人”,从大溪文化到中堡岛古文化等考古文化。
这里还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融区。
鄂西与渝东在民族构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语言风格等地域文化具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
2、共塑三峡旅游整体形象从旅游心理学角度分析,旅游主体对目的地的选择有强烈的心理趋向性。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注意力便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信息,而不是分散的产品信息[3]。
旅游形象设计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
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面前。
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长江三峡作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品牌,既面临国际旅游地的竞争,也面临蓬勃兴起的国内旅游地的竞争。
以往,由于行政区划和部门利益的分割,造成三峡游长期缺乏统一的形象定位,对外宣传口径、口号不一致。
公众心目中对三峡游目的地的形象及旅游核心资源模糊不清,这是制约三峡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树立统一的、鲜明的三峡旅游品牌、形象对未来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共同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业的职能突出表现在产品化的组织过程中,旅游产业化发展要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区域合作来赢得更大市场,形成区域“大旅游”。
旅游业构成上的复杂性表明旅游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够极大的发挥它对多种相关产业的组织功能和联动效应。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类产业纷纷要求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
如饭店业的联号经营就具有明显的财政优势、促销优势、采购优势、预订优势。
不仅同类企业间有必要加强合作,旅游业内不同的企业间开展区域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景区与旅行社的合作就有利于互通信息,及时更新旅游景点、线路;旅行社与交通部门的合作,有利于向游人提供正确的、便捷的旅游线路,这种产业化发展的合作趋势必然要求旅游企业加强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互通信息、开放市场,以旅游观光业、娱乐业为核心,将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区域“大旅游”的发展。
三峡旅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业的拉动效应、乘数效应以及与其它产业的互动效应未能很好产生,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4]。
究其原因,旅游核心产业与相关产业联系不紧,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链。
这一方面与三峡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应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三峡各地资源优势进行资金、物力、人才资源的整合,互通有无,共同赢得市场,做大“三峡游”,追求三峡旅游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三峡旅游的特殊性1、资源的公共性、开放性三峡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船观赏的峡谷型景观。
三峡航道就是重要的旅游通道,是构成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但这条水道却在管理权上具有公共性、开放性。
由于中央和地方的部门分割,以及地方上不同行政区的分割,使得长江航道存在着管理的多重性、复杂性。
三峡游船在管理上,要接受多个不同部门的管理,这被称为“九龙治水”的航运体制:三峡坝区上下59km范围内,有交通部、三峡海事局、长江宜昌海事局、宜昌夷陵区海事局、秭归县海事局。
大家都来管,导致“三峡坝区”锚地管理混乱。
目前,对库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存在“条块分割”,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环境保护总局、长江水利委、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等单位都对三峡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有一定职能。
三峡地跨鄂、渝两省市,重庆拥有瞿塘峡、巫峡的一部分,湖北拥有巫峡的一部分、西陵峡,两地分割对自己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有开发权、管理权,进而造成了三峡旅游开发、管理的行政分割。
统一的风景名胜区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本身就有违《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鄂、渝两地对三峡的有形物质资源分而治之,而对三峡品牌这一无形的资源都想占为己有,都以“三峡”作为自己最大的旅游品牌,互相竞争,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5]。
2、行政分割性三峡区域地跨鄂渝两省市,由于旅游区和行政区的不一致,加之区域缺乏鄂渝两省之间的统筹协调,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该区域的旅游业管理体制从未理顺过。
由于体制不顺,鄂渝两省市至今也无法对三峡地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建立一个既有效率又有权威的行业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
一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各自为政、画地为牢,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管理失控。
有的景点属于多方管理,责权不明,也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三峡旅游国际竞争力不足[6]。
三峡旅游的大起大落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前些年,随着三峡工程的进程,在几次大江截流的1992年、1997年、2002年,三峡旅游的接待量几次达到峰值,各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投诉高居不下,而在1998年、2003年等年份,三峡游又跌入低谷。
这种大起大落的结果与鄂、渝两地争相宣传“告别三峡游”的大肆炒作不无关系。
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严重损害了三峡旅游的形象[1],误导了广大旅游者,对旅游业来说无异“饮鸩止渴”。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鄂、渝对三峡的分而治之,相互竞争造成的局面。
行政分割造成了资源开发上的各自为政,造成两地景点开发呈现散、小、弱、差的局面,还有很多同类型的景区重复建设,浪费资金、人力资源。
在旅游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方面,两地只能对本区域旅游企业、人员有管理权,这给三峡旅游市场规范、质量监督、旅游投诉等问题处理带来一系列问题。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很多地方限制外地车辆、外地导游人员的进入,使三峡旅游始终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阻碍了旅游产业化的进程。
另外,由于旅行社、游船、景区在跨区域信息传递上渠道不通,造成景点线路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旅行社,导致游客得不到最新的、正确的游览信息,从而造成提供的产品与承诺的不符或线路的临时变动,这些都是三峡游质量不高和旅游投诉多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行政分割给三峡旅游的宣传营销、产品开发、行业管理等都造成严重的后果,阻碍了三峡旅游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打破行政区划束缚,联手开创三峡区域旅游新格局。
3、三峡旅游格局的动态性三峡工程的建设,2003年截流蓄水,2009年整个工程竣工。
它将从旅游资源、交通、旅游线路、旅游形象等方面对三峡旅游造成全方位的影响,引起了三峡旅游空间格局的变化。
三峡工程建设引起了旅游资源的变化。
2009年三峡库区水位上升到175m,三峡景观的雄奇险峻特色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统计,库区各类文化遗址、文物古迹、828处被淹,其中150余处为定级保护的文物古迹。
对此,国家和地方采取迁移、重建等方式予以保护。
同时,水位的抬高使库区形成1150km2水面,一系列新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线会应运而生,三峡不再局限于高山峡谷景观。
如,神农架、神农溪、三峡大坝形成一个“大三角”,秭归——兴山——巴东“小三角”,巫峡——巫山——奉节“金三角”,随之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也将形成[7]。
这些新的线路会把以往可达性差的景点串连起来,如奉节、天坑地缝,巫峡巫文化,恩施土苗风情等。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得三峡支流可达性大大增强,这样就将三峡南北向腹地的众多景点联结起来,形成网络状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