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自我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work summary, self-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memorandum letter, speech speech,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rogram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赏析:标题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
标题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伤感和惋惜,具有警示意义。
全文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介绍今日的罗布泊(1—3段),以其不寻常的历史和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兴趣,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4—8段)。
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9—14段),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15—25段)。
最后推而广之,说到某某湖、月牙泉的颓势(26—27段),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28段)。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
读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深切意识到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吸取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但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不然,如果我们让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继续上演,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
从文体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
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叙述事实、列举数据方面都是真实可靠的,同时也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的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
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
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胡杨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杨林无奈的挣扎。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通用5篇)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xx 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2、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
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想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说课——市一等奖
多媒体教学法 兴趣诱导法 朗读法 指导点拨法 探究式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图片导入新课 教学方法和设计目的 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 营造情感氛围,初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快速阅读法、指导点拨法, 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逐渐唤醒学生环保意识
整体感知
课内探究
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营造情感氛围, 理解作者的感情,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 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
拓展延伸
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 写环保标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的社会责任感。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问题 :
• •
•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过去罗布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听读、精读所选段落,品味报告文学语言抒情性和形象性,思考问题 :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现在 : 1、 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过去 : 2、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原因 : 3、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罩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 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 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 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牛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 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泥石流过后实景拍摄
拓展
• 写 环 保 标 语
地震过后实景拍摄
•呼吁 :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初中语文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设计I.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初中语文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属于第四单元“旅行的意义”。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探究旅行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不同的旅行体裁文本,了解旅行的不同形式和意义。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散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沙漠、罗布泊的地理环境、生态特征和文化历史,感受旅行的探险精神,懂得旅行对个人的启发和成长,并通过精读、泛读与拓展延伸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II.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罗布泊的地理环境、生态特征和文化历史;•掌握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表现方式;•掌握精读、泛读和拓展延伸的阅读策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旅行和探险的兴趣,感受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
III.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新课,整体阅读和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15分钟)1. 导入话题教师通过投影展示罗布泊、沙漠等图片,与学生交流沙漠的定义和特征,引出罗布泊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
2. 师生研读教师通过简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语言表现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散文的形式和风格。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和生态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整体阅读(30分钟)1. 精读环节通过对课文与阅读策略配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理解文章的主旨、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组成部分及语言表达方式。
2. 泛读环节通过对课文的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泛读,了解罗布泊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和生态现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小组分享让学生分成小组,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展开话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本说课稿是针对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进行深入解析和课堂展开的指导方案。
通过细致的分析、丰富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描述了一个神秘而又伤感的故事。
通过描绘罗布泊湖水的消失与湖中仙湖的命运,课文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和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课文的意义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关键词和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在不涉及敏感词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学PPT;•板书工具;•课堂演示文本。
2.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净、整洁,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
3. 学生准备•提醒学生带上学习相关的教材和笔记,以便在课堂上参与互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启发学生联想:提问“你们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复述有关探索和未知事物的个人经历。
2. 文本学习第一段(引入)•学生自主阅读第一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主题:–第一段描绘了罗布泊的特点和仙湖的消失。
–通过石头裂缝和湖中的湿润痕迹,课文给人一种神秘而伤感的氛围。
–提问: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表达出神秘和伤感的感觉?第二段(故事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第二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发展:–第二段中,探险队员进入岩洞,发现了一个仙湖。
–描述了仙湖美丽宁静的景象,以及探险队员与仙湖之间的互动。
八(下)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略)二、导人位于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x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明确: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说课稿
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下面我按说教学理念、说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理念:1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启迪思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章。
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在表现形式上把握两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读说和查阅资料,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难点: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学情分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情感,适合学生自读,八年级大都数学生已经能够自觉搜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教法学法:(一)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感知文本,把发现感悟交流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方法如下:1、情境法——导入新课。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说课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 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 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 识。
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说教法 说教材
说学法 说流程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 比较阅读法 讨论法
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说教法 说教材
说学法 说流程
学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圈点勾画法
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说教法 说教材
说学法 说流程
说流程
感情诵读,把握情感 图片展示,创造氛围 导入
板书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市泊的过去与现在。 2. 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 选信息的能力。 3. 了解罗市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 识。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手段,采取自主—互助—学习的学习方法及 比较阅读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2. 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文属于报告文学,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 佳报告文学。作为报告文学,除了具备新闻特点 以外,还具有强烈的文学性。
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 年级学生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 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 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 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 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 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3-精选文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周小春,来自孝感市孝南区董永中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五篇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21世纪的今天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写了罗布泊由昔日美丽的仙湖变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一个生态环境蒙受人为破坏的个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在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两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说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放在探究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
难点是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中总结教训。
3、学情分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八年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本文是篇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可以广泛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下面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以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并做点赏析,并试着带着感情来读读。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大大强化了的感情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升华,使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边读边听背景音乐,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
)(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通过朗读,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曾几何时,罗布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但是现在的罗布泊却成为一个至今仍没有单身一人尝试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麽?(多媒体出现罗布泊“今昔对比篇”:出现今昔对比图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答案。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心理基础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视频中强烈、鲜明的画面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超越自我(5分钟)师:昨天的罗布泊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罗布泊似的悲剧”却还在我们身边上演,(多媒体呈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学生生活中的浪费水及水污染现象等方面的图片制成连环画面,在学生眼前掠过。
)面对今天的“罗布泊似的悲剧”,你想说点什麽呢?(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图片的出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三峡初中胡蓉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也正是阅读欣赏中要抓住的两大美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
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结合语文新课标和本单元教学目标及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
②、品味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
2、情感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
三个学习目标表述简洁,用红色字标出重点词语,便于学生牢记。
达成目标的步骤分为三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来促高效。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及突破措施
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
2、品味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
难点:1、、品味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
突破措施:多媒体展示几张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今昔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入情入景,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经过合作探究发现文本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特点,找出文中运用的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完成学习目标二;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深入挖掘文本,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三。
二、说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开始成熟,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的合作去获得成功的满足。
但文章中各种表现手法,学生认识的还比较肤浅。
我认为通过朗读、讨论、揣摩,学生会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有较深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我镇推广的“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化的学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景创设法
搜集部分图片,既有仙湖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一。
2、小组合作探究法
利用质疑,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借此落实三个学习目标。
3、品读赏析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品读赏析,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通过品读赏析,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三。
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共享集体智慧。
4、文献法:鼓励并要求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7分钟)
1、图片导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采用图片导入,不但直接从视觉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他们的思维快速拉到了课堂中来,更为后面感知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2、解题
引导学生从关注课题入手,捕捉关键信息,能激活阅读思维,酝酿阅读情感。
3、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又让学生一开始小组之间就有一个竞争氛围。
(二)定向导学(1分钟)
1、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
2、品味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
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
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品读探究
品读探究一:今昔罗布泊悲剧谁之过(10分钟)
速读教材,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
①今日罗布泊是:
②过去罗布泊是:
③罗布泊消失原因: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全文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
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一。
品读探究二:品味语言,揣摩文章写法(15分钟)
1、细读,找出震撼你(或感染你或打动你)的语句,说说为什么?(独立思考2分钟)
2、小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学习课文巧妙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感情色彩;品味报告文学语言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二,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质疑反馈(2分钟)
此环节可以及时查缺补漏,反馈三个教学目标。
(五)延展运用:(10分钟)
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从而完成了学习目标三。
五、说预期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三个学习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
预测第一个学习目标95%的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80%的学生可以完成,第三个情感目标均有所获。
因为是城区学生,他们的胆量和见识应该比农村学生强,相信课堂气氛会很活跃。
但由于课堂容量大,时间紧,节奏可能稍快。
六、说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今)荒漠
和谐相处
(昔)绿洲
此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