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拟声隐喻比较探究

合集下载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但它们的使用和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1. 英汉隐喻的差异英汉隐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隐喻“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强大),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不被理解,因为中国文化中剑通常被视为更具有威力的武器。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主谓语言。

因此,英语中的隐喻往往通过动词和名词的转化来实现,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多地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转化来实现。

(3) 隐喻类型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隐喻和象征,而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象征和借代。

二、英汉隐喻翻译策略针对英汉隐喻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更好地传达隐喻意义:1. 保留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以保留原文的隐喻形式,直接翻译隐喻中的语言表达。

2. 意译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隐喻的意义传达出来,而不是直接翻译隐喻的语言表达。

3. 借代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是通过借代来实现的,而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借代方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例如,可以将借代隐喻转化为汉语中的比喻或象征。

4. 增译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比较隐晦,需要通过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明确隐喻的意义,可以采用增译的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总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深入了解英汉隐喻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隐喻的意义,提高翻译质量。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究拟声词的翻译策略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究拟声词的翻译策略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究拟声词的翻译策略摘要:拟声词是某种特定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或人为声音的词项。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拟声词,并且呈现出诸多共性和个性。

本文从语音、句法功能对比英汉拟声词,分析异同并总结拟声词英汉互译的技巧。

了解和掌握英汉拟声词各方面的差异,能丰富我们对于拟声词这一特别词汇类型的知识面,提高译者对拟声词的翻译水平,促进我们更加准确地实现拟声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

关键词:拟声词语音句法功能翻译策略 1 引言拟声词是某种特定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或人为声音的词项(刘晔,2010),人们使用语言模仿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声音,在声音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使语言更加形象化。

拟声词可以在读者大脑中重现某个具体的声音,是重要的词汇和语言现象,存在于每种语言里。

比如:拉丁语“tuxtax”和砰砰的声音对等,模仿猛击的声音;俄语“graf graf”是狗叫的声音;法语“pan” 是手枪或者大炮发出的声音;汉语“miāo(喵)”是猫发出的叫声。

使用拟声词可以让语言直接生动,本文主要侧重研究英语和汉语拟声词,从语音、句法功能方面对比英汉拟声词,分析其异同,总结英汉拟声词互译的翻译技巧。

2 汉英拟声词在语音层面的对比研究拟声词源于人们对自然世界声音的模仿,因此发音和自然事物之间有着本质固有的直接联系。

自然世界的客观性决定汉英拟声词在语音层面有相似之处;汉英分属不同语系,有各自独特的语音系统,又存在很多不同。

2.1汉英拟声词在语音层面的相同之处“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相同的物体,英语国家的人们和中国人们在听力,感受和模仿声音上共享很多相同之处,英语和汉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有时候相同或相似。

我们可以发现在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多拟声词,它们的发音和所指代的意义非常接近。

”(万石建,2006)比如:2.2汉英拟声词在语音层面的不同之处在某一具体语言中,拟声词不只是对自然世界声音简单的记录,也是一个民族根据固有的语言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重构和加工的结果,融合了某一具体语言和自然声音。

浅谈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浅谈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浅谈英汉拟声词的异同摘要:拟声词在英语、汉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语言现象。

本文研究英汉拟声词的异同,以加深我们对英汉拟声词的了解,更好地掌握拟声词这一修辞格。

关键词:拟声词异同来源结构拟声是指对客观世界的声音的模拟。

拟声词则是通过模拟声音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类词。

拟声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词汇,而且使语言生动逼真,形象传神,惟妙惟肖,从而增强对事物叙述的鲜明性、真实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语言都具有拟声词,但是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有不同的特点。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1 拟声词的效果比较无论是英语中的拟声词还是汉语中的拟声词,都具有形象生动、直观逼真的效果,但是英汉语言中的拟声词所营造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与英语的拟声词相比较,汉语的拟声词的逼真度比较高。

英语拟声词只是大体上甚至是约略表现出声音的简单轮廓或者部分轮廓;而汉语的拟声词不仅比较接近所模拟的声音,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显得比较灵活、直接。

2 拟声词的来源比较英汉拟声词的来源是完全相同的,都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2.1 人的声音人的声音是英汉拟声词的共同来源,包括人的笑声、哭声、说话声以及人的一些动作发出的声音。

例如,汉语中的拟声词“嘤嘤”“嗷嗷”“哇哇”“格格”“呼哧”模拟的分别是低泣声、哀号声、大哭声、笑声、喘气声等。

同样,英语中也有很多模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

例如,giggle 模拟咯咯的笑声, snigger模拟窃笑声,mumble模拟含糊不清的咕哝声,murmur模拟耳语声,groan模拟痛苦的呻吟声,boom模拟雷鸣般的说话声,等。

2.2 动物的声音拟声词不仅包括了模拟人类自身的声音,也包括了模拟动物的声音。

世界上的动物千万种,包括了各种飞禽走兽,因此来源于动物声音的拟声词也比较多。

比如,coo(咕咕)模仿鸽子的叫声,mew,meow(喵)模拟猫叫声,“汪汪”(bark)模拟狗叫声,“咩咩”(bleat)模拟羊叫声,嗡嗡”(buzz)模拟蜜蜂的声音。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隐晦地暗示。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隐喻表达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隐喻句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隐喻表达的异同。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对隐喻句的表达产生影响。

由于英汉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不同,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有所差异。

比如,在对时间的隐喻表达上,英语中常用“时间是金钱”来表达时间的珍贵和有限,而中文中则普遍使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和宝贵。

这反映了英汉文化对时间的不同认知,英语注重效率和价值,而中文更强调时间的不可挽回和流逝之快。

其次,在隐喻句的形式上,英汉两种语言也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隐喻句通常采用修辞手法的方式,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

比如,“The world is a stage”是英语中常用的一句隐喻句,通过将世界比作一个舞台,来暗示生活的戏剧性。

而在中文中,隐喻句一般直接以主谓宾结构呈现。

比如,“春天是大自然的新娘”就直接将春天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隐喻。

这种形式上的差异也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句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隐喻句通常是直接的,它们更多地强调对比和类比。

比如,“He has a heart of gold”直接将某人的内心善良与黄金进行类比。

而中文隐喻句则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比喻。

比如,“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借助台镜喻指人的内心要时刻保持清明无尘,通过比喻折射出了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理解方式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强调明确和直接,而中文则更注重暗示和隐晦的表达方式。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句中使用的具体词汇也有所不同。

英语中常使用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元素来进行隐喻。

比如,“as busy as a bee”用来形容某人非常忙碌;“asblind as a bat”用来形容某人非常盲目。

英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探析

英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探析

英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探析作者:赵爽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04期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拟声词,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发自人类自身的声音,一类是外部世界的各种声音。

英汉语中的拟声词具有很多共性,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一、语音构成方面的差异1.语音对应方面的差异拟声词是对自然声音的模仿,词的发音即“意义的回声”。

奥格登和理查兹提出著名的语义三角理论时指出,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但他们又指出,拟声词是一个例外。

因此不同语言里的拟声词可能出现语音对应,即对同一种声音,不同语言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可能基本等值或者十分相近。

如汉语中的“哈哈”与英语中的“ha-ha”,还有铃声:ding-a-ling(门铃),号声:tattoo(嘟嘟),钟表声:ticktack(嘀嗒),关门声:bang(砰)等,在语音方面都很接近。

然而,任何自然语言中的拟声词都不是自然声音的录音和复制,因此不同语言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对应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英语和汉语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方面更多地表现为差异。

如雷声:peal(隆隆),水溅声:splash(扑通),墙倒声:crash(哗啦啦),风声:rustle(沙沙),鼓声:drum(咚咚)等。

许多动物的叫声也不一样,如羊在汉语中是“咩咩”,英语却是“bleat”或“baa”,其语音形式毫无相似可言。

又如青蛙:croak(咕咕呱呱),大雁:honk(嘎嘎)。

以上英汉语的对应拟声词,其语音形式大多相差甚远,有的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几乎找不出一个共同的因素。

2.语音音节方面的差异英语是以多音节词为主的语言,但英语拟声词中的单音词却占优势。

恰恰跟英语相反,汉语是单音节为主的语言,但拟声词却有明显的双音或多音化的特点。

如古汉语中的“砰然”、“铿然”、“哗然”、“喟然”等。

现代汉语就以张志公的《拟声词》为例,该表主要以汉字为单位,如“唧唧”、“咕咕”、“铮铮”、“铿锵”,只收“唧”、“咕”、“铮”、“铿”,但所收50个拟声词中也有21个是双音的,占了将近一半。

英汉拟声词对比论文

英汉拟声词对比论文

英汉拟声词对比探析【摘要】英汉拟声词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有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作用。

充分了解这两种拟声词在各自语言中的特点和句法功能,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也可以对英汉翻译有所帮助。

笔者通过举例,从结构、语音、句法功能、修辞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关键词】拟声词;语音;修辞;句法功能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人们直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或是根据客观事物声音加上想象造出的词,但由于中西方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诸多差异,英汉拟声词在语音、句法功能、修辞功能等方面存在异同。

1、英汉拟声词的语音结构拟声词(onomatopoeia)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或状声词,源自希腊语ono rnatopoiia,意思是“造词”,指用语言的声音去模仿自然界的声响或人类活动的声音。

它是在音和义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加强了语言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拟声词以音节的多少来分可有单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多音节拟声词三大类。

单音节拟声词一般用来表示短促或突发的一次性的声音,英语如crack, pop;汉语如“啪”、“砰”。

双音节拟声词一般用来表示两个短促相连的声音或两个重复相连的声音,英语如ding-dong,flip-flap;汉语如“咯咯”、“嗒嗒”。

多音节拟声词常用来表达连续不断的一连串声音。

英、汉语多音节拟声词的音节一般来说都不超过4个,英语如rub-a-dub,hurly-burly;汉语如“轰隆隆”、“叮呤当啷”。

英语和汉语中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12种格式:a,aa,ab,abb,aab,aaa,axb,abcb,abbb,aabb,abcd,axbc。

有些格式同时存在于两种语言的拟声词中,有的格式只为一种语言独有。

1)a式英语如crash,rap。

汉语如“哇”、“吱”。

此式全是单音节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十分丰富的表现。

2)aa式英语如puff-puff,pom-pom。

浅谈汉英拟声词对比研究

浅谈汉英拟声词对比研究

浅谈汉英拟声词对比研究概要:拟声词是各种语言共有的普遍现象,本文从拟声词的汉英对比入手对汉英拟声词的理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通过思维方式入手对比了不同思维方式对汉英拟声词的理据的影响。

一、拟声词的界定及汉英拟声词的可比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在发展变化和运动的过程中都有独特的声音。

这些声音本来没有语义,可是一旦与人的思维相连便成为了人类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拟声词是模仿人、动物、自然现象、机器或工具等物品或动作所产生的各种声响的词,能够刺激人的听觉,从而产生象征性的联想,旨在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界万物的声音的重要手段,其模仿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类构成:1、摹拟人的声音:包括摹拟人宣泄情感时发出的声音以及行为举止的声响。

如:汉语中的“哦”“哇”“咯咯”“嘻嘻”等。

英语中的Oh!Hey!,Clang,clap,giggle等。

2、摹拟动物的声音:如汉语中对于狗吠、鸡鸣的描述“汪汪”,“咯咯”等。

英语中有“bark”、“ tweet”等。

3、摹拟事物之声:自然界中树木花草,风雨雷电,机械器具,锅盆瓦罐都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声响。

如:溪流流动时的“潺潺”声;发动机的“突突”声;金属碰撞时的“叮当”、“叮咚”声,这些声音在英语中也有相应表达“murmur”、“chug”、“ding-dang”。

在对汉英拟声词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在同样声音的表达上汉英之间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如金属碰撞时发出的“叮当”声英语的表达也为“ding-dang”;而另一些声音,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狗吠声“汪汪”在英语中的表达为“bark”。

故对汉英拟声词进行对比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汉英拟声词理据性对比语言是反映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的语言都能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人类语言的共性。

汉语和英语的拟声词有许多的相同之处,甚至还能找到对应的词语。

如猫的叫声“喵”在英语中的表达为“mew”;人类的笑声“哈哈”在英语中的表达为“Aha”,踌躇时的“唔”、“嗯”在英语中也为对应表达“Um”、“Umm”。

英汉修辞格对比

英汉修辞格对比

比喻翻译的困难在于:某种形象和某种意义的结合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因 此译者往往必须在保留源语形象、转换源语形象、舍弃源语形象只传达喻 义做选择。 1.直译法 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 见无闻。 《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 So this young widow living in the lap of luxury was no better off than withered wood or ashes, taking no interest in the outside world.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2.转换法 爱自己尊如菩萨,待他人秽如粪土 《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 She had as high an opinion of herself as if she were a goddess, and treated others like dirt.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3.意译法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 的站着。 《祝福》鲁迅 she withdrew her hand as if scorched, her face turned ash grey, and instead of fetching the candle-sticks she just stood there in a daze.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英汉修辞格对比
一、拟声vs Onomatopoeia 拟声 明喻vs 二、明uphemism
一、拟声vs Onomatopoeia 拟声
英汉语言中的拟声词(onomatopoeic words)都是根据“语音 理据”即模拟自然声音造成或构成词项。因此两者在造词理据 及修辞功效上是基本一致的。 1.各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也不尽一致。再加 上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 可能出现种种差别,甚至大相径庭。 The bird twitters 鸟儿吱吱 The bull bellows 公牛哞哞 The dog barks 狗汪汪 She was uttering a soft little cluck in her throat, a call to the little balls of mottled down that on their tiny pink legs came toddling after, and peeping softly and plaintively if left even a few inches behind, 她轻声召唤着绒毛斑驳的孩子们,他们正用粉红色的小腿蹒跚地 走着,即使被落下几英寸远,他们也会唧唧 唧唧地叫个不停, 唧唧

仿拟的世界——英汉拟声词的对比研究

仿拟的世界——英汉拟声词的对比研究

多 , 节 奏 的要 求 也 很 高 。单 音 节 拟 声 词 一 般 用 来 表 示 短 对
促 或 突 发 的 一 次 性 声 音 。英 语 如 “ a g p p ca k 汉 b nto o s u d a s ca e wih h i o r s i i t in f o n s s o i t d o a t t e
动 性 , 而 , 管 拟 声 词 多 么 惟 妙 惟 肖 , 不 可 能 是 各 种 声 然 不 但 音 的 翻 版 ; 示 同一 声 音 的 词 在 一 种 语 言 中 可 能 只有 一 个 表 词 来 表 达 , 在 另 一 种 语 言 中可 能有 几 个 或 多 个 词 来 表 达 , 而 因为 各 民族 语 言 的 拟 声 词 都 带 有 明 显 的 民族 特 点 。英 语 和 汉 语 属 于完 全 不 同 的 两 种 语 系 , 种 语 言 的拟 声词 的 构 成 、 两 功 能 、 用 范 围 及 其 所 模 拟 的对 象 、 法 功 能 、 义 作 用 、 运 语 语 修 辞 手 段 等 方 面都 存 在 着 共 性 和个 性 。充 分 了 解 英 、 拟 声 汉 词 的差 异 有 助 于 提 高 我们 的 表 达 能 力 、 字 鉴 赏 力 、 译 水 文 翻 平, 在这 里 我 们 将 就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对 英 汉 拟 声 词 进 行 比较 。

从 英 语 和 汉 语 的 语 音 结 构 来 看 , 些 相 同 音 素 的发 音 、 某 语 音 组 合 规 律 以及 语 音 变 化 规 律 存 在 着 巨 大 的 差 异 , 使 也 英 汉 拟 声 词 有 所 不 同 。汉 语 是 以 单 音 节 为 基 础 的 语 言 , 但 汉 语 又 是 一 种 节 奏 感 很 强 的 语 言 , 英 语 词 汇 以 多 音 节 居 而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隐喻是一种直观的、带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言、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中,其表达效果更加具体、生动,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十分丰富的隐喻形式。

本文以比较分析的角度,深入研究英汉隐喻之间的异同,以期让读者对隐喻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从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看,英汉隐喻表达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的隐喻表达类型是比喻,它利用不同的象征性物体或者动作来比拟或者模拟某一行为或者思想。

比如英语中一直流传甚广的“time is money”这个有名的谚语,它将抽象的概念“时间”用有形的货币“金钱”相比较,引发读者的思想活动,以此类推,英汉中其他类型的隐喻表达也是基本相同的。

其次,从用途及创作上来看,英汉隐喻也有所差异。

英汉隐喻均可用于修辞及文学写作上,但一般来说,英语中的隐喻更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但是汉语中的隐喻既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应用,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中。

此外,英汉隐喻的创作形式也有所不同,英语隐喻更加随意,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表达,而汉语隐喻则更加规范,需要比较精确地把握简繁汉字以及词组的用法,另一个不同是汉语隐喻往往比较直接、简单,而英语隐喻更加隐晦、抽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英汉隐喻在形式、用途及创作上存在着差异,但在本质上仍共同体现出一种直观的、及具有感染力的表达
方式,它们无论是在政治语言、文学语言还是新闻语言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促进读者理解文章的同时,激发读者更多的思想及情感,从而丰富文学作品,构建更加完美的文章结构。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

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

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

本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隐喻汉英翻译对比意义应用技巧对比研究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w”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rry”,由于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转换运动,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到的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因此隐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喻体的某个特征,即联想意义被映射到本体上,形成隐喻意义,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主观认知活动,而这也正是汉英隐喻对比研究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作一个探讨和比较,从跨文化角度来探讨汉英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1 隐喻的含义“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在…之后”,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或“转换”。

合起来表达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

隐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也即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2 隐喻汉英翻译对比的意义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

拟人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拟人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拟人隐喻的英汉对比分析引言拟人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拟人隐喻在英汉语言中使用极为普遍。

英汉语言中拟人隐喻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异。

对英汉拟人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英汉语中的拟人隐喻的理解和使用,对拟人隐喻的英汉互译也有指导借鉴作用。

一、英汉拟人隐喻的共性分析由于拟人隐喻思维方式的作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拟人隐喻现象存在许多共性。

(一)运用方式相同英汉拟人隐喻在语言的运用方式上有相同之处。

英汉拟人的运用方式是通过直接拟人和间接拟人来实现的。

1、直接拟人“李鑫华(2000: 42)认为直接拟人即是直接让物体(包括动物、植物、以及非生命的物体)和抽象的事情(思维、概。

念等等)直接像人一样说话、行动和思想”例如:(1)Time,you old gypsy man,Will you not stay,Put up your caravanJust for one day?时间,你这个老吉普赛汉子,你能不能停下来,支起你的篷车就只一天?”(2)沟仿佛在那儿说:我臭,你敢把我怎样了?我淹死你的孩子,你敢把我怎样了?政府一修沟啊,丁四可仿佛也说了话,你臭,你淹死我的孩子,我填平了你这个兔崽子!(《老舍龙须沟》)例(1)中“时间”被赋予了生命,能像人一样行动,例(2)中“沟”被拟人化,能像人一样思考。

2、间接拟人所谓间接拟人,是保留原来作为事物的主体不变,风即是风,水亦是水,但却把本来用于描写人的行为的词语改用于描写事与物( 李鑫华,2000:44) 例如:(3) Fact speaks louder than eloquence.(4) We can see the smiles of spring now.(5) The blushing rose nodded at me as I passed.(6) The clock on the wall ticked loudly and lazily,as if it had timeto spare.(7) 困难只能欺侮那些懒汉,它最害怕用功学习的人(8) 风是那样的温柔,小鸟是那样的欢乐在例(3) 到例(8)中,用于描述人的动词speak nod,欺侮害怕,名词smile,形容词blushing 温柔欢乐,副词loudly and lazily被用来描述无生命的事体,使之拟人化。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广泛运用,然而隐喻在不同语言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汉隐喻比较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并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扩大词汇量。

一、英汉隐喻的相同之处首先,英汉隐喻都具有比喻性,即用一个形象或抽象的物体来指代另一个事物,表达出一种新的语义效果,从而使语句更有意义,更有意义,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英文中:The storm smashed the windows.中文中:狂风摧毁了窗户。

此外,英汉隐喻都能够增强表达的强度,让语言更具有美感。

例如:英文中:He was an immovable mountain.中文中:他是一座山般的坚定不移。

二、英汉隐喻的不同之处然而,英汉隐喻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英文的隐喻更多的是指代自然现象,例如:“The heart is a pump.”而汉语更多的是指代人文现象,例如“那场比赛就像攀岩一样困难”。

其次,英文隐喻更多拓展性,一个隐喻可以表达多种含义,如“He was a lion in the fight”,可以表达勇敢、凶猛等形容。

而汉语的隐喻更具有具体意义,一个隐喻一般表达一种概念,如“这项工作就像冰山一角”,表达的具体意义就是难度巨大。

再次,英文隐喻多以同义比喻形式出现,如“It was a desert”,表达的是无聊无趣。

而汉语隐喻则更多以反义比喻形式出现,如“他是一座孤山”,表达的是孤独无助。

三、结论从上面的比较与分析来看,英汉隐喻有着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新的意义,使语言更加丰富,更有吸引力。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提升英语水平。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来暗示另一句话的意思。

隐喻在汉语及其他语言中都普遍使用,在英语中也有广泛使用。

英汉隐喻拥有相同的功能,但有着不同的形式。

因此,比较英汉隐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们。

一、英汉隐喻的形式1、英语中的隐喻在英语中,隐喻通常包含三种表达形式,即形容词比喻、定语比喻和动词比喻。

形容词比喻表示在进一步细化描述时,对某物体的特征进行喻指,例如“Her eyes sparkled like diamonds(她的眼睛闪烁得像钻石一样);定语比喻指的是正式地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描述,例如“the wind arms”(风的手臂);动词比喻指的是用某种动作来描述另一个概念或抽象概念,例如“The waves were dancing”(海浪在跳舞)。

2、汉语中的隐喻汉语中的隐喻更加丰富,主要有三类,即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

含蓄比喻是指用不明显比喻的方式来暗指一个事物,例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指同一事物出现了两次);喻义比喻是指表面上比喻事物,但实质上是比喻其他事物,例如“百年好合”(指相处很久和睦);双关比喻指利用语言上的双关性和联想性,从一个角度说明另一个角度的事物,例如“稳扎稳打”(指定下目标,坚持一个方向)。

二、英汉隐喻的比较1、隐喻的功能英汉隐喻都有提高语言表达效率的作用,帮助人们用少的话来表达多的意思,并加深对其思想的印象。

2、隐喻的形式英汉隐喻的形式有所不同,英语中更多的是以形容词、定语和动词形式来表达,汉语中则更多地借助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等形式来表达。

3、交流效率英汉隐喻的形式相同,但对于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会有某些区别,从而影响交流效率。

因此,在进行英汉沟通时,要多加留意其中的差异,以便把握好语言的正确语义。

三、总结英汉隐喻都是一种语言表达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英汉隐喻在形式和意义上有所不同。

英汉拟声词的对比研究

英汉拟声词的对比研究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 2020年10月20日Oct.202020第40卷第10期Vol.40No.10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10.036英汉拟声词的对比研究赵佳琪(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英语和汉语中的拟声词都是对自然声音和人声的模拟,因此,英汉拟声词具有许多相同点。

但是,由于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再加上文化传统的差异,英汉拟声词也具有许多不同之处。

加强英汉拟声词对比分析,有助于学习者加深对英汉语言系统的理解,增进对英汉两种文化的了解,并提高其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拟声词;汉语拟声词;语音;词形结构;句法功能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2020)10-0085-02拟声词,同时又可以称为象声词(Onomatopoetic Words),是某种特定的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或人为声音而形成的词项。

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发音习惯,因此英汉拟声词存在异同⑴。

由此,本文主要从语音、词形结构、句法功能、审美功能四方面对英汉拟声词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语音对比(-)相同之处语义学理论认为,语言符号(Symbol)和所指对象(Referent)之间没有直接必要的联系,但拟声词是一个例外。

英语和汉语在听觉和声音模仿上有相似之处,因此,英语的部分拟声词和汉语的部分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重合。

例如:牛叫声:moo------哗眸笑声:ha ha------哈哈狼叫声:howl------嗥爆炸、拍打的声音:bang------呼(二)不同之处拟声词是某个民族根据其语言固有的语言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是某一特定语言和自然声音相结合的产物。

各种语言的语音结构、词汇形态各不相同,不同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也不同,再加上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较大差别⑵9。

汉英拟声词差异说略

汉英拟声词差异说略

汉英拟声词差异说略汉语和英语都属拟声词相当发达的语言类型,两者之间有诸多方面可供比较。

对汉英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形式及重叠的丰富性、突破音节结构规则的随意性、语义转移路径及方式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描写,不仅可以凸显各自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标签:汉语英语拟声词差异类型学汉语和英语都属拟声词相当发达的语言类型,两者之间有诸多方面可供比较。

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学者开始了汉英拟声词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语音模式及拟声理据的比较、句法功能的比较、修辞功能的比较、拟声词的翻译等方面。

对汉英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形式及重叠的丰富性、突破音节结构规则的随意性、语义转移路径及方式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描写,不仅可以凸显各自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一、语音结构形式及重叠的丰富性拟声词的丰富性首先体现为语音结构形式的丰富性。

英语和汉语中的拟声词如果以音节的多少来分,都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个大类。

我们考察了汉语中常用的210个拟声词(据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其三大类的比例如下表:类别个数比例单音节 66 31.43%双音节 125 59.52%多音节 19 9.05%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中拟声词双音节和多音节占明显优势,占总数的68.57%,这与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的趋势是统一的。

对英语拟声词我们虽然未作穷尽式的统计,但根据部分学者的研究,英语拟声词以单音节占优势似无争议。

如邱伟力(1995)认为:“拟声词的构成多数以单音节出现,少数有双音节,几乎没有多音节的拟声词。

”英语拟声词要表现两次或多次性动作也可以灵活使用重叠,但重叠后往往产生音变,主要是元音变化,间或辅音变化。

如:ding-dong,ping-pong,clip-clop,bow-wow。

这一类我们视为双音节,但所占比例仍不高。

我们考察了英语中65种动物和25类物体响声的拟声词(共142个),统计结果如下:类别个数比例单音节 108 76.06%双音节 26 18.31%多音节 8 5.63%由表可知,虽然我们的考察范围没有穷尽英语拟声词,但常见英语拟声词单音节占优势的趋势是很明显的,这与汉语拟声词以双音节为常见的趋势呈现较大差异。

英汉拟声词对比与互译之初探

英汉拟声词对比与互译之初探

英汉拟声词对比与互译之初探第18卷第4期2008年12月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X1YOUTHVOCATIONALCOU正GEVOI.18.No.4Dec.2008英汉拟声词对比与互译之初探高帆(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摘要】拟声词是以模仿动作或事物的声音构成的词,能够通过文字音响的渲染来加强时声势和动态的描绘,达到理想的修辞效果.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因此译者应"-3充分留心英汉拟声词的对应关系以及它们在词类属性和句法功能上的差别.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上下文的情况酌情处理.尽可能地使译文具备和原文一样的艺术感染力【关键词】拟声词;对比研究;修辞效果;英汉互译【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08(2008)04—0085-02 英汉两种语言中部含有十分丰富的拟声词.拟声词(onomatopoeicword1是以模仿动作或事物的声音构成的词,它的所指意义是模仿的声音,语用意义是该词的修辞效果fIi.使用拟声词来描写人或事物,能够加强对声势和动态的描绘效果.使语言生动鲜明,绘声绘色,让读者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与作者相通的情感共鸣.正是由于拟声词具备如此强的修饰功能.它才广泛地被运用与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本文从对比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典型例子.分析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的异同.进而了解二者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方法.就其声音象征性而言.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不少可以找到发音十分接近的对应词.如猫叫声"咪喵"——"mew/miaow/meow".金属碰撞声"叮当叮当"——"dingdong",表示踌躇,支吾和模棱两可的声音"哼儿哈儿"——"hemandhaw"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在发音上相差较远.有时还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如同样是狗的叫声.英语用"bark/yap/ bowwow",汉语用"汪汪";羊的叫声,英语用"bleat/baa",汉语用"咩咩";青蛙的叫声,英语用"croak",汉语用"呱呱" 等.由此得知,对于同一种声音.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可能十分相近.也可能相差甚远.因此译者应当充分留心英汉常用拟声词的对应关系.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进行酌情调整,灵活处理.如:(1)Whee—ee—ee!Whee—ee—ee!Thepolice whisdesshirilledsuddenly."的!的!"突然警笛响了.呜!呜,呜,呜...…?汽笛叫声突然从那边远远的河身的弯曲地方传来了.——茅盾《春蚕》Toot!Toot——toot—.toot…Farupthebendinthecanalaboatwhistlebrokethesilence.f21英语中的"rumble"则可对应汉语中的几个拟声词,依具体语境而定.Thunderrumbledinthedistance.远处雷声隆隆.Thecartrumbledpast.大车轱辘轱辘地驶过.Mygutsrumbled.他的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其次.就其词类属性和句法功能而言,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有许多不同之处.尽管二者都有做独立成分,谓语,定语的时候,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有各自不同的习惯用法.一般来说.英语拟声词大多是动词,名词或动词派生词(如分词,不定式,动名词)等,在句中做谓语,主语或宾语;而汉语拟声词大多是动词附加语或名词附加语,带有形容词或副词的性质,在句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I:l.因此译者应当充分注意英汉拟声词在词类属性和句法功能的差别,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转换,切忌生搬硬套.如:(1)Butasthedoorbanged,she~emedtocometolifeagain.可是当门砰地关上的时候,她好像又清醒过来了."banged"在英语句子中是动词.做谓语.汉译时转换为动词附加语.做状语.(2)他听见一种沙沙的声音,就突然喊道,"什么东西?"接着,他们两个抬头看去."What'Sthat?"hesuddenlyexclaimed,hearingarustle;andtheybothlookedup."沙沙的"在汉语句子中是名词附加语.带有形容词的性质,做定语,英译时转换为名词,做宾语.值得注意的是."拟声词的运用必须有利,有节.不论写作或翻译,都不宜毫无节制地滥用拟声词,以免文字流于【收稿13期12o08-09—26【作者简介】高帆(1983一).女,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文学与翻译~85—轻佻,累赘,降低表达力"12-1.因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原文中的拟声词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用拟声词来处理有时可以依据上下文的情况.略而不译或运用非拟声词来表达.如:(1)Thesailsflappedinthewind.船帆被风吹动. Theeagleflapped~cross1hesky.大鹰振翅飞过天空."f1ap"在英语中原本是摹拟扁平物拍打时发出的"啪嗒"声,但在汉译时经历了转义的过程可作动词使用,兼指"拍打,摆动,飘动"等.于是译者对该词进行了变通处理,即放弃了原文中的声音色彩以符合汉语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2)摊主猛地站起来,把大蒲扇一掼,愤愤地说:"娘,他们哪是Hq我剥香蕉皮,是要我剥中国人的脸啊,你知道吗?" 骄阳下,柳树上.回答他的是一片"知了知了"的蝉声.——毛炳甫:《剥皮香蕉》TheownerstooduDabrupdy.ThIowingawaythe cattailleaffan,hesaidwitllgreatindignation,"Mother., whattheyaskedmetodowasnottoDee1bananas.but tolosefaceforallChinese!Don'tyousee?" InthescorchingSUn,fromthewillowtree,camethe confirmingreplyofthe.cicada'Schirrup:"03see,.(I)isee…"此译文的巧妙之处在于译者对汉语拟声词…知了知了'的蝉声"的处理."蝉鸣,蝉声"在英语中一般用"ehiF表示,"chirrup"则强调该声音的持续和反复(seriesof chirpsAILD).值得称赞的是译者还将"知了知了"与上文的"你知道吗?"联系起来,译为"(I)see,(I)see…",一来"see"这个单词本身的发音类似蝉的叫声,二来"psee,(I) see…"也恰好是对上文"Don'tyousee?"的回复.从而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感染力.除此之外,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对于没有出现拟声词的原文,译者可以在不影响表达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拟声词,以增强译文的表达力和生动性.如:(1)Hefe]Uasleepalmostimmediately.他几乎倒头就呼呼睡了. rherewerenosoundbutthtatofthetre~dofthe menandthefootstepscfthetwoshaggyponieswhich drewthevan.那时候,只听见沙沙的脚步声以及拉车的那两匹鬃毛蓬松的小马得得的马蹄声,除此之外,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了.在该例子中."tread"和''footstep"都是指脚步声.但是"tread'.指人发出的声音:而"footstep"指马发出的声音.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加人了两个不同的拟声词(''沙沙的"和"得得的")以示区别.并且也使得翻译更加地生动.(21我们听到了机器声.WeheardthenoellineswhirL火车汽笛响了.Thetra;nwhistledtooted.深巷中不时传来狗吠声和墙头上的鸡叫声.Fromtimet0time.dogswereheardbatrkint}1e deeplanesandcockscrowO1qthetooofcourtyardwal~s.各种非生物与生物的声音在汉语中往往简单笼统地表达为"……叫","……鸣","……声","……响"等,而在英语中大多有专门的词汇来表示.又如.就非生物的声音而言.'murmur/babble/pLurl"一般指溪水,泉水等的流动声,"rub—a—dub/rat—tat"一般指鼓声,敲门声,"tooghoot"一般指喇叭声等.就动物的叫声而言,"bark/yap"一般指狗, "squeak"一般指鼠,"~gh/whinny/nicker''一般指马,"roar/howl"一般指狮和虎等.综上所述.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因此译者就必须注意它们在使用时的异同并加以对比研究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正确把握和使用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及其英汉互译技巧.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对文学欣赏和翻译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参考文献:【1】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o,(112).【2】吕瑞昌,张复星等.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oo1,(124).【3]张培基,喻云根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72).【4]刘春芳.英语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及汉译策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张艳.浅谈英汉拟声词互译.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f1).责任编辑:戴婕(上接第72页)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么,他们的罪行会接受怎样的审判?根据新约希伯来书第9章27节:"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虽然我们无法对上帝保护该隐这个事情做个绝对正确的定论,但是该隐最终的结局是"死后且有审判",而且是"按各人所行的审判".尽管该隐暂时活着,但审判那13来临之时,他也要为他杀兄弟的行为受到神公平,正义的审判.由此可见,审判终会来临.这种审判更主要的来自灵魂,即"良心的审判".正如纳粹党卫队的成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铁皮鼓》的作者君特.格拉斯在《给犹太人民的一封信》里所说,纳粹党卫队的缩写"SS",从现在起,直到我人土,"将成为我的该隐的记号".他说,我不向你们请求宽恕,我将和该隐一样.带着这个记号终生被放逐可以说,该隐的记号是一项恩典,但在大多数时候,人却看不见它.参考文献:【1】【2】文德培.艺术的虚象,幻想和抽象三维结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87,(4).P166,P169.[3】何云波,刘亚丁.《静静的顿河》的多重话语【J】.外国文学评论,2002(4),P50.[4]朱希渝译.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5】杜风尘.《该隐的记号》:文明长什么样?http://caehe.tianya.crdpubliefomndeontenffnoO1/1/ 371159.shlml责任编辑:郭常亮一86—。

英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探析

英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探析

Abstract:Onomatopoeia is an important way of word-formation and a kind of rhetorical device. It uses the sound to reflect the sense, that is, the pronunciation of one word is the echo to the sense.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origin of onomatopoeia,aiming at reveal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onomatopoeias from aspects of phonetics, part of speech, syntactic function and semantics. The similarities mainly exist in partial similar phonetics, the diversities of part of speech and syntactic function, the transference of semantics and its usage. The differences mainly arise in phonetics, part of speech, semantics and syntactic func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makes 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skills of onomatopoeia, which includes the transliteration and complement method.Key Words: onomatopoeia;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translation skills摘要:拟声在英汉语中是重要的构词方法,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段,是以声音来反映意义,或者说词的发音就是“意义的回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拟声(onomatopoeia )和隐喻(metaphor )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增强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拟声和隐喻研究之间,迄今仍存有一个真空地带①。

这个地带横跨了拟声和隐喻两个领域,对人们更好地理解拟声和隐喻这两种修辞手段和人类认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将这一地带称为“拟声隐喻”(onomatopoeic metaphor )。

本文尝试探讨拟声隐喻及其认知机制、拟声隐喻的分类及拟声隐喻对一般隐喻研究的意义。

二、拟声拟声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指的是“使用模仿声音的词及让人联想起自然声音的词以达到修辞效果”[1],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苔丝》中,通过拟声的使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样态的女人嘲笑苔丝的情景被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

(1)“What be ye looking at?”asked a manwho had not observed the incident.“Ho-ho-ho!”laughed dark Car.“Hee-hee-hee!”laughed the tippling bride,as she steadied herself on the arm of her fond husband.“Heu-heu-heu!”laughed dark Car ’s mother,stroking her moustache as she explained laconical-ly:“Out of the frying-pan into the fire!”(Hardy,转引自李国南)[2]“Ho-ho-ho!”表现了中年黑卡尔笑声的力度,“Hee-hee-hee!”体现了醉酒后,新娘子笑声的不能自制,而“Heu-heu-heu!”则生动地勾画出一个年迈妇人牙齿的漏缝。

试想没有这三个拟声词,而只用laughed ,本节的描写就会流于平淡。

同理,如果没有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下面的段落又怎能反映出春季里布谷鸟、夜莺等鸟儿欢快的啼鸣?(2)Spring,the sweet spring,is the year ’s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Cold doth not sting,the pretty birds do sing,Cuckoo,jug -jug,pu -we,to -witta -woo!(Nash,“Spring ”,转引自冯翠华)[3]作为构词理据之一的拟声是指“一个词,比如cuckoo 或boom ,是由该词所指物所发出的声音或联想所指物所发出的声音构成的”[1]。

拟声词记录的可以是人发出的声音,如babble ,gurgle 等,也可以是自然界万物所发出的声音,如splash ,crash ,bang ,cuckoo ,bow-wow 等。

通过语义扩展,拟声词还能够表达与该拟声相关事物的性质、过程、结果、样态等,如:(3)这东西硬梆梆的。

(性质)(4)冰面冻的刚刚的。

(性质)(5)雨一直在滴滴答答,好像停不下来。

(过程)(6)一大清早,两只麻雀在阳台上叽叽喳喳,把我给吵醒了。

(过程)作者简介:尹绍东(1972~),男,云南玉溪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汉修辞学、英汉翻译研究。

收稿日期:2017-12-05英、汉语拟声隐喻比较探究尹绍东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以往研究常把拟声和隐喻分开,拟声是拟声,隐喻是隐喻,泾渭分明。

这样,在拟声和隐喻之间就留下了一个“真空地带”,这一地带可称之为“拟声隐喻”。

为此,通过探讨拟声隐喻及其认知机制、拟声隐喻的分类及拟声隐喻对一般隐喻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拟声;隐喻;拟声隐喻;概念隐喻中图分类号:H316;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18)01-0090-042018年2月普洱学院学报Feb.2018第34卷第1期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Vol.34No.190(7)小男孩坐在地上,嘴里哇哩哇啦,不知在说些什么。

(样态)(8)还没走进车间,就听见机器在轰隆轰隆。

(样态)(9)The cart rattled along the stony road.(过程)(一辆马车沿着碎石路嘎吱嘎吱向前走着。

)(10)The tourist buses have snorted out of the city.(过程)(旅游巴士哼哧哼哧出了城。

)(11)He crackled the letter viciously.(结果)(他恶狠狠地噼里啪啦把信撕了。

)(12)The airplane crashed soon after takeoff.(结果)(起飞后不久,飞机就轰隆隆坠毁了。

)(13)The scalded man is howling in agony.(样态)(那男的被烫到了,疼得哇哇直叫。

)(14)The little girl gabbled her prayers and jumped into bed.(样态)(小姑娘依哩哇啦念完祷文,跳上了床。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基于美学考虑,而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模仿,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拟声只涉及局部的、单一的概念域,即有限的物理域。

如模仿人类发出的声音,“哼哼唧唧”,“吭哧吭哧”,“gurgle”,“grumble”等;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呱呱”,“咯哒”,“汪汪”,“cuckoo”,“howl”,“roar”等;模仿物理界的其它声音,“乒乒乓乓”,“噼里啪啦”,“bang”,“tick-tock”等。

从构词理据方面看,拟声的意义虽然得到了扩展,相应的概念域得到了扩大,但并未超出物理域的范围。

从狼的嚎叫到人因为痛苦而发出的声音,howl的使用并没有超出物理方面的概念领域。

简而言之,拟声是针对单一的物理概念域而言的。

三、隐喻“隐喻是从其他事物的视角来看待某一事物的手段(Metaphor is a device for seeing something in terms of something else.)”[4]。

Burke的定义包含隐喻的两个基本成分:本体或主题(the Tenor or the Topic)和喻体(the Vehicle)。

本体指的是定义中的“某一事物(something)”,喻体是定义中的“其他事物(something else)”。

隐喻,就其本质而言,是通过某一事物去认识和理解另一事物的认知方式。

毫无疑问,隐喻是座桥梁。

从词源的方面来看,它意指从某一领域转入其他的领域。

隐喻联结和包含已知的和未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熟悉的和全新的。

作为‘从一个领域通向另一领域的桥梁’(“a bridge enabling passagefrom one world to another”),(Shiff,1978:108)[5],用莱考夫和约翰逊有关隐喻本质内涵的话来说,隐喻使学习者‘从另外的角度理解和体验某类事物’(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6]。

莱考夫和约翰逊“从另外的角度理解和体验某类事物(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7]的有关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的核心思想,可以通过下面的概念隐喻得到充分的解释:ARGUMENT IS WAR.(论辩是战争。

)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你的观点不堪一击。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他攻击我论据中的每一个弱点。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he target.(他的批评正中靶心。

)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我和他争论,从未赢过。

)He shot down all of my arguments.[8](他击溃了我所有论点。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虽然“论辩”和“战争”分属不同的概念领域,人们却可以用“战争领域”的概念隐喻性地构建“论辩领域”的概念。

战争论输赢,论辩有成败;战争有攻防,论辩有退守;战争要攻略,论辩需谋略。

不仅我们的认知方式如此,人的行为方式也是隐喻性的。

这种隐喻方式在人们的语言中最终得到了体现。

莱考夫和约翰逊对此做出总结:“概念是隐喻性构建的,行为是隐喻性构建的,而最终语言也是隐喻性构建的(The concept is metaphorically structured,the activity is metaphori-cally structured,and,consequently,the language is metaphorically structured.)”。

[9]四、拟声隐喻及其认知机制从拟声的讨论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作为修辞手段,还是作为构词理据,拟声都是对世间万物所发出声音的模仿或联想,完全局限在物理概念域。

尹绍东:英、汉语拟声隐喻比较探究91而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有关概念隐喻的思想,作为人类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隐喻涉及两个概念域,是某一个概念域对另一个概念域的构建。

那么,在人类的认知中,拟声和隐喻这两种方式是否能够结合在一起呢?先看下面的句子:(15)张三和李四之间的关系刚刚的。

(16)在东北,冬天太难熬了。

嘎嘎冷。

(17)The stock market crashed.(18)The party machinery was beginning to creak from disuse.例句中的划线词是拟声使用,描写句子的主题“张三和李四之间的关系”、“东北的寒冷天气”、“the stock market”和“the party machinery”吗?可是,“关系”、“天气”、“股票市场”和“政党机器”怎么会发出“刚刚”、“嘎嘎”、“crash”和“creak”之类的声音呢?如果说并非是拟声使用,但划线词又的确是拟声词,这种似是而非的语言现象该如何解释呢?从词源学的角度讲,“刚刚”、“嘎嘎”、“crash”和“creak”等词是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