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

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

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着手写调查报告之前,我们要对调查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物联网调查报告篇1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网民增长的宏观带动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方面,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月份成立,旨在全力打造安全上网环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互联网治理工作,消除非网民上网的安全顾虑;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正式提上社会经济发展日程,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传播体系,对非网民信息生活的渗透力度持续扩大;“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

运营商方面,中国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2月,中国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4g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运营商继续大力推广“固网宽带+移动通信”模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ott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竞争,电信市场在出现活跃的竞争发展态势,相比基础运营商,其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

企业方面,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根据调查,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由于手机带动网民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故新网民手机使用率低于的73.3%。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应用热点向手机端转移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在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

网民规模进入发展平台期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2%。

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半年期新增网民中农村网民占到54.4%。

与此同时,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手机应用成为发展亮点PC应用增长趋于平缓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是各应用中增长规模最大的应用;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

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使用率为85.7%,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报告》显示,相较于2012年,各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网民规模没有明显增长,使用率变化不大,整体行业发展放缓。

手机成为各类应用规模增长的重要突破点。

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0%,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2024年4G基站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4G基站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4G基站市场调查报告背景介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网络逐渐普及,4G基站也成为当前通信行业的热点。

本文对4G基站市场进行调查,并分析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环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与行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他们对4G基站市场的看法和预测。

同时,我们还将问卷调查发放给广大用户,获取他们对4G基站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综合分析了4G基站市场的整体情况。

市场现状目前,全球4G基站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4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等优势,使其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G基站的安装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按照地域分布,亚太地区是4G基站市场最大的区域,北美和欧洲紧随其后。

在亚太地区,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其4G基站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在应用领域上,4G基站主要用于移动通信、物联网、视频监控等领域。

移动通信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占据了4G基站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4G基站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5G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提高通信速度和网络容量。

然而,5G基站的建设和升级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可能会造成4G基站市场的一定压力。

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用户对流媒体、高清视频等应用的需求增加,对4G 基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4G基站需要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服务,以满足用户对高品质通信的需求。

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4G基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促使4G基站需要更好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可靠性。

竞争环境目前,4G基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4G基站产品。

此外,中国的中兴通讯也在4G基站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其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市场细分方面,各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市场定位。

舆情监控情况报告

舆情监控情况报告

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报告对近期网络舆情监控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舆情概况1. 舆情数量本月共监测到网络舆情事件1000余起,其中热点事件50起,重大事件10起。

2. 舆情类型本月舆情类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

其中,社会类舆情事件最多,占比达到60%;经济类舆情事件次之,占比为25%;政治类舆情事件占比为10%。

3. 舆情传播渠道本月舆情传播渠道以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为主,占比分别为50%、30%、20%。

其中,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三、热点事件分析1. 事件一:某城市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事件发生后,网友纷纷关注事故原因及善后处理情况。

经调查,事故原因系驾驶员疲劳驾驶,目前相关部门已对涉事驾驶员进行处罚。

2. 事件二:某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投诉,舆论压力迫使企业召回问题产品。

经调查,企业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并对消费者表示歉意,承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3. 事件三: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被网友曝光。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政府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

四、舆情应对建议1. 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为决策提供依据。

2. 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 加强与媒体、网民的沟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正确导向。

4. 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5. 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优化服务,减少负面舆情发生。

五、总结本月网络舆情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舆情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应对和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舆论环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一、2007年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一)网民个人信息1.网民的性别分布:男性占%,女性占%,如图所示:图网民的性别分布2.网民的年龄分布,如表和图所示:3.网民的婚姻状况:未婚占%,已婚占%,如图所示:图网民的婚姻状况分布4.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如表和图所示:表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5.网民的职业分布,如表所示:表网民的职业分布6.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如表所示:表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1.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多选题),如表和图所示:图网民主要上网地点分布2.除免费上网网民外的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元3.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小时4.网民通常在什么时间上网(多选题),如表所示:表网民通常上网的时间段分布%%%%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12点13点14点15点%%%%16点17点18点19点%%%%20点21点22点23点%%%%5.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多选题):网络 % 电视 % 报纸 % 杂志 % 书籍 %广播 % 其他 %6.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 % 电视 % 报纸 %书籍 % 杂志 % 广播 % 其他 %7.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是(多选题):收发邮件 %浏览新闻 %搜索引擎 %获取信息(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服务查询、政府信息查询等)%论坛/BBS/讨论组等 %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 %即时通讯 %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 %文件上传下载(不包含音乐、影视下载) %网络游戏 %网上校友录 %博客(Blog,网络日志) %网络购物 %网上招聘 %网络聊天室 %个人主页空间 %电子杂志 %网络教育 %网络销售(含网上推广、网上拍卖) %网络电话(包括网上IP电话、PC to Phone) %网络金融(包括银行、网上炒股) %短信息/彩信服务 %网上预订(酒店、票务、挂号等) %电子政务(网上投诉、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等) %征婚、交友、社区俱乐部 %其他 %8.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重要性,如表所示:表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学习%%%%%工作%%%%%生活%%%%%娱乐%%%%%9.网民对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满意程度及总体满意度,如表所示:表网民对互联网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网络速度%%%%%费用及收费规则%%%%%安全性%%%%%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真实性%%%%%内容的健康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操作简便%%%%%总体满意度%%%%%网络病毒 %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 %弹出式广告/窗口 %垃圾邮件 %网上虚假信息 %诱骗/欺诈/网络钓鱼 %网上收费陷阱 %网上不良信息 %隐私泄漏 %其他 %(三)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回答第1~2题为浏览过网络广告的网民的情况:1.网民浏览网络广告的心态:主动浏览 %被动浏览 %二者都有 %2.网民对各种媒体广告的信任程度比较,如表所示:非常信任比较信任一般比较不信任很不信任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第3~8题为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的情况:3.网民选择网络教育的原因是(多选题):接受方式灵活,可以自己安排时间 %花费少 %充电 %不用去外地即可接受网络教育 %内容有价值 %获得学历或资格比较容易 %好奇 %被要求参加 %其他 %4.网民最近一次接受的网络教育类型是:资格认证 %企业管理类培训 %学历教育 %考试类教育 %中小学学科教育 %外语类培训 %专业技能类培训 %5.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内容的满意度是: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比较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6.网民最近半年内参加的网络教育费用来源是:完全公费 %完全自费 %二者都有 %其他 %7.网民平均参加一门网络教育课程的花费是:50元以下 %51~100元 %101~150元 %151~300元 %301~500元 %501~700元 %701~1000元 %1000元以上 %8.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的花费认为:非常高 %比较高 %一般 %比较低 %非常低 %9.未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未来一年内接受网络教育的预期是:肯定接受 %可能接受 %不确定 %可能不接受 %肯定不接受 %10.未来一年内肯定或可能接受网络教育的网民能够接受的一门网络教育的费用是:50元以下 %51~100元 %101~150元 %151~300元 %301~500元 %501~700元 %701~1000元 %1000元以上 %第11~12题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的情况:11.网民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通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多选题):收发电子邮件 %浏览信息 %下载彩铃、彩信、手机游戏、手机Flash、手机电影等 %与好友在线聊天 %使用手机搜索 %登陆手机网上社区 %使用手机银行 %使用手机博客 %在线手机视频 %其他 %12.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多选题):费用高 %速度慢 %可浏览的网页少 %连接不顺畅,有些网页打不开 %网络连接不稳定,经常掉线 %看不到图片信息 %手机病毒 %其他 %13.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是(多选题):费用高 %速度慢 %手机上网不方便 %可获取的信息太少 %手机没有上网功能 %不感兴趣 %不会使用手机上网 %没有手机 %其他 %没有原因 %二、中国网民行为意识调查报告一、网民特征结构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024年互联网调查报告(3篇)

2024年互联网调查报告(3篇)

2024年互联网调查报告(3篇)2024年互联网调查报告(精选3篇)2024年互联网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在校大学生为总体,主要针对大学生上网的时间、目的以及受到的影响等问题而展开,最后在问卷中也调查了大学生对目前这样的网络使用情况满意状况。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90份问卷,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1、被调查的大学生男生占53%,女生占47%。

2、大学生的网龄五到八年的占60%,从初中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居多。

3、关于大学生上网打开的第一个网页类型,谷歌、百度占37.8%,社区类网站(开心、人人)此致,占24.4%。

对于选择打开网页的方式,44.4%大学生选择通过导航网站,通过搜索引擎网站查找的有31.1%。

对于网站的看中度,查找方便排在首位,占71.1%,信息量占20%,页面的美观占6.7%,网站的服务质量最少只有2%。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是以快捷方面为首要标准,从中也可以体现出现代互联网的快捷。

4、有64.4%的大学生希望社区、新闻、生活、购物等信息被一个网站聚集在一起,认为这样更加方便。

5、有51.1%的大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依赖,有时间就会上一次。

甚至有11.1%的大学生相当沉迷,一天两天没上就难过。

6、对于网络热点事件,73.3%的大学生表示关注,但是也是看看并不会参加讨论。

只有8.9%的大学生表示关注并会积极参加讨论。

三、情况总结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则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使用不当,若过分用于不正用途并沉迷其中则会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堕其意志。

正面的影响:通过这次调查,从中发现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平日里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查找与自己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后开拓自己的视野。

学生也可以上网为自己平时繁重的学习减压,上网听音乐看电影,查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负面的影响:网络的这个虚拟的世界充满着未知,更是充满着惊险,在调查中发现有少数的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很大,不论在时间还是花销上都付出了很多多少少会对学习有不良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热点调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热点调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热点调查中国网民奥运门票预订状况调查报告2007年6月目录一、项目说明 (2)二、调查结果 (4)1、互联网已成为奥运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 (4)2、互联网是网民进行奥运门票预订的重要渠道 (5)3、北京奥运,全国人民的奥运 (6)4、奥运门票预订者特征:男性、成年、高知、高收入 (7)5、冷热分明,开幕式最受欢迎 (8)6、平均每人期望购买7.6张奥运门票 (9)7、奥运情结、赛事魅力和礼品效用成为预订门票的三大原因 (10)8、网上预订认可度高,网民心悬门票 (11)9、门票预订将来热度依旧,热门比赛项目持续高温 (12)10、异地看比赛和价格是阻碍预订的两大因素 (14)三、结论与建议 (14)一、项目说明2008年在北京进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的体育、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而奥运门票销售工作对让更多民众观看奥运会、提高奥运会参与度以及增加奥运会的经济收入均有重要作用。

可以说门票销售工作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判一届奥运会举办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7年4月20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宣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门票即日起开始面向全球公众预售。

4月15日至6月30日为申购期,公众可以通过登录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站或到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提交纸质订单等方式预订奥运会门票。

广大民众对奥运会门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天官方票务网站访问量超过了100万人次,通过网站提交订单的人数已经超过5万,预订了约25万张门票。

截至2007年6月30日,初步统计已有超过70万份订单通过官方票务网站、中国银行网点和邮寄方式提交,申购的门票总数超过490万张,初步统计的70万份订单中有近90%是通过奥运官方票务网站提交的。

由此可见,互联网成为了奥运门票销售方面的最重要渠道,网民与奥运会门票预订者表现出非常高的重合度。

在奥运会如火如荼的准备过程中,在“我为奥运”的热情遍及中国大地的大潮中,作为中国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运行者和管理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也在思考着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为奥运做些贡献。

中国互联网大事记2002-2003

中国互联网大事记2002-2003

中国互联网大事记2002年~2003年1. 2002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数约337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7319个,WWW站点约277100个,国际出口带宽7597.5M。

2. 2002年3月14日,信息产业部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自2002年9月30日起施行。

3. 2002年3月2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该公约的推出为建立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提供了保证。

4. 2002年5月17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

5. 2002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启动"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ISP 和ICP开始联合打造宽带互联网产业链。

6.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

11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

7. 2002年6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将于200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8. 2002年7月3日,召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

9. 2002年9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域名注册实施细则》、《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认证办法》等文件。

10.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63号令,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于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

11. 2002年9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妙趣横生的内涵,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

为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力,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被大量使用的特定词语、短语或表达方式。

它们往往具有时效性和趣味性,能够迅速引起网民的共鸣,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性:网络流行语往往通过创造新词、改编旧词或赋予词语新的含义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观点。

这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魅力。

2. 短小精悍:网络流行语通常由几个简短的字或词组成,简洁明了,便于传播和记忆。

这也是其能够在网络上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可塑性强:网络流行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求进行变形和衍生。

这使得网络流行语能够不断更新,保持新鲜感。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网络流行语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1. 搞笑类:这类网络流行语主要以幽默、搞笑为主题,通过夸张、讽刺或调侃等方式引发笑声。

例如,“笑尿”、“我太难了”等。

2. 情感类:这类网络流行语主要表达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

例如,“心塞”、“感动到哭”等。

3. 社会热点类:这类网络流行语与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相关,表达对社会事件的看法或态度。

例如,“996”、“佛系青年”等。

4. 形容词类:这类网络流行语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夸张或贬低的意味。

例如,“颜值担当”、“撩人”等。

三、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网络流行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变迁: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推动了语言的变迁。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词汇、用法甚至发音,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网络舆情调研报告1. 概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影响愈发显著。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当前网络舆情的趋势、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面向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受众,旨在了解他们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程度、获取信息渠道以及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文献分析主要参考了相关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以深入理解网络舆情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3. 调研结果3.1 网络舆情的关注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约80%的受众表示对网络舆情较为关注,其中80后和90后年轻人的关注程度更高。

这表明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受到广泛关注。

3.2 信息获取渠道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受众通过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获取网络舆情信息,30%的受众通过新闻客户端和网站获取。

这表明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网络舆情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3.3 网络舆情事件的态度和行为大部分受众表示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会进行积极参与,包括点赞、转发、评论等行为。

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受众表示会对网络舆情持怀疑和审慎态度,并进行自我验证和质疑。

这表明网络舆情事件对公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引发了积极的社会参与。

4. 影响因素分析4.1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影响使得网络舆情事件可以更快速、广泛地传播,增加了公众对舆情的关注和参与度。

4.2 信息爆炸和真假难辨信息爆炸时代下,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真假难辨。

这给网络舆情的传播带来了挑战,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信息被迅速传播,增加了公众对网络舆情的价值评判和理性思考的要求。

4.3 公众审美和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群体对网络舆情的态度和需求存在差异,这与社会群体的审美观念和需求多样化密切相关。

公众审美和需求的多样化使得网络舆情事件的价值和影响也不断变化。

5. 结论和建议本次调研表明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优秀报告范文: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优秀报告范文: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使用网络短信息主要是为了与朋友沟通。

另外,本次调查还就网站短信息使用者的基本特征、网站短信息服务使用情况、用户满意度以及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

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其原因多种多样: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13%、12.2%和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这让我们一方面感觉到网络短信息的市场容量还远远没有饱和,另一方面,在网络短信的市场开拓与市场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宽带方面思想汇报专题,报告对我国的宽带使用、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而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是ADSL,所占比例为70.8%。

而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另外,针对现在宽带服务,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调查报告

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调查报告

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虚假信息对公众的判断力、信息获取和社会秩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从而提出促进网络信息健康发展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情况,本调查采取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1.定性研究通过深入访谈网络信息发布人员、受众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了解其对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认识、看法和经验,并借助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虚假信息传播的原因和后果。

2.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一定数量的受众进行抽样,调查其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接触程度、判断能力、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态度和意见等。

三、调查结果1.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现状根据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果,虚假信息在网络传播中普遍存在。

其中,社交媒体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而虚假信息的类型包括不实新闻、谣言、夸大宣传以及恶意造谣等。

2.影响因素分析(1)技术因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虚假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信息的快速传播、匿名发布等。

(2)利益因素:一些人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来吸引点击量、广告收入等。

(3)社会心理因素:受众对于虚假信息的好奇心、缺乏严谨的判断能力以及追逐热点的心理,使得虚假信息更易传播。

(4)监管因素:网络空间的监管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建设仍不完善。

四、应对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健全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明确虚假信息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同时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其信息发布行为。

2.加强技术手段和创新加大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检测和筛查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虚假信息识别、过滤和处置的能力。

3.提高受众的信息素养加强网络信息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引导受众形成科学、理性的信息获取和传播观。

互联网调查报告4篇

互联网调查报告4篇

互联网调查报告4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实习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ing reports, internship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social practice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ork summary,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互联网调查报告4篇调查时间;20xx年x月-20xx年x月调查地点:全国中小学调查内容:关于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接触情况的调查作为主要上网人群之一的未成年人群体,在显示出对网络、社交媒体高度依赖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对互联网极大的促进建设作用。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引言】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自发展起步以来,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2024年3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为基础,详细介绍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状况。

【报告内容】1.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与用户规模根据调查数据,2024年中国全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6.2%,较前一年增长了7.7个百分点。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也迅速增长,达到了2.78亿人,占总人口的21%。

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更高,对于年轻用户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上网工具。

2.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也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逐渐发展壮大。

调查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20亿元。

其中,移动游戏、社交网络和移动支付是最受用户欢迎的应用类型。

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成为了开发者和创业者们投身的热点领域。

3.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服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而当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4G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同时,一些移动互联网服务和应用也得到了发展,如移动支付、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等,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4.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成熟中。

调查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700家,就业人数超过了70万人。

从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到内容服务,各个环节的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协同发展体系。

5.移动互联网挑战与机遇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增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等。

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移动广告市场的快速增长、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需求等。

【总结】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用户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蓬勃发展,技术和服务不断提升,产业链逐渐完善。

2023年手机使用调研报告

2023年手机使用调研报告

2023年手机使用调研报告2023年手机使用调研报告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越成长,全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通讯工具已经逐步走进了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截至12月底,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

44亿,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青少年的手机拥有数量相当可观,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在这个信息飞跃的时代,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大学生一边走路一边拿着款式不同的手机打电话或者发信息,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手机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面对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调研受访的大学生中,手机的拥有率达到了100%,也就是说手机作为普及化的科技产物,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扮演着或重或轻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须品。

如此高的手机拥有率,势必也就造成了手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的普遍化、多样化与严重化。

而此篇报告所针对的便是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大学生中的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与问题,分析高校学生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危害及其一些建议。

在调研报告形成之初,首先针对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这个问题做了问卷调研与访谈,从存在该现象与问题的报告主体入手也就是大学生群体,从他们身上获得这一报告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资料。

分析回收的问卷,统计数据,从中获得如下信息。

调研数据显示,84.4%的大学生会在课上使用手机,仅有16.6%的大学生会在有急事不得不用的情况下使用;在课上使用手机的大学生中, 9.0%的人在课上什么都玩,26.3%的人在使用手机软件的聊天功能与同学或朋友聊天,21.0%的人在浏览手机新闻或登陆网页,还有31.5%的人在玩游戏,12%的人做与学习有关的事;在关于每节课上使用手机时间长短的问题上,66.8%的人使用时间在半节课以下,23.1%的人使用手机的时间为半节课,还有10.1%的人课上使用手机的时间为半节课以上;在关于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调研中,13%的认为课上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个习惯,40%的人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上使用手机,38%的人因为老师讲课乏味听课无聊选择使用手机消磨时间,还有9%的人无论什么课都使用手机;在受访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班级上课时间内课上玩手机的同学较多且自己也容易受到周围玩手机同学的影响而跟着玩;受访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危害都表示不是特别清楚或不以为然。

社会热点问题 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问题 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关注了教育领域的问题。

调查显示,教育压力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他们不仅要追求优异的成绩,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培训班。

这种过度的竞争和功利主义教育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

因此,我们呼吁教育部门和家长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

其次,我们关注了环境污染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是人们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废气和废水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城市的居民每天都要面对雾霾和水质不佳的问题,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加大环保力度,加强污染治理和监管,同时也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此外,我们还对社会不公平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一些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而另一些人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不平等现象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覆盖面,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最后,我们关注了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调查显示,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暴力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许多人不敢在网上购物或者进行在线支付,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用。

此外,网络暴力也给许多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加大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同时也需要每个人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调研报告

网络安全调研报告

网络安全调研报告网络安全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去年金融机构网络攻击,到近期“互联网+”背景下群众个人信息泄漏事件的频现,都给网络安全敲响了警钟。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网络安全调研活动。

以下是该调研的主要结果和分析。

一、网络安全形势本次调研目的是了解我国互联网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水平及面临的风险情况。

在对全国范围内近10,000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1)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

近60%的受访者无法清晰区分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入的区别;70%以上的人未签署过网络安全协议,对如何提高个人或企业网络安全级别认识不足。

(2)各种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威胁个人和企业安全,但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52%的受访者曾遭遇过类似“CSO”爆破、私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却只有不到40%的人会在网上下载并使用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

(3)在社交、电商平台的网络诈骗是普遍存在的。

超过80%的受访者承认曾收到过来自伪装成银行、支付宝、淘宝等门户网站的诈骗短信,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骗取个人隐私并遭受财产损失。

总结:当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在网络安全方面认识水平较低,而各种网络安全风险面临的问题却十分严重。

二、企业站与敏感行业网络安全事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企业站的网络攻击和敏感行业信息泄露事态日渐严重。

据我们2018年上半年统计,企业站的数据安全损失将近达到210亿元人民币。

相关信息泄露事件涉及企业金融、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领域。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风险预防、数据安全保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为社会做出贡献针对目前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建议:(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度,尽量避免出现因信息泄漏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

(2)加强管理互联网行为习惯,严格管理私人数据保管、随机网站浏览和出门特定带电设备管理范围。

CNNIC互联网报告九大热点解读

CNNIC互联网报告九大热点解读

CNNIC互联网报告九大热点解读
孙楠;刘世青
【期刊名称】《中国新通信》
【年(卷),期】2007(9)14
【摘要】7月18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宽带网民数达1.22亿,手机网民数较去年翻了2.6倍,已有4430万人。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孙楠;刘世青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处在拐点上的互联网——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解读 [J], 乐宁
2.处在拐点上的互联网——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解读 [J], 乐宁
NIC首次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J],
NIC第19次互联网报告热点解读:网民普及率破10% [J],
5.解读: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网站短信息、宽带)1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

此次热点调查报告包括网站短信息和宽带两部分内容。

这是CNNIC,乃至全国首次发布有关内容的调查报告。

以下为《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上的内容日趋丰富,用户对互联网的应用逐渐从传统的浏览新闻、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等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短信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网站短信息服务作为最近一、两年兴起的一种互联网增值服务,其发展引人瞩目。

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精彩的短信内容,吸引了大批的移动电话用户,通讯与网络的结合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时尚多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同时也为网站经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带来了利润。

另外,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内容、服务的增加,宽带接入服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截至2003年6月,我国的宽带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了980万,占6800万网民的14.4%,比半年前增加48.5%,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0%。

鉴于此,我们在每半年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热点调查,期望通过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的用户特征、用户对服务的使用状况及用户对服务的相关看法、意见等进行调查,为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从而促进网站短信息服务、宽带服务乃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本次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

具体包括:一、网站短信息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二)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四)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二、宽带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全体用户家庭用户(三)用户对宽带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四)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原因与未来一年内的使用意愿第三部分调查说明一、调查总体调查总体界定为全国有住宅电话的6岁以上人群(不包含住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总体按省进行分层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

抽样指标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各省的城市住宅电话与乡村住宅电话的比例差异很大,由于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人口数差异很大,所以在确定各省样本量时,考虑的指标是“拥有住宅电话的人数(或称住宅电话覆盖的人数)”;采用地市的“住宅电话数目”作为抽样指标。

为了得到地市“住宅电话数目”的近似估计,借助省一级的“住宅电话数目”与有关的经济、人口指标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再利用地市一级的有关经济、人口指标的值来计算。

样本量根据成本与精度的结合,在95%的置信度下,取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2%。

考虑设计效应和发生率等,本次调查设计样本量为15500。

样本分布全国31个省,并按各省“电话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分配各省的样本量。

省内各地市的抽样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

第一步:用PPS法每省抽取7个地市(此处的地市包括地级市和地区行署,每个地市下都包含城镇和乡村,为不引起歧义,以下简称为地市),其中广东省和四川省由于地市较多,对其抽取8个地市进行调查。

在地市多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抽中各地市中按抽中的次数平均分配,在地市少于或等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各地市中的分配与各地市的住宅电话成比例。

抽取地市的方法:在各省中抽取地市,根据所确定的入样指标“住宅电话的数目”,按照PPS抽样法,使每个地市被抽中的概率,等于该地市“住宅电话的数目”与该省“住宅电话的数目”之比。

利用EXCEL 软件产生0-1之间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根据随机数落在各地市对应累计百分比的范围,抽取7个地市。

如果一个地市被抽到两次以上,则该地市样本量相应加倍。

例如:假设某地市被抽中一次时,样本量为200个,如果该地市被抽中两次,则样本量为400个。

第二步:获得抽中地市的所有电话局号,根据该地市的局号数和样本数确定平均每个局号下需抽取的电话号码数。

电话号码中除局号外的后四位或后三位数字,由计算机随机产生。

第三步:确定抽取调查对象。

在电话拨通后,把接听电话的人作为被访对象,先询问其家庭中是否有人使用过互联网。

如果没有则终止访问;如果有则随机抽取家庭中一名使用过互联网的成员询问其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以及个人基本资料。

三、调查实施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

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辅以个别开放式问题。

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试访,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调查从2003年9月19日开始,至2003年10月10日结束。

由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采用CATI(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系统进行访问。

所有访问员均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并参加过项目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配备专职督导和质检人员,对每份问卷进行100%的审核,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调查问卷回收后,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电话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并将不合格的问卷全部废除。

四、抽样调查成功率按美国舆论研究协会(AAPOR)的成功率公式三计算,本次抽样调查的成功率为32%。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数据处理之前,对数据中变量的取值、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配额等进行检查,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进行了核对、删除和补充,并对部分变量进行了事后编码。

在SPSS中,利用频数分析、分组、交叉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六、相关说明1、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定义为:拥有手机并且使用过网站提供的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

2、宽带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宽带服务用户的定义为:使用宽带(包括ADSL、以太网、CABLE MODEM等)上网的互联网用户。

3、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定义为:拥有手机但没有使用过网站提供的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

4、非宽带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非宽带服务用户的定义为:不使用宽带(包括ADSL、以太网、CABLE MODEM等)上网的互联网用户。

5、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03年10月10日。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内容摘要通过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调查发现:●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主要以男性、18-30岁、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年轻人占据相对主要地位,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学生是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主体;公共管理/社会组织、IT业、制造业以及教育业是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

●个人月收入在1001-1500元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所占比例最多,占到22%。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使用这一服务主要看重的是其方便性、娱乐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网站提供的文字短信是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给朋友。

●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

●在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用户最看重的因素是“经常使用该网站,对该网站较熟悉”,占46.2%。

●总的来讲,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五分制),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内容再丰富一些”、“费用要合理”、“速度要快、稳定”是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提出的主要建议。

●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这一服务的主要原因是“不需要”,比例为34.6%。

通过对宽带服务的调查发现:●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

●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公共管理/社会组织、教育业、制造业、IT业和批发零售业是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

●个人月收入在1001-1500元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多,占20.7%。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

●ADSL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所占比例为70.8%。

●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占70.7%,其次是“网上游戏”和“网上聊天”。

●“速度快”是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最主要的原因;在用户可以选择的条件下,“技术水平”、“速度”和“服务”是家庭宽带用户在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相对比较看重的因素。

●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认为网上现有的内容、服务等能够满足个人需求。

●针对目前的宽带服务,用户希望“提高速度”、“费用要合理”以及“内容要丰富,减少不健康内容”。

●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主要是因为“没有条件”和“暂时还不需要”。

●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一、网站短信息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1、性别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男性占60.9%,女性占39.1%(如图1-1所示)。

男性占据用户主体。

2、婚姻状况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已婚者占50.7%,未婚者占49.3%(如图1-2所示)。

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3、年龄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18岁以下的用户较少,只有5.7%(如图1-3所示)。

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喜爱与朋友沟通,是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主要用户群。

4、受教育程度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用户最多,为32.6%;其次是本科和高中/中专/技校,分别为30.7%和28.3%;高中以下和本科以上的用户相对较少,分别只有5%和3.4%(如图1-4所示)。

5、职业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为17.2%;专业技术人员位居第二,为14.5%;排在第三、第四的依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学生,分别占13.7%和1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以及教师也占据较多比例,分别为8.9%和8.1%(如图1-5所示)。

6、行业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从事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的人最多,占到12.9%;位居第二的是IT业和制造业,各占10.6%;紧随其后的是教育业,占到10.1%;批发零售业的用户也较多,占7.6%(如图1-6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