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团王文霞---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合集下载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一,教育智慧来之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和思考一个善于思考,能深入了解学生的老师,其身上一定闪动着智慧的灵光.智慧的灵光来自于教师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之中.《秘密约定》这个案例讲了一个学生上课频频举手,给老师的印象是"不懂装懂,随意举手,欺骗老师".一般老师可能会冷落,甚至讥讽他.可肖东萍老师经过深入了解后却认定他有一颗"好胜,上进的心".学生的一些看似缺点的表象一下子成了优点,老师的视角变了,想法也就变了,可见老师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老师遇事"三思而后行,不忙于下结论",先了解情况,了解是解决的前提,思考就是研究!了解和思考过程蕴涵科学的探究,才能有切合实际的问题解决的结果.所以王老师认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的一般思路是:1,尽可能周全的了解情况,占有材料.2,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3,再根据反馈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循环,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步得到解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了解情况是要习惯于了解学生的成长史和考察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搞清孩子问题的真正原因.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师是这样想事情的,刚说过不能怎么样,学生就公然违反,"顶风作案"是明摆着与老师对着干.于是火冒三丈,处理起来"简单,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也立竿见影.可以说这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很难说.也可以说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制造敌人".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能否"化敌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敌为友,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师说;"人有研究的心态,他是不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使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想,人的宽容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静的面对意外情况,举重若轻,把麻烦酿成快乐.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摘 要: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研究”让自己更智慧拜读王晓春老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我对“教育”两字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我读了王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面对学生问题时候,很多老师往往采用“爱心治疗法”,以为这样可以感动学生,包治百病,从此让学生“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

在“前言”部分,米小七老师直接把这种大量流行的“一厢情愿,不顾教育事实而自说自话,自圆其谎,自欺欺人的”教育案例称之为“阿Q案例”。

“这是把复杂的教育事业简单化了,把艰巨的教育工作轻松化了,把多样的教育方法单一化了,更严重的是,把崇高的教育精神庸俗化了,而用这样的案例指导我们新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误入歧途。

”而王晓春老师则进一步指出问题所在:“这种所谓的阿Q案例大行其道,可能是成功的,但是取得成功的作者有意无意隐瞒了一些什么。

或者是介绍经验的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然,于是随便找一个什么因素,就认定它是成功的因素了。

很少有人认真的,较真进行过科学论证。

这是教育肤浅,教育浮躁,教育缺乏科研支撑的表现。

”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走向“科学”,我们需要“真实的,科学的案例”,找出教育规律,要富有“专业技术含量”。

这个词语在点评里多次出现,王晓春老师把它称之为是广大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对于这些撰写含糊的教育案例,他说“爱不能包治百病,不属于专业能力,爱谁不会?家长孩子的爱难道比老师少吗?但是他为什么反而老求老师教育他的孩子,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的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哪个,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

”“这才是帮助,才是具有真正专业技术含量的工作”。

三十团中学王文霞-学习心得

三十团中学王文霞-学习心得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三十团中学王文霞2014年8月13日至8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北对援第二师铁门关市教师培训,七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他们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新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使我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这里,也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和他们一起探讨各种问题和疑惑。

在这种交流互动下,我的收获颇丰、感想颇深。

我的眼界开阔了,也能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更多理念受到了新的启发。

这使我对当前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新的理解。

8月14日上午,在华山中学高中部艺体中心举办了开班典礼,河北的专家和领导们都作了精彩的讲话,对培训班也提出了培训要求,强调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应及时转变角色,树立严格的纪律意识,认真学习、积极交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等。

接着,北京专家周然老师在教学楼一楼104室就《怎样做好生物教师》和《怎样做好的生物教师》做了详细而深刻的讲述,是大家对生物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生物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8月14日下午,周然老师做了如何备课、上课的专题讲座,使在场的每一位学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把专家所讲的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去,课程安排生物教师要分组定课题并备课,并且于8月15日上午小组抽签上课,专家依据两节展示课进行详细的点评。

下午北京专家周然老师组织学院再议课,再复备课,然后小组展示,说课。

这样循序渐进的,在无形之中是的学员们的备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8月16日上午河北专家杨志超在艺体中心就《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实施与思考》给所有学院做了精彩的讲座,下午,在教学楼一楼104室第二师教研员赵财明就《“自学--互学--导学--拓学”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的应用》做了激情洋溢的讲座。

他首先让所有的学员就“如何设计一堂课”和“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进行讨论,在听取小组讨论后的成果后,他提出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考,一是根据知识线索确定教学流程,二是根据不同知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是确定教学的基本流程。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

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

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

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

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

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

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

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

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作为年轻教师,我们有无限的教学热情,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缺乏教育智慧。

这本书不是纯理论的书籍,而是一个个真实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

给我深深的启迪,在案例中让我思考如何在成为一个“智慧”的老师。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教师有一个通病,我们总以为爱可以解决一切,爱学生,学生就会听话,爱学生,学生成绩就会提高,而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感人的故事、经验介绍,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看到爱的力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为爱而越位,因为爱反而让孩子受到了伤害。

我也常把“爱”和“教育”等同起来,认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就有了一切,只要对学生付出爱,就会有“回报”。

王老师的书让我明白,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光有爱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教育智慧。

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

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老师对他的关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但是“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我非常赞同王晓春老师点评的观点,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

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

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

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宽 容等 待 快 乐 幸福 .
个春天, 和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 , 然后划
不是如何“ 控制” 他们 , 如何让 自己不失脸面 , 到一 个杏无人 烟 的小 岛上 去探险 。他写 道 :可能 如 “
“ 果你 不 会 唱歌 也 没关 系 , 让第 一 道 阳 何不 拉 班级 平 均 分 . 何将 “ ” 除 出去 , 如 就 如 他 剔 一劳 有人 会想 ,作 者想借这 些事 例来炫 耀 自己特 别关 光把 你 的耳 朵 叫醒 。这 句歌 词 和转 化 后进 生 的 永逸 。 ” 其次 , 老师要有 良好的心理素养 。 默默地 , 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决
《 新课程 》
21年1 月2 日 00 2 8
教 育 智 慧 从 哪 里 来
⑩江苏省 张集 中等专业 学校

张艳侠
要 : 育 的智 慧 出 自简 单 与 闲适 , 向 的兴趣 , 教 指 总想知道 , 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 么上 准确地抓住教育的契机。
宽容与等待, 生发快乐与幸福。 用我们的教育智 面, 他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 他有哪些快
变 ,让 老 师和 学 生都 快 乐幸 福地 行 走 在教 育 的 的个人功利和欲念。 身负沉重的欲念 , 不会生发
成 长道 路上 。
智慧 的爱 , 至多只能是虚伪的爱。 老师心里想的 福 ,我们敬重 的前苏联教 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在

关键词 :后进 生 教育 智慧 简单 闲适 和做 的应是如何利于这 个学 生将 来的发展 , 而
慧使 后 进 生 一步 步走 向成功 ,给 学生 的心 理 带 乐 和痛苦 等 等 。”
就让我们在宽容中等待吧 ,蝌蚪终有变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阳逻四小潘伟今年学校推荐我们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书中各个案例都能让我感受到是真实的真人真事。

每每看完一个案例的时候都会激起我的一个回忆,点评更是指引我这样年轻教师工作的方向。

收获颇多,重点谈以下几点。

一、遇事多发现、多研究。

全书读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

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

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

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

”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再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

可见,遇到情况,多分析,少片面,才是智慧的老师。

二、教育需要更多的“三思”。

以上的案例中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

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

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

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2357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2357字

教育聪明从哪里来教育聪明从哪里来?无疑,鉴戒先行者的教育体会是一条捷径。

特级教师王晓春凭借40多年的教学体会,对小学教师常常碰到的100个辣手问题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解决之道,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最切实的指导。

该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治理问题这五个方面进行举例和点评。

书里面例举了100个例子,都是一些学校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书中的案例有普遍现象、有个别现象,还有很容易被忽视的、不易被察觉的、常见的教育现象,发人寻思。

书中举出实例,但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肯定的答案让你去搬去照去抄,只有鉴戒,启示人摸索。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

已发表的专著有《寻觅素养教育的感觉》、《首创素养教育的绿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我们一路同行》等十余部。

常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电视台做节目。

“聪明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

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事实,说明了光有爱是不能够改变一切的,不要把爱太神化了。

作为教师,除了爱以外,还要有科学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而后者是不会从爱中自然产生的。

由于谁都会爱。

既要有爱心,又要有教育聪明,才能有效地教书育人。

如何了解身边的孩子,“换位摸索”非常重要。

说说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每个教师也都是从学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如果在教育学生时,常常问问自己:假设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设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摸索使我明白:多一些知道,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教师放下架子,贴近学生,站到学生的立场上想想问题,换个角度推敲一下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对待学生的出言不逊?案例58中,某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柳老师微笑着询问时不时来背书,而学生一句空话回应,该老师当场怔住。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摘要:教育智慧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实施。

本文笔者主要通过一个课堂案例来说明自己如果遇到这种学生会怎么做,从而体现教育智慧的实践价值,总结教育智慧的内涵及生成途径。

关键词:教育智慧;内涵;生成途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遇到各种我们想不到的情况,在一所小学课堂上,遇到这种学生,你怎么办呢?在一堂英语课上,一个男生自己桌上放着透明胶不用,却拿着同桌的透明胶一个劲的粘报纸上的内容,他的同桌要用透明胶,让他还,他不肯。

于是我拿过他手里的透明胶,还给它的主人,并告诉他;“自己有,就没必要向人家借。

人家要用时,应该先还给人家。

”他眼睛盯着我。

打开抽屉,拿出一个一元硬币,丢给他同桌,又夺回那透明胶,接着粘。

我再次夺回他手中的透明胶,并将那一元钱还给他,告诉他;“别以为你想要的用金钱都可以买得到!要经过人家同意才可以,不能这么霸道。

”他整理好书包,起身走出教室。

十分钟后,他又回到了教室,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放下书包,再次起身走出教室,走向厕所。

等到下课铃声响,他回来了。

在之前我的英语课堂上,他公然将英语书和活动手册以及一切有关英语的本子一张张撕掉。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说一下我若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这个学生一贯不喜欢上我的英语课,那么他应透明胶不停地粘报纸上的内容我暂时不会管,装作没看见。

因为他本身就是讨厌上这门课,我光靠这一堂课让他注意听讲是很困难的。

要另想办法课下解决,像这样在课上跟他较劲是浪费时间。

自己的透明胶不用,偏偏用别人的。

这种情况就更有趣了,可能是他觉得确实同桌的透明胶确实好用,比他自己的强,也可能就是他欺负人,专门用来气老师的。

但是不管哪一种情况,教师都不要轻易出手主持正义。

应该起码先要问一下他:“我不明白,你自己有透明胶,为什么非要用你同桌的呢?”他应该会说一个理由吧,这样接下来教师也就好办了。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引言】教育智慧来自于对学生无限真诚的爱心,教育智慧来自于对自身工作的不停探究反思,教育智慧来自教师的执着与灵活,教育智慧来自于对家长源源不断的的沟通和指导。

从教十八年,任班主任十七年,成就不大,感悟却很多。

作为教师,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要准确的定位自己。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与老师、学校沟通的桥梁,是与家长交流的中间者,还是班级管理的领头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是班主任教育的宗旨,我一直努力践行这一点。

增长教育者的智慧,把教育者的智慧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那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教育智慧来自于真诚的爱心学生跨进校园正襟危坐于教师面前,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开始接受教育了,只有在教师开启了他们的心扉,迈进了他们那纯真而不失戒备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只有在教师真心实意地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忧伤着他们的忧伤的时候;只有在教师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的时候;只有在他们由衷地信服于我们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开始。

爱是寒冬的炭火,让人温暖,给人力量。

接班不久,我发现有一个孩子的作业潦草,就找她谈话。

她也面露愧色,可是却一直收效甚微。

一天,我一早走进教室,发现这小女孩趴在桌子上,精神不振,摸摸额头却也正常,我只好把她带到卫生所去检查。

医生问我:“这是谁呀?”我把孩子揽在怀里,顺口回答:“我姑娘呀!”谁知第二天看了这孩子的日记我是又自责又难过还担忧。

“老师的一句话把我的心都说碎了。

我出生不久妈妈就走了,后来爸爸也走了,四年都没有回来了……要是我有一个像老师这样的妈妈,该多好啊!以前我学习不好,但现在有这么好的老师,我一定要努力把学习搞好。

”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孩子全靠爷爷奶奶照顾。

年迈的老人费了力,尽了心,却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份宽容和耐心——先干农活再做作业是老人的要求。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作业怎能不赶忙?这之后,我对她特别许可,作业灵活对待。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三十团中学王琛最近我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这本书分别就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热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发人深省,每每闪烁着王老师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

令我读后深受启发.纵观全书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发觉无一不透射出老师对学生那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大公无私不求任何回报的爱。

是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教育之爱首先应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

”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让孩子生活在老师爱的目光里,拥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目的。

做为一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给予学生无私的爱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但仅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一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应该赋予“爱”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热情、更多的艺术、更多的理性。

我们想一想,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要远超过我们的,但为什么有些家长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栽了根头呢?答案很简单,他们对孩子的爱缺少智慧、热情和理性。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了最崇高的师德境界,树立了人师楷模的显著标志,张扬了爱心和人剃精神。

在这里,我所理解的爱应该是大爱而非小爱,大爱应该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关爱,即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的偏颇,通过与学生的真诚沟通,让学生相信你,并且教师也应该有能力给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指导。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智慧来自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梁艳昕假期里,读了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尤其是第一部分,教师问题。

文中的一篇篇案例就好像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是我们每天工作的写照。

读过这本书后,我最大的体会和收获就是,教师除了要有“爱的能力”之外,还要有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呼吁我们教育群体要爱学生。

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一出现,对学生造成伤害以后,媒体的报道更是让社会质疑教育者的爱心。

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扪心自问,没有谁会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我们都是真心真意地爱着我们的学生。

但是为什么还会对教育者有质疑的声音呢?在读了这本书之后,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教育中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爱的方法”。

所以,我们爱的很累。

总觉得对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什么回报,却不见学生有明显的进步。

因此,我们的爱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细细反思我们的教育,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已经掌握了很好的教学方法,对教材把握的也比较准确,能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能全心全意地爱学生,以为这样就能做一名好老师了。

其实不然。

怎样才能让智慧与爱并存,让我们的教育生动而有意义呢?我想,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

因为我们面对的儿童,他们每天都在身体上、心理上和思想上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所以,我们只靠自己积累的那些“经验”,现在看来,已经远远不够了。

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学会智慧的爱。

那么教育智慧来自于哪里呢?我想这种智慧应该来自于渊博的学识,来自于对教育和课程的理解,来自于娴熟的教学技能,来自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多个方面。

当下的教育,所谓的“经验”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要从多方面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最为重要的。

那样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名符其实,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这话一点不假。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如果你不注意生活的细节,不去用爱的眼光看待他们,你就不可能把他们的潜能彻底挖掘出来,学生的才华就不可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如对学生宽容、理解、尊重、呵护、希望等等都是促进学生思维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整日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累,从没有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

这样的老师永远都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也永远不会成功。

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将生活在天堂里。

如果你把学生看作魔鬼,那你将生活在地狱里。

如果你不热爱你的职业,不把自己的爱洒向学生,就不可能在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一个心中充满爱的教师会去仔细挖掘这个职业当中的快乐,从而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

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

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意外事件”,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来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呢?如果面对学生充满想象的回答,教师用貌似温柔的话语给否定了,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成人的思维为标准来评价、引导孩子,教育、制约孩子,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何而来呢?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发展。

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开放的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多种思维不仅得到了呵护,而且在老师的理解、宽容下,孩子心灵上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师爱。

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教师首先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精力,才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的献给孩子,献给自己的教育事业。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济水东街许艳平
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最讨厌那些坐不住或者不时做小动作说话的学生。

虽然对他们多次提醒,反复教育但仍不见起色,真是恨铁不成钢。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的案例30讲的是黄老师向王晓春老师求教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看了王晓春老师的支招,我觉得受益匪浅。

其实,原来是我们没有把握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王老师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有两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主动的收敛的,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散漫的。

现在有不少学生有意注意水平很低,东张西望,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他们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学习者”。

而无意注意的规律是:哪里声音大,哪里有动静,哪个人动作怪异,什么事情新鲜好玩,他就会往哪里看,这种情况在小学生中表现很突出。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他们生理、心理所处阶段出发,灵活多样的采取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多以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例子介绍,甚至穿插一个故事,一个笑话,课堂不能单一化,从而有效的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交替,穿插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松紧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推荐下载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推荐下载

一,教育智慧来之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和思考一个善于思考,能深入了解学生的老师,其身上一定闪动着智慧的灵光.智慧的灵光来自于教师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之中.《秘密约定》这个案例讲了一个学生上课频频举手,给老师的印象是"不懂装懂,随意举手,欺骗老师".一般老师可能会冷落,甚至讥讽他.可肖东萍老师经过深入了解后却认定他有一颗"好胜,上进的心".学生的一些看似缺点的表象一下子成了优点,老师的视角变了,想法也就变了,可见老师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老师遇事"三思而后行,不忙于下结论",先了解情况,了解是解决的前提,思考就是研究!了解和思考过程蕴涵科学的探究,才能有切合实际的问题解决的结果.所以王老师认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的一般思路是:1,尽可能周全的了解情况,占有材料.2,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3,再根据反馈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循环,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步得到解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了解情况是要习惯于了解学生的成长史和考察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搞清孩子问题的真正原因.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师是这样想事情的,刚说过不能怎么样,学生就公然违反,"顶风作案"是明摆着与老师对着干.于是火冒三丈,处理起来"简单,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也立竿见影.可以说这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很难说.也可以说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制造敌人".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能否"化敌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敌为友,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师说;"人有研究的心态,他是不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使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想,人的宽容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静的面对意外情况,举重若轻,把麻烦酿成快乐.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摘 要: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三十团中学王文霞
当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后,便被王老师在书中的那种平和开放的心态、质朴清新的文风、深刻睿智的见解和科学务实的态度所深深吸引和打动。

好久没有读到那样真实、清新、风趣的文字了,我的心灵如沐甘霖,犹如经历了一次充满智慧与幸福的洗礼。

原来教育案例也可以这样的让人爱不释手、荡气回肠。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全书五个部分,分别就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书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热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发人深省,每每闪烁着王老师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读后使人深受启发。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多思考,多探究,换位思考。

教育需要思考,老师需要探究。

王老师的一则案例中,一个师范生想照搬一位教育专家教育孩子的模式,结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这个师范生只会去照搬,只记住了某些现成的结论,没有学会探究。

教师应该学会研究新问题,而不应该要求学生按照我们主观想象那样去行动。

教师要多问为什么,并寻找答案。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付出。

首先,我们老师要眼勤、脑勤、嘴勤,多观察学生的言行,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想法,了解了孩子,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生需要理解,需要尊重。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作为老师,我对这本书所表达的教育智慧和观点有很多共鸣。

王晓春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还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剖析,书中处处闪烁着他深厚的教育功底和深邃的教育智慧,让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潜心阅读这本书时,我有时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这些案例是如此的真实,也可能是他反映的生活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教学。

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触也很多,这本书再一次让我懂得:身为教育者,既要有爱心,又要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地教书育人。

王老师在这本书里,用100个发生在小学的经典教育案例,谈了他对当前众多教育案例的看法,并清楚地表明了这本书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所要做的工作:即向读者展示真实、科学的的案例,通过对过程的逻辑分析和理智的诊断,告诉教师们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

本书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教学水平。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可以这样教。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
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有一点值得我们深刻地从思想上认识到,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

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

如果教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爱”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

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

不因为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因为差生就“严中无爱”。

对于差生要“严中有爱,严之有序”,不急于求成。

要尊重学生,才能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教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诚相待,才可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敬,就能主动接近老师。

同时对于学生所发犯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指正,决不姑息。

如果教师一味面慈心软,对学生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松散,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其实,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

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

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学生每反复一次,要使他们受到一次教育,向前迈进一步,即使是很小一步,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使他们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作为班主任,要从关爱学生的炽热之情中激发起后进生的感情、点燃后进生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使他们在“顽强”的师爱阳光下茁壮成长。

读完《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明白了:“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

”爱心,是感性的;而智慧,是理性的。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爱心,同时还需要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