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第一讲经济学是什么
失业、治理萧条的政策主张。
如果说全部经济学所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都在于寻找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那么凯恩斯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一反传
统的司空见惯之观点,着力于从需求入手去促成均衡,并且为
需求管理提供了令人信服且完备的理论体系,使经济学发生了 划时代的革命。
例如,私人资本的流动会引发什么?妇女的就业率攀升 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变化?企业的竞争为什么会从价格的竞 争扩展到技术创新的竞争上来?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 都是有限的?
Growing economic inequality means that we are moving money and assets from those who can spend it at the bottom to those who cannot spend it at the top.
有效需求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枢纽性概念。他用这一概
念去解释萧条,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的购买能力不 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对于如何走出萧条,凯恩斯提出了 大致如下的政策性建议:
①由于萧条时期,人们对未来的预 期更多不确定性,信心不足,因而利率 政策通常效果甚微。因此,主要经济政 策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维持足够的 总支出水平,其中特别是投资的增长, 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信心。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经济学的几乎所有主要分支中都作出 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宏观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公共财政和 公司金融、 贸易理论、 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等等。
除了在专业领域的造诣之外,作为大学课堂上讲授经济 学理论的一线教师,斯蒂格利茨教授倡导引领学生理解现代 经济学的生机与活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与现实生活相隔 离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充分理解现代经济学 原理 —既包括理解现代经济学家如何思考现实世界所必须的 原理,也包括理解当前经济问题所必需的原理。
一课经济学
一课经济学1. 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度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还是个人的消费决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知识。
2.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如何利用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
它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研究国家和地区的总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控。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研究个体的消费、生产、投资等微观经济活动,以及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机制。
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3.1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某个价格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买方愿意以某个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价格也就形成了。
3.2 机会成本和效率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最优分配的状态。
经济学告诉我们,要做出理性的决策,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并追求资源的最优利用。
3.3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边际效益递减原理是指随着某种资源或行为的增加,对其产生的额外效益会逐渐减少。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决策时需要权衡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达到总体效益最大化。
4. 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4.1 政府政策制定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影响和调控经济的运行。
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4.2 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着各种经济风险和竞争压力。
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4.3 个人的消费决策个人在面临消费选择时,需要考虑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以及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因素。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由一个花瓶引发的思考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 其他用途中的最大利益。 理论上,机会成本是资源改作它用的各 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 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 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
l 当一个人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如果某人站 起来,他可以看得更清楚。这是微观规律。 但如果大家都站起来看,则谁也不会比原 来看得更清楚,这是宏观规律。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微观经济学
l 微观经济学从狭义来看。是研究个人 作为消费者、企业作为生产者如何共 同形成市场价格,以及如何按照价格 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学科。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
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 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所有的经济学定义几乎都强调两点: 1、资源的稀缺性 2、选择的重要性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经济学对象
经济政策
政治
历史文化
人类生活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为什么学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l 1、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了解我们所生活的 世界
– 为什么我们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 春节火车票为什么难买? – 为什么明星的报酬如此之高? – 为什么世界石油价格会增长? – 为什么银行的利率时高时低? – 为什么非洲许多国家生活水平如此低劣? – 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很高,一些国家物价稳定?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1)
l 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生产、物质、吃、 喝、消费。但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 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选择会让最 后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经济学的基本性质与研究方法
Ch1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本章将围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扼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差不多名词概念。
那个地点研究的问题是在整个经济学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概括,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抽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最终能够获得具体深入的理解。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经济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差不多的物质基础。
古代的思想家曾经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比较起来,经济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是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者,英国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宝的性质和缘故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划小为并列的财宝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部分。
随后英国的(James Mill,1773-1836)于182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首创四分法,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部分。
英国的(Nassan William,Senior,1790-1864)于183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大纲》一书提出政治经济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只应该是一门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而不应该是一门规范科学(Normative Science),讨论客观的事实是如何样的,至于在生产、分配环节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增进一个社会的福利,涉及到每个人的价值推断,不是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分不在奥国、英国、法国有三位经济学家(Karl Mengers 1840-1921)(W.S.Jevons,1835-1882),(LeonWalias,1834-1910)提出了“边际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设计到财宝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方面的问题。
1890年创学派创始人马歇尔(Alfied Marshe 1842-1924)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系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体系,不仅强调社会中的人与物质财产的关系问题,而且应是人和物质福利问题。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的。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
理论分析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假设推断,构建经济学模型,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内在关系;实证分析则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理论分析的结论,从而使经济学理论更加接近于现实经济。
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理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理论分析是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假设推断,构建经济学模型,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内在关系。
在理论分析中,经济学家们运用数学、逻辑学、统计学等方法,构建各种经济学模型,如供求模型、边际分析模型、收益递减模型等,从而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另一方面,实证分析也是经济学研究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证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理论分析的结论,从而使经济学理论更加接近于现实经济。
在实证分析中,经济学家们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实际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经济现象的客观认识和理解。
除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
历史分析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数据的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对当今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理解。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其异同之处,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还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随着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经济学将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
一、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选择、生产、分配和消费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它关注个人、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并研究这些决策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
定量方法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用于揭示经济规律和预测经济现象。
定性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分析,用于探讨经济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和发展趋势,包括国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四、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在微观经济学中,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在宏观经济学中,政府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
此外,经济学还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等相交叉,共同研究经济与社会领域的问题。
五、结语经济学是一门关乎社会福利的学科,通过研究经济现象和运用经济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文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希望读者能够对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相关领域。
(以上回答均为虚构,仅供参考)。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资源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
为了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经济学家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以便读者对经济学研究有一个初步了解。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是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经济行为。
理论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归纳法:通过从具体经济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来进行理论推断。
2.演绎法:基于先验假设和推理规则,从一般规律推断出具体情况。
3.对比法:比较不同的经济理论,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并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
实证研究方法除了理论研究方法,经济学家还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和验证经济理论。
实证研究方法依赖于实际数据和观测结果,以证明或反驳某个经济假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获取经济主体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得出关于经济行为和决策的结论。
2.实验法: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经济实验,以评估某个经济政策或理论的效果和影响。
3.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数据,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4.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体或特定事件,了解其对经济现象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研究工具数学工具数学是经济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经济学家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关系,并进行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以下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1.微积分:利用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等。
2.线性代数:通过线性代数的运算,描述和解决多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3.优化理论:使用优化理论来计算经济变量的最优值,如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等。
统计学工具统计学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工具。
经济学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以及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以下是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学工具:1.描述性统计:对经济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严谨的逻辑。
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以及做出经济决策。
本文将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经济学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大类。
理论分析是指基于经济学理论进行的推理和演绎,通过假设、推论和证明来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
理论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经济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分析框架。
而实证分析则是指基于实际数据和事实进行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验证或修正理论分析的结论,从而揭示经济现象的真实规律和特点。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辅相成,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解释经济现象。
其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不同的方式。
定性分析是指基于文字描述和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来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
定性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经济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而定量分析则是指基于数字数据和统计方法的分析方式,通过对数据的测量、计量和统计分析,来揭示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
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更为准确和客观的经济信息和结论。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辅相成,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解释经济现象。
此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重要的方式。
历史分析是指基于历史资料和历史经验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经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轨迹进行研究和总结,来揭示经济规律和发展规律。
历史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经济现象,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和决策。
而比较分析则是指基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和情况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经济现象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提炼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经济学第一章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联 系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
二、现代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经济学说简史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原子弹
Institutions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15
12
A
B
C D E F 1 2 3 4 5
粮食
H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9 6 3 0
四、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
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
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三、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1.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
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 方式 A B C D E F 粮食 亿吨 0 1 2 3 4 5 原子弹 个 15 14 12 9 5 0 (1)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PPF: 原子弹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亚当.斯密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中写道: 女王陛下: “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 就做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去敲钟。你只 要看街上没有愉盗行为,你就回家,只要你不管 经济,经济就能发展”。
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Δ关于基本经济问题
投入问题 产出问题 分配问题 就业问题 增长问题 微观问题 宏观问题
(3)机会成本 A.含义: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特 定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可能带来的最高 收益。
例:某人有100万元,使用一年,用途及收益: 存入银行获得利息5万元 创办实业获得利润15万元 投入股市获取收益10万元 机会成本如何确定?
*1.5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1.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一分为二”的分析 (1)辩护性: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资 本主义制度的辩护 (2)实用性: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 2.学习注意: 分析评价、吸收借鉴、国际交流
复习与思考
一、基本概念: 经济学 稀缺性 理性原则 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 实证分析法 基本经济问题 二、思考题: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理性原则,它有什么意义?
Δ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做出最 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 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 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 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 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 可能产生的收益。
2.稀缺性、选择与机会成本
(1)稀缺性定理 law of scarcity
经
济
学
ECONOMICS
兰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hewp@
第1章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1.1 1.2 1.3 1.4 *1.5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合理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 的名词。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 的集中研究成果 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西方”是一个政治术语,不是地理方 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7.恩格尔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 9.价格-消费曲线 10.总产量曲线 11.平均产量曲线 12.边际产量曲线 13.等产量曲线 14.等成本曲线
15.脊线 16.生产扩展线 17.短期的7条成本曲线 18.长期的3条成本曲线 19.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 20.洛伦茨曲线 21.契约曲线 22.效用可能性曲线 23.社会无差异曲线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 人进行重新解释,这些解释大致可分为三个不 同的方向,即对经济人的修补、坚持或抛弃。
对经济人的新解释加深了人们对人类经济 行为的认识,催生了系列经济学新的分支学科, 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构成经济学发展的前沿 理论。
1、博弈论
博弈论(策略对策论)由20世纪初的一些数 学家提出,设计用数学公式表达棋、牌类选手 下棋和出牌的技巧。约翰·豪尔绍尼、约翰·纳 什、赖恩哈德·泽尔滕等人将博奕论研究领域 的策略对策论运用于经济方面的分析,形成经 济对策论。无论是完全信息或不完全信息博奕, 博弈论都刻画了竞争中的经济人的互动关系, 从而使理性经济人从静止的状态活跃起来,从 多个方面加深了人们对经济人的认识。
2、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在继承传统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承袭 了有限理性理论。根据有限理性理论,一个有限理性 的人总是试图最大化其效用,但它只具备有限地获取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有限的能力导致私人信息的 存在不可避免。当一方试图获取另一方已经拥有的信 息,其成本可能超过收益;或即使一方主动地向另一 方披露这些信息,但对于接受方而言,这些信息可能 是不可证实的,这意味着信息注定是不对称的。不对 称信息的引入产生了全新的微观经济学分支,这些分 支的理论成果被称为激励理论、契约理论或中的几种特殊商品
1.必须品和奢侈品 2.正常品、低档品和吉芬品 3.替代品和互补品 4.消费品和资本品(最终品和中间品) 5.耐用品和非耐用品 6.再生品和非再生品 7.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8.柠檬物品
经济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边际变动的经典解释
• 生活中的很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 而往往涉及到一些其他利益或影响。人们 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
• 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放弃考试或 一天学习24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要 多花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
编辑ppt
原理四:激励反应原理
由于人们通YO过UR比SU较BT成ITL本E G与OE收S 益HER做E 出 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 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经济中物价水平的持续 上升。通俗地Y说OU,R SUBTITLE GOES HERE
编辑ppt
• 最惊人的通货膨胀:1921年1月,德国一 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 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 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 类似的程度上升。
编辑ppt
编辑ppt
案例
编辑ppt
分析
编辑ppt
小结
• 以上4个原理讨论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以下3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
的。
编辑ppt
原理五:比较优势原理/交换(贸易)原理
YOUR SUBTITLE GOES HERE
编辑ppt
编辑ppt
• 核心内容: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编辑ppt
原理六:“看不见的手”原理
述经济理论
编辑ppt
第四,代数表达 法,或称模型法。 用函数关系来表 述经济理论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
在物理学中,均衡表示: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
向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合力为零时,该物体所处的静
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
经济学课件(第一章_概述)_图文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 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 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 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 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 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 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 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 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 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 扰人类的永恒矛盾。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 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 源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 解决的永恒主题。
11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1.What——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How——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样的生 产方式生产。
7
一、资源的稀缺性
1.资源的概念:经济学往往把资源概括为人们
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 被表述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 源。
2.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矿藏、水、生物、海洋、 气候、 环境 社会资源 劳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
8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 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 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 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指用于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难题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标、数据可用性和研究者的偏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1. 理论模型:理论模型是指基于经济理论构建的数学模型,用于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
理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并推导出经济理论的预测和政策建议。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基于经验数据的定量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经济学家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探索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并评估政策的影响。
3.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来研究经济问题。
通过直接观察和实验数据的收集,研究者可以实际测试经济理论,并获得对经济现象的详细了解。
4.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一种结合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它利用计量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并对经济政策进行评估。
5.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一种基于经济数据的定性研究方法。
通过对特定案例或现象的详细观察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提供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洞察。
6. 客观研究:客观研究是一种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要求研究者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总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标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研究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经济学的基本性质与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基本性质与研究方法简介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现象,以了解人们如何决策、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
它揭示经济行为背后的模式和动因,并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的基本性质以及经济学家所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基本性质经济学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1. 科学性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其研究方法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推理的基础上。
经济学家使用数据和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并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预测经济行为。
经济学家试图发现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以便能够解释和预测经济变化。
2. 实用性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依据。
经济学的实用性体现在经济政策制定、市场分析和个人理财等方面。
3. 综合性经济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政府干预。
此外,经济学还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互交叉,共同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经济现象和解释经济规律。
以下是常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经济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经济学家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2.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通过实证模型和实证数据来测试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方法。
经济学家通过观察和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根据实证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和改进。
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经济学家使用控制实验来测试经济理论的一种方法。
经济学家设计实验来模拟特定的经济情境,通过控制变量和观察结果来验证理论的准确性。
4.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通过研究过去的经济事件和发展趋势来了解经济规律的一种方法。
经济学家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事件的分析,寻找相似的经济情况和趋势,并从中推断出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变化。
微观经济学讲义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市场经济→命令经济 古典资本主义→美国模式→英国模式
→莱茵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北欧模 式(福利国家)→印度模式(管制经济) →改革前的中国经济→中央集权计划 经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资源配置的两个层次
1.个人层次:个人在资源稀缺约束下的 最优化行为—决策(Making Decision)—目标是个人效用(满足程度) 最大化;
满足程度—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解决; 需要—靠资源配置公平来降低人们的欲望。
基本需要—维持生存 相对需要—与他人比较而产生
经济社会的目标具体化为效率与公平。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科学是什么?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对
事实的判断—描述、解释和预测事实, 回答“是什么”(What is)。
前提是给定资源稀缺程度和没有闲置 资源。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资源利用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闲置 现象(如失业),以及物价稳定等问题。
前提是给定资源稀缺程度和存在闲置 资源。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财富增长观—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
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经济资源是稀缺的;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经济资源没有“分身术”:一种经济
资源一旦用来生产了一种产品,便不能同 时用来生产另一种产品。 因此,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需要不可能全 部得到满足,只能先生产满足程度大的产 品,再生产满足程度小的产品。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3
经济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 经济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01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涉及众多领域,如政治、法律、哲学 等。
02
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不
断发展与完善。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
03
分析等。
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
与哲学相比
经济学更注重实证分析和应用研究,而哲学则更 关注规范分析和思辨。
与政治学相比
经济学更侧重于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而政治学 更关注政治制度、体制和权力等方面。
与社会学相比
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而社会学更侧 重于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和文化等方面。
02
经济学的性质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
未来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与挑战
未来经济学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经济现象背后的复 杂机制,特别是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将更加注重行为经 济学、实验经济学等新兴分支的研究。
宏观经济学也将在政策制定、全球经济一体化、气候变 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 提供经济学的理论支持。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学将进 一步运用这些技术来完善自身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提高 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06
结论与展望
对经济学的总结与评价
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和现象的科学,它提供了理解经济现象、 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的重要工具。
02
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 济学等多个分支,为理解不同领域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框架。
03
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对经 济现象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The End
谢谢大家!
经典经济学网站
1. 经济观察报: 2. 21世纪经济报道: 3.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cn 4.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 http:// 5. 北望经济学园: 6. 经济学阶梯教室: 7. OECD: 8. IMF: 9. 商业周刊: 10. 人民日报: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有 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存量(stock)
2. 规范经济学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各种经济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提出行为 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政策。如垄断是否应当 阻止,通货膨胀好还是不好?规范分析涉及到道德标准, 显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总之,规范指导实证的研究,实证都有规范问题, 有道德标准。实证研究离不开规范,实证研究的结果使 规范研究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1. 实证经济学 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 规律,回答“是什么”(What is) 实证分析是就事论事,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 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如粮食减产引起 粮食提价,增加学费就学人数要减少等,具有客观 性,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复习笔记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1)经济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①生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劳动以及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由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财货。
在一个社会中,一方面,人们的欲望以及由这种欲望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这些无限的需要的手段,也就是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
生产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在给定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②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的使用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为了生产出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产品,这是由资源的稀缺性所决定的。
社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是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由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量决定,它凹向原点。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率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资源于各种用途,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
②采用什么生产方法。
③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经济学所说的收入分配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是西方经济学两大分支学科之一,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
④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的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单个居民户、单个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两者关系如下:①它们是整体及其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
科学的抽象方法、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过程分析、经济计量学的方法、边际分析的数学工具等都是两者共同采用的。
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①均衡与均衡分析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因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均衡分析方法:在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中,将自变量假定为已知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会有的情况和为此所需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②过程分析过程分析是论述调整变化实际过程的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又称“期间分析”或称“序列分析”。
(2)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可以将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①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
②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③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3)经济模型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是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它是指采用概括与抽象的办法,用文字语言或数学形式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4)经济理性主义理性的经济行为是指,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人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衡比较,以便找出能够使他耗费给定的劳动或金钱,带来最大限度利益的最佳方案。
理性的行为假定人在其经济生活中不会做于己无利的事情,但无需完全是自私自利的。
产生最优化的行为对消费者来说,就是花费一定金钱买进的一种或多种消费品所提供的总效用为极大值;对以赚钱为目的的厂商来说,就是利润极大化;对非营利机构和政府机构来说,则意指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理性人”与“完全信息”。
后者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象对微观经济情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1.2 课后习题详解1. 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考察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规律性的一门社会科学?答: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经济行为,之所以要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且永无饱和的。
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
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
如果人们的消费欲望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有限的,而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不存在稀缺问题,人们不用努力就可以取得所需要的东西。
这样,社会就不需要任何组织来管理和控制资源的利用,也不需要控制人们的经济行为。
但现实世界的情况是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这些需要又是有轻重缓急的,而满足需要的手段即资源是有限的,各种资源一般说又可有多种用途,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有限的而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需要的问题,这就是“选择”,也就是“配置”资源的问题。
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和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种途径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要。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因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
什么东西(物品和劳务)价格上升,人们就多生产一些,即社会多分配一些资源到这些东西的生产上。
如何生产这些东西,即生产这些东西时用多少这种生产要素或那种生产要素,也是由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
例如,劳动便宜就多用劳动,资本便宜就多用资本。
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出售生产资源给谁,也要看资源的价格。
资源在哪种物品生产上所获得的报酬(即资源在生产中使用的价格)高,生产资源所有者就出售资源给哪种物品的生产者。
可见,生产要素报酬即收入分配,也即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
由此可以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科学。
2. 请举例说明,您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的配置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方法?原始公社的资源配置的特点是什么?答:社会如何配置生产资源,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原始公社时期,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基本上是由公社首领直接根据公社成员的需要和意志决定的,产品是在公社成员之间平均分配的,公社之间或公社成员之间很少有交换活动,因而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经济。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生产,基本上是由生产资源的所有者,既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又作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各自独立地分散地决定的。
他们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产品价格的高低。
例如,猪肉涨价,说明社会对猪肉需求增加,应当多分配资源于猪肉的生产,而由于猪肉涨价使养猪有利可图,生产者事实上也就会多用些粮食及其他饲料来多生产猪及猪肉。
可见,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来实现的。
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依靠市场进行的这样一种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及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基本上是由中央计划当局按照全国人民的利益和客观可能,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贯彻实行的,价格对资源配置不直接发生作用,而且,价格也是由计划决定的。
这种经济就是计划经济。
除上述这些资源配置方式以外,还有一种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即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的双重决策方式。
例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一方面资源配置基本上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政府又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及其他政策对私人经济决策施加影响。
比如,对某些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税收,可减少这些产品的生产。
相反,对另一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给予补贴则可鼓励这些产品的生产。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通过改革,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制度,实际上也是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结合起来。
这种双重决策的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混合经济”。
3.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与您原来理解的成本的概念有何联系与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效率”或称“利益”的关系如何?答: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是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工人工资、企业管理人员薪金等费用,还包括资本的报酬——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是生产成本中的“正常利润”)。
这样的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一种资源既可用于甲用途,又可用于其他用途。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用于甲用途,就必须放弃其他用途,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那个仅次于甲用途的或者说次好用途上可能得到的利益,就是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
例如,企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就等于他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可能得到的利息。
企业主自己当企业经理的机会成本是他到别处就业可能得到的最高报酬。
生产A产品的机器转向生产B产品,B产品的机会成本是生产A产品时得到的利润收入。
显然,生产费用所体现的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有区别的,因为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中直接支出的生产费用。
但两者又是有联系的,考虑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为了考察利润或者说经济活动的效益,如果B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不变,生产A产品的成本上升从而获得的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相反,如果A产品生产上利润收入不变,而B 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