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全套教案+图片+素材(人教新课标初二下)粽子由来久花样多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全套教案+图片+素材(人教新课标初二下)粽子由来久花样多doc初中语文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
人,不管是本地、中国、台湾、香港,依旧海外
的唐人街,都会按传统,在农历五月初五前预备
各式粽子应节。
但你明白吗,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
的?讲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 的记
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只是,在古代,粽子但是称为角黍。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
角黍,而称粽子了。
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专门大的差不,连”裹" 的形状,也有专门
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
此外,一样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而粽子的口味,也依地点的不同,而有差异,唐代时,长安街有许多粽子铺,有多种果仁馅。
粽子的名称变化
西晋周处?风土记?讲,端午节用菰叶裹黍米栗枣,叫做筒粽,也叫角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晰讲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因此称”角黍〃或。
八年级语文人教(下)第17课《端午的鸭蛋》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端午的鸭蛋》语言赏析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些特点在《端午的鸭蛋》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请看:
平淡中见情趣
例: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点拨:一颗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如此别具一格,鸭蛋居然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
句中的“蠢”与“秀气”在平淡中有了味道,在平淡中表现出作者观赏鸭蛋时盎然的情趣。
平淡中见深情
例: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点拨:这个句子中的“肃然起敬”用得好。
这个词语一般的用法指对人的尊敬,这里却用来写咸鸭蛋,可见高邮咸蛋的名气之大、味道之好,让异乡人都产生了敬佩之情。
“哦”字用得极好,在口语化的语气中透露出外地人对高邮的了解就是鸭蛋。
整个句子表达出作者的自豪之感。
平淡中见味道
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点拨: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
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读句子时要特别读出“吱”字的味道,让人听了就想流出口水来。
平淡中见幽默
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点拨:此处引用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又运用文言句式“所食鸭蛋多矣”,文(言)白(话)夹杂,使表达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课件2: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一(1 ) 写家乡端午的风俗。 二(2~3 ) 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三(4~6 ) 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挂“鸭蛋络子”,
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研读课文,感受情趣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引出鸭蛋 铺垫下文)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猜猜是哪个节日,来历如何?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艾草 香囊
粽子 龙舟
童谣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 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 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ào)记事》等小 说,《蒲桥集》等散文集。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 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 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 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的语言特色:
1、平淡质朴而有味 2、熔方言、口语、书面语、古汉语于一炉,很典雅。 3、淡淡的幽默
例句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 青的两种。——语言平淡、质朴而有味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 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8
例如:
• 1.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 纸条特别标明……
•这句话中的“必”和“特别”两词强调了店铺老板慎重 的态度,一条看似简单的标签却能起到很好的广告作用, 充分体现了作者家乡鸭蛋的名气之大。这两个词就应重 读
。2、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之处。还不就是 个鸭蛋!
14
15
课后将你的发言整理 成文,注意语言的锤炼, 并能从中表达出对家乡或 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6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
17.端午的鸭蛋【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4、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1.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方法】赏析品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指导思想】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乡情——论作家——评经典——写真心【教学设想】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
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
同时语文学习又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
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和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尤其要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善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要巧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还要客观正确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要让学生长有所进,短有所补。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对于作者汪曾祺,也许知道他,但对他的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对于传统的民俗知道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够透彻深入,;对于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现出一种漠然;对于自己的生活总是觉得寡然无味……总之,当代的中学生十分有必要进行民俗教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24张ppt)
家乡鸭蛋 ( 2、 3)
端午鸭蛋 ( 4、 5 、 6)
文章中介绍了 哪些端午节的 习俗?
走进课文 道习俗
1. 系百索子 2. 做香角子 3. 贴五毒 4. 贴符 5. 喝雄黄酒 6. 放黄烟子 7. 吃“十二 红”
(闲适自由)
课文小结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端午的风俗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 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 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 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 是什么意思? 都看不上了。
唐代诗人元缜作《无题》一诗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
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 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 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 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 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
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
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
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
怀 念 童 年
囊萤映雪的故事(联想)来自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作者 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家 乡 鸭 蛋 的 特 点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名声久远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质细而油多 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鸭蛋相比 引袁枚文作证
我对家乡鸭蛋的情感 曾经沧海难为水. 充满了自豪与热爱之情。
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 叶,妇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用 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 鬼之神效。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教案:端午的鸭蛋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章节:第17课《端午的鸭蛋》内容:学习课文《端午的鸭蛋》,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难点:学会生字词;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端午节的时间背景,引导学生谈论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端午的鸭蛋》。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3.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然后个别学生朗读,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
5. 情景练习:创设端午节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实际情景练习,如:“端午节的早晨,阳光明媚,我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戴上香囊,等着爸爸妈妈给我们煮鸭蛋。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端午的鸭蛋板书内容: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作者情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小作文。
2. 作业答案:(1)生字词已掌握。
(2)端午节的小作文已完成,内容涉及端午节的习俗、自己的感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端午的鸭蛋》,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了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的散文风格
汪曾祺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 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 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 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关键词: 闲适自由
端午的风俗 端 午 的 鸭 蛋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这种层层递进、环 环相扣的结构,你在 文中还能找到一例 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高邮大麻鸭 是著名的鸭种。鸭 多,鸭蛋也多。高 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 了名。
端 午 的 鸭 蛋
名声
家乡的鸭蛋
特色
挑鸭蛋 挂鸭蛋
端午的鸭蛋
吃鸭蛋
玩蛋壳
情感: 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对童年生活 的怀念。
课文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 线索严谨吗?为什么?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 行文------作者行文自然,如同随意聊天,但自由 之中透出严谨和谐。 作者写端午的风俗是介绍总体背景-----由其中一 个风俗十二红引出家乡的鸭蛋-------自然引出端 午节的鸭蛋,环环相扣,徐徐道来,一丝不乱。
与有荣焉: 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 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 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 读书刻苦勤奋。
整体感知
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 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 端午风俗(1) 家乡鸭蛋(2、3) 端午鸭蛋(4、5、6)
一、家乡端午风俗
预描 设绘 背端 景午 气 氛 , 为 介 绍 鸭 蛋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 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 上的追求: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 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1.“平淡而有味”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
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 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 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
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
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 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 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 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答有关与无关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参考答案:
答:有关。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 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荧,很自然,很随意, 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结 构 提 2.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示
3.阅读第四~六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首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都写了哪些习俗?
答:写了“系百索子”、“作香角子”、“贴五毒、贴 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七种习 俗。
2、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认识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 从唐代以来规定的重要节日。 又称端午节。古人把五月也 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 作“午日”,“端”又是 “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 五就叫“端午”;还有叫 “重午”,或者是“端阳” 节的。
端午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 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 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 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 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 屈原 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佩香囊:端午
节小孩佩香囊,不 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 风。香囊内有朱砂、 雄黄、香药,外包 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 成索,作各种不同 形状,结成一串, 形形色色,玲珑夺 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一、课前导入
1.观察图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
2.问学生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学生可以围绕传统风俗、节气、食品文化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二、课文探究
1. 初读课文
1.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2.让学生自读,找出生词、熟悉课文。
2. 文本解读
1.教师逐段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和主旨。
3.可以进行一些补充知识,如端午节由来、赛龙舟等。
3. 课文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课文练习,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 创意活动
1.学生小组阅读消夏的《粽子怎么煮》,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探究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2.学生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端午节各种物品,如五彩丝线、香囊等,了解端午节风俗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常规学习
1.教师布置相关的语文作业,如默写、课外阅读、作文等。
2.常规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拓展
1.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
2.学生可以参考其他来源的素材,如传统非遗文化、历史知识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个人立场。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节俗风情。
课件1: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 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 是红色的。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 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高邮及特产鸭蛋
高邮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是一座美丽富饶、人文 会萃的历史文化古城,著名的京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河贯穿南北。“不识高邮人, 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大质好,尤以善产高邮双黄鸭蛋而驰名中外。 双黄鸭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唐代诗人元缜作《无题》一诗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句“文(言)白(话)夹杂” ,增添了“淡淡的幽默”。
谢谢!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 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 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 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 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文章语言的特色(找例子)
1.平淡有味: 好处是:读起来亲切自然。
2.方言入文: 好处是:作者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3.带有文言色彩: 好处是:使文章增添书卷气和典雅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理解作者的感情。
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3、传承中华民俗文化, 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整理文章结构,学会理清文章结构。
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传承中华民俗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阅读——拓展延伸升华目标,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升华目标延伸法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作者汪曾祺的资料,最好能阅读几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包括特产、地理风貌等。
自主合作小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最好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比如,谁打字速度快,谁查找资料快,谁的脑筋灵活,谁参与意识强等等。
教师根据内容要求,制作相关的资料库和学习网站,设计教学情境和导学策略,准备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语:同学们,今天教室有很多老师听课,你们紧张吗?好,我们先来喊喊我们的口号,壮壮胆,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的口号是“青春由汗水诠释,奇迹由拼搏创造”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佳节,而且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活动。
出示图片:粽子、赛龙舟。
问:这些风俗是哪个节日特有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过?(五月初五)我们这里也有过端午节的习惯,能说说你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吗?(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
同学们,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的端午节有着各种不同的民间习俗。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到他的家乡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共同欣赏风俗散文《端午的鸭蛋》。
你们了解作者吗?
多媒体出示:汪曾祺,江苏高邮人。
作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长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作者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在学习之前,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理解作者的感情。
流露出对儿时
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3、传承中华民俗文化,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分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以记分的方式,看哪一小组以及哪位同学在这节课表现好,表现优秀的有奖品哟!
二、检查预习课前热身
系百索子(jì)籍贯(jí) 车胤(yìn)
门楣(méi) 粽子(zîng)络子(lào)
苋菜(xiàn) 门槛(kǎn)蝎子(xiē)
肃然起敬(sù)囊萤映雪(náng)城隍庙huáng
三、自学探究感知目标
1.自主学习感知目标课文内容
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清概括出来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四、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一、文章介绍了端午的哪些风俗?这些习俗与鸭蛋有关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⑥放黄烟子⑦吃“十二红”
鸭蛋就是十二红里面的
作用:描绘端午气氛,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
2.家乡的鸭蛋到底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名声久远质细油多,蛋白柔嫩
作者对家乡的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
充满自豪与热爱之情
3、作者写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空壳装萤火虫联想到囊萤映雪
情感:对故乡的自豪、热爱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五、优化应用达成目标
品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的艺术的作家
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
有淡淡的幽默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例1: 平淡而有味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好处是:读起来亲切自然
例2:有淡淡的幽默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此句“文(言)白(话)夹杂”,增添了“淡淡的幽默”。
好处是: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3: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好处是:文中时时穿插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请再找出几个有口语色彩的句子
1、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2、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3、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4、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5、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六、拓展延伸升华目标延伸升华目标
我们万州也有很多方言,你能说说吗?
(我说万州方言)
了解作者的家乡情结
过渡:在前面的朗读欣赏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家
乡的热爱!高邮养育了汪曾祺,高邮也因作者而名满天下!
通过下面两则材料再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家乡情结。
(诗: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家乡特有的景物。
)
出示: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边栽着垂杨柳,树下卧着黑水牛
汪曾祺出示:今日提及高邮,人们除对咸鸭蛋赞不绝口,还会对汪曾祺肃然起敬,会说,哦,汪曾祺也是你们那里的!就连国家领导人,在提到高邮时也说:“高邮还有个汪曾祺。
”
许多人正是通过汪曾祺的作品,认识了高邮,并了解那里韵味十足的风土人情。
七、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说说家乡的特产
过渡:我们的家乡是万州,再小点儿是周家坝!向别人说起自己的家乡,你们想到了哪些特产?
小练笔:家乡的烤鱼
模仿作者的语言,从形、色、香、味等方面描绘一下家乡的特产,抒写出对家乡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鱼,鱼多,鱼文化也多,万州烤鱼是出了名的,我在外地,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赞口不绝:“哦!万州,烤鱼!”。
我对异乡人的称道,是酸唧唧的感觉,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只出鱼似的!不过,万州烤鱼确实好吃。
先烤后煨,
是万州烤鱼区别于其他烤鱼的主要特点,烤熟的鱼干香鲜嫩,而小火细煨又使调料的味道深深渗透于鱼肉中,风味独特,别具一格。
几分钟之后,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垂涎。
拨开这些配料,烤鱼露出了真面目。
夹一筷子鱼肉入口即化,外焦里嫩,鲜嫩无比,细细品味不但有鱼肉的鲜味,泡椒的酸辣味,还有一种独特的焦香味和浓郁的料香味,辣而不燥,油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我在重庆吃过烤鱼,考的是草鱼,辣得死人,这叫什么烤鱼呢?
八、课堂总结
九、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1、完善《家乡的烤鱼》
2、介绍自己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附板书设计:
端午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热爱故乡
名气:肃然起敬特别标明
家乡的鸭蛋︳
特点:质细而油多怀想儿时
挂“鸭蛋络子”
端午的鸭蛋:
用“蛋壳装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