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心理学

合集下载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重口味心理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读物,作者尼克·德纳迈尔(Nick Diamandis)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惊奇和挑战的心理学领域。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以鲜活的案例和研究为基础,探讨了一系列关于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引人深思的问题。

阅读这本书,我收获颇丰,深深被其中的见解和观点所折服。

首先,笔者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各种人类行为中的“重口味”现象,这些现象在传统的心理学中较少被讨论或深入研究。

比如,作者通过讲述一位受虐狂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对这类性倾向的好奇心。

我从中了解到,受虐狂并非那么简单地将他人的痛苦与愉悦混淆在一起,他们的性倾向更多地与控制和亲密感有关。

这让我对受虐狂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在书中我还了解到了关于性变态的一些事实。

作者解释了人类对于禁忌的反应,以及性变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他通过解读参与者扮演虐待、强奸、恶心等角色时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呈现了人们对于这些行为的复杂态度。

这让我明白了人类对于变态的性倾向及其出现的原因,不仅要从社会因素、性格特质等方面来解读,还需要考虑到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基因等因素。

不过,我认为这本书最令人震撼的部分是关于暴力和恐怖行为的讨论。

作者通过分析暴力游戏、恐怖电影等媒体对个体的影响,试图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媒体是否能够导致人们真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作者的观点十分深入,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个角度的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他引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试图证明人们通过媒体接触暴力和恐怖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反,这些媒体实际上可以成为人们表达压抑情绪和情感的出口,从而减少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作者在整本书中没有回避那些被广大社会视为病态的行为和性倾向。

他试图让我们理解这些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避免我们用偏见和刻板印象去评判他人。

与此同时,他强调了这种行为和性倾向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研究的必要性。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2014-10-31
肉体内的N个灵魂 多重人格障碍
• 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 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 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 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 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 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 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
2014-10-31
强迫症的特点
• 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 加的。 • 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 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 状加以抵制。 • 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 (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 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 的焦虑。 • 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2014-10-31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 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 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 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 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 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 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 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 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
2014-10-31
2014-10-31
重口味心理学
• • • • • • 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性别认定障碍 多重人格分裂 社交恐惧症 恋物癖 强迫症
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 的特定对象恐惧
幽闭空间恐惧症(电梯、地铁),对身体 损害的恐惧症(如流血、打针、治牙), 动物恐惧症(特别是对狗、蛇、老鼠和昆 虫),尖锋恐惧(锋利尖锐的物体,小刀 等),切割恐惧(割破,抓破,划伤), 男性恐惧(男人,或与男人发生性关系) ,无限恐惧(无穷大),接触恐惧(身体 接触,被触摸),废墟恐惧(废墟)……

重口味心理学3

重口味心理学3

作者对于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也让我深受启发。他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更是将心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的应用。这种实用主义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 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手册。
然而,尽管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分析深入,但我仍然觉得它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部分的描述过于繁琐,有些案例的选取也显得过于极端。这些问题可 能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有些困惑或者不适。
《重口味心理学3》的目录结构充分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 心理学研究思路。通过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 解重口味心理学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这是《重口味心理学3》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接下来,目录会进入对重口味心理现象的详细解析。这些心理现象可能包括 暴力、恐怖、恶心、性等重口味元素。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 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心理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社会文化因素。
在解析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之后,目录通常会涉及到这些心理现象对人类 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影响。这部分内容对于读者来说具有很高 的实用价值,它可以帮助读者在面对重口味心理现象时,更加从容和理性地应对。
摘录四:“人类的心理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我们 生活的基石。只有勇敢面对这些矛盾,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生活在 这个世界上。”
这段话鼓励我们正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通过理解和接受它们,实现自 我成长和提升。
《重口味心理学3》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我们 对心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更让我们 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重口味心理学演示课件

重口味心理学演示课件

社交恐惧症心理治疗
• 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 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 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 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 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
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恋物癖"
• 1.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 • 对于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的防治要从幼儿
开始,尤其是处理好3~5岁时幼儿恋母情 结的转化。比如母亲一方面不要过于溺爱 男孩,另外在孩子面前强化对父亲优良品 质的认可,否则如果过度溺爱而又在面前 指责孩子父亲的不是,会阻碍男孩将对母 亲的依恋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
2019/5/15
2019/5/15
重口味心理学
• 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 性别认定障碍 • 多重人格分裂 • 社交恐惧症 • 恋物癖 • 强迫症
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 的特定对象恐惧
幽闭空间恐惧症(电梯、地铁),对身体 损害的恐惧症(如流血、打针、治牙), 动物恐惧症(特别是对狗、蛇、老鼠和昆 虫),尖锋恐惧(锋利尖锐的物体,小刀 等),切割恐惧(割破,抓破,划伤), 男性恐惧(男人,或与男人发生性关系) ,无限恐惧(无穷大),接触恐惧(身体 接触,被触摸),废墟恐惧(废墟)……
2019/5/15
肉体内的N个灵魂 多重人格障碍
• 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 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 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 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 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 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 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
密集恐惧症
• 密集恐惧症是恐惧 症的一种,它的普 遍性很高,主要症 状是对密集排列的 相对小的事物很敏 感,如:池塘里的 青蛙卵,蜂巢,密 密麻麻的小点等。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精彩摘录
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 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维。因此,通过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绪状态。
精彩摘录
《重口味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心理秘密。 通过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 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本独特的书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吸引了广大读者的 注意,那就是《重口味心理学》。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让人产生强烈的 阅读欲望,而其内容更是没有辜负读者的期待。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标题《重口味心理学》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暗示着这本 书可能涉及一些更为另类、甚至让人感到不适的心理现象。这不仅激发了读者的 好奇心,也挑战了读者对于心理学领域的既有认知。
精彩摘录
人类的情感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过程。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或沮丧时, 他更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而当一个人感到快乐或兴奋时,他更可能做出积极的 决定。
精彩摘录
人类的情感具有传染性。我们的情绪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而这种情绪的传 染往往是无声无息的。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快乐时,他周围的人也更容易感到快 乐;而当一个人感到沮丧时,他周围的人也更容易受到影响。
精彩摘录
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容易放弃。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困难的任务会 自动降低其优先级,导致我们更容易去选择做简单的事情。
精彩摘录
人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优秀。这种心理现 象被称为“优于平均效应”,它导致我们在评价自己时过于乐观。
精彩摘录
人类的思维常常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例如,一些人认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 获得知识,而忽略了其他途径(如社交媒体、网络等)。这种固定思维限制了我 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篇一: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这个书本来是在网易阅读的app中下载的,那时候刚刚看完《拖延心理学》,受益很多,于是下载了这本书。

一直没看,今天拿起手机百无聊赖,翻看了几页之后居然就无法停下来了。

本书的关键词:
多重人格;恋物癖;社交恐惧症;特定对象恐惧症;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广场恐惧;幽闭恐惧;密集恐惧;厌食症;贪食症;性别认定障碍;精神分裂;强迫症;人格障碍;物质成瘾;恋童癖;露阴癖;梦的解析。

我的获益:
1、澄清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如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的区别;如厌食症其实并不是没有食欲等。

2、书中大量的事例,给我很大的阅读快感。

特别好玩的地方:
我觉得书中最好玩的地方是第18章,也就是最后一章,对梦的解析。

书中总结了四条:
1、梦是愿望的满足。

2、梦是睡眠的保护者
3、梦是一种幻觉体验。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社交恐惧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 作和生活,奷果丌接受治疗,它将会 成为一种慢性的、终身的疾病,几乎 没有改善戒恢复的可能。患有社交恐 惧症的个体比丌患该病的个体更容易 患有单吐情感障碍(即抑郁戒躁狂 症),此外,社交恐惧症患者也容易 有自杀的念头。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 偶尔一次发言丌顺利,可能是结巴戒者停顽, 遭到了身边同学的嘲笑,这个痛苦一下子就被 钉入了心中,以后每每发言都和这次一样糟糕, 而丏愈演愈烈。后来的情冴是:在课堂上丌能 回答任何问题,因为无法出声;出门后丌能去 商庖买东西,因为无法不营业员交流。但是私 底下不家人朋友之间却丌存在这样的障碍。
3)不对抗:不对抗的意思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不是症状出现后放任自流,无所作 为,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行动和努力,坚持 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有些人在私底下做事情的时候 没有任何困难,但在别人注意的时 候,他们的行为会发生障碍,这就 是传说中的社交恐惧症!
症状:
社交恐惧症最常见的现象是恐惧在公共场 所讲话,包括和他人迚行简单的对话,还有害 怕约会,害怕拥挤的公共休息室,甚至害怕在 他人面前写字等等。 普通群体中有高达13.3%的人在一生中会有某 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使得社交恐惧症成为一 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通常更眷顼那些教 育程度丌高、单身的和经济收入较低的人们。 男女患该病的比例基本持平——1.4:1.
比奷: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丌决、谨小慎微、固执 等,具备这些丌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
疾病症状:
①强迫观念 患者反复思 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 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 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 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 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 等。

读后感

读后感

好书推荐:《重口味心理学》姚尧著《重口味心理学》一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于今年5月出版。

说是新书其实也不是新书了,因为作者姚尧自去年10月在天涯社区『娱乐八卦』发帖《八一八那些离你或近或远的重重重口味心理学》,后来经过整理即成本书。

这本书的内容着实有趣,单从这本书的副标题“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就可看出一斑。

初次看姚尧的文章便觉得有趣。

她的文字能让人在欢乐里增长知识,众多高深理论、专业知识都被她写得非常好玩。

在书中,作者用了十八章的篇幅来解开人们日常行为中的一些怪癖和秘密。

其中我感觉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前五章。

第一篇: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介绍了多重人格障碍。

在文中作者写到多重人格患者,换了“灵魂”后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

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

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多么神奇有趣的呀!第二篇:有多少种物体,就会有多少种特殊情结——恋物癖。

在此篇章中作者讲述了许多千奇百怪恋物癖,有的人着迷于发霉的面包、有的着迷又长又密的假发,还有的喜欢眼镜蛇,甚至要和那只蛇结婚!天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那么这些人形成这么奇怪情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归因于心理学中最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

作者详细讲述了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对狗狗做的实验过程,并指出,大多数病人是偶然间与周围环境中出现的某种事物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

就像狗狗听到铃音形成的条件反射一样。

在最后,也讲述了这种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厌恶疗法。

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恋物者手持恋物,在他最愉悦的时候给予厌恶性的刺激,比如针刺、电击、注射催吐药剂使之呕吐等等。

第三篇:“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

在此章节中作者指出:脸红,颤抖,冒汗,口干,心悸……普通群体中有高达13.3%的人在一生中会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

有的男性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或者到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他们有着“害羞的膀胱”。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一直以来是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学科。

我想人都有求知欲的,只不过有人喜欢向外投射,比如探索宇宙天气恐龙神马的,有人喜欢反观自身,研究研究人体心理学之类。

我属于后者,对普通男生感兴趣的汽车宇宙神马的都兴趣不大,于是在工作之后,掏腰包买了一本《心理学与生活》,很厚的一本大书,也不便宜,好几十块钱。

然而惭愧的是,买回来了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束之高阁就是它的命运,当然我不能说书编的不好,这是外国的教材,编写内容啥的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惜就是提不起劲儿,就像当年上学读书一样,一拿起来就犯困。

心理学,我喜欢,但也许不够强烈吧,所以也仅仅是喜欢而已。

直到遇到这本《重口味心理学》,让我不禁大呼,若是教材都能编的如此有趣,何愁学生不爱学,何愁国家不富强,何愁二老不安康,铛铛铛铛铛铛铛……言归正传。

这本《重口味心理学》全书分十八篇,涉及了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社交恐惧、特定对象恐惧、贪食症、厌食症、恋物癖、恋童癖、露阴癖等许多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谁也能说上个名目来,虽然更深入都不了解,但谁没有一点贪食厌食或者是社交障碍宅男宅女的小毛病呢?就像某书中提到的“医学的进步已经发展到没有健康的人了”,其实严格来说,任何人都有心理上的小问题,就像我们的身体总会有这里那里小小的不对劲一样。

就拿我为例我就常常要回头确认门是不是锁上了——哪怕要为此再爬两层楼梯。

读完书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小小的怪癖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恐惧来源于未知,如果了解了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书的教育意义,作为一本心理学科普读物自然是首位的,但是我真心想大赞特赞的是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其实学问本身就是有趣的,就像我曾经读过的《经济为什么会崩溃》一样,这本书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它浅显有趣地讲明白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重口味心理学》也一样,其中运用娴熟的网络语言,用梁山好汉来做案例客串,在编写案例时的趣味性,即便是请弗洛伊德和荣格等大人物出场时,也尽量写得轻松搞笑。

心理学书籍推荐《重口味心理学》

心理学书籍推荐《重口味心理学》

心理学书籍推荐《重口味心理学》“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苏东波送给好友张先的调侃之作,意思是年老新郎配对年轻新娘。

而时下流行的“大叔控”和“小萝莉”,恰恰真实地再现了这首诗的蕴意。

为什么有些大叔会偏爱小萝莉呢?《重口味心理学》一书将会为你揭开谜底,不仅如何,它还会为你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为什么大脑会不受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为什么有的男性会拥有“害羞的膀胱”,为什么一个肉体能装下好几个“灵魂”……《重口味心理学》一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它将会为你一一揭开恋童癖、恋物癖、多重人格障碍等重口味心理现象的谜底。

此书的作者是女作家姚尧,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她属于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

她喜欢用自己的内心去看世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活得有滋有味,同时她也是一个重口味爱好者,看过无数的恐怖电影。

姚尧在“恋童癖”一章提到,恋童癖一般很少出现在女性中,通常被视为中年男性的心理障碍,而且恋童癖者更偏爱“男小萝莉”,即小正太。

恋童癖患者总是想与儿童发生性体验,因而及其容易导致犯罪,酿造了很多悲剧。

姚尧认为恋童癖的起因有很多,第一是恋童癖患者童年时受到虐待,特别是性虐待;第二,恋童癖患者缺少关爱;第三是先天因素……《重口味心理学》运用幽默另类的语言,凭借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并分析了许多重口味心理学现象,例如恋童癖、露阴癖、社交恐惧、特定对象恐惧、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性别认定障碍和精神分裂等等,浅显易懂,引人入胜,教你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这是一本有趣的重口味心理学书籍,这是一本著名主持人谢娜放在床头的书籍,这是一本能够让你认识所有重口味心理现象的书籍,这是一本能够让你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的书籍。

想要揭开所有怪异现象的谜底吗?想要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吗?那么敬请留意幽默另类的《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费凌雪

重口味心理学 费凌雪

推荐理由
不看小清新,就看重口味。 电影有cult片和恐怖片,心理学有重口味! 重口味是生活方式,是发泄,也是寄托,是所有人的潜在欲望。
想要重口味,就看《重口味心理学》吧,这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 私了!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 碍
多重人格患者,换了“灵魂”后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 变。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 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 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失控的身体——强迫症
你的大脑中是否总是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 像、观念或冲动,并因此感到严重的焦虑或精神紧张? 你是否总是觉得自己必须完成某些重复的举动或心理活 动,并一遍一遍做个不停?
看透别人,有些人看起来怪怪的? 是不是总有一种事物让你没来由地害怕? 你的大脑是否经常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冲动? 你身边是否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重口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 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 癖、恋物癖、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 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困在躯体内的痛苦灵魂——精神分裂
“我注视同事的时候,感觉他们的脸是扭曲的。他们的 牙齿就像随时会吞食我的獠牙。大部分时间里,我不 敢去看其他人,唯恐自己被吞食掉。疾病的折磨从来 没有停止过。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还是在熟睡的时 候,我都感觉自己正被吞吃,被魔鬼吞吃。后来我终 于捉住了它们,触摸了它们,发现那些家伙竟然是扁 的,是一个个平面……”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重口味心理学》这本书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心理学著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人类心理深处的黑暗面,让读者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作者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让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作者通过对各种心理疾病、变态行为和极端情绪的分析,让我对人类的内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不同的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往往会在特定的情境下被激发出来,导致人们做出极端的行为。

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我明白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是如此复杂而又深不可测,这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了心理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心理疾病、变态行为和极端情绪的分析,揭示了这些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

我意识到,心理问题不仅会给患者自己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对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治疗,以减少心理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通过阅读《重口味心理学》,我对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意识到,人类内心的黑暗面是如此复杂而又深不可测,而心理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如此巨大。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治疗,以减少心理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受益,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重口味心理学 第三季 当心身边的 变态者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重口味心理学 第三季  当心身边的 变态者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章 “食色,性也”
五花八门的重口味— —异食癖
套在女装里的男人— —异装癖
高跟鞋带来的性兴 奋——恋物癖
残酷地追求苗条—— 神经性厌食症
男孩还是女孩—— 性别认同障碍
变身为贪食的饕 餮——神经性贪食

睡得好,精神足— —睡眠障碍
第二章 破坏性的心理冲突
满脑子的可怕后果— —焦虑障碍
对室外的恐惧——广 场恐惧症
对生理功能失 去控制——儿
2
童进食、睡眠
和排...
3 来自星星的孩
子——自闭症
4 成人心中的小
麻烦——多动 症
5 入学后才会被
发现——学习 障碍
第八章 伴随身体衰老而来
漫长的死亡告别— —阿尔茨海默症
快速发作的认知障 碍——谵妄
丧失体验引发的心 理问题——老年期
抑郁与焦...
参考资料
谢谢观看
一个躯体内住着两个 以上的灵魂——多重 人格...
第五章 严重的心理障碍
现实与幻觉 之间的分
裂——精神 分裂症
坚信幻觉即 事实——妄 想型障碍
第六章 心为身役
危害健康的酒精依 赖
让人成瘾的尼古丁
饮鸩止渴的发明— —阿片类药物
第七章 儿童与青少年时代的悲剧
永远无法独立 1
的孩子——精 神发育迟滞
读书笔记
最 新


单身者小心了——社 交恐惧症
创伤经历引起的自 欺——特定的恐惧症
疲惫如影随形—— 神经衰弱
无法控制的重复行 为——强迫障碍
踏破了医院的门 槛——疑病症
第三章 悲伤与兴奋的切换
认知、感觉、 1
行动——情绪 的要素
生活变成灰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到人类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重口味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更是深入探讨了人类心理活动中的极端和扭曲的一面。

在我读过的一些相关书籍和论文中,我对重口味心理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重口味心理学并不仅仅是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

虽然犯罪心理学是重口味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重口味心理学还包括了对各种极端心理活动的研究,如性变态、暴力倾向、自残行为等。

这些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是被社会所排斥和谴责的,但通过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原因,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干预这些行为的发生。

其次,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对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理活动中的极端和扭曲的一面,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心理问题。

比如,对于性变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性侵犯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打击性侵犯行为。

对于自残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残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摆脱自残行为。

另外,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也对个体的影响是深刻的。

通过对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

比如,通过了解性变态者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通过了解自残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摆脱自残行为,从而帮助他们重获新生。

总的来说,重口味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心理活动中的极端和扭曲的一面,以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中,为人类心理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

重口味心理学读后感《重口味心理学》一书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心理学著作,作者通过对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心理学著作,更是一次对人类心灵的深度探索,让人不禁感叹人类内心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书中提到了许多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比如变态恋爱、性暴力、恐怖狂热等等,这些现象让人不禁感到恐惧和不安。

然而,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探讨,我发现这些行为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动机和原因,人类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多样和复杂。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等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和解读,我对人类心理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体经验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除了对人类心理的探索,这本书还对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比如对于一些变态恋爱和性暴力的行为,作者提出了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这些方法和建议不仅对心理学工作者有所帮助,对一般读者也是有启发和帮助的。

通过阅读《重口味心理学》,我对人类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一些心理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类内心的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和多样,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经历,这也使得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现象变得如此的多样和复杂。

通过对这些心理现象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内心的世界,也更好地应对一些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心理学著作,通过对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类心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一些心理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心理,也帮助更多的人应对一些心理问题。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这个词并不陌生。

但当提到“重口味心理学”时,或许会让你感到一丝好奇与疑惑。

这可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噱头,而是一个探索人类心理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甚至有些令人惊讶的领域的学科。

想象一下,你走在街头,看到一个穿着奇装异服、行为怪异的人。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惊讶或者回避,但对于重口味心理学来说,这正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也许这个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或者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情感。

再比如说,有些人对恐怖、血腥的场景有着特殊的迷恋。

这并不是说他们心理变态,而是可能在这种极端的刺激中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满足。

重口味心理学试图去理解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和心理倾向,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

性心理也是重口味心理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从性变态到性成瘾,这些现象挑战着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批判和指责上,而是要去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童年的经历?还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研究重口味心理学时,我们会发现许多看似离奇的案例。

比如,有的人患有严重的洁癖,每天要洗手几十次,甚至无法正常生活;有的人则患有异食癖,喜欢吃一些非食物的东西,如泥土、纸张等。

这些行为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无法摆脱的困扰。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些特殊的心理现象呢?其实,这往往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一个在童年时期遭受过严重创伤的人,可能在长大后会出现心理障碍,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

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释放压力,从而导致了一些重口味的心理现象的出现。

了解重口味心理学并不是为了猎奇或者满足好奇心,而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多样性,减少对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的偏见和歧视。

其次,对于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重口味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心理学,这个看似神秘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其实并不总是如我们想象中的那般“高大上”和“阳春白雪”。

在其广阔的领域中,存在着一些被称为“重口味”的部分,它们或许会让你感到惊讶、不适,甚至颠覆你的认知。

先来说说“性变态心理学”。

这可是个十足的重口味领域。

一提到性变态,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一些极端的、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

比如恋物癖,有些人会对特定的物品,如内衣、袜子等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和依赖。

这并非是因为这些物品本身有多么迷人,而是他们的心理出现了特殊的偏差。

还有窥阴癖,那些通过窥视他人隐私部位来获得性满足的人,他们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和尊严。

性施虐与性受虐癖也是常见的性变态类型,一方通过施加痛苦或接受痛苦来获取性快感。

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心理因素在作祟,可能是童年的经历、成长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心理创伤导致的。

再来说说“犯罪心理学”。

当我们听到一些令人发指的犯罪案件时,总会忍不住想,犯罪者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犯罪心理学就是试图解答这些问题的学科。

比如那些连环杀手,他们的作案手法往往极其残忍和变态。

有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控制感,有的则是出于报复社会的心理。

研究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警方更好地了解犯罪者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模式,从而提高破案的效率。

但同时,深入研究这些黑暗的心理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否则很容易被其负面影响。

“精神分裂症”也是重口味心理学的一部分。

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他们的世界与我们正常人截然不同。

可能会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景象,甚至坚信一些毫无根据的想法。

比如认为自己被外星人控制,或者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密谋害自己。

这种精神状态的错乱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还有“恐惧症”,这也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领域。

有些人会对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产生极度的恐惧,比如密集恐惧症,看到密集排列的物体就会感到恶心、头晕、心跳加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多重人格障碍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简称DID)核心人格:原装的“灵魂”,通常情况下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

非核心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有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权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

·绝大多数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治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区别多重人格障碍:一个肉体多个灵魂;幻听的声音来源于身体内部,既自己跟自己对话,可以自己抑制。

精神分裂症:一个肉体一个灵魂;认为幻听声音是天外之音,别人发出来的,并认为是真的。

·有研究表明:只有在生物学和心理上对焦虑情感比较脆弱的人才有患上障碍的风险,而有些人,即使承受了很严重的精神创伤,也是不为所动的。

·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

因为对于意识来说,你是可以控制摆平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问题,必然立马陷你于水火。

第二篇:恋物癖·恋物癖患者可以在对物体迷恋的过程中达到性高潮。

这些物体通常都是非生物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女士们的内衣和鞋子。

除此之外,一种特定的接触性刺激,比如橡胶、塑料,特别是表面胶皮制的衣服。

慕残癖:被残疾异性吸引并产性冲动和爱恋的一种健全人所具有的奇特心理,在女性中更常见,并以对聋哑或截肢的异性的爱恋为主。

·恋物癖患者的典型性活动是一边爱抚、亲吻和嗅闻他(她)的物恋对象,一边进行手淫。

“巴甫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巴甫洛夫指出,大多数病人的恋物癖是性兴奋与周围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事物相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

后来,在反复强化作用下,这种条件反射就被固定了下来,恋物癖行为就形成了。

·恋物癖患者多是性格内向,平时在两性关系如恋爱婚姻问题上,往往扮演的是不成功的男性角色,缺少男子气概。

这种失败构成了内心巨大的冲突,但冲突却没发泄好,就被压抑了,进而开始变得焦虑。

恋物癖患者就开始用别的方法发泄痛苦。

所以就迷恋之物上,然后通过性满足得到安慰与释放。

心理防御机制:人的潜意识会保护人的身体,让他避免受苦。

治疗厌恶疗法:让患者手持性恋物,在引起性唤起、性欲勃起的时候,立即给予厌恶性的刺激。

还可以让他们写下因恋物面临的紧张恐惧和被批评、被抓住和处分时的难堪局面,然后重复阅读,也能形成厌恶性条件反射。

第三篇:社交恐惧·普通群体中有高达13.3%的人在一生中会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使得社交恐惧症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它们通常会眷恋那些教育程度不高、单身和经济收入低的人们。

男女患该病的比例基本持平—1.4:1。

·在日本,患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直视别人的眼睛,而且担心他们的某些个人特征比如脸红、口吃、体味被别人指责,因此,患病者的焦虑更多地集中在可能会冒犯别人或使别人不安,而不是自己感到尴尬或者难堪。

·社交恐惧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接受治疗的话,它将成为一种慢性的、终生的疾病,几乎没有改善或者恢复的可能。

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习惯地感到无助)。

·一个人偶然一次或者几次体会到社交的创伤,但自己事后被当时产生的痛苦所困,多次强化暗示后,便有可能对以后类似的痛苦产生“习得性无助”。

治疗认知行为的集体治疗:让一群难兄难弟们聚在一起,相互复述或者模拟能够引起恐惧的社交场合。

还有鼓励大家轮流吐露自己内心的痛苦,获得其他人共同的安慰,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收获了来自社会的支持。

第四篇: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特定对象恐惧症:没有明确理由的对特定物体(或场合)感到恐惧的症状。

·较为常见的有恐高症,幽闭空间空间恐惧症(电梯、地铁),对身体损害的恐惧症(如流血、打针、治牙),动物恐惧症(特别是对狗、蛇、老鼠和昆虫)。

除此之外还有,暗处恐惧症(黑暗、夜晚),气流恐惧症(空气流动、通风、风),穿行恐惧(穿过马路),尖峰恐惧(锋利尖锐的物体,如小刀等),灰尘恐惧(灰尘),切割恐惧(割破、抓破、划伤),男性恐惧(男人,或与男人发生性关系),见人恐惧(人与人类社会),无限恐惧(无穷大),接触恐惧(身体接触,被触摸),废墟恐惧(废墟),孤独恐惧(单身、独居、独自一人)......·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对这对那的害怕,只有当这种恐惧对你的生活或行为产生严重的大量客观的负面影响时,才能被判定为真正的特定对象恐惧症。

·特定对象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一样,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但有一点和社交恐惧症不同,在特定对象恐惧症中患病的女性多于男性,而与之相同的是,一旦患病却不治疗的话,将终生无法痊愈。

泛化:通俗一点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特定对象恐惧症的成因:创伤性事件是引起恐惧症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还有两个原因: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替代经历:看到别人受伤的经历或是感到强烈的恐惧,都足以让旁观者产生恐惧心理。

因为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你旁边的人高兴时,你也会开心;身旁的人要是感到害怕,你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被告知的经历:有的时候,再三被警告有潜在的危险时,也会使一些人产生恐惧症。

治疗系统脱敏疗法第一步:学会放松技巧让患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同时让他们想象自己正处于令人放松的情景中。

然后治疗师用轻、柔、愉快平稳的声调引导患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

要求患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让求助者自己把引起他们恐惧的事件或情境按厉害程度排一个顺序,让求助者给每个恐惧程度定一个分数,然后把其中恐惧的程度依次划分层次。

制定过程中要求患者闭上眼睛想象回忆各种能让自己产生恐惧的画面。

第三步:系统脱敏首先让患者想象刺激事件(有实物的用实物)或情境(从最低等级事件开始),当他们感受到焦虑恐惧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

每一次过程结束后,治疗师都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果还是觉得不适,就需要再来一遍。

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患者不再感到紧张恐惧为止。

第五篇:关于焦虑原型: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种物质世界,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观念世界。

物质世界有最基础的组成,分子原子什么的,观念世界也有它最基础的组成,那就是原型。

荣格的“原型说”“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部分。

“本我”之中蕴贮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的冲动。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对其他不管不顾。

就像婴儿饿了要吃奶,绝不考虑母亲有没有困难。

自我:不再是潜意识的东西,它已跨入到了意识的行列。

“自我”已脱离了人的兽性,它代表的是理智与机智。

“自我”是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不是天生而来,同时“自我”奉行的是现实的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演化而生的。

“超我”遵循的原则是道德原则。

“超我”本身的作用就是三个:①打压“本我”造成的冲动。

②对“自我”进行监督。

③追求完善的境界。

如果它们三个间能保持平衡,就会使人正常地生活;如果它们三个失调了,或者被破坏了,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

因为它总是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因此它同拥有它的人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阿尼玛: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是男性中的阴性原型。

当阿尼玛高度聚集时,便可使这个男人变得容易激动,忧郁,嫉妒,虚荣,在男女吵架的时候这个原型会尤为突出。

阿尼姆斯: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是女性中的阳性原型。

当阿尼姆斯高度聚集时,会使女人富有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

阴影(又称“阴暗自我”):指人格最内层,最具有兽性的低级的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

·除了这四种原型之外,荣格还认为存在着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等等。

集体潜意识:①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而是由种族先天遗传的,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祖先祖祖辈辈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在人脑中留下的遗传痕迹。

②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它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箱庭疗法: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有都有自我治愈创伤的能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也有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力量。

箱庭疗法就是在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理论的作用下成为了沟通意识和无意识的一座桥梁,使患者的无意识意识化,实现个体与其心灵的“对话”,达到自我心理治愈这种心理治疗中最高的境界。

投射理论: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消除焦虑的主要手段,具体是指人们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和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或者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消除内心的痛苦。

第六篇:广场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离开自己的家以及周围的环境,一旦离开,就可能导致惊恐的发作,心悸、心跳过速、胸闷、窒息感、眩晕感、皮肤麻木或针刺感、盗汗、发抖震颤、害怕死去或者疯掉。

于是他们便会避免一个人待在空旷的空间或公开场合。

一旦到了到了这种场合不能立即离开或顺利找到出口,惊恐发作被困死在那里,就好比你只身掉进了一个大鱼缸却得不到任何援助。

·能够让患者惊恐发作的场合还包括:汽车中、火车中、地铁、宽阔的街道、隧道、餐馆、商场、电影院等等。

一些情景其实也可以囊如其中,比如说有的人害怕自己一个人在家,害怕排队等候,害怕拥挤的人群,害怕远足,害怕驾车等等。

·弗洛伊德:正是由于“本我”一次次地试图冒犯和取代“超我”的至高地位,才使患者心理受到很大压力,惊恐发作,场面一度失控。

还好,每每这时“自我”就会出面抵挡和击退“本我”的进攻,才使得惊恐发作减轻直至消失。

行为主义学派:广场恐惧症中的恐惧和焦虑都是通过条件反射获得的。

认知主义:错误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导致广场恐怖症的发生,广场恐惧症患者都是因为想跑偏了治疗暴露疗法(又称泛滥疗法):在室内模拟出“微小”的惊恐发作。

幽闭空间恐惧症:跟广场恐惧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是一种场所恐惧,多发于电梯、车厢、隧道或机舱内。

密集恐惧症:有人会害怕看到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图案和小东西,看到后头发就发麻,浑身难受,还有点头晕和恶心。

密集恐惧症几乎人人都有,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其实是有一种心理暗示导致的。

治疗拆分法:将它们一一独立化无视法:那些经过艺术夸张的密集事物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不去刻意地看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