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教材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研究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材分为七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作品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二、教材特点1. 多元文本:本教材不仅包含了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论语》等,还涵盖了当代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文章。

通过多元文本的选取,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知识延伸: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关的延伸知识,如文言文赏析、写作技巧等。

通过延伸知识的引入,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3. 强调实践应用:教材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写作训练、朗诵、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1. 单元一:古代文学经典赏析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论语》等的赏析和研究。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2. 单元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该单元选取了多篇现代文学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通过研究现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解能力。

3. 单元三:写作技巧训练该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教授写作技巧和范文指导,引导学生撰写不同类型的作文。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单元四:诗词鉴赏与写作该单元引导学生研究和鉴赏古代诗词,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通过研究古代诗词和创作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单元五:现代阅读经典与写作该单元选取了多篇现代经典作品,如《小兵张嘎》、《小燕子和小蛇》等,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6. 单元六:多媒体语言文化艺术该单元引入了多媒体语言文化艺术的内容,通过观看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示范教案》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示范教案》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中的第一则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时,他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

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

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生活状况。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生活状况。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古诗。

二、字词学习怒号()挂罥()塘坳()俄顷()布衾()恶卧()丧乱()广厦()大庇()突兀()辗()车辙()两骑()敕()叱()系()三重茅()挂罥()Háo juànào qǐnɡqīnè sānɡshàbìwù niǎn zhéjìchìchìjì chónɡjuàn三、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

2017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

2017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

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
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 阅读教学相互配合。 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 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阅读单元 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这些词语主要是参照课标中的《字表(二)》,用专
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的,避免了以往教材的随意性; ◎所有词语是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书写的,从 正楷到行楷,落实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增加审美的因素。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名著导读 根据课标的要求,每册安排2部名著,旨在培养学 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 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
《回忆鲁迅先生》
《窃读记》
配合单元重点或选 取文章的独到之处 进行指导,指向学
生的自主阅读、独
立阅读,并尽可能 向课外阅读和学生
的课外语文生活延
伸,增加阅读量, 培养阅读兴趣。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新教材重视字词的积累,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
◎以词语形式体现,词语当中包含着要求掌握的生字;
பைடு நூலகம்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
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 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从《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四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并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社戏》是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灯笼》一文,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

小小的灯笼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而且寄寓了作者赤诚的情感。

“写作”要求“学习仿写”。

仿照学习过的课文或其他课外优秀的文章进行写作,学习它们所运用的体裁、题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应对”。

通过假设情景、综合实践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随机应变、巧妙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境况,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措施1.反复诵读,加强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由课本延伸到生活。

本单元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如图片或视频,展示文章中所提及的民俗风情,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不必求之过深,感受到文中的魅力即可。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积累常用文言句式词语,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

2.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领悟“鹏”的文化意义,树立志存高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树立志存高远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法:1.朗读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从而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大意。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谈话法:以轻松的谈话方式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学法:1.自读法: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大意。

2.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朗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感受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挖掘文章的美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小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是童话,神话,还是寓言?说到寓言,我们熟知的是西方寓言家伊索,其实中国古代古代先贤庄子也是一位伟大的寓言家!他特别善于用说故事的方法讲道理。

例如:PPT展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齐物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第6单元《学写故事》(附例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第6单元《学写故事》(附例文)

学写故事教材分析作文,就是写故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学写故事”,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叙事能力。

学情分析作文课上,学生提笔觉得无事可写,不知如何去写,是当前初中生写作的普遍现象。

采用故事融入作文的方法,按照故事的特性去写作,可打开写作的选材面,拓宽写作思路,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从生活细节中选取写作素材。

2.掌握写故事的相关知识及技巧,如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巧合和意外等使故事有波澜。

(重难点)3.学会在故事中展开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把人物写丰满,有个性。

4.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技巧写出完整的故事,让故事有趣,引人入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

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虽然能够精彩地讲述故事,但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写好故事。

二、什么是故事故事是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适合口头讲述。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是虚构的人和事。

故事应该着重于笔下的人物在怎么说和怎么做,着重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越激烈,故事越精彩。

如课文《心声》,李京京渴望读课文,程老师却不让读,最后的紧要关头,恰恰是李京京读好了课文,成就了程老师公开课的成功。

课文正是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使故事变得异常精彩。

三、写法指导如何写出完整的故事,而且使故事深深地吸引读者呢?(一)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

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要想将故事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

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才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

当然, 各要素交代清楚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雷震的《村晚》。

这四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对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四首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诗词中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背诵四首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

2.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诗词朗诵音频,网络资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诗词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的《如梦令》,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诗词背景。

3.诗词解析:分析《如梦令》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对比分析:将《如梦令》与其他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交流和思考。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

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如“人与自然”、“民间文化”等。

每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写作、一个综合性学习和一个名著导读。

此外,教材还包括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和一个文言文单元。

二、课文选文特点本册教材的课文选文具有以下特点:1.题材广泛:选文涵盖了古今中外不同题材,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思想性强:选文注重思想性,选取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难度适中:选文难度适中,适合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语文知识系统本册教材的语文知识系统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教材还注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写作训练体系本册教材的写作训练体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作的原则进行编排,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五、综合性学习设计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合性学习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诵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诗词资源,并配有赏析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背景。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诗词进行阅读和欣赏。

七、名著导读与推荐本册教材的名著导读与推荐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

《卖炭翁》 -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卖炭翁》 -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中的第二则诗歌。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十分的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生活状况。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生活状况。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写作背景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作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写作《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作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学写故事
教材分析
写故事,是新教材创新的一种写作练习。

写好玩的故事,首先要关注故事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故事的开端或描摹背景,或设置悬念,或先声夺人,目的在于激发读者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故事的发展与高潮,讲究情节的一波三折、典型细节的刻画,悬念的连续设置,这样读者就会沉浸在故事中,与其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故事的结局往往最难写,太合乎常理,往往让人觉得平淡;要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结局,必须下一番功夫,这样的结局才会让人回味无穷。

由此看来,好玩的故事在强调完整性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设置悬念,处理情节波澜,刻画典型细节,这样的故事才会有血有肉,鲜活灵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写故事要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人物外貌、神态描写,是读者认识人物的窗口。

动作描写,能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

心理描写要符合情境,可以增加故事的细腻程度。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与个性,塑造人物性格。

写故事过程中,适当地穿插景物描写,可以调整叙事的节奏,还可以在刻画人物形象、暗示故事主题等方面收到巧妙的效果。

因此,何时写景,如何写景,需要仔细斟酌。

写故事不仅要注意“好玩”,还要让故事值得“玩味”。

教学目标
一、能够将故事叙述完整,并通过故事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二、发挥联系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写出情节波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狠心。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①能:如此、这样②何由:怎能、如何③安得:如何能得到④庇:遮盖、覆盖⑤突兀:高耸的样子⑥见:通“现”,出现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①表现群童顽皮的诗句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②表现诗人衰老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诗中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此诗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4、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生动写出风势之大、风力之猛和风之无情,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5、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下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

6、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诗中描绘了风高雨急、屋破漏雨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完整)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研究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二、编写意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内容和主题上说,有的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如《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等;有的是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思,如《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等。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道遥游》,是全文开头的一小部分。

作者通过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形象,阐发了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富有浪漫色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主要由XXX和XXX的辩论组成,既机智敏锐,又轻松闲适;既令人叹服于XXX二人的辩才,又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重点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虽然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实际上对学生的研究也有启发意义。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闻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说》以良马喻人才,认为人オ只有遇到伯乐才能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被埋没。

文章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卖炭翁》通过卖炭老人惨道宫使强取豪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研究这个单元:首先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研究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环节,而诵读的目的正是在于培养语感。

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

其次,要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要学会整理,附上例句,列出表来,此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就会一目了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儒家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有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

注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句式,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

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和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鲲鹏的形象,以及鲲鹏迁徙到南海要“以六月息”,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反映了两人敏捷的思维。

《〈礼记〉二则》中的《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唐诗二首》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卖炭翁》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写作”的内容是“学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围绕中心写出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以和为贵”,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探寻“和为贵”的真谛,培养“和”的理念,“名著导读”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讲解了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

“课外古诗词诵读”提供了四首古诗词,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课文。

2.能够理清叙事类文章的情节,把握中心,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的道理。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可直观“和 为贵”内容。
《 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我采用这种教 学设计,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理解“以和为贵的” 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 教学反思 促进个人之间的和谐。同时提高学生构建和谐环境 的意识。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课前让学生做了预 习,并将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有利于学 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这符合我们自主、合作、探 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课题 教材 分析
学习 目标
以和为贵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以和为贵》是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因为我们国家从先秦时 期,孔子就提出“礼以用,和为贵”。这种思想传承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 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重点谈谈“以和 为贵”。
健守正的固本精神。和而不排异,和而不苟同,孔
子所言“当仁不让于师”此之谓也。中华文化具有
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可以吸收融会各种异质的文
化,但从来不会丧失自我,总是能够坚守民族文化
的本位性,亦源于此。
“和而不同”的第三个含义是“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在文化精神上则表现出生生不息
的创造性。和则生,万物的创生都以和为基础。和 讨论交流
和如琴瑟、春和景明、风和日美、风和日暖、
风和日暄、民和年丰、家和万事兴、面和心不
和、面和意不和、三杯和万事、
乐以道和、六脉调和、六亲不和、你唱我和、
内峻外和、倡而不和、才怀隋和、地利人和、
凤协鸾和、更唱迭和、更唱叠和、君唱臣和、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先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领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领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管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成绩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甚么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甚么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本人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成绩:1.太守为甚么而醉?2.我们为甚么而醉?二.引导先生探求成绩一:太守为甚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根据本人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甚么而醉。

先生自在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按次怎样?指名先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工夫推移,捉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清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真相大白”一片寂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完整)部编2017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部编2017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作者:张泽都一、教材体系结构本册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 同单元穿插囗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其中现代文单元四个、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按照课程目标来考虑。

二、教材编排及单元分析下面我们将按照单元来加以说明:第一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的单元。

《社戏》记录了鲁迅在童年时归省平桥村的一段回忆;《回延安》给我们展示了陕北的浓郁风情;《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给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灯笼》则为我们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童年记忆,从 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主要由事理说明文构成。

学习本单元,主要是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第三单元,是以自然美景,幸褔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等为内容的古诗文。

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囗味精美的语文,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感受他们 同的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

第五单元,以旅游为主题,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浏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

三、具体内容分析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的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囗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共24 课。

首先,课内阅读与名著导读,本册教材的课内阅读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它一方面强调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一方面也体现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第22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选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礼记二则》的第二则。

“大道之行也”取自《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本文是孔子回答弟子言偃的一段答语,孔子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孔子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短短百余字,却蕴含着大同社会的丰富内涵。

【学情分析】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

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礼记》有关的知识。

3.重视朗读,提高朗读能力,疏通文意,并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重难点】1.要求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桃花源记》,并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激情导入。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大道之行也)2.作家作品。

(多媒体出示)《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

《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

本文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朗读课文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幼有所长(zhǎng)矜(guān)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知识解说
主备人:刘世忠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教学本单元时,要求学生积累单元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2、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3、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4、通过多种途经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解读经典,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抱负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主题延伸
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的主题。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其中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了解古人的品格和志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首先各篇应该逐字逐句地读懂,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知能力,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断,以增强语感;其次,要一定数量的言常用实词和虚词词汇,并对实词中的几种特殊情况(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进行梳理归类,对几种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乃、焉、于、则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梳理和掌握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结构等)特点,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

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强调朗
读与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要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表议论、讲道理以及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艺术特点。

三、授课技巧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庄子>二则》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通过学习,增加学生对经典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礼记》是“四书五经”中“五经”里的其中之一,“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本单元选取了《<礼记>二则》来进行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经典中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其次是要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和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在《马说》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说”这种文章体裁的特点。

在《唐诗二首》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在《卖炭翁》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讽喻含义,感觉诗人对以卖炭翁为典型代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