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读本。

该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通过描述三黑一家辛勤耕耘和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

本课通过阅读欣赏、情感体验和语文表达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耕耘和勤俭节约的价值感。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三黑和土地》这个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黑和土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勤俭节约的价值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解比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和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深深眷恋。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课文标题《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

教师可问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例如:•土地对农民有什么重要意义?•你能想到土地对农民的角色?•你对劳动和耕耘有什么了解?2. 阅读欣赏(10分钟)让学生阅读《三黑和土地》,并要求他们在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三黑一家是如何与土地紧密联系的?•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土地的热爱?•通过耕耘,他们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3. 情感体验(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你对三黑一家的耕耘与劳动有什么感受?•你理解和感受到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了吗?•在你的家乡,农民对土地有哪些重要的工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进行总结,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4. 文本解读(15分钟)通过对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三黑”一家是怎么与土地紧密联系的?•“土地像咱的妈妈”是什么意思?•“他可绝不只是用来看的,还可以用来干活的”中的“他”指的是什么?通过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含意义。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 三黑和土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 三黑和土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体会贴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
出示: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学生表演朗读,想象动作,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炙热感情。
感情朗读,读出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与热爱。
(2)交流第二部分的学习。
小组展示,汇报: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小组代表讲解,展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背景介绍: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4)交流第四部分的学习。
小组展示,汇报: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出示:疙瘩耙地顺溜荞麦白霎霎蹚坏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指名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在失而复得的土地里耙地的事。




“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含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诗歌,形象贴切地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由此产生的希望,作者苏金伞曾被《大公报》介绍说是“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这首诗将农民对土地的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自己的朗读、体悟,多角度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了解有关作者苏金伞的文学常识,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以及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之情。

对脚下的土地有新的感受。

【说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品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说教学课时】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来源。

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诗人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三黑和土地》,来深切体会以诗歌主人公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感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解读诗题: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3.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新中国成立前,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近解放的地区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本诗写于新中国土改时期,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注意朗读节奏。

(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讨论、交流)明确:这是一首格律化诗歌,共15节,每节四句,偶句押韵,诗句均齐,很是严整。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深入品析,讨论交流1.(指名朗读诗歌第1~3节)思考: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感受农民对土地有怎样的感情。

(结合生活实际,自由交流)小结:诗歌第1节用旱天的鹅见了水的情景来比喻有了土地的农民的样子,充分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写出了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心情,也写出了农民内心极度的欢喜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说课教学课件说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说课教学课件说课

自学提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 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 的感受?
内容概况
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 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翻地 耙地 播种 看荞麦开花 听蝈蝈叫 畅想美好生活
说一说
这首诗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先从整体上写农民得到土地之后的喜悦之情,然后 写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的那种欣喜之情。
研讨内容,理解主题
诗人为何重复提到蝈蝈儿?
最后一节还写了什么?在文中的作用 是什么?
提示:可以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来体会
研讨内容,理解主题
诗歌的前三节写了什么?
提示: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诗人的语言特点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三节? 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
诗人借三黑来表达农民对土地的喜 爱,这是土地改革后,农民对自己 最珍视的土地失而复得的欣喜。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家园 的深切热爱与眷恋。
三黑和土地
作者简介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 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 《窗外》《入伍》等。
背景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 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诗人看到获得土地的 农民对土地无比热爱、对劳动无限热忱的感情,深受感 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对比调整,重新朗读
调整第一阶段朗读时候的节奏,读出 喜悦、热爱和希望
获土地时的喜悦,以及对 土地的热爱。
体会情感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三黑精心整理土地, 每一个动作中都流露着 热爱。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第【1】篇〗20.《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土地,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走近作者:苏金伞:(1906-1997)1906年2月17日生,河南睢县人,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多种。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的事。

4.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小节):总写热爱土地。

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4-8小节):精耕细作。

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第9-14小节):美好憧憬。

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第15小节):心如蜜甜。

三黑高兴地耙地。

四、品读释疑1.诗歌塑造出的三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19《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是一首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课文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者将我们带回那个年代,感受当时的人们对土地深沉而炽热的爱。

学习本诗,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重新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激发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能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激起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能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激起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这是一篇含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诗歌,形象贴切地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由此产生的希望,作者苏金伞曾被《大公报》介绍说是“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这首诗将农民对土地的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自己的朗读、体悟,多角度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以农民耕种图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农民与土地的亲密依恋,出示描写农民与土地的诗歌,从直接描写中体会农民和土地的相依相伴,为感知诗歌感情做好铺垫。

简介作者及背景,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个预设,从而帮助理解。

(二)初读感知。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

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本课是一篇小说,通过描述三黑为保卫土地而奋斗的故事,传递了爱护环境、珍惜土地资源的主题。

本篇课文情节紧凑,语言生动,情感丰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掌握其中的表达方法和语言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小说中三黑为保护土地而奋斗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土地资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情感色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图片、板书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引入话题:教师出示一幅农田的图片,师生共同谈论“农田”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的话题。

2. 导入课文:教师出示标题“三黑和土地”,师生一起思考,猜测课文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二、阅读与理解(约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文导读: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背景,并告诉学生本篇小说是讲述三黑为保卫土地而奋斗的故事。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提问:教师提问“三黑是什么样的小动物?它为什么要保护土地?”引导学生思考。

4.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纠正并引导学生理解小动物保护土地的意义。

5.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描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三、深化与拓展(约15分钟)1. 小组讨论: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以及如果是他们会怎么保护土地。

2. 学生演绎:教师组织小组进行小说情节的演绎,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扮演,展示出对环保与土地保护的理解。

3. 学生总结: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人教(部编)六上语文《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人教(部编)六上语文《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人教(部编)六上语文《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把理解诗歌中三黑对土地的态度设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三黑重得土地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发学生学会由阅读展开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展现自己的观点。

在自由表达观点中,在仿写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态度,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感受诗歌的特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和巧妙的修辞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学难点】1、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四、说教法、学法。

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在教学生学习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突出朗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小组合作,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分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说作者介绍】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

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说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说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

准备资料: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了解作者;准备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课时】1课时【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谈话:土地,对农民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21 三黑和土地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21 三黑和土地 说课稿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内容及时代背景,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四、说教法1.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2.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0三黑和土地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0三黑和土地 说课稿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实用文档2.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三、说教法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实用文档(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初读,解决字词.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实用文档B.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标题:展望未来(板书: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未来)实用文档(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实用文档(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憧憬未来)(五)总结全文.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五、说板书设计翻地、耙地三黑和土地播种,蝈蝈和童年热爱土地,憧憬未来展望未来实用文档。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9《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9《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9《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摘要:、师生谈话导入课题,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三、再课深入分析,五、总结全09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9《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理和运用语言能力掌握作者比喻修辞手法3了三黑对土地热爱和对美生活向往情教学重通课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热爱情和重获土地喜悦想象描写景物体会作者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感情教学难通理重词语体会诗人描绘景物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师生谈话导入课题每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东西今天我们就认识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东西是什么?(板课题三黑和土地)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课件出示】苏金伞(906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国五四以杰出诗人93年开始发表作品96年《公报》介绍苏金伞说“他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二人“99年加入国作协会曾任河南省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集》等二、初课整体感知()初词课用己喜欢方式认识生词语扫除词障碍出示词语【出示课件3】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 3 指名词语相机释词语思(二)懂朗课准音通句子出感情边边想象作者所描绘景物画面给桌听两人相评价理清思路把握诗歌主要容()课主要写了件什么事?(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课可以分几部分?请给每部分加标题【出示课件】部分(6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二部分(7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三部分(35节)三黑展望美标题展望(板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三、再课深入分析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老农民形象)出能打动你地方多几遍出己感受你喜欢诗歌哪些语句?圈勾画出己喜欢语句想想这些语句哪里?【出示课件5】()活像旱天鹅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地翻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像妇女刚梳头以上两句子都用到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鹅见到了水”;把耙土地比作“妇女刚梳头”3【出示课件6】“从没有睡这么床”是什么思?预设这里“床”是指翻耙平整土地很松散、很柔和预设三黑太热爱己土地把整土地比作张床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温暖床【出示课件7】了这课你对脚下土地有了什么新感受?(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组讨论这课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学生结合课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无比热爱和对生活憧憬和向往情(板热爱土地憧憬)五、总结全课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把土地看作张床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温床)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学习比喻、拟人写法)板设计教学反思成功处《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无比高兴心情教学程以学生主体让学生通出示些重语句我教学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品味挖掘语言魅力涵让学生边边想象由理句子表面思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句子情感组讨论阶段学生充分讨论程对作者情感就有了定感悟再通教师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层次对今苏金伞作品助很不足处由重了写作方法学习对朗指导就比较少以教学要教学合理分配。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__________本诗作者苏金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黑和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体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

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

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但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19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19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说课稿19 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是一首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课文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者将我们带回那个年代,感受当时的人们对土地深沉而炽热的爱。

学习本诗,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重新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激发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能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激起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能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激起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这是一篇含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诗歌,形象贴切地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由此产生的希望,作者苏金伞曾被《大公报》介绍说是“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这首诗将农民对土地的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自己的朗读、体悟,多角度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以农民耕种图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农民与土地的亲密依恋,出示描写农民与土地的诗歌,从直接描写中体会农民和土地的相依相伴,为感知诗歌感情做好铺垫。

简介作者及背景,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个预设,从而帮助理解。

(二)初读感知。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

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B.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标题: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标题想起童年生活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板书: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未来)(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

)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板书:热爱土地憧憬未来)(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五、说板书设计翻地、耙地三黑和土地播种,蝈蝈和童年热爱土地,憧憬未来展望未来18.《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教材和学生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本设计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主线,围绕文本,构建开放而又具有生成空间的阅读话题,挖掘文本价值,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给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

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和教材产生共鸣,师生共同亲历发展认知、陶冶情操、引发创造的成长历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重难点说明: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和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四、教法、学法说明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图片导入我先出示了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从感官上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导入课题。

(二)选读探究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

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

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

引导学生抓住“六千四百千米”“同茫茫宇宙相比”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通过阅读资料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破坏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段落,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

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地球的唯一性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

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板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太可爱: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精心保护地球六、教学小结《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

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