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博仁心理考研发展心理学简答题和综合题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83 【参考答案要点】1、该实验的目的是考察健忘症病人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是否有分离趋势。
自有回忆测验测得的为外显记忆,而词汇辨认对应的则是内隐记忆。
和正常人相比,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是否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害。
实验结果说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可以分离。
(5分)2、(1)自变量有两个:一是被试类型,包括两个水平:健忘症组和控制组。
(4分)二是测验方式,或者说是记忆类型,包括两个水平:即外显测验和内隐测验。
外显测验采用自有回忆的方式,内隐测验采用词汇辨认的形式。
(4分)(2)因变量是两种测验的正确率。
(4分)自有回忆测验:正确回忆的比率。
词汇辨认测验:正确辨认的比率。
3、ABC三图分别表明了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A图:健忘症病人在两种任务上都显著低于正常人。
这说明:无论是外显记忆还是内隐记忆,健忘症病人都受到了损害,比正常人差。
(4分)B图:健忘症病人在外显记忆任务(自有回忆)显著低于控制组,但在内隐记忆任务(词汇辨认)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即结果发生了交互作用。
这说明:健忘症病人主要是外显记忆受到了损害,而内隐记忆保持完好;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可以分离的。
(4分)C图:记忆任务和被试类型上发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
在外显记忆任务(自有回忆)中,健忘症病人显著低于正常人;但在内隐记忆任务(词汇辨认),健忘症病人显著高于正常人。
这说明:健忘症病人主要是外显记忆受到了损害,而内隐记忆保持完好,说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可以分离的。
另外,还能够看出,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优于正常控制组,似乎表明健忘症病人在内隐记忆方面得到了补偿。
这进一步说明,不能说谁的记忆更好,而是两组人各自擅长的记忆类型不一样而已。
(5分)【评分说明】第1小题,需要答出:两种记忆名称,相应的测验方法,健忘症病人可能的表现,两种记忆的分离,缺1点扣1分。
第2小题,按点自变量、水平,因变量各给4分,每小点2分。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c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c8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参考答案要点】皮亚杰是的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均有深远的影响。
1、皮亚杰的发展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1)认知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题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分)(2)适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其中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改变主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2分)(3)图式是指主体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主体会对相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图式不同。
(2分)(4)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不断的实现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此即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
(2分)2、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连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表现出与前一个阶段本质的不同,所有儿童都会按照这一固定的顺序发展,不能跳跃任何一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2分)(1)感觉运算阶段(0-2)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
他最初的感觉动作是笼统含糊,缺乏精确性和协调性的,也分辩不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恒常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
(2分)(2)前运算阶段(2-7)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2. 正强化3.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4. 复演说5. 负强化6. 学习障碍7. 图式8. 溶血症9. 抓握反射10. 应答性行为11. 观察学习12. 多动症二、填空题1. 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2. ()认为,游戏是儿童释放焦虑、补偿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的手段。
3.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和()三个水平。
4.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主要包括()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的年龄特征。
5. 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普莱尔于()年发表的()一书。
6. 艾里克森认为,7-12岁也就是学龄期儿童所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和()。
7.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的思想,一个是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问题。
8. 婴儿刚出生时脑重是成人的(),36个月时脑重已大约是成人的(),可见整个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脑发育最快,最重要的时期。
9. 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和()三种类型。
10. 美国心理学家()最早提出要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将儿童心理学发展成毕生发展心理学,并于1930年出版了()一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1. 弗洛依德根据力比多的发展,将个体的心理分为5个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期,潜伏期和()。
12. 胎儿生长的阶段包括()阶段,()阶段和胎儿阶段。
13. 班杜拉认为,强化是行为产生的原因,但他强调,强化既包括直接强化,也包括()强化和()强化。
14. 婴儿真正的言语发生的时间大约在()月与()月之间。
15.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16. 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必须结合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二是()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的发展。
2009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解析(二)
2009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解析(二)二、论述题71、论述注意的分配的认知资源加工理论和双加工理论,请举例说明。
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是关于注意分配的理论,这两种理论与以往理论不同,以往理论试图解释注意对信息进行选择的机制,这两种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
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1.认知资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与其把注意看成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是一组对刺激归类或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或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
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
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
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样我们可以把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例:对一个熟练的司机开车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们可以毫无困难的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
但是当交通非常拥挤时,他们就必须小心翼翼的开车,这时他们和别人的谈话不得不停下来。
这一理论有效地解释很多注意现象,但是一种循环论证。
2.双加工理论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谢夫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
例:我们通常可能做好几件事情,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
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个体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后,有可能变化自动化加工。
发展心理学试题简述题及答案大全
发展心理学试题简述题及答案大全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述题及答案:1. 简述题:请简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和语言发展。
这些领域贯穿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生命周期。
2. 简述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哪些阶段?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3. 简述题:什么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答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一生中会经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危机和挑战,成功解决这些危机有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
4. 简述题:请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他将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5. 简述题:什么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并且个体的发展是通过“更有经验的他人”的指导而实现的。
6. 简述题:简述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
答案:依恋理论主要研究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鲍尔比提出了依恋的四个阶段:前依恋阶段、依恋形成阶段、依恋明确阶段和目标矫正阶段。
7. 简述题:请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这些阶段从儿童的道德直觉逐渐发展到成人的道德原则和推理。
8. 简述题:什么是埃里克森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答案:埃里克森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是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婴儿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与照顾者的互动学会信任或不信任他人。
结束语:发展心理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各个发展阶段。
09博仁心理测量基础班讲义
一确定测验目的⏹明确测量对象⏹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民族、文化背景等。
⏹明确测量目标⏹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
⏹必须有操作定义,目标要非常具体。
⏹明确测量用途⏹用于描述、还是诊断,或用于预测?⏹二制定编题计划通常是一张双向细目表,指出测验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测定的各种技能,以及对每一个内容和技能的相对重视程度。
⏹三编辑测验项目⏹收集测验资料⏹资料要丰富⏹资料要有普遍性⏹资料要有趣味性⏹选择项目形式⏹纸笔测验还是操作测验?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概念和原理的记忆——简答题⏹辨别和判断——选择题⏹综合运用——论文题⏹幼儿——口头测验⏹文盲、半文盲、聋哑——操作测验⏹人多、经费有限——团体测验⏹人少——个体测验⏹编写测验项目⏹题目范围要与双向细目表一致;⏹题目数量要比最终所需要的数量多,以便筛选或编制复本;⏹题目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用词力求清楚明白。
⏹四试测与项目分析⏹试测⏹取样⏹施测过程与施测情景⏹时限可稍宽一些⏹记录被试的各种反应。
⏹项目分析⏹质的分析:内容取样、题目的思想性、表达是否清楚⏹量的分析:难度、区分度、备选项分析⏹五合成测验⏹测验项目的选择:指标有三⏹要选择那些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的项目;⏹难度⏹区分度⏹测验项目的编排⏹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编制复本⏹各份复本必须等值。
等值要符合下列条件:⏹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性。
⏹各份测验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各份测验的题目不应重复。
⏹各份测验题目数量相等,难度和区分度大体相同。
⏹各份测验的分数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大致相等。
⏹复本编好后,应再测一次,以确保各份测验的等值。
⏹六、测验标准化⏹测验的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以及分数解释都有统一的标准,以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的影响。
⏹测验内容⏹指测验内容对所有被试都一样。
⏹施测过程⏹测验情景⏹指导语⏹时限⏹测验评分⏹为使评分尽可能客观,有三点要求:⏹对被试反应的及时和清楚的记录。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与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与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与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与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
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12.学习动机与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心里状态。
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2009年考研心理学(心理学导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考研心理学(心理学导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因果研究即实验研究,指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其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相关研究是指判断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的研究。
“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和“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但该调查不能说明因果关系,这就是一种相关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不使用大样本被试,而只是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个体进行各种测量。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
故本题选B。
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詹姆斯B.斯金纳C.华生D.韦特海默正确答案:A解析: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应该像构造主义那样,分析意识的元素。
斯金纳和华生均为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是格式塔流派的奠基人。
故本题选A。
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A.树突B.胞体C.突触D.轴突正确答案:B解析: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其中,树突的作用类似于电视的接收天线,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它具有特殊的细微结构,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借助于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
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胞体具有复杂的结构,它是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与答案汇总
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四个阶段是______。
A.口唇期B.肛门期C.潜伏期D.前生殖器期13.提出报道发展“他律和自律论”的研究者是______。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吉利根D.班杜拉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现有的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
这两种水平状态的差异地区就是“最近发展区”。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儿童开始处理主客体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六个亚阶段:反射练习(0~1);初级循环反应(2~4);二级循环反应(5~8);二级反应协调(9~12);客体永恒性三级循环反应(13~18);表象思维开始(19~24)不用明显外部动作解决问题;延迟模仿。
二、前运算阶段(2-3岁):儿童开始以符号为中心来表征外部世界,通过表象和言语表征世界。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直观形象性和非逻辑性。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智力发展上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和守恒性。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1分,共20分)11.艾斯沃斯的“陌生情境”用于研究儿童的()。
博仁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A)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2分)1.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 )A 马斯洛B 罗杰斯C 布鲁纳D 班杜拉2.教师经常变化每周小测验的时间,这属于( B )强化。
A.定时距式B.变时距式C.定比率式D.变比率式3.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避免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D )。
A. 比较难的任务B. 非常难的任务C. 非常容易的任务D. 难度适中的任务4.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 C )A 注意过程B 保持过程C 复制过程D 动机过程5.学习形成两个或多个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A)A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概念学习6.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A)A 归因理论B 强化理论C 自我实现理论D 成就动机理论7.在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中,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是(B)A 共同要素说B 形式训练说C 概括化理论D 关系转换说8.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D)A 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B 一定时期的放弃C 不同的环境D 功能固着9.“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C)学派所倡导的A 精神分析论B 行为学习论C 社会文化历史论D 认知发展论10.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 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 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11.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C)A 直接强化B 自我强化C 替代强化D 以上答案都不对12.掌握了哺乳动物概念之后再学习鲸鱼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C )A、上位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下位学习D、组合学习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心理学各年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心理学各年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目录:简答题:2.简述运动知觉及种类3.简述联想的规律。
4.简述荣格的内、外倾说。
5.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6.简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举例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2.记忆。
记忆的品质有哪些?3.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4.简述注意的功能5.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6.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1.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3.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素4.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
5.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6.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依赖因素3.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5.简述三元智力理论。
6.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1.简述边缘系统的功能。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3.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4.简述测评性格的方法:5.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2.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
5.简述想象的主要形成方式。
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学发展因素。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3.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4.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6.简述气质的激素理论。
1.简述叶克斯一道得生定律。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5.简述注意的功能。
6.高原现象及其成因。
2.知觉的整体性及影响因素有那些?教学中如何利用? 3.怎么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4.简析教师感染力的作用?2.简述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5.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
6.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2009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A.达维多夫B.维果茨基C.列昂节夫D.鲁利亚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准确记忆理论和理论提出者的对应关系。
以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主张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既要求个体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加工,又需要个体与他人交互与合作。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认知活动,又是一种参与某种社会实践的文化活动。
维果茨基早年提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理论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后来列昂节夫更系统地提出了活动理论。
故本题选B。
2.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6~12岁B.12~18岁C.18~25岁D.25~50岁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艾里克森发展阶段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艾里克森的理论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分析题干,考生要找到与“自我同一性”相对应的年龄段。
艾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婴儿期(出生~2岁)、儿童早期(2~4岁)、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学龄期(7~12岁)、青年期(12~18岁)、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老年期或成年晚期(50岁直至死亡)。
其中,在青年期(12~18岁),个体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故本题选B。
3.下列有关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平衡性表现明显B.批判性显著增强C.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表面性依然突出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这种否定式的提问往往会让一些粗心的考生犯错误。
本题涉及的内容其实非常广,对整个初中生发展阶段思维发展情况都有考查,需要考生全面回忆相关内容。
解答类似题目的时候,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能回忆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找到符合的答案,那么剩下的一个就是你要选择的;另外,如果无法清楚回忆初中生阶段的思维特点,那么就直接找错误的那个答案,必然有一个答案是另外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如果能准确判断,也能直接回答。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7)系列位置效应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4.如何组织复习,防止遗忘(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口诀】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5.简述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2005——2009心理学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2005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D 10.C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B 18.D 19.B 20.A二、填空题21.关键期 22.智力年龄 23.行为规范 24.准备律 25.寻求发展26.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 27.心向与定势 28.瞬时记忆 29.过度学习 30.自律性 31.程序教学 32.课堂气氛 33.教学评价 34.可比性 35.信度36.皮格马利翁效应 37.信息流 38.趋向或接近 39.认知目标 40.学生三、简答题41.【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并着。
42.【要点】(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意识性。
43.【要点】(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4.【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5.【要点】(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四、论述题46.【要点】(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眨眼、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为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2009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B.斯金纳
C.华生
D.惠特海默
B.胞体
C.突触
D.轴突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
D.红紫蓝绿
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50~5000Hz 【答案】D 【考点】心理学导论;感觉;听觉;听觉的含义。 【解析】仔细读题。人耳可以接收20Hz(有些书写16Hz)—20000Hz 的声波,其中 1000Hz—4000Hz 最敏感。 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这 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答案】A 【考点】心理学导论;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恒常性。 【解析】知觉恒常性分为: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牢记几 种恒常性的例子。不会把大的看成小的,讲的是大小的问题,因此只能是大小恒常性。大 小恒常性解决的是远近的问题,形状恒常性解决的是角度的问题,明度和颜色恒常性解决 的是光照的问题。 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云梯教育,专注考研,更加专业,旗下推出的免费手机应用“口袋题库考研”更是新一代 的考研利器,内含免费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科学的复习笔记,更有学长学姐的经验分 享,更多功能及资料下载请抓紧时间下载应用或者加入 QQ 群97240410! A.运动视差 【答案】C 【考点】心理学导论;知觉;空间知觉;深度知觉。 【解析】立体和平面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深度这一维度,所以立体知觉就是深度知觉。而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就是依赖双眼视差。ABD 都是单眼线索,而人闭上一只眼 时,最难把握的就是距离。 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A.脑机能定位说 B.突触生长说 C.反响回路说 D.记忆分子说 【答案】C 【考点】心理学导论;记忆;记忆概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解析】白鼠跳台实验表明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所谓反响回路是神经系统中 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刺激会令环路产生神经冲动,并在刺 激结束后持续短暂时间。定位说是布洛卡提出的。BD 在书上没有明确提到实验和人物。 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 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 【答案】A 【考点】心理学导论;记忆;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解析】机械复述是简单重复,精细复述是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使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形成很好的联系,所以精细复述需要知识和经验的参与。复述是增强记忆效果的方式, 与材料是没什么关系的。另外,记忆总是需要意识参与的。 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 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
2009年1月考研心理学部分试题解析(三人行)
2009年1月考研心理学部分试题解析(三人行)简答题66.简述心境,激情,应激的含义及特点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的时间在所产生的情绪心境、激情、应激是人类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
1)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它的持续时间受客观刺激的性质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影响。
2)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爆发、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另外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当然,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是我们上进的强大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激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以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在应激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67,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一种重要的价格理论。
特质是人格特质理论的核心概念,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在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到10个;次要特质,这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1、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P8)答: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帮助人们顺利进行社会化;促进各项社会(生产)活动效益的最大实现;帮助人们尽可能获得幸福感。
2、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步骤。
(P13)答:确定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结论。
3、简述影响感觉的因素。
(P49)答:刺激强度;感受性的个体差别;刺激的持续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补偿;实践的影响。
3、知觉有哪些基本特征?(P55)答: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4、简述知觉选择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P58)答:概念:同一时间里,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人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
并不能注意到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也不能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作出反应,只能有选择地对其中部分对象只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对象则作为背景而只觉得比较模糊,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运动;刺激物各部分的组合。
5、简述记忆的概念及其种类。
(P83、P86)答:概念:个体对其经验的积记、保持以及再现。
种类: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6、简述感觉记忆的基本特点。
(P90)答:(1)进入感觉记忆的刺激信息完全依据该刺激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以未加工处理的原始状态和被感知的顺序予以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非常短暂(视像记忆时间1S,声像记忆不超过4S);(3)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
7、简述记忆痕迹衰退说和干扰抑制说的主要观点。
(P102、P103)答:记忆痕迹衰退说:主要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简要说明成人期的发展任务理论。
答案提示:(1)埃里克森的观点,略。(2 答案提示:(1)埃里克森的观点,略。(2)莱文 森的观点,略。(3 森的观点,略。(3)哈威格斯特的观点,略。
9.谈谈影响成年人认知活动的主要因素 9.谈谈影响成年人认知活动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
答案提示:可以从社会历史因素、职业因素等方面 进行回答。
社会性,比起儿童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带 有较大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 的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 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叛逆,容易走极 端,打架、斗殴等不良品行容易出现在这一 阶段。
(2)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可以从青少年的思维发 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绪发展上体现出来。 首先,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抽 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及形式逻辑思维的出现,能用假 设、逻辑推理及逻辑法则解决问题;高中生阶段形 式逻辑迅速发展,个体各种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 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占优势地位。 其次,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飞跃时 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到了高中阶段,自我意识 呈现独立、成分分化等特点,关注自己个性,有较 强的自尊心和道德意识。
(2)意识到自己的形象 青少年具有自我肯定的渴望,开始对认识“自我” 青少年具有自我肯定的渴望,开始对认识“自我” 表现出兴趣,主要表现在对对自己身体形象的关心, 此时,青少年开始以新的方式来感知自己的生理面 貌。教育上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强对他们 传授有关的生理解剖知识,进行有关仪表美、心灵 美的教育。 (3)要求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关心自己的成长 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认识水平的提高,青少年 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不仅急切地要求了解自 己,而且还懂得通过了解别人来认识自己,他们强 烈地关心着自己个性品质的发展,同时有自我教育 的愿望。此时应该教育青少年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别 人,客观地看待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6. 简述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这些心 理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总的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 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 荡性。 过渡性,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的童年期向 成熟的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过程中,有 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也有独立性与依赖 性并存的矛盾特点。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 锁,开始谨慎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再次,社会性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再 度进入“自我中心” 度进入“自我中心”,同时产生了学多心理 上的不安和焦躁,交友范围缩小,同时,由 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与老师、父母等成人关 系矛盾加大。 最后,情绪发展,随着他们心理能力的发展 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 式不再像以往单一,但又远未成人稳定,故 表现出内向性和表现性,可变性与固执性并 存。
7.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什么新的 7.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什么新的 特点,这些特点在教育上有什么意义?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正在接近成熟,但发展仍不 平衡,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的分析 (1)自我的分析 身心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促使青少年 观察自己,分析自己,控制自己,开始产生自我的 分化,把自己分化为主体的我和客观的我。此时成 人应该开始把他们看做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交给他 们相应的一些任务,这样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就开始 称为自己观察的对象,将自我分化为观察者的“ 称为自己观察的对象,将自我分化为观察者的“我” 和被观察的“ 和被观察的“我”。
4.婴儿的气质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4.婴儿的气质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正确。气质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具有相 这种说法正确。气质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具有相 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气质是变化最为 缓慢的个性心理特征。但是,气质也并不是一成不 缓慢的个性心理特征。但是,气质也并不是一成不 变的。观察和研究都发现,婴儿“天生带来” 变的。观察和研究都发现,婴儿“天生带来”的活 动或行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因为,其神经系 统和心理活动都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具 有较强的可塑性,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 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先天— 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先天—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 结果导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并进而表现 为气质发展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5.结合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特点,谈谈你 5.结合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特点,谈谈你 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参考答案: 注意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特性或品质,这些特性 和品质是: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范围、分配和 转移等。在教学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注意的各种特 性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1)注意集中性的发展特点及其教学建议,略 (2)注意的稳定性的发展特点及对教学的建议 (3)注意的范围的发展特点及对教学的建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对教学建 议。
★1.请结合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1.请结合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分析影响人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4.弗洛伊德强调童年早期经验对毕 4.弗洛伊德强调童年早期经验对毕 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他的依据是什 么? ★18.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中学生 18.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中学生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个 独立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同一 个智力活动中常常包含着两个过程,只是在某些 活动中可能同化占有支配地位,而在另一些活动 中可能顺应占有支配地位。 (3)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 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 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当某种作 用于儿童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智力结构相匹配 时,就会引发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其内部感受是 一种不协调、不满足感、儿童会努力克服这种消 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儿童 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 的发展。
2009年心理学考研发 2009年心理学考研发 展心理学简答题和综 合题 (练习题) 练习题)
沃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 E-mail:jianzhongwo@
★2.比较华生的心理发展观与斯金纳 2.比较华生的心理发展观与斯金纳 的心理发展观。 ★3.皮亚杰是如何用生物适应的观点 3.皮亚杰是如何用生物适应的观点 解释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的? ★33.老年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疾病 33.老年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疾病 和社会心理问题?
(4)智力发展的具体机制。当智力结构处于 平衡状态中的儿童遇到新的信息时,由于 新的信息与原有智力结构之间存在着差异, 就会出现不平衡状态,儿童会试图克服这 种不平衡状态。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不断 地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中获 地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中获 得发展的。
2. 皮亚杰是如何用生物适应的观点解释 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的?
参考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 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 于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但到平衡的具 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顺应、平衡、 适应、组织是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中的 重要概念。
(1)同化。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 )同化。皮亚杰认为“ 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 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 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 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同 化的概念不仅适用于有机体的生活,也适 用于行为。 (2)顺应。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 )顺应。顺应是指“ 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 变”,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10.成人期有哪些人格发展特点。 10.成人期有哪些人格发展特点。
答案提示:(1)自我调节功能趋向整合水平(2 答案提示:(1)自我调节功能趋向整合水平(2) 性别角色进入整合阶段(3 性别角色进入整合阶段(3)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日益 关注(4 关注(4)对生活的评价具有现实性。
11.在人类老化现象的研究中,有哪些已 11.在人类老化现象的研究中,有哪些已 形成的理论观点?
(2)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日本广岛核爆炸事件后出 生的婴儿的情况,是核辐射对人类胎儿的灾难性损 伤的最好见证。X 伤的最好见证。X 射线和其它射线也会损伤胎儿, 即使治疗剂量的射线也可能伤害胎儿。似乎没有绝 对安全的辐射水平,甚至自然射线的各种水平也会 引起问题。如太阳光线,由于对地球不同地区照射 强度不同,也会使某些地区婴儿的认知发生影响。 (3)高空飞行对胎儿的影响。许多专家认为,妇女 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不应乘坐飞机高空飞行。其主 要原因是害怕孕妇在高空缺氧的情况下患高空缺氧 症。严重缺氧会伤害腹中的胚胎或胎儿。据一些调 查表明,长年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妇女,当她们的小 孩出生时很容易患各种慢性缺氧症。
一、简答题
1.比较华生的心理发展观与斯金纳的心 1.比较华生的心理发展观与斯金纳的心 理发展观。
首先,两种心理发展观的实验范式不同。 华生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 行为。各种心理现象也只是行为的组成的因素或方 面,而且可以用客观的刺激(S 面,而且可以用客观的刺激(S)—反应(R)术语 反应(R 来论证的,其中包括作为高级心理活动的思维。 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与华生的刺激— 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与华生的刺激—反应心 理学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 华生S 华生S-R心理学认为,发生反应而指不出其刺激时也 假定有刺激物的存在,只要实验者想出办法就能找 出这些刺激。斯金纳把这种行为反应称作应答性行 为。而在发生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称作操作性 行为。 (S)—O—(R)
(4)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 随着生活经验和智力的发展,少年对自己有了 比较独立的、客观的、正确的评价,但是在评价别 人和自己时在很大程度上还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此时教师和父母应激发青少年进行自我分析的需要, 培养并提高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5)自尊心的发展 青少年对自己的个性品质有了新的认识,自我评 价能力有了很大发展,此时自我评价系统渐趋稳定, 因而作为较稳固的心理特点的自尊心就比较稳固地 形成了。在教育中应该培养、加法、保护青少年的 自尊心,注意发扬他们的优点,树立起应有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