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创作的关系
古诗词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古诗词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古诗词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在文化传承、历史发展和艺术审美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交融。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文,从山水画到花鸟画,我们可以看到古诗词和绘画艺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艺术审美的相互渗透古诗词和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通过用词、画面展现画面,表现出艺术家的感受和心情。
对于欣赏者来说,古诗词和绘画艺术的审美过程也是类似的。
欣赏者需要沉浸在艺术的细节和情感中,感受到艺术家的艺术情怀。
艺术家通过诗词表达他们的情感,通过画面表现他们的创造力。
山水画以中国传统艺术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自然山水为表现对象,画面通常是一些山川和河流,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色的旖旎壮美和山水特色。
而绘画艺术家对自然山水的选择和表现通常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有关。
古诗词同样也与细节和情感密不可分。
通过语言艺术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人性,诗人通过自己的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生活、现实世界和情感的感触。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展现出了他将人生哲学融入自然山水中的深刻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性的情感表达,传达了王之涣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概括,印证了唐诗所表现的韵味和精神。
两种艺术形式相互呼应古诗词和绘画艺术在作品表现上也有相互呼应的关系。
不少元时绘画都以文学作品为题材,例如朱耷的《红楼梦》和赵伯驹的《西厢记》等等。
同时,许多文学作品也有绘画艺术的影响,例如元代徐祯的《梅花》诗,就是对宋代花鸟画衍生的一种艺术表现。
在具体艺术作品中,唐代画家萧烟波的山水画《鹫岭早春图》就是与唐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似的艺术形式。
这幅画使用细致的笔触和绝妙的构图,营造出蕴含着意境和艺术气息的山水情调,呈现出诗词中所表现的一种东方美学和哲学思想。
结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和绘画艺术的交融是不容忽视的。
它们不仅是文化传统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美学传统的表现方式。
古诗词和绘画艺术的交融,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交流,也是审美和人性的交流。
浅议古典文学对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
( 江 西 省 陶 瓷研 究 所 景德 镇 市 3 3 3 0 0 0 )
中国 古典文学 乃至世 界古典 文学 ,其 中有 着创作 意 义的意境可谓 数不胜数 ,而且 已有无数陶瓷艺术绘画家和 知 名画家曾在这方面的除了无数次努力 ,现今 我们 也可看 到许 多有关的佳作 。 各国 的古典 文学 中,笔者独 爱中 国古典文 学。 中国 有着上 下五 千年 的灿 烂文化 ,古典 诗词就是其 中那一 颗光 华夺 目的明珠 ,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们传诵 ,它照亮了不少 艺术家的创作 之路 ,同时也照亮了我的仓 【 j 作 。以诗入画 , 这是古典文学对绘画创作的直接影响。这种手法 自古以来 就 为艺术家们 所用。是什么原因导致会有如此情 况 ,细想 下来 ,原因如以下几点 :一是古代 诗词 有着 极强的感 染力
二 、着 重 艺 术 创作 ,发 掘 意 境 。
充分 的理 解古典 文学 中的意境 ,寻找 适合 自己创 作 的灵感。学会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不一概照搬。 发 挥 自己 的想 象 力 ,把 无声 变有 声 ,把 无 味 变有 味 ,走进优美诗意的艺术境 界之中。在 此同时,还要充分
诗 词作 品中的文 字 ,一 个个并没 有色彩 ,但细品 下 来 ,又恍若色彩斑斓 ,凝聚在每一个墨色的文字中。但是
在 拥 有 它们 之前 ,必 须 知 道 作 者 的 身 世 和 所 处 的环 境 , 这
样 才能正确 的感悟作品 ,反映出其中的意境。
通 过古今 之事 ,将古典 诗词 中特 别有 画面感 ,家喻 户晓 的场 景提选 出来 。通 过 自己的绘 画来 表现 出来。做 到这点 ,并不是一件很简单 的事情。在对其有充分 了解 的
和 画面 感 二是 这 些 诗词 因传 诵 而 广 为 人知 ,以 此 为 引 ,
瓷声诗语 诗书画印——浅论陶瓷绘画与诗词的关系
242城市地理瓷声诗语诗书画印———浅论陶瓷绘画与诗词的关系毛艺衡黄滢(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0)摘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与中国绘画的关系密切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便慢慢的融入到了陶瓷创作中,诗词与陶瓷绘画结合与融合,相得益彰,在审美价值上取得一定成就,也书写了陶瓷彩绘的新篇章。
本文就诗词与陶瓷绘画,将浅析一下两者的关系以及诗词在绘画中的表现。
关键词:诗词;陶瓷绘画;景德镇;珠山八友;意境中国的陶瓷文化与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陶瓷绘画创作形式多样、种类众多。
我国的先民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时期。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需要,陶瓷艺术逐渐兴起,进过历史和智慧的打磨、沉淀,陶瓷艺术逐渐完善,由简朴走向美丽,陶瓷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同时“诗、书、画、印”这些中国特有的古典文化元素慢慢渗透进陶瓷艺术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具有综合艺术特征的传统文化。
本文就诗词与陶瓷绘画,将浅析一下两者的关系以及诗词在绘画中的表现。
一、诗词在陶瓷绘画中发展历程诗词与陶瓷绘画的发展要相对较晚,唐代长沙窑用大量的诗文来装饰陶瓷,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开始进入陶瓷领域。
陶瓷绘画一开始主要以图案装饰为主,后来渐渐和人文画相结合。
陶瓷彩绘在清朝康雍乾时代开始快速发展,少数文人在陶瓷绘画辅以诗词。
晚清到民国初期,陶瓷绘画发展到达全盛时代,当时,以王少维为代表的新安画派画家掀起了把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融入陶瓷绘画的风潮,谱写了诗词与陶瓷彩绘融合的新篇章。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败,皇家御窑厂衰落,以景德镇为主,孕育了一大批杰出的民间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超群的技艺推动着陶瓷艺术和诗画结合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使陶瓷应用学增加了新的内涵。
他们的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两相交融,相得益彰。
二、陶瓷绘画与诗词的交融与碰撞1.以审美境界为目标,追求意境美。
赞美陶艺的诗词
赞美陶艺的诗词篇一:陶艺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将陶土变成了美丽、生动的艺术品。
赞美陶艺的诗词可以表达人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热爱和欣赏。
下面是一首简短的赞美陶艺的诗词:陶土成器情无邪,匠心独运妙无穷。
千锤百炼凝神韵,细节之处见精神。
质地细腻如丝绸,形态逼真似生物。
穿越时空留芳韵,代代相传展魅力。
除了表达对陶艺之美的欣赏,这首赞美陶艺的诗词还可以传达对陶艺制作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陶艺制作需要创造力、耐心和技巧,而这些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
在欣赏陶艺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陶艺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也是一种充满文化和历史内涵艺术形式。
赞美陶艺,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这种多样化的文化表达方式。
篇二:陶艺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通过将泥、水、炭等材料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图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
陶艺作品不仅可以展现出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一直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
陶瓷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美感,还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和传承。
在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技巧,将泥等材料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图案,创造出各种精美的陶艺作品。
赞美陶艺的诗词有很多,下面是一首经典的《登高》诗,以表达对陶艺的热爱和赞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远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壮志凌云、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同时,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以及自己的登高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赞美陶艺的诗词不仅仅是表达情感,也可以传递出对陶艺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无论是古代的陶瓷文化,还是现代的新艺术风格,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长沙窑的诗词文化
长沙窑的诗词文化
长沙窑的诗词文化是中国唐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将诗歌与陶瓷艺术相结合,以诗歌的形式表达陶瓷艺术的内涵和美感。
长沙窑的诗词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寓意深刻为主要特点,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伦理和审美观念等方面。
长沙窑诗词文化的主要形式包括题诗、句、词等,其中以题诗最为常见。
这些题诗或刻在陶瓷上,或书于器物底部,或以墨迹书写在瓷胎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长沙窑诗词的内容题材广泛,包括抒情、写景、叙事、咏物等方面,其中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最为突出。
长沙窑诗词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俗特色,如描写乡村风光、民间习俗、家庭生活等,反映了唐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审美情趣。
其次是语言简练明快,表达力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最后是表现手法多样,既有传统的写实手法,也有象征、隐喻等现代表现手法,显示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长沙窑诗词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它也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浅论诗词与陶瓷绘画的关系(图)
浅论诗词与陶瓷绘画的关系陶瓷艺术与诗词,虽然不是同一艺术门类,但他们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是最为比肩同美而又眩目的浪花!它们都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的气息,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形成和不断改进的审美形式与民族文化的象征。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词与国画珠联壁合历史悠久,而与陶瓷绘画却显得有些“相见恨晚”,诗传画外意,画写物外形,虽是晚来,但两者的结合与融合,交相辉映,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是开创了陶瓷彩绘的一个新时代。
就诗词与陶瓷绘画,笔者将从两者之间的渊源、相互作用和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等三个方面,探讨诗词与陶瓷绘画的关系。
一、诗词与陶瓷绘画的渊源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诗歌源远流长,向有诗国之称;而我国的诗歌与绘画的关联向来紧密。
诗画的融合,体现为“题画诗”的出现。
诗歌与绘画都是形象思维。
画是无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
唐代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为我们勾勒了生动的画面。
宋代诗人林和靖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写梅的扛鼎之作,画面感极强,与国画相比,诗词与陶瓷绘画的发端要晚许多,这主要局限于陶瓷绘画发展的自身。
在陶瓷人文画出现之前,陶瓷绘画主要以图案装饰为主,这一主流淡化了诗词在陶瓷绘画的作用。
到了清朝康雍乾时代,陶瓷彩绘发展到了—个高峰,虽然大多还停留在图案装饰上,但已有少数文人在陶瓷绘画辅以诗词,最为典型的要数督陶官唐英了,相对于大潮流,这只是不经意的尝试。
诗词入陶瓷绘画时代,当数晚清到民国初期一批皖南文人画家介入景德镇瓷艺界。
当时,以程门、王少维为代表的新安画派画家来到景德镇,把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技法和审美隋趣带进瓷上彩绘,不仅给景德镇瓷坛带来了—股清晰之风,而且开创了诗词与陶瓷彩绘的融合新时期。
受他们的影响,随后的“珠山八友”以及同时代的—批杰出的陶瓷艺术家,把诗词与陶瓷彩绘相结合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他们不是简简单单地照搬古诗词,而是根据画面所需,自写自题,把诗书画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境是通过语言来 实现的,所有的意象也都是语言的表达。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我们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段,根据诗的描述在自 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来加深我们对诗的理 解。所谓“诗中有画”就是诗歌突破了语言的界 限,而充分发挥出了它启示作用,在读者的头脑 中形成了清晰的图画。
• 这些画作不是简单的对诗进行描绘,而是 融入了画者的感情,又有画者的艺术再创 作,也就是说诗意融合了画意,因诗意的 感染加深了对画意的感受。
• “以画为诗”是根据画的内容作诗,与“以 诗为画”的时间顺序整好相反,是先有画 后有诗的,且很多题画诗的作者并非画家 本人。
• 最早的咏画诗是南朝宋宗明皇帝刘彧赞美先 帝的四言诗《帝国颂》,所谓《帝国》是一幅 帝王肖像画。诗如下: • 帝国凝远,瑞美昭宣,济流月镜,鹿毳霜鲜,甘霜 降和,花雪表年,孝德载衍,芳风永传。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2画中有诗
• "画中有诗"的"诗"主要体现在题画诗上,题
画诗是指以书法为媒介题于画上的诗,这就
更明显的体现了诗和画是具有同一性的,他
们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题画诗又可以
分为'以诗为画'、'以画为诗'和'诗画一体'三种
情况。"
• 以诗为画在历代层出不穷。如东晋顾恺之 根据三国时代诗人曹植《洛神赋》而作的 《洛神赋图》,在造型艺术上巧妙地把幻想 加以形象化。
• 绘画——有的时候也蕴含着深层次的东西, 需要受众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才能感知到, 这是深层的,一般说来,画还是可以让人直 接感受到物象的。
文化理解:“诗”与“画”的深度融合
文化理解:“诗”与“画”的深度融合诗和画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两大艺术形式,它们分别以文字和图像作为表现手段,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与画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永恒的主题。
诗言志,画显情,两者合为一体,互相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特征。
诗与画在表现方式上的共通之处体现了二者深度融合的特点。
诗歌以文字来表达,情感与意境通过语言的音韵和意蕴得以表现。
而画则以图像为表现手段,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画家的情感与思想。
当诗歌与画作结合时,诗人可通过画中描绘的情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画家也可以借助诗人的诗句来加深画作的内涵和情感。
在这种深度融合的状态下,诗与画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表现方式。
诗与画在表现内容上的共通之处也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土壤。
诗歌中常常描绘山水风景,人物故事,表达世间百态和情感激荡。
而这些内容与画作的表现对象是相通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各种题材都跟诗歌的内容息息相关,彼此可以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比如在唐代,张九龄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样的诗句,正是激发了无数画家创作出关于黄河的名画,使得诗歌中的情感和景象得以通过画作得到更为直观的展现。
反之,画作中的山水清远、花鸟婀娜、人物形象也可以激发诗人灵感,使得画作所表现的景象和人物在诗歌中得到更为深刻的表达。
这种共通的表现内容为诗与画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不竭的源泉。
诗与画在表现精神上的共同特点也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滋养。
中国古代诗歌以咏史抒情为主,主题广泛,内容丰富,传达着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感知和体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度思想和情感世界。
而画作也是以表现画家对世界的感怀和理解为宗旨,追求着内心所向,借助笔墨勾勒出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索和情感体验。
在这种精神追求上,诗与画表现了共通的文化内核,也由此为二者深度融合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情感底蕴。
诗词与绘画的交融与艺术价值
诗词与绘画的交融与艺术价值Introduction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与绘画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艺术细胞的结晶,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词和绘画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诗词和绘画的交融,以及它们所带来的艺术价值。
诗词与绘画的交融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对于诗词的交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人画是指以文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情趣为主导的画作,常常与诗词相辅相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知名的文人画家,如王羲之、苏东坡、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元素。
诗词与绘画之间的交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诗词和绘画具有共同的表现对象,都脱胎于自然界的山水人物。
比如,山水画常常以咏史、咏古、咏物、咏景等方式表现绘画主题,这与诗词吟咏山水的主题是一致的。
其次,诗词和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互相借鉴,相互渗透。
绘画能够通过修辞手法进行有意义的表达,而诗词又能从绘画中汲取形象和意境,达到更加生动的描绘效果。
此外,诗词和绘画的创作过程也存在交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常常会先写诗词,然后再以诗词为基础创作绘画作品。
他们认为,诗词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意境可以在绘画中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先行铺陈诗词,再以画笔继续叙述。
这种创作方式使得诗词和绘画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
诗词与绘画的艺术价值诗词和绘画的交融为文化艺术带来了丰富的价值。
首先,它们共同丰富了表达的方式。
通过将诗词和绘画结合,艺术家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通过文字的表达,绘画则通过形象的展示,两者相结合,使得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诗词和绘画的交融拓宽了艺术的边界。
传统上,绘画是以描绘静态图像为主的艺术形式,而诗词则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方式。
然而,诗词和绘画的交融打破了这种界限。
通过诗词的描写,绘画不仅能够展现静态的画面,还能够表达出更多的情感和情绪。
诗词和绘画的交融还能够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力。
通过融入诗词元素,绘画作品能够引导观众在欣赏时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漫谈陶瓷绘画与习文
画 。看 着 别 人 的 画 生 动 有 味 道 , 不 知 如 何 入 门 , 连 什 么 是 国 画 都 不 懂 。 但 幸 运 的 是 进 了 书 画 函 大 后 , 才 知 道 什 么 是 国 画 , 记 得 上 课 时 教 师 非 常 认 真 地 对 我 们 说 : “画 画 难 , 画 要 题 诗 ,但 诗 比 画 更 难 , 要 画 好 画 必 须 在 诗 上 下 功 夫 ” 。 当 时 觉 得 有 点茫 然 。 中 国 的 文 学 如 同 浩 瀚 的 大 海 一
国 文 化 的 组 成 部 分 , 学 习 诗 文 是 学 习 陶 瓷 绘 画 的 最 直 接 的 养 分 。一 个 从 事 陶 瓷 艺 术 的 人 要 想 使 自 己 的 作 品 达 到 一 定 的 高 度 , 那 么 诗 文 的 学 读 应 该 是 日课 , 是 基 本 功 。
改 革 开 放 二 十 多 年 来 , 中 国 人 民 的 精 神 需 求 也 日益 样 ,真 是 老 虎 吃 天 从 哪 里 下 口 。 但 我 们 还 是 老 老 实 实 从 头 提 高 。 中 国 的 陶 瓷 美 术 既 能 满 足 人 们 的 审 美 需 要 , 又 能 陶 冶 人 们 的 情 操 , 故 深 受 人 民 群 众 的喜 爱 。 在 我 们 景 德 镇 陶 学 习 从 背 诵 名 家 名 篇 , 到 深 入 领 会 名 家 名 篇 的 内 涵 诗 情 词 意 。 读 书 是 苦 事 , 但 更 是 乐 事 , 久 而 久 之 内 心 就 会 有 感
篷 , 隔 江 烟 雨 翠 重 重 , 惊 雷 忽 报 春 消 息 , 一 夜 灵 根 长 箨
《兰亭序》与陶瓷书法创新
书法 , 各具美感和神韵 , 以起到很好装饰效果 。 又 可 根据陶瓷材料 的质地 、 器物的造型和 陶瓷 釉色的呈现 , 陶
瓷 书法 的艺术创造 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 实现 和谐统一 , 给欣
顾忌 , 笔墨燥 润相 杂 , 不激不励 , 华丽潇洒 。纵观 全篇 , 谓文 可 美而韵好 , 书写流畅 自然 , 一气呵 成。传说事后作者 曾多次重
写, 即使 屏弃 涂抹 之憾 , 终难得其 神。此篇乃天人合 一的神来
赏者 以美感 。陶瓷质地亮度大反差强 , 细部纤毫毕露 。要求在
其 上表现 书法时 , 每一笔划都要清晰 , 使整体书法看 上去色料
浓郁 、 光洁 、 明净 。陶瓷书法要 与其器物实用性相统一 , 与器型
的装饰纹样 相和谐 、 协调 。结合 陶瓷釉色 的色泽 , 表现书法作
究 ,0 6 ( 2 0 , 4)
以唐初冯承 素的神龙本为依据 , 采用浅浮 雕技法 , 字体 向上凸 起, 然后全 施黑料 , 将字体 上黑色 削去 , 再 使字体 微微 凸起 即
可 。字体变 回瓷 坯原有本色 , 接着施一层 白釉 , 后精心烧制 最
[l  ̄ 陶 瓷 书 法 与现 实社 会 的 审 美* l. 3b g gi 陶瓷 研 究 , 06( ) 1 2(, } 4 f1 4曹淦 源 , 陶瓷 装 饰 上 的 书 法 U 景 德 镇 陶 瓷 ,9 7 ( ) 1 18 ,2 fl - g , Sm  ̄: 浅析 陶瓷 书法 在 粉 彩 装饰 中的运 用U _ 德 镇 高专 l 景
学报 , ( 2 ( ) 2 1 ,2 )
而成。成 瓷后是黑底白字。生产 中要精选原料 , 各环 节工序要
浅谈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的方式及影响
44浅谈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的方式及影响杨 冰 李双晴(景德镇陶瓷学院)收稿日期:2015-03-23“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词与陶瓷都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中骄傲的存在,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但究其根本两者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表达,于是中国人便巧夺天工般把诗词通过意境和情感桥梁融入陶瓷绘画艺术,让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诗词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诗词为陶瓷绘画提供灵感和题材即诗意画。
从字面上看诗意画是指以诗词内容或诗的意境以及诗中佳句为题材而创作的绘画。
诗词表现的物象虽然不是能直接观看的生活情景,但却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介绍,并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也正由于诗词所描绘的情景不是直观的而是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便为陶瓷绘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
陶瓷绘画创作者采用诗词题材而创作的诗意画往往要将诗中意境着意加深加远一番,以诗作画,那所作出的画必定要有诗意,不可拘泥于诗词所描写的物象细节,也不仅仅是对诗词的诠释和写意,而是绘画艺术的再创造,它既要有诗词的内涵又要有绘画的特点,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观画者能从画中得出诗的意境和情感。
其二,在陶瓷绘画作品上题诗即题画诗。
在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诗会友,以画抒情,但陶瓷创作者在瓷上作画毕竟只是作者的一时心境,观赏者很难去体会作者作画的心情,这便导致常常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也能用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情怀,虽然陶瓷绘画创作中所画的景物是生动具象的,但表达的感情却是抽象虚空的。
这时,诗词便以书法为媒介跃于陶瓷绘画作品上,引发观画者的联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将诗词题于瓷上彩绘中构成瓷画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画面,加深感情的抒发,而且能寄予作品更为广阔的寓意,从而提高瓷画作品的艺术水平。
题画诗在陶瓷绘画作品中,和绘画意境是相承相融的,画面中有了题画诗,绘画的景与诗文的情统一于此画的情趣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在瓷器纹饰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在瓷器纹饰中的应用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重要的内容,秦汉开始就有,到唐宋达到巅峰,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诗词的流传,通过史书、诗册,使得我们今天能读到古人美妙的篇章。
在瓷器上,用诗词作为装饰,一方面反映了文人的一种追求,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文字艺术的崇拜。
所以,诗词作为装饰,从唐代开始就有,到清朝出现御题诗,则达到了巅峰。
直到现代,我们依然喜欢用文字作为瓷器乃至其它物件的装饰,比如“心经”、“道德经”等等。
唐代青釉褐彩狮座“日红衫子合罗裙”诗文枕伏狮为座,枕两端绘龟背纹,中间书诗一首:“日红衫子合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
更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
”萧郎即善吹箫的萧史,后专指少女的心仪情人。
七言诗描绘出妙龄女子尽心梳妆以待与情人见面的焦急心态,句意含蓄,让人遐想。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唐代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喇叭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
流下书褐彩五言诗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诗人从写景到写人,以八个春字顺次描绘出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句意简明,琅琅上口,诗趣盎然。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北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
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
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
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
诗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北京故宫博物院刚才底部诗文诗文局部放大图金元磁州窑系花卉诗文瓷枕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馆藏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诗文如意头形枕枕面四周以黑彩随枕形勾边,边框内以黑彩题写行草体诗文:“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枕的周壁以黑彩描绘卷草纹。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诗文局部放大图元代磁州窑诗文碗民间收藏明代明磁州窑诗文碗民间收藏清顺治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盘口沿涂酱色釉。
盘内一侧绘怪石,另一侧绘楸叶,楸叶上题有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清照与宋代陶瓷艺术的共鸣
李清照与宋代陶瓷艺术的共鸣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活动频繁的时代。
而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她的诗歌作品与宋代陶瓷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共鸣。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以及宋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种共鸣。
一、李清照的诗歌与宋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特点的共鸣李清照的诗歌作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追求淡泊、超然的人生态度为核心。
她的诗作在意境上常常追求雅致、典雅之美。
与此相应的,宋代陶瓷艺术也追求自然、淡泊的审美特点。
宋代青瓷和汝窑等瓷器,都以朴素、素雅的造型和青瓷、汝窑特有的天然釉色在艺术上显现淡泊、超然的意境。
李清照的诗歌和宋代陶瓷艺术都追求着相似的审美境界,使二者在艺术上有了一种共鸣。
其次,李清照的诗作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尤其是她擅长写春天的景色,众多的关于春天的诗歌作品使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而在宋代陶瓷艺术中,也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瓷器层出不穷。
宋代的青花瓷、玉壶冰梅纹瓷等作品,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如花草、山水等,使陶瓷艺术呈现出了一种生动、自然的美感。
李清照的诗歌与宋代陶瓷艺术在描绘自然景色上相呼应,使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共鸣。
另外,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女性柔婉、细腻的情感表达。
宋代陶瓷艺术中,尤其是柴窑的青瓷作品,釉色细腻、质地温润,给人以温柔、细腻之感。
这种温柔、细腻的审美特点正好与李清照诗歌中女性情感的表达相互呼应,使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二、李清照与宋代陶瓷艺术的共鸣的意义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与宋代陶瓷艺术的共鸣,不仅仅体现了个别文人墨客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和交融,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宋代文化背景下,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精神。
宋代以文人墨客活动频繁而闻名,这些文人墨客不仅对诗词有较高的创作水准,同时对艺术也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李清照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她的诗歌作品和宋代陶瓷艺术的共鸣,体现了那个时代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青花瓷的古诗词
青花瓷的古诗词一、青花瓷在古诗词中的身影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经典代表,深受人们喜爱。
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成为了古人吟咏的对象。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描绘青花瓷的作品,它们用诗人独特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青花瓷的魅力。
二、《诗经》中的青花瓷《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也有几篇与青花瓷相关的作品。
比如《闺中少年》,诗中写道:“青青瓦上草,洞房探梅花。
”这里的“青青瓦上草”就是指用青花瓷瓦作为屋顶覆盖材料。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青花瓷的美感,还展现出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三、唐代诗人笔下的青花瓷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青花瓷的繁荣时期。
许多唐代诗人也用自己的作品赞美过青花瓷。
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提到的“青海”指的就是青花瓷盏的颜色。
通过这样的形象描写,王之涣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与青花瓷的美妙融合。
四、宋代诗词中的青花瓷在宋代,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它开始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
不少宋代的文人墨客都以青花瓷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例如苏轼的《水龙吟》中就有“风回小院庭芜绿,墙上豆青青”这样的描述,这里的“豆青青”指的是青花瓷的颜色,苏轼通过对青花瓷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之处。
五、元代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诗词元代及明清时期,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的美感更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这个时期的诗词中,对青花瓷的描绘也更加丰富多样。
明代文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的“冷画屏”就是青花瓷制成的屏风,以及“轻罗小扇”使用的是青花瓷制成的扇子。
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青花瓷的纯净和高贵。
六、结语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不仅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色彩而受到喜爱,还因其在古诗词中的身影而更加引人入胜。
关于青花瓷的诗词
关于青花瓷的诗词摘要:一、引言:概述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二、青花瓷的诗词描绘1.青花瓷诗词的来源和意义2.青花瓷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三、经典青花瓷诗词赏析1.方文山的《兰亭序》2.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四、青花瓷诗词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启示五、结语:青花瓷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其传承意义正文:一、引言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它起源于元朝,兴盛于明清两代,以其优美的造型、典雅的纹饰和独特的色彩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青花瓷不仅在器型和纹饰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承载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丰富内涵。
诗词与青花瓷的结合,使得这一艺术形式更加富有韵味,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青花瓷的诗词描绘1.青花瓷诗词的来源和意义中国古代的诗词与陶瓷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诗词作品中都描绘了青花瓷的美丽形象。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青花瓷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青花瓷诗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元朝,到了明清两代,这类诗词更是层出不穷,成为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2.青花瓷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在青花瓷诗词中,诗人们经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青花瓷的美丽。
比如,诗人将青花瓷上的牡丹、仕女图等纹饰与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相联系,表现了青花瓷的生动活泼和栩栩如生。
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如绘画、上釉等环节,展现了艺人们的匠心独运和高超技艺。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们既赞美了青花瓷的独特魅力,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三、经典青花瓷诗词赏析1.方文山的《兰亭序》方文山的《兰亭序》是一首描绘青花瓷的著名诗词,诗中写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
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诗人通过对青花瓷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2.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中也有许多关于青花瓷的诗意描绘,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陶瓷艺术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
书法与陶瓷艺术的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一种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在陶瓷装饰中运用书法,不仅可以赋予作品以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更能够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一、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承。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艺术,更是一种审美艺术,它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现出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陶瓷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造型优美、釉色绚丽和纹饰繁复,而书法的魅力则在于它的笔墨纸砚间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
将书法与陶瓷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书法题款在陶瓷装饰中,书法可以被用来题款。
陶瓷器上的书法标题,不仅可以标示出作品的主题和意境,更能够为作品增加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陶瓷器上常常会题写一些传统的诗词或者典故,并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凸显作品的文化韵味。
这样的书法题款既能够丰富陶瓷装饰的艺术内涵,更能够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和历史价值。
2. 书法纹饰3. 书法装裱在陶瓷装饰中,书法还可以被用来进行装裱。
在一些大型的陶瓷器上,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器身的一些特定位置绘制出一些具有节奏感和气势感的书法字体,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氛围。
这样的书法装裱既可以使陶瓷器更加具有艺术美感,更能够为作品增加一种独特的气息和品味。
在一些大型的瓷器上,可以用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绘制出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书法字体,通过笔墨的厚重和线条的磅礴,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品位和历史厚重感。
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够赋予作品以文化价值和审美情感。
书法与陶瓷的结合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和国学内涵。
古诗盘子画大全
古诗盘子画大全古诗盘子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形式,将古代诗词融入到盘子上的绘画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文学意境,还有绘画的审美特点,让人在欣赏之余领略到中国诗词与绘画的美妙结合。
古诗盘子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诗人常常在酒宴之间以盘子为媒介,相互赠予盘子,并在盘子上题诗,留下友情和诗意。
后来,这种习俗演变为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将古代名诗题词绘制在盘子上,形成了古诗盘子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诗盘子画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精细的设计和绘制,首先选取一块瓷盘或陶瓷盘作为画布,然后根据诗词的意境和主题进行构思,再通过精细的绘画技巧将诗词的内容表现在盘子上。
在绘制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考虑如何将诗词的意境与绘画的技巧相结合,使作品既传达出诗词的情感,又展现出绘画的艺术美感。
古诗盘子画的题材广泛,既有经典名句如《庐山谣》、《静夜思》等,也有现代诗人的作品。
每一件古诗盘子画都蕴含着艺术家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展现出诗词和绘画之间的和谐统一。
通过欣赏古诗盘子画,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味,还可以感受到绘画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古诗盘子画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收藏价值,一些艺术家将其作为创作的主要形式,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古诗盘子画,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诗词与绘画相互交融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发。
总的来说,古诗盘子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诗词与绘画的艺术魅力,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关注和推广,古诗盘子画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我们的文化艺术赋予新的活力与魅力。
陶瓷绘画中诗文词话的审美意境
1 前言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袁 劳动创造了诗歌遥 叶诗经曳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遥 而后便是战国时期的 楚辞袁两汉时期的乐府诗袁魏晋时期的五言诗袁有名的唐 诗袁 五代十国兴起的花间之词袁 以及之后意境优美的宋 词遥 唐宋时期袁诗词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巅峰遥
而中国陶瓷画的历史袁 由来更早遥 据考古学家的发 现袁中国陶瓷画可以一直追溯到石器时代袁比绘陶缸上的水鸟捕鱼图为代表袁 河姆渡文 化中陶器上的双鉤山猪袁鱼蛙纹图袁都是很有名的例子遥
2 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陶瓷绘画中诗文词话 的审美意
古代文人常常爱以文会友袁以画抒情遥 但陶瓷上作画 毕竟只是作者的一时兴起袁画作既毕袁后人及观赏者很难 身临其境的去体会作者当时作画的心境袁 曲高和寡常常 是文人们最心痛惋惜的情愫遥 晏殊叶山亭柳?赠歌者曳诗中 云院但有知音见采袁不辞遍唱阳春遥 这也更加表达出文人 艺术家们对知音的渴求遥 但是所画的景物虽是具体生动
话曳中提到袁野词以境界为最上遥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袁自有 名句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觉在此遥 冶而这里的境界就是 意境之意袁 可以理解为诗词作家通过主观把握而创造出 来的艺术存在遥 所以陶瓷绘画和诗文词话的结合即画与 诗意境的相统一袁相结合遥 只有陶瓷绘画中的野景冶和诗文 中的野情冶巧妙地融合袁才能达到审美意境所推崇的情景 交融遥
22001144年年第第171期期渊渊第第221260期期冤冤
佛 山 陶 瓷 45
聂静,曹伟,余雅洁
渊景德镇陶瓷学院袁景德镇 333000冤
陶瓷绘画历史由来已久袁诗文词话亦是源远流长至今遥 自王国 维先生提出野意境冶这一概念袁更是我国美学史上艺术审美的一大进 步遥 古代文人早就有在绘画中题诗的一大雅好袁只是我国对美学理论 系统地研究起点较晚袁理论系统研究不如西方完整遥 但陶瓷绘画以及 诗文词话的结合袁我国当属翘楚独创袁我们必将好好的传承这一独特 艺术表现形式遥 本文就陶瓷绘画中诗文词话的审美意境作出一些粗略 的分析和论述遥
陶瓷艺术与诗词文化
陶瓷艺术与诗词文化
王筱凤;彭静文
【期刊名称】《中国陶瓷》
【年(卷),期】2006(42)5
【摘要】阐述陶瓷、画与诗词的关系,以瓷画为主、以诗为辅、字画各半及诗画并蒂的艺术创作形式。
【总页数】2页(P75-76)
【关键词】陶瓷;画;诗词;文化
【作者】王筱凤;彭静文
【作者单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研究所艺术顾问于丽芳陶瓷艺术欣赏 [J], 于丽芳
2.陶瓷艺术家挥毫泼墨书写艺术新篇章——2008中国陶瓷文化艺术论坛艺术家笔会 [J],
3.感受艺术魅力赴一场探索陶瓷文化艺术之旅——“吉家窑”亲子陶瓷文化艺术体验活动火热开展 [J], 张诗珩
4.陶瓷文化典籍与外国译者翻译方式研究——以“陶瓷诗词”英译为例 [J], 谢志明
5.传统文化视野下高职艺术院校陶瓷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 [J], 李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
浅析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创作的关系
杜向远 景德镇陶瓷大学
摘要: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虽不尽相同,但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互为衬托,都承载着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象征。
关键词:诗词;陶瓷绘画;融合;影响
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诗词与绘画艺术更是经久不衰,遍及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诗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类的生活,绘画也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渲染着生活情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艺术与绘画艺术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都是作者表达内心情怀的媒介与平台,因此也便有了“诗人是半个画家,画家是半个诗人”的说法。
自古以来诗词艺术与中国画的结合比比皆是,而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却是晚上许多,这也是因陶瓷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导致的,在文人画进入陶瓷绘画艺术之前,其以装饰图案为主,在这一主流形式下诗词难以对陶瓷绘画产生影响。
自晚清时期,诗词艺术与陶瓷绘画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一批才华得不到重视的新安派画家辗转来到瓷都景德镇,把文人画与诗词相结合绘与瓷板之上,形成了浅绛彩,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的结合,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二者直接的关系:
一、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的结合
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向来有诗国之称,且诗词与绘画关系向来密切。
“题画诗”的出现使得诗画的结合更加紧密。
诗词文化与绘画艺术,二者都是形象思维,诗为无形画、画为无形诗,自古有许多著名诗句都勾勒出了生动的画面感,如唐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诗句对于景象的描绘微妙微翘,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眼前浮动。
陶瓷人文画形成之前,陶瓷绘画大多以装饰图案为主,因此弱化了诗词文化在陶瓷绘画创作中的功能,清朝是陶瓷绘画的高峰时期,这一阶段已经开始有少许文人把诗词文化赋予陶瓷绘画,唐英便是这一现象的代表人物。
诗词与陶瓷绘画正真开始融合是在清朝晚期,一批以王少维、程门为代表的新安派文人画家来到景德镇,把文人画的艺术特色绘制于陶瓷作品中,使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结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受之影响随后的“珠山八友”及一批杰出的陶瓷艺术家,根据画面所需自写自题,作品传达给欣赏者的感受,不再是以往的艺术语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自此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二、诗词在陶瓷绘画创作中的功能
诗词为陶瓷绘画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诗意画是以诗词佳句为灵感发挥创作者的想象从而进行绘画创作。
诗词表现的景象虽然是抽象的,但却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也正是因其抽象的表达,留给创作者大量的想象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如《庐山胜景》这件粉彩作品,其灵感就来源于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加之自己的感受,使得诗句与作品相得益彰。
中国著名诗人数不胜数,其优秀作品也不胜枚举,既有对英雄的仰慕也有对平明的关怀,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称颂也有对小桥流水人家的向往,如此多的创作题材真是千变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以诗作画充分发挥想象,融诗情画意于一体作品便有了诗意,是绘画艺术的再创造。
不仅能将陶瓷绘画中的内容丰富化还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其艺术价值。
诗词的加入使陶瓷绘画艺术更具灵魂色彩,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绚丽的篇章流传至今。
三、诗词对陶瓷绘画构图的影响
题画诗与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使其构图产生了独特的布局效果,题画诗的布局摆放充实了陶瓷绘画的装饰趣味,“诗书画”造就了陶瓷装饰艺术,不仅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把诗书画理解为密不可分的,使得陶瓷绘画创作者在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力求在诗词方面达到一定的素养。
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交辉映,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形成了艺术审美的趋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陶瓷艺术的繁荣更是空前。
对精神领域的感受,要求也越来越高,审美眼光也随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艺术品的欣赏也更加注重内涵注重文化底蕴,这对陶瓷绘画创作者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此新一辈的艺术接班人应摒弃浮躁心态,深入生活感知生活,加强对诗词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提升文学修养,学习老一辈的优秀艺术家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陶瓷绘画艺术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王筱凤,彭静文 . 陶瓷艺术与诗词文化 [J]. 中国陶瓷,2006,05.
[2] 郭幼林,汪旭初 . 论诗歌艺术与陶瓷绘画的结合 [J].景德镇陶瓷, 2011,03.
[3] 王晓骊 . 题画词与书画传播 [N]. 福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4] 郑秀瀛 . 论陶瓷绘画中的诗歌元素 [J]. 现代装饰 ( 理论 ), 2012,12.
[5] 樊萍 .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意境 [N].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2,02.
67。